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村校一体”的办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唐智彬[1](2012)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解决农村问题,中央政府最近连续9年均将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涉农”。农村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村人口收入的提高和国民待遇的改善,而破解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让农村人口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承担了面向农村人口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提供正式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村创业培训等诸方面的内容。涉及面广且体系复杂,目前问题较多,改革的难度较大。基于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本文认为办学模式是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分析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特征,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内容与举措。本文分别从两个视角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生产方式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迁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嵌入性。随着生产方式的变迁,从手工业时代,到前期工业经济时代,再到发达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方式不同,造就了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同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也要适应一定阶段与一定区域的主流生产方式,才可能具备满足需求的服务能力。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嵌入性问题上,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经济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嵌入”是理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关系的重要工具;二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嵌入在经济社会环境中的,具有典型的嵌入性特征;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嵌入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与分析。在历史研究部分,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展与演变的历史,回顾了民国教育家的农村教育实验、“社来社去”模式、“半农半读”模式、“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模式、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等,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历史发展的特征与规律。本文从经济、社会与政策三个方面对办学模式改革的嵌入环境进行了分析,嵌入环境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特征。嵌入环境下办学模式改革需求主要体现在功能扩展、质量提高和注重地区差异等方面。因此,办学模式改革主要是改革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办学方式、办学内容;在改革的措施方面,要重视发挥政府职能、拓展部门合作机制、改革培养模式,激发教育产业的融资功能、树立正确改革代价观等。基于上述讨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一个地区的办学模式,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办学模式是否与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及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一个地区被验证为成功的办学模式,在“移植”到其他地区之后,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造。因而,在办学模式的选择上,“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附录部分是两个案例研究:一是湖南邵阳“十百千万工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脱嵌”及其遭遇挫折带给我们的反思与教训;二是湖南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改革的嵌入性分析。通过对案例的反思,我们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要走出“一总结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怪圈、要走出过度依赖政府、走出部门之间合作困局,办学模式改革也要超越“设计”与“内生”之争,在充分考虑嵌入性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方案与发展对策。
王文学,刘辉汉[2](1992)在《试论“村校一体”的办学模式》文中研究说明在山西省教委和省陶研会的指导下,我们地区于1987年 9月创办了前元庄实验学校。前元庄是山西省柳林县的一个贫困山村,创建这所实验学校的宗旨很明确,就是想通过教育实验探索一条农村教育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路子。为了这个宗旨,我们确定这所学校的办学道路是:(1) 坚持“村校一体”,理顺教育外部的关系,沟通教育与经
杜翠梅,韩翠红[3](1991)在《“三个一体”办学模式的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 "三个一体",即"村校一体"、"三教一体"、"教科劳一体",这是吕梁地区在总结和推广方山县圪杈咀、柳林县前元庄等学校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关于"三个一体"的具体内容,多种报刊都作了介绍,本文不再赘述.去年吕梁地区决定在1000多所山区学校中大面积地推广这一办学模式.其适应性如何,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一、"三个一体"在吕梁的推广实践去年吕梁地委从贫困山区人才奇缺,技术落后的实际出发,作出了"教育兴区"战略决策,把探索农村中、小学"村校一体"、"三教一体"、"教科劳一体",创造具有吕梁特色的教育与经济相结合的模式,列为"八五"期间
田长娟[4](2010)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而办学模式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任何一种办学模式都是根植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的。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办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旨在通过解析我国经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时农村职业教育创立的办学模式,对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首先,文章对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探讨,阐释了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因素。指出办学模式的选择和构建应考虑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程度、教育部门及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出确立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应遵循效益性、适应性、多样性、开放性、区域性的原则。第二,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典型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剖析。主要选取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影响重大、目前某些地区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在推行的办学模式,进行深入解析,介绍各种模式的一般经验。第三,在对农村职业教育各种办学模式解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呈现出政府统筹、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多形式联合办学的特点。第四,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做出展望。认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未来办学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方向、由职前教育向职后教育方向、由综合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肖进雄[5](2013)在《浅议村校一体教育的几种主要方式》文中提出村校一体主要是指村(农村社区)参与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为村(农村社区)发展提供服务,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村校一体的实质在于教育社会一体化,它要求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纳入到农村发展的总体中去,加强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的统筹和协调,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共同开发农村智力资源,促进当地经济
李海俊,赵建刚[6](2010)在《为新农村建设助力》文中研究说明全市9个县(区市) 通过了省、市政府科教兴县评估验收,90个乡镇通过市科教兴乡评估验收;118个乡镇全部建成乡镇综合教育中心和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0所被评为市级示范乡镇综合教育中心;64所农村小学实行“村校一体”办学模式;建成25个高标准的市级农科教基地,引进农业新
刘祺祥,张成杰,康越贵,李守勇[7](1992)在《陶花盛开在庄上乡——柳林县庄上乡教育整体改革报告》文中提出一、庄上乡概况庄上乡位于柳林县县城以南五公里处的柳石公路线上。辖13个村委,19个自然村,1720户6400口人。加上地处庄上乡的六十万吨矿井(国营)的职工和家属,居民已愈11000 人口。庄上乡的资源优势是煤炭,在31.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遍地有煤,全乡至目前已批准开采煤田面积9.3平方公里,储
