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味玉屏风散对老龄小鼠卵巢超微结构作用的电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哲[1](2021)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致,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疗效欠佳。目前对于COPD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不理想且需要终身控制疾病的发展。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纲,可以通过“扶正”、“固卫”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作用,从而更好的预防和控制COPD的发生与发展。“固本止咳中药”源于国医大师、中医内科呼吸病专家晁恩祥教授多年诊治COPD的临床经验。晁恩祥教授十分重视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病和病情进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出“扶正固卫”理论,因而以经典方剂“玉屏风散”为基础,加减化裁创制固本止咳中药。前期临床研究表明,固本止咳中药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等方面有较好效果,并可通过调控T细胞亚群发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大量的前期动物实验表明,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肺功能情况、呼吸道病理损伤及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并降低肺组织αβT细胞/γδT细胞比例、增加肺组织中KGF,KGFR蛋白和基因表达含量等。因此,进一步开展固本止咳中药治疗COPD模型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目的:损伤修复是在各类细胞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下的协调有序过程,分为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基质沉积及组织重塑四个时期。呼吸道损伤修复是COP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贯穿了慢阻肺疾病的全程。本研究从呼吸道的黏膜炎症损伤修复、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及异常的呼吸道损伤修复这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固本止咳中药对于COPD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从而更好的阐释中医“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的理论。方法:本研究将100只健康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n=30)、模型COPD组(n=35)和固本止咳中药组(n=35)。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均被制成COPD模型。本研究采用被动吸烟加鼻腔滴入LPS的方法进行COPD小鼠造模。治疗组于第61天开始予固本止咳中药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使用蒸馏水以同样方法灌胃,共28天。第一部分:体重监测和肺功能检测明确COPD模型小鼠的模型制备情况和固本止咳中药的药效。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的呼吸道黏膜炎性损伤修复的调控作用研究方面,本研究首先通过抗体芯片法对小鼠呼吸道40种炎性因子进行系统检测,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抗体芯片结果中COPD组明显变化和固本止咳中药组发挥明显调控作用的炎性因子进行验证。在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的调控以及对异常的损伤修复的作用研究方面,本研究通过病理学评判、免疫组化法和透射电镜进行检测,以判断香烟烟雾暴露+LPS滴鼻对小鼠呼吸道结构、肺泡结构、细胞外基质和Ⅱ型上皮细胞的结构损伤情况以及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对相应结构损伤修复及异常的损伤修复的调控情况。第二部分:基于质谱技术,对固本止咳中药的成分分析研究,从固本止咳中药的化学成分入手,探讨其发挥损伤修复作用机制的原理。此外,本研究对各组小鼠肺组织进行label-free蛋白组学检测,明确固本止咳中药治疗COPD模型小鼠的靶点及通路。阐释其对于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整体调控的机制。第三部分:基于western-blot和RT-qPCR技术,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结果富集出现的JAK-STAT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研究,对通路中JAK1,p-JAK1,STAT3,p-STAT3和SOCS3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JAK1 mRNA,JAK2mRNA,JAK3mRNA,STAT1 mRNA,STAT3 mRNA,SOCS3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体重监测: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2)肺功能检测:COPD 组较空白组 FEV 0.05,FEV0.1,FEV0.2,PEF,Crs,Cst均明显下降(P<0.01);Rrs,Ers,Rn均明显升高(P<0.01);G,H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较COPD组FEV0.05,FEV0.1,FEV0.2,Crs均明显升高(P<0.05);Rrs,Ers,Rn均明显下降(P<0.05);PEF,G,H,Cs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理形态学:HE染色结果表明,COPD组小鼠病理形态符合COPD的特征,固本止咳中药可改善COPD模型小鼠50-100μm直径气道、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病理形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COPD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板层小体出现空泡化,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部分板层小体出现空泡化,线粒体肿胀,但程度与COPD组相比明显减轻。4)抗体芯片检测:在40个炎性因子中,COPD组与空白组相比,共有8个显着升高的炎性因子,分别为 IL-6,GM-CSF,TNF-α,IFN-γ,IL-1β,IL-3,IL-17 和 IL-12p70(P<0.05);固本止咳中药组与COPD组相比,共有7个显着降低的因子,分别为IL-6,GM-CSF,TNF-α,IFN-γ,IL-1β,IL-3 和 TCA-3(P<0.05)。5)免疫组化检测:与空白组相比,COPD组IL-6,GM-CSF,TNF-α,IFN-γ,α-SMA,MMP-9,TIMP-1,MMP-9/TIMP-1,HIF-1α 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 COPD 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 IL-6,GM-CSF,TNF-α,IFN-γ,α-SMA,MMP-9,TIMP-1,MMP-9/TIMP-1,HIF-1α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空白组和COPD组,固本止咳中药组与COPD组之间Collegen 1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中药成分分析:共鉴定出固本止咳中药的41个成分,其中的多种成分被证明可通过抗炎、抗氧化、抑制气道重塑等参与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7)label-free蛋白组学检测:在COPD组和空白组之间共发现287个差异蛋白,固本止咳中药组和COPD组之间共发现184个差异蛋白。通过对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和REACTOME富集分析发现: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中性粒细胞脱颗粒、补体通路、细胞外基质、JAK-STAT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以及多个参与COP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从整体上参与COPD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8)JAK-STAT信号通路的实验:本研究通过RT-PCR法对各组小鼠肺组织JAK1,JAK2,JAK3,STAT1,STAT3和SOCS3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COPD模型小鼠肺组织中 JAK1 mRNA,JAK2 mRNA,JAK3 mRNA,STAT3 mRNA 和 SOCS3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STAT1 mRNA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OPD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组织中JAK1 mRNA,STAT3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 SOCS3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0.05),JAK2mRNA,JAK3 mRNA,STAT1 mRNA与COPD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采用western-blot法对各组小鼠肺组织JAK1,p-JAK1,STAT3,p-STAT3,SOCS3进行测定。与空白组相比,COPD 模型小鼠肺组织中 p-JAK1,p-STAT3,p-JAK1/JAK1,p-STAT3/STAT3 明显升高(P<0.05);JAK1,STAT3,SOCS3与空白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OPD组相比,固本止咳中药组小鼠肺组织中p-JAK1,p-STAT3,p-STAT3/STAT3明显降低(P<0.05),SOCS3 明显升高(P<0.05);JAK1,STAT3,P-JAK1/JAK1 与 COPD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减少COPD模型小鼠肺组织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发挥调控呼吸道黏膜炎症损伤修复的作用;并通过改善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结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以及细胞外基质的损伤,发挥调控呼吸道结构损伤修复和减少异常的呼吸道损伤修复的作用。体现了中医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的理论。2)固本止咳中药在COPD损伤修复机制的整体调控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特点。3)固本止咳中药可通过下调JAK1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上调SOCS3的表达从而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是固本止咳中药基于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理论调控呼吸道损伤修复在机制上的具体体现。
