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沈阳市大企业集团内审工作健康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夏生玥[1](2021)在《CRS框架下云南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当前,由于国际税收监管体制尚不健全,跨国逃避税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如何充分运用所获取的信息,借助透明化之力,挖掘新的国际税收管理方式,将成为税务机关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2018年9月,我国纳入CRS框架,进行了第一次信息交换。然而,多数国家的国际税收管理并未实现与CRS等国际标准的无缝对接,致使本国的管理工作几遇掣肘,特别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运用所获取的信息,借助透明化之力消除避税空间,挖掘新的国际税收管理方式,将成为税务机关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相关跨国机构的海外账户信息陆续被呈报至中国税务机关,这给中国乃至云南省国际税收管理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云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已成为我国向南开放新格局的门户。特别是,随着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云南省的国际税收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重点区域。因此,选取云南为研究地区,在CRS框架下,针对其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提升路径进行研究,在系统分析CRS对国际税收管理影响作用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国际税收管理现状,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云南省国际税收管理的提升对策,以期为CRS在我国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刘雯雯[2](2019)在《哈尔滨市税务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正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在此过程中,大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税收经济中大企业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一直都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税收征管的重点对象,而对其进行的税收风险防控会直接影响税收的整体水平。大企业有其特有的经济运作流程,如经济流动性较强,企业范围较大,税源分布较为广泛等等,这就导致税收的结构较为复杂,同时纳税地点增多,不易被地方政府所管理和掌控,导致政府对大企业的税收管理就变得更加困难。与荷兰、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比,哈尔滨市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经验尚浅,如纳税服务水平,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职能的建立及建立智能化平台等需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地方税收征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亟待研究。基于上述背景,从税收管理视角,以哈尔滨市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与控制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现状、问题分析与成因并提出对策。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最优化税收征管理论,税制优化理论分析提高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研究表明,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风险识别精准度不高、税收风险控制应对效率较低、风险流程缺乏有效监督、高级专业人才匮乏以及企业纳税成本增加等,究其成因有数据联网运用不充分、风险应对方法不尽科学、缺少对风险流程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保守、大企业税务风险意识薄弱,等等。在此基础上,借鉴荷兰、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税收风险管理的有益经验与南京、武汉、沈阳等地针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特色管控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完善涉税情报管理为风险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健全风险控制应对工作机制,强化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大企业税务专业管理,造就高素质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队伍,加强大企业税务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等。并提出创新管理手段,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组织文化和推行有效的激励手段。
郎雨洁[3](2018)在《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公司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壮大并走出国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位置日益重要。内部审计的模式需要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并协助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目前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尚未完全推广开来,相关应用也不够成熟,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建立起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理念,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监督检查思想;第二是内部审计的业务领域还不够深入,其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方面的内容还需要拓展和增强;第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有待加强,这里所提到的职业能力不再仅仅是对审计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是还应当深刻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第四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对工作成果无法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对其提供的管理建议无后续追踪评估方法;第五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不够到位,导致内部审计的质量不高,无法出具高质量的管理建议,无法真正的增加企业的价值;第六是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落后的审计方法影响审计效果,不利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与我国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对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早。我国可以在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推动增值型内部审计更好的发展。首先,是树立价值增值理念,从主观上认可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增值的意义;其次是深化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价值;第三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第四是完善绩效评价,改进监督评价机制;第五是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最后是改进审计方法,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本文采用规范的研究方式,通过分析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内应用的现状,结合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和相关职业规定,把会计学、审计学和管理学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并借鉴西方国家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发展建议。
