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需要新经济吗?

新经济需要新经济吗?

一、新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学吗?(论文文献综述)

郭天序[1](2021)在《数字平台垄断及风险行为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平台垄断问题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挑战,需对垄断现象和反垄断规制进行再认识。数字平台垄断隐含诸多风险行为,包括涉及公民隐私的个人风险行为、涉及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金融风险行为以及涉及企业暴利的社会风险行为。本文试图揭示导致数字化垄断遵循的新经济学规律与现象,尝试对三类风险行为进行分析与思考,探讨风险行为的缘起、特征和经济学规律,提出解决相关风险的实践思路。对数字税收视角下的全球数字经济垄断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应关注数字税对我国数字平台产业国际地位的影响,鼓励积极参与并主导包括数字税在内的全球税制改革以及全球反垄断规则的制定。

张海男[2](2021)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任保平,豆渊博[3](2021)在《近年来国内关于新经济研究的文献述评》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高质量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促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对我国新经济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了目前我国新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新经济研究的发展趋势。

圣本蓉[4](2020)在《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基于中美日三国数据比较分析》文中指出现实世界中,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金融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金融结构更是一个金融体系的骨架,尤其是针对金融系统的支撑,金融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对它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林毅夫曾在他提出的经典理论--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中提到,经济结构是一个不断动态优化的过程,是根据不同时间节点下呈现出的不同的要素禀赋,在比较优势下得出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和技术风险特性,所对应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同,进而又决定了金融结构的不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结构是否一成不变,是否存在着一个最优的金融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进行的?本文立足于结构适宜性视角对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理解目前的理论研究现状并发现出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处,为本篇论文的研究打下基础。接着通过对目前学术圈较为认可的两大金融结构理论:传统金融结构理论和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进行追根溯源,分析其理论依据,再结合经典理论索洛模型、内生增长模型及金融深化理论进行推导分析,提出金融结构是通过提高金融效率、降低技术风险、支持产业升级三方面作为主要路径对经济增长传导影响,同时这部分理论分析也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基于新经济理论提出的金融结构动态性的基本观点,并考虑到金融结构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经济增长作用的过程可能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所以本文选择使用时间序列模型。又考虑到中介变量与核心变量以及因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内生性系统的影响关系,进一步选用VAR模型。在跨国经验上,考虑到美国金融发展较为成熟,日本与我国较为相似,所以选取三国2000-2018年季度数据进行跨国经验对比。将数据带入模型探究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关系,通过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响应图分析并验证影响机制。实证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相对于美国和日本两国来说并不显着,并且是通过产业结构、金融效率、技术进步,价格发现等途径实现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配套机制不健全,结构本身发展存在并不均衡等情况,加之产业结构亟待转型,科技研发水准不高等原因导致传导过程中金融效能存在损耗,金融效率的数据表现不理想;同时由于三个国家的对于金融监管体制上存在天然的制度差异,在影响途径的相关性上表现各有侧重。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最后综合性的为我国“顶层设计”下的经济结构转型政策实践提供一些建议。建议主要从优化金融结构、畅通传导机制、完善政府配套三个方面出发。

程林林,李秦宇,陈鸥[5](2019)在《我国体育经济“学术流派”的由来与现状解构:兼论中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学术流派的存在与否反映了特定学科领域里学术研究的参与度、活跃度和成熟度。文章借助于文献梳理,对我国体育经济学"学术流派"形成的理论基础、动因、过程、影响、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体育经济学应该归属于应用经济学,而非体育学;(2)经济学思想的浸润和接受程度是导致体育经济"学术流派"形成的诱因;(3)体育产业是体育经济规律的实践映像;(4)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视角、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