宋玉岫[8](1991)在《从几所山区学校的改革实践看中国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道路》文中提出 中国教育的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突破狭隘的传统教育的办学模式,克服农村教育严重脱离农村实际和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建立起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教育的发展道路,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近年来,山西省方山县圪杈咀、长治县桥沟、柳林县前元庄等山区小学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宋玉岫[9](1991)在《从几所山区学校的改革实践看中国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道路》文中指出 中国教育的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突破狭隘的传统教育的办学模式,克服农村教育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的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建立起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教育的发展道路,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近年来,山西方山县圪杈咀、长治县桥沟、柳林县前元庄等山区小学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一、问题的提出山区农村具有很大的特殊性.一方面,由于复杂的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大多数山区农
许颖[10](2001)在《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农村中学教育改革》文中提出中国教育问题实质上是农村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始终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点 ,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用“升学无望 ,致富无能”可以概括出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一个侧面。基于这种现状 ,改革农村中学教育 ,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 ,变“离农教育”为“兴农教育”已势在必行。而农村中学教育改革必须以转变观念为先导 ;以改变陈旧的办学模式 ,优化调整不合理教育结构为关键 ;以农科教结合 ,三教统筹为重要措施。
二、试论“村校一体”的办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村校一体”的办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问题缘起 |
一、为什么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二、为什么选择“嵌入性”视角 |
第二节 文献述评 |
一、“办学模式”在国家教育政策中的出现与演变 |
二、办学模式的有关研究 |
三、嵌入理论的有关研究 |
四、国外关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问题研究的简单回顾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思路、研究假设与技术路线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核心概念界定 |
一、研究内容 |
二、结构安排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
一、农村职业教育网络基本健全,体系初步完善 |
二、农村职业教育规模基本稳定,普职比逐步合理 |
三、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效益逐步显现,影响扩大 |
第二节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农村职业教育基层体系破环严重,功能难以发挥 |
二、民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仍严重,农村职业教育认同度低 |
三、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难以满足需求 |
第三节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是一种典型的依赖型困境 |
二、我国基层财政体制特征导致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
三、功能性约束是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
第四节 从办学模式角度看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办学体制单一性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困难 |
二、办学内容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 |
三、培养模式的功能性不足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参与度不高 |
四、保障措施不完善与执行不力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乏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一) ——生产方式变革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
第一节 手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学徒制模式 |
一、手工业阶段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 |
二、手工业时代的传统学徒制职业教育 |
三、传统学徒制的几个基本特征 |
第二节 前期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一、前期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 |
二、前期工业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三、前期工业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
第三节 发达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一、发达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 |
二、发达工业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三、发达工业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业生产方式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一、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的典型特征 |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三、知识经济生产方式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
第五节 生产方式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影响 |
一、生产方式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在特质 |
二、生产方式影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外在形态 |
三、生产方式影响职业教育具体办学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二) ——嵌入性理论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
第一节 嵌入性理论的源流与内容 |
一、卡尔.波兰尼对“嵌入性”理论的开创 |
二、格兰诺维特对“嵌入性”理论的重新阐释与发展 |
三、“嵌入性”理论的几个重要内容 |
第二节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嵌入性分析视角 |
一、嵌入性理论视角考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适切性 |
二、嵌入性理论视角考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方式 |
第三节 嵌入性视角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
一、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体现嵌入性的事实与特征 |
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嵌入经济社会环境的方式与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历史研究 |
第一节 1949年前农村教育实验的回顾与启示 |
一、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实验 |
三、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乡农教育实验 |
三、中华平民教育推进会——乡村平民教育实验 |
四、乡村教育实验的几点启示 |
第二节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回顾与启示 |
一、农村业余教育、“社来社去”及“半农半读”的基本做法 |
二、农村业余教育、“社来社去”及“半农半读”的启示 |
第三节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模式的做法与启示 |
一、“三教统筹”的基本做法 |
二、“农科教结合”模式的基本做法 |
三、“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模式的启示 |
第四节 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做法与启示 |
一、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的基本做法 |
二、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的重要经验 |
三、县级职教中心办学模式的启示 |
第五节 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做法与启示 |
一、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基本做法 |
二、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启示 |
第六节 历史比较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特点与规律 |
一、办学模式总是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相契合 |
二、办学模式改革是一个政府主导、职业教育机构、社会各方因素参与互动的过程 |
三、办学模式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具备持久的生命力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背景研究 |
第一节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经济背景 |
一、我国三次产业的总体发展特征 |
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生产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
三、农业产业化企业与小规模分散经营并存 |
四、工业转型升级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
六、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问题 |
第二节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社会背景 |
一、城乡差距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特征 |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之间的矛盾 |