王洁芸[4](2017)在《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 ——以L地税局为例》文中指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三个节点”,经济新常态决定税收新常态,税收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税收任务艰巨,纳税户的急剧增长使得基层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凸显,原有征管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随着税收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与日俱增,对税收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执法不严的现象,税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不断增加,税收执法风险越来越大。税收执法风险也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影响和谐征纳关系的构建,以及依法治税的推进。随着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税收领域的引进和运用,国家税务总局开启了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改革,大力推进信息管税,探索建立现代化税收管理新体系。各地税务部门也在积极尝试建立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充分认识风险意识在税收工作的重要作用,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主动实施防范执法风险的各项举措。然而,在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征管工作的实践中,我国的税收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由于执法主体、执法程序的不合法以及执法人员不廉洁等原因造成的税收执法风险贯穿于税收征管的整个过程,存在于税款征收、税收管理、税务稽查及行政处罚等环节中,严重影响了税收法制化进程。当前,税务机关不断加强税收法制化建设,就是要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严格落实依法治税。依法治税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税收法制基本完备,队伍素质显着提高,执法行为全面规范,执法监督严密有力,执法保障明显改善,这也是当前税务部门防范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所要实现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税收执法领域,对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探寻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准确识别、控制风险,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规避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
张东辉[5](2016)在《沈阳市职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我国职称制度发展的历程来看,以职称来衡量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和专业水平的办法稳定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了使职称评审制度更加完善,沈阳市在职称申报、受理、审核、审查、评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自身建设,健全了管理制度。但自1986年以来,沈阳市职称评聘的总体框架没有实质的改变,现有运行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如:在国企事业单位中评聘围绕“指数”,激励功能不明显;职称评审方式单一,相同的职称不同的水平,对人才的评价不全面;体制的界限依然明显,对非公企业政策倾斜不足;申报过程、申报方式、申报材料一成不变且过于复杂,运行管理不流畅等。本文以沈阳职称管理为核心研究内容,通过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查找文献资料,着眼于职称管理的具体情况,客观分析了沈阳职称管理工作现状,总结了沈阳职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公共管理学为基础,深入分析职称管理的本质、特征,以及研究职称管理的意义。对比国内外先进做法,依托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拥有的装备制造业人才聚集优势,提出对外“放权”,向行业组织下放职称评审权限;作为辽宁省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城市,以沈阳市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参照沈阳市实施多年的政府雇员制度,丰富其内涵,实现对内“简政”,引入社会化竞聘,逐步淡化职称与岗位对应的聘任制度;凭借沈阳市作为省会城市的政治和经济优势,充分调动软硬件资源,在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将成熟、系统、便捷的管理手段和办法融入沈阳市的职称管理。最后,详细提出完善沈阳职称管理的对策建议。在措施方面,突出沈阳现有行业协会作用,先行试点,鼓励行业组织有效参与;逐步推行专业技术岗位“雇员制度”,推进“竞聘上岗”、“按岗定薪”;将现有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依托网络和手机平台,促进职称服务的便利化;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创新职称管理服务手段,弥补现有职称管理及服务的不足;加快制度建设,完善行业条例、建立评审的竞聘机制和退出机制、建立自查自纠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孙梦彤[6](2015)在《我国监理企业信用评价与绩效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信用体系及卓越绩效的建设工作已经步入实质性的推进阶段。在信用建设方面,市场一方面要求完善信用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公开信用信息;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独立信用评价机构的建立,全面推进市场化征信和综合信用评价的开展。在卓越绩效方面,建筑市场发展越来越成熟,市场对于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完善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质量奖的奖励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卓越绩效建设,完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全面推进卓越绩效的引入与开展。较好的企业信用和卓越的绩效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可以拓宽交易空间、维护交易安全,全方位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站在政府职能部门及监理协会的角度,建立信用体系、对监理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进行指导。本文首先对工程监理、信用及其体系、绩效评价等进行理论分析。从现行规定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影响出发,对工程监理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当前我国建设监理行业在信用与绩效评价方面的现状。其次,从我国监理行业现状出发,利用粗糙集算法建立了适合我国工程监理实情的信用评价体系,并对SW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再次,借鉴建筑行业卓越绩效模式的引入方式及发展现状,结合监理企业实情,按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七个方面,通过分析H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建立卓越绩效模式的办法。最后,对工程监理企业的信用与绩效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信用增强与绩效改进的相关建议。