李东杨[6](2019)在《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研究》文中指出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也需要以实践作为客观基础。习近平分配正义观正是顺应时代发展、为满足实践需要而产生的科学理论。在新时代,随着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改革依然存在的分配不正义问题亟需解决。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西方分配正义思想由于其自身理论缺陷、时代背景限制没有解决好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分配不正义问题。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配正义思想基础上正在努力解决此问题,并呈现出其科学性。目前,有的学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配正义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思想、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和西方分配正义思想进行研究,并取得一些积极成果。但是,学术界缺乏对习近平分配正义观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提炼和研究。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文本资料对习近平分配正义观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提炼和研究。习近平分配正义观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正在形成的新的分配正义理论,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之后,亟需深入研究的—项重要课题。以“习近平分配正义观”为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具体论证过程中,本论文在回顾相关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遵循“实践基础——主要内容——现实运用——理论地位——现实意义”的研究思路,进而研究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主要内容、现实运用、理论地位、现实意义等基本问题。从基本理论上看,习近平分配正义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配正义思想和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分配正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同时又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的精华和借鉴吸收西方分配正义思想中的有益成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实践基础上看,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对分配正义的探索实践成果,以及习近平在知青时期、从政时期对分配正义的探索实践成果,为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从主要内容上看,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和“主要表现”等。本论文在对“基本立场”的阐释中,分别从国际和国内角度深入阐释“以人民为中心”基本立场下分配正义的含义。在对“基本原则”的分析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基本立场下的贡献原则、平等原则和补偿原则的统一。“三个原则”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在对“主要表现”的论述中,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宏观框架,将习近平分配正义观概括为经济领域分配正义观、政治领域分配正义观、文化领域分配正义观、社会领域分配正义观和生态领域分配正义观,以及各个领域分配正义观应用的具体政策。在论述习近平分配正义观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精准扶贫政策为例展示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现实运用。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是以习近平分配正义观为理论基础,它是随着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精准扶贫政策是对习近平分配正义观“基本立场”的现实遵循;精准扶贫政策是对习近平分配正义观“基本原则”的现实坚持;精准扶贫政策是对习近平分配正义观“主要表现”的现实运用。从理论地位上看,习近平分配正义观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配正义思想、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分配正义思想、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和西方分配正义思想。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配正义思想、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分配正义思想和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是对西方分配正义思想的借鉴。同时,习近平分配正义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配正义思想的发展,是对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分配正义思想的丰富,是对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的弘扬,是对西方分配正义思想的批判。从现实意义上看,习近平分配正义观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的现实分配不正义问题,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成新时代使命等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它对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共商、共建、共享,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具有指导作用。经过较为全面系统研究习近平分配正义观之后,本论文得出了三个创新性的观点。第一,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基本原则是“以人民为中心”基本立场下的贡献原则、平等原则和补偿原则的统一。第二,习近平分配正义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思想发展的新阶段。第三,精准扶贫政策是对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创造性运用。

陈禹,杨培芳,姜奇平,吕本富,吴绪亮[7](2018)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学革命》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关于经济理论的讨论已经不计其数,但往往限于名词和概念之争,与实际的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生活相距甚远。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互联网经济学研究联盟的资助下,《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特别组织了本次笔谈,邀请五位专家对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学发展问题展开讨论。本次笔谈的特点在于各自视角的不同。陈禹借鉴复杂性研究的理念,试图从承认和重视经济系统复杂性的思路入手,努力克服传统经济学中的绝对化、过分简单化的种种弊病,为经济理论的改革提出建议。杨培芳从协同的角度出发,力图构建全新的经济理论体系,立意高远。姜奇平提出要通过作为研究对象的网络认识经济结构,经济转型的核心是结构调整,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体现供给上创新导向、需求上个性化导向的复杂性范式的经济结构。吕本富则从具体的新生事物——平台——切入,分析新的经济现象,探索新的经济规律。吴绪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对传统经济学和互联网经济学进行了对比,提出互联网经济学的发展将给现代经济学带来一场数字化革命。新时代需要新理论,在经济领域尤其如此。笔谈中各位专家的观点不尽相同,视角和切入点更是呈现多样化,这正是当今经济生活的特点所在。基于时代现实的、解放思想的探索和讨论,是科学和社会进步的台阶。祝愿这一步台阶能够对经济学大厦的建设有所贡献。

