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6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46例(论文文献综述)

倪梦嗔,张慧,朱君仪[1](2022)在《安肠汤治疗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安肠汤治疗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消化科就诊的92例肝郁脾虚证腹泻型IBS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均接受低FODMAPs饮食结构并口服匹维溴铵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安肠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记录其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症状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问卷(IBS-SSS)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直肠动力[肛管静息压(ARP)、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静息压(RRP)、直肠最低敏感量]及生活质量[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73.9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IBS-SSS评分、IL-1β、TNF-α、CRP水平、IBS-QOL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RP、直肠最低敏感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IB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安肠汤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直肠功能的恢复,且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司敏,刘万里,孙刚[2](2021)在《加味四逆散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加味四逆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104例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每组52例。2组均先口服蒙脱石散,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匹维溴铵片, 研究组给予加味四逆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8、TNF-α水平, 观察并记录患者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 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48/52)、对照组为75.0%(39/52),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6, P=0.017)。治疗后, 观察组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多、烦躁易怒、神疲乏力、胁肋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492、16.827、13.419、10.831、14.736、12.437, P值均<0.001), 血清IL-6、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390、21.528、18.734, P值均<0.001)。观察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3.79±0.63)d比(4.84±0.79)d, t=7.493]、腹痛消失时间[(2.63±0.32)d比(3.91±0.37)d, t=18.869]、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3.26±0.57)d比(4.19±0.68)d, t=7.558]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IBS-D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提高疗效。

陈雨[3](2021)在《马来酸曲美布汀结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联合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与酪酸梭菌活菌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182例为本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92)与对照组(n=90),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腹泻、腹痛缓解时间及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均显着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22%)显着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3%)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7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与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用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缓解患者腹泻、腹痛症状,改善大便性状,临床效果显着,且药物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常用治疗方案之一。

黄兰叶,唐一洲,韦维,龙丹,周志鹏[4](2021)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以反复腹痛、腹胀等不适,同时伴有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肠病[1]。IBS-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其主要与肠道微生态紊乱、胃肠动力功能异常、肠道高敏感性、黏膜变化和免疫功能丧失、遗传与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如应激和焦虑)、菌-脑-肠轴紊乱等有关[3-5]。临床上患者一般情况尚可,且使用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确切的器质性损害。本病虽未威胁患者生

董霄,高照,孔灿灿[5](2021)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诊断并治疗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取调整饮食、解痉止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该基础上联合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肠易激综合征症状尺度表评分(IBS-BSS)、肠道微生物情况、炎症反应水平、肠道屏障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显着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25,P<0.001);经过治疗,2组患者的IBS-BSS评分均显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IBS-BS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t=2.880,P=0.005);治疗后,患者的肠道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显着升高,肠杆菌显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双歧杆菌(t=2.125,P=0.036)、肠球菌(t=6.408,P<0.001)、乳酸杆菌(t=2.912,P=0.004)显着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显着低于对照组(t=2.395,P=0.019);治疗后,2组患者的D-LA水平显着下降,MFG-E8水平显着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D-LA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t=6.335,P<0.001),MFG-E8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t=7.115,P<0.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IL-1β、TNF-α以及IL-6水平均显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IL-1β(t=15.045,P<0.001)和TNF-α(t=3.329,P=0.001)以及IL-6水平(t=2.239,P=0.027)显着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期间口干、便秘以及恶心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采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肠道屏障功能显着恢复,炎症反应水平下降,治疗效果显着。

张文静,曹昌霞[6](2021)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习惯紊乱(便秘或腹泻、腹痛),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常见。西医治疗IBS-D以调节肠道菌群为主,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但复发率高。中医药治疗IBS-D效果明显,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该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两方面对中医药论治IBS-D进行综述。

陆敏,杨友丽,苏静,顾海莺,胡敏[7](2021)在《痛泻宁颗粒联合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痛泻宁颗粒联合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气乘脾证)效果研究。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在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气乘脾证)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痛泻宁颗粒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痛泻宁颗粒联合米曲菌胰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西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宁颗粒与米曲菌胰酶片联合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气乘脾证)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王伟[8](2021)在《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5月该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103例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治疗组51例,对照组接受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接受温肾健脾方治疗,比较两组症候积分、病情严重程度、5-羟色胺(5-HT)水平、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主症、次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8、9.269,P<0.05);治疗组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胀程度、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49、5.086、4.983、5.802、6.490,P<0.05);治疗组血清5-H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44,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IBS脾肾阳虚证患者可更明显减轻症候积分及病情程度,更有效降低5-HT水平,提升疗效,有良好应用价值。