张德权[7](2015)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行动纲领和政治宣言,对新时期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和部署,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增强审计转型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早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就已经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决策、执行、监督职能要相对分离、相互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机构设置,完善内部职能,形成相互监督与制约的平衡状态,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公共职能。而内部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手段,既顺应了时代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完成使命与建设工作。因此,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展开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发挥提供重要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内部审计监督、制约作用与职能的发挥。首先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分析和整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概念以及理论基础进行概述,为研究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其次,采用实践分析法,通过调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查找实例的方式,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再次就存在问题与不足的根源进行深刻的咨询、分析和研究,为对策与建议的提出提供重要的依据;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法,对我国行政事业内部审计工作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通过此研究,一方面能够从理论的角度上丰富学术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提供实践指导与参考。
陈上[8](2014)在《沈阳五爱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始终被看成是国民经济是否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重要符号,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缩影。然而,国有企业因为其固有的一些管理模式和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别是内控部分仍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甚至在有的企业里,内审部门始终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加快相关课题研究的步伐,以便尽快使内部审计真正在国企经营管理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五爱集团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集团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也是搞得有声有色。但与之相反的是,内部审计在集团中却越来越不被重视,目前五爱集团的内部审计主要以财务审计和基建审计为主,内部审计工作一度陷入了低迷的状态,甚至存在着被“边缘化”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了五爱集团这一较为典型的案例,在了解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较为系统的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将国内外内部审计方面研究的成熟理论与五爱集团现实情况进行有机的结合,就怎样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审工作提出了建议。本文首先探讨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和长期存在的体制方面的问题,并就我国企业特别是那些国有企业如何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在内审工作中打开新局面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始终全程以五爱集团为例进行分析,这也是为了以五爱集团这一典型国有企业为模版进行研究,从而真正到寻找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国有企业普遍状况最为契合的内部审计模式,希望通过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合理地位这一方式真正地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乃至内部控制工作,从而使我国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长期得不到规范的情况得到改善,这也有助于企业切实关注到企业风险的评估、控制乃至最终成功的规避,不仅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也为我国企业真正在持续、健康的道路上高速发展找到了出路。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不仅可以用于对五爱集团内部审计改革工作的指导,同时也可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及启发作用。
尉博涵[9](2014)在《YYJ烟草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独立评价活动,机构的独立性是它最根本的属性特征之一。本文通过YYJ烟草公司进行论证举例,分析YYJ烟草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历史及目前的实际工作开展状况,进一步对该公司的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层层解析,找出其所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基于YYJ烟草公司的企业宗旨和理念有针对性地指出了一套新的内部审计机制,委派制作为核心,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总结了该内部审计机制在实施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成果。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实现企业生产运营的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一套适宜企业的内部审计机制便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YYJ烟草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辩证地深入分析,准确找出YYJ烟草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症结所在,将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内部审计相关理论运用在YYJ烟草公司存在的最显着的问题——“审计独立性不强”之上,并以国内内部审计先进管理的大型企业的经验作为指导,最终提出了一套设立目标于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的全新的内部审计机制,实施委派制,基本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审计技术革新,广泛的调动和发挥YYJ烟草公司要求的“找问题,查原因,揭风险,提建议”内部审计功能,为确保企业经营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得以科学、有效地开展,严格遵循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相关要求,“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
唐业[10](2014)在《ZSYHB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ZSYHB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兼并和再重组,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免出现诸多问题。其中分公司分布广泛、经营项目繁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等问题突出,这也导致该公司在现实的公司管理中存在着管控困难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也受到了国内国际等诸多环境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目标不断向前完善和发展。随着大型公司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不但要有差错防弊的传统功能,更要求内审部门为公司积极兴利,朝着价值增值的方向发展。内部审计能够反映出整个公司的运行状态,同时也能为管理部门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内部审计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走到今天,从最初的账务审查等消极的增值手段,一直到今天的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理念的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国内和国际经济变革不断加深,内部审计越来越多的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的管理经营者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差错防弊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肩负着巨大的企业责任。