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形象述评

上海城市形象述评

一、上海城市形象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聂艳梅[1](2015)在《中国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数量越来越多。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城市成为重要的竞争主体,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增强了城市竞争力,还影响着城市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研究城市形象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城市形象是指城市在公众心中的印象,是公众对城市的感知,包括对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特征的感知和评价。城市形象既包含客观的社会存在,也包含主观的评价感知。本研究正是从界定城市形象的内涵入手,剖析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并建构中国城市形象影响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探索城市形象的提升策略,以提高城市软实力。本研究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原则,首先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当前城市形象传播领域的研究现状,解读城市形象和城市形象影响力的内涵,分析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构成要素,掌握当前关于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的研究现状。然后,以定量研究方法来解构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构成要素和确认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针对受众采取问卷调查法,确认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构成要素;针对专家采用德尔菲法,确认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建构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思路遵循城市形象的传播规律,从“城市形象识别”、“城市形象体验”和“城市形象效益”三个方面建构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既能够展现出在传播中得以增值的城市形象,也能够体现出在受众体验中不断得以强化的城市形象,还能够对城市形象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在建构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本研究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三个层面,进而从“城市形象认知策略”、“城市形象体验策略”和“城市形象效益开发策略”三个角度探讨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提升方案。对城市形象认知策略的研究,主要运用分层抽样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城市形象片和城市官网的传播现状和传播策略进行剖析;对城市形象体验策略的研究,主要以体验营销理论为基础,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城市形象的体验策略进行剖析;对城市形象效益开发策略的研究,则从产业形象与城市形象的关系入手,运用个案研究法分析产业形象与城市形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和互利互惠的共赢策略。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角度创新:在城市传播领域,关于影响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城市影响力的研究,侧重于硬件环境的评估,本研究则从城市形象影响力的角度入手,侧重于软实力的评估。二是研究内容创新:目前对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还非常少,还没有建立过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将在此领域进行尝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三是研究方法创新: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的配合使用,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城市形象产业的实践,探索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提升策略。

李萃翠[2](2014)在《多维观照: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建构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的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推广成为城市软实力的主要表现,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塑造城市形象并解决好城市形象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就成为每个城市发展的题中要义。本文以媒介的表征来反思中国现代的城市化进程,梳理并重新定位城市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而提供一个可以操作和借鉴的城市形象传播体系。第一章分阶段梳理不同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包括1949-1978年间革命语境下的、1978-1992年间改革开放语境下的以及1992-2012年间市场经济语境下的传媒与城市。第二章结合城市营销理论及传播学经验学派的研究,讨论城市建构的传媒策略。本章提出中国城市营销的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起,政府不断将土地卖给开发商,而“买入”城市的恰恰是这个城市的市民,在这一买一卖当中,中国的城市化的资金得以积累,城市形象得以重新塑造。同时通过引用城市品牌与营销的概念,列举不同时期、不同城市、不同媒介的例子,阐明了城市品牌营销的各个重要因素,以及点出中国城市中存在过分依赖媒体对城市的形象塑造,忽略了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等内涵养成的问题。第三章探讨大众传媒建构社会认同、整合社会意识的所为与不为,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例子,阐述了中国城市形象传播中的政治因素、政府意愿对媒体的导向,以及详细论述了财富的崇拜、流行都市文化和当代“城市剧”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影响。第四章论述了传媒对城市“他者”的塑造,通过城市“新移民”、性工作者、失业人员三个阶层,解构大众传媒对于城市“他者”的形象呈现及媒体的话语表达与“他者”的社会阶层属性及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的重要关联。在制造认同的过程中,官方媒体主要采用放大美好品格的一贯方式,并将负面的事物遮蔽于受众的视野之中,而市场化媒体则试图挖掘“他者”群体的真实生活面貌,以期获得社会同情与宽容。与此同时,大众传媒出于特定的目的会使得媒介所建构的真实与客观真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其自身如此多元而富有活力。第五章基于上述四章的分析,阐述了城市病的表现、形成原因,并反思了英美国家对城市病治理的经验教训。详细论述了如何从城市硬件,城市营销和大众传媒的形象建构与符号传播三个层面塑造理想的城市形象,以及如何从“连接”、“沟通”和“共享”三个方面建立一个可沟通的城市。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将居于主导地位,大众传媒则作为积极的参与者。总之,无论是城市形象还是传播媒介,其背后一定是深刻的文化根基。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改变,而非单纯的批判。城市应正视自身所面临的诸多发展困境。本文更加注重从方法论层面出发就如何推动城市发展、如何塑造理想的城市形象以及大众传媒何以可能创新为一种公共领域并作用于可沟通城市建设进行具体论述,以期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建言献策。

