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成功的脱贫致富项目(论文文献综述)
郇庆治,陈艺文[1](2021)在《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生态扶贫进路》文中研究说明生态文明及其建设话语以及作为其权威性表达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贯穿于或影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诸多方面或议题领域的重要理论引领、政治规约和行动指南,而这当然也包括致力于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生态扶贫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及其实践,生态扶贫可以大致理解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与语境下,通过国家专项政策、各方面资源投入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有效组织,来实现对较为丰厚生态环境资源的经济贫困地区的绿色开发或较为贫瘠自然生态环境的经济贫困人口的异地发展。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民政治共识与国家重大战略统领之下,生态扶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理念丰富、政策综合和途径多元的议题性话语政策实践体系,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侧面或维度,而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生态公益补偿机制、有序开展生态易地搬迁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实践模式或进路。
陈丹萍[2](2021)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日报》报道中的东莞城市形象变迁(1978-2020)》文中研究指明
尤彩丽[3](2021)在《拉萨市乡村旅游的扶贫效应评估》文中认为
贾桂瑶[4](2021)在《防止农村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研究 ——以泰安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王双石[5](2021)在《我国绿色减贫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梦雅[6](2021)在《中国扶贫经验及其世界贡献研究》文中提出
叶志坚,肖剑南[7](2021)在《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福建宁德脱贫致富的样板、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福建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在习近平的带领和指引下,宁德脱贫致富实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至少有四个样板、五条经验、六项启示,如此恢弘篇章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回顾宁德脱贫致富的实践探索,总结其中经验启示,进而认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顺势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
蓝歌[8](2021)在《一心奔向好日子(报告文学)》文中研究指明引子这几年,官营子村很有名气。据说那里的人外出打工的很少,一般都在村里侍弄大棚,日子过得都挺红火;据说那里的村民大部分搬出平房,集中上楼去住;据说那里出产的大米、粉条、荞面、地瓜都很好吃,还有了自己的绿色食品品牌。这几年,张庆年更有名了。之前媒体宣传他,都是说他兴办的家庭农场怎样把土地流转过来进行机械化耕作,怎样建烘干塔收粮卖粮发家致富,
骆弟燕[9](2021)在《1990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研究》文中指出村支书,即村党支部书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的一种文化表征,聚集在其身上的多重关系如官民关系、党群关系等,使他们成为反映农村变化发展的一面镜子。1990年代以来,村支书形象频繁地以主角身份出现在电影中,创作者们以影像呈现村支书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村支书银幕形象进行研究,可以窥见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时代洪流中的深刻变化。本论文以1990年代以来的22部农村题材电影中的村支书形象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影视美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之法,结合社会、文化和时代语境对电影文本进行细致的研究。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村支书银幕形象”作出界定,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嬗变进行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阐明本论文研究范围确定的依据。第二章主要从共性与特性两方面对村支书银幕形象的塑造进行探讨。共性方面,村支书银幕形象的塑造深深植根于时代沃土、渗透着民族精神,较为注重人物情感温度的统摄,惯于制造矛盾冲突以强化人物性格;特性方面,主要表现在地域文化和影片叙事主题变化对村支书形象塑造的影响两个方面。第三章考察村支书银幕形象建构的意义,并对其进行反思,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韩丹丹[10](2021)在《广西相对贫困治理的内生动力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脱贫地区社会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在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扶贫工作重点由绝对贫困、显性贫困、单维贫困向相对贫困、隐性贫困、多维贫困的转变,尤其是在相对贫困群体的“志”与“智”都不足的情况下,探究如何培育相对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的需求日益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群众是基础,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相对贫困治理的内生动力培育为研究对象,秉承马克思主义内外因理论的基本理念,深度探究和剖析2020年后广西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的内生动力培育所面临的困境及背后诱因,基于此探究相对贫困群体培育内生动力的路径分析与实践要求。