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棵奇树》自学导读(论文文献综述)
龙慧杰[1](2020)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代文学选文变迁的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文中认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重新走向正轨,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作为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教材的作用在教育实践领域不容小觑,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语文教材亦是如此,通过选文的编排云集众多语文学科知识,体现语文课程目标,影响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道德品质修养、审美鉴赏能力。特别是建国后的当代文学选文,有着鲜明的时代语言和贴近生活的现实意义,对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具有潜移默化地引导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1978年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当代文学选文的变迁,分析当代文学选文变迁的原因,试图阐释这种变化给语文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选题背景、国内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分别进行了论述。此研究以初中语文教材中当代文学文学选文的重要性为选题背景,补充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研究的范围,拓宽了对当代文学选文的教学影响研究,提出初中语文教师当代文学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有利于初中语文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展开。第二部分对1978年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当代文学的变迁进行了统计及分析。统计从当代文学选文的数量、作者、主题三个方面进行,并分析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当代文学选文变动的原因。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二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三是作者身份地位的影响。第三部分论述了当代文学选文变迁的影响。影响研究从语文教师的角度切入,从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变迁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当代文学选文变迁的启示及应对策略,从时代性与经典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提出了当代文学选文变迁对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启示,从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掌握当代文学阅读教学新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当代文学变迁的应对策略。最后一部分为本论文的结语,概括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当代文学选文变迁的原因分析、教学影响探究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应对策略,不仅有利于语文教材中当代文学选文的选择,也可以给初中语文教师当代文学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金伟[2](2019)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代小说选文衍变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统编本”初中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普及,关于语文教材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什么样的教材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这是所有关心教材的人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社会在不断进步,语文教材也需要不断地调整,适时地加以创新和改变。但创新并不等于颠覆,这也就意味着今天的教材建设在借鉴一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应吸取以往本土教材编写的经验和教训。一直以来,古代小说都凭借着其传世经典的地位,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厘清教材中古代小说选编的状况,总结古代小说选文在教材中衍变的规律,对于丰富语文教材建设的经验,以及更好地发挥古代小说的教育价值都有着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教社出版的20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小说选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中古代小说的数量、类别、价值取向和解读导向等方面的统计分析,了解其伴随着语文教材的发展而不断衍变的情况,尝试探讨这些变化背后潜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选编建议。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概述了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发展历程以及古代小说概念的辨析,介绍了研究所需教材的版本来源。第二章从数量上对所选教材中古代小说选文的选编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包括每版教材中的古代小说占所有选文的比重以及占所有古代作品的比重。第三章主要考察了古代小说选文的价值取向、朝代出处和解读导向三个要素,从这几个要素在纵向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来探讨和归纳这些衍变现象的因素。第四章针对前面分析总结出来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几条教材选编古代小说的建议。
杨道麟[3](2011)在《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这一论题,就是从美学视野即东方美学的真善美合一的理念、西方美学的真善美统一的理念和马克思美学的真善美同一的理念来观照语文教育的一门复杂学问,它是语文教育认知学、语文教育伦理学、语文教育美育学的“合金”,以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为旨归。在目前的语文教育研究中,它还是一个很少有人问津的“荒原”,一个急切需要探讨的领域。然而语文(语言、文章、文学)这一文化符号和文化要素长期由于缺乏真正的美学视野予以观照,总是游移于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之外。