蔡赛赛[3](2013)在《中国城市形象片的叙事演变研究 ——以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各个城市开始了城市营销的探索,与此同时出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城市形象片秀”。本文驾驭着一根缰绳上的马车,这辆马车是城市形象片,这根缰绳是叙事学理论,试图从叙事演变的角度对城市形象片进行分析。本文搜集了1999年以来见诸媒体的上千部城市形象片,从中选取得到人们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的3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200多部城市形象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内容到形式全面阐释城市形象片的叙事演变。经过归纳和总结,主要是从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四个维度对其进行文本分析。第一章是叙事语言的演变,从抽象概述的听觉语言到形象描述的视觉语言、从理性告知到感性诉求、从模糊定位到强调个性。第二章是从客观色彩的第三人称到主观色彩的第一人称、从权威视角到平民视角、从宣传视角到营销视角来阐释城市形象片在叙事视角方面的演变。第三章是分析叙事时间的演变,主要包括叙事节奏、叙事频率、叙事顺序的变化。第四章着眼于叙事空间,从可见空间到可感空间、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从显性空间到隐性故事空间这三个方面来呈现。本文对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这4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试图分析促使演变发生的原因,比如视觉文化的流行、广告定位的运用、叙事观念人性化的趋势、城市品牌理念的打造、城市营销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叙事内在属性的需求等。本文的逻辑结构就是从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的演变对城市形象片进行阐释,并且挖掘背后隐含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够捕捉到城市形象片发展的一些新理念,力求创作出更有艺术感染力和传播影响力的优秀形象片。

魏启星[4](2019)在《武汉网球公开赛对提升武汉城市形象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提升城市形象与影响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武汉网球公开赛自2014年至今已举办了五届,综合五届赛事对城市的形象与影响力来看,在城市文化、媒体关注情况、政府形象、城市环境、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武汉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并不十分明显。本文以武汉网球公开赛提升武汉城市形象的策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从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开展情况、对提升武汉城市形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武网宣传力度不足,与城市形象结合不够。可以依托武网媒体宣传,提升武汉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加强国际交流推动武汉外向型城市建设。构建武网与武汉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利用武网来提升武汉城市形象。(2)市民参与度低。武网主办方应该丰富赛事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赛事主办方、相关工作人员以及运动员等要加强与市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对城市行为形象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3)观众对武汉城市形象的直观感受不强。需要进行宽思路、多途径的设计。借助武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轴心三组团”的旅游休闲特色城市。(4)武网赛事没有形成创新发展理念。武汉在遵从WTA既定规则的前提下,应结合目前国家新的体育发展理念及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形成良好的赛事品牌,提升赛事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契合度,形成城市体育新风貌。(5)武汉网球公开赛场馆利用率低。至2028年,武汉网球公开赛还有10年的办赛期,武汉的城市建设应合理规划,创建武汉新一批综合、特色、公益性的地标建筑。(6)借武网品牌赛事,激发更多市民学习网球的热情,在网球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加速武汉“网球之城”的建设。

郭可,陈悦,杜妍[5](2018)在《全球城市形象传播的生成机制及理论阐释——以上海城市形象为例》文中提出作为人类文明的地理空间聚合点,全球城市是国际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其形象传播影响着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其生成机制和生成过程则在不断重构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内涵。本文以历史文献和2014-2017年国际主流媒体涉沪新闻报道为基础,通过有关上海城市形象的案例分析,讨论城市形象传播生成机制的影响要素,尤其是国际媒体在城市形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最后,本文结合世界体系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讨论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全球城市形象生成机制的新路径和本土化理论创新的可行性。