衣晓琨,刘竹云,马静华[2](2020)在《玉屏风散在免疫性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玉屏风散是由白术、防风、黄芪三位中药药材组成的经典用方。玉屏风散能够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同时还具有抑制炎性因子、调节机体激素水平、抗氧化、抗老化等作用。既往研究发现玉屏风散在多种免疫性疾病中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非糖尿病肾病三期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腹膜透析患者免疫功能调节、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调节及湿疹等慢性炎症性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慢性泄泻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认为玉屏风散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可广泛用于人类免疫性疾病的诊疗。
徐静汶[3](2020)在《补中益气汤中用红芪替换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较及红芪多糖的抗免疫老化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红芪是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有野生和栽培品种,主产于甘肃。在红芪所含的多种活性物质研究中,红芪多糖的抗衰老作用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应对中国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打开了一扇窗。在中医众多延缓衰老方中,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为君药,重在补益中气,调节机体的后天之本,而红芪和黄芪都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多方面功效。红芪主销广东、福建等地并出口,常被认为是黄芪的优质品种。本论文希望通过研究红芪/黄芪为君药的补中益气汤对免疫衰老的免疫调节作用差异;通过对红芪中具有抗衰老作用的红芪多糖对免疫衰老的影响研究,为合理开发甘肃道地药材红芪以及红芪的临床科学使用提供依据。目的:比较红芪/黄芪为君药的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寻找红芪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红芪提取物红芪多糖-3(Hedysari polysaccharide 3,HPS-3)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为红芪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以等量红芪替代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黄芪,分别制备红芪补中益气汤和黄芪补中益气汤。取10只昆明小鼠做为青龄模型组,40只SAMP8小鼠随机分成衰老模型组、胸腺肽阳性对照组、红补组、黄补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4d后,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结构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脾脏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2.制备昆明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经不同浓度HPS-3干预72h后,MTT法测定HPS-3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最佳给药浓度。在此基础上,ELISA检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3.制备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经HPS-3干预72h后,提取出淋巴细胞中的总蛋白,Label free无标记定量质谱方法采集蛋白质质谱数据,经DAVID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GO注释,KEGG Pathway通路分析,STRING平台,Reactome Pathways通路分析,查找差异蛋白可能参与的生物信号通路,分析差异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Western Blot验证质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1.与青龄模型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小鼠的脾脏白髓占比减少,红髓与白髓之间的界限模糊;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含量低于青龄模型组(P<0.05);脾脏T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CD2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CD28+CD152+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P<0.05);p38MAPK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下调(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较,红补组和黄补组的SAMP8小鼠脾脏结构改善,白髓占比增加;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含量均增高(P<0.05),且红补组血清中IL-2含量高于黄补组(P<0.05)。红补组和黄补组的脾脏T淋巴细胞中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升高(P<0.05),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降低,CD2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升高,CD28+CD152+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降低(P<0.05);红补组与黄补组均能上调p38MAPK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红补组脾脏的p38MAPK mRNA的表达高于黄补组(P<0.05)。2.不同浓度的HPS-3与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72 h,计算RGR,确定了100μg/mL是HPS-3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实验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PS-3和ConA干预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4降低(P<0.05);IL-2、IFN-γ、TNF-α都升高(P<0.05);CD3+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升高(P<0.05);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加(P<0.05);经HPS-3和ConA干预的脾淋巴细胞内呈现有更多的细胞器,淋巴细胞结构更加清晰,线粒体数量增加,线粒体嵴结构清晰。HPS-3组与ConA组比较,HPS-3组中IFN-γ、TNF-α的含量升高(P<0.05);HPS-3组的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高于ConA组(P<0.05)。3.Label free无标记定量质谱检测结果显示,经HPS-3培养72h后,SAMP8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中有194个蛋白丰度呈现显着变化(CON组和HPS组的表达量差异比率R值1.5倍以上:R值<0.7或>1.5,且P<0.05视为差异蛋白),其中有172个蛋白显着上调,22个蛋白显着下调。DAVID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蛋白被富集到12条主要通路,主要与淋巴细胞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代谢途径等相关。对差异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分析显示HPS-3能上调“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能上调NF-kappa B信号通路活性。结论:1.红芪补中益气汤和黄芪补中益气汤都能够改善由衰老导致的免疫功能失衡问题,并且红芪补中益气汤升高SAMP8小鼠血清中IL-2、IFN-γ含量,上调p38MAPK mRNA表达量高黄芪补中益气汤。2.HPS-3能够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使Th1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增加,Th2细胞因子IL-4减少,CD3+T和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内细胞器增多。HPS-3能够促进细胞免疫应答。3.HPS-3能够上调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的“泛素-蛋白酶体”活性,上调NF-kappa B信号通路活性,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
