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白居易的长恨歌论文
2024-07-20阅读(997)
问:【求】《长恨歌》读后感 800字 白居易版的
- 答:一篇《长恨》有风情!白乐天如是说罩卖。可见诗人的内心里,实在给《长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
答春
白乐天一生感时伤世,传世之句多有力陈百姓之苦,苛政之弊,如“一吟悲一事”的《秦中吟》,就是这样一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人,却将一段宫闱畸恋写得凄切婉转,荡气回肠.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生活.原来他少年时曾与一民女湘灵相知相说,苦于家庭阻力不能结合,这种深深的痛苦寓于《长恨歌》的创作中,正是借咏史感怀自身的际遇。白居易虽然仕途坎坷,郁郁寡欢,甚至借佛道来麻木自己,寻找灵魂上的解脱,痛恨当时的朝 败.但我觉得,在这首诗里,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歌颂,或者说对自己曾经情感的影射.
而另一方面,自古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声色犬马也像是他们的专利。于是一个王朝没落的身影便随着一个女人冤屈的脚步,向着一个终点,慢慢地走着。“红颜祸水”便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让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国度走远之时,给后人一个开脱的借口。女人,只不过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她们只是用自己的脂粉为了自己清闷耐的地位利益而去争得一点点宠爱和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最终却被赐死.这也告诫她们,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别忘记过度的开采带来的后果.
最后的浪漫主义的笔,给我们一点点慰藉,也让我在时间的端口,始终相信真正爱情的美丽。
问: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感想
- 答:幼时读《长恨歌》,只觉朗朗上口,绝美绝伦。再读《长恨歌》,却只叹:“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
虽始作于唐,《长恨歌》却可谓千古绝唱。它将李杨二人的爱情写得凄凄切切,刻骨铭心。这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超越时空,甚至超越了生死,在代代后人心中印下美好的冲梁佳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只因一个杨贵妃,六宫所有美若天仙的嫔妃全都黯然失色。一句将杨贵妃衬托得美艳无比,不可抗拒。“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一句,笔触细腻独到,将李杨二人缠绵欢爱之时的万种风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欣羡感叹的同时,残酷的现实也令人惋惜。唐玄宗纳子之妻杨玉环为妃,宠爱至极。此举本已不义,更因此误国误民。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逼近长安。逃亡之际,于马嵬坡,扈从禁卫军发难,不再前行,请诛杨国忠、杨玉环兄妹二人以平民怨。玄宗为求自保,只得忍痛弑爱。日后悔恨交加,无奈只能苦苦思念。
汉代李延年对汉武帝曾说:散升运“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倾国倾城,果真倾国倾城!唐玄宗成天浸于女色而忘却自身为一国之君的责任。长此以笑正往,招来民愤,终酿爱情悲剧。李杨二人的爱情真挚感人不容质疑,但同时也警示后世君主万万不能因贪美色而误国家大事。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长恨歌,爱过,恨过,终成遗恨。 - 答:《长恨歌》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诗,他记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缠绵绯测的爱情故事!
问:赏析白居易《长恨歌》1000字左右
- 答: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态凳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察闭段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败誉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