韦业宇[6](2019)在《视觉文化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表达研究 ——以2010年、2018年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开端是威海市于1999年发布的《你好,威海》,由此,中国通过以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代表的城市影像开始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2017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成立,这标志着城市影像开始进入中国城市研究的视野,成为中国城市研究的新领域。影像是视觉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对视觉文化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国经过1990年代至2000年代高速的工业化发展,目前已处在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的视觉文化也开始出现了转型的趋势。由此,本文选择以视觉文化中的城市影像为切入点,对后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进行研究。以下三个论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第一,反思城市影像和城市空间的关系,第二,梳理在视觉文化转型下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评价体系,第三,以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做实证分析,得出其在视觉文化转型下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和分析归纳法。文献分析法首先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中视觉文化特征的研究,对城市空间、城市影像、城市形象、城市营销四者关系的研究,建构评价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价值观。城市影像可以通过向观众传递信息对城市空间的意义进行重构,由此完成列斐伏尔的再现性空间过程,也即是影像式的城市空间再生产,而不同时代下的影像式城市空间生产会展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侧重,即现代主义下的真实和后现代主义下的虚幻。分析归纳法首先对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与城市总体规划在组织编制者、目的、内容几个方面有相似点,两者都是承载官方意志的一种传播形态。在两者的制作过程中,时代背景是共同的前提,而宣传片作为影像的一种,其制作受到文化趋势和审美趋势的影响。由此可以认为,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可以说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动态效果图。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对广州市2010年、2018年城市形象宣传片——《千年羊城南国明珠》、《听见花开城市交响》做对比研究。首先用符号学的方法将宣传片文本化,再借前文建构的价值观和评价体系进行分析,论证出了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向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转型的变化趋势。

褚娜[7](2014)在《国内城市形象片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2月25日,西班牙马德里孔普卢栋大学教授、经济学家伊格纳西奥·尼尼奥·佩雷斯在中国新华网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大城市崛起为全球性城市》的文章,文章中指出:中国的城市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一种上升趋势,并且在各类排行榜中,中国城市频频上榜,这足以说明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城市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强。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大中小城市争相通过找寻最简单、最快速、最直观地传播城市形象的途径,由此而来,催生了国内“城市形象片”的发展浪潮。城市形象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大众传媒对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今天,城市形象利用大众媒体来塑造传播有着深刻的必要性,希望通过城市形象宣传片展示自我形象,吸引外来投资,招揽外地游客,发展自身实力,争取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举办国际性的活动也加速了中国大城市的发展,这两次活动成为中国公关外交的实战演习,一批由国内知名导演拍摄的城市形象片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由此掀起了中国城市形象片的创作高潮。面对实践的快速发展,学术界对城市形象片也开始了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城市形象片的创作提供思路和启示。本文首先对城市形象片的概念界定与发源进行研究,并对我国国内城市形象片的兴起与发展现状、创作特点及功效进行梳理,在此梳理过程中发现虽然国内城市形象片的数量很多,有些城市甚至创作了多部城市形象片来塑造城市形象,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作品的诞生,但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诸如:影片标题缺少识别印象,城市元素的选择雷同化、表面化,使得城市个性不足,出现千城一面的效果,表现形式的模式化,创作效果缺少艺术的感召力与表现力等。针对以上不足,笔者选取了国内一线城市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成功的创作经验,并尝试着提出自己对未来城市形象片创作的思路,为未来的创作研究提供先行指导,如拟定准确凝练影片信息、凸显城市特色、符合观众内心需求的特色性标题;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寻求差异化创作视角,展现城市个性、强化城市识别印象;丰富影片创作,增强表现形式的新异化、系列化,融入城市故事;并且增强影片的艺术感召力等,以此来丰富城市形象片的创作。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了广告学、传播学、影视学和城市营销学等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借鉴,对当下国内城市形象片的不足、国内成功案例的分析,以及未来城市形象片创作的思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通过运用资料(文献)搜集法,案例分析、综合对比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城市形象片的创作研究提供新思路。

