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音商用飞机的客户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萍[1](2015)在《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中国商用飞机制造业竞争态势分析》文中指出基于波特五力模型,从行业内现有企业竞争状况、供应商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入侵和替代品的威胁等5个方面,对我国商用飞机制造产业的竞争力态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企业的薄弱之处,提出了未来为提高竞争优势而应采取的措施建议。
王科[2](2012)在《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用航空产业属于战略性产业,具有辐射面宽、产业链长、技术扩散率高、联带效应强等特点,能引领多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上海民用航空产业起步早、基础厚,先后经历了“从飞机维修起步,到自主研制国产运10飞机,合作生产麦道MD-82/83和MD90-30客机,转包生产空客A320和波音B737客机零部件,再到着手自主研制国产ARJ21新支线客机”的历程,亲历了新中国60多年来民用飞机发展的整个过程,在我国民用航空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大型飞机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其研发制造中心选址上海。大型飞机项目在上海落户,为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对促进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带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进步将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国内外民用航空市场的发展趋势,然后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价值链、产业集聚等理论的交叉视角出发,研究了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特点,并利用古诺模型和斯坦克尔伯格模型演绎了航空制造寡头在产量和价格方面的博弈。本文运用产业链理论,对民用航空产业链的组成和建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在古诺模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下游为多寡头、上游为多家供应商的产业链模型,研究了上下游产业纵向一体化与非一体化的动态博弈,分析了上下游市场结构对于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并以大型客机为例,分析了产业链纵向分拆及国际化分工的原因,阐释了当前我国发展大型客机选择“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理由,同时绘制了上海大飞机产业链构成图。本文对世界两大航空产业集聚发展源地—美国西雅图航空城和欧洲图卢兹航空谷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从主制造商的主导、分包商的集聚、相关产业的支撑、人才教育的支持、产业链的建设等多个角度,对当地航空产业的集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四个维度,运用PEST分析框架对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运用SWOT分析框架,对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详细研究,构造出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的SWOT矩阵。结合相关基础能力和配套能力的发展现状,本文研究了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最后从健全推进机制、完善规划布局、支持企业创新、推动产业集聚、政产学研结合、财政金融支持七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李红启,陈鋆[3](2020)在《全球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文中研究表明供应链管理技术对于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现阶段全球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技术相对薄弱。文章梳理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发展历程和研究工作现状,特别分析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实践,如外包、风险合作等。借助Meta图来分析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网络,并以波音公司、空客公司和中国商飞公司为供应链核心企业范例来设计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网络。文章的资料整理与理论分析工作对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管控策略的改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南一[4](2015)在《《波音公司简介》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翻译实践以波音公司简介作为翻译材料,内容介绍波音公司的现状、发展史等情况,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驻中国市场,这对中国目前的企业介绍和宣传具有借鉴意义。本次翻译以工具书和互联网资源为辅助,充分做好译前准备,对译文进行细致认真地翻译、多次修改和润色,最终完成定稿。翻译实践报告分为翻译项目介绍、翻译过程、案例分析、翻译实践总结四个部分。报告首先对翻译项目材料进行介绍,列举选材原因;然后对翻译过程进行概述。针对最终翻译成果,报告选取具体翻译案例,从结构层面、语言层面、文化层面三个角度分析了翻译难点及其解决方案。最后,报告做出翻译实践总结,强调译者应该拥有双语转换和资料检索这两项能力。本论文从目的论的角度,结合翻译学习和翻译实践中自身对信息类文本翻译的感想,来阐述目的论在信息类文本翻译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张唯琼[5](2019)在《CA商用飞机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大型商用飞机的制造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皇冠。中国于2008年成立了商用飞机制造企业,致力于研发、制造、服务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商用飞机。经过十年以来的努力,该公司生产的新支线客机已于2016年投入国内民用航空客运市场,该公司设计研发的中短程窄体客机已于2017年完成首次研制试飞,进入适航审定阶段,预计三年后投入市场。而全球商用飞机市场已被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牢牢地占据了近半个世纪。根据2018年国际航空协会全球民用飞机市场预测,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全球民用航空市场客运、货运需求呈增长趋势;大型商用飞机需求,特别是中短程窄体客机的需求量增长趋势明显;未来五到十年,排除不可抗力因素,运输成本占比最大的航空燃油价格将在80至100美元区间趋于稳定;一大批航空公司将迎来老龄飞机的更新换代。一系列市场行情利好给中国商用飞机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但面临当今波音公司与空客公司的双寡头垄断市场,该企业要想在产品导入期抢占市场一席之地,还面临着严峻的内部管理困难和外部市场开拓阻碍。本文将对中国商用飞机的营销策略展开研究,为该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方案,重点解决服务哪些客户和怎样提供顾客价值的问题。本文将运用STP理论,研究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差异化的产品定位,运用4Rs理论研究客户关系、关联、反应、关系、回报四要素在营销策略中的具体实施;此外,为提高顾客感知利得,本文还涉及使用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研究供应品设计,以期提高顾客感知利得。
