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速广播协议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杨艳[1](2021)在《基于链路预测的飞行器自组网能量均衡路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飞行器自组织网络(Flying Ad hoc NETwork,FANET)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恶劣环境下节点的高速移动和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对FANET路由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现有FANET路由协议在保证路径稳定性和节点能量均衡性方面的不足,对其中普遍采用的移动Ad Hoc按需距离矢量(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ing,AODV)路由协议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用于FANET中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路由路径建立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节点的剩余能量,某些节点被过度使用;完成路由发现后持续使用而不释放,直到节点移动或死亡;以固定的时间间隔广播HELLO数据包进行路由维护给信道带来一定的负担。因此本研究提出基于FANET链路预测的能量均衡路由算法LPEB_A。在链路预测方面,通过构建飞行器运动信息模型计算链路生存时间,据此进行中断预测,避免重新路由发现的过程。在能量均衡方面,首先在路由发现阶段对节点剩余能量进行计算并等级量化;其次,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进行路由决策,选择路径得分高的节点进行信息传输;最后,在链路维护阶段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HELLO数据包信息传输机制,使网络节点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间隔进行HELLO数据包的传输,更好地适应动态的网络结构,进一步实现网络节点能量均衡的目的。最后经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的相关路由算法相比,本研究所提出的基于链路预测的能量均衡路由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网络能量消耗、节省网络开销、增强链路稳定性,并提高数据分组投递率。
薛立德[2](2021)在《区块链共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自从2008年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学者发表的奠基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1]开始,比特币(Bitcoin)本身及其底层框架——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都获得了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和产业都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其应用范围已扩展至金融、物联网、公共服务、数字版权、医疗、车联网等领域。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它本质上是一个共享的、容错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库。在去中心分布式的场景中,区块链几乎要达到最高的容错等级——拜占庭容错。因此,很多区块链算法不得不牺牲一定的安全性或效率或去中心化来达到特定的目标性能。但即便如此,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包括但不限于:高昂的通信成本及存储成本造成的低吞吐量;网络环境的差异及迭代造成不公平竞争(例如,挖矿)和高度的中心化;量子计算未来会带来的对于区块链所需的密码学基础的毁灭性冲击。具体地说:首先,为了完成高容错性,区块链系统中的所有(全)节点必须备份所有必要的信息以达成共识,这必然导致复杂的通信任务,尤其在网络带宽拥塞时,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将会大幅度下降,而且过多冗余的备份也对节点造成了巨大的存储压力,更糟糕的是大部分区块链系统的上述表现会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而越来越差;其次,引起网络带宽不均衡的网络迭代升级(例如,4G到5G时代的过渡)会造成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PoW)型区块链系统的公平性失衡及中心化加剧,除非所有节点均放弃更大的带宽带来的更高的效率;最后,随着量子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区块链的经典密码学基础(例如:非对称密钥、哈希函数等)将被摧毁,根据Shor的算法[2],任何RSA安全系统完成的加密都将在短时间内解密,而传统的哈希操作也可以通过Grover搜索算法来加速[3]。因此,为了应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方案:两个基于量子纠缠的量子拜占庭共识协议,一个自适应的区块链分片扩展协议和一个针对PoW型区块链系统公平性的解决方案,此外,针对应用层设计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频谱管理系统和一个去中心化价格歧视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在量子拜占庭共识协议的研究上,Fitzi等人和Gaertner等人提出的3方量子可检测拜占庭共识协议(Detectable Byzantine Agreement,DBA)[4-5]存在着无法扩展至多方情况、实用性较差以及效率较低等问题。因此,基于先前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个更实用的协议,其可以扩展至包含任意t(t<n/2)个错误节点的n节点网络,并且只需要一些非常简单的纠缠状态和少量的数字签名。本文的协议与激励机制相匹配,以实现最佳效率:只需要一轮的协议执行和O(mn)消息复杂度,其中m是常数参数。(在最坏的情况下,整个网络需要t+1轮和O(n2t)消息复杂度,但是奖励机制将有效地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然后,为了突破经典拜占庭问题的限制,本文重新设计了共识的量子纠缠态,并提出了新的量子可检测弱拜占庭共识协议(Detectable Weak Byzantine Agreement,DWBA),DWBA协议不需要任何非对称加密的经典密码学基础,并且其实现了用有限的量子资源完成对无限经典信息量的共识(这是之前的协议没有达到的),此外它还可以容忍任意数量的错误节点,即,最优的容忍界。在效率方面,DWBA仅需要O(1)的通信轮次和O((n-t)2)的消息复杂性,这比之前的协议降低了一个数量级。·针对5G网络不断覆盖的场景,本文研究了底层网络(例如:网络带宽)的升级对于PoW型区块链突破当前的性能瓶颈(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效用及节点公平性、去中心化之间的制约关系。结论表明,除非所有节点都具有相同的优质网络资源,否则系统只能在公平性(或去中心化)和效率之间选择其一。这意味着PoW型区块链无法享受网络升级带来的突破,或者必须浪费某些节点的计算能力。无论如何,这将浪费大量资源。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方案,可确保不浪费系统中的所有计算能力,同时通过节点之间的协作来实现对当前带宽资源的利用达到较高水平。