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流边界层动态过程分析

层流边界层动态过程分析

一、层流附面层的动力过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侯晖昌[1](1977)在《层流附面层的动力过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一)导言本世纪三十年代,当尼古拉兹莱查尔特进行光管水流试验,并用以下无量纲变量φ=u/u*,η=yu*/v(此处u*为摩阻流速,y为以管壁为“0”点的距离)点绘二者关系时,得到图1结果。试验结果揭示:普兰特的湍流平均流速分布半经验理论(图中③线)并不适合近壁区域。只有当yu*/v>70时,才属完全

孙业志[2](2002)在《振动场中散体的动力效应与分形特征研究》文中指出论文对振动场中散体的动力效应和分形特征展开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工作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散体媒介的弹性波传播和作用机理研究”,以振动作用下散体的动力效应(尤其是波动效应)为线索,对散体的动力特性、液化特征、波动规律、振动助流、振动减阻、振动助滤、分形特征等展开详细全面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利用DSA-1型振动直剪仪,对散体的动态参数(动抗剪强度τ,黏聚力C,内摩擦角φ)进行测试:并试验研究了振幅、振频、水分、激振方式、振动速度、颗粒尺寸、散体的流动性等对动抗剪强度的影响。 (2)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散体的动力特性展开研究。 分析了散体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并对散体动强度的有关性质及与循环次数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建立散体的黏滞阻尼力学模型来研究激励响应。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散体激励响应的运动方程和简谐激励作用下的振型-位移近似表达式和坐标响应的稳态效应解。利用逐步积分算法求解了散体激励响应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递推关系矩阵,并给出了计算流程图和算例。 (3)利用波动理论,对波在弹性、黏弹性及流动散体介质中的传播和耗散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振动助流机理。 1) 当应变值ε<10-4时,认为散体介质的变形为弹性变形。分析给出了各向同性散体介质中弹性波的波动方程、传播速度和波动能量的表达式,和横观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的波动方程和能量透过系数表达式,并试验验证了能量衰减与分层介质密度有关。此外,分析了瑞利波及勒夫波的传播特性。 2) 从黏弹性角度来分析松散岩土介质中波的相关规律,给出了三种黏弹性模型及其本构方程:Maxwell模型、Kelvin模型及标准线性固体模型。分析并给出了小变形条件下黏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传播向量和衰减向量的复数形式表达式、以及纵波和横波的衰减系数复数形式表达式。 3) 首次利用波动理论解释了流动场中散体的振动助流机理。视流动中的散体为弱横观各向同性介质,给出了P波、SH波和SV波的相速度表达式,分析了它们在流动散体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由波的传播特点得出:在振幅和频率较小的情况下,振波对散体的流动性影响不大;当振幅和频率逐渐增加时,椭球体的偏心率减小,散体间的黏性阻力和内摩擦力降低,散体的松散系数增加,抗剪强度降低,使散体具有更好的流动性。试验结果也印证了此结论的正确性。 (4) 对饱和散体的振动液化进行了研究。 首先对散体振动液化的力学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然后详细研究了饱和散体中的波的传播规律,分析给出波在无耗散情况下的势矢量方程和三种体波的速度表达式,以及具有耗散情形的势矢量的普遍方程式和P波与S波的衰减系数。并利用波动理论和试验结果,详细分析了振动过程中饱和散体介质的二种体波的传播对孔隙水和颗粒的作用情况,首次用波动理论揭示了孔隙水压力迅速升高的原因和饱和散体液化的机理。此外,还对散体液化后的密实现象、液化的影响因素和液化势的判断进行了分析研究。 (5)利用液固两相流理论和波动理论,对高浓度浆体的振动减阻机理进行研究。 分析了高浓度浆体中应力波的反射与透射规律,并利用多重网格法分析了振动波对层流流态转捩的影响。认为应力波在管道垂直方向上传播时逐渐衰减且对层流附面层有较大影响,使边壁浆体的速度梯度减小,并导致边壁剪切应力的降低:同时使附面层的厚度加大,中性稳定雷诺数增加,阻止流态的转捩。应力波的作用以及附面层的改变,最终导致输送阻力的降低。创造性地解释了高浓度浆体管道的振动减阻机理。 (6)通过试验对高湿度细粒散体振动助滤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振动助滤的机理。 1)通过真空施振助滤与真空过滤的对比试验,以及加压施振助滤与加压过滤的对比试验可以看出,对于高湿度细粒散体,加振都具有较大的助滤效果,可以降低平均含湿率为5~9%。而散体浓度、振动频率博士学位论文和振动方式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小,而且,同种情况下加压比真空的过滤效果也会稍好一些。此外,寻求合适浓度的絮凝剂也是可以适当降低含湿率的。 2)由于振动作用的影响,导致散体颗粒的移动和活化,以及散体介质的液化,使固体颗粒将向滤饼表面移动,使紧缩活动减弱,孔隙率增大,滤饼比阻减小。因此使液体更容易被挤压出来,从而达到助滤的目的。而絮凝剂的作用是通过吸附和架桥作用,将不稳定状态的颗粒群或己经凝结的小絮团结合成表观直径较大的絮团,以利于固液分离。 (7)利用分形几何学,对散粒、孔隙的分形行为、渗流的分形行为、散体振动时的分形行为、散体堆的自组织行为和饱和散体液化的自组织临界性作系统研究。并利用VisualC一(6.0版本)对这些分形行为进行计算机模拟。 1)首次完整系统地将分形理论引入到散体动力学的研究之中,分析得出散体粒度的分布、孔隙的分布和颗粒比表面积都具有分形特征,服从标度律。振动过程中,时间序列、功率谱密度、振动脉冲积分分布,时间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均服从幂律关系,具有分形特征。用元胞自动机来模拟一维散体堆的