张艺馨[8](2016)在《城市形象的影像化与意义生产 ——以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城市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城市形象作为一座城市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时代,城市形象不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塑造离不开传媒的参与,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城市形象最具代表性的影像文本,具有显着的传播优势,它能反映城市精神,展现城市风貌,描摹城市中人的生存状态,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作为客观实体的城市蕴含着丰富的符号元素,城市形象传播者需要经过甄别和提取,选择最能代表城市形象的符码进行编织。城市形象宣传片作为完整的表意系统,其中所蕴含的符码通过了精心的甄选,它的生成具有深层次的内在机制,通过对这些机制的解构和分析,识别其中的表意方式,能够厘清宣传片的建构规则。城市形象在宣传片的叙事中得以凸显,在编织神话中得以确定,在表征中得以传达。城市形象宣传片建构完成后,媒介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媒介已从单纯的载体变为意义生产的重要部分。传播过程的完整同样需要受众的参与,解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结果也许会与编码者所要传达的意图并不一致,城市形象传播者要把握其中的规律,积极寻求受众的认可,才能达到传播目的。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已经成为引发广泛讨论的议题,急切呼唤理论发现和实践探索。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不仅需要我们自发对城市进行影像化塑造,还要注重遵循传媒的规律,将自身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进行隐蔽的传达,借助传媒之力,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味。

钟怡[9](2018)在《从“表征”到“实践”:移动媒介时代城市形象建构的新范式》文中认为在中国当前日益激烈的城市人才抢夺战中,城市形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介对城市形象的建构以传统的"表征范式"为主导。随着移动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嵌入,媒介、人与城市空间三者之间通过互动不仅建立起了人与城市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在实践中建构了城市形象,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城市形象建构的路径——"实践范式"。移动媒介时代的上海人民广场作为研究个案,较好地体现了城市形象建构范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形象内涵的变化。

王宇澄,薛可,何佳[10](2018)在《政务微博议程设置对受众城市形象认知影响的研究——以微博“上海发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政务微博已经成为各级各地政府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公共服务、民众参与互动的重要平台。以政务微博"上海发布"为例,通过微博样本的内容分析,阐释了政务微博的议程设置与受众对城市形象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务微博议程设置与受众对城市标志物、城市定位的认知高度重合;在住房、交通、医疗等城市民生资源方面,受众认知存在固有的"刻板印象";对于同质化较高的生活服务类信息,微博议程与受众认知差异显着。

