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的简化手术切除(论文文献综述)
陈敏山,李锦清,张亚奇,元云飞,郭荣平,林小军,李国辉[1](1998)在《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的简化手术切除》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采用肝癌剜出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1991~1996年12月期间,采用肝癌剜出术加无水酒精残端处理方法手术切除15例直径小于4cm 的小肝癌。结果本术式操作简便,比常规的不规则肝切除术费时短、出血少、对肝功能的影响不大,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与不规则切除术比较生存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肝癌剜出术适合于伴中重度肝硬化、肿瘤深在于肝实质内、包膜完整、直径小于4cm 的单个中央型小肝癌,也适合于术后复发的小肝癌,但手术过程中须有 B 超的指导和无水酒精的残端处理。此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可行,经术后临床随访,疗效令人满意。
陈敏山,李锦清,张亚奇,元云飞,郭荣平,林小军,李国辉[2](1998)在《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的简化手术切除》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采用癌剜出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1991年3月-1996年12月期间,采用肝癌剜出术加无水酒精残端处理方法手术切除15例直径小于4cm的小肝癌。结果本术式操作简便,比常规的不规则肝切除手术费时短、出血少、对肝功能的影响不大,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与不规则切除术比较生存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肝癌剜出术适合于伴中重度肝硬化、肿瘤深在于肝实质内、包膜完整、直径小于4cm的单个中央型小肝癌,也适合于术后复发的小肝癌,但手术过程中须有术中B超的指导和无水酒精的残端处理。此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可行,经术后临床随访,疗效令人满意。
张耀军,陈敏山[3](2017)在《小肝癌的多学科治疗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外科技术及其他治疗手段的发展和革新,小肝癌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根治性治疗方法包括肝移植、肝切除术和消融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如血管性介入、放射治疗等也取得较理想的疗效。如何在"安全、根治"的基础上,对小肝癌进行有效的微创治疗和长期管理,使患者取得长期生存的同时保证其良好的生活质量是小肝癌治疗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小肝癌的多学科治疗策略作一述评。
杨可立,陈敏山,陈锦滨[4](2016)在《小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式优化选择》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对于小肝癌可选择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根治性治疗方法包括肝移植、肝切除术(包括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局部消融治疗等。其中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已较多地运用于小肝癌病人,同时射频消融也能达到小肝癌根治的目的。在临床实践中,应注重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根据病人肝储备功能、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毗邻结构等情况选择治疗方式,通过对治疗方式的优化选择,可减小创伤、降低小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病人长期存活率。
乔伟[5](2020)在《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经皮酒精消融(Percutaneous ethanol ablation,PEA)作为一种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于小肝癌治疗已30多年,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而肝细胞癌内血供丰富,肿瘤滋养血管易冲刷注入的无水酒精,降低局部酒精浓度,缩短酒精滞留时间;且国内肝细胞癌多合并肝硬化,瘤内存在丰富纤维分隔,限制了酒精弥散,从而限制了无水酒精消融的体积和完全坏死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具有更大消融范围的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技术成为主流,逐渐取代了酒精消融术成为小肝癌的首选介入治疗方式。尽管如此,经皮酒精消融对于热消融困难部位,例如临近肝门、胆道、膈肌及靠近腹腔脏器等重要组织器官的肝癌消融仍有着一定的优势,所以经皮酒精消融依然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局部酒精浓度,使其获得足够大的消融体积,已成为目前酒精消融技术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对于直径<2cm的小肝癌,酒精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在长期生存率上并没有显着差异,而对于3-5cm的较大肝癌或多结节性肝癌,酒精消融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下降至50%。为了扩大酒精消融范围,临床大量研究采用将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介入治疗与酒精消融联合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肿瘤坏死率和远期生存率。