孙寿家,王军,毛莹[3](1994)在《层流附面层粘性减阻作用分析》文中指出以层流附面层的概念,讨论了以聚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为减阻剂的水相管流减阻实验结果,进行了粘性减阻作用分析的初探,给出了描述减阻作用时阻力系数和雷诺数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蔡伟华[4](2008)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减阻特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48年,Toms在第一届国际流变学会议上,发表了关于高聚物的减阻实验结果。减阻这一独特的现象吸引了众多学者的青睐,减阻问题在近代流体工程中日益处于重要地位。减阻效应使添加减阻剂后的流体在传送过程中的阻力大幅减小;同时由于减阻流体的传热性能变差,减少了沿程散热损失,从而使减阻流体在区域制冷、供暖等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因此,研究添加剂减阻对暖通空调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聚合物减阻的研究是因为这一技术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并有投入量少和减阻效果显着特点。可作为减阻剂的高聚合物种类很多,而聚丙烯酰胺比其他高聚物具有更强的抗剪切和抗高温能力。本论文首先简要地概述了目前存在的几种高聚物减阻机理,从而更深层次地从粘弹性理论出发,根据窦国仁教授所推导出来的时均速度,湍流脉动以及雷诺应力公式,从而分析牛顿流体和减阻流体的时均速度、纵向脉动速度以及层流附面层的流速分布区别。其次在水力学实验室搭建闭式循环系统减阻实验台,进行清水实验,结果表明,清水在层流区很好地符合Hagen-Poiseuille定律,在湍流区符合Prandtl-Karman定律从而率定减阻管道直径和为PAM水溶液的减阻实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建立了减阻实验结果所依据的三个基准:Hagen-Poiseuille定律,Prandtl-Karman定律以及Virk线;推导了减阻实验所需摩擦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式。最后根据不同温度,不同浓度和不同雷诺数下,在PVC管和紫铜管中进行减阻实验,从而得出了PAM的减阻效果:在相同温度和雷诺数下,减阻效果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相同浓度和雷诺数下,减阻效果随着溶液温度的增加而增强;200ppm的PAM水溶液在PVC管中最大减阻百分比在温度10℃时为65%,在温度20℃时为50%;200ppm的PAM水溶液在铜管中最大减阻百分比在温度17℃时为63%,在温度60℃时为38%;本次实验结果表明PAM水溶液在低温下具有高的减阻效果,而在高温条件下存在明显降解,与U.S.Choi等人的实验结果一致,所得的实验结果对于工程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昂海松,肖天航,郑祥明[5](2018)在《微型飞行器的低雷诺数、非定常气动设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低雷诺数和非定常气动特性是微型飞行器有别于常规飞行器的主要特点。首先简要介绍了飞行雷诺数的含义,并从低雷诺数的附面层特性和其对气动力的影响两方面分析了雷诺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两种低雷诺数微型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计算方法。接着分析了固定翼、旋翼、扑翼三类微型飞行器的非定常运动特征,重点介绍了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的非定常运动及其实现途径。然后介绍了旋翼气动力简化计算方法、非定常空气动力计算的N-S方程数值方法,并给出了低雷诺数非定常气动设计软件和应用案例。最后,提出将人工智能的方法引入微型飞行器控制系统势在必行,这将是飞行器自主感知,最终解决控制问题的重要途径。