本文针对传统扶贫方式在贫困治理转型期背景下面临贫困治理效果不佳的困境,从内生动力培育的角度出发对广西相对贫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第一,通过梳理广西相对贫困治理内生动力培育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为后文进行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二,从广西地区相对贫困治理成效、内生动力缺乏原因以及相对贫困治理内生动力培育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广西在扶贫进程中获得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三产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基层党支部带动农民增收等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包括相对贫困群体参与度低、乡村产业发展带动性不足、扶贫工作队伍执行力较弱、扶贫资源供给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这体现在广西相对贫困群体脱贫主体意识差、集体经济参与不足、关注短期利益等表征上。第三,根据广西地区相对贫困治理进程中存在的表征与样态得出结论,之所以广西相对贫困治理内生动力出现困境,原因包括三方面:相对贫困治理人力资本不足、相对贫困治理基层领导力欠缺、相对贫困治理保障机制不健全。从这方面入手,深刻剖析内生动力培育过程中出现困境的原因,以便于更好的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探索2020年后广西相对贫困治理进程中内生动力的培育路径。第四,运用实证分析对广西内生动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佐证。由于当前我国相对贫困线尚未确定,本文以广西地区相对贫困样态测度为起点,根据广西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水平的对比状况,基于洛伦兹曲线对广西地区相对贫困发生率进行测算,以此为基础,再运用SLM模型分析广西地区内生动力影响因子的权重,发现基础教育水平、产业发展水平、就业能力等六个变量对内生动力影响权重较大。最后,遵循以上阐释,利用广西地区资源禀赋与国家政策扶持,提出培育广西地区相对贫困群体内生动力的路径。构造出“内生为主”、“外生为辅”、“内外结合”的相对贫困治理内生动力培育策略体系,内生为主,强化人力资本建设;外生为辅,优化内生发展保障体系;内外结合,形成相对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培育的协同联动机制和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总之,关于广西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的内生动力培育研究不仅回应了扶贫工作转型期新的扶贫要求,还符合广西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的内在需求,更是破解相对贫困治理形势下广西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困境的有效方法。围绕“扶贫+扶志+扶智”的模式,实现内因外因双驱动,物质精神两手抓,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内涵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一个成功的脱贫致富项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成功的脱贫致富项目(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生态扶贫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态文明及其建设话语的三重意涵 |
二、当代中国生态扶贫政策的演进及其主要实践模式 |
(一)绿色发展模式:甘肃康县 |
(二)生态公益模式: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 |
(三)生态搬迁模式:山西岢岚县宋家沟 |
三、比较与理论分析 |
(7)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福建宁德脱贫致富的样板、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宁德脱贫致富的实践样板 |
(一)下党———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样板 |
(二)赤溪———弱鸟先飞自强不息的样板 |
(三)溪邳———造福工程惠及百姓的样板 |
(四)柏洋———做强产业奔向小康的样板 |
二、宁德脱贫致富的经验总结 |
(一)自强不息,坚持久久为功。 |
(二)因地制宜,发挥在地优势。 |
(三)培育产业,壮大经济实力。 |
(四)发展教育,提升文化水平。 |
(五)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力量。 |
三、宁德脱贫致富的启示意义 |
(一)在战略制定上,既紧盯现实需要,又适当超前谋划。 |
(二)在路径选择上,既立足就地脱贫,又开拓易地模式。 |
(三)在资源要素上,既强调普惠公平,又突出帮扶重点。 |
(四)在产业发展上,既注重因地制宜,又兼顾协调统筹。 |
(五)在方法手段上,既加大外力支持,又激发内生动力。 |
(六)在工作合力上,既坚持党政主抓,又引导社会参与。 |
四、宁德脱贫致富的壮举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
(8)一心奔向好日子(报告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引 子 |
第一章 载誉归来 |
第二章 紧锣密鼓 |
第三章 夙愿得偿 |
第四章 先人后己 |
第五章 不负众望 |
第六章 恋土为根 |