史年刚[4](2019)在《基于先天禀赋的肾阳虚体质大鼠模型构建与能量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根据中医“肾阳虚”和体质学说的理论内涵,设计构建肾阳虚体质大鼠模型,并通过评价模型大鼠棕色脂肪线粒体产能状态,研究下丘脑对棕色脂肪的调控机制验证肾阳虚体质模型造模成功,为中医肾阳虚及其体质研究提供一种适宜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1)参照肖小河动物温度趋向性行为学智能检测系统原理搭建动物寒热趋向装置,根据中医“阳虚则寒”的理论筛选偏阳虚的老龄雌雄鼠作为亲本并交配传代,对孕鼠施以猫吓鼠“恐伤肾”、低温“寒伤阳”和黄柏水灌胃造模直至幼鼠出生,构建肾阳虚体质大鼠模型。(2)采用动物寒热趋向装置评价模型组和对照组幼鼠寒热趋向,并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的幼鼠出生体重,初步评价造模成功。(3)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棕色脂肪组织切片中线粒体超微结构,研究肾阳虚体质大鼠线粒体组织结构状态。(4)采用ELISA法测量各组脊间棕色脂肪ATP浓度,western blot法测定棕色脂肪组织中complex1-5浓度,研究肾阳虚体质大鼠模型棕色脂肪线粒体产能状态。(5)采用ELISA法测量各组棕色脂肪iNOS浓度,western blot法测定棕色脂肪组织中Fis-1/Drp-1,LC3a/LC3b和Opa-1浓度,研究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自身健康状态。(6)采用RT-PCR法测定各组棕色脂肪PGC-1α/AMPK-α2/UCP-1表达量,同法测定下丘脑NPY/NPY1R和POMC/MC4R表达量,研究肾阳虚体质大鼠下丘脑对棕色脂肪线粒体产能状态的调控机制。结果:(1)子代肾阳虚体质组幼鼠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具有显着组间差异(P<0.01);相比于对照组雄鼠,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雄鼠在40℃温控板上的停留率呈增高的趋势(P>0.05)。(2)与亲本母鼠组和对照组相比,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雌鼠与雄鼠棕色脂肪线粒体超微结构均显着偏弱,线粒体肿胀程度较严重,线粒体嵴排列稍紊乱,嵴断裂较多。(4)与亲本母鼠组相比,子代肾阳虚体质组棕色脂肪ATP浓度降低(P<0.05),complex-1浓度显着降低(P<0.01),complex-4浓度极显着降低(P<0.001);其中,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雄鼠complex-1,4浓度显着降低(P<0.01),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雌鼠ATP浓度和complex-1浓度降低(P<0.05)、complex-4浓度显着降低(P<0.01)。与对照组雄鼠相比,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雄鼠棕色脂肪complex-1浓度极显着降低(P<0.001);与对照组雌鼠相比,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雌鼠棕色脂肪complex-1显着降低(P<0.01)。(5)与亲本母鼠组相比,子代肾阳虚体质组棕色脂肪iNOS浓度、Fis-1/Drp-1浓度和LC3a/LC3b浓度均升高(P<0.05),Opa-1浓度极显着降低(P<0.0001);其中,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雄鼠iNOS浓度显着升高(P<0.01),Opa-1浓度显着降低(P<0.001);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雌鼠Opa-1浓度显着降低(P<0.01)。与对照组雄鼠相比,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雄鼠iNOS浓度升高(P<0.05),Opa-1浓度降低(P<0.05);与对照组雌鼠相比,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雌鼠棕色脂肪Opa-1和Drp-1浓度显着降低(P<0.01)。(6)与亲本母鼠组相比,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雄鼠NPY表达量升高(P<0.05)。与对照组雄鼠相比,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雄鼠NPY表达显着升高(P<0.01),PGC-1α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对照组雌鼠相比,子代肾阳虚体质组雌鼠UCP-1浓度升高(P<0.05)。结论:(1)肾阳虚体质模型鼠ATP产能下降,畏寒怯冷和低体重儿比例增加与肾阳虚体质临床表征相符,从宏观上论证造模成功。(2)肾阳虚体质模型鼠呼吸链酶代谢异常,呼吸链复合酶complex-1是评价肾阳虚体质模型能量代谢低下的关键指标之一。(3)肾阳虚体质模型鼠下丘脑作为线粒体能量代谢上游调控靶器官抑制了能量代谢,不仅使模型鼠能量代谢呈下降趋势,且从微观上论证造模成功。(4)肾阳虚体质大鼠棕色脂肪线粒体裂变和融合的自稳态失衡可作为肾阳虚模型构建成功的病理指征。(5)子代雌雄肾阳虚模型鼠存在肾阳虚性状差异,性激素是否促进或拮抗了造模因素,尚待进一步验证。
赵子申,高雅丽,刘文芳,张海祥,张群,李定超[5](2018)在《玉屏风散现代药理学研究及皮肤科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玉屏风散为一经典用方,其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组成。玉屏风散具有免疫调节、调节激素水平及抗老化等药理作用。玉屏风散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在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等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皮肤病中有突出作用。玉屏风散单味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了更好的发掘玉屏风散的药理机制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今做一综述。
朱雪[6](2017)在《经典方剂干预煤烟相关可吸入颗粒物所致肺损伤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①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全年呼吸科门诊就诊人群的不同年龄层次、就诊时间与PM2.5、PM10、AQI数值之间的相关性。②动物实验建立可吸入颗粒染毒小鼠模型,从病理、炎性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免疫功能、气道反应性等方面观察普济消毒饮、血府逐瘀汤、玉屏风散三种方剂对模型的不同防治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置于专用染毒箱内,以煤炭燃烧产生的烟雾通入染毒箱,使PM2.5浓度维持在700-900ug/m3,建立可吸入颗粒染毒模型。以普济消毒饮、血府逐瘀汤、玉屏风散三种方剂的水煎液分别对染毒模型通过预防用药(药物灌胃10天后染毒15天)、预防+治疗用药(药物持续灌胃,第11天起染毒15天)、治疗用药(正常饲养10天后药物灌胃加染毒15天)的方式灌胃给药。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扫描电镜气管粘膜纤毛变化,计数肺泡灌洗液中尘细胞比例,免疫组化法观察CD68+巨噬细胞数量,血液流变学检测血CD4+和CD8+T细胞比例和二者的比值,ELISA法检测血清IgE、IgG浓度,生化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SOD、MDA浓度,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 IL-1β、TNF-α、NF-κ B、TRPV1 浓度,PCR 法检测肺组织 NF-κ B、CD6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对雾霾的呼吸道反应更为敏感,门诊患者以50-69岁患者居多,在10、11、12三个月份门诊人次为高峰期。污染因素在延后2周时对呼吸科门诊发病的影响最为明显,在PM2.5、PM10、AQI三者中,以PM2.5的浓度对呼吸科门诊就诊患者人次的影响最大,50岁以下门诊就诊患者量与其相关性更大。实验研究显示,三种方剂功效不同,对可吸入颗粒造成呼吸系统损伤的干预途径也不同:①肺组织病理方面:活血化瘀类药物和益气类药物对肺部病理和气道纤毛的损害以及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改善优于清热解毒类药物。②氧化应激方面,清热解毒类药物预防使用对机体的抗氧化机制并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单活血化瘀类药物和益气类药物预防使用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三者治疗应用在改善机体因可吸入颗粒造成的氧化应激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而持续药物作用的干预效果最好。③细胞免疫方面,就预防用药来说,血府逐瘀汤和玉屏风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且在染毒环境中保持,普济消毒饮预防用药对提高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作用不大。单治疗用药来说,血府逐瘀汤的作用要优于另外两种方剂。④体液免疫方面,三种方剂治疗应用时均可改善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益气固表方剂预防应用可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但在已染毒后的治疗作用中效果不如清热解毒类方剂和活血化瘀类方剂。⑤对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清热解毒方剂和活血化瘀方剂对IL-1β的干预作用较好,益气固表方剂对TNF-α的干预作用较好,益气固表方剂和活血化瘀方剂对NF-κ B的干预作用较强。三种方剂中以活血化瘀药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与其他两类功效的方剂相比最强。⑥气道反应性方面,三种方剂都能降低肺组织TRPV1的表达,减轻可吸入颗粒对肺脏理化性质的直接刺激,从而减轻气道高反应性。横向比较,无论预防用药还是治疗用药,都以玉屏风散的作用较为突出,与其他两种方剂相比较作用更强。结论:PM2.5对人群呼吸系统的影响有一定的延时性,可产生慢性损害。中药对人体对抗可吸入颗粒的损害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功效不同的方剂其干预的途径也不同,因此应用中医药来预防和治疗可吸入颗粒造成的呼吸系统损伤不能单依赖某一功效的方剂,可在不同的阶段精准辨证论治,并长期应用,能让中医药发挥更大的作用。
