碘磺酰胺脂质体靶向剂在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残留研究

碘磺酰胺脂质体靶向剂在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残留研究

一、碘醚柳胺脂质体定向剂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残留量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袁菊[1](2012)在《蜂胶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构成的类脂小球体,既具有亲水性也具有疏水性,既可以包裹水溶性药物又可以包裹脂溶性药物。因为脂质体具有类似于生物膜的结构,所以有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并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能充分向靶细胞、靶组织渗透,药物被包封成脂质体后,可减少肾排泄和代谢,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另外,被脂质体包封后可以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研究发现,许多中药或中药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譬如本试验中的蜂胶黄酮本身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但由于它不溶于水、易氧化且在体内代谢快,而不能很好的发挥药效作用。本研究利用脂质体的包封技术,采用乙醇注入法,将蜂胶黄酮(propolis flavone, PF)制备成一种新型的免疫佐剂即蜂胶黄酮脂质体(propolis flavone liposome, PFL),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筛选出制备PFL的最佳处方;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研究了PFL对鸡淋巴细胞增殖、抗体效价、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等方面的影响,旨在研制高效、低毒的免疫增强剂。试验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试验Ⅰ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蜂胶黄酮脂质体制备条件为了优选PFL制备的的最佳条件。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PFL,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脂药比、膜材比、注入速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PFL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PFL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脂药比9.6:1、膜材比8.5:1、注入速度0.8mL·min-1,结论:采用最佳条件制备的PFL包封率较高,验证试验测得PFL的包封率为91.67%,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086%,重现性好。试验Ⅱ 蜂胶黄酮脂质体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将PFL和PF用1640培养液稀释成11个浓度,加入到体外培养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39.5℃、5%CO2条件下培养48h后用MTT法判定各试验药物的安全浓度和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再将最大安全浓度范围以下5种浓度的PFL和PF分别单独或与PHA同时加入到体外培养的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同样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PFL在所有试验剂量内都安全,PF和空白脂质体安全浓度较低;PFL和PF均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中无论药物单独刺激或药物与PHA共同刺激,PFL在60-3.75μg·mL-1时均能显着促进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并且在60-15μg·mL-1时,效果都显着优于PF。试验Ⅲ蜂胶黄酮脂质体体外对鸡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为了研究PFL体外对鸡淋巴细胞mRNA表达的影响。培养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PFL,同时设PF和BL对照组,培养36 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然后对其进行反转录,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60μg-mL-1、30μg·mL-1和15μg·mL-1时,PFL促进外周血淋巴细胞3种细胞因子的表达能力显着强于PF,其中PFL在60μg·mL-1时的作用最强,PFL在30μg·mL-1时次之,并且PFL和PF对细胞因子的诱生作用都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这可能是PFL增强机体免疫的分子机制之一试验Ⅳ蜂胶黄酮脂质体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在体外试验显示PFL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效果显着PF的基础上,为了比较PFL和PF的体内增强免疫作用的差异,分别测定了PFL和PF对鸡新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14日龄雏鸡210只,随机均分为7组,用新城疫Ⅳ系苗滴鼻、点眼免疫,28日龄二免。在首免的同时,PFL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中、低剂量试验药物,PF组注射PF,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 d,空白对照隔离饲养。分别于首免后第7、14、21、28、35、42 d心脏和翼静脉采血,用MTT法和微量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和血清HI抗体效价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PF组、BL组和VC组,PFL能显着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提高血清抗体效价,且呈现一定的剂量和时间关系。可以得出,PFL显着提高了PF的药效以及佐剂活性,综合评价以PFLH和PFLM较好。试验V蜂胶黄酮脂质体对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PFL增强免疫作用的机理。14日龄雏鸡210只,随机均分为7组,用新城疫Ⅳ系苗滴鼻、点眼免疫,28日龄进行二免。在首免的同时,PFL试验组分别肌肉注射高、中、低剂量试验药物,PF组注射PF,疫苗组和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d,空白对照隔离饲养。分别于首免后第14、21、28、35和42 d翼静脉采血,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和细胞因子IL-2、IFN-y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PFL均能显着增加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含量,效果显着好于PF,且呈现一定的剂量和时间关系,可以得出,PFL显着提高了PF的药效以及佐剂活性,综合评价以PFLH和PFLM较好。

刘伟[2](2011)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研制及其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制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前后土霉素的变化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最佳配方,并依照最佳配方制备出一种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本研究通过对该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安全性、家兔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对鸡毒支原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进行考察,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分析方法的建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建立了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中土霉素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土霉素在5μg·mL-1~3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86±1.2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5%;日内精密度RSD为0.42%,日间精密度RSD为1.07%。