因此,这一论题的研究必须既针对美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术的美”的褊狭观点长期对语文教育的严重误导所带来的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或过分强调视觉艺术教育并使之成为“纯影视课”、或过分强调听觉艺术教育并使之成为“纯音乐课”、或过分强调文学艺术教育并使之成为“纯表演课”而导致的困境,又针对审美的“趣味说”、“美术说”、“美感说”的偏颇见解长期对语文教育的严重戕害所带来的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或过分强调趣味教育并使之成为“纯娱乐课”、或过分强调美术教育并使之成为“纯育美课”、或过分强调美感教育并使之成为“纯情感课”而导致的窘况,还针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革命”、“政治”的“形左实右”长期对语文教育的严重干扰所带来的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或过分强调智能教育并使之成为“纯语言课”、或过分强调人文教育并使之成为“纯政治课”、或过分强调唯美教育并使之成为“纯欣赏课”而导致的弊端,试图从美学视野真正观照语文教育并采用纵横开掘与多光聚焦相结合、质性分析与案例解剖相结合、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方法将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长期错乱了的“真”、“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既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探求语文智育的“真”,又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探求语文德育的“善”,还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探求语文美育的“美”,从而促进“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和谐发展,以期真正实现“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与“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理论大厦早日构筑成功。本文除引论“一个尚未认真开发的领域”和结语“为了开发真善美的语文世界”之外,拟从以下三个部分予以详细论述:第一部分“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思维”。从“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省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要旨”等三块具体展开。“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包括东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积淀(道家美学的“天人合一”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儒家美学的“知行合一”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禅宗美学的“情景合一”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等)、西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凝聚(康德美学的“心理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席勒美学的“人性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黑格尔美学的“无限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等)和马克思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孕育(早期的“认知世界的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中期的“改造世界的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晚期的“感受世界的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省察”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缺失的剖析(语文教育的名称众说纷纭、语文教育的标的宽泛笼统、语文教育的内涵残缺不全、语文教育的素养出现漏洞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流弊的反思(语文教育被“时髦”的理论演绎、语文教育被“新潮”的话语包装、语文教育被“花哨”的形式摆弄、语文教育被“求全”的手段淹没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倾向的批评(语文教育被“功利主义”所遮蔽、语文教育被“非语文化”所消解、语文教育被“无效教学”所扼杀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要旨”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目标的设立(语文教育目标的理论贫乏、语文教育目标的基本要素、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原则的遵循(语文教育原则的混乱烦琐、语文教育原则的理想构成、语文教育原则的辩证运用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内容的厘定(语文教育内容之一:健康的语文课程、语文教育内容之二:全面的语文教材、语文教育内容之三:完整的语文教学等)等方面。第二部分“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架构”。从“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使命”、“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内核”、“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体制”等三块具体展开。“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使命”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现象的审视(语文教育现象的偏差胪列、语文教育现象的归因分析、语文教育现象的学理探究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规律的揭示(语文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语文教育符合个性塑造的规律、语文教育依照逻辑行事的规律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活动的开展(语文教育的认识感受活动、语文教育的鉴别欣赏活动、语文教育的表达创造活动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内核”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质的叩问(语文教育本质的失误诠释、语文教育本质的科学理解、语文教育本质的正确把握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呼唤(语文教育存在之一:智慧存在、语文教育存在之二:精神存在、语文教育存在之三:美感存在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价值的诉求(语文教育价值的迷惘发微、语文教育价值的尺度认识、语文教育价值的取向管窥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体制”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体的重建(语文教育本体的迷失指津、语文教育本体的嬗变揭因、语文教育本体的真义探秘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寻觅(语文教育客体的课程规限、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语文教育客体的教学实施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主体的探颐(语文教育主体的施教者素质、语文教育主体的受教者潜能、语文教育主体的师生间互动等)等方面。第三部分“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前景”。从“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旨归”、“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策略”、“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生机”等三块具体展开。