潘舒[7](2016)在《Ephrin-B3在小鼠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Eph受体酪氨酸激酶及其配体ephrins,在疼痛的发展和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ephrin-B3在小鼠上的痛觉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旨在考察ephrin-B3在疼痛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镇痛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在野生和ephrin-B3敲除基因的ICR小鼠上采用热板等实验方法考察痛阈的改变,给tamoxifen诱导Cre重新表达ephrin-B3后考察在多种疼痛模型上小鼠的痛阈。在甲醛模型上通过ELISA和血常规考察ephrin-B3对炎性疼痛的作用并通过淋巴增殖实验考察ephrin-B3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通过电镜观察髓鞘形态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考察其ephrin-B3基因与疼痛相关的信号通路。建立H22肝癌模型,考察其对肿瘤作用。结果:Ephrin-B3基因敲除小鼠的痛域潜伏期长于野生小鼠,在热辐射甩尾和机械痛实验中两组在第7-10周有显着性差异,诱导ephrin-B3重新表达后,两组间的痛阈没有显着差异。在甲醛模型中两相均有抑制,通过血常规发现敲除小鼠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比野生组基础值低。给予甲醛后正常小鼠的白细胞没有变化,淋巴细胞明显下降,而敲除小鼠的白细胞明显上升而淋巴细胞没有变化。在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中,敲除小鼠的T细胞增殖明显低于野生组。在透射电镜下,敲除小鼠的髓鞘出现脱落,变薄等现象,而野生小鼠并未有此现象。在western blot实验中在第4周仅PLP有显着差异,而给予tamoxifen后第8周的PLP蛋白明显上升。与野生小鼠相比,敲除小鼠瘤重有非常明显的降低。在血常规中,敲除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均有显着地下降。在形态学中,敲除组肿瘤组织与野生组相比坏死更严重。在电镜下,敲除组的肿瘤细胞核中的染色质边缘化较野生组更严重。在蛋白水平上,敲除基因小鼠肿瘤中的Bax/Bcl-2表达明显提高。结论:敲除ephrin-B3基因可提高小鼠痛阈,通过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炎性疼痛并通过凋亡抑制H22肿瘤生长。
习南[8](2014)在《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黄芪茎叶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将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10只。其中,Ⅰ组为不用药对照组,Ⅱ组为0.5%黄芪根普通粉对照组,Ⅲ-V组分别为黄芪茎叶超微粉0.5%、1%、1.5%剂量组。各组雏鸡均在7日龄时用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La Sota+H120株)点滴鼻;在21日龄时用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La Sota+H52株)点眼滴鼻,并且用新城疫油苗胸肌注射。各组分别于21d、28d、35d、42d,49d时,称重,心脏采取EDTA抗凝血,测定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总数,心脏采血离心得血清,测定新城疫抗体水平,随后剖杀采集胸腺、脾脏、法氏囊,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各组分别在21d、35d、49d时,心脏采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IL-2、IFN-γ的含量,并采集肝素钠抗凝血检测外周血B细胞EAC花环率和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的变化;各组分别在49d时,测定鸡的碳粒廓清率。研究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组的黄芪茎叶超微粉可以显着提高雏鸡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p<0.05或p<0.01),1.5%黄芪茎叶超微粉的作用效果较好。黄芪根普通粉和低、中、高剂量黄芪茎叶超微粉均可显着提高雏鸡的体重和胸腺指数(p<0.05或p<0.01),其中,1.5%黄芪茎叶超微粉的作用效果与0.5%黄芪根普通粉相当;黄芪根普通粉和中、高剂量黄芪茎叶超微粉均可显着提高雏鸡的ND抗体水平和IL-2及IFN-γ含量(p<0.05或p<0.01)。其中,1%黄芪茎叶超微粉的作用与0.5%黄芪根普通粉相当。黄芪根普通粉和黄芪茎叶超微粉三个剂量组对雏鸡外周血EAC花环率和T淋巴细胞ANAE阳性转化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p﹤0.05或p﹤0.01),且1%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雏鸡外周血EAC花环率和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的提高作用与0.5%黄芪根普通粉的作用相当;黄芪根普通粉和1%的黄芪茎叶超微粉可以显着提高雏鸡的碳粒廓清率(p<0.05或p<0.01)。结论:黄芪茎叶超微粉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各项免疫功能(包括: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体重、胸腺指数、新城疫抗体水平、IL-2、IFN-γ含量、B淋巴细胞EAC花环形成率、T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和碳粒廓清率),这为黄芪茎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鸡业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金英利[9](2014)在《针刀对KOA兔韧带力学改变及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随着年龄增长,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临床应用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力学方面的其作用机理尚无深入研究。本研究是依托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韧带力学改变及软骨细胞力学信号转导的影响”的部分内容。本实验从周围软组织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以明确针刀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兔韧带组织的力学特性及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等的调整作用,将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目的通过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观察针刀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兔模型韧带力学改变和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等的影响,验证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是通过松解局部韧带等软组织的粘连,调整韧带的力学平衡,调控韧带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和蛋白表达,恢复韧带结构和功能,有利于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软骨不良刺激,阻抑软骨基质的退变,恢复膝关节力学平衡这一假说,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经筋“束骨利关节”的科学内涵,为针刀的基础研究开创新的篇章。研究方法将6月龄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兔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应用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制作膝骨关节炎兔模型。针刀组和电针组于造模结束1周后分别进行治疗干预。治疗前后观察各组兔的行为学、影像学表现;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兔软骨和韧带组织的病理表现;对外侧副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拉伸等力学检测;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81、工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1行为学结果:治疗前,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Lequesne MG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都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针刀组治疗前后计分差值最为明显(p<0.01),针刀治疗可以改善膝骨关节炎兔关节疼痛、活动度、肿胀和步态等行为学指标。