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论原油成本中储量费用的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李得信,李世恩[1](2021)在《利用温粘关系特性提高原油采收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部分已开发的油田近70%剩余储量滞留在地下地层中。提高百分之一的采收率,巨量的剩余油可以增加几亿吨的可采储量,探索新方法提高采收率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地层中原油的运移除了压力的作用外,同时受温度的扩散作用向低温地区流动。因为地面环境温度始终低于地下地层的温度,所以开采原油到地面是一个温度降低过程。注水已在开采石油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要作用,但目前对于注水温度没有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控制,注入水温度明显低于地层原始温度。而在温度降低时原油大量析蜡,粘度迅速增大,当温度低于凝固点时失去流动性,导致原油滞留在地层中。显然低温注入水加剧了原油的凝固速度,降低了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了采收率。本文根据原油的温敏特性,借鉴稠油开发和三次采油的技术思路,用热力学定律和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原油的物理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提高注水温度对原油粘度和流动性的影响,以期达到利用原油的自然属性进行节能高效开发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目的。
周李晶[2](2021)在《考虑供需风险的煤炭供应链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供给侧改革如火如荼地实施,许多产业将面临多方面的考验,尤其是传统工业,既要降低供给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又要在大时代背景下谋取利益,获得发展,这种环境下,新一代格局逐渐形成,并对各个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业和煤炭业也日趋向绿色化、清洁化方向发展,煤炭供应链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根据以前的研究,结合时代热点,分析目前煤炭供应链所面临的环境,分析环境并识别供需风险,对供需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进而搭建模型计算煤炭调配量,对煤炭供应链进行优化,能够对现况有所缓解,对解决目前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几年的大背景: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煤炭业面临改革问题,然后总结概括了先前学者的研究,涉及到供应链风险管理、煤炭供应链、煤炭供应链优化等。其次,在精确到煤炭供应链管理问题上,本文分别从风险管理、煤炭供应链特征、供需风险、多目标规划模型以及粒子群算法进行大致描述,以便后续搭建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再次,本文着手分析了煤炭运输现状,了解煤炭供应链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结合实例和背景分析目前尚存的问题,将传统布局和新时代背景结合去分析,更符合煤炭供应链的特点。然后搭建煤炭供应链供需风险指标体系,分为3个维度,从供应链5个组成部分入手,在其下细致搜索出34个二级指标,后面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下用实际数据进行客观打分评估,找到影响供应链供需的关键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将供需风险因素引入方程,或作为约束条件,或加入模型中进行运算。该模型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和客户满意度,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并对考虑与不考虑供需风险两种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结果显示,考虑供需风险下的供应链整体效益优于不考虑的情况,为煤炭供应链合理优化提供有效的借鉴。本文充分考虑了煤炭供应链会面临的供需风险因素,供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搭建较为全面,评估过程较为客观。数学模型中重点考虑供需不均衡的情况,也将碳税等绿色物流概念引入,客户满意度和供应链收益作为函数目标求共同最大化,以上也是本文的立异点所在。创作目的是希望能使优化模型更符合现实情况,如何将供需因素量化并引入模型,为此提供一个继续思考的方向,也通过模型和实际数据表明了可行性,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关的建议。
王潇涵[3](2021)在《石油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光涛[4](2021)在《海外油气项目投资组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晶[5](2021)在《对冲国内成品油价格风险的交叉套期保值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