结果表明,建立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紫外分析方法回收率、重复性和精密度均满足要求,可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考察提供专属性好的检测方法。2.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对影响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稳定性和长效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初步筛选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配方。利用正交试验对影响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长效性和稳定性的四个因素,缓释剂、抗氧化剂、复合溶媒和络合剂进行三水平分析。以土霉素的变化量为标准,确定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最佳配方,根据最佳配方,制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通过光加速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和温湿联合加速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最优配方为:每一单位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含有土霉素原料药30%(W/V),氯化镁6%(W/V),甲醛合次硫酸氢钠0.6%(W/V),复合有机溶媒(以甘油甲缩醛和聚乙二醇200按照适当比例配置)60%(V/V),聚乙烯吡咯烷酮K17 7.5%(W/V),乙醇胺5.4%(V/V),注射用水0.9%(V/V)。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光照、温湿、长期稳定性实验中稳定,符合兽药使用要求,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对鸡毒支原体病的疗效研究奠定了基础。3.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本研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热原试验和溶血性试验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研究,为其临床药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609.50mg/kg,LD50 95﹪的可信限是(609.50±2.78)mg/kg,属于低毒药物;对家兔肌肉无明显刺激性;符合热原试验标准;对红细胞无明显溶血和凝集作用。4.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动学研究本章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血浆中土霉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1345.2X+3951.8(R2=0.9995)。此方法回收率、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均能满足试验要求,可以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保障。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药动学方程为: C=3944.95e-0.0754t+293.72e-0.00751t+4238.67e-2.0483t。结果表明,本研究测试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Tmax、T1/2α、T1/2β分别是1.72h、9.19h、92.28h;现有的普通长效土霉素注射液Tmax、T1/2α、T1/2β分别是2h、11.053h、69.315h;本研究测试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各项参数与现有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相比,Tmax提前了14%,T1/2α缩短了16.83%,T1/2β延长了33.12%。5.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对鸡毒支原体病的疗效研究对感染鸡毒支原体,表现出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的鸡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和酒石酸泰乐菌素药物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组和酒石酸泰乐菌素组的增重率分别是,91.1%、94.3%、86.1%、93.0%;气囊损伤减少率分别是,87.8%、89.4%、83.3%、90.9%。这说明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组能有效提高增重,降低气囊损伤,其中中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低、高剂量组,为推荐剂量组,与对照药物组没有明显差异;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和酒石酸泰乐菌素均可降低鸡体内抗体水平。

亢继俊,曾振灵,徐士新,黄显会,万仁玲,聂严[3](2010)在《兽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提高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有效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动物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前景。从被动靶向、主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兽医领域中靶向制剂的研究发展情况。

金前跃[4](2009)在《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研制及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文中认为盐酸二氟沙星(Difloxacin Hydrochloride)是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低毒、高效等特点。混悬乳剂能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刺激性,实现靶向、缓释、长效作用。本课题制备了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并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同时研究了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具体内容如下:1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处方筛选和工艺考察为了筛选出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本试验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通过正交设计结合超声波乳化技术,筛选出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完成实验室初步筛选。再经高压均质中试放大生产,制备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结果显示: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最佳处方为药物5%,注射用大豆油20%,乳化剂9%,油酸0.09%;实验室最佳制备工艺为制备温度70℃,乳化时间20 min,超声频率400 W。用高压均质机在15000 pa压力条件下,反复均质10次进行中试放大生产,即制得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结果表明: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符合药典规定,中试放大制备的混悬乳剂性质稳定,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2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考察为了对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本试验考察了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测定了其粒径、pH值、黏度和含量,同时分别进行了40℃高温试验、4500±500 Lx强光照射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最佳处方的平均粒径为22.30μm, pH值为7.44,黏度为19.5mPa·s。