牛潇[8](2017)在《新媒体技术对网络经济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也不断进行革新,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网络经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而逐渐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技术与网络经济的描述,把新媒体技术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经济推动技术革新,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进行说明。同时将新媒体技术与网络经济对人的影响进行分析,了解到技术的发展引起人实践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引起这些改变背后的原因。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把我国目前新媒体技术与网络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突出选题意义及重要性,指出我国目前必须坚持发展科学技术,使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新媒体技术与网络经济的概述,将新媒体与旧媒体、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各自进行对比,并阐明新媒体技术与网络经济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它们,才能促进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第三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新媒体技术对网络经济的影响进行说明,分析了这些影响对社会主义经济带来的正负两种不同结果。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是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提升的同时,也会引起各种新的社会问题。第四部分通过以人为载体,分析新媒体技术影响网络经济的哲学原因,从根本上探求二者的关系,以及这些成因背后技术本身、经济体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基于前面阐述的内容,提出为促进我国新媒体技术与网络经济发展,政府、媒体行业和个人这三个不同主体应该怎样做,才能促进科技进步,以此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并针对这三个不同主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信息技术时代,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为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我们只能遵循客观规律,认识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不断进行技术改革,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进行技术的革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完全融入全球化的洪流中去。所以,发展新媒体技术,带动网络经济的发展,以此为社会主义实体经济服务,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李君[9](2016)在《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新经济”概念的再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屡次提及"新经济"概念,该概念2016年还被首次写入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历史上"新经济"概念的形成背景、发展特征以及政策含义,并结合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新经济"概念的普遍意义和特殊内涵进行了解读。

陈文娟[10](2015)在《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和策略选择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开始从独立的计算机向互联网上转移,云计算的概念被提出,它将IT资源商品化的商业模式不仅为用户降低了IT成本,也提高了IT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云计算发展十分迅速,且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为引导云计算更好发展,本文提出从商业生态的视角研究云计算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本文首先基于相关理论的整理和研究综述,提出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依据为:云计算经济的自身特征、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的各影响因素、云计算经济的发展阶段及所在环境的资源特征四个方面。然后,依次对上述四个依据进行分析:结合网络经济和商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云计算经济的特征和云计算经济商业生态系统,建立了云计算经济商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分析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并将影响因素分为外部驱动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两类,之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和SmartPLS2.0对各影响因素对云计算经济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云计算经济的特征和商业生态系统中各影响因素对云计算经济的影响机制,并将云计算经济规模对其规模变化速度的影响这一修正项改进为一个指数函数,从而建立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规模变化的Logistic方程,并提出以此Logistic方程中云计算经济边际规模的状态来判断云计算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的各影响因素为客观环境中资源特征的评价指标,提出以比较云计算经济商业生态系统中外部驱动因素的作用力和核心生态系统内部驱动因素作用力来判断客观环境的资源特征。接着以上述四个依据的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思路和选择步骤,并为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云计算经济和不同地区同一发展阶段的云计算经济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之后,承接上文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研究,提出将商业生态系统中云计算经济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资源特征评价得到的资源优势和资源劣势与适应现阶段云计算经济的发展特征、发展模式的所需因素综合为关键因素以作为发展策略选择的依据;最后,以江苏省为例,应用上文发展模式选择方法和策略选择方法研究江苏省云计算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二、新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学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学吗?(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平台垄断及风险行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数字平台的垄断问题
三、对数字化垄断的再认识
    (一)数字化垄断与物质化垄断
    (二)数字化垄断的经济学新规律
四、数字化垄断下数字平台的风险行为及其根源
    (一)涉及公民隐私的个人风险行为
        1. 隐私数据是数字平台实现垄断地位的关键
        2. 基于隐私数据的价格歧视
        3. 数据平台隐私数据权属模糊导致多重风险
        4. 数字平台隐私数据监管需技术对等
    (二)涉及自有资本金不足的金融风险行为
        1. 数字金融平台的利率与风险
        2. 资本金是化解风险的必要条件
        3. 风控允许前提下探讨更合理的数字金融平台实际资本充足率
    (三)涉及企业暴利的社会风险行为
        1. 精准差异化服务和数字产品边际成本趋零为数字平台创造庞大超额利润
        2. 策略定价导致数字平台的暴利
        3. 从分配机制着手调控数字平台暴利化解社会矛盾
五、数字税收视角下数字经济垄断问题的思考
    (一)站在国际数字经济高度考虑通过数字税手段干预垄断的规制原则
    (二)数字税征收仍存多重技术障碍且存在政策套利风险
    (三)从数字经济全球化布局高度充分评估全球税改对我国数字行业的影响