王玉霞[6](2021)在《基于经济价值的套期保值相机抉择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润萌[7](2021)在《河南三线建设略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贾辉[8](2021)在《中天能源借壳上市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袁中许[9](2014)在《中国稀土的国际定价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最突出的“中国元素”——中国稀土,本应该有黄金般珍贵,可是纷乱的生产出口秩序,使得其在对外出口市场上更多是以“白菜”价格出售。所谓“中国元素”成为“中国劣势”。中国稀土无论在产量上、还是对外供给量上,始终都处于绝对优势,可是这样的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相反,长期以来,中国稀土的国际定价权一直是缺失状态。已有的研究表明,不管跟同期其他国家同类稀土产品出口价格相比,还是用时期平均数据测量的价格变化对比,均证实中国稀土并没有显示出出口定价权。期间,中国政府没有放松对稀土生产和出口的管理,甚至采取的是逐步严格的措施,然而,这些似乎并未呈现预期的效果。定价权代表着一个国际产品的国际贸易地位,关系到一个国家若干方面重要利益。其实,中国稀土国际定价权的旁落,不仅损害国家的资源利益和社会环境利益,也影响到稀土产业的良性和长远发展。同时发现,在中国稀土产品出口中,大部分出口产品价格在下滑,可总是有另外的部分产品价格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而且价格是其他稀土产品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所以,不免引起对稀土定价权缺失性质是否一样的思考。再者,定价权问题涉及外部因素,更有内部原因,为什么有类似资源优势和供给优势的别的国家能够拥有相应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的稀土谁做主?所以,中国稀土定价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对中国稀土国际定价权的历史、现状以及内外因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才能为其缺失的有效治理和最终获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本文以资源品成本价值理论、因素系统理论、国家与企业的战略理论以及博弈理论为理论框架。同时,以对国际定价权典型成功案例的“透视性”揭示成果为理论启示。为真正探清中国稀土定价权问题,也为着科学有效地解决该定价权问题,在数据观察、观点争议、现实矛盾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并贯穿于全部研究的理论分析视角,即产品异质性视角。从稀土产品的资源稀缺性和功能特性的差异出发,把全部稀土分为两类。一类因具有高稀缺性或高功能性被划做特种稀土,另一类属于稀缺性一般和功能价值特性一般的稀土,因而被成为一般稀土。在此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对中国稀土国际定价权的缺失,包括缺失的性质和原因,以及中国稀土定价权的获取、获取目标及定价权目标实现机制进行了分类研究和深入系统研究。在稀土出口定价权缺失研究方面,本文做到了首次运用从1991年——2009年长达20年的稀土数据,并利用面板实证分析方法,实现了对中国两类稀土国际定价权长期缺失及缺失的不同系统层次原因的实证检验。同时,通过理论分析界定了两类稀土定价权缺失的不同本质属性,并运用理论模型对两类不同性质的稀土定价权缺失进行了机理分析。进一步分别对一般稀土出口定价权的现实阶段突破进行了机理分析和局限分析,对特种稀土国际定价权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描述分析和内因分析。另外,专门对中国一般稀土定价权表现做出了周期性探讨和因素机理分析。特别地,在历史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为提出了以产品价值差异和产业价值链异质为核心的中国两类稀土国际定价权谋求的目标定位理论,一方面,丰富和创新了国际定价权理论内容,另一方面在于为中国两类稀土定价权的战略谋求和实现提供了科学方向和保证。至于目标战略的实现,通过复杂性演进机理和模型理论分析为其提供了有效和可靠的方法路径。最后,本文研究给出了结论和对策。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综合全部研究结果,概括得出本文主要结论:(1)中国稀土国际定价权缺失是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长期缺失。虽然中国稀土国家定价权整体是缺失的,但是两类稀土缺失的本质属性不同。一般稀土国际定价权的缺失是属于社会成本利益的绝对性质的丢失,而特种稀土国际定价权的缺失属于相对性质的缺失,与先发国家相比,是一种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缺失,故而是一种相对隐性的缺失。而且这两类性质的缺失真实和长期存在。(2)两类不同性质的定价权缺失有着不同的内在原因。一般稀土生产加工行业的低集中度是导致其国际定价权缺失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在因素。而特种稀土国际发明专利水平是影响特种稀土国际定价权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中国国内一般稀土应用消费的“围攻”和特种稀土消费的“矮化”是分别制约中国一般稀土和特种稀土国际定价权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中国国家政府的管理限制政策对一般稀土出口有一定负向影响,国际特种稀土科技重大突破对中国特种稀土国际定价权有一定正向影响。(3)中国一般稀土国际定价权仍处在周期陷阱的因素环境中。由于体制和机制制约,一般稀土的资源所有权成本与环境费用成本没有得到切实内化,其生产加工行业集中度有待通过内在革新获得突破性提高,寡头买方市场势力依然很强大,所以周期波动的关键因素并未实质性改变,因此,中国一般稀土国际定价权还谈不上摆脱了周期陷阱。(4)在定价权争取中两类性质的中国稀土对储备和技术创新存在差异的能力要求。因两类稀土定价权性质不同,所以他们对储备和技术创新存在差异的能力要求。特种稀土定价权要求其非常高的储备能力,以为定价权获取提供物质保障,同把技术创新能力看作是影响定价权的核心因素。然而,一般稀土定价权只要求有限的储备能力和适应市场与竞争需求的适度技术创新能力。(5)中国两类稀土国际定价权应实行分类治理和实施科学差异的目标战略谋求。两类稀土定价权由于性质和缺失原因各不相同,只有分类治理,才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国际定价权水平。再者,两类稀土内在性质差异,只有采取不同的战略谋求,才能保证中国稀土定价权战略利益的科学获取和有效实现。