光照对混悬乳剂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大;在30±2℃及室温条件下放置6个月后,平均粒径、pH值及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理化性质稳定。结果表明,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符合药典规定,中试放大制备的混悬乳剂性质稳定,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3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为了评价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是否具有长效特征。本试验利用HPLC法测定猪血浆中盐酸二氟沙星浓度,并研究了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健康猪6头,单次肌肉注射推荐剂量(5 mg·kg-1)的5%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血浆蛋白,高速离心,取上清液进行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C18反相柱,乙腈-0.03 mol·L-1四丁基溴化铵-水(150:70:780, V/V/V)为流动相,磷酸调pH至3.0。药-时数据用3P97药动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猪单次肌肉注射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后,血药浓度和时间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 ka 1.38±0.11 h,消除半衰期t1/2ke24.97±5.38 h,达峰时间tmax 6.07±0.46 h,达峰浓度Cmax1.38±0.07μg·m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58.78±12.99μg·ml-1·h。结果表明: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在猪体内吸收、消除缓慢,峰浓度较低,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延长,具有长效特征。

周文君[5](2009)在《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制备及物理性和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将头孢噻呋钠包封于脂质体内,以期提高药物靶向性,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减少药物用量,提高治疗效果。在本试验中,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含药量为1%的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对头孢噻呋钠脂质体进行物理性评价,并通过肌肉和静脉注射头孢噻呋钠脂质体进行动物刺激性和体外溶血性试验,对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建立了葡聚糖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可行,能准确测定头孢噻呋钠的含量,避免干扰。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在1~30g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40598X-1085(r=0.999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在0.05~0.64、0.09~0.58%之间。回收率在99.40~100.46%之间,RSD小于1.0%。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选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研究类脂比、药脂比和有机相水相比等因素对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制备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蛋黄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1;头孢噻呋钠与脂质质量比为1:8;无机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3。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pH为6.46±0.06,制备温度为25℃,其包封率为57.16±0.67%,工艺稳定,重现性好。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质量评价:肉眼观察为淡黄色、无沉淀、无杂质,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外观形态,脂质体外观圆整、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型。高温可以造成脂质体的不可恢复性破坏,脂质体很快变黄,且出现浑浊沉淀。脂质体在4℃条件下90d时有分层现象发生,但轻轻振摇即可恢复到原始状态。对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安全性评价,通过溶血性实验发现,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在动物体内用药是安全的,没有溶血现象的发生。肌肉刺激性试验和血管刺激性试验表明,头孢噻呋钠脂质体无明显刺激性,可以进行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郭莉莉,欧阳五庆,张文娟,李向辉[6](2009)在《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制备氯氰碘柳胺缓释剂,比较其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的药动学过程,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蓖麻油、单硬脂酸铝和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制备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将其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分别以5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家兔,于注射后不同时间(0.5,1,3,5,7,10,17,24,31,38,45,52,59,66,73,80d)采血,测定血药浓度,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氯氰碘柳胺注射液与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缓释剂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比注射液延长了2.513d,吸收半衰期比注射液有明显的延长,消除半衰期比注射液延长了9.918d。【结论】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相比,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皮下注射后吸收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

郭莉莉[7](2009)在《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制备出一种氯氰碘柳胺缓释剂,通过对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稳定性、安全性、家兔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对山羊肝片吸虫病的临床驱虫效果试验进行考察,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利用延缓释放和延缓吸收的方法,将难溶于水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物氯氰碘柳胺制备成长效缓释注射剂,该注射剂中用了不易被动物机体吸收的蓖麻油作为溶媒,并在蓖麻油中加入了增加注射剂黏度的单硬脂酸铝作为吸收阻滞剂和稳定剂,可以在动物体内长期、缓慢、稳定的释放。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光照、温湿、长期稳定性试验中体系稳定。符合兽药使用要求,为其用于治疗牛羊寄生虫病提供保证。2.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安全性评价。本研究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考察了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安全性,为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按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求得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组对小白鼠的LD50=53.428 mg/kg, LD50的95%可信限为51.632~55.174 mg/kg;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及细胞毒性试验均显示无明显毒性,符合给药系统的要求。