与此同时,价值增值的理念在国际内部审计组织中的相关文件中作为首要的审计目标被提出,表明内部审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部审计新目标的提出,表明内部审计改变了以往只关注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观念,这对于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和学术界都是有重要的意义,内部审计全面升级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反观我国的内部审计建设,对于价值增值型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依然处在不成熟的阶段。我国关于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学术研究比较欠缺,大部分的理论依据都是来自于国外相关机构的研究,这就导致了我国在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实务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原则十分缺乏。本文主要对价值增型内部审计的概念、ZSYHB公司在实行价值增型内部审计遇到的问题、原因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与此同时,本文能够通过研究具体公司的相关问题,使更多的学者和公司能够关注到内部审计的建设上来,发展内审理念,也能够起到对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进行阐释,使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得到更快发展。本文针对ZSYHB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研究是在上述的大背景之下展开的。本文主要对价值增型内部审计的概念、ZSYHB公司在实行价值增型内部审计遇到的问题、原因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的建议。采用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图表为辅助说明的方法,本文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ZSYHB公司的内部审计建设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沈阳市大企业集团内审工作健康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沈阳市大企业集团内审工作健康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CRS框架下云南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
(三)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CRS的基本概念界定 |
二、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概念界定 |
三、国际税收管理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二章 CRS在我国的应用实践及其对国际税收管理的影响分析 |
第一节 CRS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
一、CRS框架下我国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实践 |
二、我国国际税收管理工作面临机遇 |
三、我国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存在挑战 |
第二节 CRS框架下国际税收管理的SWOT分析 |
一、CRS框架下国际税收管理的优势分析 |
二、CRS框架下国际税收管理的劣势分析 |
三、CRS框架下国际税收管理的机遇分析 |
四、CRS框架下国际税收管理的挑战分析 |
五、CRS框架下国际税收管理SWOT分析矩阵 |
六、CRS对国际税收管理的影响分析 |
第三章 CRS框架下云南省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省国际税收管理面临的形势分析 |
第二节 CRS框架下云南省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现状 |
第三节 CRS框架下云南省国际税收管理存在问题 |
一、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
二、上下级税务机关之间未能实现联动 |
三、相关信息缺乏“对接点” |
四、情报交换收效甚微,税企信息不对称 |
五、数据的处理能力有限 |
六、信息保护问题突出 |
七、从事国际税收的专业人员匮乏 |
八、对涉及CRS主客体的定义不清晰 |
第四章 国内外先进经验对CRS框架下云南省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优化的借鉴 |
第一节 国外先进经验与CRS借鉴 |
一、美国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经验与CRS借鉴 |
二、日本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经验与CRS借鉴 |
三、澳大利亚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经验与CRS借鉴 |
第二节 国内先进经验与CRS借鉴 |
一、沈阳市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经验与CRS借鉴 |
二、广州市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经验与CRS借鉴 |
三、成都市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经验与CRS借鉴 |
第三节 CRS框架下云南省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优化的经验借鉴总结 |
第五章 CRS框架下云南省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的提升对策 |
第一节 做好顶层设计,创新交换制度与管理模式 |
一、创新边境国家间税收情报交换制度 |
二、优化国际税收管理模式 |
第二节 优化征税管理,完善组织机构与工作流程 |
一、优化国际税收管理组织机构 |
二、优化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流程 |
第三节 重视纳税服务,提升信息水平与信息安全 |
一、优化国际税收管理信息化水平 |
二、完善多层次立法保护纳税人信息安全 |
第四节 借助中介机构,开展服务咨询与公众宣传 |
一、购买第三方服务以健全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 |
二、加强公众宣传与辅导 |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下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2)哈尔滨市税务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
1.2.4 研究内容 |
1.2.5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3.1 技术路线 |
1.3.2 创新点 |
2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 |
2.1 大企业概念界定及其特征 |
2.1.1 大企业的概念界定 |
2.1.2 大企业的范围 |
2.1.3 大企业的特征 |
2.2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
2.2.1 税务风险概念界定 |
2.2.2 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
2.2.3 税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
2.3 税务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最优化税收征管理论 |
2.3.3 税制优化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哈尔滨市税务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哈尔滨市税务局大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
3.1.1 哈尔滨市大企业税务风险监控管理的基本状况 |
3.1.2 哈尔滨市大企业税收状况 |
3.1.3 哈尔滨市税务局大企业风险监控现状 |
3.2 哈尔滨市税务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
3.2.1 组建机构后监控力量得到充实 |
3.2.2 风险管理流程基本确定 |
3.2.3 风险识别过程初步实现信息化 |
3.2.4 专业化管理得到较大提升 |
3.3 哈尔滨市税务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风险识别精准度不高 |
3.3.2 税收风险控制应对效率低 |
3.3.3 风险流程缺乏有效监督 |
3.3.4 高级专业人才匮乏 |
3.3.5 企业纳税成本增加 |
3.4 哈尔滨市税务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3.4.1 数据联网运用不充分 |
3.4.2 风险应对方法不尽科学 |
3.4.3 缺少风险流程管理 |