2影像学结果:治疗前,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正侧位X片显示膝骨关节炎兔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变窄、关节表面变形、关节面凹凸不平,胫骨平台骨质增生,软骨下骨密度不均,治疗后,针刀组和电针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兔膝关节间隙稍增宽,骨质增生有所减轻。3局部组织形态学结果:观察光镜和电镜显示,造模后,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明显,治疗后,针刀组和电针组都有不同程度变化,但针刀组较电针组明显改善。针刀治疗可减轻膝骨关节炎兔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异常增生,减少胶原纤维异常变化,减少基质退变,促进组织修复。针刀治疗对软骨和韧带组织有调节作用。4生物力学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外侧副韧带的应力松弛、蠕变和拉伸等力学特性较空白组出现了显着的差异。治疗后,针刀组和电针组有不同程度变化,两组均可以改善力学特性,针刀对松弛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较电针组明显改善,接近于空白组的水平。5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造模后,膝骨关节炎兔外侧副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水平上升,较空白组均有统计差异。治疗后,针刀组和电针组均有调节作用,可以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水平下调。提示针刀或电针治疗对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和蛋白表达发挥了良好调节作用,但针刀的调节作用优于电针。研究结论1针刀治疗可以改善膝骨关节炎兔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基质退变,促进组织修复。针刀干预对软骨和韧带组织有良好修复作用。2针刀治疗有效地调整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恢复韧带受力,调节韧带功能,恢复膝关节力学平衡。3针刀治疗有效地调节韧带基质,恢复韧带的结构和功能,抑制膝骨关节炎病理进程。4针刀治疗对膝关节力学调整作用,可能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汪泽栋[10](2013)在《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分子机制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两种频率电项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分子机制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为电项针治疗AD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20月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经Morris水迷宫实验淘汰掉先天愚钝鼠后,根据体重(320±50g)从小到大编号,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损伤组、模型组、2Hz治疗组和50Hz治疗组,每组10只。空白组仅给予正常饮食、饮水。假损伤组给予胃饲及腹腔注射与模型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每天给予20mg·ml-1的AlCl3水溶液2m1胃饲,48mg·kg-1的D-半乳糖腹腔注射,连续8周,余同空白组。穴位与针具常规消毒,取大鼠项部双侧的“风池”、“供血”,用Φ0.40mm×25mm毫针,直刺10mm,接DJ-6805D型脉冲电针仪,一组导线同侧上下连接,正极连“风池”穴,负极连“供血”穴。治疗组根据频率分为2Hz治疗组和50Hz治疗组。针刺通电持续刺激20min,每天1次,每周休息1天,连续治疗4周。空白组、假损伤组、模型组不予治疗,但采取与治疗组同样时间的抓取、绑定。以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AD大鼠行为学变化;以光、电镜检测海马组织形态学、神经元超微结构;以免疫组化技术观察pCREB1、BDNF、TrkB、 Bcl-2、Bax及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以原位杂交技术观察pCREB1、 BDNFmRNA的阳性表达。应用motic image3.2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收据。结果:1.行为学:造模前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靶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无差异(P>0.05);造模完成后模型组、2Hz治疗组及50Hz治疗组与空白组及假损伤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靶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与空白组及假损伤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靶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2Hz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靶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有差异(P<0.05),而50Hz治疗组的有明显差异(P<0.01);与2Hz治疗组比较,50Hz治疗组的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靶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有差异(P<0.05)。2.组织形态学:空白组细胞形态完整、染色均匀,核仁清晰。假损伤组存在少数炎性细胞。模型组细胞固缩,数目明显减少,排列极不规整,部分细胞核溶解固缩,核周出现大量空泡物质。2Hz治疗组有少量细胞形态固缩,染色均匀,排列欠规整。50Hz治疗组偶见细胞固缩,染色均匀,排列较规整,核仁明显,细胞质染色清晰。3.神经元超微结构:空白组及假损伤组未见明显变化;模型组溶酶体及脂褐素增多,神经元内尼氏体分散,线粒体空化,突触小泡减少。2Hz治疗组较模型组略有改善,有脂褐素存在,突触小泡数目略有增加。50Hz治疗组较模型组改善明显,神经元形态尚可,尼氏体相对较少,突触小泡数目较多,部分线粒体空化。4.免疫组化结果:(1)与空白组及假损伤组比较,模型组pCREB1、 BDNF、TrkB、Bcl-2、Bax、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检测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2)与模型组比较,2Hz治疗组pCREB1、BDNF、TrkB、 Bcl-2、Bax、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有差异(P<0.05),50Hz治疗组pCREB1、BDNF、TrkB、Bcl-2、Bax、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表达(P<0.01)。(3)与2Hz治疗组比较50Hz治疗组pCREB1、BDNF、TrkB、 Bcl-2、Bax、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表达(P<0.05)。5.原位杂交结果:(1)与空白组及假损伤组比较,模型组pCREB1mRNA、BDNFmRNA的阳性细胞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2)与模型组比较,2Hz治疗组pCREB1mRNA、BDNFmRNA阳性细胞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50Hz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1);(3)与2Hz治疗组比较,pCREB1mRNA和BDNFmRNA阳性细胞表达有差异(P<0.05)。结论:1.两种频率电项针均可缩短AD模型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提高靶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增加其穿越平台次数,且50Hz治疗组疗效好于2Hz治疗组。2.两种频率电项针均可改善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且50Hz治疗组疗效好于2Hz治疗组。3.两种频率电项针均可增加pCREB1和BDNF蛋白及mRNA、以及TrkB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从而提高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且50Hz治疗组疗效好于2Hz治疗组。4.两种频率电项针均可增加Bcl-2阳性细胞的表达,减少Bax和Caspase-3阳性细胞的表达,从而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且50Hz治疗组疗效好于2Hz治疗组。5.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与频率快慢有关,50Hz的疗效优于2Hz的疗效。
二、加味玉屏风散对老龄小鼠卵巢超微结构作用的电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味玉屏风散对老龄小鼠卵巢超微结构作用的电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一 扶正固卫、肺主皮毛理论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损伤修复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和调控呼吸道损伤修复作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组学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机制的整体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基于质谱技术的固本止咳中药成分分析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实验二 基于蛋白组学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的固本止咳中药调控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补中益气汤中用红芪替换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较及红芪多糖的抗免疫老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补中益气汤应用概况 |