(3)近年来国内关于新经济研究的文献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经济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文献统计及分类
    (二)新经济概念界定的综述
二、新经济研究不同方向的观点综述
    (一)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研究的观点综述
    (二)新经济对科技创新发展研究的观点综述
    (三)新经济对产业发展影响研究的观点综述
    (四)新经济对经济学理论影响研究的观点综述
    (五)新经济对教育影响研究的观点综述
    (六)新经济统计和评价体系研究的观点综述
三、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的观点综述
    (一)以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
    (二)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三)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优化产业结构
四、新经济现有研究的评价和趋势展望
    (一)新经济现有研究的评价
        1.新经济概念没有统一定论
        2.新经济核算缺乏完善的统计标准
        3.新经济研究缺乏指向性
        4.新经济研究缺乏创新性
    (二)新经济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1.加强新经济背景下产业发展的研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探讨新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促进新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3.探索新经济研究的新方向,完善新经济理论建设
        4.加强传统产业与新经济融合研究,走特色发展道路
        5.加强对于新经济背景下国内需求的研究,构建新发展格局

(4)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基于中美日三国数据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4 本文的创新与研究框架
二 文献综述
    2.1 金融结构理论
        2.1.1 金融结构的概念与特征
        2.1.2 金融结构理论的发展
    2.2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2.2.1 金融结构中性论
        2.2.2 金融结构非中性论
        2.2.3 新金融结构理论
    2.3 文献述评
三 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
    3.1 机制一:促进资本累积和提高资本转化率
    3.2 机制二:分散技术进步风险
    3.3 机制三:优化产业结构
    3.4 机制四:促进良性竞争和价格发现
    3.5 本章小结
四 金融结构对经济影响的现状分析
    4.1 金融结构的数据对比分析
        4.1.1 金融结构的变量选取
        4.1.2 三国金融结构发展对比分析
        4.1.3 中国金融结构当下的特征与风险描述
    4.2 金融结构与传导路径指标的数据对比分析
        4.2.1 金融结构与金融效率的数据分析
        4.2.2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数据分析
        4.2.3 金融结构与技术进步的数据分析
    4.3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五 实证分析
    5.1 变量设定和数据处理
    5.2 计量模型的选取和设定
    5.3 跨国经验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六 关于扩大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正向影响的政策建议
    6.1 启示与借鉴
    6.2 完善金融结构
        6.2.1 保障金融规模均衡发展
        6.2.2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6.3 畅通金融结构的传导机制
    6.4 政府配套政策
    6.5 本章小结
七 结论与不足
    7.1 基本结论
    7.2 本文创新与不足
        7.2.1 本文创新之处
        7.2.2 本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体育经济“学术流派”的由来与现状解构:兼论中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1.1 着书立说, 开启体育经济理论探索与争鸣
    1.2 拓展视野, 体育产业被赋予新使命
    1.3 百花齐放, 体育经济学研究领域人才辈出
2 厚积薄发, 体育经济“学术流派”雏形显现
    2.1 “成体学派”
    2.2 “体科所学派”
    2.3 “上体学派”
    2.4 “北体学派”
    2.5 “华中师大学派”
3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理论支撑与突破
    3.1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亟待厘清
    3.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产业政策引导
    3.3 体育产业前景虽然光明, 高质量发展仍需新学说引导
4 结语

