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03”、“面曲1号”、“面曲2号”发酵饵的生产方法

“奇03”、“面曲1号”、“面曲2号”发酵饵的生产方法

一、“七○三”、“混合曲1号”和“混合曲2号”发酵饵料制作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黄艳蓉[1](2020)在《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以南充阆中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教育部以及国务院系列教育教学文件的颁布,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单一的国家课程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提倡中学教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国家课程,鼓励学者与一线教师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界定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并发现已开发的生物课程资源较少,没有形成系统的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库,且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参与度低。同时,采用问卷和教师访谈的方法,对阆中市7所高中的生物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约96%的教师倾向于利用身边较容易获取的课程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生物课程资源,表明教师对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程度与主动性不够。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高中生物本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梳理衔接—开发整合”,根据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的知识模块,结合阆中市的保宁醋等知名特色产品,为了拓展学生的生物学视野、提高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家长协助,挖掘本地传统发酵工艺技术资源,开发出“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专题的校内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三种本土课程资源。然后,针对开发的该本土课程资源,以落实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笔者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结合网络,专题教学;(2)精选素材制作课件,应用教学;(3)引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4)生物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学;(5)结合本土课程资源,进行STS教学。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成果评价。本论文研究成果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资源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中学一线生物教师开发利用本土课程资源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时间有限,未能对开发的本土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实践和成效分析,期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王姣[2](2019)在《冻干发酵燕麦固体饮料加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燕麦(Avena sativa L.)禾本科植物,具有含量相对较高的蛋白质、不饱和脂类、维生素、抗氧化物质和酚类,以及不同类型的膳食纤维,例如,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纤维素等。长期以来,国内外市场上燕麦产品以初加工食品为主,燕麦不含湿面筋,面粉无法形成面团,是燕麦深加工所面临的技术性难题。甜醅是一种用燕麦发酵得到的色泽清透,口味独特的发酵酒饮料,能极大改善燕麦适口性并保留营养成分,但是,由于甜醅作为民间发酵的液体产品,发酵菌株复杂未知不可控性强以及成品保存运输等都较为困难,使得市面上几乎没有燕麦发酵制品的存在。陕西作为醪糟起源地,发酵菌种丰富,为此本实验从陕西甜酒曲中选出五种畅销的具有代表性的醪糟曲,通过评价综合酶活力,筛选出一种发酵性能优秀的醪糟曲,经过系列实验,选取最具发酵性能的一株霉菌和一株酵母分别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将两株菌重新进行复配,以燕麦为原料,进一步进行甜醅发酵,对其发酵前后理化性质(总糖、总酸、pH、酒精度)以及活性成分(β-葡聚糖、黄酮、多酚)进行测定,最后为了最大程度保留甜醅的口味以及方便食用实际运输等,对比多个干燥方式的优缺点,拟将甜醅做成真空冻干快,为了保持冻干后的形状,探索了冻干温度以及蔗糖添加量与冻干块形态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当酵母和霉菌的比例为1:9的时候,混合曲的酶活力达到峰值。经过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分离得到的两株菌,一株4Q为黑曲霉,一株J2为酵母Cyberlindnera。将霉菌制作纯种霉曲,与酵母不同比例混合复配制作强化曲,通过酵母和霉菌的重新复配,强化曲酶活力近乎接近最初曲活力。当酵母和霉菌的比例为1:9的时候,混合曲的酶活力达到峰值糖化力达768.6 U/g,液化力达734.3 U/g。(2)在理化性质方面,整个发酵过程中,总酸总糖酒精度含量持续上升,pH持续降低,活性成分方面,黄酮含量略微下降,β-葡聚糖含量不变,多酚含量大幅度提升。黄酮含量逐步降低,最开始是25.48 mg/100 g,逐步降低,发酵结束时黄酮含量为18.78 mg/100 g,虽然黄酮含量减少,但是幅度没有非常大,降低了26%,β-葡聚糖最初为2.12 g/100 g,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后基本保持恒定,这表明发酵过程中没有使燕麦中β-葡聚糖这一活性成分损失;最开始多酚含量为24.21 mg/100 g,随着时间的推移,多酚含量进一步提升,发酵36 h进入平缓期,发酵60 h多酚含量最高达49.38mg/100 g,比最初提升了近一倍。经过发酵这一手段虽然使黄酮含量略微下降,但是没有使燕麦丧失β-葡聚糖含量,同时使得多酚含量还得到了大幅度提升。(3)冻干时设置的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分别为-50℃,30℃,蔗糖的添加量为2g/100 g时的时候,产品具有较好的形状,表面比较干燥起泡损失也较少,与此同时,复水时间也较为适中。以上结果表明,通过陕西具有代表性醪糟曲中分离得到的霉菌酵母复配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燕麦通过固体发酵后能较大程度保留最初的营养价值,最终得到一种便于保存、运输的新型功能性食品,为燕麦产品的开发以及工业生产提供一种新思路。