户海印[6](2015)在《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现代工业之花”的大飞机项目的成功会有效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使中国工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显着提升。分析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占大飞机制造市场的微观作用机制,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影响因素、发展空间、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发展战略及其路径选择,对于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冲破国际主要大型客机制造商的封锁,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五个视角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进行了研究,一是利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的政策过程,对大飞机项目的历史使命及其演进历程与规律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与解释。二是通过建立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新进入者与垄断寡头、在位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模型,根据不同航空工业基础与外部市场环境下市场进入者与垄断寡头所做出的最优行为选择,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规律进行了解析与探索。三是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微观作用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多元回归、Panel-Data等多种计量分析模型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规律提供实证层面上的支持,并通过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需求分析和障碍性分析,发现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拥有广阔国内市场空间的同时,依然存在体制机制不适应、资源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发展障碍。四是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竞争力状况。首先运用ISV分析,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的分析,从而为制定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其次,运用“五力模型”,分别从产业内竞争者等五个方面入手,把握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基本竞争状况;然后,分别从技术、市场、网络三个方面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内部资源与能力进行分析,明晰当前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五是通过对国家赋予民用航空制造业“三个层次”的目标分析,提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与相应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在明确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现实和目标的基础上,本文借鉴国际上主要航空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路径分为扩能路径、拓展路径和提升路径三个层次,构建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框架。本文的主要创新有以下几点:第一,根据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以及政治源流的划分标准进行归类梳理,解释与分析了中国大飞机项目启动所经历的酝酿过程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自主创新之路的演进逻辑,有助于总结与汲取成功经验与教训,确保中国大飞机项目的顺利发展与成功。第二,透过博弈论视角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思想,引入技术壁垒因素,将单期博弈转化为多期博弈,构建市场新进入者与垄断寡头、在位垄断寡头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逐级归纳分析,寻找博弈模型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在微观层面上揭示了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的机制与规律。第三,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过多侧重于定性研究的不足,在对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路径与微观作用机制解析的基础上,以中国航空制造业近年来的发展数据为依托,综合运用多元回归分析、Panel-Data、Granger因果检验等多种计量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识别与验证了影响与推动中国大飞机项目上马进而实现全面腾飞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的发展战略及路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第四,多角度、多方法对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竞争力状况进行分析,明晰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当前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做出切合实际的产业目标定位及相应战略选择,构建了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框架,这对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具体工作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黄维娜[7](2015)在《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型商用飞机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07年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项目落户上海,加快了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对推动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存在着诸多关键技术瓶颈,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产业自主创新系统。因此,深入研究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揭示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有效的推动产业发展的策略措施和政策建议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论文以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从五个方面分析产业发展瓶颈及优化策略。首先,回顾了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特点,运用SWOT分析模型,详细分析了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构建了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SWOT矩阵。