此外,相关的原型实验表明,此解决方案在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性之间实现了出色的平衡。·目前,许多分片区块链协议牺牲了一些重要性能以提高可扩展性,这使它们复杂且不安全。此外,要实现恒定的(而不是线性的)交易通信成本(Communication Cost Per Transaction,CCPT)是许多分片协议面临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了 EZchain,这是一种基于“被动分片”的可扩展的区块链协议,其可以达到比传统分片协议更高的安全性。使用固定的初始化参数,EZchain的CCPT期望值是一个常数,与网络的大小无关。此外,不需要信标链的EZchain节点的存储成本也接近恒定,并且不会随网络规模和交易的增加而变化。自适应分片也不需要交叉分片交易、网络分片算法和反Sybil攻击验证,因此EZchain非常简洁高效。此外,多达100,000个节点的原型实验也验证了 EZchain的性能,结果表明EZchain的设计满足了先前的预期目标。·在区块链应用层,本文提出了两个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协议:首先,不断发展的5G和物联网(IoT)技术引起了人们对频谱的使用和管理的更多关注。区块链是一个很好的潜在解决方案,但是基于中本共识的方案具有较低的频谱利用率和高交易延迟。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区块链的频谱交易协议—STBC(Spectrum Trading Blockchain),其旨在提高效率,简洁性和安全性。STBC使用一种新的共识机制来快速确认交易,同时最多容忍n/3个恶意节点(n是节点总数),并且其实现代码非常简洁。并且此协议采用类分片思想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扩展性。由于频谱交易的特殊性,需要保护交易节点的隐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临时的匿名交易方案,可以有效地防止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此外,理论分析表明,STBC还可抵御双花攻击。本文的协议的原型评估表明,与最新的区块链频谱交易方案相比,该协议将频谱利用率提高了约30%,同时将交易确认延迟减少了约12.5倍。其次,随着大数据和移动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歧视,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价格歧视解决方案。首先给出了价格歧视的数学定义,这需要系统满足一致性和及时性。分布式区块链可以使商家的不同定价对消费者透明,从而满足一致性。本文的协议的aging窗口和验证机制可确保在固定时间内,任何节点之间在价格共识或价格歧视方面都不会存在分歧,这符合及时性。此外,本文也通过原型实现和多达100个用户节点的实验来评估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协议可以实现所有预期目标,并且可以以较高的概率保证最优价格的共识。
赵江东[3](2021)在《基于网络环境感知的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无线自组网(Wireless Ad Hoc Networks),简称Ad Hoc网络或MANET,具有高度自治性,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该网络的高度动态性以及无线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对寻找信息转发的路径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基于项目场景需求,结合考虑无线网络环境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对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展开研究,设计满足项目场景需求的路由协议。首先,本文针对节点在局部范围内有频繁的业务交互需求的项目场景,结合主动式路由协议和按需路由协议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跳数的混合式路由协议BHHRP。通过BH-HRP协议,任意节点可以和距离较近的邻居(二跳以内)完成信息的实时交互,较远的节点(二跳以上)采用按需路由的策略以降低信息传输开销。仿真结果表明,BH-HRP协议可以折中路由控制开销和端到端时延。考虑节点的移动性和端到端链路质量的差异性,本文引入网络环境感知,提出描述无线链路、网络拓扑和节点状态的网络环境指标,即链路质量、拓扑稳定性、节点负载和节点剩余能量。基于这些指标,改进了经典MPR选择算法。改进的MPR算法,优先选择链路质量优、局部拓扑稳定性好、节点剩余能量多、节点负载未超过负载阈值的节点作为MPR节点,更适用于无线网络场景。基于拓扑稳定性指标,设计了Hello周期自适应调整策略。在拓扑剧烈变化时,该策略使节点能够迅速发现拓扑变化并及时更新邻居关系,拓扑稳定时可以减少Hello机制的开销。在此基础上,对BH-HRP协议进行优化,设计了基于网络环境感知的混合式路由协议BN-HRP。BN-HRP协议将链路质量作为路由基本度量,增加路由学习机制和路由热发现机制,减少路由请求的等待时间。通过对网络环境的感知,使用改进的MPR算法,实现基于网络环境的多路径路由发现和动态路由选择,改善路由协议对复杂多变的无线网络环境的适应性。最后,在NS3仿真平台中对BN-HRP协议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BN-HRP协议提高了分组投递率,同时降低了数据的传输时延,开销性能也明显优于OLSR协议。特别地,在节点以中低速移动的场景下,节点能量消耗较为均衡。另外,针对项目大规模半实物仿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将NS3中模块快速移植到实物节点上运行的方法,并描述了搭建分布式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方法,为项目后续实施大规模半实物仿真验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胡凯文[4](2021)在《基于仿生学的VANET消息路由算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智能交通的不断发展,车载自组织网络在提高道路安全、实时数据收集、自动化控制、智能收费、增强导航以及一些特定的位置服务、音视频传输、娱乐服务、车内办公等各方各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车辆的快速移动性,车载自组织网络的拓扑和网络情况会时刻发生改变,导致其路由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单播路由情况下,车载自组织网络的动态变化性易导致网络环境复杂,消息传输时延增加,同时车辆的快速移动性会造成通信链路生存时间短,消息传输成功率低;二是在广播路由情况下,在城市十字路口等车流量密集的区域易造成广播风暴,产生大量冗余,降低广播路由性能。因此,对车载自组织网络的路由技术进行研究是必要的。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们利用了基于位置、拓扑、概率选择、机器学习、仿生学等方式来改善车载自组织网络的路由性能。但是,这些解决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单播路由无法完全适应车载自组织网络的动态变化性,广播路由无法保证消息已覆盖的区域不会重复收到消息等。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仿生学模型的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车载自组织网络和鱼群优化各自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鱼群优化模型的车载自组织网络单播路由优化算法。综合考虑车载自组织网络当中影响传输性能的多个指标,利用鱼群优化实时搜索出消息传输的最优中继。当网络状况发生改变的时候,得益于鱼群优化算法的快速收敛性,节点能够及时感知周围新的最优中继,并将消息交由其进行转发,使消息的传输过程能够完美适应车载自组织网络环境动态变更的特点,保障车载自组织网络的传输性能。(2)受细胞运动行为的启发,本文提出了基于细胞运动模型的车载自组织网络广播路由优化算法。通过引入细胞运动模型,使广播消息模仿细胞运动,向未覆盖的区域扩散出去。细胞运动模型不仅让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实现许多已有算法中只选择部分合理节点进行二次广播来减少冗余的思想,还能做到在每次广播时保证消息已覆盖区域中的节点不会重复收到消息,以最小化未覆盖区域中节点收到的重复消息数,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冗余,提升车载自组织网络的广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减少单播路由消息传输时延、提高传输成功率并有效控制广播路由中的广播冗余,避免广播风暴。