侯晖昌[6](1981)在《明流泥沙降阻原因和计算方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附壁区域的粘土絮团改变层流附面层动力稳定特性的角度解释了明流泥沙降阻的根源。文中分析了高分子稀液降阻与粘土泥沙降阻的异同点,指出粘土泥沙形成絮网具有微观力学上比高分子链网更为柔顺,因而降阻效果更高的特点。根据泥沙降阻特有的图形,即它符合Seyer-Metzner图形,文中推出了明流降阻率r的计算式如式(15)和Chezy系数的增值率rc的计算式如式(18)。考虑到粘土泥沙是天然材料,取之不尽,价廉,而在降阻上又具有高效的特点,故可预期,不仅泥沙将在一些领域取代长单链高分子作为降阻材料,并且,将使降阻在那些需应用大量降阻材料的领域推广。

田军,徐锦芬,薛群基[7](1997)在《粘性减阻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几种粘性减阻方法及其减阻的机理,联系了其在水相、油相中节约能源、材料,提高速度和效率等方面的应用

李拨[8](2009)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减阻及抗剪切特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能源紧缺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当代,减阻剂减阻的经济价值使减阻问题在近代流体工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减阻剂的减阻特性是使添加减阻剂后的流体在传送过程中的阻力大幅度减小,降低传输中的能耗。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减阻剂研究的成果,根据实验数据需要满足的三个基准:Hagen-Poiseuille定律,Prandtl-Karman定律以及Virk极限减阻线,建立了闭式循环系统减阻实验台;进行了清水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对管径进行率定,验证实验台的精确性;进行了高浓度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在较高温度下的减阻特性实验研究;进行了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和盐溶液在长时间循环机械剪切的实验研究,并对两种不同溶液抗剪切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和总结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相同温度时,PAM水溶液的减阻效果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强,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且溶液浓度增加到某个值时,即使再增加溶液浓度,其减阻效果也不会有明显提高,甚至还会出现下降,本实验条件下得到的PAM水溶液的最佳浓度值的所在区间为:400PPm-600PPm;PAM水溶液遇高温链型结构断裂,其减阻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即使溶液在600ppm的较高浓度时,溶液的减阻效果依然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说明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减阻效果受温度影响很大,在低温时的减阻效果比较突出。但是在实验中发现在较高温度70℃时,PAM水溶液各浓度下的减阻百分比仍然要大于10%,说明在较高温度时其减阻效果依然明显,有一定的抗温性;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和聚丙烯酰胺盐溶液随着循环剪切时间的增长,其减阻效果明显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最大减阻百分比,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抗剪切性;在PAM水溶液中加入NaCl可以抑制水分子破环氢键,使PAM较快的达到平衡构象,提高了溶液的减阻特性和抗剪切特性。高聚物减阻剂的减阻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区域制冷、供暖系统、石油运输、煤矿开采和运输等工业领域,从而节约大量的能源。研究高聚物减阻剂对国民经济有很重要的意义。

冯俊玮,陈晶,刘艳艳,徐志明,祝华云,任晟[9](2017)在《NACA65系列压气机叶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利用NUMECA软件对NACA65系列压气机叶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攻角下叶栅的性能,并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在较好的流动状况即攻角适中的情况下,折转角、阻力系数、升力系数等参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非常接近,但是当攻角很小和很大的恶劣工况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对比SA模型、SST模型和实验结果的总压损失系数,发现SA模型未能反映出层流附面层分离现象,SST模型能部分反应出层流附面层的分离。