赵选民[10](2006)在《石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是近年来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会计政策的择定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方面。随着石油能源紧缺的加剧,油价急剧上涨,石油生产公司盈利飙升,投资者趋之若鹜,全社会对石油公司的会计信息空前关注,对石油天然气会计问题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石油公司会计政策的研究,是石油天然气会计研究的核心部分,国内许多学者已从不同的侧面开展了研究工作,然而目前这类研究还一直停留在对某项规范、方法及程序研究的层面,没有将其全面展开系统地研究。本文将石油公司会计政策研究拓展到对其历史演变过程、目前现状分析以及未来改革走向等系统地有重点地全面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我国石油公司会计政策演进的轨迹及促进其变革的动因,分析影响石油公司会计政策择定的主要因素及规律,探讨石油公司国内外会计政策差异及产生原因,寻求改革的切入点及路径,为规范石油上市公司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依据。本文运用历史分析及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及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观点,对石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我国三大石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现状与差异,以及上市公司组建、运行、信息披露过程的特殊会计政策进行了研究,归纳并分析了石油公司现行会计政策存在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改进建议。本文认为:石油生产企业会计政策的择定同其所处的会计环境密切相关。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及能源需求对石油产业的依赖,石油工业体制改革及会计规范体系的变革是石油企业会计政策变迁的直接动因,石油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及石油企业文化是促进会计政策变革的重要因素;石油企业会计政策择定的实质是国家和企业各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其变迁模式是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结合;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会计政策由于执行多重规范标准,国内、国外差异较明显,信息转换成本大,会计信息相关性差,其改革的出路在于率先实现与国际趋同;石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应当改进,增加有关储量、非财务数据、前瞻性信息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石油公司许多会计政策对以自然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采掘业企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的基本框架由八章构成,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等,重点综述了美国等石油生产国石油天然气会计政策的发展及研究现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采掘业会计政策的研究动态,同时归纳总结了我国近年来石油天然气会计政策的研究情况;第二章为石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基本理论研究,包括会计政策研究的一般理论,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及其会计有关基本概念,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的特点及其对会计政策的影响,
二、再论原油成本中储量费用的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论原油成本中储量费用的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温粘关系特性提高原油采收率(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石油开采效率的主要因素 |
二、热力学定律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
三、稠油开发中的热采技术 |
四、水驱开发效果分析---以柴达木油田开发为例 |
五、结论和建议 |
(2)考虑供需风险的煤炭供应链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煤炭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
1.2.3 煤炭供应链物流优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煤炭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及模型方法 |
2.1 风险管理与流程 |
2.1.1 风险管理 |
2.1.2 风险管理流程 |
2.2 煤炭供应链特征 |
2.2.1 供应链 |
2.2.2 煤炭供应链 |
2.3 煤炭供应链风险 |
2.3.1 供应链风险管理 |
2.3.2 供应链风险管理流程 |
2.3.3 煤炭供应链供需风险 |
2.4 煤炭供应链管理模型与方法 |