“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旨归”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状况”(语文教育中地位失落的人、语文教育中特色失落的人、语文教育中个性失落的人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意蕴”(语文教育中与自然和谐的人、语文教育中与社会依存的人、语文教育中与身心协调的人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走向”(语文教育中的全面的人、语文教育中的具体的人、语文教育中的实践的人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策略”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之涵泳、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之熏染、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之浸润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之揣摩、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之陶冶、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之滋养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之体验、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之领悟、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之品味等)等方面;“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生机”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和谐性(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境的创设、语文教育的各种关系的协调、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的营造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诗意性(语文教育的诗性智慧的贯穿、语文教育的情感密码的丰富、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的激发等)、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生态性(语文教育的生成意义的理解、语文教育的绿色环境的打造、语文教育的同构共生的体现等)等方面。
王嘉玲[4](2017)在《语文教材选文变迁中的教育导向研究 ——以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为例》文中提出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0年12月立社,成为了专门编写出版供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全国性的机构,出版的中小学教材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具有极强的权威性与代表性。本文通过探索建国以来人教社出版的十套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文的变迁情况,考察和研究语文教材的变迁与时代背景、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语文教育价值导向的需求之间的相互关联,探讨语文教材选文的进入、退出或保留在不同时代中的原因、影响、作用和价值,归纳概括出语文教材选文的变迁对语文教育导向变化的影响,并对现有语文教材编写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统计法和分析法。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对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建国以来人教版语文教材选文变迁中的教育导向进行探索,从中探讨语文教材所反映的时代导向,并以具体课文为例分析教育导向的变化对语文教材选文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变迁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从建国以来人教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变迁中进行反思得到启发并提出一些建议。本文将选文作为教材的一个单独系统,研究建国以来语文教材选文的变迁,探寻语文教育导向在教材选文中的变革,一方面期望对建国以来人教社出版的十套教材选文做出系统的统计与梳理,让大家更清晰明了的认识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变迁;另一方面是期望经过对各套教材选文变更进行分析归因,为今后语文教材选文的收录提供理性的思路,给教师的教学取向提供历史性的参考,从而更科学地审视与支配教材中的选文。
严震[5](2017)在《“文革”后至世纪之交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以人教版三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科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构件,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一定社会需要而编写的供教学使用的资料。作为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其学科特性和学科任务都要通过语文教科书来体现和落实。语文教科书作为语文课程重要的物质载体,其选文内容不仅要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拓展、语文能力的提升,更要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研究以“文革”后至世纪之交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三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从价值取向视角对这三套语文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三套教科书中价值取向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丰富我国语文教科书理论建设,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解读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内容提供方向。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对象、方法、概念界定以及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概述,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框架。第二部分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大层面出发,对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版中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探析。第三部分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大层面出发,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版中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探析。第四部分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大层面出发,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中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其特点进行探析。第五部分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三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考与建议。
杨阳[6](2013)在《新时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沿革研究》文中提出在学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是母语教育的重要载体。新时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教材的版本也比较多,每次教材的变动,选文都备受关注。本研究以人教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课本、1982年版初中语文课本、1987年版初中语文课本、1993年版初中语文课本、2003年实验新课标版五套语文教材的选文(包括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为研究对像,在综述前人有关初中语文教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教材选文的篇目统计和选文沿革轨迹的分析等方面出发,为新一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所示:一绪论。主要阐述选题提出的依据、相关研究现状、选题的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数目统计。此部分主要从选文的整体数量变化趋势、五套教材选文中的共有篇目统计分析、独有选文数目统计分析和相邻版本教材选文的比较四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探寻选文沿革的原因并为研究选文的沿革提供可靠数据,打下良好的研究基础。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沿革分析。以数据为基础,从选文的单元设计、选文的特点、选文的编排思路、教材的使用评价进行分析阐述,探讨选文沿革的特点。四教材选文编选和使用的建议。以以上三部分论述为基础,在编选方面,从选文标准的制约性、选文的文化传承性、选文的时代性、选文的适应性四方面提出建议;在使用方面,从教材选文的使用价值、如何处理文本入手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可行性建议。