其次,运用产业链与价值链理论,分析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在全球大型商用飞机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绘制了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链构成图。第三,运用专利地图研究方法对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评价分析,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各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上述影响因素的权重,构建了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揭示优化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策略重点。第四,借鉴总结国外发展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我国发展该产业的相应启示。第五,论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升级策略,是通过国际合作方式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国家产业价值链;提出优化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政策建议。
程璐[8](2020)在《空难事件后波音公司风险分析与应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空工业是当代社会经济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这些特征决定了相关产业和企业发展及管理上的高风险。本文以近年来波音公司737MAX飞行事故为切入点,结合公司商业战略和盈利模式,通过透视公司资源、运营和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波音公司在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应对措施,以期对我国航空工业和相关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及经营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刘济美[9](2008)在《为了中国》文中认为第六章:转识成智 事实上,谁对谁错的问题不可能从纯粹的学术理论上得到认证,它的答案在不同的群体面前截然相反。 对于美国来说,波音公司总是站在正确的一方,而对于欧洲人来说,除在英国偶尔可以找到一些崇拜美国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会支持空客公司
郭耀平[10](2015)在《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指导下的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是一个系统并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权力制约思想、列宁权力制约思想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为规范行政权力和公共权力的运行而提出的真知灼见,而且也是我国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研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不仅能够完善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的基本理论,更能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所称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杰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本文所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权力制约观、列宁权力制约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不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本文以中国商用飞机有些责任公司作为研究我国大型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样本,其决策机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现代企业决策机制的相关理论。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民用飞机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高价值的行业,其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管理制度非常复杂,进而导致民用飞机企业的决策背景、决策文化、决策方式等与一般现代工业企业相比存在显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为:民用飞机企业的决策背景较为复杂,决策文化鲜明,集体决策,以及决策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风险等。我国民用飞机企业在性质上多为国有企业,且属于全民所有,加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企业决策机制的构建中,尤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为指导,在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进行合理的决策分工和职权分配,建立科学的层级式决策机制。纵观世界,各国民用飞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及意识形态等差异较大,选择的路径显着不同。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构建不能照搬西方国家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而应以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为指导。从实践来看,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已成功应用于指导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国有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构建,初步建立了“权责规范、制度完善、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的决策机制,有效保障了民用飞机企业的科学决策与风险控制,为民用飞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文章通过对典型国家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研究,论证了其优点与不足,指出了我国民用飞机决策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在我国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应以我国公司法等规定进行形式上的构建,这与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对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构建的指导并不矛盾,二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文章进而指出,要构建科学的中国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应以中国国情为基础,转变决策理念。既要保护国有企业资产,又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意志。要将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作为基本原则贯彻于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构建的始终。实现民用飞机企业决策运行科学化、决策组织合理化、决策主体选择市场化、决策活动民主化、决策管理制度化、决策监督法律化和决策行为合理化。在构建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总体路径中,要制定清晰的决策发展战略,塑造以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为指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文化,提升民用飞机企业董事会的科学决策能力,构建科学、民主和法制化的决策机制,有效使用决策支持机构,全面实施决策风险管理。在构建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具体路径上,明确决策机制中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党委(党组)、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工会等决策主体的决策权限、决策方式以及决策程序等。