3.4.4 人才培养机制保守 |
3.4.5 大企业税务风险意识薄弱 |
3.5 本章小结 |
4 国内外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经验与启示 |
4.1 国外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 |
4.1.1 荷兰的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 |
4.1.2 韩国的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 |
4.1.3 澳大利亚的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 |
4.2 国内税收风险管理的经验 |
4.2.1 南京市税务局强化风险监控专业化 |
4.2.2 武汉市税务局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管税 |
4.2.3 沈阳市大企业加强税收管理机制 |
4.3 国内外税收风险管理对哈尔滨市的启示 |
4.3.1 科学界定大企业标准 |
4.3.2 加强税企沟通协作 |
4.3.3 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
4.3.4 设置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职能 |
4.3.5 建立大企业管理智能化平台 |
4.3.6 科学配置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人力资源 |
4.4 本章小结 |
5 哈尔滨市强化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涉税信息管理 |
5.1.1 数据采集标准化 |
5.1.2 推进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 |
5.1.3 建立数据管理平台 |
5.2 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
5.2.1 完善各项配套制度 |
5.2.2 完善风险分析过程 |
5.3 强化大企业税务专业化管理 |
5.3.1 构建风险管理新模式 |
5.3.2 构建涉税风险管理体系 |
5.3.3 制定个性化应对策略机制 |
5.4 优化专业化管理队伍 |
5.4.1 完善大企业税收人才管理机制 |
5.4.2 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人才培训 |
5.4.3 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考核机制 |
5.5 强化大企业税务管理体制 |
5.5.1 明确职能分工 |
5.5.2 优化管理组织构架 |
5.6 创新管理手段 |
5.6.1 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组织文化 |
5.6.2 推行有效的激励手段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涵义 |
2.1.1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定义 |
2.1.2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征 |
2.2 增值型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
2.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价值链管理理论 |
2.2.4 成本收益理论 |
2.3 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路径 |
2.3.1 通过减少损失增加企业价值 |
2.3.2 通过开展增值服务增加企业价值 |
2.3.3 通过改善风险管理增加企业价值 |
2.3.4 通过改善内部控制增加企业价值 |
2.3.5 通过提高公司治理增加企业价值 |
第3章 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1 目前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3.1.1 内部审计缺乏价值增值理念 |
3.1.2 内部审计增值业务范围受限 |
3.1.3 缺乏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 |
3.1.4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不合理 |
3.1.5 内部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
3.1.6 内部审计工作方法落后 |
3.2 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管理层对审计增值功能不重视 |
3.2.2 内部审计增值业务领域不深入 |
3.2.3 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有待完善 |
3.2.4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 |
3.2.5 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
3.2.6 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
第4章 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改进对策 |
4.1 树立价值增值审计新理念 |
4.2 深化内部审计增值服务领域 |
4.3 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
4.4 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
4.5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建设 |
4.6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案例描述 |
5.2 Y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不足之处 |
5.2.1 审计计划未针对价值减损点 |
5.2.2 未针对价值增值目标实施质量控制 |
5.2.3 审计方式无法满足价值增值需求 |
5.3 Y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改进措施 |
5.3.1 确立价值导向的审计目标 |
5.3.2 确定价值导向的审计计划 |
5.3.3 加强价值导向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
5.3.4 将审计成果转换为生产力 |
5.4 案例总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 ——以L地税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三、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理论阐述 |
一、风险与风险管理 |
(一) 风险的概念 |
(二) 风险管理的产生及内涵 |
二、税收执法风险与税收执法风险管理 |
(一) 税收执法风险的涵义 |
(二)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内涵 |
三、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风险管理理论 |
(二) 公共权力制约理论 |
第二章 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现状 |
一、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表现形式 |
(一) 执法不廉洁引发的税收执法风险 |
(二) 税收执法程序违法造成的执法风险 |
(三) 执法主体不合法造成的执法风险 |
二、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的来源 |
(一) 税款征收环节存在的税收执法风险 |
(二) 税收管理环节存在的税收执法风险 |
(三) 税务稽查环节存在的税收执法风险 |
(四) 行政处罚环节存在的税收执法风险 |
三、加强我国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一) 维护税收执法人员的切身利益,确保税务人员安全履职 |
(二) 树立税务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维护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 |
(三) 确保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与精细,提高税务人员执法水平 |
第三章 案例分析:L地税局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 |
一、L地税局税收执法概况 |
(一) L地税局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 |
(二) L地税局税风险管理相关制度 |
二、L地税局税收执风险法管理的主要措施 |
(一) 开展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改革 |
(二) 推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
(三) 加强税收执法责任制建设 |
(四) 强化督查内审职能 |
(五) 强化内控机制建设 |
(六) 推行税务信息公开 |
三、L地税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税收法律体系的存在的问题 |
(二) 税收执法的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
(三) 执法人员存在的问题 |