3.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本章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血浆中氯氰碘柳胺含量测定的方法,标准曲线方程为:Y=62787X+4226.8(r=0.9999)。此方法回收率、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均能满足试验要求,可以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保障。结果表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与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缓释剂的药动学方程为:C=18.777(e-0.041t-e-0.992t)。缓释剂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比普通注射液延长了2.513 d,吸收半衰期比普通注射液也有明显的延长,消除半衰期比普通注射液延长了9.918 d。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相比,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皮下注射后吸收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4.氯氰碘柳胺缓释剂防治羊肝片吸虫的疗效研究。以氯氰碘柳胺缓释剂高、中、低浓度为实验组,氯氰碘柳胺注射液为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的空白对照组,对患羊进行治疗,氯氰碘柳胺缓释剂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对羊的肝片吸虫虫卵减少率达到97%以上,优于氯氰碘柳胺常规注射液组。因此,本制剂在兽医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扬[8](2008)在《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充分发挥吡喹酮的药效,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减少药物用量,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本论文采用脂质体制备法制备了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研究它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性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的评价。选用薄膜—超声法制备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研究有机溶剂、类脂比、药脂比、水相中的pH值、脂水相比等因素对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佳工艺。确立了最佳制备试验条件:氯仿、乙醇为有机溶剂。以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制备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0:1;磷脂与吡喹酮的质量比为10:1;PEG-4000的用量为大豆卵磷脂质量的5%;PBS液的PH值7.4。结果表明,按最佳试验条件和工艺处方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包封率达到(75.54±0.28)%,工艺稳定。对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进行安全性评价。用昆明系小鼠作实验动物进行了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组的半致死量显着高于吡喹酮原药组和吡喹酮脂质体组。昆明系小白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三个高、中、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组,相当于临床常用推荐量的150倍,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4W腹腔注射后。进行生长发育指标、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各长循环脂质体剂量组结果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安全可靠。研究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家兔一次静脉注射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制剂,给药后,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取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药-时曲线属一开发室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消除半衰期为15.3408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4.5884 h·mg/mL,总清除率为0.3973mL/d。与游离药物和吡喹酮普通脂质体比较,结果表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有效地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

杨芬[9](2008)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碘醚柳胺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及2,6-二甲基-β-环糊精合成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动物源性食品中碘醚柳胺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碘醚柳胺(rafoxanide)是一种卤化水杨酰苯胺类杀吸虫药,它主要是通过阻断肝片吸虫的氧化磷酸化过程,而使虫体麻痹、死亡,达到杀虫的目的,广泛用于牛羊的肝片吸虫病的治疗,疗效显着。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其报道多集中于药理、药效方面,对其在动物组织中含量测定的文献报道甚少。本文建立了牛组织中碘醚柳胺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本文建立了HPLC法测定牛组织中碘醚柳胺的含量。牛组织样品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柱净化后采用Kromasil C18(4.6×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用磷酸调pH2.5)(V∶V=83∶17)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82nm,流速1.5mL.min-1,柱温30℃。碘醚柳胺在0.05~4.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按0.01、0.1、0.4μg.g-1低、中、高3个水平添加时肌肉组织中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8.3%,85.8%,95.1%;肝组织中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3.3%,83.9%,91.9%;肾组织中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4.3%,81.9%,92.8%。第二部分2,6-二甲基-β-环糊精合成工艺的研究β-环糊精是含有7个D-葡萄糖单元环糊精,其分子孔洞适中,生产成本低,但由于β-环糊精在C2、C3羟基之间形成分子内氢键,导致其水中溶解度较低,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而甲基化的环糊精水溶性好,毒性低,价格相对较低,应用广泛,目前已成为国内环糊精改性研究的热点。因此,我们对其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以β-环糊精为起始原料,硫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作为反应溶剂,在八水合氢氧化钡的碱性条件下制备2,6-二甲基-β-环糊精。