黄书晴[5](2021)在《5G移动通信新空口物理层码流非合作恢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移动通信系统已演进至第五代(5th-Generation,5G),5G系统为了实现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性能指标,信号体制相较于前几代有着较大的区别,且配置灵活。在重大活动保障、反恐、维稳等应用场景中,对移动通信设备的监管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与此同时,随着军事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演进,通信对抗、电子战的概念和技术范围,已然延伸到5G等新型体制通信信号上。然而,目前针对5G信号处理的相关研究及应用大多按照合作通信的流程,不适用于上述设备管控、军事通信等应用场景。因此,以非合作的视角研究5G信号的侦收及信号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电子对抗领域中的通信侦察方法,结合5G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展开研究。重点对接入流程中所涉及的同步块频点搜索方法、时频同步算法等进行分析、改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物理层码流恢复的方法,主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如下:1.对于合作通信中的空口接入流程需要对同步栅格(Synchronization Raster)进行大量搜索工作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域脉冲包络特征的符号长度快速估计方法,并结合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的频域特征,实现同步块中心频点的直接判断,避免了对同步栅格的大量搜索工作。2.在完成同步块频点判断的基础上,针对粗定时点估计算法在较大频偏场景下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对算法进行改进,并对性能做仿真对比分析。结合5G同步块在时域为4个连续符号的特点,对频偏估计算法做出了改进。在完成系统时频同步的基础上,对辅同步信号(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进行侦收,提出了基于其相位特征改进的快速侦收的方法,实现了物理层小区标识(Physicallayer Cell Identifier,PCI)的快速获取。3.在完成时频同步和PCI的获取后,进行物理层码流的恢复工作。在对信道估计算法和恢复流程涉及的关键算法进行分析后,提出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物理层码流的恢复方法。同时,在数据信道仿真链路搭建的基础上,对信道估计算法的性能做了仿真对比分析。4.基于通用移动通信信号侦收机搭建实验环境,对于实际的5G信号进行截获并分析,完成广播信息MIB的获取,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刘江麟[6](2021)在《面向知识共享的区块链共识算法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让知识流动起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基于区块链的知识共享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重点。在知识共享环境中共享网络通常地域分布广阔,网络状况复杂并且对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当前区块链共识算法大多基于同步或半同步网络假设,相应的设计难以应对网络延迟类攻击,并且不能同时保证可伸缩性和安全性,使得基于区块链的知识共享技术难以在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论文针对区块链技术在知识共享环境下增强异步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分片区块链的安全性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DAG的改进Dumbo算法和基于信誉的自适应分片算法。具体创新点如下:(1)针对当前区块链对异步网络环境支持不足和异步共识算法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DAG的改进Dumbo算法。改进算法对Dumbo共识流程进行优化,允许区块链在共识阶段并行进行,同时使用基于有向无环图的账本结构记录并行产生的新区块。为了加快在有向无环图账本中冲突交易的检测速度、降低区块链的维护开销,DAG-Dumbo算法在算法中在DAG网络中引入了记录区块链当前状态的检查点。DAG-Dumbo算法可以让区块链适应异步工作环境的同时提高共识算法的吞吐量。(2)针对提高区块链效率、安全性和动态网络适应能力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信誉值的自适应分片算法。在该算法中定义了节点信誉的计算方式,并且围绕节点的信誉给出了在分片区块链中恶意节点的退出与新节点快速加入的方法。以此为基础算法使用基于信誉的布谷鸟分片重组方法保证每个时代中委员会的安全性。基于信誉值的自适应分片算法通过降低网络中恶意节点数量的方式提高了分片区块链中正确节点比例,增强网络抗攻击能力,并且新节点即时加入提高了区块链在动态网络环境中资源使用效率。(3)本文通过综合使用两种共识算法实现了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在该平台中实现了知识共享、查询、注册等基础功能。通过实验证明,改进后的共识算法能够满足在知识共享中的性能与安全性要求。
陈侃松,李豪科,阮玉龙,王时绘[7](2021)在《基于局部邻居节点和链路权值的改进AODV路由协议》文中提出在节点高速移动的AdHoc网络环境中,广播风暴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尤为重要,且网络拓扑结构的频繁变化极易导致路由中断.传统的AODV路由协议在路由发现阶段直接使用广播转发RREQ(路由请求分组)机制,容易导致广播风暴降低网络性能;同时,协议选择跳数最少的路径作为路由,没有考虑到节点的快速移动导致路由频繁失效,因此无法适应节点高速移动的网络环境.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对AODV进行改进的协议.该协议在路由发起过程中,基于局部邻居节点数量计算动态转发概率;选择路由时,利用跨层思想,结合网络节点移动速度提出链路权值,依据链路权值选择路由路径.NS2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协议提高了数据包的投递率,缩短了端到端的传输时延,能够更好地适应节点高速移动的网络环境.