谢莉[3](2016)在《高盐条件下橘青霉产蛋白酶作用机理及在鱼露发酵中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鱼露是我国一种味美鲜的传统调味品。从鱼露发酵液中筛选出一株耐盐性真菌YL-1,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为Penicillium citrinum。对P.citrinumYL-1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P.citrinumYL-1能在026%NaCl的环境下生长,具有一定的耐盐性;P.citrinumYL-1菌株在10℃40℃下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P.citrinumYL-1能生长在pH4.011.5环境下,最适合的pH为8.5;P.citrinumYL-1在060%糖浓度下生长,长势最好的糖浓度为20%;金属Mg2+对P.citrinumYL-1生长有促进作用,长势最好的浓度为2%。P.citrinumYL-1菌株进行溶血性实验,没有出现溶血现象。采用HPLC麦角固醇法和核酸法测.P.citrinumYL-1固态发酵下生物量,都在第8d达到最大生物量,分别是80.56mg/g和78.39mg/g干基质。固态发酵过程中对所产蛋白酶酶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第7d的蛋白酶酶活力最大,达616.21U/g。基质中水分含量在第8d达最高,这和生物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基质中还原糖和总糖在发酵第3d含量达最大,分别为3.15g/g和16.66g/g干基质。基于RNA-Seq转录组技术研究蛋白酶橘青霉YL-1在盐胁迫下的代谢作用。数据分析得到一些差异基因,其中高盐组Vs无盐组获得62个差异基因;高盐组Vs中盐组获得2189个差异基因;中盐组Vs无盐组获得18个差异基因。通过KEGG Pathway分析得出,高盐组Vs无盐组出现显着影响的基因代谢通路有32条,出现表达上调的基因代谢通路有22条,出现表达下调的基因代谢通路有16条;高盐组Vs中盐组显着影响的基因代谢通路有245条,出现表达上调的基因代谢通路有205条,出现表达下调的基因代谢通路有177条;中盐组Vs无盐组显着影响的基因代谢通路仅有15条,全部呈现是基因表达下调。在这些代谢通路中,与耐盐相关作用的代谢通路主要是脂肪酸降解,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碳代谢,三羧酸代谢等中有着差异基因表达。高盐组Vs无盐组中脂肪酸降解代谢通路中上调基因IDc8084g2中ADH17基因是醇脱氢酶基因参与糖酵解途径和酪氨酸代谢途径等,可能说明糖酵解和碳代谢途径在高盐环境下作为能量代谢途径给予耐盐微生物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高盐组Vs中盐组中显着富集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中有着差异基因表达,上调基因IDc5647g1和下调基因IDc1468g1中serA,PHGDH基因参与丝氨酸合成,可能与耐盐性丝氨酸蛋白酶形成代谢通路有着一定联系,说明这些差异基因中可能存在着耐盐基因。鱼露中氨基酸组成对于鱼露风味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KEGG代谢通路中发现风味的形成与多种氨基酸代谢有着一定关系,涉及到基因代谢通路有酪氨酸代谢,三羧酸代谢,碳代谢,氮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色氨酸,苯丙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多种氨基酸代谢途谢途径。其中色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各种氨基酸的中间代谢虽各有其特殊过程,但也有共同的途径。而且氨基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是微生物在高盐下作为渗透压调节机制,在细胞内积累高浓度的相容性物质对抗外界高渗透压环境。添加P.citrinumYL-1菌株、P.citrinumYL-1产蛋白酶和商业酶2709蛋白酶到发酵6个月的鱼露发酵液中,经过一个月的发酵时间,发现未作任何添加的鱼露发酵液对照组pH值几乎不变,添加菌和酶的鱼露发酵液的pH值都出现明显下降。添加蛋白酶和2709蛋白酶的鱼露发酵液中氨基酸态氮(AAN)相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46%和34%。添加了橘青霉产蛋白酶和2709酶的鱼露发酵液经两个月发酵的AAN的含量分别为19.1mg/100mL和22.9mg/100mL,分别接近和高于发酵两年鱼露的AAN含量(19.9 mg/100mL),它们的TVB-N含量分别为3.75mg/100mL和4.32mg/100mL,TMA含量分别为6.9mg/100mL和7.6mg/100mL,都与发酵两年成熟期的鱼露发酵液中的TVB-N含量3.7mg/100mL和TMA含量6.4mg/100mL相接近。添加酶发酵一个月的氨基酸总量也是比对照组中含量明显多,但比发酵两年成熟期的鱼露氨基酸总量少。谷氨酸、丙氨酸、酪氨酸及组氨酸是鱼露发酵液中呈味氨基酸,其中丙氨酸、谷氨酸是鱼露鲜味的主要成分。而且加酶发酵时间长,鱼露中苦味游离氨基酸明显下降,鲜味、甜味游离氨基明显上升。其中Asp、Gly、Val、Ser这四种氨基酸快速增加,这说明与蛋白酶能降解酪蛋白产生不同长度的氨基酸片段的功能相吻合,但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含量的增长量较少,发酵液还需进一步发酵,以促进风味和滋味物质的形成。经感官评定,添加橘青霉所产蛋白酶发酵两个月后在色泽和气味跟传统发酵跟鱼露成熟期的更为接近,添加了2709酶的鱼露颜色更深,而且气味有种肉炙烤味。添加的P.citrinumYL-1产蛋白酶和商业酶2709蛋白酶对鱼露快速发酵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缩短发酵时间。