李哲[10](2008)在《进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多肽类和水杨苯胺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肽类抗生素和水杨苯胺类兽药均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抗菌剂和杀虫药,其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由此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对氯氰碘柳胺和雷复尼特等两种水杨苯胺类兽药,以及多粘菌素B、粘杆菌素、杆菌肽和维吉尼霉素等四种多肽类抗生素进行了相应的检测分析,效果良好,能够满足相关的检测要求。研究内容包括:一、选用动物组织(肌肉、肝脏、肾脏)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氯氰碘柳胺和雷复尼特等两种水杨苯胺类兽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反相液相色谱分离,282nm紫外检测,结果表明动物组织中氯氰碘柳胺的回收率为71.36%~92.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5%~7.06%;雷复尼特的回收率为70.86%~95.6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2%~7.03%。氯氰碘柳胺和雷复尼特的检测限均为10~200μg/kg。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以快速检测和监测动物组织中氯氰碘柳胺和雷复尼特的残留情况。二、选用动物组织(肌肉、肝脏、肾脏)和牛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多粘菌素B、粘杆菌素、杆菌肽和维吉尼霉素等四种多肽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经甲醇-0.1%甲酸体系提取,正己烷脱脂,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利用反相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多反应监控模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88.54%~99.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1%~9.84%,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适合于不同动物组织中多肽类抗生素的测定。

二、碘醚柳胺脂质体定向剂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残留量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碘醚柳胺脂质体定向剂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残留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蜂胶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1.1 脂质体的组成及结构
        1.2 脂质体的优点脂质体
        1.3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4 脂质体的应用
        1.5 中药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2 蜂胶的研究进展
        2.1 蜂胶的主要化学成分
    3 蜂胶黄酮的研究进展
        3.1 蜂胶黄酮的主要化学成分
        3.2 蜂胶黄酮的提取与纯化
        3.3 蜂胶黄酮的药理作用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蜂胶黄酮脂质体制备条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蜂胶黄酮的提取
        1.2 试剂
        1.3 仪器
        1.4 脂质体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考察
        1.5 响应面试验设计
        1.6 蜂胶黄酮脂质体的制备
        1.7 蜂胶黄酮脂质体包封率
        1.8 验证试验
    2 结果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2 响应面试验结果
        2.3 响应面工艺优化分析
        2.4 条件的优化与验证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蜂胶黄酮脂质体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外周血淋巴细胞生长和最大安全浓度测定
        1.5 淋巴细胞增殖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PFL和PF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和最大安全浓度
        2.2 PFL和PF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蜂胶黄酮脂质体体外对鸡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1.5 鸡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的提取
        1.6 反转录(RT)
        1.7 PCR引物的设计
        1.8 Real-time PCR的测定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2.2 IL-2 mRNA表达量的变化
        2.3 IFN-γmRNA表达量的变化
        2.4 IL-4 mRNA表达量的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蜂胶黄酮脂质体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准备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1.5 血清HI抗体效价测定
        1.6 淋巴细胞增殖测定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蜂胶黄酮脂质体对鸡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准备
        1.2 检测抗原
        1.3 主要仪器
        1.4 动物分组及处理
        1.5 样品采集
        1.6 试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PFL对鸡血清IgG含量的影响
        2.2 PFL对鸡血清IgM含量的影响
        2.3 PFL对鸡血清IL-2含量的影响
        2.4 PFL对鸡血清IFN-γ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2)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研制及其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土霉素的研究概况
        1.1.1 土霉素的研究历史
        1.1.2 土霉素的理化性质
        1.1.3 土霉素的作用机理和活性
        1.1.4 土霉素的毒性研究
        1.1.5 土霉素的临床应用研究
    1.2 四环素类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长效制剂
        1.2.2 脂质体
        1.2.3 微球、微囊
        1.2.4 凝胶剂
        1.2.5 药物-载体复合物
        1.2.6 四环素纤剂
        1.2.7 小结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研究主要内容
        1.4.1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分析方法的建立
        1.4.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1.4.3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
        1.4.4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动学研究
        1.4.5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对鸡毒支原体病的疗效研究
第二章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中测定土霉素含量的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方法专属性考察
        2.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3 回收率的测定
        2.2.4 进样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配方的筛选
        3.2.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
        3.2.3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3.3 讨论
        3.3.1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配方的筛选
        3.3.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
        3.3.3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3.4 小结