余斌[8](2021)在《区块链存储和传输的扩展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系统的逐步建设和不断应用,业务数据急剧增多,数据价值日渐凸显,但在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存在着真实性、可靠性、溯源、隐私保护、安全共享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数据的价值体现,甚至影响了数据分析的结果。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高可靠性、防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已被应用于部分行业领域的信息化系统中,以解决数据管理和应用的相关问题,保障数据真实可信,提升信息化系统应用价值,在各行业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息化系统过程中,在节点存储区块数据压力、数据在区块链网络中传输时长、共识效率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针对区块链可扩展性和区块链技术应用等问题,重点研究区块链存储和传输的扩展方法。一方面,提出一种虚拟区块组的数据存储扩展模型,节点仅需存储部分区块数据,在保证数据存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升数据存储的扩展性;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传输路径和邻节点分区存储管理的网络传输扩展模型,减少节点间网络传输时间,提高网络传输效率,提升传输扩展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性总结如下:(1)构建一种区块链扩展架构,提出一种改进共识协议。在调研与分析一般区块链系统架构的基础上,从共识激励、数据存储、网络传输、合约应用等几方面构建一种区块链扩展架构,为本研究确定了范围、明确了方向。提出一种基于工作量证明和数据压缩的改进共识协议,采用交易优化和区块压缩方法,以较小的数据压缩比和较短的压缩/解压缩时长压缩区块数据,并采用区块数据压缩比调整共识参数,改善了工作量证明共识协议中存在的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2)设计一种区块链数据存储扩展模型,提升了数据存储的扩展性。数据存储扩展模型将具有连续高度的区块视为一个虚拟区块组,虚拟区块组中的区块数据由部分节点存储,每个节点仅需存储部分区块数据;通过区块数据存储的激励机制、存储验证和审核机制,保证区块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区块数据存储索引保存到节点分布式哈希表中,提高区块数据的查询效率。该模型不改变共识机制和网络拓扑结构,保持原有区块链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以较短的区块数据请求时间,较大程度上减小节点存储空间要求,提升区块链数据存储扩展性。(3)设计一种区块链网络传输扩展模型,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网络传输扩展模型在传输数据中附加传输路径,利用传输路径过滤掉已发送过数据的节点,避免数据重复转发;将存储邻节点的k桶划分为多个子区域,邻节点均匀分布到各子区域,以减少传输层级;采用多个邻节点向同一目标节点发送数据,以确保目标节点能够接收到数据。本模型缩短数据传输时长,提高网络传输效率,提升网络传输的扩展性。(4)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扩展架构的应用解决方案,实现存储和传输扩展的应用。应用方案以信息化系统中结构化数据管理为需求,设计一种信息化系统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总体业务结构;节点通过区块链网络与邻节点同步数据,各节点仅需存储部分数据,实现数据的可靠存储、快速查询,扩展业务数据管理方式。该解决方案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行业领域的信息化系统,为行业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周旺,胡红钢,俞能海[9](2021)在《快速响应的高效多值拜占庭共识方案》文中研究表明由于网络设备的增多和传输环境的不确定性,消息时延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异步共识协议发挥出更多优势。Miller等于2016年提出第一个异步共识协议HoneyBadgerBFT,但其在实现高吞吐量的同时传输效率依然可以再优化。针对HoneyBadgerBFT中的广播协议进行改进,减少广播过程中的消息复杂度,同时增加可选的消息请求过程,以达到快速响应和高效传输的效果。
张婷[10](2020)在《面向车联网智能信息传输的关键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s)作为汽车驾驶、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越来越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车联网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信息处理、通信传输、电子传感及控制等技术,在车与X(X:车、路、人、服务平台)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是实现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控制的一体化网络。车联网是一个典型的高速移动的通信网络,涉及动态交通场景中的信息传输、交互、重组、后台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多个过程,信息在多种通信场景之间进行高效、可靠、智能地传输是研究的核心和关键。车联网特殊的应用环境以及节点的高速移动特性,使其在无线通信方面具有拓扑呈带状且频繁变化、路由连接可靠性差、链路传输时延大、数据采集及通信容易造成数据缺失等问题。本文针对车联网智能信息传输上述热点关键问题,从消息智能广播分发、车联网数据缺失修复以及数据分组路由传输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即本文的论题“面向车联网智能信息传输的关键新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1)针对车联网消息广播分发,提出一种基于跨层的消息智能分发新方法(CLCBF,Cross-Layer Contention-Based Forwarding),以抑制局部广播风暴现象的发生,提高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有效性。该方法首先分析和研究冗余杂散分发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计算和评估关键性能指标;接下来,实现基于跨层的时延转发自适应传输控制。通过车辆节点流动的蒙特卡罗模拟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分布式消息分发的性能,有效地促进了车联网数据传输的智能水平。