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治疗癌症的中草药一览表

国外治疗癌症的中草药一览表

一、国外民间治癌植物药简表(论文文献综述)

孙灵芝[1](2015)在《明清香药史研究》文中指出既往关于香药历史、药效物质基础和临床使用方面的研究都有持续进展,但社会科学领域论著多集中于中外往来密切、贸易频繁的唐宋时期,对明清时期的香药缺乏重视,未能连贯把握历史脉络,自然科学领域如中医药界多集中于“香囊辟疫”、“芳香开窍药”等研究,而民族医药界所做的努力无出其右。明清时期为小冰期寒冷气候,气候影响疾病,疾病又影响医家的治疗和认知。任应秋认为温热家特点是使用安宫牛黄、至宝、紫雪这些方,在大量的辛凉药中挽救心阳,这种方法《伤寒论》中没有,是温热家们的一大发明。在传统本草文献分类中,明代香药在《本草纲目》首见“芳草”、“香木”等类别,并影响了清代本草著作的分类。该时期既有对明以前使用香药经验的继承,又有本土植物的香药性新的认知,也有对外来香药认知的深入,而“药露”的广泛使用,使香药使用类型更加丰富。本研究通过对明清本草文献的系统梳理,结合相关医案、传教士著作等,以其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为背景,分析明清香药使用特色与影响。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史学、文献学等研究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这些史料,分析其具体内容中表现出的学术思想与特点,探讨明清时期香药使用特色及规律。论文“前言”部分对明以前的“香药”情况、明清时期“香药”等概念加以辨析,同时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正文分为五部分,即:明以前香药、明清时期香药记载、明清时期香药来源、明清时期香药使用、明清香药的社会影响因素。从逻辑结构讲,是回答香药“是什么”、“怎么用”、“历史沿革如何”、“为什么会形成这些用法”等。正文第一部分“明以前的香药”,对明以前香药情况进行简要梳理,总结香药使用特点。第二部分“明清时期香药记载”,以“本草文献”、“香谱”、“传教士与香药”展开介绍。“本草文献”按内容特点分别从“芳草”、“香木”、“药露”等角度梳理。“香谱”中重点对外用之香进行了分析。明清时期本草文献香药的书写,因为对药性认知的不一样分类思想的不一样,分到了不同的部分里,但从自然属性来看,大体不离“芳草”、“香木”、“药露”、“花部”之类。谱录类书也能寻得香与医之关系,明代香谱多录历代香方,及至清代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蒸”香以露疗疾。此前香露多为妇女容妆之品,明清之际广泛点茶食用、药用等。他者视野中的芳香药,主要以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著作为例,卜弥格描述了相关植物和在中国的药用方式。传教士不仅向欧洲汇报中国见闻,也将西洋药物介绍到中国,最典型的是“其法始于大西洋”的“药露”。第三部分“明清时期香药来源”,重点从本土和外来两种情况分析。从朝贡贸易来看,明代的香药输入种类和前代基本上是一致的,既有熏身之香,亦有药用之材,也有食用之香料。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明代开始已经有鸦片(乌香)的输入,这是清代俞正燮的考察结论。清代藩属国进贡的香料与明代记载的基本相同,在芳草香木之余,有蒸馏之花露水、荼靡露、各种药露;此外还有一种传入方式是西洋传教士所献。中国本土香药,因气候环境、森林植被、人口密度等等影响,每一朝代各有侧重,主要是原材料的麝香、沉香、苍术、薄荷等,而且也有制备意义上的“樟脑”、“薄荷脑”等。海禁政策下,外域香料输入的数量十分有限,巨大的香料需求大大地推动了国内香料的种植,对外来香药的本土化研究也表明,出现了不少远胜舶品的香药。第四部分“明清时期香药使用”,重点分析明清时期香药不同于既往的使用情况。明清时期香药的应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燃者取烟熏或香灰,蒸者取露,或取其味,或取其用。此外,明清时期对香药的炮制、使用注意、香气蚀脾另类医案的记载也说明对“香”的使用是一个不断加深认知的过程。第五部分“明清香药的社会影响因素”,重点分析明清时期社会环境、思想文化、统治者态度等对香药使用的影响。从外史角度而言,关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对香药使用的影响,表明自然环境与香药使用两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关系:气候变迁带来药用资源分布的改变,导致追求香药使用,同时对香的追求也会导致资源分布的改变。社会文化环境对于香药使用亦有影响:墓葬中使用香料进行尸体防腐处理十分流行,生活方式上焚香煮茗、儒道佛的推动。统治者态度对香药也有影响。明清时期的香药既延续其奢华风格,亦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而走入寻常百姓家。