第四章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急性毒性试验
        4.2.2 局部刺激性试验
        4.2.3 热原试验
        4.2.4 溶血性试验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动学研究
    5.1 材料
        5.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1.3 主要溶液配制
    5.2 方法
        5.2.1 血浆中土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5.2.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血浆中土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5.3.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5.4 讨论
        5.4.1 血浆中土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5.4.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5.5 小结
第六章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对鸡毒支原体病的疗效研究
    6.1 材料
        6.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6.1.2 试验动物
        6.1.3 诊断方法
    6.2 方法
        6.2.1 分组及试验治疗方案
        6.2.2 治疗效果评价
        6.2.3 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对死亡率和增重的影响
        6.3.2 对气囊损伤的影响
        6.3.3 血清中鸡毒支原体抗体检测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兽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被动靶向制剂
    1.1 脂质体
    1.2 微球
    1.3 乳剂
    1.4 纳米粒
2 主动靶向制剂
    2.1 修饰的药物
    2.2 修饰的药物微粒载体系统
3 物理化学靶向
    3.1 热敏感和pH敏感靶向制剂
    3.2 磁性靶向制剂
    3.3 栓塞靶向制剂
4 小 结

(4)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研制及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概况
    2 盐酸二氟沙星的兽医药理学研究进展
    3 兽药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
    4 混悬乳剂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处方筛选及工艺考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考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5)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制备及物理性和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头孢噻呋钠的研究概况
        2.1 理化性质
        2.2 作用机理
        2.3 药效学概况
        2.4 药物动力学特点
        2.5 药物残留
        2.6 不良反应
        2.6.1 过敏反应
        2.6.2 肾毒性
        2.6.3 其它不良反应
        2.7 毒性
        2.8 头孢噻呋的检测
        2.8.1 微生物检测法
        2.8.2 高效液相色谱法
    3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3.1 脂质体的概述
        3.2 脂质体的特征及特点
        3.2.1 脂质体的结构特征
        3.2.2 脂质体的特点
        3.3 脂质体的分类
        3.3.1 根据粒径大小
        3.3.2 电性
        3.3.3 性能
        3.3.4 给药途径
        3.4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3.4.1 相变温度
        3.4.2 膜的通透性
        3.4.3 膜的流动性
        3.4.4 脂质体荷电性
        3.5 脂质体的作用机理
        3.6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3.7 脂质体的靶向性
        3.7.1 主动靶向
        3.7.2 被动靶向
        3.7.3 物理化学靶向
        3.9 脂质体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试剂及药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
        2.1.2 方法专属性
        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2.3 精密度
        2.4 回收率试验
        2.5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2.5.1 包封率测定方法
        2.5.2 葡聚糖凝胶过滤法测定包封率
        2.5.3 包封率的测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制备及物理性评价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试剂及药品
    2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制备步骤
        2.1 磷酸盐缓冲溶液的制备
        2.2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制备
        2.3 空白脂质体的制备
    3 正交设计优化脂质体处方与工艺
    4 优化处方和工艺的重现性
    5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物理性考察
        5.1 形态观察
        5.1.1 脂质体的肉眼形态观察
        5.1.2 脂质体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
        5.2 脂质体的灭菌
        5.2.1 加热灭菌
        5.2.2 滤过除菌
        5.3 储存条件对脂质体的影响
        5.4 离心稳定性
        5.5 pH的测定
    6 讨论
    7 小结
第四章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刺激性和溶血性试验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刺激性试验
        2.1.1 肌肉刺激性试验
        2.1.2 血管刺激性试验
        2.2 体外溶血试验
        2.2.1 2%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2.2.2 试验方法
        2.2.3 溶血试验结果判断标准
        2.2.4 溶血试验结果
    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药品与试剂
        1.1.2 仪
        1.1.3 试验动物
    1.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
    1.3 试验方法
        1.3.1 动物给药及采血
        1.3.2 色谱条件
        1.3.3 血清样品的处理与测定
        1.3.4 标准曲线的制备
        1.3.5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1.3.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氯氰碘柳胺标准曲线的绘制
    2.2 氯氰碘柳胺标准品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2.3 氯氰碘柳胺标准品精密度的测定结果
    2.4 家兔体内氯氰碘柳胺血药浓度的测定
    2.5 氯氰碘柳胺药动学方程的拟合
    2.6 氯氰碘柳胺药动学参数的计算
3 讨 论

(7)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牛羊寄生虫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牛羊寄生虫病的分类及症状
        1.1.2 牛羊寄生虫病对畜牧业的影响
        1.1.3 牛羊寄生虫病的诊断
        1.1.4 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
    1.2 氯氰碘柳胺研究进展