谭天荣[10](2020)在《上游尾迹对涡轮叶片附面层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采用高负荷或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设计,提高叶片负荷能够减小涡轮叶片数量,减轻涡轮重量,但会导致叶片附面层易于分离,特别是低压涡轮通常工作在低雷诺数环境下,将导致严重的叶型损失,降低低压涡轮效率。利用低压涡轮转静子相对运动产生的上游尾迹可以控制下游叶片附面层的流动发展。因此深入研究并理解上游尾迹与附面层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助于高负荷或超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的设计。采用高负荷叶片设计的低压涡轮叶片吸力面会出现分离泡,分离泡和湍流损失受到分离剪切层转捩的影响。然而尾迹诱导转捩、自然转捩与Klebanoff条纹诱导的不稳定性使得转捩过程十分复杂。本文研究了三种工况下的上游尾迹在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附面层的影响。本文基于PAKB叶型,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并辅以实验,针对上游尾迹对涡轮附面层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主要通过CFX软件进行LES数值模拟,并辅以叶栅实验,针对低压涡轮高负荷叶片设计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1)本文将尾迹在叶栅通道内的形态发展划分为尾迹尾部与尾迹中心,分析了上游尾迹对条纹与壁面剪力的影响。尾迹在进入叶栅通道后,尾迹中心不与叶片前缘直接接触,因负射流效应导致吸力面前部的壁面剪力增大,但不会因前缘剪切遮蔽效应产生强Klebanoff条纹。只有尾迹尾部直接作用叶片前缘附面层,形成并放大Klebanoff条纹。在尾迹尾部的作用下,尾迹放大条纹能够抵达分离泡与转捩区。(2)本文研究了0°攻角与+10°攻角下尾迹对附面层流动的影响。+10°攻角工况在前缘0~6%S0范围内存在逆压梯度。逆压梯度增强了剪切遮蔽效应,降低了渗透深度,并增强了条纹强度。同时+10°攻角工况在加速区的顺压梯度相对较弱,为生成增强的条纹并使其能够通过吸力面加速区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尾迹间歇期,+10°攻角工况在前缘的逆压梯度能够放大由FSTI诱导的弱Klebanoff条纹,而0°攻角工况则难以观测到类似现象。+10°攻角工况下,Klebanoff条纹能够在尾迹扫掠周期内持续出现,导致转捩提早发生,转捩过程较长。

二、层流附面层的动力过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层流附面层的动力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振动场中散体的动力效应与分形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散体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散体动强度试验研究
    2.1 DSA-1型振动直剪仪系统及其剪切技术
    2.2 散体动强度参数的测试
    2.3 散体的动抗剪强度影响因素试验
第三章 振动作用下散体的动力特性研究
    3.1 散体的动应力-应变关系
    3.2 散体的动强度和循环效应
    3.3 振动场中散体的激励响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散体介质中波的传播规律及其效应研究
    4.1 波在弹性散体中的传播规律
    4.2 黏弹性散体介质中波的传播和耗散
    4.3 散体流动场中波的传播与振动助流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散体的振动液化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散体振动液化试验
    5.3 散体振动液化的力学机理
    5.4 饱和敞体振动液化的波动机理和密实现象
    5.5 影响散体振动液化的主要因素
    5.6 散体液化判别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浓度浆体管道输送的振动减阻研究
    6.1 减阻方法简介
    6.2 高浓度浆体管道输送振动减阻试验
    6.3 高浓度浆体振动减阻机理
    6.4 用多重网格法分析振动波对层流流态转捩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湿度细粒散体振动助滤试验研究
    7.1 过滤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7.2 高湿度细粒散体振动助滤试验装置
    7.3 高湿度细粒散体振动助滤试验
    7.4 高湿度细粒散体振动助滤机理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散体的分形行为及其计算机生成
    8.1 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
    8.2 散粒、孔隙的分形行为
    8.3 渗流的分形行为
    8.4 散体振动时的分形行为
    8.5 广义系统非线性理论与散体堆的自组织行为
    8.6 饱和敞体液化的自组织临界性
    8.7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出版专着、参加科研和获奖情况
致谢