本文讨论部分重点围绕香为熏、香为药、香为媒、香为患等4个主题展开讨论,初步凝练出该期香药使用特点。文章认为尽管《山海经》等文献、葛洪等医家著作有佩带薰草等的记载,但“邪从口鼻而入”的观点,实是明清医家的一大创新。因为邪从阳明口鼻入,则治亦从口鼻,或以“塞鼻”为阻止病邪侵犯人体途径的思维,或以“取嚏”为将邪排出体外的治疗思维。未病时用以顾护正气,提高人体抵抗力,既病就要逐秽。明清时期展现出来的新的香药认知,是该时段医家的智慧结晶。此外,对于香药的“蜡包”方式也是明清医药从业人员的创新。而将香露由妇人妆品延展到疗疾的应用,还有茉莉根的镇痛麻醉作用的记载,对香药资源开发不仅就香材本草本身,而是扩展至周边相关产物的开发应用等,也是当时的创新。这些创新之见,对于当代中医药创新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传统医药面对现代转型的困境,如何继承与突破传统,并寻找到在当前环境下中医药发展的新思路,反思去今不远的明清时期,在传统与外来之间,以“香药”见历史,鉴古知今,对如何展开相关中医药的研究也提出了个人见解。本文创新点:所用史料不仅着眼于“本草”古籍,还拓展到谱录、档案、日韩相关医书、传教士书籍等,初步研究总结出明清香药使用特点和应用规律,概略地构建起既断代又专门的明清香药史,提出以史为鉴开创香药未来发展的个人意见。(1)选题创新。历史学界目前对香药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唐宋阶段,社会科学领域谈“香文化”的多,集中在“香料与香谱”领域,亦有谈及香与国家控制、香与社会经济生活,而谈“香药”的少。唐宋为香事之盛,元明之后,虽然香谱、香药著作层出,且在香料来源中多有革新,但多被忽视。医史学界对香药的研究1978年以前的相关研究多定位于“媚药”功能性的发挥,而1979-1986年的研究定位于“香料药物”的名物考和具体应用,1987年至今对异域文献和出土文献中的香药都有探索。自然科学领域多涉及香药的功能性、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而对香药历史的考证却缺乏重视,对香药在整个医学史进程中有怎样的流变(资源以及药用范围)思虑不够。正是对明清香药关注的空白促成了此研究的开展,本论文概略地构建起既断代又专门的明清香药史,同时试图为一些个案香药的应用提供新证据,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香药未来发展的个人意见。(2)史料、方法、视野的创新。从史料角度来说,既往药学史领域多集中于本草文献的梳理,本研究不仅仅着眼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本草”古籍,史料拓展到相关谱录、档案、日韩相关医书、传教士书籍、考古文物等,尽量全面还原明清时期香药的使用情况。从方法学上来说,既往药学史领域多从文献考察和实地调查确认本草基源,本文尚使用了相关人类学的解释方法,富有一定特色。运用历史学方法对芳香本草文献进行纵向梳理,并使用相关出土文物报告,采用“二重证据”法以把握香药的渊源及演变,也是试图实践陈寅恪先生提出互相参证的方法:“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从视野来说,明清处于“西学东渐”的大时代背景下,相关西学虽未能撼动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但有相关药物融入进中医药理论,此时“中学西传”影响力不及往期,但依然通过传教士、贸易等的互动实现“中学西传”。此外,从生药原材料的使用到蒸馏精华物质的使用,多种视野下的“香药”就赋予了多重内涵。从写作视野来说,属于内外史结合的写作方式。(3)对明清香药研究结论的创新。初步研究总结出明清香药使用特点和应用规律。清代出现的很多药露药油都是音译名词,尚未有古汉名和现代药物名的对应,通过对清宫“巴尔萨米油”的分析,指出早在唐代就已传入中国当时名叫“阿勃参”,清代传教士尚有记录为“拔尔萨摩”,晚清时期又被译为“波勒杀末”,对应为现代《中华本草》记载的“秘鲁香胶”。此外,清宫出现的“德里亚噶”其实是唐以前就传入我国的“底野迦”,可能为阿片类制剂。并且首次对“邪从口鼻而入”的问题进行综合性表述,指出“邪从口鼻而入”为明清医家的一大创新,因为邪从阳明口鼻入,则治亦从口鼻,或以“塞鼻”为阻止病邪侵犯人体途径的思维,或以“取嚏”为将邪排出体外的治疗思维,未病时用以顾护正气,提高人体抵抗力,既病就要逐秽。香药的“蜡包”方式是明清医药从业人员的创新。而将香露由妇人妆品延展到疗疾的应用,茉莉根镇痛麻醉作用的记载,对香药资源开发不仅就香材本草本身,而且扩展至周边相关产物的开发应用等,也是明清时期的创新。这些创新之见,对于当代中医药创新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凌仰之[2](1974)在《国外民间治癌植物药简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译自《癌研究方法》Ⅱ卷上,共59种世界民间常用的治癌植物药。其中半数认为临床有效。