二、波音商用飞机的客户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波音商用飞机的客户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中国商用飞机制造业竞争态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中国商用飞机制造业的波特五力分析 |
2.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
2.1.1 国外竞争者 |
2.1.2 国内竞争者 |
2.1.3 竞争者分析 |
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2.3 客户的议价能力 |
2.4 潜在竞争者的入侵 |
2.5 替代品的威胁 |
3 结论 |
4 对策与建议 |
(2)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民用航空产业的定义 |
1.2 民用航空产业的特征 |
1.2.1 高资本投入与高风险并存 |
1.2.2 高附加值与高关联度共存 |
1.2.3 高技术密集与人才专有性共存 |
1.2.4 国际合作和专业化进程加快 |
1.3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界定 |
第二章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历史 |
2.1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起源及重要发展阶段 |
2.1.1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起源 |
2.1.2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 |
2.2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的主要成就 |
2.2.1 运-10 的成功首飞 |
2.2.2 麦道82、麦道90 的合作生产 |
2.2.3 国际转包生产合作 |
2.3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机遇 |
2.3.1 新支线客机ARJ21 |
2.3.2 大型飞机项目落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国内外民用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分析 |
3.1 国际民用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
3.1.1 全球民用航空运输市场分析 |
3.1.2 全球民用航空运输需求量预测 |
3.2 国内民用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分析预测 |
3.2.1 国内民用航空运输市场分析 |
3.2.2 国内民用航空运输需求量预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及模型分析 |
4.1 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分析 |
4.1.1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 |
4.1.2 价值链理论 |
4.1.3 产业集聚理论 |
4.2 民用航空产业相关模型分析 |
4.2.1 古诺模型 |
4.2.2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
4.2.3 两个模型的比较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用航空产业链分析 |
5.1 产业链理论 |
5.2 民用航空产业链 |
5.3 寡头竞争市场环境下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 |
5.3.1 产业链的纵向分拆与一体化 |
5.3.2 治理模式选择:一个连续古诺模型分析 |
5.3.3 民用航空产业链结构及治理模式 |
5.3.4 我国发展大型客机“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的选择 |
5.4 上海大飞机产业链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外主要航空城形成与发展的实证研究 |
6.1 西雅图航空产业的发展 |
6.1.1 西雅图航空城 |
6.1.2 主制造商波音在西雅图航空航天业的主导地位 |
6.1.3 分包商在当地的集聚 |
6.1.4 产业发展环境 |
6.1.5 西雅图航空产业链 |
6.2 图卢兹航空产业的发展 |
6.2.1 法国航空航天谷概况 |
6.2.2 航空航天谷主制造商 |
6.2.3 分包商的集聚 |
6.2.4 产业发展环境 |
6.2.5 图卢兹航空产业链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7.1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PEST分析 |
7.1.1 政治因素分析 |
7.1.2 经济环境分析 |
7.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7.1.4 技术环境分析 |
7.2 上海地区民用航空产业SWOT分析 |
7.2.1 优势分析 |
7.2.2 劣势分析 |
7.2.3 机会分析 |
7.2.4 威胁分析 |
7.2.5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SWOT分析矩阵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 |
8.1 发展现状 |
8.1.1 基础能力 |
8.1.2 配套能力 |
8.2 发展目标 |
8.2.1 总体目标 |
8.2.2 定量目标 |
8.2.3 定性目标 |
8.3 发展重点 |
8.3.1 飞机总装制造 |
8.3.2 发动机装试 |
8.3.3 航空电子 |
8.3.4 航空机电 |
8.3.5 适航认证 |
8.3.6 航空维修 |
8.4 产业布局 |
8.4.1 浦东张江南区布局 |
8.4.2 浦东机场南端布局 |
8.4.3 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布局 |
8.4.4 浦东临港新城布局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上海市民用航空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
9.1 健全推进机制 |
9.2 完善规划布局 |
9.3 支持企业创新 |
9.4 培育专业人才 |
9.5 推动产业集聚 |
9.6 政产学研结合 |
9.7 财政金融支持 |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
10.1 总结 |
10.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者录用的论文 |
(3)全球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发展历程 |
三、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供应链管理实践 |
(一)波音公司简介 |
(二)空客公司简介 |
(三)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地位 |
(四)外包与风险合作实践 |
四、中国商飞公司供应链管理对策 |
(一)基于Meta图的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设计方法 |
(二)基于Meta图的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建模 |
(三)我国大型商用飞机主制造商供应链管控对策 |
(4)《波音公司简介》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英语原文 |
汉语译文 |
翻译实践报告 |
第一章 项目介绍 |
1.1 项目来源 |
1.2 项目目的及意义 |
1.3 理论依据 |