(6)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提出问题及选题意义
        1.1.1 提出问题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分配
        2.1.2 公平、公正、正义
        2.1.3 分配正义
        2.1.4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
    2.2 相关基本理论
        2.2.1 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配正义理论
        2.2.2 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分配正义理论
        2.2.3 中国传统分配正义理论
        2.2.4 西方分配正义理论
3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实践基础
    3.1 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分配正义实践
        3.1.1 毛泽东分配正义实践
        3.1.2 邓小平分配正义实践
        3.1.3 江泽民分配正义实践
        3.1.4 胡锦涛分配正义实践
    3.2 习近平分配正义实践
        3.2.1 萌芽阶段(1969年-1979年)
        3.2.2 生长阶段(1979年-2012年)
        3.2.3 形成阶段(2012年-至今)
4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主要内容
    4.1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基本立场”
        4.1.1 分配正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重要体现
        4.1.2 “以人民为中心”基本立场下的分配正义概念阐释
    4.2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基本原则”
        4.2.1 贡献原则
        4.2.2 平等原则
        4.2.3 补偿原则
        4.2.4 三个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
    4.3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主要表现”
        4.3.1 经济领域分配正义观
        4.3.2 政治领域分配正义观
        4.3.3 文化领域分配正义观
        4.3.4 社会领域分配正义观
        4.3.5 生态领域分配正义观
5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现实运用——以精准扶贫政策为例
    5.1 精准扶贫政策基本概述
        5.1.1 精准扶贫政策提出过程
        5.1.2 精准扶贫政策主要内容
        5.1.3 国内外扶贫政策之比较
    5.2 精准扶贫政策现实考察
        5.2.1 总体减贫绩效
        5.2.2 地区减贫绩效
        5.2.3 存在问题分析
        5.2.4 未来政策设计
    5.3 精准扶贫政策现实意义
        5.3.1 精准扶贫政策是“基本立场”的现实遵循
        5.3.2 精准扶贫政策是“基本原则”的现实坚持
        5.3.3 精准扶贫政策是“主要表现”的现实运用
6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
    6.1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理论地位
        6.1.1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发展
        6.1.2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对中共历代主要领导人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丰富
        6.1.3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对中国传统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弘扬
        6.1.4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对西方分配正义思想的借鉴批判
    6.2 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的现实意义
        6.2.1 “基本立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6.2.2 “基本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指南
        6.2.3 “主要表现”是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的行动纲领
7 结语及未来研究展望
    7.1 结语
    7.2 未来研究展望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8)新媒体技术对网络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国内新媒体技术对网络经济影响研究
        1.3.2 国外新媒体技术对网络经济影响研究
        1.3.3 研究评析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1.5.1 文章创新点
        1.5.2 文章难点
第2章 我国新媒体技术与网络经济概述
    2.1 新媒体技术及其特征
        2.1.1 新媒体技术的概念及内涵
        2.1.2 新媒体技术的特征
    2.2 网络经济及其特征
        2.2.1 网络经济概述
        2.2.2 网络经济的特征
        2.2.3 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2.3 新媒体技术与网络经济的关系
        2.3.1 新媒体技术促进网络经济发展
        2.3.2 网络经济的发展带动新媒体技术的革新
第3章 新媒体技术对网络经济的影响
    3.1 新媒体技术对网络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
        3.1.1 增加便捷的交易信息平台
        3.1.2 推进技术与产业的不断革新
        3.1.3 推动传统文化经济的发展
        3.1.4 促进经济发展加速经济全球化
    3.2 新媒体技术对网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3.2.1 网络经济违法犯罪现象层出不穷
        3.2.2 刺激经济的虚假繁荣
        3.2.3 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
第4章 新媒体技术对网络经济影响引起的反思
    4.1 新媒体技术与网络经济对人的影响
        4.1.1 行为方式的改变促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
        4.1.2 思维方式的改变促使思维与对象观念的改变
        4.1.3 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的生存和发展有了深刻改变
    4.2 新媒体技术与网络经济对人产生影响的原因
        4.2.1 技术本身的原因
        4.2.2 经济体制的原因
        4.2.3 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5章 推进新媒体技术革新带动经济发展的对策
    5.1 政府相关单位的支持
        5.1.1 建立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体制
        5.1.2 创新推动机制
    5.2 加强科技的发展,推动新媒体技术的变革
        5.2.1 提高新媒体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5.2.2 强化媒体的策划意识
    5.3 提升媒体人的职业道德水平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新经济”概念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美国“新经济”概念
“新经济”概念的一般性含义
中国“新经济”概念的普遍意义和特殊内涵