1.3 红芪与黄芪在种植(种质)、成分、功效方面的比较研究 |
1.4 红芪现代研究 |
1.4.1 红芪种植研究 |
1.4.2 红芪成分研究 |
1.4.3 红芪功效研究 |
1.5 红芪多糖研究 |
1.5.1 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1.5.2 红芪多糖含量测定及多糖组分研究 |
1.5.3 红芪多糖功效及相关机制研究 |
1.6 Label free技术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作用 |
1.7 立题依据 |
1.8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用红芪替代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黄芪对SAMP8小鼠抗免疫老化作用比较研究 |
2.1 材料 |
2.1.1 动物 |
2.1.2 试剂和仪器 |
2.1.3 药物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2.1 分组及给药 |
2.2.2 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制备 |
2.2.3 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 |
2.2.4 ELISA检测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含量 |
2.2.5 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 mRNA表达量 |
2.2.7 Western Blot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蛋白的表达 |
2.2.8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脾脏p38MAPK蛋白 |
2.2.9 统计学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3.1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生命状态的影响 |
2.3.2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
2.3.3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
2.3.4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2.3.5 补中益气汤对SAMP8 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的p38MAPK mRNA的影响 |
2.3.6 补中益气汤对SAMP8 小鼠淋巴细胞中的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7 补中益气汤对SAMP8 小鼠脾脏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红芪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
3.1 实验动物 |
3.2 试剂与仪器 |
3.2.1 试剂 |
3.2.2 仪器 |
3.3 实验过程 |
3.3.1 红芪多糖制备 |
3.3.2 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
3.3.3 MTT法测定HPS-3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4 ELISA测定HPS-3 对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 IL-4 的影响 |
3.3.5 FCM测定HPS-3 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3.3.6 透射电镜观察HPS-3对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
3.4 统计学方法 |
3.5 实验结果 |
3.5.1 HPS-3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5.2 HPS-3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Th1/Th2 细胞因子的影响 |
3.5.3 HPS-3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3.5.4 HPS-3对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
3.6 讨论 |
3.7 结论 |
第四章 Label Free蛋白质组学研究红芪多糖对衰老小鼠脾淋巴细胞作用的机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动物 |
4.1.2 试剂 |
4.1.3 仪器 |
4.1.4 软件工具和相关数据库 |
4.2 实验方法 |
4.2.1 样本制备 |
4.2.2 质谱数据采集 |
4.2.3 数据分析 |
4.2.4 生物信息分析 |
4.2.5 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 |
4.3 结果 |
4.3.1 质谱分析数据总体情况 |
4.3.2 组间显着差异表达蛋白解析 |
4.3.3 差异蛋白GO分析 |
4.3.4 差异蛋白聚类分析 |
4.3.5 差异蛋白KEGG通路分析 |
4.3.6 STRING分析 |
4.3.7 上调差异蛋白Reactome Pathways通路分析 |
4.3.8 Western Blot验证上调的免疫调节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 |
4.4 讨论 |
4.5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 |
附 质谱信息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先天禀赋的肾阳虚体质大鼠模型构建与能量代谢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孕期干预建立肾阳虚体质模型的理论研究 |
1 “肾阳虚”的理论内涵是肾阳虚体质模型建立的前提 |
1.1 “虚”“寒”是肾阳虚的关键内涵 |
1.2 肾阳虚是当前多种重大慢性疾病发病与传变的病理基础 |
1.3 “肾在志为恐”导致恐伤肾的理论依据 |
1.4 肾阳虚证是肾阳虚体质进一步发展,可用于指导体质造模 |
2 基于先天禀赋采取老龄大鼠为亲本并采用孕期干预是构建肾阳虚体质模型的关键 |
2.1 父母体质状态是子代先天禀赋之源 |
2.2 孕期干预影响子代先天禀赋的研究源远流长 |
2.3 肾藏精不足是老龄群体的普遍体质状态 |
2.4 孕期干预以塑造子代表型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运用 |
3 以线粒体为核心的下丘脑-棕色脂肪能量代谢调控机制是评估本模型的重要方面 |
3.1 富含线粒体并通过脂肪产能来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平衡是棕色脂肪的重要生理特点 |
3.2 PGC-1a/AMPK-a2/UCP-1 是棕色脂肪调控产热的重要机制 |
3.3 NPY/NPY1R和POMC/MC4R是下丘脑调控棕色脂肪产热的上游机制 |
3.4 线粒体自噬对维持线粒体自身健康状态至关重要:裂变与融合 |
4 定向挑选并不断固化肾阳虚表型的品种选育技术是本模型长期研究的理论依据 |
5 科学假说——“基于先天禀赋的孕期干预与肾阳虚性状定向选育能构建肾阳虚体质模型,并表现为产能代谢机制紊乱” |
第二章 子代肾阳虚体质大鼠模型构建 |
1 亲本阳虚体质大鼠筛选及评价 |
1.1 冷热板示差法亲本阳虚体质大鼠 |
1.2 对亲本阳虚体质大鼠作体貌性状评价 |
2 肾阳虚体质大鼠造模 |
2.1 恐伤肾(猫吓鼠)造模 |
2.2 低温(寒冷环境)造模 |
2.3 苦寒(盐制黄柏水灌胃法)造模 |
3 子代肾阳虚体质大鼠饲养及阳虚体质再筛选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5.1 出生体重是衡量个体先天禀赋的重要指征 |
5.2 低出生体重与新生儿发育在病理上的联系是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热点 |
5.3 子代肾阳虚体质大鼠呈现低出生体重可作为评价本模型的重要指标 |
5.4 子代肾阳虚体质大鼠在40℃温控板停留率呈上升趋势初步论证模型构建成功 |
第三章 孕期干预造模的母子两代能量代谢差异性研究 |
1 样本采集与脊间棕色脂肪指数测量 |
2 外周棕色脂肪线粒体能量代谢能力比较 |
2.1 Elisa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ATP含量检测实验 |
2.2 电镜扫描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微观结构状态的评价 |
2.3 WB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产能相关酶学系统的评价 |
3 下丘脑与棕色脂肪基因表达对线粒体产能调控机制研究 |
3.1 RT-PCR法对棕色脂肪调控产能代谢基因表达量的研究 |
3.2 RT-PCR法对下丘脑调控产能代谢基因表达量的研究 |
4 外周棕色脂肪线粒体自稳态调控能力比较 |
4.1 Elisa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i NOS含量检测实验 |
4.2 WB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自噬水平相关蛋白的检测 |
5 讨论 |
5.1 实验结果总结 |
5.2 实验结果讨论 |
第四章 孕期干预造模对子代雌雄鼠肾阳虚程度的差异性研究 |
1 样本采集与脊间棕色脂肪指数测量 |
2 外周棕色脂肪线粒体能量代谢能力比较 |
2.1 Elisa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ATP含量检测实验 |
2.2 电镜扫描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微观结构状态的评价 |
2.3 WB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产能相关酶学系统的评价 |
3 下丘脑与棕色脂肪基因表达对线粒体产能调控机制研究 |
3.1 RT-PCR法对棕色脂肪调控产能代谢基因表达量的研究 |
3.2 RT-PCR法对下丘脑调控产能代谢基因表达量的研究 |
4 外周棕色脂肪线粒体自稳态调控能力比较 |
4.1 Elisa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i NOS含量检测实验 |
4.2 WB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自噬水平相关蛋白的检测 |
5 讨论 |
5.1 实验结果总结 |
5.2 实验结果讨论 |