其原理多为在治疗栓塞或损毁肿瘤血管的基础上,再进行酒精消融,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肿瘤血供对酒精的冲刷,从而增强其消融效果,但上述联合治疗仅仅是两种介入治疗方式的前后叠加应用,不仅增加了创伤、治疗时长及治疗费用,且并未改善酒精消融治疗的适应症。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在临床已应用多年的相对无创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已有多项实验研究表明HIFU可以实现对部分肝内肿瘤的精准消融治疗。然而由于治疗声窗狭小,传递到胸廓内的超声能量被肋骨大量吸收反射,加上肝脏生理性运动影响,限制了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为了增强靶区组织对超声能量吸收,扩大消融效果,减少治疗剂量与治疗时间,与肝癌治疗相关的HIFU增效剂也成为目前聚焦超声的研究热点。离体猪肝实验中发现在HIFU辐照前经无水酒精注射处理可显着增大消融灶。临床研究发现肝癌内或肿瘤行PEA治疗数天后,再行HIFU治疗患者较单纯HIF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率提高。既往研究还发现当HIFU对组织造成损伤时,可通过汽化和空化效应产生微泡云。超声空化效应和热效应是HIFU的两个主要物理效应,并且这两种效应都可以使无水酒精发生汽化。另外无水酒精的空化阈值较人体组织及体液更低,实验发现离体肝组织注入无水酒精后,可明显降低HIFU靶区的空化阈值,增强HIFU辐照时的空化活动,使得焦点处温度升高突然加快,进而缩短HIFU的治疗时间。有鉴于此,我们设想将非侵入性的HIFU治疗直接作用于PEA注入的无水酒精,激励其汽化形成大量微气泡云,促使膨胀的酒精气泡聚集在注入区域的组织或微血管中,延缓血流的冲刷,从而增加局部酒精浓度以及滞留时间;而酒精气泡又可作为空化核,在超声诱导下产生空化效应,产生的微射流、冲击波可在细胞膜及毛细血管壁形成声孔,增强局部组织的通透性,进而促进酒精在组织和瘤体内的弥散,从而扩大酒精消融的体积以及提高消融完全坏死率。考虑到酒精的空化阈值较低,激励酒精汽化所需要的条件可能远低于目前HIFU所具有的精确焦域以及高声强,而且辐照时间相比HIFU治疗时间也大为缩短,因此我们选择更为简便的平均声强较低的小型HIFU聚焦超声设备(Focused ultrasound,FUS),来初步验证聚焦超声对酒精消融治疗的影响。研究目的:1.通过聚焦超声联合酒精消融兔肝实验,证实聚焦超声实时激励注入的酒精汽化形成酒精微气泡,可以有效扩大酒精消融体积;并验证聚焦超声治疗的安全性及其与酒精联合作用对肝功能的影响。2.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验证该联合方法应用于兔肝脏VX2肿瘤消融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1.主要实验仪器(1)“华西”牌CZ180A型超声治疗仪(绵阳索尼克电子有限公司),换能器的工作频率为1.0 MHz,实测测值与标称值偏差不大于±15%。超声输出功率:12.5W±20%,占空比为50%,采用导声罩方式聚焦。由南京大学声学所采用HNA-0400针式水听器(Onda Corporation)测得峰值负压为1.4 MPa±15%,对应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为33.0W/cm2±20%。(2)VINNO 7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苏州飞依诺科技有限公司),配备X4-12L高频线阵探头(频率范围4-12 MHz),具备超声造影功能。(3)AZ8856型双通道数显温度表(台湾衡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度测量范围为-200~1760℃。(4)WRT-MI型微型针式温度传感器(广州市圣高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温度测量范围为-50~125℃,直径0.6 mm,长度100 mm。2.主要实验试剂(1)无水酒精,分析纯(CH3CH2OH)含量≥99.7%,由重庆川东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Sonazoid?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挪威GE医疗),微球平均直径为2.1μm;4ml生理盐水复溶16μl微球,微球溶液浓度约6×108/ml。3.实验动物59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3-6月龄,体重1.8-2.5 kg,由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并完成检疫。其中39只用于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正常兔肝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另外20只用于建立兔肝脏VX2肿瘤模型后入组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4.实验方法实验一: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1)实验分组及处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9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单纯聚焦超声辐照组(FUS,n=12),单纯酒精消融组(EA,n=12),聚焦超声激励酒精消融组(EA+FUS,n=12),对照组(Control,n=3)。麻醉后各组实验兔接受处理分别为:FUS组兔肝右叶及中叶连接处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 s;EA组超声引导下将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针(21 G×180 mm,日本八光公司)插入同一区域肝包膜下约10mm处,随后缓慢(约20s)注射0.2ml无水酒精;EA+FUS组,将聚焦区对准PEIT针的针尖区,缓慢注入酒精的同时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s;Control组仅接受开腹手术,暴露兔肝后关腹。(2)肝功能检测:FUS、EA、EA+FUS组各取3只实验兔与对照组实验兔于处理前、处理后即刻、24h、48h、72h及7d抽取动脉血检测ALT、AST含量。(3)聚焦区温度变化检测:48小时后,FUS组除去1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外,剩余8只实验兔再次接受聚焦超声辐照20 s,并对聚焦区进行测温,测量时间为60s,并根据结果绘制温度时间曲线。