李环宇[4](2010)在《芝麻香型白酒工艺探究》文中指出芝麻香型白酒的酿造起源于景芝,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形了自己的风格特征。芝麻香型白酒酿造工艺与酱香型酿造工艺相近,都要经过堆积这一工艺,但是发酵条件及添加的菌种却有差别。其中菌种在发酵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好的酒厂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制曲工艺来保证自己的出酒率和酒体质量的稳定。其次是工艺条件的控制,在不同的条件下所产的酒的质量差别也很大。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批次的出酒也会有差别的。因此要生产优质的芝麻香型白酒,需要控制合理的加曲量,掌握其发酵机理,并进行发酵条件的优化。尤其堆积这一环节,控制好堆积温度、时间、水分至关重要。“提香靠蒸馏”,因此蒸馏时也要注意,由于芝麻香型白酒的特征性成分3-甲硫基丙醇的沸点高,集中于后馏份中,所以需要高温流酒、低度入库。本文主要从工艺方面着手在实验室所具备的基本设施的基础上研究分析芝麻香型白酒的最佳酿造工艺,其次是鉴别芝麻香型白酒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在工艺方面主要从添加的曲量、添加麸皮改变N/C比、额外添加能产生香气的菌种、控制酒醅含水量不同,并进行了正交等多方面实验。通过出酒率、感官品评最后确定了最佳的因素组合为:添加大曲量为20%;加专用曲量为12%;添加麸皮量为8%;原料含水量为50%;发酵的时间为40d。通过对比出酒率及评分,对具有可比较性的蒸馏酒再进行GC-MS打样检测理化指标来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测定的结果验证了通过正交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检测表明其中的特征性成分经过存储后一部分转化为酯类,还有一部分存于酒体中,因N/C比的升高使酒中含氮的杂环类呈香化合物增多促使酒体经过存储后口感更加浓郁、协调、净爽。

崔明,赵彤,刘玲芝,朱琪虹[5](1995)在《白酒文献题录》文中研究指明白酒文献题录崔明,赵彤,刘玲芝,朱琪虹(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省轻工业研究所)(黑龙江省图书馆)编者按《白酒文献题录》收集了自1979年至1994年19年间的国内128种科技期刊中关于白酒的文献题录2400余条,10余万字,是目前国内唯一较全面地反...

施安辉[6](1987)在《当前酱油生产中的若干问题》文中研究说明 当前,由于酱油生产原料的价格上涨,引起了国内酿造酱油工业的原料危机,严重地影响了生产。因此,利用廉价的、来源广泛的某些原料取代豆饼、豆粕,已被企业所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普遍要求多生产优质酱油和新品种酱油,以美化生活,促进健康。同时,由于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酱渣的更科学更合理的利用,也已提到酱油工业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本文仅就酱油生产

傅金泉[7](1977)在《试论酿酒曲药的起源及其发展》文中研究说明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我国,酒是传统发酵食品之一,有着极其古老的历史。据考证,我国利用微生物进行谷物酿酒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距今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解放后曾在河南郑州发现商代酿造工场遗址,在商代甲骨文中也有大量关于酒的记载,这些事实表明至少从商代开始我国酿酒已经从农业分化发展成独立的手工业了。古代酿酒始于曲蘖的发现,《书经》中记载“若