(2)针对车联网数据缺失修复,提出一种基于FNN的张量异质集成车联网缺失数据估计新方法(FTEL,FNN-Based Tensor Ensemble Learning),以应对车联网数据缺失、异常数据等低质问题。该方法首先基于车联网数据流特征构建张量模型;然后,将异质集成思想引入其归算建模中;接下来,利用模糊神经网络优化对张量分解及补全方法进行自适应动态加权异质集成,有效地提高归算精度。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该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在随机数据元素缺失以及光纤结构性缺失情境下都能产生较为准确的归算结果。(3)针对数据分组路由传输,提出一种基于群智感知策略的可靠车联网数据传输新方法(VGCD,Vehiclar Grouping-Communicated Data),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高效性。该方法从基于车联网的城市环境监测这一新兴应用入手,进行数据感知检测与传输一体化设计,分两个部分:一是感知监测采集部分,基于城市空气质量采集的车辆群智感知协同监测,避免信息的冗余和通信过载。二是数据传输部分,提出一种可靠数据传输最小延迟混合路由方法。算法基于编码机制设计冗余策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将编码机制与路由设计相结合,融合路由切换思想,以最小化延迟为目标进行基于概率的路由决策。在直线路段,提出基于模糊逻辑预测的车辆自适应连通性分簇路由算法,降低车辆协作过程中的通信开销,确保网络的高连通性;在交叉路口,提出基于概率的最小延迟路由决策算法,降低信息传输时延。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数据感知采集与传输效率,增加了传输的可靠性。
二、快速广播协议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快速广播协议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链路预测的飞行器自组网能量均衡路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飞行器自组织网络路由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飞行器自组织网络概况 |
2.2.1 飞行器自适应组网的目标 |
2.2.2 飞行器自组织网络的特点 |
2.3 飞行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 |
2.3.1 表驱动路由协议 |
2.3.2 按需式路由协议 |
2.3.3 混合式路由协议 |
2.3.4 典型路由协议比较 |
2.4 飞行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特点 |
2.5 飞行器自组织网络中的AODV路由协议 |
2.5.1 AODV路由协议发现过程 |
2.5.2 AODV路由协议维护过程 |
2.5.3 AODV路由协议特性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链路预测的能量均衡路由研究 |
3.1 引言 |
3.2 问题分析 |
3.3 网络模型构建 |
3.4 基于链路预测及能量均衡算法设计 |
3.4.1 数据包格式设计 |
3.4.2 链路生存时间预测 |
3.4.3 路由发现过程 |
3.4.4 数据传输过程 |
3.4.5 路由维护过程 |
3.5 算法验证分析 |
3.5.1 路由无循环 |
3.5.2 时间复杂度 |
3.5.3 消息复杂度 |
3.6 本章小节 |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HELLO间隔优化 |
4.1 引言 |
4.2 问题分析 |
4.3 遗传算法 |
4.4 算法实现流程 |
4.5 HELLO数据包间隔优化实现过程 |
4.5.1 目标函数设计 |
4.5.2 相关遗传操作 |
4.5.3 适应度函数设计 |
4.6 本章小节 |
第5章 仿真与性能分析 |
5.1 引言 |
5.2 仿真环境 |
5.2.1 NS-2 仿真平台 |
5.2.2 仿真场景构建 |
5.3 基于链路预测及能量均衡路由性能分析 |
5.3.1 剩余能量水平 |
5.3.2 数据分组投递率 |
5.3.3 端到端时延 |
5.3.4 控制开销 |
5.3.5 路径稳定性 |
5.4 基于遗传算法的HELLO自适应间隔性能分析 |
5.4.1 数据包分组投递率 |
5.4.2 端到端时延 |
5.4.3 控制开销 |
5.5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2)区块链共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量子拜占庭共识算法 |
1.2.2 区块链共识及分片算法 |
1.2.3 比特币及区块链的安全性研究 |
1.2.4 区块链的应用研究 |
1.3 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背景知识 |
2.1 量子计算及量子信息理论基础 |
2.2 拜占庭共识协议基础 |
2.2.1 拜占庭将军问题 |
2.2.2 拜占庭共识问题 |
2.3 区块链协议基础 |
2.3.1 从拜占庭共识问题到比特币 |
2.3.2 比特币及其工作量证明(PoW)算法 |
2.3.3 区块链框架模型 |
2.4 区块链安全性基础 |
2.4.1 比特币骨干网络的安全性分析 |
2.4.2 链的分叉及双花攻击(51%攻击) |
2.4.3 主流的区块链攻击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量子纠缠的高效拜占庭共识协议——DBA和DWBA |
3.1 引言 |
3.2 基本概念及相关工作 |
3.2.1 拜占庭共识的变种版本 |
3.2.2 三方量子纠缠拜占庭共识协议 |
3.2.3 现有协议的漏洞及缺陷 |
3.3 模型定义 |
3.4 新型N方可检测拜占庭共识协议 |
3.4.1 算法主体 |
3.4.2 安全性及性能分析 |
3.5 最优容忍界的高效可检测弱拜占庭共识(DWBA)协议 |
3.5.1 算法概述 |
3.5.2 算法模块介绍 |
3.5.3 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
3.5.4 性能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PoW型区块链的“两难”问题研究 |
4.1 引言 |
4.2 模型定义 |
4.2.1 系统模型 |
4.2.2 网络模型 |
4.2.3 威胁模型 |
4.3 比特币及PoW型区块链的困境 |
4.3.1 网络升级和区块链 |
4.3.2 比特币困境的具体分析 |
4.4 比特币困境的解决方案 |
4.5 解决方案的激励机制分析 |
4.6 实验与结果分析 |
4.6.1 在不同模型下的比特币的带宽利用率 |
4.6.2 在不同模型下的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程度 |
4.6.3 在不同模型下的比特币的容错上界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被动”分片的可扩展区块链协议—EZchain |
5.1 引言 |
5.2 基本概念及相关工作 |
5.2.1 当前各区块链协议的交易通讯成本 |
5.2.2 以价值为中心的区块链 |
5.3 模型定义及目标 |
5.3.1 模型定义 |