(4)消融体积测量:EA、EA+FUS组处理后48h获取各组肝脏组织,仔细沿消融灶与肝组织交界处进行切除取材,利用量筒排液法测量肝脏消融坏死灶的体积。(5)组织病理学检测:在处理后48h,各组取1只实验兔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消融灶的组织学改变。实验二: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1)兔肝VX2肿瘤模型建立:麻醉后从荷瘤兔肝脏中取出肿瘤,选取肿瘤边缘生长旺盛的鱼肉状活性组织切割成约1mm3的组织块,然后在超声引导下通过18G同轴针将瘤块植入兔肝右叶及中叶连接区域下方距肝包膜约10mm处。术后连续3天,每天肌注800,000IU剂量青霉素预防感染。随后经腹超声监测肿瘤大小,当长径生长到约10-15mm,即可纳入实验组。(2)实验分组及处理:20只兔肝VX2荷瘤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无水酒精消融组(EA,n=10),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组(EA+FUS,n=10)。麻醉后各组实验兔接受处理分别为:治疗前,所有瘤兔均接受示卓安(Sonazoid)CEUS。在Kupffer期,肿瘤灌注呈充盈缺损,在其最大切面测量互相垂直的三个径线,记录为长度(L),高度(H)和宽度(W),然后根据椭圆公式V=πLWH/6,估算两组肿瘤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时,EA组在CEUS引导下将PEIT针插入肿瘤中心区域,缓慢(约20s)注射0.3ml无水酒精;EA+FUS组,将聚焦区对准PEIT针尖,在注入无水酒精的同时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s。(3)肿瘤坏死率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处理后48h,收集所有实验兔肝叶,每组随机选择一取材肝叶,沿肿瘤长轴切开,行大体观察。随后将剩余肝叶中肿瘤仔细分离,沿短轴等距将瘤体切为四块后,固定、包埋、切取标本中间层面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肿瘤的组织学改变。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勾画出各组坏死区面积并计算肿瘤坏死率。结果实验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1)治疗后即刻,EA+FUS组超声显示目标区域见一呈团状强回声的微气泡云,后方伴声影,而EA组仅可见注射点局部回声稍增强。48小时后,超声造影显示EA组消融灶多呈形态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区,周边可见散在小片状缺损,部分充盈缺损区内部仍可见残存增强血管影;而EA+FUS组消融灶多呈更大更规则的类球形完全充盈缺损。FUS组CEUS未见充盈缺损。(2)FUS、EA、EA+FUS各组ALT水平在治疗后24小时达到峰值,然后测值逐渐回落,于治疗后7天左右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各组AST水平在治疗后即刻达到峰值,然后测值逐渐回落,于治疗后48小时左右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FUS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EA组与EA+FUS组之间的ALT和AST随时间变化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FUS辐照前实验兔肝内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测值为35.96±0.96℃。辐照20s时温度上升到平均峰值水平为44.93±1.67℃(热剂量<240 CEM43℃),然后随着FUS辐照停止,温度开始逐渐下降。(4)EA+FUS组消融体积(1.46±0.30 cm3)约为EA组(0.51±0.17 cm3)的3倍,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大体观察显示,EA组消融灶多呈片状灰白色凝固坏死,形态不规则,且主灶周边可见弥散坏死灶。而EA+FUS消融灶面积则更大更规则,周边少见弥散病灶。FUS组肝脏靶区未见坏死区域。实验2.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1)治疗后即刻,EA+FUS组二维超声可见与肿瘤形态相似的强回声酒精微气泡云团,48小时后,CEUS所示消融灶多呈类椭球型、边缘规则的充盈缺损,且范围明显超过原肿瘤边界,而EA组CEUS充盈缺损区域形态不规则,周边可见弥散灶,且多可在肿瘤边缘区域见到血流灌注。(2)VX2肝肿瘤消融前,EA和EA+FUS组通过CEUS测量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A+FUS组的肿瘤坏死率为90.27±4.59%,明显高于EA组(63.55±8.0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可显着增加酒精消融兔肝脏的效果,增大消融体积同时使消融灶形态更规则,且不会造成额外肝损伤,证明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可显着增加酒精消融兔VX2肝肿瘤坏死率。这项研究证实了此方法可有效增强酒精消融肝肿瘤,且这种新颖的联合方法具有非入侵条件下直接增强传统经皮酒精消融术的潜力。
李国辉,陈敏山,李锦清,张亚奇,郭荣平[6](2001)在《提高小肝癌手术切除疗效的经验与体会》文中认为目的 总结 3 80例小肝癌 (≤ 5cm )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 1964~ 1999年共切除小肝癌 3 80例。2 89例为不规则肝切除术 ,91例为简化肝切除术。结果 3 80例小肝癌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7 3 % ,<3cm为5 9 4 % ,3~ 5cm为 5 1 4 % ,不规则肝切除术为 5 2 3 % ,简化肝切除术为 62 5 % ,再次肝切除术为 2 4 7%。术后 3年复发率为 3 9 2 %。结论 对左叶或表浅和肝边缘的小肝癌作不规则肝切除术 ;对中央型、有包膜、深在小肝癌作简化肝切除术、手术切除效果满意。