李文锦[7](1985)在《《两棵奇树》自学导读》文中提出 阅读目的:1、学习“哥哥”、“妹妹”、“老头”(劳动人民的代表和化身)为给人们求得光明和温暖而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2、了解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流畅、情节生动有趣、主题明确集中,因此,学生在自读时可以采用辽宁特级教师魏书生总结的“四遍八步”读书法.阅读步骤:
王洪兰[8](2003)在《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文中指出审美情感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展开论述。首先,是语文教学中审美因素的分析。它包括教材审美因素分析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阐释。这些因素往往是非知识性的,而是融于形象、意境之中。审美阐释主要是人文内涵的审美阐释,语言的审美阐释,意境的审美阐释和审美想象的激发。其次,建构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和谐教育。和谐教育体现了教育方式的审美性。再次,进行审美情感培养,必离不开审美教育者的审美修养和职业能力:教师是唤起学生审美情感的主导者,教师应成为情感教育的艺术家,如激情、真情和热情;加强教师的审美教学艺术:愉悦的教学机制和活跃的课外辅导:提高职业能力:语文能力、教学能力、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便推动了语文教学,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李炳南,宁锦衷[9](1982)在《省编简师函授语文教材概说》文中研究说明 供小学教师文化补习用的简师函授语文教材包括《语文》上、下册和《语文基础知识》一册。要求在一年时间内,通过自学、面授或脱产培训,帮助参加简师函授学习的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能力,解决当前教学上的困难,并为他们升入中师函授班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本(上、下册)共有五十六课。课文绝大部分选自全日制学校初中语文课本,少数出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入选作品大多系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素有定评之作;以记叙文为主,兼顾其他文体;取材面广,形式多样。其中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两课(六首)、新诗二首、议论文五篇、记叙文十七篇、小说九篇、古文十二篇(包括古白话小说一篇)、古诗词两课(八首)、外国作品五篇、
葛爱[10](2014)在《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审丑现象(1978-2003年)》文中认为1978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一直处于变革之中,教材的版本也比较多,每次教材的变动,人们首先关注的就是选文系统的变动,而选文的增删状况和情感价值取向又反映了某种特殊现象。本研究以人教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课本、1982年版初中语文课本、1987年版初中语文课本、1993年版初中语文课本、2003年实验新课标版五套语文教材的选文为研究对像,结合西方美学理论知识、中西方“审丑”历史,在综述前人有关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教材“审丑”选文的篇目统计和“审丑”选文的审丑描写、审丑价值方面出发,采用文献法、统计分析法、比较法等方法。从中发现五套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无形中为我们呈现一种独特现象——与被大众所熟知的理论上的审美现象相反的审丑现象,并且总结出各套教材中“审丑”选文既存在共性又具独特性而且体现出重要的教学价值,为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和美育教育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二、《两棵奇树》自学导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棵奇树》自学导读(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语文教材当代文学选文变迁的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当代文学选文变迁及其原因 |
第一节 数量变迁 |
一、总体性变化 |
二、具体性变化 |
三、变动中的共有篇目 |
第二节 作者变迁 |
一、作者的身份类型 |
二、多次出现的作者统计 |
第三节 主题变迁 |
一、自然科学类 |
二、人文精神类 |
三、基础能力类 |
第四节 原因分析 |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
二、语文教育的要求 |
三、作者身份地位的影响 |
第二章 当代文学选文变迁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
第一节 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 |
一、时代环境与教育观念的更新 |
二、课程大纲(标准)的调整 |
三、教与学主体关系的认知变化 |
第二节 对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 |
一、新增选文知识 |
二、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 |
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知识 |
第三节 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考量 |
二、教学方法熟练度提升 |
第三章 当代文学选文变迁的启示及应对策略 |
第一节 当代文学篇目选择的启示 |
一、充分体现选文的时代性 |
二、格外注重选文的承接性 |
三、选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
第二节 当代文学选文变迁的应对策略 |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
二、掌握当代文学阅读教学新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2)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代小说选文衍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3 研究方法 |
0.4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古代小说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概述 |
1.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发展历程 |
1.2 古代小说概念辨析和选文篇目的认定 |
1.2.1 古代小说概念辨析 |
1.2.2 古代小说选文篇目的认定 |
1.3 选文的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二章 古代小说选文比重的衍变 |
2.1 古代小说占所有选文比重的衍变 |
2.2 古代小说占古代作品比重的衍变 |
第三章 古代小说选文要素的衍变 |
3.1 选文价值取向的衍变 |
3.1.1 小说篇目的价值取向概览 |
3.1.2 小说选文价值取向的衍变 |
3.2 选文朝代类别的衍变 |
3.2.1 历版教材中各类小说选文的总体衍变 |
3.2.2 各类小说的具体选编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