冯建灿,李爱琴,刘敏[3](1999)在《中国抗癌高等植物资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引言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且难以治愈的病症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00万人因患各种恶性肿瘤而死亡。为治疗和预防癌症,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已经而且仍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有效治疗药物的研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

董欢欢[4](2008)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现代临床用于治疗癌症、肝炎等病,疗效确切。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的全草,现代临床内服多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炎症等疾病,疗效显著。二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以药对的形式用于临床癌症治疗,疗效确切,提示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药对可能含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新成分和/或新组分。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药对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及由药对入手研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可行性;并对半枝莲及白花蛇舌草两种临床常用中药材化学成分、抗肿瘤机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粗提物的制备以及药对有机相提取部位组分化方法并建立了组分的化学指纹图谱库,为各种生物活性的筛选提供了大量的组分及信息资源;并测定了各提取物浸膏得率及总酚、总黄酮含量。第三章采用四种化学模型研究了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不同溶剂提取物黄酮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与之相应三种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能力之间亦存在着较大差异,表明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其黄酮组成及含量有一定相关性。第四章比较了两种单药材及其药对混合有机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差异,探讨药对组方对提取物活性物质含量、组成及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对药对的抗癌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推测。药对组方后其还原能力、清除DPPH及·OH自由基能力均未出现显著增强,而其螯合Fe2+能力以及保护DNA免受自由基损伤能力出现较显著的增强,提示其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过渡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以及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关,而与其还原性、清除DPPH以及清除·OH自由基能力相关性不大。第五章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及总黄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UV,LC-MS,MS/MS对半枝莲三种提取物各组分结构进行鉴定表征,并进一步探讨其抗氧化活性与特定结构的黄酮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提取物还原能力及清除DPPH、·OH自由基能力均与其总黄酮含量,特别是木犀草素含量有较显著的相关性,与其总酚含量及芹菜素含量亦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其对Fe2+的螯合能力则可能与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及黄芩苷组分的存在与否有一定关系。

二、国外民间治癌植物药简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民间治癌植物药简表(论文提纲范文)