傅金泉[8](1977)在《酿酒曲药的起源及其发展》文中研究表明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我国,酒是传统发酵食品之一,有着极其古老的历史。据考证,我国利用微生物进行谷物酿酒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距今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解放后曾在河南郑州发现商代酿造工场遗址,在商代甲骨文中也有关于酒的记载。这些事实表明,至少从商代开始我国酿酒已经从农业分化,发展成独立的手工业了。古代酿酒始于曲蘖的发现,《书经》”中记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曲蘖是发芽发霉的谷物,这是人们最早遇见的天然曲蘖。由于天

二、“七○三”、“混合曲1号”和“混合曲2号”发酵饵料制作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七○三”、“混合曲1号”和“混合曲2号”发酵饵料制作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以南充阆中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思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研究现状
        2.1.1 国外课程资源研究现状
        2.1.2 国内课程资源研究现状
    2.2 课程资源概念的界定
    2.3 生物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2.4 生物本土课程资源的分类
    2.5 教育理论
        2.5.1 主体性教育理论
        2.5.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第3章 高中生物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方法
    3.1 高中生物本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2 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方法
第4章 高中生物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成果
    4.1 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类型
    4.2 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成果
        4.2.1 校内课程资源
        4.2.2 家庭课程资源
        4.2.3 社会课程资源
        4.2.4 三类课程资源的关系
第5章 高中生物本土课程资源的应用策略
    5.1 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应用策略
    5.2 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土课程资源应用的教学案例
第6章 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成果评价
    6.1 问卷调查分析
    6.2 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高中生物校内课程资源利用的现状访谈
    附录 B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卷
    附录 C 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土课程资源成效反馈问卷
    附录 D 相关过程性附件
致谢

