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机紧急制动有级位跳主断路器电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执希,林永喜[1](1995)在《补机紧急制动有级位跳主断路器电路分析》文中指出分析了使用DK-1型电空制动机的电力机车双机联挂牵引列车运行中,当本务机车紧急制动或其它原因发生紧急制动时,补机没有在补机位紧急制动时跳主断路器电路会产生的不良后果,为此提出了改进电路。
陈涛[2](2007)在《机车无线同步操作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机车重联可以在不对机车作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提高机车的牵引能力,并减少操作人员,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的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国内大量采用重联机车,如韶山3B(SS3B)、韶4改(SS4改)、东风11G(DF11G)等。本论文是根据成都机务段“机车无线重联同步操纵系统”项目的要求,以SS3B电力机车为研究对象,针对现阶段电气重联中存在的问题,开发了基于无线传输的机车重联系统来代替原有电缆传输信号的控制方式。本文是作者结合系统研制过程完成的。论文首先论述了机车无线重联同步操纵系统的意义,介绍了机车重联技术发展的概况;然后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功能结构,对系统模块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详细讨论了无线传输重联控制的解决方案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接着分析了SS3B型机车上需要采集的信号种类,有针对地提出了信号获取的方法,为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整个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基于CAN总线通信的数据采集、无线传输、输出控制功能,以CAN总线为平台把各个模块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给出了系统软硬件实现方案。论文也对本系统试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系统研究中发现的不足,给出了作者的一点建议并对机车无线重联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高青松[3](2008)在《多机牵引无线同步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多机牵引无线同步控制系统以其优良的系统特点在我国重载铁路运输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国内使用的多机牵引无线同步控制系统多为美国GE公司的Locotrol系统,但其应用条件与我国的重载线路有着巨大的差异。基于此种现状,本论文结合成都铁路局项目“多机牵引无线同步操纵系统”,以SS3B非固定重联型电力机车为研究对象,对符合我国实际应用要求的多机牵引列车无线同步控制的理论和系统进行了研究。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了国内外多机牵引无线同步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后,根据我国重载运输线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现有投入重载运输的电力机车的特点,采用无线通信方式来实现机车的分布式动力控制,解决列车运行中平稳性与安全性的问题。重点通过对多机牵引列车纵向动力学结论以及司机的优秀操纵经验的研究和分析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列车安全运行控制策略。同时对多机牵引列车安全专家系统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列车纵向力裕量作为列车运行安全性评价标准的新观点和方法,运用智能控制理论设计出了多机牵引无线同步控制系统。对系统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机车控制信号和状态信号的采集模块、无线通信传输模块、中央控制模块、输出控制模块和状态信号输出显示等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思想和软件原理给予介绍,最后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的可靠性措施。结合研制实际系统的过程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并通过该系统在实验室的试验运行,本文在文章结尾总结了取得的成果,提出了系统的不足,给出了作者的建议,同时对该项理论和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江海涛[4](2008)在《机车重联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西南山区普遍采用双机车重联的技术来提高机车的牵引力,两台独立的机车利用电缆实现的重联控制,已经广泛的应用在SS3B,SS4等电力机车型,通过这种重联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机车牵引力,实现重载运输和满足特殊线路上的牵引需要。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来自于成都铁路局项目:“机车重联无线同步操控系统”,主要针对现有SS3B型电力机车重联牵引技术现状,开发研制一套机车重联无线同步操控系统,代替现在有线重联的控制方式。机车重联运行时,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实现主控、从控机车之间的同步控制,当列车需要解体或者是重新编组时,重联机车可以迅速投入运用,列车控制和编组更加方便灵活。论文论述了机车重联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系统的组成模块以及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信号采集系统,分析了机车相关的控制信号及状态信号,并设计了信号的采集方案。设计了信号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及其软件工作流程,并分析了系统总线,给出系统相关的接口电路。并给出提高系统的抗干扰的一些措施。