(4)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减阻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高聚物减阻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高聚物减阻机理及减阻条件
    2.1 概述
    2.2 高聚物减阻机理
        2.2.1 Toms的伪塑假说
        2.2.2 Virk的有效滑移假说
        2.2.3 涡能量耗散受抑制假说
        2.2.4 涡能量产生受抑制假说
        2.2.5 粘弹性假说
    2.3 高聚物减阻方程式的介绍
        2.3.1 粘弹性流体的剪力及湍流运动方程式
        2.3.2 减阻湍流的时均流速和脉动流速分布
        2.3.3 减阻参数
        2.3.4 高聚物减阻的最佳浓度
    2.4 高聚物稀溶液减阻的条件
        2.4.1 高聚物结构与减阻性能
        2.4.2 高聚物稀溶液粘性减阻基本图形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聚物减阻实验装置
    3.1 概述
    3.2 实验系统简介
        3.2.1 实验装置
        3.2.2 流动系统
        3.2.3 溶液配制
        3.2.4 测量系统
    3.3 实验管径的率定
        3.3.1 管径率定的重要性
        3.3.2 管径率定原则及结果
    3.4 减阻实验基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减阻实验研究
    4.1 概述
    4.2 PAM水溶液在PVC管中的实验研究
        4.2.1 减阻起始现象
        4.2.2 浓度效应
        4.2.3 温度效应
        4.2.4 减阻效果评价
        4.2.5 抗剪切性能
    4.3 PAM水溶液在紫铜管中的实验研究
        4.3.1 浓度效应
        4.3.2 温度效应
        4.3.3 减阻效果评价
        4.3.4 抗剪切性能
        4.3.5 管径效应
    4.4 高聚物减阻在暖通空调领域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减阻实验误差分析
    5.1 概述
    5.2 误差的基本概念
        5.2.1 误差的定义及表达方法
        5.2.2 误差来源
        5.2.3 误差的分类
    5.3 清水实验的误差分析
    5.4 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减阻实验的误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微型飞行器的低雷诺数、非定常气动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微型飞行器的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分析
    2.1 飞行雷诺数的含义
    2.2 雷诺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
        2.2.1 低雷诺数的附面层特性分析
        2.2.2 低雷诺数对气动力的影响
        (1) 升力特性
        (2) 阻力特性
        (3) 升阻比
    2.3 低雷诺数MAV的空气动力学计算方法
        2.3.1 基于边界层的计算方法
        2.3.2 低雷诺数粘性定常流N-S方程的数值方法
3 微型飞行器的非定常运动特征与设计
    3.1 固定翼微型飞行器的非定常运动特征
        (1) 阵风
        (2) 低空风切变
        (3) 大气湍流
        (4) 非定常风场
    3.2 旋翼微型飞行器的非定常运动特征
    3.3 扑翼微型飞行器的非定常运动特征
        3.3.1 鸟与昆虫飞行特征
        3.3.2 仿生扑翼微R型L翼飞剖行面路线器L运动的非R定常运动及其实现途径TT
        (1) 单自由度扑动形态实现机构
        (2) 三自由度扑翼微型飞行器的设计
        (3) 多段变形扑翼微型飞行器的设计
4 微型飞行器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分析
    4.1 旋翼气动力计算的简化方法
        4.1.1 叶素理论
        4.1.2 有限片桨叶固定尾迹分析方法
    4.2 非定常空气动力计算的N-S方程数值方法
        4.2.1 非定常流控制方程
        4.2.2 非定常流的预处理双时间步推进技术
        4.2.3 方程离散与求解
        (1) 有限体积法空间离散
        (2) 时间离散
        4.2.4非结构嵌套网格方法
    4.3 低雷诺数非定常气动设计软件与应用
5 结束语