3.3 选文解读导向的衍变 |
3.3.1 早期“文以载道”的解读导向 |
3.3.2 大变革时期“文道统一”的解读导向 |
3.3.3 新世纪以学生为中心的解读导向 |
第四章 关于古代小说选文选编的建议 |
4.1 落实“文质兼美”,增加选文数量 |
4.2 考虑学生兴趣,扩大选文来源 |
4.3 重视助读练习系统,导向多元解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一个尚未认真开发的领域 |
一、研究缘起 |
(一) 语文教育的发展期待美学 |
(二) 语文教育的美学理论贫瘠 |
(三) 语文教育的美学实践困惑 |
二、研究对象 |
(一) 突破"褊狭观点"对语文教育的严重误导 |
(二) 突破"偏颇见解"对语文教育的严重戕害 |
(三) 突破"形左实右"对语文教育的严重干扰 |
三、研究意义 |
(一) 面对语文教育的突出问题应做出的必然选择 |
(二) 落实"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
四、研究方法 |
(一) 纵横开掘与多光聚焦相结合 |
(二) 质性分析与案例解剖相结合 |
(三) 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
上篇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思维 |
第一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 |
第一节 东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积淀 |
一、道家美学的"天人合一"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二、儒家美学的"知行合一"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三、禅宗美学的"情景合一"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二节 西方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凝结 |
一、康德美学的"心理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二、席勒美学的"人性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三、黑格尔美学的"无限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三节 马克思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理念的孕育 |
一、早期的"认知世界的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二、中期的"改造世界的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三、晚期的"感受世界的自由"说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第二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省察 |
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缺失的剖析 |
一、语文教育的名称众说纷纭 |
二、语文教育的标的宽泛笼统 |
三、语文教育的内涵残缺不全 |
四、语文教育的素养出现漏洞 |
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流弊的反思 |
一、语文教育被"时髦"的理论演绎 |
二、语文教育被"新潮"的话语包装 |
三、语文教育被"花哨"的形式摆弄 |
四、语文教育被"求全"的手段淹没 |
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倾向的批评 |
一、语文教育被"功利主义"所遮蔽 |
二、语文教育被"非语文化"所消解 |
三、语文教育被"无效教学"所扼杀 |
第三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要旨 |
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目标的设立 |
一、语文教育目标的理论贫乏 |
二、语文教育目标的基本要素 |
三、语文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
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原则的遵循 |
一、语文教育原则的混乱烦琐 |
二、语文教育原则的理想构成 |
三、语文教育原则的辩证运用 |
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内容的厘定 |
一、语文教育内容之一:健康的语文课程 |
二、语文教育内容之二:全面的语文教材 |
三、语文教育内容之三:完整的语文教学 |
中篇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架构 |
第四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使命 |
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现象的审视 |
一、语文教育现象的偏差胪列 |
二、语文教育现象的归因分析 |
三、语文教育现象的学理探究 |
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规律的揭示 |
一、语文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 |
二、语文教育符合个性塑造的规律 |
三、语文教育依照逻辑行事的规律 |
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活动的开展 |
一、语文教育的认识感受活动 |
二、语文教育的鉴别欣赏活动 |
三、语文教育的表达创造活动 |
第五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内核 |
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质的叩问 |
一、语文教育本质的失误诠释 |
二、语文教育本质的科学理解 |
三、语文教育本质的正确把握 |
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呼唤 |
一、语文教育存在之一:智慧存在 |
二、语文教育存在之二:精神存在 |
三、语文教育存在之三:美感存在 |
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价值的诉求 |
一、语文教育价值的迷惘发微 |
二、语文教育价值的尺度认识 |
三、语文教育价值的取向管窥 |
第六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体制 |
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本体的重建 |
一、语文教育本体的迷失指津 |
二、语文教育本体的嬗变揭因 |
三、语文教育本体的真义探秘 |
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客体的寻觅 |
一、语文教育客体的课程规限 |
二、语文教育客体的教材内蕴 |
三、语文教育客体的教学实施 |
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主体的探颐 |
一、语文教育主体的施教者素质 |
二、语文教育主体的受教者潜能 |
三、语文教育主体的师生间互动 |
下篇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前景 |
第七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旨归 |
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状况" |
一、语文教育中地位失落的人 |
二、语文教育中特色失落的人 |
三、语文教育中个性失落的人 |
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意蕴" |
一、语文教育中与自然和谐的人 |
二、语文教育中与社会依存的人 |
三、语文教育中与身心协调的人 |
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人之走向" |
一、语文教育中的全面的人 |
二、语文教育中的具体的人 |
三、语文教育中的实践的人 |
第八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策略 |
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 |
一、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之涵泳 |
二、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之熏染 |
三、语文教育的渗透途径之浸润 |
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 |