二、补机紧急制动有级位跳主断路器电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机紧急制动有级位跳主断路器电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机车无线同步操作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机车重联技术发展概况 |
1.3 项目的提出与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列车平稳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
2.1 列车平稳操纵研究 |
2.1.1 车钩间隙对列车起动的影响 |
2.1.2 平稳调速 |
2.1.3 复杂线路上的协调操纵 |
2.1.4 同步制动时间差分析 |
2.2 自动过分相方案研究 |
第三章 系统方案研究 |
3.1 系统功能要求 |
3.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3.2.2 系统工作原理 |
3.3 无线数据传输实现方案 |
3.3.1 无线传输性能要求 |
3.3.2 无线通信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
3.3.3 数传模块频段的选择 |
第四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4.1 信号采集方案研究 |
4.1.1 系统信号分类 |
4.1.2 控制电路采集信号 |
4.1.3 主辅电路采集信号 |
4.2 单元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4.2.1 主机硬件平台的选择 |
4.2.2 信号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4.2.3 数传模块的选择及接口电路设计 |
4.2.4 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
4.3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
4.4 液晶显示功能硬件实现 |
4.4.1 硬件构成 |
4.4.2 各部分硬件描述 |
4.4.3 显示功能描述 |
第五章 系统软件实现 |
5.1 系统总线应用层协议研究 |
5.1.1 TX帧信息配置 |
5.1.2 报文数据格式 |
5.2 控制功能软件实现 |
5.2.1 系统设置 |
5.2.2 牵引控制 |
5.2.3 控制模式转换 |
5.3 无线传输软件实现 |
5.3.1 无线数据收发程序设计 |
5.3.2 通信故障处理 |
5.4 自动过分相控制算法软件实现 |
第六章 系统实验 |
6.1 系统测试方案 |
6.2 实验内容及分析 |
6.2.1 系统实时性分析 |
6.2.2 系统可靠性分析 |
6.3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系统实物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多机牵引无线同步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
1.3 项目的提出与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多机牵引列车安全性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 |
2.1 多机牵引列车纵向动力学结论分析 |
2.1.1 列车纵向动力学的模型 |
2.1.2 列车纵向动力参数的确定 |
2.2 多机牵引列车纵向冲动机理及分析 |
2.2.1 列车纵向冲动的基本规律 |
2.2.2 间隙效应 |
2.2.3 列车纵向冲动的特点 |
2.3 多机牵引列车平稳协调操纵技术及司机经验的研究 |
2.3.1 列车的起动 |
2.3.2 列车的制动 |
2.4 多机牵引列车安全运行控制策略 |
2.4.1 一般重载列车的控制策略 |
2.4.2 多机牵引组合列车的控制策略 |
第3章 多机牵引列车安全运行专家系统的建立 |
3.1 多机牵引列车安全运行专家系统的评价体系 |
3.1.1 列车运行安全的评价依据 |
3.1.2 列车运行安全的评价方法 |
3.1.3 列车运行安全指数的确定 |
3.2 列车运行安全性评价标准 |
3.2.1 列车在各区段运行的纵向冲动标准 |
3.2.2 列车在各区段运行的速度标准 |
3.3 列车运行安全性推理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 |
3.3.1 模糊语言变量 |
3.3.2 模糊条件推理方法 |
3.3.3 安全性推理评价模糊逻辑系统 |
3.3.4 安全性推理评价算法的实现 |
3.4 列车安全运行专家系统决策模型和信息配置要求 |
3.4.1 列车安全运行专家系统决策模型 |
3.4.2 列车安全运行专家系统的信息配置要求 |
第4章 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
4.1 系统的机车研究模型 |
4.2 系统功能要求 |
4.3 系统的总体结构 |
4.4 系统的工作原理 |