(8)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减阻及抗剪切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减阻剂的发展及应用
        1.1.1 减阻现象及减阻剂发展
        1.1.2 减阻剂及高聚物减阻剂
        1.1.3 减阻剂的应用
    1.2 国内外高聚物减阻的研究成果
        1.2.1 国外高聚物减阻的研究成果
        1.2.2 国内高聚物减阻的研究成果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减阻剂的减阻机理、特性及减阻方程
    2.1 减阻剂的减阻机理
        2.1.1 高聚物减阻剂的特点
        2.1.2 高聚物减阻机理的几种假说
        2.1.3 高聚物稀溶液减阻的条件
        2.1.4 高分子减阻流动的特殊现象
        2.1.5 减阻的稳定性
        2.1.6 高分子溶液的反应点
        2.1.7 减阻失效点与失效角
        2.1.8 高分子链网对层流附面层影响
    2.2 减阻方程及减阻参数
        2.2.1 湍流运动方程式
        2.2.2 减阻湍流的流速分布
        2.2.3 减阻参数及最佳浓度
        2.2.4 减阻湍流的流速分布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聚物减阻实验装置
    3.1 实验系统简介
        3.1.1 实验装置
        3.1.2 高聚物减阻剂的选用及溶液配制
        3.1.3 测量方法
    3.2 实验方案
    3.3 减阻实验的基准及减阻效果评价
    3.4 管径的率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丙稀酰胺水溶液的减阻特性实验
    4.1 温度效应
    4.2 浓度效应
    4.3 减阻百分比
        4.3.1 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减阻百分比
        4.3.2 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减阻百分比
        4.3.3 流速的影响
    4.4 粘度对时间的依赖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聚丙稀酰胺水溶液和盐溶液的抗剪切特性实验
    5.1 聚丙稀酰胺水溶液抗剪切特性
        5.1.1 浓度对抗剪切性的影响
        5.1.2 温度对抗剪切性的影响
    5.2 聚丙稀酰胺盐溶液抗剪切特性
    5.3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NACA65系列压气机叶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物理模型的确定
2 计算网格的划分
3 控制方程及数值算法
4 边界条件的设置
5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5.1 气流折转角
    5.2 阻力系数
    5.3 升力系数
    5.4 叶片表面速度系数分布
    5.5 叶片表面层流分离情况
6 结语

(10)上游尾迹对涡轮叶片附面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附面层分离
        1.2.2 均匀来流下的附面层转捩
        1.2.3 附着附面层转捩
        1.2.4 自由剪切层转捩
        1.2.5 分离流动转捩
        1.2.6 叶栅通道内非定常尾迹对流机制
        1.2.7 尾迹诱导转捩及其对附面层的影响
        1.2.8 剪切遮蔽效应与条纹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数值仿真方法与涡轮叶栅实验装置
    2.1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2.1.1 湍流模型与转捩模型
        2.1.2 SST湍流模型
        2.1.3 Gamma-Theta转捩模型
        2.1.4 大涡模拟控制方程
        2.1.5 亚格子模型
    2.2 数值模拟设置
    2.3 叶栅实验台及测试系统
        2.3.1 实验装置
        2.3.2 测试技术
    2.4 实验验证
第三章 上游尾迹对附面层的影响
    3.1 上游尾迹对吸力面流动的影响
    3.2 上游尾迹对瞬态流动的影响
    3.3 上游尾迹与条纹形成发展机理
第四章 非设计攻角下上游尾迹对附面层的影响
    4.1 攻角对吸力面表面压力分布的影响
    4.2 攻角对条纹生成的影响
    4.3 攻角对瞬态流动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上游尾迹对附面层的影响
    5.2 不同攻角下上游尾迹对附面层的影响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层流附面层的动力过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层流附面层的动力过程分析[J]. 侯晖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7(04)
  • [2]振动场中散体的动力效应与分形特征研究[D]. 孙业志. 中南大学, 2002(04)
  • [3]层流附面层粘性减阻作用分析[J]. 孙寿家,王军,毛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4(01)
  • [4]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减阻特性实验研究[D]. 蔡伟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S2)
  • [5]微型飞行器的低雷诺数、非定常气动设计与分析[J]. 昂海松,肖天航,郑祥明. 无人系统技术, 2018(04)
  • [6]明流泥沙降阻原因和计算方法[J]. 侯晖昌. 泥沙研究, 1981(01)
  • [7]粘性减阻技术及其应用[J]. 田军,徐锦芬,薛群基. 实验力学, 1997(02)
  • [8]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减阻及抗剪切特性实验研究[D]. 李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S2)
  • [9]NACA65系列压气机叶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比较[J]. 冯俊玮,陈晶,刘艳艳,徐志明,祝华云,任晟. 节能, 2017(04)
  • [10]上游尾迹对涡轮叶片附面层的影响[D]. 谭天荣.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层流边界层动态过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