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梁秋莲[1](2012)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有用,数学很有用。我国着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世人共睹,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
俞梦婷[2](2016)在《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文中指出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学生智力与学习能力发展方面强调了“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等智力要求。学校教育也早已将思维培育提上日程,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也有意识渗透进思维训练,但是效果不甚理想。框架式逻辑结构的提炼、枯燥无味的形象解析一点点打磨尽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过于注重问题的结果,忽视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得学生体会不到思维的乐趣;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没有科学方法的指导,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落不到实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文体特征、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以及阅读文本需要哪些能力来探索合适的思维训练策略。让学生能够领会形象思维的特点和规律,自己学会分析生动丰满的形象;让学生能够掌握抽象思维的逻辑特点,自己学会解析文章那势如破竹的逻辑力量;让学生能够体会创造性思维视角的新颖独特,自己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
贾赞玉[3](2020)在《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方法研究 ——以《圆锥曲线》为例》文中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主要的课程目标。以教材内容为主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完善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直观想象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它所涉及的直观想象能力渗透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各个角落,它是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索问题思路进行数学推理的思维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通过文献分析、调查问卷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圆锥曲线章节内容为教学载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直观想象能力”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相关培养方法进行了梳理总结;编制符合天津市RJ中学学生能力水平的测试卷,依据测试结果选取直观想象能力水平相当的班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班,两个班作为对照班;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和形象思维等理论基础,结合学生在直观想象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拟定培养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教学设计,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检测教学效果。根据实践效果的对照分析发现,实验班的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水平高于对照班级,即采用(1)引入背景知识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精心设问,培养学生探究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画图能力;(4)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运动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态思维;(5)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等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丁敏[4](2006)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会学习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学习观念都还在探索的过程中,许多不足和矛盾日益显着,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培养与评价学生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四所学校的调查,从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特性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了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状况,进行了标准制定的实践,建立了从小学低年级到高中的《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并运用标准作实地评价实践,揭示学生学业成绩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四个时期(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呈线性关系,它们的回归系数均有显着意义;(2)综合分析从小学到高中的数据,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是强正相关的。这为广大教师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最后,还进行了再评价,并总结通过这次评价活动获得的启示。
周博[5](2020)在《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探索科学合理的思维培养方式,发展学生思维是值得研究者深入探讨的问题。自2014年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修订,正式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而“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该理念的核心之一。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奠定了思维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本文尝试结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融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初步明确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培养的主要任务,找寻行之有效的思维培养策略。本文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最终目的,在充分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首先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国内外学者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研究进程,其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点,对思维的内涵、思维品质的内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发展的内容这三个概念进行了阐述。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三所高中的调查,找出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影响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因,如:阅读教学浅尝辄止,学生思维缺乏发散性;阅读文本挖掘浅薄,学生思维缺乏深刻性;阅读过程侧重结论,学生思维缺乏辩证性;阅读层次杂乱无序,学生思维缺乏逻辑性等,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最后基于问卷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巧借文本创作空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借助课堂问题设计,提高学生思维深度”;“广泛开展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加强学生思维逻辑”四方面策略。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理念来研究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从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并进行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以此探索出“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冉莉选[6](2020)在《《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思辨性阅读教学是高中阶段很重要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也是实现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主要将理性思考和思维逻辑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但是高中语文经典作品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当下语文教育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学术类经典作品《乡土中国》为例,在思辨性阅读的视角下,通过整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了解思辨性阅读的概念、特点,根据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的设定、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要求、新高考考试大纲的确定,掌握《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的教学依据,明确其教学价值,即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发展的价值、教师思维过程和方法引导的价值和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证辨析的价值。然后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当前《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在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学生阅读目的单一,问题意识淡薄,分析问题简单,缺乏一定的辨析判断力、质疑和反思能力和求真推理能力、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与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根据阅读现状,理论联系实际,从多角度探究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用“激疑——质疑——释疑——反疑”等阅读方法的指导,并且以《乡土中国》这本学术着作的教学设计为例,对学术论着类阅读文本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探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为学校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新颖的教学策略,促进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发展。
江娟[7](2019)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标准》中首次提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自标准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到了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的培养,目前的论文更多探讨的是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而素养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阐述中一开始就提到了“具有证据意识”,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思维方法,“证据意识”是证据推理的思维核心,影响学生推理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成为具有实事求是思想的合格现代公民。因此,笔者选择“证据意识”这一角度,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化学证据意识,是指在化学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重视和尊重证据,寻找并依靠证据来得出和解释结论的心理状态和相关能力。化学证据类别包括实物、资料、化学史实、理论依据、化学实验现象、科学数据、模型等。在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就是要利用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缜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做人原则。本文在理论层面,主要阐述证据意识的相关概念、新课标内容分析、培养的意义和可行性;在实践层面,主要通过对中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现状和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设计具体教学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证明其有效性。本文围绕“中学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展开,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是绪论,联系化学学习与教学、新课标与高考改革的要求,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可行性分析、研究思路与创新。第二章首先界定了证据、意识、证据意识和化学证据意识的概念,并结合新课标对化学证据意识的内涵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新课标中的相关概念、课程目标和内容、学业质量和评价标准中涉及“证据意识”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化学证据进行了分类并举例。第三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中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揭示了一线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教师自身证据意识不够,学生缺乏质疑、主动探究的习惯,并从教师专业素养、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价方式和社会导向四个方面分析了现状形成原因。第四章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化学教师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提出了证据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化学教师自身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进行基于证据的备课、教学和评价的工作。课堂教学可以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利用数字化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史呈现不同类型的化学证据。最后提出基于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思路,列举在初中探究性实验教学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具体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以上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五章归纳总结了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总之,通过从教师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一线教师的证据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证据意识培养的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吾辈不断地努力。