二、上海城市形象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城市形象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思路
    六、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一、形象和城市形象概念
        二、城市形象研究进程
        三、国内研究方法概述
        四、国内研究现状总结及研究趋势
    第二节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城市与城市形象涵义界定
        二、城市形象与城市发展研究
        三、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四、国外研究方法概述
第三章 中国城市形象发展现状与反思
    第一节 城市形象和城市形象影响力内涵解析
        一、城市形象
        二、城市形象影响力
    第二节 中国城市形象发展现状
        一、中国城市形象发展概述
        二、中国城市形象建构的五大转变
    第三节 中国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反思
        一、中国城市形象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中国城市形象传播反思
第四章 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及其依据
    第一节 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文献综述
        一、城市形象影响力的概念
        二、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的理论研究现状
        三、城市影响力研究方法综述
        四、研究展望
    第二节 城市形象影响力构成因素的受众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三、调查过程
        四、调查内容与调查结论
    第三节 城市形象影响力专家意见调查
        一、德尔菲法
        二、组建专家小组
        三、第一轮专家调查:城市形象影响力因子调查
        四、第二轮专家调查:城市形象影响力各因子权重系数调查
    第四节 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及依据
        一、城市形象影响力
        二、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及依据
    第五节 本研究的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
        一、评估原则
        二、评估方法
    第六节 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创新之处与应用说明
        一、本评估指标体系的创新之处
        二、本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说明
第五章 中国城市形象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第一节 城市形象认知策略(上):我国城市形象片传播研究
        一、我国城市形象片的起源与界定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三、我国城市形象片的创作现状分析
        四、我国城市形象片创作策略探索
    第二节 城市形象认知策略(下):城市CIS系统与城市官网传播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三、我国城市政府官网传播现状调查
        四、我国城市官网CIS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第三节 城市形象体验策略:城市体验营销模式研究
        一、中国城市体验营销的现状
        二、国际城市体验营销发展趋势
        三、国内城市形象体验营销案例
    第四节 城市形象效益开发策略:城市形象与产业形象互动策略探索
        一、“城市形象与产业形象互动型”城市
        二、“城市形象与产业形象互动型”城市的传播现状及问题
        三、“城市形象与产业形象互动型”城市的传播方式探索
        四、“城市形象与产业形象互动型”城市的形象传播案例
第六章 城市形象发展趋势与本研究的后续工作
    第一节 城市形象,创造价值新形态
        一、形象经济的崛起
        二、城市形象与形象经济
    第二节 中外城市形象发展趋势
        一、中国城市形象发展趋势
        二、国外城市形象发展趋势
    第三节 研究结论和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多维观照: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城市形象建构的变迁
    一、城市与大众传媒
    二、革命语境下的传媒与城市形象(1949—1978)
    三、改革开放语境下的传媒与城市(1978—1992)
    四、市场经济语境下的传媒与城市(1992—2012)
第二章 城市形象建构的传媒策略
    一、城市形象的政治经济学
    二、城市品牌的传媒策略
    三、“地产”、“地王”、“地标”
    四、城市传播与城市形象片
第三章 城市形象的多维建构
    一、政治符号:“中国城市化运动”的媒介镜像
    二、财富崇拜:城市精英的媒体再现
    三、流行文化与都市风景
    四、人性幻象与当代“城市剧”
第四章 城市形象的认同性建构
    一、制造认同:“他者”如何进入城市
    二、传媒塑造的城市“他者”
    三、谁的城市:作为“他者”的社会阶层
    四、期待融入:“他者”对城市的感知与认知
第五章 城市形象建构的困境与出路
    一、城市形象建构的困境:城市病?媒体病?
    二、国外的经验与教训
    三、理想城市形象的媒介形塑
    四、构建“可沟通城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3)中国城市形象片的叙事演变研究 ——以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分类与样本选取
    第四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城市形象片叙事语言的演变
    第一节 从侧重听觉到注重视觉
        一、 侧重听觉——抽象概述的文字语言
        二、 注重视觉——形象描述的图像语言
        三、 视觉文化要求听觉语言与视觉语言的相得益彰
    第二节 从理性告知到感性诉求
        一、 晓之以理——理性叙事为主
        二、 动之以情——感性叙事为主
        三、 深层次的叙事诉求促进理性叙事到感性叙事的转变
    第三节 从模糊定位到强调个性
        一、 城市形象片广告语的模糊与雷同
        二、 城市形象片广告语的个性化和独特化
        三、 广告定位理论下叙事语言差异化的寻求
第二章 城市形象片叙事视角的演变
    第一节 从第三人称视角到第一人称视角
        一、 客观色彩的第三人称视角
        二、 主观表达的第一人称视角
        三、 多元化的视角融合
    第二节 从权威视角到平民视角
        一、 政治色彩的权威视角
        二、 人文关怀的平民视角
        三、 人性化叙事观念下权威视角到平民视角的演变
    第三节 从宣传视角到营销视角
        一、 单一宣传城市形象
        二、 整合营销城市品牌
        三、 城市品牌理念下城市形象片的要素探析
第三章 城市形象片叙事时间的演变
    第一节 叙事节奏的变化
        一、 慢节奏叙事与全景式构图
        二、 快节奏叙事与特写式构图
        三、 叙事节奏的融合
    第二节 叙事顺序的变化
        一、 平铺直叙的顺序——偏重记录性
        二、 波澜起伏的顺序——偏重艺术性
        三、 蒙太奇叙事对叙事顺序的影响
    第三节 叙事频率的变化
        一、 实景元素的单次出现
        二、 象征性元素的反复出现
        三、 叙事频率变化背后隐藏的隐喻和转喻
第四章 城市形象片叙事空间的变化
    第一节 从可见空间到可感空间
        一、 可见的实体空间
        二、 可感的文化空间
        三、 城市营销不同阶段力推可见空间到可感空间
    第二节 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
        一、 从具象到抽象:符号类城市形象片的兴起
        二、 从真实到虚拟:动画类城市形象片的兴起
        三、 现代数码科技助力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
    第三节 从显性空间到隐形空间
        一、 城市标志性景观的显性呈现
        二、 城市空间内隐为故事背景空间
        三、 叙事的内在属性要求从显性空间到内在故事空间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36 个城市形象片列表