王立刚[7](2019)在《1.0T 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定性及肿瘤消融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前言肝脏是常见的肿瘤发病器官,肝脏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原发性恶性肿瘤及继发性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是继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之后的第四大癌症死亡原因。肝内肿瘤大多起病隐匿,往往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肝内结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目前,病理穿刺活检等肿瘤病理学诊断方法是确诊肝内结节的重要依据。对于确诊为恶性的肝脏肿瘤,局部消融治疗已成为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肝脏内结节的穿刺活检及局部消融多是在影像学引导下,如X线透视、B超、CT等引导下进行,但这些方法对肝顶部结节的穿刺活检及消融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超声图像易受肺底部气体、肋骨的影响,在病灶体积较小或合并肝硬化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很好地显示肝顶部结节;CT引导直视下经皮-经肺-经膈肌-经肝穿刺路径导致气胸、肺部损伤发生率偏高,经皮-经肝穿刺(肋膈角下进针)由于路径较长、角度过大需多次调整进针角度及方向,从而可能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而目前磁共振引导方式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多参数及任意方位成像的能力,能够从不同切面显示病灶的全貌;具有血管流空效应,不需增强便可清晰显示病灶周边血管情况:消融过程中典型的MR表现以及无电离辐射等优点,使其成功应用于临床,并成为目前影像学导引技术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中肝肿瘤消融最常用的方式包括射频、微波和冷冻消融等。但肝顶部肿瘤由于位置特殊,除了精准穿刺肿瘤难度较大以外,此部位肿瘤消融治疗也受到严峻的挑战。由于肝顶部肿瘤距离膈肌、肺底、第二肝门区等重要脏器较近,导致肿瘤消融过程中监控难度增大,膈肌及肺底损伤、疼痛等并发症较多,该区域肿瘤常常因消融过程中病灶可视化较差、患者呼吸运动影响、患者疼痛耐受差需要降低消融功率/时间等因素导致消融不够彻底,往往有较低的完全消融率和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针对肝顶部肝癌的消融治疗,微波消融及冷冻消融均有文献报道(绝大多数为超声及CT引导),两者消融方式各有其优劣势,但少见对照研究及磁共振引导下消融治疗。目前针对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及磁共振引导与监控肝顶部肿瘤消融治疗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方式,分别行肝顶部病变穿刺活检、肝顶部肝癌的冷冻消融及微波消融,分析及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比较两组消融的手术成功率、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局部肿瘤控制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第一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研究目的前瞻性评估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准确性。研究方法纳入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内收治的36例肝顶部占位患者,其中31例位于肝右叶(Ⅶ段和Ⅷ段),5例位于肝左叶(IVa段),所有病灶最大直径范围为0.6-3.6 cm(平均直径为1.8±0.5cm),根据病变的最大直径分为两组:≤1.5cm组(n=14)和>1.5cm组(n=22)。病例纳入标准:(1)肝脏顶部病变,可疑恶性需明确病理诊断指导下一步治疗;(2)肝内病变经常规超声或CT检查无法清晰显像,或者经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结果为阴性。病例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失血或休克;(2)存在严重感染;(3)凝血功能障碍(国际标准化比值超过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正常值的两倍);(4)难以纠正的血小板数目减低(<50×109/L);(5)安装心脏起搏器等MR检查的禁忌。所有患者穿刺过程中采取仰卧位,均经由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行经皮肝顶部病变穿刺活检(MR透视序列:T1-FFE,TR 10ms,TE 6.0ms,翻转角35°,层厚/间隔8mm/-1mm,FOV 350 × 350,矩阵176 × 146,无屏气或呼吸代偿触发,采集时间1.6 s),最终的诊断依据外科病理学或是临床和影像至少12个月的随访结果。最终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行对比分析,统计并分析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记录平均穿刺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研究结果所有患者的肝顶部结节均在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下准确穿刺并取材成功。磁共振引导下经皮肝顶部病变穿刺活检结果显示29例(29/36,80.6%)恶性病变和7例(7/36,19.4%)良性病变;最终诊断根据手术切除病理结果(n=26)或临床随访(n=10),结果显示为30例恶性病变和6例良性病变;在35例病例中(29例恶性和6例良性),26例患者外科手术后病理分型与穿刺活检结果一致,9例病灶(4个恶性和5个良性)经临床随访后证实与穿刺活检结果一致。MR引导下经皮肝结节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2%、96.7%和100%;直径≤1.5 cm组穿刺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90.9%和100%,直径>1.5 cm组穿刺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100%,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穿刺针从皮肤进针点穿刺至病灶的平均时间是1.1min,平均手术时间是28.5min(范围21-47min)。