第五章 子代肾阳虚体质大鼠与正常大鼠能量代谢差异研究 |
1 样本采集与脊间棕色脂肪指数测量 |
2 外周棕色脂肪线粒体能量代谢比较 |
2.1 Elisa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ATP含量检测实验 |
2.2 电镜扫描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微观结构状态的评价 |
2.3 WB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产能相关酶学系统的评价 |
3 下丘脑与棕色脂肪基因表达对线粒体产能调控机制研究 |
3.1 RT-PCR法对棕色脂肪调控产能代谢基因表达量的研究 |
3.2 RT-PCR法对下丘脑调控产能代谢基因表达量的研究 |
4 外周棕色脂肪线粒体自稳态调控能力比较 |
4.1 Elisa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i NOS含量检测实验 |
4.2 WB法对外周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自噬水平相关蛋白的检测 |
5 讨论 |
5.1 实验结果总结 |
5.2 实验结果讨论 |
结语 |
创新点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肾阳虚现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大鼠肾阳虚体质评价量表 |
附件二:能量代谢调控相关基因溶解曲线图和扩增曲线图: |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玉屏风散现代药理学研究及皮肤科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
1.1 免疫调节作用 |
1.2 激素水平调节作用 |
1.3抗光老化作用 |
1.4 抗氧化作用 |
2 玉屏风散在皮肤科临床应用 |
2.1 慢性荨麻疹 |
2.2 慢性湿疹 |
2.3 过敏性紫癜 |
2.4 痤疮和带状疱疹 |
3 玉屏风单味中药药理研究 |
4 小结 |
(6)经典方剂干预煤烟相关可吸入颗粒物所致肺损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PM2.5等污染因素与呼吸科门诊就诊情况的关系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动物实验研究——普济消毒饮、血府逐瘀汤、玉屏风散对小鼠可吸入颗粒模型所致肺损伤干预机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4.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我国目前可吸入颗粒污染现状及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
1.1 我国目前可吸入颗粒污染现状 |
1.2 冬季PM2.5的主要来源 |
2. 可吸入颗粒对健康的危害 |
2.1 可吸入颗粒对健康的危害 |
2.2 临床观察数据统计结果的提示意义 |
2.3 可吸入颗粒对呼吸系统损伤的机制 |
3. PM2.5的中医属性探讨 |
3.1 PM2.5的中医病因属性 |
3.2 PM2.5符合毒邪的致病特点 |
4. 目前中医药干预可吸入颗粒物所致呼吸系统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 |
5. 染毒方法优缺点比较 |
6. 所选组方依据及组方所含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6.1 选方总体依据 |
6.2 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选方依据 |
6.3 血府逐瘀汤选方依据 |
6.4 玉屏风散选方依据 |
7. 动物实验观察指标意义 |
7.1 气道纤毛上皮的变化 |
7.2 氧化/抗氧化指标SOD、MDA |
7.3 细胞免疫功能 |
7.4 体液免疫功能指标 |
7.5 炎性细胞因子 |
7.6 瞬态电压感受器阳离子通道TRPV1 |
8. 研究结果的提示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科研课题 |
(7)Ephrin-B3在小鼠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疼痛 |
2.Ephs/ephrins的结构 |
3.Ephs/ephrins的信号传导 |
4.Ephs/ephrins与疼痛的关系 |
5.Ephrin-B3的研究进展 |
第一部分 Ephrin-B3在小鼠疼痛中的作用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试剂 |
1.4 溶液的配制 |
2.实验方法 |
2.1 Ephrin-B3基因敲除和野生型小鼠的繁殖与鉴定 |
2.2 热板实验 |
2.3 热辐射甩尾实验 |
2.4 机械痛阈测定实验 |
2.5 甲醛实验 |
2.6 统计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小鼠基因型的鉴定 |
3.2 Ephrin-B3基因对热痛刺激的影响 |
3.3 Ephrin-B3基因对机械痛刺激的影响 |
3.4 Ephrin-B3基因对炎性疼痛的影响 |
4.讨论 |
第二部分 Ephrin-B3在小鼠疼痛中的机制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试剂 |
1.4 溶液配制 |
2.实验方法 |
2.1 Ephrin-B3基因敲除和野生型小鼠的繁殖与鉴定 |
2.2 透射电镜观察髓鞘形态 |
2.3 Western blot |
2.4 甲醛实验 |
2.5 淋巴增殖实验 |
2.6 统计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Ephrin-B3基因对髓鞘的影响 |
3.2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
3.3 甲醛实验结果 |
3.4 淋巴转化实验结果 |
4.讨论 |
第三部分 Ephrin-B3在小鼠肿瘤中的作用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细胞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主要试剂 |
1.5 溶液的配制 |
2.实验方法 |
2.1 基因的鉴定 |
2.2 H_(22)荷瘤小鼠实验 |
2.3 Western blot检测肿瘤中蛋白的表达 |
2.4 统计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Ephrin-B3对体重的影响 |
3.2 Ephrin-B3对瘤重和脏器的影响 |
3.3 Ephrin-B3对血常规的影响 |
3.4 Ephrin-B3对肿瘤形态的影响 |
3.5 Ephrin-B3对肿瘤超微结构的影响 |
3.6 Ephrin-B3对肿瘤中蛋白表达的影响 |
4.讨论 |
全文总结 |
缩略词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 |
1 引言 |
1.1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
1.2 黄芪根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 |
1.3 黄芪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
1.3.1 黄芪中多糖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 |
1.3.2 黄芪中皂苷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 |
1.3.3 黄芪中黄酮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 |
1.4 黄芪茎叶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研究概况 |
1.4.1 黄芪茎叶与黄芪饮片中黄芪多糖的含量比较 |
1.4.2 黄芪茎叶与黄芪饮片中皂苷的含量比较 |
1.4.3 黄芪茎叶与黄芪饮片中黄酮的含量比较 |
1.5 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进展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药品 |
2.3 主要仪器 |
2.4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
2.5 鸡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
2.6 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测定 |
2.6.1 血球凝集试验(HA) |
2.6.2 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 |
2.7 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测定 |
2.8 鸡血清中 IL-2 含量的测定 |
2.9 鸡血清中 IFN-Γ含量的测定 |
2.10 鸡碳粒廓清率的测定 |
2.11 鸡外周血 B 细胞 EAC 玫瑰花环形成率的测定 |
2.11.1 试剂配制 |
2.11.2 试验步骤 |
2.12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NAE 阳性率测定 |
2.12.1 试剂配制 |
2.12.2 试验步骤 |
2.13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3.2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
3.3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 |
3.4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血清中 IL-2 含量的影响 |
3.5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血清中 IFN-Γ含量的影响 |
3.6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碳粒廓清率的影响 |
3.7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 B 细胞 EAC 玫瑰花环形成率的影响 |
3.8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NAE 阳性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体重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2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
4.3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影响 |
4.4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 IL-2 含量的影响 |