第七章 富民兴业 |
第八章 细水长流 |
第九章 奉献为怀 |
第十章 夫唱妇随 |
尾 声 |
(9)1990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研究创新之处 |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一章 村支书银幕形象的生成及嬗变 |
第一节 村支书银幕形象界定 |
第二节 村支书银幕形象嬗变 |
一、被英模化的村支书银幕形象(1949—1966) |
二、被符号化的村支书银幕形象(1966—1976) |
三、去中心化的村支书银幕形象(1979—1989) |
四、趋多元化的村支书银幕形象(1990—2020 |
第二章 1990 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塑造 |
第一节 1990 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共性 |
一、时代背景奠基 |
二、民族精神渗透 |
三、情感温度统摄 |
四、矛盾冲突强化 |
第二节 1990 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特性 |
一、地域文化影响 |
二、叙事主题变化 |
第三章 村支书银幕形象建构的意义及反思 |
第一节 村支书银幕形象建构的意义 |
一、农村干部现状的真实写照 |
二、农民滞后观念的多维呈现 |
三、城乡两极分化的生动描绘 |
第二节 对村支书银幕形象建构的反思 |
一、有数量缺质量 |
二、对村支书银幕形象建构的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广西相对贫困治理的内生动力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1.研究缘起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可能创新点与不足 |
1.可能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1.相对贫困 |
2.内生动力 |
(二)理论基础 |
1.马克思反贫困思想 |
2.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 |
3.内生增长理论 |
4.人力资本理论 |
5.贫困文化理论 |
二、广西相对贫困治理内生动力培育现状 |
(一)广西脱贫攻坚成效 |
1.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
2.三产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 |
3.基层党支部带动农民脱贫 |
(二)广西内生动力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
1.相对贫困群体参与度较低 |
2.乡村产业发展带动性不足 |
3.扶贫资源供给针对性不强 |
4.扶贫工作队伍执行力较弱 |
(三)广西相对贫困群体内生动力缺乏的表现 |
1.欠缺脱贫主体意识,主动性差 |
2.集体经济参与度低,不思进取 |
3.关注短期既得利益,目光短浅 |
三、广西相对贫困治理内生动力困境的原因 |
(一)相对贫困人口人力资本不足 |
1.基础教育落后,文化程度较低 |
2.缺乏专业技能,难以适应岗位 |
3.人才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滞后 |
4.投资观念较弱,财产收入较低 |
(二)内生动力培育基层领导力欠缺 |
1.宣传教育机制不完善 |
2.扶贫资金使用不合理 |
3.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
4.产权资产管理不规范 |
(三)内生动力培育保障机制不健全 |
1.金融服务制度不规范 |
2.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 |
3.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 |
4.医疗卫生机制不规范 |
四、广西相对贫困治理内生动力数据测度 |
(一)广西人均可支配收入状况分析 |
(二)广西相对贫困发生率测算 |
(三)广西内生动力影响因子的权重分析 |
1.指标选取 |
2.数据来源 |
3.模型构建 |
4.结论分析 |
五、广西相对贫困群体内生动力培育路径 |
(一)内生为主:强化人力资本建设 |
1.强化素质教育,建设人力资本 |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
3.引导回乡创业,实现乡贤回流 |
4.转变投资观念,增加财产收入 |
(二)外生为辅:完善内生发展保障 |
1.夯实基层党团建设,完善宣传教育机制 |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
3.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完善产业带动机制 |
4.增强科技支持力度,完善创新提效机制 |
(三)内外结合:构建内生动力培育协同联动机制 |
1.自我培育与基层党建相结合 |
2.社会公平与经济绩效相协调 |
3.全面建设与因地制宜相适应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一个成功的脱贫致富项目(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生态扶贫进路[J]. 郇庆治,陈艺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日报》报道中的东莞城市形象变迁(1978-2020)[D]. 陈丹萍. 广西大学, 2021
- [3]拉萨市乡村旅游的扶贫效应评估[D]. 尤彩丽. 西藏大学, 2021
- [4]防止农村脱贫人口返贫问题研究 ——以泰安市为例[D]. 贾桂瑶.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5]我国绿色减贫机制研究[D]. 王双石. 西北大学, 2021
- [6]中国扶贫经验及其世界贡献研究[D]. 张梦雅. 长春理工大学, 2021
- [7]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福建宁德脱贫致富的样板、经验与启示[J]. 叶志坚,肖剑南.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2)
- [8]一心奔向好日子(报告文学)[J]. 蓝歌. 鸭绿江, 2021(18)
- [9]1990年代以来的村支书银幕形象研究[D]. 骆弟燕.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10]广西相对贫困治理的内生动力培育研究[D]. 韩丹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