5.3.2 协议目标 |
5.4 EZchain协议设计 |
5.4.1 算法框架 |
5.4.2 摘要共识(Abstract Consensus,AC)算法 |
5.4.3 完全共识(Complete Consensus,CC)算法 |
5.4.4 快速共识(Fast Consensus,FC)算法 |
5.5 协议分析 |
5.5.1 协议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
5.5.2 协议性能分析 |
5.5.3 优化 |
5.6 实验与结果分析 |
5.6.1 实验设置 |
5.6.2 EZchain的可扩展性 |
5.6.3 EZchain的存储消耗 |
5.6.4 EZchain协议的安全性与可扩展性的关系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新型区块链的频谱交易解决方案——STBC |
6.1 引言 |
6.2 基本概念 |
6.2.1 认知无线电和频谱共享 |
6.2.2 虚拟光网络之间的频谱交易 |
6.3 模型及问题定义 |
6.3.1 模型定义 |
6.3.2 问题定义 |
6.4 新型频谱交易协议STBC的设计 |
6.4.1 Strawman设计(简单版STBC) |
6.4.2 FS委员会模块设计 |
6.4.3 “倒计时预售”模块设计 |
6.4.4 临时匿名交易(抗DDoS攻击)模块设计 |
6.4.5 激励机制模块设计 |
6.5 STBC协议的不可篡改性与交易的确认 |
6.5.1 协议的不可篡改性 |
6.5.2 交易的确认机制 |
6.6 STBC协议安全性及性能分析 |
6.6.1 协议对主流攻击的抵御 |
6.6.2 协议的性能分析 |
6.7 实验与结果分析 |
6.7.1 实验设置 |
6.7.2 STBC协议的参数设置及性能 |
6.7.3 恶意节点对于STBC协议的影响 |
6.7.4 STBC协议与最新技术的比较 |
6.8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区块链的价格歧视解决方案 |
7.1 引言 |
7.2 模型、定义及目标 |
7.2.1 模型 |
7.2.2 价格歧视的数学定义 |
7.2.3 系统目标 |
7.2.4 模型分析 |
7.3 协议设计 |
7.3.1 数据结构设计 |
7.3.2 完美假设下的简易版协议(strawman protocol) |
7.3.3 初始化模块设计 |
7.3.4 重设计函数TEST |
7.3.5 补充插件模块 |
7.4 协议分析 |
7.5 实验与结果分析 |
7.5.1 实验设置 |
7.5.2 动态同步的延迟 |
7.5.3 最低价格测试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3)基于网络环境感知的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无线自组网路由技术概述 |
2.1 Ad Hoc网络简介 |
2.2 Ad Hoc路由协议及设计原则 |
2.3 传统Ad Hoc网络路由协议分析 |
2.3.1 Ad Hoc主动式路由协议 |
2.3.2 Ad Hoc按需路由协议 |
2.3.3 Ad Hoc混合式路由协议 |
2.3.4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比较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跳数的混合式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 |
3.1 项目场景与需求 |
3.2 路由协议设计思路 |
3.3 BH-HRP路由协议概述 |
3.4 BH-HRP协议运行机制 |
3.4.1 二跳范围内的邻居管理 |
3.4.2 二跳范围外的按需路由发现 |
3.4.3 路由管理模块 |
3.5 数据包处理流程 |
3.6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6.1 仿真场景 |
3.6.2 结果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网络环境感知的混合式路由协议设计 |
4.1 BN-HRP路由协议概述 |
4.2 网络环境感知指标 |
4.2.1 链路质量 |
4.2.2 节点剩余能量 |
4.2.3 节点负载 |
4.2.4 拓扑稳定性 |
4.3 改进的MPR选择算法 |
4.3.1 经典MPR选择算法 |
4.3.2 改进的MPR选择算法 |
4.4 自适应Hello周期 |
4.5 BN-HRP协议运行机制 |
4.5.1 邻居管理机制 |
4.5.2 路由管理机制 |
4.5.3 报文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BN-HRP协议实现与仿真验证 |
5.1 BN-HRP协议实现 |
5.2 数据采集工具实现 |
5.2.1 时延统计工具类 |
5.2.2 开销统计工具类 |
5.2.3 分组投递率统计工具类 |
5.3 协议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
5.3.1 仿真场景设置 |
5.3.2 结果分析 |
5.4 分布式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搭建 |
5.4.1 基于NS3 的协议移植方法 |
5.4.2 NS3 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搭建 |
5.4.3 NS3 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搭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4)基于仿生学的VANET消息路由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3 VANET路由算法研究现状 |
1.3.1 单播路由算法研究现状 |
1.3.2 广播路由算法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与创新 |
1.4.1 本文解决的单播路由问题与创新 |
1.4.2 本文解决的广播路由问题与创新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VANET相关技术 |
2.1 VANET基本架构 |
2.1.1 VANET概念定义 |
2.1.2 VANET组网技术 |
2.1.3 VANET网络模型 |
2.1.4 VANET分层架构 |
2.1.5 VANET特点 |
2.2 VANET路由技术 |
2.2.1 单播路由技术 |
2.2.2 广播路由技术 |
2.3 VANET安全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鱼群优化的VANET单播路由算法 |
3.1 问题描述 |
3.2 鱼群优化 |
3.2.1 觅食行为(Prey) |
3.2.2 跟随行为(Follow) |
3.2.3 聚集行为(Swarm) |
3.3 系统建模 |
3.3.1 觅食行为建模 |
3.3.2 跟随行为和聚集行为建模 |
3.3.3 扩散行为建模 |
3.4 路由算法描述 |
3.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3.5.1 仿真实验设计 |
3.5.2 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细胞运动的VANET广播路由算法 |
4.1 问题描述 |