一、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之揣摩 |
二、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之陶冶 |
三、语文教育的默化过程之滋养 |
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 |
一、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之体验 |
二、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之领悟 |
三、语文教育的沉潜方式之品味 |
第九章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生机 |
第一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和谐性 |
一、语文教育的特殊情境的创设 |
二、语文教育的各种关系的协调 |
三、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的营造 |
第二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诗意性 |
一、语文教育的诗性智慧的贯穿 |
二、语文教育的情感密码的丰富 |
三、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的激发 |
第三节 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的生态性 |
一、语文教育的生成意义的理解 |
二、语文教育的绿色环境的打造 |
三、语文教育的同构共生的体现 |
结语 为了开发真善美的语文世界 |
一、语文教育学者的古今融会力 |
二、语文教育学者的中西贯通力 |
三、语文教育学者的实践透视力 |
四、语文教育学者的理性思辨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语文教材选文变迁中的教育导向研究 ——以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绪论 |
第一章 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变迁的梳理 |
第一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篇目统计 |
一、各套教材总篇目统计 |
二、各套教材独有篇目统计 |
三、各套教材相同篇目统计 |
第二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变迁统计 |
一、各套教材选文保留与增删情况统计 |
二、各套教材选文保留篇数占本套教材比重变化趋势 |
三、各套教材选文新增篇数占本套教材比重变化趋势 |
四、各套教材选文保留与增删情况概述 |
第二章 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变迁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语文教材(1949—1956 年) |
一、过渡时期的语文教材(1950—1953 年) |
二、文学、汉语分科时期的语文教材(1954—1956 年) |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的语文教材(1958—1959 年) |
一、时代背景、制度依据及社会发展需求 |
二、这一时期语文教材的特点 |
第三节 调整与整顿时期的语文教材(1959—1965 年) |
一、教育思想大转变时期的语文教材(1959—1961 年) |
二、教材发展较好时期的语文教材(1961—1963 年) |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语文教材(1966—1976 年) |
一、时代背景、制度依据及社会发展需求 |
二、这一时期语文教材的特点 |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语文教材(1978—1987 年) |
一、1978 年十年制中学语文教材 |
二、1982 年十二年制中学语文教材 |
三、1987 年十二年制中学语文教材 |
第六节 跨世纪时期的语文教学改革教材(1993—2003 年) |
一、深化改革时期的语文教材 |
二、素质教育时期的语文教材 |
三、2016 年新编语文教材 |
第三章 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变迁的导向 |
第一节 为政治服务的“文以载道”的选文导向(1949-1966 年) |
一、为巩固新生政权 建设新中国服务的选文导向 |
二、为“大跃进”运动服务 体现“多快好省”的选文导向 |
三、为阶级斗争服务 进行“文化大革命”的选文导向 |
第二节 力倡“文道统一”的选文导向(1978-1993 年) |
第三节 深化语文教材改革的选文导向(1993-今) |
第四节 以《孔乙己》为例看语文教材选文变迁中的教育导向 |
一、建国初期的《孔乙己》选文导向(1949-1966 年) |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孔乙己》选文导向(1967-1977 年) |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孔乙己》选文导向(1978-1999 年) |
四、深化语文教改以来的《孔乙己》选文导向(2000 年至今) |
第四章 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变迁的思考 |
第一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变迁的反思 |
第二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变迁的建议 |
一、加强教育政策与学科性质的协调 |
二、选文应符合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
三、选文兼顾稳定性与时代性 |
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文革”后至世纪之交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以人教版三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 |
第三节 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概述 |
第一章 人教社1981版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一节 1981版语文教科书样本介绍 |
第二节 1981版语文教科书思想道德素质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三节 1981版语文教科书科学文化素质价值取向分析 |
第二章 人教社1992版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一节 1992版语文教科书样本介绍 |
第二节 1992版语文教科书思想道德素质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三节 1992版语文教科书科学文化素质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三章 人教社2001版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一节 2001版语文教科书样本介绍 |
第二节 2001版语文教科书思想道德素质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三节 2001版语文教科书科学文化素质价值取向分析 |
第四章 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与建议 |
第一节 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分析 |
第二节 基于价值取向的教科书编写与使用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6)新时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沿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
1.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现状 |
3. 选题意义 |
(二) 研究对象范围、研究思路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范围 |
2. 研究思路 |
3. 研究方法 |
二、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数目统计分析 |
(一) 整体及共有篇目统计分析 |
1. 整体篇目统计 |
2. 共有篇目统计 |
(二) 各套教材独有篇目统计分析 |
1. 1978 版初中语文教材独有篇目分析 |
2. 1982 版初中语文教材独有篇目分析 |
3. 1987 版初中语文教材独有篇目分析 |
4. 1993 版初中语文教材独有篇目分析 |