        1.2.1 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1.2.2 作用机理
        1.2.3 安全性
        1.2.4 治疗效果
    1.3 牛羊抗寄生虫药物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1.3.1 长效制剂技术
        1.3.2 脂质体
        1.3.3 微乳给药系统
        1.3.4 其他新剂型和新技术
        1.3.5 小结
    1.4 结语
第二章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2.1 材料
        2.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制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2.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
        2.2.3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稳定性评价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制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3.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
        2.3.3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稳定性评价
    2.4 讨论
        2.4.1 制剂高效液相方法的建立
        2.4.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
        2.4.3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稳定性评价
    2.5 小结
第三章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安全性实验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和细胞株
        3.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方法
        3.2.1 急性毒性试验
        3.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3.2.3 细胞毒性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急性毒性试验
        3.3.2 亚慢性毒性试验
        3.3.3 细胞毒性试验
    3.4 讨论
        3.4.1 关于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急性毒性试验
        3.4.2 亚慢性毒性试验
        3.4.3 细胞毒性
    3.5 小结
第四章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药动学研究
    4.1 材料
        4.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血浆中氯氰碘柳胺分析方法的建立
        4.2.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血浆中氯氰碘柳胺分析方法的建立
        4.3.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4.4 讨论
        4.4.1 血浆中氯氰碘柳胺分析方法的建立
        4.4.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4.5 小结
第五章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防治羊肝片吸虫的疗效研究
    5.1 材料
        5.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5.1.2 试验动物
        5.1.3 诊断方法
    5.2 方法
        5.2.1 试验治疗方案及分组
        5.2.2 临床观察
        5.2.3 疗效判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临床症状的观察
        5.3.2 结果统计与分析
    5.4 讨论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吡喹酮的研究概况
        2.1 结构和理化性质
        2.2 吡喹酮杀虫作用机制
        2.3 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2.4 毒理学研究概况
        2.5 吡喹酮的生物合成
    3 脂质体
        3.1 概述
        3.2 作用特点
        3.3 脂质体在医药上的研究进展
        3.4 脂质体在兽医领域的应用
        3.5 普通脂质体的缺点
        3.6 长循环脂质体
        3.7 长循环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3.8 新型长循环脂质体
第二章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检测波长的确立
        1.2.2 色谱条件
        1.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1.2.4 制备方法的选择
        1.2.5 表面活性剂种类的选择
        1.2.6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质量形态研究
        1.2.7 包封率的测定
        1.2.8 回收率实验
        1.2.9 正交设计优化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方程
        2.2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影响
        2.3 表面活性剂种类对脂质体平均粒径的影响
        2.4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
        2.5 分离方法的优选
        2.5.1 高速离心法
        2.5.2 微型柱离心法
        2.5.3 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法
        2.6 正交设计优化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
    3 讨论
第三章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毒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
        1.1.2 试验动物
        1.1.3 药物与试剂
        1.1.4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急性毒性试验
        1.2.1.1 预试验
        1.2.1.2 正式试验
        1.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1.2.2.1 观察指标
        1.2.2.2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2.1.1 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
        2.1.2 LD_(50)测定的结果
        2.2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2.2.1 体重与摄食量的变化
        2.2.2 血液学检查
        2.2.3 血清生化学检测
        2.2.4 脏器系数检查
        2.2.5 剖检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3.2 关于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四章 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动物
        1.1.2 药物与试剂
        1.1.3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血浆样品处理
        1.2.3 血浆标准曲线的建立
        1.2.4 动物给药及血样采集
        1.2.5 血药溶度测定
        1.2.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色谱图
        2.2 线性相关性
        2.3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9)动物源性食品中碘醚柳胺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及2,6-二甲基-β-环糊精合成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动物源性食品中碘醚柳胺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芳环类