3例患者出现少量肝周出血,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结论1、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可近实时引导行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诊断方法。2、对于直径>1.5cm及≤1.5cm的肝顶部病变,磁共振引导穿刺活检都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第二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与监控肝顶部肝癌的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临床对比分析研究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与监控经皮肝顶部肝癌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分析该两种消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结果及差异。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患有肝顶部肝癌的患者,其均在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导引下行经皮穿刺肿瘤冷冻或微波消融。根据消融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冷冻消融组(n=37)与微波消融组(n=39),所有病变的最大直径范围为0.7 cm~4.0 cm。在两组所有病例中,肿瘤与肝顶区膈肌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 mm。在冷冻消融组中,病变中位最大直径为2.9 cm,其中28个病灶位于肝右叶(Ⅶ段和Ⅷ段),9个病灶位于肝左叶(Ⅳa段);在微波消融组中,病变中位最大直径为3.1 cm,其中31个病灶位于肝右叶(Ⅶ段和Ⅷ段),8个病灶位于肝左叶(Ⅳa段)。纳入标准:(1)单发肝顶部肝癌,最大直径≤4cm;(2)既往未接收过肝癌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动脉化疗栓塞、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3)肿瘤未侵犯门静脉、肝静脉,无肝外转移;(4)肝功能Child-PughA级或B级,且血清胆红素水平<51.3 μmol/L,体力状况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2分;(5)不能手术切除或病人不愿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排除标准:(1)难以纠正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大量腹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国际标准化比值)>1.5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超过正常值两倍或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60×109/L;(2)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严重感染、严重失血或休克等;(3)肿瘤晚期恶液质患者;(4)安装心脏起搏器等MR检查的禁忌。所有患者均在磁共振透视技术引导及监控下行消融治疗。患者在消融术后随访了至少12个月或至病人死亡;随访期间出现肿瘤局部进展后,分别补充行冷冻消融或微波消融治疗,未联合其他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局部肿瘤控制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不良反应等。研究结果所有76例肝顶部肝癌患者均成功实施MR引导下的经皮冷冻消融或微波消融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1.0个月(10-26个月)及19.5个月(8-25个月)。在冷冻消融的37例患者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4个月和第1 1个月出现了局部肿瘤复发,并接受了第2次补充冷冻消融治疗;1例患者在冷冻消融术后第10个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在微波消融的39名患者中,5例患者分别在术后第5、8、9、10、11个月出现了局部肿瘤复发,并接受了第2次补充微波消融治疗;1例在术后8个月出现消化道出血而死亡,1例在术后12个月因出现脑出血而死亡。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肿瘤局部进展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 2.7%(1/37)、100%(37/37)和 2.6%(1/39)、100%(39/39);术后 12 个月分别为 5.4%(2/37)、97.3%(36/37)和 12.8%(5/39)、94.9%(37/39),Log-rank检验显示,在随访期间内,冷冻消融组局部进展率低于微波消融组(p=0.0295),两组总生存趋势无明显差异(p=0.5899)。冷冻消融组与微波消融组术中VA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疼痛评分均数分别为4.0、6.5;术后3天分别为1.8、3.5,冷冻消融组均低于微波消融组,两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35;p=0.028)。冷冻消融组患者术后3天血小板水平较术前下降(p=0.000),术后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0.141);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7天血小板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168,p=0.235)。