三、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农民进城” |
四、我国人力资源构成的结构性矛盾 |
五、非正规化就业模式逐渐普遍 |
六、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存在问题的简单分析 |
第三节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政策背景 |
一、农村发展的相关重要政策 |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 |
三、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重要政策 |
第四节 嵌入环境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需求分析 |
一、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面临着改革的重要机遇与条件 |
二、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在于功能扩展 |
三、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本质是培养质量提高 |
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应注重地区差异性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
一、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理想目标 |
二、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 |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
一、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一般过程 |
二、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
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举措 |
一、重视对改革对象的调研 |
二、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与推动职能 |
三、拓展部门的合作机制 |
四、发挥教育产业的融资功能 |
五、尊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 |
六、遵循农村空间特征对办学的需求 |
七、尊重农村不同人群的教育服务需求和认知规律 |
八、树立正确的改革代价观 |
本章小结 |
结语: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
附录一:“脱嵌”与“十百千万工程”办学模式的挫折 |
第一节 “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发展历程 |
一、上世纪90年代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 |
二、“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萌发 |
三、“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发展与影响扩散 |
四、“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式微 |
第二节 “脱嵌”与“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挫折 |
一、中国农村改革史上的两次选择的回顾、反思及启示 |
二、为什么选择“十百千万工程”模式作为分析对象 |
三、“十百千万工程”办学模式的“脱嵌”及理论分析 |
第三节 “十百千万工程”模式的教训及启示 |
一、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 |
二、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要尊重职业教育办学的自身规律 |
三、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应加强制度建设以保障实施 |
附录二: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改革的案例研究 |
第一节 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案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
一、为什么选择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案例研究对象 |
二、进入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案例的过程与收获 |
第二节 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基本状况 |
一、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基本情况 |
二、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主要经验 |
第三节 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嵌入分析 |
一、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政治嵌入分析 |
二、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经济嵌入分析 |
三、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结构嵌入分析 |
四、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文化嵌入分析 |
五、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嵌入性分析的反思 |
第四节 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模式的反思 |
一、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如何能走出“一总结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的怪圈? |
二、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如何不再过度依赖政府的作用? |
三、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如何走出部门之间难以合作的困局? |
四、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到底是需要设计还是内生?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概述 |
2.1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涵 |
2.1.1 农村职业教育 |
2.1.2 办学模式 |
2.2 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因素 |
2.2.1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2.2.2 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 |
2.2.3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程度 |
2.2.4 教育部门及学校的办学条件 |
2.3 选择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原则 |
2.3.1 效益性原则 |
2.3.2 适应性原则 |
2.3.3 多样性原则 |
2.3.4 开放性原则 |
第三章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演进 |
3.1 20 世纪80 年代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3.1.1 三教一体 |
3.1.2 普通中学渗透职业教育 |
3.1.3 上挂横联下辐射模式 |
3.2 20 世纪90 年代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3.2.1 县级职教中心 |
3.2.2 “双边”模式 |
3.2.3 专业产业一体化模式 |
3.2.4 职成联办模式 |
3.3 新世纪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
3.3.1 城乡联办 |
3.3.2 集团化办学 |
3.3.3 中高职联办 |
第四章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 |
4.1 政府统筹 |
4.2 农科教结合 |
4.3 三教统筹 |
4.4 多形式联合办学 |
第五章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发展 |
5.1 由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方向发展 |
5.1.1 农村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办学的原因分析 |
5.1.2 农村职业教育开展城乡统筹办学的建议 |
5.2 由职前教育向职后教育方向发展 |
5.2.1 农村职业教育办学向职后教育方向发展的原因分析 |
5.2.2 农村职业教育职后教育办学的建议 |
5.3 由综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
5.3.1 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化办学的原因分析 |
5.3.2 农村职业教育专业化办学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9)从几所山区学校的改革实践看中国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道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1、农村教育的外部关系 |
2、农村教育的内部关系 |
3、农村教育脱离实际,在教学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
二、具体做法 |
1、“村校一体” |
2、“三教一体” |
3、“教劳科一体” |
三、初步效果 |
四、几点启示 |
四、试论“村校一体”的办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 唐智彬.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1)
- [2]试论“村校一体”的办学模式[A]. 王文学,刘辉汉. 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1992
- [3]“三个一体”办学模式的适应性研究[J]. 杜翠梅,韩翠红.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1(06)
- [4]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 田长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0(05)
- [5]浅议村校一体教育的几种主要方式[J]. 肖进雄. 甘肃教育, 2013(12)
- [6]为新农村建设助力[N]. 李海俊,赵建刚. 晋中日报, 2010
- [7]陶花盛开在庄上乡——柳林县庄上乡教育整体改革报告[A]. 刘祺祥,张成杰,康越贵,李守勇. 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1992
- [8]从几所山区学校的改革实践看中国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道路[J]. 宋玉岫.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1(04)
- [9]从几所山区学校的改革实践看中国山区农村教育的发展道路[J]. 宋玉岫.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1(05)
- [10]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农村中学教育改革[J]. 许颖.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