(4)武汉网球公开赛对提升武汉城市形象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大型网球赛事与城市形象研究
        2.1.1 国内外有关大型网球赛事的研究
        2.1.2 国内外关于城市形象的研究
    2.2 武汉网球公开赛赛事与武汉城市形象的相关研究
    2.3 有关城市形象提升的途径研究
        2.3.1 举办大型社会活动
        2.3.2 打造城市品牌文化
        2.3.3 借助新闻媒体宣传
    2.4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形象建设的相关研究
    2.5 文献综述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样本基本情况的特征分析
        4.1.1 调查对象的性别情况统计
        4.1.2 调查对象的年龄情况统计
        4.1.3 调查对象的学历情况统计
        4.1.4 调查对象的职业情况统计
        4.1.5 调查对象的月收入水平情况统计
        4.1.6 调查对象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统计
        4.1.7 调查对象是否为网球爱好者的情况统计
        4.1.8 调查对象中武汉网球公开赛参与方式的情况统计
    4.2 武汉城市形象的现状与定位
        4.2.1 武汉城市形象的现状
        4.2.2 武汉城市形象定位
    4.3 武汉网球公开赛的现状及对武汉城市形象的影响
        4.3.1 相关武汉网球公开赛概述与发展情况
        4.3.2 武汉网球公开赛对武汉城市形象的影响
    4.4 武汉网球公开赛在武汉城市形象打造中的作用
        4.4.1 改善武汉城市的市容市貌
        4.4.2 增加武汉经济效益
        4.4.3 提升武汉城市知名度
        4.4.4 提升政府的形象
    4.5 通过武汉网球公开赛提升武汉城市形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4.5.1 武汉网球公开赛宣传形式多样但整体宣传力度不够
        4.5.2 武汉网球公开赛活动市民参与度低
        4.5.3 武汉网球公开赛对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影响力有限
        4.5.4 武汉网球公开赛场馆利用率低
        4.5.5 武网赛事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契合度不够
    4.6 武汉网球公开赛对提升武汉城市形象的策略
        4.6.1 加强武网宣传力度,提升武汉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4.6.2 丰富武网赛事相关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
        4.6.3 借助武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武汉旅游休闲特色城市
        4.6.4 合理规划利用武网场地场馆,创建武汉新地标性建筑
        4.6.5 提升武网与武汉城市形象之间的契合度,形成城市体育新风貌
        4.6.6 借武网品牌赛事,推动武汉“网球之城”建设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全球城市形象传播的生成机制及理论阐释——以上海城市形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城市形象生成的内在要素
二、媒体在城市形象生成中的显着作用
三、上海城市形象全球传播的生成机制分析
    1.上海城市排名与媒体关注度趋同
    2.媒体报道在全球城市形象生成机制中效果明显
    3.外媒驻沪记者、国内媒体和官员成为上海形象生成机制中的主要信源
四、全球城市形象生成机制的理论阐释
    (一) 从世界体系理论反思全球城市形象的生成机制
    (二) 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仍可有效解读全球城市形象生成机制
    (三) 探索城市形象生成机制研究的新路径:应用性研究的学理价值
五、结语