4.4.1 车载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
4.4.2 车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4.5 车载系统的控制功能 |
第5章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
5.1 信号采集方案的研究 |
5.1.1 系统信号的研究 |
5.1.2 机车控制信号 |
5.1.3 机车运行状态信号 |
5.2 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
5.3 信号传输电路的设计 |
5.4 输出控制电路的设计 |
5.5 状态信号显示电路的设计 |
5.6 中央控制模块的设计 |
5.7 无线通信模块的选择 |
5.8 硬件可靠性设计 |
第6章 系统软件及控制算法设计 |
6.1 应用软件设计 |
6.1.1 信号数据采集软件 |
6.1.2 系统通信软件 |
6.1.3 输出控制软件 |
6.1.4 状态信号的显示 |
6.1.5 中央控制模块调度管理软件 |
6.2 安全专家系统控制算法 |
6.2.1 专家系统数据库的配置 |
6.2.2 多机牵引车载控制系统异步控制算法 |
6.3 软件可靠性设计 |
第7章 系统测试及试验运行 |
7.1 系统测试 |
7.1.1 测试方案 |
7.2 试验运行结果及分析 |
7.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
7.3.1 存在的问题 |
7.3.2 改进方案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试验模拟系统设备图 |
附录 2: 车载系统设备图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4)机车重联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机车重联技术概况 |
1.1.1 基于微机网络控制的固定重联系统 |
1.1.2 基于GSM-R技术的无线同步操纵系统 |
1.1.3 采用电缆连接的重联控制系统 |
1.2 本论文研究目标 |
第2章 机车无线同步操纵系统整体设计 |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2.2.1 系统基本功能 |
2.2.2 系统特点 |
2.3 系统各模块设计 |
2.3.1 主机 |
2.3.2 信号采集模块 |
2.3.3 输出控制模块 |
2.3.4 无线传输模块 |
2.4 系统工作原理 |
2.4.1 同步控制 |
2.4.2 异步控制 |
2.4.3 信号指挥控制 |
2.4.4 设备故障处理 |
2.4.5 设备通用性 |
2.5 系统通讯方案设计 |
2.5.1 机车信号对无线传输系统的要求 |
2.5.2 通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
2.5.3 无线通讯频段的选择 |
2.5.4 数传电台选择 |
第3章 信号采集系统方案研究 |
3.1 信号采集系统的功能要求 |
3.2 机车信号分类 |
3.3 机车控制信号 |
3.3.1 控制电路 |
3.3.2 电子电路 |
3.3.3 控制信号的获取 |
3.4 机车状态监测信号 |
3.4.1 主电路测量参数 |
3.4.2 辅助电路测量参数 |
3.4.3 状态监测信号的获取 |
第4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4.1 系统微处理器选择 |
4.2 系统通讯总线选择 |
4.2.1 CAN总线简介 |
4.2.2 CAN总线性能分析 |
4.3 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4.3.1 多路信号采集方式 |
4.3.2 开关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4.3.3 模拟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
4.4 CAN总线通讯电路设计 |
4.5 输出控制电路设计 |
4.6 实时时钟电路设计 |
4.7 硬件抗干扰设计 |
4.7.1 系统干扰的形成分析 |
4.7.2 硬件电路的可靠性设计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CAN总线通讯设计 |
5.1.1 CAN总线应用层协议分析 |
5.1.2 CAN总线初始化 |
5.1.3 中断发送子程序 |
5.1.4 中断接收子程序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5.2.1 主机端软件设计 |
5.2.2 信号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
5.2.3 无线通讯模块软件设计 |
5.3 软件可靠性设计 |
5.3.1 避免程序失控的措施 |
5.3.2 出错检查措施 |
5.3.3 数字滤波技术 |
5.3.4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补机紧急制动有级位跳主断路器电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补机紧急制动有级位跳主断路器电路分析[J]. 李执希,林永喜. 机车电传动, 1995(01)
- [2]机车无线同步操作系统的研究[D]. 陈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4)
- [3]多机牵引无线同步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 高青松. 西南交通大学, 2008(12)
- [4]机车重联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的研究[D]. 江海涛. 西南交通大学, 2008(12)
标签:无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