2.4.1 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 |
2.4.2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煤炭供应现状及参与主体供需风险分析 |
3.1 煤炭供应链发展现状分析 |
3.1.1 中国煤炭供应概述 |
3.1.2 煤炭供应链的特点 |
3.1.3 煤炭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4 煤炭供应链参与主体分析 |
3.2 煤炭供应链参与主体供需风险分析 |
3.2.1 煤炭企业供需风险因素分析 |
3.2.2 储配中心供需风险因素分析 |
3.2.3 交通运输供需风险因素分析 |
3.2.4 消费者供需风险因素分析 |
3.2.5 外部环境供需风险因素分析 |
3.3 煤炭供应链参与主体供需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3.4 煤炭供应链参与主体供需风险评估 |
3.4.1 风险评估方法 |
3.4.2 风险评估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煤炭供应链多目标供需风险优化研究 |
4.1 煤炭供应链供需风险决策问题 |
4.2 煤炭供应链供需风险优化模型研究 |
4.2.1 模型假设 |
4.2.2 风险决策目标 |
4.2.3 风险决策约束 |
4.3 供需风险优化研究 |
4.3.1 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求解算法 |
4.3.2 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求解流程 |
4.3.3 参数设定 |
4.3.4 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优化前求解 |
4.3.5 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优化后求解 |
4.3.6 优化结果分析 |
4.4 风险规避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9)中国稀土的国际定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思路和本文主要创新 |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世界稀土格局、中国国内稀土状况及治理研究 |
第二节 定价理论 |
第三节 稀土定价权研究 |
第四节 文献研究述评 |
第三章 定价权分析的理论框架 |
第一节 定价权分析的前提环境:系统理论与博弈理论 |
第二节 定价权缺失与获取的成因:资源品成本与价值理论 |
第三节 定价权获取的动因:国家及企业战略理论 |
第四节 定价权获取的根据:国际经验规律及战略国情启示 |
第四章 中国稀土国际定价权长期缺失的内因分析 |
第一节 定价权长期缺失问题 |
第二节 定价权缺失的性质与机理模型分析 |
第三节 定价权长期缺失及缺失系统性内因的实证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一般稀土国际定价权的现实困惑与主导实现 |
第一节 一般稀土出口定价权的周期表现与规律 |
第二节 一般稀土出口定价权的阶段突破及其局限 |
第三节 一般稀土出口定价权的目标性质及目标形成机理 |
第四节 博弈与组织演进下一般稀土出口定价权的“超成本”主导实现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章 特种稀土国际定价权的现实困顿与目标演进实现 |
第一节 特种稀土国际定价权的“差距”困顿与国内、国际策略 |
第二节 特种稀土国际定价权目标定位性质及目标形成机理 |
第三节 特种稀土国际定价权的“利润递增”主导的实现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对策 |
第一节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化解定价权缺失的对策 |
第三节 实现定价权主导的对策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石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的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范围界定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石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基本理论 |
2.1 会计政策的一般理论 |
2.1.1 会计政策的理论解释 |
2.1.2 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动机 |
2.1.3 会计政策的分类 |
2.1.4 会计政策研究本文的定位 |
2.2 石油公司生产活动及油气会计的基本概念 |
2.2.1 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的有关基本概念 |
2.2.2 石油天然气会计的基本概念 |
2.3 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的特点及其对会计政策的影响 |
2.4 石油天然气会计政策梳理 |
2.4.1 石油天然气基本会计政策 |
2.4.2 石油天然气会计揭示政策 |
2.4.3 油气矿权转让的会计政策 |
2.4.4 油气矿区废弃及环境恢复会计政策 |
2.5 章小结 |
第三章 石油生产企业会计政策的历史变迁 |
3.1 石油生产企业会计政策的历史变迁 |
3.1.1 油气生产企业会计核算的历史回顾 |
3.1.2 历史变迁中石油企业主要会计政策内容及评述 |
3.2 石油生产企业会计政策变迁的动因分析 |
3.2.1 石油企业会计政策变迁的体制分析 |
3.2.2 石油企业会计政策变迁的内在因素分析 |
3.2.3 石油会计政策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
3.3 石油生产企业会计政策改革与发展 |
3.3.1 石油企业会计政策改革的背景分析 |
3.3.2 石油企业会计政策改革的趋势 |
3.4 章小结 |