(6)视觉文化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表达研究 ——以2010年、2018年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视觉文化转型
        1.1.2 城市影像成为中国城市研究的新领域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视觉文化转型下城市影像相关研究综述
    2.1 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视觉文化转型研究
        2.1.1 从图像到影像的视觉文化发展历程
        2.1.2 从城市影像切入的视觉文化定义
        2.1.3“现代主义”视角下语言理性主导的视觉文化
        2.1.4“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消费社会主导的视觉文化
        2.1.5 研究述评
    2.2 关于“城市与城市影像关系”的研究
        2.2.1 城市影像重塑城市空间
        2.2.2 城市影像塑造城市形象
        2.2.3 研究述评
    2.3 符号学与城市形象宣传片解构方法的研究
        2.3.1 符号是城市形象宣传片表意的基本单位
        2.3.2 符号学视角的影像文本化表意解构体系
        2.3.3 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符号化解构的方法
        2.3.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发展及特点
    3.1 城市发展动力变化下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发展历程
        3.1.1 1900年代城市竞争背景下城市形象宣传片出现
        3.1.2 2000年代城市形象宣传片向营销化转型
        3.1.3 2010年代新常态要求城市形象宣传片放低视角
    3.2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耦合互动过程
        3.2.1 政府把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建设指引和宣传工具
        3.2.2 城市形象宣传片是城市总体规划部分内容的影像表达
    3.3 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表达特点
        3.3.1 能指表达从景观罗列向生活方式建构转变
        3.3.2 所指表达指向地方意志与地方认同
    3.4 小结
        3.4.1 发展动力变化下的空间重塑
        3.4.2 政府传播城市形象的新渠道
第四章 2010年版《千年羊城 南国明珠》的解析
    4.1 产业现代化升级下的宣传片制作背景
        4.1.1 2010年前后广州市发展契机是以产业升级为着力点融入全球化
        4.1.2 亚运会成为广州提高国际认知的契机
        4.1.3“千年羊城 南国明珠”形象表述词同时体现了传统和现代
    4.2 2010年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符号化解构
        4.2.1《千年羊城 南国明珠》的符号能指提取
        4.2.2 《千年羊城 南国明珠》符号能指数据整理
        4.2.3 符号所指表意是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过程
    4.3 基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的符号表意解读
        4.3.1 展现广州的悠久历史和现代化
        4.3.2 精英文化背景下的空间重塑
        4.3.3 城市影像反映客观真实
    4.4 小结
        4.4.1 满足政府现代化诉求的影像表达
        4.4.2 现代主义下现代化城市的真实重现
第五章 2018年版《听见花开 城市交响》的解析
    5.1 消费社会初现下的宣传片制作背景
        5.1.1 2018年前后广州市发展契机是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供给侧改革
        5.1.2 制作团队有空间迪士尼化的拍摄意图
    5.2 2018年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的符号化解构
        5.2.1《听见花开 城市交响》的符号提取
        5.2.2《听见花开 城市交响》符号能指数据整理
        5.2.3 符号所指表意是构建美好城市生活
    5.3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的符号解读
        5.3.1 建构幸福生活的城市形象
        5.3.2 艺术融入大众化生活的空间重塑
        5.3.3 城市影像通过与人共情增强感染力
    5.4 小结
        5.4.1 刺激消费和吸引人才的政府要求
        5.4.2 后现代主义下幸福生活的城市重塑
第六章 基于视觉文化转型的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对比分析
    6.1 后现代视觉文化转型中的城市形象塑造对比
        6.1.1 城市建设同时强调现代化的城市身份
        6.1.2 城市生活是从现代化到幸福化的变化过程
    6.2 政府的游说方式对比
        6.2.1 文化格局是精英话语的大众化过程
        6.2.2 审美方式是语言理性的解构过程
    6.3 小结
        6.3.1 从建设展示到生活塑造的转变
        6.3.2 从“由上至下”到“由下至上”的转变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城市影像可实现影像式的城市空间再生产
    7.2 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评价体系建构
        7.2.1 政府的要求体现时代背景
        7.2.2 文化趋势是社会需求的总和
        7.2.3 审美趋势决定观众需求
    7.3 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向后现代主义视觉文化转型
    7.4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7.4.1 对国外案例研究不足
        7.4.2 影像空间与规划空间的对比研究
        7.4.3 未来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拍摄建议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国内城市形象片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水平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状况
    1.3 选题的依据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
        1.4.1 资料(文献、视频)搜集法
        1.4.2 案例分析、综合对比法
        1.4.3 归纳总结法
2 城市形象与城市形象片
    2.1 城市形象综述
    2.2 城市形象片综述
        2.2.1 城市形象片概念界定
        2.2.2 城市形象片发源
        2.2.3 城市形象片的创作特点
    2.3 当下国内城市形象片研究
        2.3.1 国内城市形象片的兴起与发展
        2.3.2 国内城市形象片承载的功效
    2.4 本章小结
3 当下国内城市形象片创作存在的不足
    3.1 标题缺少识别印象
        3.1.1 同质化,缺少识别印象
        3.1.2 陌生化,缺少联想记忆
    3.2 城市元素个性不足
        3.2.1 元素选择雷同化
        3.2.2 元素选择表面化
    3.3 表现形式大同小异
        3.3.1 拍摄手法模式化
        3.3.2 表现形式缺少与城市特色的关联
    3.4 创作效果艺术表现力缺失
        3.4.1 形式主义大行其道
        3.4.2 现实主义大力推崇
    3.5 本章小结
4 当下国内城市形象片成功案例分析
    4.1 城市形象片标题拟定案例分析——以《千年羊城·南国明珠》为例分析
    4.2 城市个性展现案例分析
        4.2.1 以《北京,到胡同去》为例分析
        4.2.2 以《上海,灵感之城》为例分析
    4.3 城市形象片创作多样化案例分析
        4.3.1 创作形式的多样性
        4.3.2 创作内容的丰富性,以《重聚》为例分析
    4.4 城市形象片艺术表现力案例分析
        4.4.1 以《2013 北京旅游宣传片》为例分析
        4.4.2 以《上海,灵感之城》为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提高我国城市形象片创作水平的途径
    5.1 拟定特色标题,便于识记
        5.1.1 准确凝练影片有效信息
        5.1.2 凸显城市特色,便于联想记忆
        5.1.3 契合观众的内心预期
    5.2 抓住城市个性,强化识别印象
        5.2.1 深度挖掘城市文化,表现城市内涵
        5.2.2 寻求差异化创作视角,增强城市个性
    5.3 创作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
        5.3.1 表现形式新异化、系列化
        5.3.2 表现内容故事化、生活化
    5.4 增强影片艺术表现力
        5.4.1 借势——视听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5.4.2 融合——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理论
        5.4.3 兼顾——观众的艺术审美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研究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城市形象的影像化与意义生产 ——以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路径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2 符号学视阈下城市形象的影像化
    2.1 无处不在的符号
    2.2 符号的选择和提取
    2.3 宣传片作为城市形象影像化的代表
3 宣传片对城市形象的建构
    3.1 宣传片叙事中的城市形象呈现
    3.2 宣传片编织城市形象“神话”
    3.3 宣传片生产城市形象的意义
4 宣传片对城市形象的传播
    4.1 “媒介即讯息”
    4.2 多媒介融合
5 宣传片促进城市形象的接受
    5.1 解码是意义生产的一环
    5.2 寻求受众认同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城市形象宣传片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从“表征”到“实践”:移动媒介时代城市形象建构的新范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嵌入城市:移动媒介时代媒介与城市的新关系
二、虚实空间:孕育城市形象的新场景
三、多元叙事和城市实践:生产城市形象的新特征
四、结语:移动媒介时代城市形象建构的“实践范式”