(四) 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
(五) 廉政和行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完善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
一、建立健全税收法律体系 |
(一) 健全税收立法体系 |
(二) 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
(三) 完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 |
二、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体系建设 |
(一) 建立高效的税收执法组织机构 |
(二) 明晰税收执法岗责体系 |
(三) 完善岗位绩效考评体系 |
三、加强执法主体建设 |
(一) 提高税务人员业务素质,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
(二) 优化激励机制 |
(三) 加强执法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四、完善税收监督制约机制 |
(一) 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 |
1、确定税务执法工作规范 |
2、建立评议考核制度 |
3、建立税务执法过错追究制度 |
(二) 健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 |
(三) 加强外部监督 |
五、优化税收执法环境 |
(一) 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纳税遵从度 |
(二) 加强部门协作,构建和谐纳税环境 |
(三) 健全协税护税网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沈阳市职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论文选题依据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难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职称管理相关基础理论 |
一、职称管理的概念 |
(一)职称 |
(二)职称管理 |
二、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研究 |
第三章 沈阳市职称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
一、沈阳市职称管理规范 |
(一)资格评审 |
(二)考试管理 |
(三)岗位设置及聘任管理 |
二、沈阳市职称管理工作概况 |
(一)职称申报实行逐级审核 |
(二)专业覆盖较为全面,考试和评审的界限明晰 |
(三)建立本市职称评审专家库,实行例会评审 |
(四)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实行岗位管理 |
三、沈阳市职称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参评要求“千行一面”过于教条 |
(二)申报过程复杂,运行管理不流畅 |
(三)评审方式单一,无法体现行业特点 |
(四)激励功能不明显 |
四、沈阳市职称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一)职能部门缺乏相关调研 |
(二)职称管理部门的职责定位不明确 |
(三)行业组织参与度不够 |
(四)岗位聘任制缺少配套措施 |
第四章 国内外职称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一、国外可供借鉴的职称管理经验 |
(一)将职称管理融入绩效管理方面的经验 |
(二)明晰职称管理权限方面的经验 |
(三)倾向用人单位培养与评价的职称管理模式 |
二、国内较具特色的职称管理经验 |
(一)北京中小学试行新型职称等级框架 |
(二)广东职称评审新政 |
三、国内外职称管理经验的启示 |
(一)职称评审“直通车” |
(二)淡化“身份”界限,统一管理标准 |
(三)多元化的评审方式 |
(四)发挥用人主体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中的作用 |
第五章 完善沈阳市职称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
一、激励本市行业协会有效参与 |
(一)向装备制造及建筑行业协会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
(二)更新评审内容,采用贴近工作实际的评价标准 |
二、构建权责明确的管理方式 |
(一)明确责任分工,规范职称管理 |
(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职称评定职能平稳过渡 |
三、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 |
(一)开展信息化建设,促进职称工作便利化 |
(二)以沈阳市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推行社会化竞聘 |
四、加强监管并完善相关制度 |
(一)加强运行监管,确保职称晋升公平公正 |
(二)加快制度建设,保证管理服务的专业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我国监理企业信用评价与绩效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依据和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4.1 基本研究思路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工程监理及其信用与绩效的理论分析 |
2.1 工程监理及其任务、特点 |
2.1.1 工程监理的定义 |
2.1.2 工程监理的任务 |
2.2 信用及信用体系概述 |
2.2.1 信用及企业信用概述 |
2.2.2 信用评价 |
2.3 绩效与绩效评价 |
2.3.1 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
2.3.2 绩效评价概述 |
2.3.3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
2.4 现行规定与工程监理的业务分析 |
2.4.1 工程监理与相关单位的业务交叉分析 |
2.4.2 现行规定对于工程监理的影响分析 |
2.4.3 工程监理人员的职责与素质分析 |
2.5 工程监理的风险研究 |
2.5.1 风险的识别 |
2.5.2 风险的评价 |
2.5.3 风险的防范 |
第3章 我国工程监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我国工程监理的发展与现状 |
3.1.1 我国工程监理的发展回顾 |
3.1.2 国外工程咨询行业基本情况 |
3.1.3 我国工程监理的现状分析 |
3.2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分析 |
3.2.1 工程监理企业信用建设的进程 |
3.2.2 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绩效评价分析 |
3.3.1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绩效考核 |
3.3.2 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 |
3.4 波特五力模型的工程监理发展分析 |
3.4.1 波特五力模型简介 |
3.4.2 波特五力模型对我国工程监理的基本分析 |
3.4.3 我国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工程监理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4.1 信用评价体系的总体规划 |
4.1.1 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 |
4.1.2 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
4.1.3 信用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设计 |
4.2 基于粗糙集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粗糙集理论基础知识 |
4.2.2 信用评价指标的选择 |
4.2.3 基于粗糙集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 |
4.2.4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指标权重确定 |
4.2.5 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及说明 |
4.3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级与信用等级划分研究 |
4.3.1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级程序 |
4.3.2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分数计算 |
4.3.3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等级的划分 |
4.3.4 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级别的管理办法 |
4.4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实证研究 |
4.4.1 SW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情况概述 |
4.4.2 评价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程监理企业的卓越绩效模式导入研究 |
5.1 工程监理企业的卓越绩效模式导入流程 |