5. 2003 版初中语文教材独有篇目分析 |
(三) 相邻版本选文篇目的比较 |
三、 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沿革统计分析 |
(一) 教材选文单元设计 |
1. 1978 版教材选文单元设计 |
2. 1982 版教材选文单元设计 |
3. 1987 版教材选文单元设计 |
4. 1993 版教材选文单元设计 |
5. 2003 版教材选文单元设计 |
(二) 教材选文特色 |
1. 1978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特色 |
2. 1982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特色 |
3. 1987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特色 |
4. 1993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特色 |
5. 2003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特色 |
(三) 教材编排思路 |
1. 1978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编排思路 |
2. 1982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编排思路 |
3. 1987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编排思路 |
4. 1993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编排思路 |
5. 2003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编排思路 |
(四) 教材选文的使用和评价 |
1. 1978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使用和评价 |
2. 1982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使用和评价 |
3. 1987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使用和评价 |
4. 1993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使用和评价 |
5. 2003 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使用和评价 |
四、 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 |
(一) 教材编写建议 |
1. 重视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提高选文的科学性 |
2. 保证基本篇目数量,增强教材选文传承性 |
3. 紧跟时代步伐,提升选文的文化内涵 |
4. 关注学生的需求,体现选文的适应性 |
(二) 教材使用建议 |
1. 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分析 |
2. 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利用情况分析 |
3. 教材选文使用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上编: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
一、 语文教学中审美因素分析 |
(一) 教材审美因素分析 |
(二) 教学中的审美阐释 |
二、 建构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和谐教育 |
(一) 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
(二) 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营造和谐浓厚的情感氛围 |
(三)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手段 |
(四) 发展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
下编: 审美教育者的审美修养和职业能力 |
一、 教师的审美情感修养 |
(一) 激情 |
(二) 真情 |
(三) 热情 |
二、 审美教育者的审美教学艺术 |
(一) 愉悦的教学机制 |
(二) 活跃的课外辅助 |
三、 审美教育者的职业能力 |
(一) 语文能力 |
(二) 教学能力 |
(三) 自学能力 |
(四) 科研能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10)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审丑现象(1978-2003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现状 |
(三) 选题意义 |
二 核心概念、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 核心概念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三 其他 |
(一) 研究理论基础 |
(二)中西方“审丑”历史概况 |
1 西方“审丑”历史概况 |
2 中国“审丑”历史概况 |
第一章 人教版初中语文“审丑”选文篇目统计分析 |
一 整体及共有篇目统计 |
(一)各版整体篇目统计 |
(二) 各版“审丑”选文的篇目统计 |
(三) 各版“审丑”选文的共有篇目统计 |
二 各套教材“审丑”选文的非共有篇目分析 |
(一) 1978 年版教材“审丑”选文的非共有篇目分析 |
(二) 1982 年版教材“审丑”选文的非共有篇目分析 |
(三) 1987 年版教材“审丑”选文的非共有篇目分析 |
(四) 1993 年版教材“审丑”选文的非共有篇目分析 |
(五) 2003 年版教材“审丑”选文的非共有篇目分析 |
第二章 五套教材“审丑”选文的审丑描写和价值 |
一 “审丑”选文共有篇目的审丑描写 |
二 教材选文的审丑价值 |
(一) 教材选文的审丑描写具有认识价值 |
(二) 教材选文的审丑描写具有娱乐价值 |
(三) 教材选文的审丑描写具有教育价值 |
第三章 对教师在教学中关于“审丑”选文的建议 |
一 抓住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 |
二 深刻理解选文罗列总结“审丑” |
三 善于发现选文“丑”,积极引导学生悟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四、《两棵奇树》自学导读(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语文教材当代文学选文变迁的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 龙慧杰.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8)
- [2]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代小说选文衍变研究[D]. 金伟.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3]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 杨道麟.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4]语文教材选文变迁中的教育导向研究 ——以建国以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为例[D]. 王嘉玲.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 [5]“文革”后至世纪之交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以人教版三套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D]. 严震. 青海师范大学, 2017(02)
- [6]新时期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沿革研究[D]. 杨阳.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9)
- [7]《两棵奇树》自学导读[J]. 李文锦. 语文教学通讯, 1985(01)
- [8]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D]. 王洪兰. 华中师范大学, 2003(03)
- [9]省编简师函授语文教材概说[J]. 李炳南,宁锦衷. 湖南教育, 1982(03)
- [10]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审丑现象(1978-2003年)[D]. 葛爱. 海南师范大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