第四章 石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实证研究 |
4.1 石油上市公司财务体制及资本市场分析 |
4.1.1 我国三大石油上市公司概况 |
4.1.2 三大石油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
4.1.3 三大石油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分析 |
4.1.4 国内外资本市场对会计政策选择及信息披露的要求 |
4.2 三大石油公司会计政策的现状比较 |
4.2.1 中国石油的会计政策内容及构成特点 |
4.2.2 中国石化的会计政策及构成特点 |
4.2.3 中海石油的会计政策及构成特点 |
4.3 三大石油公司会计政策比较分析 |
4.3.1 三大石油公司会计政策比较与分析 |
4.3.2 三大石油公司境外财务报表披露内容对比分析 |
4.4 三大石油公司现行会计政策的总体评价 |
4.4.1 主要会计政策差异分析 |
4.4.2 三大石油公司会计政策差异的主要原因 |
4.4.3 我国石油公司会计政策的总体评价 |
4.5 章小结 |
第五章 石油上市公司组建中的会计政策 |
5.1 石油企业改制上市的途径选择 |
5.2 资产重组政策 |
5.2.1 经营资产的组合 |
5.2.2 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 |
5.3 油气储量转让会计政策 |
5.4 财务剥离政策 |
5.4.1 核实原有企业的会计资料 |
5.4.2 理清上市公司与原有企业资产产权归属 |
5.4.3 正确计算报表数据 |
5.4.4 科学预测公司盈利 |
5.5 土地使用权处理政策 |
5.6 章小结 |
第六章 石油上市公司运行中的会计政策 |
6.1 油气储量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政策 |
6.2 油气资产确认政策 |
6.2.1 油气资产的概念及核算范围 |
6.2.2 油气资产的特征及核算 |
6.3 油气勘探成本计量政策 |
6.4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 |
6.5 油气资产减值会计政策 |
6.6 矿权流转会计政策 |
6.7 联合经营权益会计政策 |
6.8 矿区废弃及环境恢复会计政策 |
6.9 石油公司纳税筹划政策 |
6.9.1 石油公司税收筹划的实践分析 |
6.9.2 石油公司税收筹划的理论分析 |
6.9.3 政策性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 |
6.10 章小结 |
第七章 石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会计政策 |
7.1 会计政策与会计信息披露 |
7.1.1 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关系 |
7.1.2 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
7.1.3 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质就是一项会计政策 |
7.1.4 会计政策选择与信息披露要求的协调 |
7.2 石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策 |
7.2.1 会计信息披露政策的一般要求 |
7.2.2 会计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原则 |
7.2.3 石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
7.3 石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政策的改进 |
7.3.1 会计信息披露政策改进的总体趋势 |
7.3.2 石油公司现行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
7.3.3 石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 |
7.4 章小结 |
第八章 论文结论 |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8.2 本文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再论原油成本中储量费用的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温粘关系特性提高原油采收率[A]. 李得信,李世恩. 2021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册), 2021
- [2]考虑供需风险的煤炭供应链优化研究[D]. 周李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石油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与应用研究[D]. 王潇涵.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4]海外油气项目投资组合优化研究[D]. 李光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1
- [5]对冲国内成品油价格风险的交叉套期保值方案设计[D]. 杨晶.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6]基于经济价值的套期保值相机抉择策略[D]. 王玉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7]河南三线建设略论[D]. 杨润萌. 上海大学, 2021
- [8]中天能源借壳上市中的业绩承诺与盈余管理研究[D]. 贾辉.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9]中国稀土的国际定价权研究[D]. 袁中许. 南京大学, 2014(05)
- [10]石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研究[D]. 赵选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