5.2 领导分析 |
5.2.1 高层领导的作用 |
5.2.2 组织治理 |
5.2.3 社会责任 |
5.3 战略分析 |
5.3.1 战略制定 |
5.3.2 战略部署 |
5.4 顾客与市场 |
5.4.1 顾客和市场的了解 |
5.4.2 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 |
5.5 各资源分析 |
5.5.1 人力资源 |
5.5.2 财务资源 |
5.5.3 信息和知识资源 |
5.5.4 技术资源 |
5.5.5 基础设施 |
5.5.6 相关方关系 |
5.6 过程管理(以H监理公司为例) |
5.6.1 价值创造过程 |
5.6.2 价值支持过程 |
5.7 测量、分析与改进 |
5.7.1 测量、分析和评价 |
5.7.2 计算结果分析改进与创新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工程监理信用增强与绩效改进方法研究 |
6.1 企业信用管理与绩效的相互关系研究 |
6.1.1 良好信用环境是企业提高绩效的重要保障 |
6.1.2 绩效对信用管理的评价作用 |
6.1.3 信用管理与绩效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
6.2 工程监理信用增强的有关建议 |
6.2.1 启动职业责任保险 |
6.2.2 拓展业务范围,走项目管理之路 |
6.2.3 实现业务升级,谋划项目管理承包 |
6.2.4 开展工程担保 |
6.3 工程监理绩效改进的相关方法 |
6.3.1 开展内部绩效标杆管理 |
6.3.2 全面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
6.3.3 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 |
6.3.4 采用六西格玛方法 |
6.4 促进工程监理信用与绩效协调改善的建议 |
6.4.1 完善相关法规 |
6.4.2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6.4.3 积极谋划,尽快适应“营改增”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附录一 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指标评价表(式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概述 |
2.1 行政事业单位概念界定 |
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内涵 |
2.2.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含义 |
2.2.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特点 |
2.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 |
第3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
3.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3.2.1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
3.2.2 人员能力与素质水平不高 |
3.2.3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 |
3.2.4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足 |
3.2.5 内部审计范围不宽、内容不丰富 |
第4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
4.1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重视不足 |
4.1.1 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
4.1.2 单位其他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 |
4.1.3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把握不准确 |
4.2 缺乏对内部审计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 |
4.3 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不够完善 |
4.3.1 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 |
4.3.2 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长远规划与详细计划 |
4.3.3 监督、制约体系不够健全 |
4.4 内部审计技术发展缓慢 |
4.5 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不准确,职能弱化 |
第5章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
5.1 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与认识 |
5.1.1 提高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
5.1.2 提高单位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
5.2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
5.2.1 选拔专业人才 |
5.2.2 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
5.2.3 大力提倡自我提升 |
5.3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与配套制度 |
5.3.1 建立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
5.3.2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长远规划与详细计划 |
5.3.3 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 |
5.4 积极探索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技术与方法 |
5.4.1 主动学习内部审计新技术和新方法 |
5.4.2 加快信息化建设 |
5.5 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目标与定位 |
5.5.1 合理定位内部审计目标 |
5.5.2 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定位 |
5.5.3 理顺内部审计工作职能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沈阳五爱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 |
0.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0.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 内部审计概述 |
1.1 内部审计的定义 |
1.2 内部审计的发展 |
1.2.1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 |
1.2.2 国内内部审计的发展 |
2 五爱集团概况及内部审计现状 |
2.1 五爱集团简介 |
2.1.1 关于五爱集团的机构设置与投资结构 |
2.1.2 市场改造与投资情况 |
2.1.3 经营与收益情况 |
2.2 五爱集团内部审计现状 |
2.2.1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 |
2.2.2 、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情况 |
2.2.3 、内部审计人员情况 |
2.2.4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
3 五爱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1 五爱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3.1.1 内审机构独立性不足 |
3.1.2 缺乏适用于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 |
3.1.3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3.2 五爱集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 |
3.2.1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
3.2.2 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不够重视 |
3.2.3 缺乏有效的内审人才选拔与培训制度 |
3.2.4 内部审计范围不明确 |
3.2.5 审计技术落后 |
4 五爱集团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
4.2 重视审计沟通、转变审计工作理念、树立审计服务意识 |
4.2.1 与高层管理者沟通 |
4.2.2 审计项目组内成员互相沟通 |
4.2.3 与被审计对象进行沟通 |
4.3 建立并完善集团内部审计制度 |
4.4 转变内审工作的职能定位并明确工作范围 |
4.4.1 转变内部审计职能定位 |
4.4.2 拓展内部审计职能范围 |
4.4.3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
4.5 构建企业审计信息系统加强审计质量管理 |
4.5.1 构建企业审计信息系统 |
4.5.2 加强审计质量管理 |