两组中均有2例患者术后胸腔积液需要胸管引流,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结论1、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与监控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肝顶部肝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磁共振引导肝顶部肝癌冷冻消融的总生存趋势与微波消融相仿,但肿瘤局部进展率低于微波消融。3、冷冻消融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较微波消融低,冷冻消融术后第3天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术前下降,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微波消融对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陈敏山,潘扬勋[8](2018)在《小肝癌的多学科微创治疗进展》文中认为随着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肝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逐渐增多,治疗效果较前有所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所提高。通过对肝癌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健康宣教等手段,很多临床小肝癌患者可以在早期被发现,并接受根治性治疗。因此,能够发现更多的小肝癌是提高肝癌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重要途径,应该重视小肝癌的多学科治疗。此外,目前小肝癌的手术效果比较满意,如何合理应用各种安全、微创的治疗手
丁彦军[9](2020)在《无水乙醇和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聚焦超声激励无水乙醇、聚桂醇对在体兔肝的消融效果,探讨FUS的超声效应对无水乙醇、聚桂醇消融兔肝的协同作用。方法(1)无水乙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的有效性研究1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分为3组,无水乙醇组(EA)、聚焦超声联合无水乙醇组(FUS+EA)、单纯聚焦超声组(FUS),每组9只。具体实验过程如下:每只兔子取肝右叶较厚处为注射点,在超声引导下分别实施单纯E A消融、FUS+EA消融、单纯FUS辐照。联合组EA注射时同步应用FUS垂直辐照乙醇注射区域。注射剂量为0.2m L/次,缓慢注射,注射时间均控制在20s;FUS仪采用高档,功率为12.5W±20%,辐照时间20s。治疗后48小时团注0.1m L“脂氟显”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测量消融灶的长度(L)、宽度(W)、高度(H),使用椭圆体积公式计算体积(V=πLWH/6),随后处死动物,取出每组8只实验兔肝脏消融灶并通过量筒排液法测量消融体积,剩余1只用作病理学观察。2温度监测:将FUS组8只兔子肝中叶拖出至腹腔外,用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块包裹固定。高频超声引导下将测温针沿肝缘斜行进针至肝叶内血管、胆管分布稀疏区域,针尖到肝表面约1cm,观察记录测温针尖所在区域60s内温度变化。穿刺过程中注意避开肝内较大的血管、胆道。实验过程中用测温针测量FUS辐照区域兔肝温度变化,获得温度变化数值,用graph prism 7绘制出温度曲线。3病理学观察每组各取1只实验兔,取肝右叶消融区域固定于4%多聚甲醛,石蜡包埋制作切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变化。(2)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的有效性研究1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分为3组,聚桂醇组(L M)、聚焦超声联合聚桂醇组(FUS+LM)组,聚焦超声组(FUS),每组9只。具体实验过程如下:每只兔子取肝右叶较厚处为注射点,在超声引导下注射相应药物,分别实施LM消融、FUS+LM消融、FUS辐照。注射剂量为0.2 m L/次,缓慢注射,注射时间均控制在20s;FUS采用高档,功率为12.5 W±20%,辐照时间20s。各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治疗区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48小时后行超声造影检查,经耳缘静脉团注“脂氟显”,剂量为0.1m L/次,观察并测量消融灶的长度(L)、宽度(W)、高度(H),使用椭圆体积公式计算体积(V=πLWH/6),随后处死动物,取出每组8只实验兔肝脏消融灶并通过量筒排液法测量消融体积,剩余1只做病理学观察。2病理学观察每组各取1只实验兔,取肝右叶消融区域固定于4%多聚甲醛,石蜡包埋制作切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无水乙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有效性实验研究(1)量筒排液法测量消融体积单纯FUS组实验兔肝未产生肉眼可见的消融灶,消融灶体积为0m L,FUS+EA组消融体积为0.90(0.70,1.05)m L,EA组消融体积为0.20(0.20,0.26)m L。各组消融体积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4,P=0.00<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US+EA组消融体积均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0、-2.60,P均<0.05),EA组和FUS组消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P=0.03<0.05),F US组消融效果最不明显,未见明确消融灶。(2)超声造影与大体标本评价超声造影显示:FUS组未见明显消融灶,EA、FUS+EA组消融灶呈充盈缺损区。超声造影结果与大体标本对照,消融效果相符。根据椭圆体积公式计算出消融灶体积,FUS组消融体积为0cm3、FUS+EA组消融体积为0.93(0.72,1.29)cm3、EA组消融体积为0.21(0.18,0.27)cm3。