第二章 翻译过程 |
2.1 译前准备 |
2.1.1 原文阅读与材料收集 |
2.1.2 翻译方法选择 |
2.1.3 辅助工具 |
2.1.4 术语统一 |
2.2 初译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2.3 审读、润色、定稿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3.1 结构层面 |
3.1.1 语序调整 |
3.1.2 增词法 |
3.1.3 词汇略译 |
3.1.4 词性转换 |
3.1.5 抽象译法 |
3.2 语言层面 |
3.2.1 长难句处理 |
3.2.2 术语处理 |
3.3 文化层面 |
第四章 翻译实践总结 |
4.1 翻译实践体会与启示 |
4.2 译者的基本能力 |
4.3 尚待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5)CA商用飞机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1.2.3 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STP营销理论 |
2.2 市场营销工具4Rs理论 |
2.3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CA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行业发展分析 |
3.1.4 市场前景分析 |
3.2 竞争环境分析 |
3.2.1 行业竞争能力 |
3.2.2 客户议价能力 |
3.2.3 供应商管控能力 |
3.2.4 替代品的威胁 |
3.2.5 潜在进入者 |
3.3 小结 |
第4章 CA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
4.1 营销管理现状 |
4.2 营销实施现状 |
4.3 SWOT分析 |
4.4 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4.4.1 存在问题 |
4.4.2 原因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CA公司营销策略方案 |
5.1 总体营销策略 |
5.1.1 公司战略 |
5.1.2 总体营销策略 |
5.1.3 价值主张 |
5.2 STP营销方案 |
5.2.1 市场细分 |
5.2.2 目标市场 |
5.2.3 定位 |
5.2.4 供应品设计 |
5.3 4Rs营销策略 |
5.3.1 关系营销 |
5.3.2 关联营销 |
5.3.3 反应营销 |
5.3.4 回报营销 |
5.4 小结 |
第6章 CA公司营销策略实施与保障 |
6.1 营销策略实施 |
6.1.1 营销目标 |
6.1.2 实施路径 |
6.1.3 实施方法 |
6.2 营销策略保障 |
6.2.1 组织保障 |
6.2.2 功能保障 |
6.2.3 信息化保障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存在不足 |
7.3 展望未来 |
参考文献 |
索引 |
(6)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1.4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1.4.1 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研究 |
1.4.2 发展战略理论综述 |
1.4.3 博弈论相关理论综述 |
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演进历程—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
2.1 问题源流: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曲折发展之路 |
2.1.1 中国航空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
2.1.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
2.1.3 当前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存在的不足 |
2.1.4 过去30多年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教训 |
2.2 政策源流:以自主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大飞机发展战略 |
2.2.1 大飞机市场问题 |
2.2.2 “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引进”为主 |
2.2.3 优先发展“干线”还是“支线”飞机 |
2.2.4 大型客机项目应采取的机制 |
2.3 政治源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求 |
2.4 开启“机会之窗”:大飞机政策的最终形成 |
2.5 本章小结 |
3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 |
3.1 国际航空制造业发展情况 |
3.1.1 国际航空制造业发展历程 |
3.1.2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趋势 |
3.1.3 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主要特征 |
3.1.4 民用航空制造业面临的新挑战 |
3.2 美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
3.2.1 美国大飞机产业政策 |
3.2.2 波音成功经验的启示 |
3.3 欧洲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
3.3.1 欧盟大飞机产业政策 |
3.3.2 空客成功经验的启示 |
3.4 俄罗斯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
3.5 巴西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模式 |
3.6 本章小结 |
4 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的机制分析 |
4.1 古诺模型 |
4.2 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进入机制分析 |
4.2.1 当前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为单一寡头垄断的情况 |
4.2.2 当前民用航空制造业市场为双寡头垄断的情况 |
4.3 本章小结 |
5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分析 |
5.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1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需求分析 |
5.2.1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
5.2.2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需求分析 |
5.2.3 中国航线数量、航空旅客周转量与民航飞机市场需求的实证检验 |
5.2.4 中国民航飞机市场需求预测的合理性检验 |
5.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障碍性分析 |
5.3.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分析 |
5.3.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资源性障碍分析 |
5.3.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竞争力分析 |
6.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ISV分析 |
6.1.1 产业链分析 |
6.1.2 供应链分析 |
6.1.3 价值链分析 |
6.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五力模型”分析 |
6.2.1 行业竞争者 |
6.2.2 零部件供应商 |
6.2.3 整机采购商 |
6.2.4 潜在的进入者 |
6.2.5 替代产品 |
6.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6.3.1 技术资源与能力分析 |
6.3.2 市场资源与能力分析 |
6.3.3 网络资源与能力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定位 |
7.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