4.2 细胞运动模型 |
4.2.1 随机运动 |
4.2.2 趋化运动 |
4.3 系统建模 |
4.3.1 随机广播模式 |
4.3.2 趋化广播模式 |
4.4 路由算法描述 |
4.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4.5.1 仿真实验设计 |
4.5.2 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本文工作不足 |
5.3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5G移动通信新空口物理层码流非合作恢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OFDM信号侦察 |
1.2.2 移动通信系统物理信号检测技术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5G物理层信号体制及主要侦察方法 |
2.1 5G NR物理层 |
2.1.1 无线帧结构 |
2.1.2 系统时频资源 |
2.2 广播信道 |
2.2.1 同步块结构 |
2.2.2 同步块传输模式 |
2.2.3 物理层小区标识 |
2.2.4 PBCH承载信息 |
2.2.5 广播信息主信息块产生流程 |
2.3 通信侦察方法 |
2.3.1 信号包络提取方法 |
2.3.2 突发信号检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时频同步与物理层小区标识获取 |
3.1 符号长度估计 |
3.1.1 基于循环前缀的符号长度估计 |
3.1.2 基于脉冲包络特征的符号长度估计 |
3.2 同步信号特性 |
3.2.1 主同步信号特性 |
3.2.2 辅同步信号特性 |
3.3 主同步信号侦收及粗定时点估计 |
3.3.1 传统时域PSS互相关检测 |
3.3.2 基于分段改进的PSS互相关检测 |
3.3.3 基于差分改进的PSS互相关检测 |
3.3.4 基于预置频偏改进的PSS互相关检测 |
3.3.5 粗定时算法性能仿真分析 |
3.4 时频精确同步 |
3.4.1 定时精确同步 |
3.4.2 频偏估计算法及其改进 |
3.5 辅同步信号侦收 |
3.5.1 基于频域相关的小区组标识检测 |
3.5.2 基于相位特征的SSS快速侦收方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物理层信道码流恢复 |
4.1 信道估计 |
4.1.1 DM-RS序列生成及时频映射 |
4.1.2 DM-RS处的信道估计 |
4.1.3 数据信号处的信道估计 |
4.2 码流恢复流程关键算法 |
4.2.1 基带解调算法 |
4.2.2 解扰及解速率匹配 |
4.2.3 译码算法 |
4.3 广播信息主信息块码流恢复 |
4.4 数据信道链路搭建及信道估计性能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环境搭建及验证 |
5.1 实验环境搭建 |
5.2 实验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6)面向知识共享的区块链共识算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区块链相关技术与原理 |
2.1.1 区块链的分类 |
2.1.2 区块链基本架构 |
2.1.3 区块数据结构 |
2.1.4 区块链工作流程 |
2.2 区块链共识研究的问题与理论 |
2.2.1 拜占庭问题 |
2.2.2 FLP不可能问题 |
2.2.3 CAP和BASE定理 |
2.3 常见共识算法 |
2.3.1 中本聪共识 |
2.3.2 拜占庭共识 |
2.3.3 异步共识算法 |
2.3.4 DAG算法 |
2.3.5 分片算法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DAG的改进DUMBO算法 |
3.1 引言 |
3.2 Dumbo算法分析 |
3.3 DAG-Dumbo算法设计与分析 |
3.3.1 模型假设 |
3.3.2 系统目标 |
3.3.3 DAG-Dumbo算法流程 |
3.4 仿真设计与结果分析 |
3.4.1 算法正确性与安全性分析 |
3.4.2 实验及性能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信誉的自适应分片算法 |
4.1 引言 |
4.2 RapidChain算法分析 |
4.3 适应节点动态变化的分片算法 |
4.3.1 系统模型与目标 |
4.3.2 算法设计 |
4.4 实验及性能分析 |
4.4.1 算法分析 |
4.4.2 算法实现及性能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搭建与结果分析(知识共享系统性能) |
5.1 系统概述 |
5.2 总体设计 |
5.3 模块设计 |
5.3.1 用户及知识管理模块 |
5.3.2 知识共享服务模块 |
5.3.3 前端可视化模块 |
5.4 系统展示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8)区块链存储和传输的扩展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区块链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 |
1.2.2 区块链可扩展性研究现状 |
1.2.3 数据存储可扩展性研究现状 |
1.2.4 网络传输可扩展性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 |
1.4 关键技术 |
1.4.1 共识协议 |
1.4.2 区块链存储 |
1.4.3 区块链网络 |
1.5 研究目标与方法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方法 |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章 区块链扩展架构和共识协议改进模型研究 |
2.1 引言 |
2.2 区块链架构 |
2.3 区块链扩展架构设计 |
2.4 共识协议改进模型 |
2.4.1 共识协议研究现状与分析 |
2.4.2 基于区块压缩的共识协议 |
2.5 共识协议改进模型构建 |
2.5.1 交易优化 |
2.5.2 区块压缩 |
2.5.3 共识参数调整 |
2.5.4 共识流程 |
2.6 实验分析 |
2.6.1 实验设计 |
2.6.2 压缩和解压缩时长 |
2.6.3 交易吞吐量 |
2.6.4 挖矿难度与能耗 |
2.6.5 安全性分析 |
2.6.6 方案比较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据存储扩展模型研究 |
3.1 引言 |
3.2 数据存储扩展研究现状与分析 |
3.2.1 存储扩展研究现状 |
3.2.2 存储扩展分析 |
3.3 数据存储扩展模型总体设计 |
3.3.1 存储扩展模型 |
3.3.2 存储扩展结构 |
3.4 模型定义 |
3.4.1 虚拟区块组 |
3.4.2 虚拟区块组存储索引哈希表 |
3.4.3 区块存储备份数 |
3.4.4 虚拟区块组默克尔树 |
3.5 模型构建 |
3.5.1 节点加入网络 |
3.5.2 数据存储与查询 |
3.5.3 数据验证与存储审计 |
3.5.4 存储证明与激励 |
3.6 实验分析 |
3.6.1 实验方案 |
3.6.2 存储扩展 |
3.6.3 数据查询效率 |
3.6.4 安全性分析 |
3.6.5 方案比较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络传输扩展模型研究 |