4.6 储备高素质内审人才 |
4.6.1 合理配置审计专业人才 |
4.6.2 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训 |
5 结束语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YYJ烟草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1.1 论文研究背景 |
0.1.2 论文选题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审计独立性的相关研究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方法 |
1.理论基础 |
1.1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
1.1.1 公司治理结构阐述 |
1.1.2 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内部审计 |
1.2 内部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
1.2.1 内部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 |
2.YYJ 烟草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
2.1 我国烟草行业的基本状况及其特殊性 |
2.1.1 严格的行业管制 |
2.1.2 国家为单一的投资主体 |
2.1.3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特色 |
2.2 YYJ 烟草公司内部审计发展及现状 |
2.2.1 YYJ 烟草公司发展情况及简介 |
2.2.2 YYJ 烟草公司内部审计发展情况及简介 |
2.3 YYJ 烟草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原因 |
2.3.1 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干预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
2.3.2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
2.3.3 公司人力资源政策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 |
2.3.4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制约了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 |
3.保障 YYJ 烟草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改进措施 |
3.1 改进公司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
3.1.1 审计委员会的建立 |
3.1.2 审计委派制的实施 |
3.1.3 建立与健全派驻办管理体制 |
3.2 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
3.2.1 审计人员的管理 |
3.2.2 加强人才储备和知识储备 |
3.2.3 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
3.3 革新审计技术与方法 |
3.3.1 推动以风险导向审计为核心的审计方法革新 |
3.3.2 以信息化促进审计技术的革新 |
3.4 提高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
3.4.1 加强领导者进行民主督办的力度 |
3.4.2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 |
3.4.3 逐步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
4.YYJ 烟草公司新的内部审计机制的保障措施 |
4.1 完善领导机制提高认识保障内审工作顺利进行 |
4.2 完善相关内部审计的相关政策 |
4.3 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
4.4 建立健全内审人力资源体系 |
4.5 完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确保内部审计价值的实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ZSYHB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0.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0.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 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
1.1 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概念 |
1.1.1 内部审计的概念 |
1.1.2 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概念 |
1.2 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对象 |
1.3 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目标 |
1.4 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职能 |
2. ZSYHB 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现状 |
2.1 ZSYHB 公司简介 |
2.2 ZSYHB 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具体应用的现状 |
3.ZSYHB 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问题 |
3.1 内部审计中价值增值的理念缺失 |
3.2 内部审计方式单一 |
3.3 内部审计范围受限 |
3.4 资金的内审程序存在缺陷 |
4.ZSYHB 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内审程序对价值增值的目标关注不足 |
4.2 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确 |
4.3 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形式不独立 |
4.4 内审部门缺乏服务意识 |
5. ZSYHB 公司实施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改进建议 |
5.1 增强内部审计关于价值增值理念的渗透 |
5.1.1 进行正式的内审价值增值理念渗透 |
5.1.2 进行非正式的内审价值增值理念渗透 |
5.2 充分发挥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 |
5.2.1 发挥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咨询职能 |
5.2.2 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 |
5.3 设立合理的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组织模式 |
5.4 实施参与式的内部审计策略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沈阳市大企业集团内审工作健康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CRS框架下云南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提升对策研究[D]. 夏生玥.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哈尔滨市税务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 刘雯雯.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3]增值型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Y公司为例[D]. 郎雨洁. 天津财经大学, 2018(08)
- [4]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 ——以L地税局为例[D]. 王洁芸.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5]沈阳市职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东辉. 沈阳师范大学, 2016(03)
- [6]我国监理企业信用评价与绩效模式优化研究[D]. 孙梦彤. 东北大学, 2015(07)
- [7]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研究[D]. 张德权. 沈阳大学, 2015(05)
- [8]沈阳五爱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 陈上. 辽宁大学, 2014(04)
- [9]YYJ烟草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D]. 尉博涵. 辽宁大学, 2014(02)
- [10]ZSYHB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研究[D]. 唐业. 辽宁大学, 2014(02)
标签: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税务风险; 审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