        1.2 咪唑类
        1.3 其它几种对肝片吸虫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第二章 碘醚柳胺的研究概况
        2.1 药理作用
        2.2 毒理作用
        2.3 药代动力学
        2.4 临床应用
        2.5 分析方法的进展
        2.6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2.7 研究目的和方案
    第三章 牛组织中碘醚柳胺的含量测定方法
        3.1 仪器、试剂与药品
        3.2 方法
        3.3 分析方法确证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二部分 2,6-二甲基-β-环糊精合成工艺的研究
    第一章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1 化学法改性的主要衍生物
        1.2 环糊精改性的意义
        1.3 改性环糊精的应用
    第二章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
        2.1 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
        2.2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仪器与试剂
        3.2 合成路线
        3.3 合成工艺路线的考察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结果
        4.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10)进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多肽类和水杨苯胺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兽药残留的相关知识背景
        1.1.1 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1.1.2 兽药进入动物体的主要途径
        1.1.3 兽药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
        1.1.4 残留分析原理
        1.1.4.1 分离
        1.1.4.2 检测
    1.2 多肽类抗生素和水杨苯胺类兽药残留的研究现状
        1.2.1 多肽类抗生素简介
        1.2.2 水杨苯胺类兽药简介
        1.2.3 多肽类和水杨苯胺类兽药残留分析的现状
        1.2.3.1 微生物法
        1.2.3.2 免疫分析法
        1.2.3.3 毛细管电泳法
        1.2.3.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3.5 液质(LC-MS)联用技术
    1.3 论文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进出口动物源食品中水杨苯胺类兽药氯氰碘柳胺和雷复尼特残留分析
    2.1 实验材料
    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样品前处理
        2.4.2 水杨苯胺类兽药氯氰碘柳胺和雷复尼特液相色谱条件
        2.4.3 水杨苯胺类兽药氯氰碘柳胺和雷复尼特含量测定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氯氰碘柳胺和雷复尼特标准溶液的配置
        2.5.2 Angilent HPLC 仪器条件的选择
        2.5.2.1 色谱柱的选择
        2.5.2.2 检测器的选择
        2.5.2.3 流速的选择
        2.5.2.4 流动相及流动相比例的选择
        2.5.2.5 柱温箱温度的选择
        2.5.2.6 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的选择
        2.5.3 线性范围
        2.5.4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选择
        2.5.4.1 提取溶剂的选择
        2.5.4.2 净化方法的选择
        2.5.5 方法精密度实验
        2.5.6 最低检测限的测定
        2.5.7 回收率和变异系数(RSD)
        2.5.8 组织中残留量计算
第三章 进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多肽类抗生素残留分析
    3.1 实验材料
    3.2 设备与仪器
    3.3 实验试剂
    3.4 实验方法
        3.4.1 Oasis HLB 净化柱的活化
        3.4.2 肌肉、肝脏、肾脏样品前处理
        3.4.3 乳样品前处理
        3.4.4 样品净化
        3.4.5 多肽类抗生素液相色谱条件
        3.4.6 多肽类抗生素质谱条件
        3.4.7 多肽类抗生素含量测定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多肽类抗生素标准溶液的配置
        3.5.2 Angilent HPLC 仪器条件的选择
        3.5.2.1 色谱柱的选择
        3.5.2.2 流动相和梯度设置
        3.5.2.3 柱温箱和流速的选择
        3.5.3 质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3.5.3.1 离子扫描模式的选择
        3.5.3.2 多肽类抗生素母离子、子离子质谱条件的优化选择
        3.5.4 线性范围
        3.5.5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选择
        3.5.5.1 样品提取溶剂的选择
        3.5.5.2 样品净化条件的选择
        3.5.6 最低检测限的测定
        3.5.7 回收率和变异系数(RSD)的测定
        3.5.8 组织中残留量计算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碘醚柳胺脂质体定向剂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残留量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蜂胶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D]. 袁菊.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4)
  • [2]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研制及其药动学研究[D]. 刘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5)
  • [3]兽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J]. 亢继俊,曾振灵,徐士新,黄显会,万仁玲,聂严. 中国兽药杂志, 2010(01)
  • [4]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研制及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D]. 金前跃.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5]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制备及物理性和安全性评价[D]. 周文君.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6]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 郭莉莉,欧阳五庆,张文娟,李向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 [7]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研究[D]. 郭莉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8]吡喹酮长循环脂质体的研究[D]. 文扬.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 [9]动物源性食品中碘醚柳胺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及2,6-二甲基-β-环糊精合成工艺的研究[D]. 杨芬. 沈阳药科大学, 2008(11)
  • [10]进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多肽类和水杨苯胺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技术的研究[D]. 李哲. 大连工业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碘磺酰胺脂质体靶向剂在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残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