7.1.1 项目成功 |
7.1.2 公司发展 |
7.1.3 产业带动 |
7.1.4 聚焦发展 |
7.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目标定位 |
7.2.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业务定位 |
7.2.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市场定位 |
7.2.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产品定位 |
7.2.4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客户定位 |
7.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战略选择 |
7.3.1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
7.3.2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
7.3.3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战略 |
7.4 本章小结 |
8 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路径选择 |
8.1 扩能路径 |
8.1.1 突出技术创新 |
8.1.2 注重人才培养 |
8.1.3 培育适航能力 |
8.2 拓展路径 |
8.2.1 强化政府扶持职能 |
8.2.2 筹建航空企业联盟 |
8.2.3 完善产业集群模式 |
8.3 提升路径 |
8.3.1 完善体制机制 |
8.3.2 强调文化引领 |
8.3.3 打造一流品牌 |
8.4 本章小结 |
9 结论及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主要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的研究 |
1.4.2 产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研究 |
1.4.3 产业体制机制建立的研究 |
1.4.4 产业链与价值链的研究 |
1.4.5 大型商用飞机市场的研究 |
第二章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现状 |
2.1 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内涵及特征 |
2.1.1 大型商用飞机的内涵 |
2.1.2 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特征 |
2.2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历程 |
2.2.1 自行研制阶段—运 10 |
2.2.2 与麦道公司的合作生产阶段 |
2.2.3 国际转包生产合作 |
2.2.4 新支线客机ARJ21 的成功研制 |
2.3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现状 |
2.3.1 产业规模现状 |
2.3.2 产业布局现状 |
2.3.3 产业政策环境现状 |
2.4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2.4.1 优势分析 |
2.4.2 劣势分析 |
2.4.3 机会分析 |
2.4.4 威胁分析 |
2.4.5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
第三章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链与价值链分析 |
3.1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链分析 |
3.1.1 产业链理论 |
3.1.2 大型商用飞机产业链特征 |
3.1.3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链分析 |
3.2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分析 |
3.2.1 价值链理论 |
3.2.2 大型商用飞机主要构成与价值量分布 |
3.2.3 大型商用飞机全球价值链分析 |
3.2.4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 |
第四章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研究 |
4.1 产业自主创新的理论概述 |
4.1.1 自主创新的内涵 |
4.1.2 产业自主创新的内涵 |
4.2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
4.2.1 专利地图概述 |
4.2.2 大型商用飞机核心技术专利分布现状 |
4.3 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自主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4.3.1 解释结构模型简介 |
4.3.2 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 |
4.3.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各影响因素权重确定及分析 |
第五章 国外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
5.1 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世界格局 |
5.1.1 国际市场分析及预测 |
5.1.2 产业发展趋势 |
5.2 国外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
5.2.1 美国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扶持政策–波音的成功 |
5.2.2 欧盟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扶持政策–空客的成功 |
5.3 对我国发展大型商用飞机产业的启示 |
5.3.1 政府扶持要注重方法和策略 |
5.3.2 企业要不断提高自生能力 |
5.3.3 构建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环境 |
第六章 推进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6.1 产业链升级的对策建议 |
6.1.1 改变国际合作的方式 |
6.1.2 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
6.1.3 构建国家产业价值链 |
6.1.4 构建产业创新系统模型 |
6.2 政府扶持的政策建议 |
6.2.1 税收优惠及财政、金融补贴政策 |
6.2.2 整合产学研资源,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8)空难事件后波音公司风险分析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情况 |
二、风险分析 |
(一)波音公司的商用飞机和全球服务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强 |
(二)波音公司的生产采购与美国政府政策联系紧密 |
(三)波音公司的生产和运营对供应商依赖较强 |
三、风险应对 |
(一)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强化可持续发展 |
(二)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债务风险管理 |
(三)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 |
四、结语 |
(10)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指导下的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缘起 |
1.2 相关概念和范围 |
1.3 研究目的、意义和价值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价值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点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的主要内容 |
2.1 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的基本内容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制约观 |
2.1.2 列宁的权力制约观 |