程璐[9](2021)在《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胃肠是脓毒症患者在炎性打击下最先受累的脏器。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Septic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SAGI)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通常使用胃动力药、微生物制剂等进行干预,效果欠佳。针灸疗法在调节胃肠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而改善脓毒症病情,尚不明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针刺治疗SAGI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筛选常用穴位、常用结局指标等,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常规西医联合毫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脓毒症严重程度,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纳入常规西医联合针刺治疗SAGI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提取后将各研究中出现的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和频次统计,对频次≥3的结局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同时总结纳入研究的选穴特点和方案设计特点。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开展探索性研究。招募66名SAGI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名患者,并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观察受试者的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以及急慢性生理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血液炎症指标等。1 治疗方案1.1对照组以2016年《国际脓毒症指南sepsis 3.0标准》以及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对胃肠功能损伤形成的共识》为原则,依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控制感染、维持容量、胃肠减压等治疗方案。1.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配穴:实证配曲池、虚证配气海;呕吐配内关,泄泻配阴陵泉。操作:中脘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天枢直刺,缓慢深针以针尖突破腹膜1-2mm为度,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直刺0.8-1.2寸,以上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气海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30秒;曲池直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30秒;内关直刺0.5-1寸,阴陵泉直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针刺操作后,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观察指标及评价时点2.1主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AGI分级。每日监测,并于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2次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WBC)。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到随机对照研究文献243篇,最终纳入16篇,包括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篇。均为国内文献报道,样本量小且未经估算。纳入的辅助对照涉及有针刺、电针。2结果分析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增加针刺在减轻腹腔压力[MD=-0.86mmHg,95%CI(-1.22,-0.51)]、增加肠鸣音次数[MD=0.84 次,95%CI(0.47,1.20),P<0.00001]、提高综合疗效[RR=0.22,95%CI(0.15,0.28),P<0.00001]、降低 APACHE Ⅱ 评分[RR=-0.54,95%CI(-0.72,-0.36),P<0.00001]、降低 PCT 水平[MD=-0.82,95%CI(-1.49,-0.15)P=0.02]和 CRP水平[MD=-0.40,95%CI(-0.61,-0.19),P=0.0002]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28天病死率方面疗效不显。选穴方案和设计特点: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主穴使用最多的是足三里(14/15),选穴原则多为近部选穴结合远部选穴(11/16)。疗程以5天(6/16)、7天(5/16)者居多。结局指标涉及37项,胃肠相关指标以腹腔压力(11/16)、肠鸣音(8/16)、胃肠功能障碍评分(5/16)、目标喂养时间(4/16)、胃残留量(3/16)、AGI分级(3/16)较多;脓毒症相关指标以APACHE Ⅱ评分(9/16)、ICU住院时间(5/16)、28天病死率(4/16)、SOFA评分(3/16)为多;炎症指标多选择CRP(7/16)、PCT(7/16)、WBC(3/16)。质量分析:疗效指标的证据等级较低,可能限制结论的准确性和外推性。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SAGI患者66人,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人,试验组脱落1人,最终纳入63人,其中对照组32人,试验组31人。1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病史、脓毒症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分析2.1主要疗效指标(1)肠鸣音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的肠鸣音分级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试验组针刺后即刻的肠鸣音变化进行分析,第1天前后差异明显(P<0.05),第3天差异不明显,第7天差异显着(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肠鸣音分级较对照组低(P<0.05)。(2)胃残余量(ml)组内比较,治疗第7天,对照组的胃残余量较治疗前增多(P=0.004<0.001);试验组的胃残余量随着时间进展呈减少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两组患者的胃残余量基线水平不齐,进行组间差值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试验组的差值较对照组小(P<0.05)。(3)胃肠耐受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呈增高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第3天对比,胃肠耐受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01)。(4)AGI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加重(P<0.05);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减轻(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AGI分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2次要疗效指标(1)APACHE Ⅱ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在各评价时点均无显着差异。(2)SOFA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随时间进展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低(P<0.05)。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PCT: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第7天较第3天下降(P<0.05);试验组随时间进展PCT水平降低,各个时点间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及第7天,试验组的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CRP: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相比无差异;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NE%: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WBC: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4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实施过程中,试验组的1位受试者在留针期间出现腹胀,余受试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文献研究:目前有关SAGI的临床研究仍较少,常规西医结合针刺治疗在增加肠鸣音、减轻腹内压等胃肠相关症状上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诊断及结局指标的不统一导致证据质量较差、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主穴的基础上加用配穴对提高治疗SAGI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2临床研究:对于SAGI患者,常规西医结合毫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胃肠相关症状,尤其在恢复肠鸣音、提高胃肠耐受性方面有一定优效性;胃肠功能的改善可能对减轻脓毒症炎性反应有一定作用。