(10)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和策略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云计算经济及其商业生态系统概述
    1.1 云计算服务模式分析
    1.2 云计算经济的特征分析
    1.3 云计算经济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
        1.3.1 环境子系统
        1.3.2 支持子系统
        1.3.3 核心生态系统
        1.3.4 顾客子系统
        1.3.5 云计算经济的商业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1.4 云计算经济的商业生态系统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2.1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
    2.2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
        2.2.1 环境子系统相关因素
        2.2.2 支持子系统相关因素
        2.2.3 顾客子系统相关因素
        2.2.4 云计算核心价值网中企业能力相关因素
        2.2.5 核心云计算企业能力相关因素
        2.2.6 云计算行业情况相关因素
        2.2.7 核心生态系统整体性能力相关因素
    2.3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假设
    2.4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实证研究
        2.4.1 数据收集与检验
        2.4.2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2.4.3 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结果
        2.4.4 实际影响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阶段研究
    3.1 云计算经济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分析
    3.2 云计算经济的发展阶段判断思路
    3.3 云计算经济的外部驱动因素的作用力分析
    3.4 以Logistic增长模型判断云计算经济的发展阶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所处环境的资源特征分析
    4.1 资源特征评价指标
    4.2 模糊综合评价各资源特征
    4.3 资源特征的判断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研究
    5.1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思路
    5.2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过程
    5.3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结果
        5.3.1 同一区域内云计算经济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模式选择
        5.3.2 不同区域内云计算经济的同一阶段的发展模式选择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策略选择研究
    6.1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策略选择思路
    6.2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策略选择过程
        6.2.1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6.2.2 分析研究对象发展云计算经济的关键影响因素
    6.3 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策略选择方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江苏省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和策略选择研究
    7.1 江苏省的云计算经济发展的资源特征分析
        7.1.1 资源特征各指标分析
        7.1.2 江苏省各资源特征指标评价
    7.2 江苏省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7.3 江苏省云计算经济发展策略选择
        7.3.1 确定关键影响因素
        7.3.2 江苏省云计算经济发展策略
    7.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

四、新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学吗?(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平台垄断及风险行为分析[J]. 郭天序. 地方财政研究, 2021(07)
  •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 张海男.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 [3]近年来国内关于新经济研究的文献述评[J]. 任保平,豆渊博.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04)
  • [4]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基于中美日三国数据比较分析[D]. 圣本蓉.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5]我国体育经济“学术流派”的由来与现状解构:兼论中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J]. 程林林,李秦宇,陈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04)
  • [6]习近平分配正义观研究[D]. 李东杨.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 [7]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学革命[J]. 陈禹,杨培芳,姜奇平,吕本富,吴绪亮. 财经问题研究, 2018(05)
  • [8]新媒体技术对网络经济影响研究[D]. 牛潇.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9]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新经济”概念的再思考[J]. 李君. 商业经济研究, 2016(10)
  • [10]商业生态视角的云计算经济发展模式和策略选择研究[D]. 陈文娟. 东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新经济需要新经济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