2.1.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对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构建的当代指导意义 |
3.1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含义 |
3.1.1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及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含义 |
3.1.2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规定性 |
3.1.3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构成 |
3.2 现代企业决策机制与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 |
3.2.1 现代企业决策机制 |
3.2.2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与一般工业企业决策机制的差异 |
3.3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构建需要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的指导 |
3.3.1 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与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构建的关系 |
3.3.2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构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的指导 |
3.3.3 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适合我国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指导 |
3.4 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在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构建中的实践 |
3.4.1 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贯穿于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的发展历程 |
3.4.2 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决策机制构建中的实践 |
第四章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权力制约国内外比较 |
4.1 典型国家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权力制约 |
4.1.1 美国波音公司决策机制的权力制约 |
4.1.2 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决策机制的权力制约 |
4.1.3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决策机制的权力制约 |
4.2 国外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权力制约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
4.3 我国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4.3.1 部分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形似而神不至” |
4.3.2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理念有待深化 |
4.3.3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体系市场化程度不高 |
4.3.4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文化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五章 构建中国特色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
5.1 构建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指导思想 |
5.2 构建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目标 |
5.2.1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运行科学化和民主化 |
5.2.2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组织合理化 |
5.2.3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主体选择逐步市场化 |
5.2.4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管理制度化 |
5.2.5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监督法制化 |
5.2.6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行为合理化 |
5.3 构建中国特色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总体路径 |
5.3.1 制定清晰的民用飞机企业决策发展战略 |
5.3.2 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文化 |
5.3.3 提升民用飞机企业董事会的科学决策能力 |
5.3.4 构建民用飞机企业科学、民主和法制化的决策机制 |
5.4 构建中国特色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实施路径 |
5.4.1 构建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的决策主体 |
5.4.2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主体的决策权限 |
5.4.3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 |
5.4.4 民用飞机企业决策主体的决策程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波音商用飞机的客户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中国商用飞机制造业竞争态势分析[J]. 李雪萍. 竞争情报, 2015(06)
- [2]上海民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D]. 王科.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7)
- [3]全球大型商用飞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J]. 李红启,陈鋆. 供应链管理, 2020(01)
- [4]《波音公司简介》翻译实践报告[D]. 南一. 河南师范大学, 2015(05)
- [5]CA商用飞机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张唯琼.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2)
- [6]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目标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D]. 户海印.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
- [7]上海大型商用飞机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及对策研究[D]. 黄维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5(12)
- [8]空难事件后波音公司风险分析与应对[J]. 程璐. 航空财会, 2020(05)
- [9]为了中国[N]. 刘济美. 中国航空报, 2008
- [10]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观指导下的民用飞机企业决策机制研究[D]. 郭耀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