(1)明清香药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香药现代研究进展
1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明清
        1.1.2 香药
        1.1.3 医学史和医史学
        1.1.4 民族医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明以前香药
    2.1 秦以前
    2.2 秦汉
    2.3 三国两晋南北朝
    2.4 隋唐五代
    2.5 宋辽金元
    2.6 小结
3 明清时期香药的文献记载
    3.1 重要本草著作中的香药记载
        3.1.1 臭:明代《本草品汇精要》
        3.1.2 芳草与香木:明代《本草纲目》
        3.1.3 气药:明代《本草征要》
        3.1.4 “气”香:明代《药品化义》
        3.1.5 药露与花部:清代《本草纲目拾遗》
        3.1.6 花:清代《闽产录异》
        3.1.7 香属:清代《食宪鸿秘》
        3.1.8 试香:清代《贮香小品》
    3.2 香谱著作中的香药记载
        3.2.1 明代香谱著作
        3.2.2 清代香谱著作
    3.3 传教士与香药
        3.3.1 传教士笔下的中国香药
        3.3.2 传教士向中国介绍的西洋药物
    3.4 小结
4 明清时期香药的来源
    4.1 明代的外来香药
    4.2 清代的外来香药
        4.2.1 藩属国进贡
        4.2.2 外国使节或传教士进献
    4.3 本土香药
        4.3.1 明代本土香药
        4.3.2 清代本土香药
    4.4 外来香药的本土化
        4.4.1 外来香药:以《本草纲目》为中心的考察
        4.4.2 外来香药本土种植情况
    4.5 香药的管理
    4.6 小结
5 明清时期香药的应用
    5.1 香露药油
        5.1.1 从蔷薇露说起
        5.1.2 清宫药油
        5.1.3 民间蒸露为药
        5.1.4 普及:代茶饮
    5.2 其他服饮
        5.2.1 外感疾病
        5.2.2 芳香解暑
        5.2.3 芳香理气
    5.3 外科之用
        5.3.1 乳香没药,延续风格
        5.3.2 茉莉花根,创新使用
    5.4 香气之用
        5.4.1 采而佩之,悬以去疫
        5.4.2 熏以辟秽,燃以除害
        5.4.3 塞鼻防感,取嚏杜染
        5.4.4 嗅吸鼻烟,香从鼻入
    5.5 香灰之用
        5.5.1 模棱两可香灰外用
        5.5.2 一致反对香灰服用
        5.5.3 香灰作为某方组成
        5.5.4 香灰作为炮制辅料
    5.6 动物之香
    5.7 香药其他事项
        5.7.1 香药贮藏
        5.7.2 香药炮制
        5.7.3 香药制备
        5.7.4 煎煮注意
        5.7.5 香药作伪
        5.7.6 香药批判
        5.7.7 香气蚀脾
    5.8 小结
6 明清香药的社会影响因素
    6.1 自然环境与香药使用
    6.2 社会文化环境与香药使用
        6.2.1 墓葬习俗
        6.2.2 生活方式
    6.3 统治者态度对香药使用影响
        6.3.1 明代统治者态度
        6.3.2 清代统治者态度
    6.4 明清时期人口经济因素
    6.5 小结
7 讨论
    7.1 香为熏
        7.1.1 口鼻而入
        7.1.2 德性观照
    7.2 香为药
        7.2.1 香露为药
        7.2.2 香药防腐
        7.2.3 新麻醉药的开发
        7.2.4 香药周边产物的开发应用
        7.2.5 芳香辟秽的思考
    7.3 香为媒:交流视野中的香药
        7.3.1 民族香药与中医
        7.3.2 外来香药与中医
    7.4 香为患
    7.5 小结
8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明清香药史料汇编
    附录一:明清本草古籍简表
    附录二:明清药露史料汇编
    附录三:明清重点本草芳草香木史料汇编
    附录四:明清防疫用香史料汇编
    附录五:明清香谱中香药史料汇编
    附录六:其他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4)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药对
        1.1.1 从药对入手研究方剂现代化的依据及可行性
        1.1.2 药对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1.2 半枝莲
        1.2.1 本草考证
        1.2.2 半枝莲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2.3 半枝莲抗肿瘤作用机制
        1.2.4 半枝莲的临床应用
    1.3 白花蛇舌草
        1.3.1 本草考证
        1.3.2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3.3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机制研究
        1.3.4 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
    1.4 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药对临床应用
    1.5 结语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
        1.7.1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的制备
        1.7.2 相关抗氧化模型的建立及有机相提取物抗氧化、抗癌活性筛选
        1.7.3 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药对活性提取物组成成分表征及构效关系探讨
第2章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组分库的构建
    2.1 仪器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半枝莲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
        2.2.2 白花蛇舌草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
        2.2.3 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药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
        2.2.4 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药对有机相提取物的中试制备
        2.2.5 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药对提取物组分库的构建
        2.2.6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2.7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2.2.8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的RP-HPLC表征
        2.2.9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药对有机相提取物库的RP-HPLC表征
        2.3.2 各提取物的提取率
        2.3.3 各提取物的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
        2.3.4 不同溶剂对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总酚及总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
    2.4 结论
第3章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的制备
        3.2.2 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3.2.3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半枝莲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
        3.3.2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
        3.3.3 药对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
    3.4 结论
第4章 药对配伍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1 实验方法
        4.1.1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的制备
        4.1.2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的RP-HPLC表征
        4.1.3 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间接损伤DNA的保护作用
        4.1.4 统计学分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药对组方对提取率及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4.2.2 药对组方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3 结论
第5章 抗氧化活性与有效组分相关性研究
    5.1 实验方法
        5.1.1 统计学分析
        5.1.2 RP-HPLC条件
        5.1.3 LC-MS条件
        5.1.4 MS/MS条件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提取物总黄酮与总酚含量相关性
        5.2.2 还原能力与总黄酮及总酚含量的相关性
        5.2.3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总黄酮及总酚含量的相关性
        5.2.4 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与总黄酮及总酚含量的相关性
        5.2.5 螯合Fe~(2+)能力与总黄酮及总酚含量的相关性
        5.2.6 半枝莲提取物的RP-HPLC表征
        5.2.7 半枝莲提取物化学组分的结构鉴定
        5.2.8 半枝莲提取物各组分的含量
        5.2.9 半枝莲提取物各组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黄芩素-4′-O-β-D-葡萄糖醛酸苷MS~2谱图
附录B 芹菜素-4′-O-β-D-葡萄糖醛酸苷UV、MS谱图
附录C 黄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MS~2谱图
附录D 黄芩苷MS~2谱图
附录E 木犀草素MS~2谱图
附录F 芹菜素MS~2谱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国外民间治癌植物药简表(论文参考文献)

  • [1]明清香药史研究[D]. 孙灵芝.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5(11)
  • [2]国外民间治癌植物药简表[J]. 凌仰之. 中草药通讯, 1974(06)
  • [3]中国抗癌高等植物资源[J]. 冯建灿,李爱琴,刘敏. 经济林研究, 1999(01)
  • [4]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其药对提取物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D]. 董欢欢. 南昌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国外治疗癌症的中草药一览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