各组消融体积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0,P=0.00<0.05),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US+EA组与FUS组、FUS+EA组与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8、-2.56,P均<0.05),EA组和FUS组消融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P=0.03<0.05),FUS组消融效果最不明显,未见明确消融灶。(3)、测温结果测温针检测到兔肝基础温度为35.76±0.88℃,FUS照射区兔肝最高温度为44.04±1.26℃。(4)病理结果FUS组未产生任何微血管病理损伤,其余两组均出现广泛肝细胞凝固性坏死。2、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的有效性研究(1)、量筒排液法测量消融体积单纯FUS组实验兔肝未产生肉眼可见的消融灶,消融灶体积为0m L,FUS+LM组消融体积为0.32(0.24,0.32)m L,LM组消融体积为0.19(0.14,0.24)m L。各组消融体积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4,P=0.00<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U S+LM组消融体积高于单纯F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6,P=0.00<0.05),LM组消融体积高于单纯F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7,P=0.01<0.05),FUS+LM组与LM组消融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P=0.27>0.05)。(2)、超声造影与大体标本评价超声造影显示:FUS组未见明显消融灶,FUS+LM、LM组消融灶呈充盈缺损区。超声造影结果与大体标本对照,消融效果相符。根据椭圆体积公式计算出消融灶体积,FUS组消融体积为0cm3、FUS+LM组消融体积为0.32(0.24,0.32)cm3、LM组消融体积为0.19(0.14,0.24)cm3。各组消融体积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3,P=0.00<0.05),FUS+LM组消融体积高于单纯F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5,P=0.00<0.05),LM组消融体积高于单纯F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P=0.01<0.05),FUS+LM组与LM组消融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6,P=0.44?0.05)。结论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乙醇能够产生显着的协同效应,显着增大无水乙醇对兔肝的消融体积;2、聚焦超声激励聚桂醇未产生明显协同效应,不能显着增加聚桂醇对兔肝的消融体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0](2011)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文中研究指明1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的简化手术切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的简化手术切除(论文提纲范文)
(3)小肝癌的多学科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小肝癌的外科治疗 |
2 小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疗 |
3 小肝癌的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 (TACE) |
4 小肝癌的放射治疗 |
5 小肝癌的其他治疗方法 |
6 小肝癌治疗方法的临床优化选择 |
(4)小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式优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开腹肝切除术与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
2 肝移植术 |
3 射频消融治疗 |
4 其他消融治疗方法 |
5 结语 |
(5)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经皮消融治疗技术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提高小肝癌手术切除疗效的经验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充分发挥小肝癌影像学的优点, 及时发现小肝癌 |
3.2 深在部位小肝癌的寻找方法 |
3.3 中央型小肝癌简化手术的价值 |
3.4 小肝癌术后复发的处理 |
3.5 小肝癌病人的肝储备功能监测意义 |
(7)1.0T 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定性及肿瘤消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和表格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1.0T开放式磁共振引导与监控肝顶部肝癌的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临床对比分析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和表格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English Paper Ⅰ |
English PaperⅡ |
(9)无水乙醇和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无水乙醇同步聚焦超声协同增强消融兔肝脏的有效性研究 |
1.1 研究背景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第二章 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的有效性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10)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2 诊断技术和应用 |
2.1 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