4.1 引言 |
4.2 网络传输扩展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4.2.1 传输扩展研究现状 |
4.2.2 传输扩展分析 |
4.3 问题的提出 |
4.3.1 网络传输基本模型 |
4.3.2 结构化模型传输实例 |
4.3.3 结构化模型传输问题 |
4.4 网络传输扩展模型 |
4.4.1 传输路径设置 |
4.4.2 邻节点分区存储 |
4.4.3 同层级较近节点传输 |
4.5 模型构建 |
4.5.1 邻节点更新 |
4.5.2 发送和接收数据 |
4.5.3 转发数据 |
4.6 分析与讨论 |
4.6.1 有效传输率 |
4.6.2 传输效率 |
4.6.3 增加的传输时间 |
4.6.4 安全性分析 |
4.6.5 方案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区块链存储和传输扩展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背景 |
5.2.1 区块链应用的研究现状 |
5.2.2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分析 |
5.3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方式 |
5.3.1 业务数据锚定区块链 |
5.3.2 基于智能合约的DAPP |
5.4 区块链技术应用架构设计 |
5.4.1 基于区块链扩展的应用架构 |
5.4.2 业务应用结构 |
5.5 系统设计与实现 |
5.5.1 应用设计 |
5.5.2 系统实现 |
5.6 分析与讨论 |
5.6.1 数据存储 |
5.6.2 数据检索效率 |
5.6.3 安全性分析 |
5.6.4 方案比较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10)面向车联网智能信息传输的关键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1.2 依托课题 |
1.2 车联网概述 |
1.2.1 车联网概念及体系结构 |
1.2.2 车联网基本特征 |
1.2.3 车联网通信 |
1.2.4 车联网应用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车联网信息传输的相关技术 |
2.1 车联网DSRC/WAVE通信技术 |
2.1.1 IEEE802.11p协议 |
2.1.2 IEEE1609协议 |
2.1.3 MAC层 CSMA/CA机制 |
2.1.4 MAC层 TDMA机制 |
2.2 消息广播分发机制 |
2.2.1 消息广播分发机制及面临的挑战 |
2.2.2 消息广播分发协议分类与分析 |
2.2.3 消息广播分发跨层干扰受限的功率分配策略 |
2.3 车联网数据缺失修复 |
2.3.1 张量概念与运算 |
2.3.2 张量修复与填充理论 |
2.3.3 车联网数据缺失估计机制 |
2.4 数据分组传输路由协议 |
2.4.1 基于拓扑结构的路由协议 |
2.4.2 基于地理位置贪婪路由协议 |
2.4.3 基于簇的分层结构路由协议 |
2.4.4 基于条件预测及其它路由协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车联网应用环境的消息智能分发新方法 |
3.1 引言 |
3.2 消息分发时间分析 |
3.2.1 消息分发协议抑制“泛洪”冗余杂散分发方法 |
3.2.2 冗余杂散分发问题的产生 |
3.3 智能消息分发新方法模型 |
3.3.1 物理层信道模型 |
3.3.2 MAC层策略 |
3.3.3 网络层消息分发时延转发机制 |
3.3.4 基于跨层的消息分发时延转发策略 |
3.4 基于跨层的自适应智能消息分发方法(CLCBF) |
3.5 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 |
3.5.1 仿真分析 |
3.5.2 实验测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FNN的张量异质集成车联网缺失数据估计新方法 |
4.1 引言 |
4.2 车联网数据集张量设置与性能度量 |
4.2.1 数据集张量设置 |
4.2.2 车联网数据来源 |
4.2.3 性能度量指标 |
4.3 算法描述 |
4.3.1 基于FNN的张量异质集成模型 |
4.3.2 算法策略 |
4.3.3 模糊神经网络优化 |
4.3.4 基于FNN的张量异质集成缺失数据估计方法的设计 |
4.3.5 算法复杂度分析 |
4.4 实验测试和讨论 |
4.4.1 性能度量 |
4.4.2 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群智感知策略的可靠车联网数据传输新方法 |
5.1 引言 |
5.1.1 研究的主要问题 |
5.1.2 研究现状 |
5.2 系统概述与建模 |
5.2.1 系统概述 |
5.2.2 系统建模 |
5.3 基于群智感知策略的可靠车联网数据分组传输新方法 |
5.3.1 方法概述 |
5.3.2 算法策略 |
5.4 仿真分析与实验测试 |
5.4.1 仿真环境设置 |
5.4.2 实验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快速广播协议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链路预测的飞行器自组网能量均衡路由研究[D]. 杨艳.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区块链共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薛立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基于网络环境感知的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设计与实现[D]. 赵江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仿生学的VANET消息路由算法研究[D]. 胡凯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5G移动通信新空口物理层码流非合作恢复技术研究[D]. 黄书晴.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面向知识共享的区块链共识算法研究与实现[D]. 刘江麟.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基于局部邻居节点和链路权值的改进AODV路由协议[J]. 陈侃松,李豪科,阮玉龙,王时绘. 软件学报, 2021(04)
- [8]区块链存储和传输的扩展方法研究与应用[D]. 余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9]快速响应的高效多值拜占庭共识方案[J]. 周旺,胡红钢,俞能海.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21(01)
- [10]面向车联网智能信息传输的关键新技术研究[D]. 张婷. 天津理工大学, 2020
标签: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论文; 网络传输协议论文; 区块链论文; 自组织网络论文; 动态路由协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