(2)冻干发酵燕麦固体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概述
    1.1 燕麦概述
    1.2 谷物发酵饮品概述
        1.2.1 谷物发酵饮品的研究现状
        1.2.2 谷物发酵饮品中菌种筛选研究现状
    1.3 食品中不同干燥方式的研究现状
        1.3.1 热风干燥
        1.3.2 微波干燥
        1.3.3 红外辐射干燥
        1.3.4 热泵干燥
        1.3.5 冻干技术
    1.4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甜酒曲霉菌酵母的筛选及强化曲的制备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市售酒曲酶活力测定
        2.2.2 主要菌株的分离纯化
        2.2.3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2.4 强化酒曲的制作
    2.3 小结
第三章 燕麦甜醅发酵理化性质及活性成分变化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发酵前后理化性质测定
        3.2.2 发酵前后活性成分测定
    3.3 小结
第四章 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5.3 创新点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高盐条件下橘青霉产蛋白酶作用机理及在鱼露发酵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鱼露概述
        1.1.1 鱼露发酵技术
        1.1.2 鱼露的风味成份
        1.1.3 鱼露发酵液的微生物研究
    1.2 微生物耐盐性研究
        1.2.1 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
        1.2.2 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1.2.3 耐盐真菌的应用研究
    1.3 耐盐性酶研究
    1.4 RNA-SEQ转录组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7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4.1 培养基
        2.4.2 蛋白酶酶活力测定试剂
        2.4.3 蛋白质含量测定试剂
        2.4.4 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测定试剂
    2.5 实验方法
        2.5.1 耐盐性真菌YL-1 鉴定
        2.5.2 橘青霉YL-1 生物学特性观察
        2.5.3 橘青霉YL-1 生物量的测定
        2.5.4 RNA-SEQ转录组技术
        2.5.5 添加耐盐橘青霉YL-1 及耐盐蛋白酶在高盐鱼露发酵过程变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耐盐性真菌YL-1 的生长形态学鉴定
        3.1.1 产蛋白酶YL-1 菌株的形态学观察
        3.1.2 产蛋白酶YL-1 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形态
        3.1.3 产蛋白酶YL-1 菌株BIOLOG碳源利用情况
        3.1.4 产蛋白酶YL-1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3.2 橘青霉YL-1 生物学特性研究
        3.2.1 橘青霉YL-1 耐盐性
        3.2.2 橘青霉YL-1 的生长曲线及PH变化
        3.2.3 温度对橘青霉 YL-1 生长的影响
        3.2.4 PH对橘青霉YL-1 生长状况的影响
        3.2.5 糖对橘青霉YL-1 菌株生长的影响
        3.2.6 金属离子MG2+对橘青霉YL-1 菌株生长的影响
        3.2.7 橘青霉YL-1 的溶血性
    3.3 橘青霉YL-1 固态发酵生长变化
        3.3.1 麦角固醇法测固态发酵橘青霉YL-1 的生物量
        3.3.2 固态发酵下采用核酸法测橘青霉YL-1 中生物量
        3.3.3 固态发酵下橘青霉YL-1 产蛋白酶活性变化
        3.3.4 固态发酵下橘青霉YL-1 基质水分含量变化
        3.3.5 固态发酵下橘青霉YL-1 在基质中糖含量变化
        3.3.6 固态发酵下橘青霉YL-1 在基质中蛋白含量
    3.4 盐胁迫下橘青霉YL-1 代谢差异
        3.4.1 总RNA质量检测结果
        3.4.2 测序数据质量汇总情况
        3.4.3 转录组拼接
        3.4.4 基因功能注释
        3.4.5 差异表达分析
        3.4.6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
        3.4.7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
    3.5 外添橘青霉YL-1 及蛋白酶对鱼露发酵的影响
        3.5.1 高盐鱼露发酵过程中PH和总酸含量变化
        3.5.2 高盐鱼露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AAN)和总氮(TSN)变化
        3.5.3 高盐鱼露发酵过程中TVB-N和TMA含量的变化
        3.5.4 高盐环境下鱼露发酵过程中非酶褐变指数及鱼露色泽
        3.5.5 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
        3.5.6 风味挥发性成分分析
        3.5.7 添加蛋白酶快速发酵与成熟期鱼露理化指标分析
        3.5.8 鱼露发酵产品感官评定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鱼露发酵液中筛选出产蛋白酶菌株YL-1 鉴定研究
        4.1.2 固态发酵中橘青霉YL-1 菌体生长特性
        4.1.3 产蛋白酶橘青霉YL-1 的耐盐作用及蛋白代谢通路影响
        4.1.4 橘青霉YL-1 及丝氨酸蛋白酶添加到鱼露发酵液中影响
    4.2 结论
    4.3 创新点
    4.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芝麻香型白酒工艺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芝麻香型白酒的简介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酿造工艺
    2.1 实验材料
        2.1.1 原料、曲种及培养基
        2.1.2 实验试剂与材料
        2.1.3 实验仪器
    2.2 芝麻香型白酒的风味特点及形成机理
        2.2.1 芝麻香型白酒与浓、清、酱三大香型白酒的关系
        2.2.2 芝麻香型白酒特征性组分的形成机理
    2.3 芝麻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
        2.3.1 原料在蒸煮时的变化及原料配比
        2.3.2 芝麻香型形成的主要菌群
        2.3.3 工艺流程
        2.3.4 感官品评的标准
第3章 实验方案
    3.1 主要菌种分离实验
    3.2 曲配比实验
    3.3 改变添加麸皮量控制氮碳比经行单因素发酵实验
    3.4 添加白地霉实验
    3.5 高温堆积实验
    3.6 正交实验
    3.7 气质色谱分析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菌种的鉴定结果与分析
    4.2 曲配比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改变添加麸皮量控制碳氮比进行单因素发酵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添加白地霉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堆积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4.6.1 第一轮实验与第二轮实验关系分析及结果
        4.6.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实验的最佳条件
    5.2 工艺中的问题总结
    5.3 储存对酒质的影响
    5.4 芝麻香型白酒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他科研成果

四、“七○三”、“混合曲1号”和“混合曲2号”发酵饵料制作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以南充阆中市为例[D]. 黄艳蓉.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2]冻干发酵燕麦固体饮料加工技术研究[D]. 王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3]高盐条件下橘青霉产蛋白酶作用机理及在鱼露发酵中应用[D]. 谢莉.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7)
  • [4]芝麻香型白酒工艺探究[D]. 李环宇.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5]白酒文献题录[J]. 崔明,赵彤,刘玲芝,朱琪虹. 酿酒, 1995(01)
  • [6]当前酱油生产中的若干问题[J]. 施安辉. 中国酿造, 1987(04)
  • [7]试论酿酒曲药的起源及其发展[J]. 傅金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77(03)
  • [8]酿酒曲药的起源及其发展[J]. 傅金泉. 黑龙江发酵, 1977(02)

标签:;  ;  

“奇03”、“面曲1号”、“面曲2号”发酵饵的生产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