(10)政务微博议程设置对受众城市形象认知影响的研究——以微博“上海发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一) 基于营销学的城市形象研究
    (二) 基于城市形象系统的研究
    (三) 基于传统传播学的城市形象研究
    (四) 基于新兴媒介议程设置对受众城市形象认知影响的研究
三、研究发现
    (一) 数据收集
    (二) 微博议程与受众对城市标志物的认知高度重合
    (三) 在城市资源方面, 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微博议程与受众认知显着相关
    (四) 在微博呈现的议题类型上, 受众对生活服务类信息的感知度差异显着
    (五) 微博议程设置中“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定位深入人心
四、建议与讨论

四、上海城市形象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城市形象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 聂艳梅.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1)
  • [2]多维观照:大众传媒与城市形象建构研究[D]. 李萃翠. 苏州大学, 2014(12)
  • [3]中国城市形象片的叙事演变研究 ——以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D]. 蔡赛赛. 吉首大学, 2013(03)
  • [4]武汉网球公开赛对提升武汉城市形象的策略研究[D]. 魏启星.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5]全球城市形象传播的生成机制及理论阐释——以上海城市形象为例[J]. 郭可,陈悦,杜妍. 新闻大学, 2018(06)
  • [6]视觉文化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表达研究 ——以2010年、2018年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D]. 韦业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国内城市形象片创作研究[D]. 褚娜. 陕西科技大学, 2014(01)
  • [8]城市形象的影像化与意义生产 ——以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个案研究[D]. 张艺馨.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9]从“表征”到“实践”:移动媒介时代城市形象建构的新范式[J]. 钟怡. 学习与实践, 2018(07)
  • [10]政务微博议程设置对受众城市形象认知影响的研究——以微博“上海发布”为例[J]. 王宇澄,薛可,何佳. 电子政务, 2018(06)

标签:;  ;  ;  ;  ;  

上海城市形象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