肖斌琼,谭晓林,尹泉[10](2021)在《积极心理学护理联合膳食调节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积极心理学护理联合膳食调节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86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化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膳食调节结合积极心理学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肠易激综合征生命质量(IBS-QOL)、心理应激水平(SCL-90)等。结果观察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行为障碍、焦虑不安、社会反应、身体角色与人际关系等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与恐怖等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膳食调节结合积极心理学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等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4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46例(论文提纲范文)

(1)安肠汤治疗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
        1.6.2 症状体征积分
        1.6.3 炎性因子
        1.6.4 直肠动力
        1.6.5 生活质量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直肠动力比较
    2.5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3)马来酸曲美布汀结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1.3.2 对照组:
        1.3.3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标准:
    1.6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4)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肠道菌群与IBS-D的关系
2 中医学对IBS-D及肠道菌群的认识
    2.1 中医药治疗
        2.1.1 脾虚湿阻证
        2.1.2 脾胃湿热证
        2.1.3 肝郁脾虚证
        2.1.4 脾肾阳虚证
        2.1.5 寒热错杂证
3 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IBS-D的相关机制
    3.1 保护肠黏膜屏障
    3.2 调节免疫功能
    3.3 调节脑肠菌轴
4 小 结

(5)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1.3.2 2组患者的IBS-BSS评分比较
        1.3.3 2组患者的肠道微生物情况比较
        1.3.4 2组患者的肠道屏障因子水平比较
        1.3.5 2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比较
        1.3.6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2组患者的IBS-BSS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的肠道微生物情况比较
    2.4 2组患者的肠道屏障因子水平比较
    2.5 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6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6)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IBS-D的中医病名
2 历代医家对IBS-D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外感邪气
    2.2 饮食所伤
    2.3 情志失调
    2.4 脾胃虚弱
    2.5 命门火衰
3 现代医家对IBS-D病因病机的认识
    3.1 脾虚失运
    3.2 肝脾失调
    3.3 脾肾阳虚
4 辨证论治
    4.1 证候及辨证论治研究
    4.2 自拟方治疗
    4.3 中成药治疗
    4.4 中医外治法治疗
5 讨论

(7)痛泻宁颗粒联合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指标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组间中、西医证候积分对比
    2.2 组间疗效对比
3 讨 论

(8)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
    2.2 两组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2.3 两组5-HT水平比较
    2.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9)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综述一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SAGI的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实验室指标
        5 临床疗效指标
        6 治疗进展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1 脓毒症的中医认识
        2 SAGI的中医认识
        3 SAGI的治疗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针刺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疗效的系统评价
    1 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疗效评价
        2.5 不良反应
        2.6 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针刺干预特点
        3.2 结果讨论
        3.3 证据的整体完整性和适应性
        3.4 证据质量
    4 结论
        4.1 对实践的意义
        4.2 对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研究二 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临床资料
        2.3 治疗方案
        2.4 疗效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的基线情况
        3.3 观察指标的基线情况
        3.4 临床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方案分析
        4.3 疗效指标选择
        4.4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10)积极心理学护理联合膳食调节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2.2 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IBS-QOL评分比较
    2.3 两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SCL-90评分比较
3 讨论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4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安肠汤治疗对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倪梦嗔,张慧,朱君仪.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2(01)
  • [2]加味四逆散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J]. 司敏,刘万里,孙刚.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12)
  • [3]马来酸曲美布汀结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陈雨. 哈尔滨医药, 2021(06)
  • [4]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黄兰叶,唐一洲,韦维,龙丹,周志鹏.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1)
  • [5]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老年患者症状积分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董霄,高照,孔灿灿.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1(11)
  • [6]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 张文静,曹昌霞. 中国民间疗法, 2021(21)
  • [7]痛泻宁颗粒联合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研究[J]. 陆敏,杨友丽,苏静,顾海莺,胡敏. 医药论坛杂志, 2021(20)
  • [8]温肾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J]. 王伟. 世界复合医学, 2021(10)
  • [9]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D]. 程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10]积极心理学护理联合膳食调节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J]. 肖斌琼,谭晓林,尹泉. 中国医药科学, 2021(18)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