4.5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 IFN-Γ含量的影响 |
4.6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碳粒廓清率的影响 |
4.7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 B 细胞 EAC 玫瑰花环形成率的影响 |
4.8 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外周血 T-淋巴细胞 ANAE 阳性率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作者简历 |
致谢 |
(9)针刀对KOA兔韧带力学改变及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膝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
1 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
2 膝关节骨与软骨的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膝骨关节炎与生物因子相关性研究现状 |
1 细胞因子与膝骨关节炎 |
2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膝骨关节炎 |
3 胶原与膝骨关节炎 |
4 生物因子之间相互作用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
1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
2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的局部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实验动物造模 |
2.3 干预措施 |
2.4 取材及指标观察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处理 |
实验结果 |
1 一般情况观察 |
2 兔膝关节行为学观察 |
3 兔膝关节影像学X线正位片观察 |
4 兔膝关节大体观察 |
5 兔膝关节韧带和软骨组织光镜观察 |
6 兔膝关节软骨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
讨论 |
1 关于KOA的动物模型 |
2 制动模型的机理分析 |
3 本实验造模符合KOA的病理特点 |
4 治疗结果分析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实验动物造棋 |
2.3 干预措施 |
2.4 取材及指标观察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处理 |
实验结果 |
1 外侧副韧带应力松弛测试结果 |
2 外侧副韧带蠕变测试结果 |
3 外侧副韧带力学拉伸测试结果 |
讨论 |
1 关于膝关节韧带与膝骨关节炎 |
1.1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功能 |
1.2 探讨膝关节韧带与膝骨关节炎关系 |
2 针刀干预对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性能影响 |
3 经筋理论与KOA关系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针刀对KOA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实验动物造模 |
2.3 干预措施 |
2.4 取材及指标观察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处理 |
实验结果 |
1 针刀对KOA兔韧带TGF-β1、COL-I、MMP-13及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 |
2 针刀对KOA兔韧带TGF-β1、COL-I、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1 针刀对KOA兔韧带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2 针刀对KOA兔韧带COL-I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针刀对KOA兔韧带MMP-13及TIMP-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TGF-β1、COL-I、MMP-13及TIMP-1在KOA中作用 |
5 关于韧带生物力学特性与生物学关系 |
6 针刀与电针对KOA不同治疗作用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10)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分子机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
1.1. 痴呆的病名沿革 |
1.2. 痴呆的临床表现 |
1.3. 痴呆的病因病机 |
1.4. 痴呆的治疗概况 |
2 现代医学对AD的认识 |
2.1. AD的危险因素 |
2.2. AD的临床表现 |
2.3. AD的流行病学 |
2.4. AD的发病机制 |
2.5. AD的治疗概况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挑选与分组 |
2.2. 模型制备及成功标准 |
2.3. 针刺选穴及治疗方法 |
2.4.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 |
2.5. 固定与取材 |
2.6. 海马光、电镜检测 |
2.7.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REB1、BDNF、TrkB、Bcl-2/Bax、Caspase-3蛋白 |
2.8.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检测pCREB1、BDNFmRNA |
2.9. 图像分析 |
2.10. 统计处理 |
2.11. 附实验技术路线图 |
3 实验结果 |
3.1.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3.2.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3.3.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
3.4.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pCREB1mRNA、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 |
3.5.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BDNFmRNA、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 |
3.6.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TrkB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 |
3.7.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Bcl-2、Bax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 |
3.8.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1 实验方案的选择 |
1.1. AD动物模型的评价与选择 |
1.2. 电项针参数的选择 |
1.3 针刺穴位的选择及其作用机制 |
2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3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
4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pCREB1-BDNF-TrkB阳性表达的影响 |
5 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Bcl-2/Bax及caspase-3阳性表达的影响 |
6 课题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附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四、加味玉屏风散对老龄小鼠卵巢超微结构作用的电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固本止咳中药对COPD模型小鼠呼吸道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研究[D]. 王明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玉屏风散在免疫性疾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衣晓琨,刘竹云,马静华.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0(06)
- [3]补中益气汤中用红芪替换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较及红芪多糖的抗免疫老化机制研究[D]. 徐静汶. 兰州大学, 2020(01)
- [4]基于先天禀赋的肾阳虚体质大鼠模型构建与能量代谢调控机制研究[D]. 史年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玉屏风散现代药理学研究及皮肤科研究进展[J]. 赵子申,高雅丽,刘文芳,张海祥,张群,李定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8(02)
- [6]经典方剂干预煤烟相关可吸入颗粒物所致肺损伤机制的研究[D]. 朱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8)
- [7]Ephrin-B3在小鼠疼痛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 潘舒. 贵州大学, 2016(03)
- [8]黄芪茎叶超微粉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D]. 习南. 河北农业大学, 2014(03)
- [9]针刀对KOA兔韧带力学改变及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D]. 金英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10]两种频率电项针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分子机制的影响[D]. 汪泽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