2.2 临床表现 |
2.2.1 症状 |
2.2.2 体征 |
2.2.3 浸润和转移 |
2.2.4 常见并发症 |
2.3 辅助检查 |
2.3.1 血液生化检查 |
2.3.2 肿瘤标志物检查 |
2.3.3 影像学检查 |
2.3.3.1 腹部超声 (US) 检查 |
2.3.3.2 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 (CT) |
2.3.3.3 磁共振 (MRI或MR) |
2.3.3.4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DSA) |
2.3.3.5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PET-CT) |
2.3.3.6 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ECT) |
2.3.4 肝穿刺活检 |
2.4 肝癌的诊断标准 |
2.4.1 病理学诊断标准 |
2.4.2 临床诊断标准 |
2.4.3 注意事项与说明 |
2.5 鉴别诊断 |
2.5.1 血清AFP阳性时, HCC应该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
2.5.2 血清AFP阴性时, HCC应该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
2.6 病理学诊断 |
2.6.1 肝细胞癌 (HCC) |
2.6.2 肝内胆管细胞癌 (ICC) |
2.6.3 混合型肝癌 |
2.6.4 其他类型 |
2.6.5 病理报告的主要内容 |
3 肝癌的分类和分期 |
3.1 肝和肝内胆管肿瘤组织学分类 (WHO 2005) |
3.2 肝癌的分期 |
3.2.1 TNM分期 (UICC/AJCC 2010) |
3.2.2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 (BCLC 2010) |
3.3 一般健康状态 (PS) 评分 |
3.4 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
4 外科治疗 |
4.1 肝切除术 |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
4.1.2 肝切除术方法分类 |
4.1.3 肝切除术的适应证 |
4.1.4 改进手术技术 |
4.1.5 防止术后转移复发 |
4.1.6 手术禁忌证 |
4.2 肝移植术 |
4.2.1 肝移植术的选择标准 |
4.2.1.1 米兰 (Milan) 标准 |
4.2.1.2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UCSF) 标准 |
4.2.1.3 匹兹堡 (Pittsburgh) 改良TNM |
4.2.1.4 国内标准 |
4.2.2 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 |
4.2.3 肝移植和肝切除的选择 |
5 局部治疗 |
5.1 局部消融治疗 |
5.1.1 适应证和禁忌证 |
5.1.2 常见消融手段的选择和应用 |
5.1.3 基本技术要求 |
5.1.4 消融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5cm肝癌的选择 |
5.2 肝动脉介入治疗 |
5.2.1 基本原则 |
5.2.2 适用人群 |
5.2.3 适应证 |
5.2.4 禁忌证 |
5.2.5 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 |
5.2.6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 |
5.2.7 随访和治疗间隔 |
6 放射治疗 |
6.1 肝癌的放疗指征 |
6.2 肝癌放疗的技术 |
6.2.1 放疗剂量的分割 |
6.2.2 放射计划 |
6.3 放疗的并发症 |
7 系统治疗 (全身治疗) |
7.1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
7.2 系统化疗 (全身化疗) |
7.2.1 亚砷酸注射液 |
7.2.2 FOLFOX方案 |
7.2.3 其他药物 |
7.3 中医药治疗 |
7.4 其他治疗 |
8 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建议 |
8.1 ECOG 3~4分治疗策略 |
8.2 ECOG 0~2分治疗策略 |
8.3 基础疾病治疗 |
9 随 访 |
四、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的简化手术切除(论文参考文献)
- [1]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的简化手术切除[J]. 陈敏山,李锦清,张亚奇,元云飞,郭荣平,林小军,李国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1998(06)
- [2]右叶中央深部小肝癌的简化手术切除[J]. 陈敏山,李锦清,张亚奇,元云飞,郭荣平,林小军,李国辉. 肝胆外科杂志, 1998(05)
- [3]小肝癌的多学科治疗策略[J]. 张耀军,陈敏山.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7(06)
- [4]小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式优化选择[J]. 杨可立,陈敏山,陈锦滨.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06)
- [5]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D]. 乔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6]提高小肝癌手术切除疗效的经验与体会[J]. 李国辉,陈敏山,李锦清,张亚奇,郭荣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08)
- [7]1.0T 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定性及肿瘤消融的应用研究[D]. 王立刚. 山东大学, 2019(02)
- [8]小肝癌的多学科微创治疗进展[J]. 陈敏山,潘扬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8(04)
- [9]无水乙醇和聚桂醇增强聚焦超声消融兔肝脏实验研究[D]. 丁彦军.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10]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