蔡金法[8](1988)在《试论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文中认为 随着数学在社会生产实践、科学技术中的作用的日益增大,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普遍认为,在学校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已不再是学生接受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付产品,而被看成数学教学目的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了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自然地引出了数学能力问题的研究。如果不搞清楚数学能力的本质所在,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则是盲目的,既不能诊断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水平,又不可能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提出最佳的教学条件。 本文就数学能力的核心问题作一论述。从数学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思维、迁移以及数学概括能力的测试实验研究五个方面论述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
冯静[9](2020)在《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机制与案例研究 ——以立体几何为例》文中认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直观想象素养作为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不仅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数学推理、逻辑论证的思维基础。直观想象素养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中发挥着重要角色。高中生如何形成与发展直观想象素养,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直观想象素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直观想象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直观想象素养的起源与历史、内涵和结构、培养策略与评价研究等方面,缺少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直观想象素养的过程性研究。故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为:(1)学生如何形成直观想象素养?(2)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与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机制,如何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案例法,以数学形象思维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范希尔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过程符合信息加工理论,具有阶段性。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由具象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形成,其形成过程可划分为原型直观、表象直观与想象直观。原型直观是直观想象的起点,可细化为实物呈现原型、感知几何属性、形成几何表象。表象直观是直观想象素养发展的必要条件,可细化为形成数学直感、形成数学概念、完善数学概念。想象直观是直观想象素养完善的阶段性标志,可细化为操作表象运动、建立逻辑体系、构建直观模型。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这一教学案例验证学生直观想象素养形成机制的合理性,根据专家意见、教师访谈以及学生访谈的结果结合教学实录,修订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策略。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出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策略:(1)丰富表象储备,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利用熟悉的生活原型,唤醒学生已有认知;引入教具、学具,增强知识的形象性;鼓励学生动手绘图,帮助学生形成表象。(2)加强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注重概念辨析,培养学生数学直感;融入信息技术,展示几何图形全貌;控制教学步调,检验学生操作能力。(3)构建直观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想象能力。总结几何模型,培养学生解题直觉;题目变式练习,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按层”评估检验,帮助学生构建直观模型。
邹委相[10](2021)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措施》文中研究表明归纳推理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生成的基础,想要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需借助一定的载体和方法同时进行。文章从知识形成过程、明确推理目标、自主归纳和总结反思四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的实施办法进行探究,引导学生感受归纳推理的过程,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二、谈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
1. 确立数学基本思想目标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2. 实现数学基本思想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
3.“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 |
二、数学基本思想目标的内涵 |
1. 数学的基本思想。 |
(1)抽象。 |
(2)推理。 |
(3)模型。 |
2. 关于数学思考。 |
(1)关于数学思考目标。 |
(2)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
3.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
(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
(2)转化(化归)思想方法。 |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建议 |
1. 把握阶段性要求。 |
(1)分析与综合。 |
(2)比较与分类。 |
(3)抽象与概括。 |
(4)判断与推理。 |
2. 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
(1)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 |
(2)整体性和个别性的关系。 |
(3)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
3. 重视挖掘教科书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
(1)“比较”思维方法。 |
(2)“分析”与“综合”思维方法。 |
(3)“抽象、概括”思维方法。 |
(4)“联想”思维方法。 |
(5)“想象”思维方法。 |
(6)“类比”思维方法。 |
(7)“猜想”思维方法。 |
4.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
5. 正确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教学。 |
6. 加强思维训练。 |
(1)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思维训练。 |
(2)关注联想和逆向思维的训练。 |
7. 组织好学生的练习活动。 |
(1)组织好基本练习活动。 |
(2)组织综合和变式练习活动。 |
(3)组织好实践操作的练习活动。 |
(4)练习活动中重视比较。 |
(5)注意练习活动的独立性。 |
8. 加强数学语言的培养,促进思维发展。 |
9. 通过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1)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
(2)通过学具操作培养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 |
10.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
(1)使学生对知识有需求感。 |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
(3)使学生想上数学课。 |
(4)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 |
(2)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概况 |
(一)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措施 |
(二)具体的思维方式训练 |
(三)在思维训练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
(四)新旧课标对思维训练的规定 |
(五)谈教育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 |
第一章 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概述 |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相关概念 |
一、阅读与阅读教学 |
二、思维 |
三、思维训练 |
四、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
一、顺应历史,契合课标 |
二、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关系密切 |
三、符合中学生思维发展情况 |
第三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意义 |
一、思维训练是语文教学目的之一 |
二、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
三、思维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
第二章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类型、内容及原则 |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类型 |
一、阅读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 |
二、阅读教学中的抽象思维训练 |
三、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 |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内容 |
一、培养想象力及感知、理解能力 |
二、培养分析、概括及逻辑推理能力 |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质疑能力 |
第三节 思维训练的原则 |
一、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并驾齐驱 |
二、思维训练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相结合 |
三、思维训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
四、思维训练与文本知识相结合 |
第三章 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 |
一、教师忙于应试教学,轻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
二、思维训练形式化,导致学生思维僵化 |
三、教师更关注结论,忽视学生思维过程 |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方法策略 |
一、重视文本内部逻辑的分析,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
二、运用“变式”训练,激活学生思维 |
三、注重开放性问题设计,关注思维过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3)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方法研究 ——以《圆锥曲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方法 |
1.4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
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
2.1 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2.3 核心概念界定 |
三、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目的 |
3.3 研究假设 |
3.4 研究对象 |
3.5 研究工具 |
3.6 前测问卷的试测 |
3.7 后测问卷的试测 |
3.8 前测结果分析 |
四、教学设计 |
4.1 教学设计制定的依据 |
4.2 教学设计原则 |
4.3 《课标》对圆锥曲线内容的相关要求 |
4.4 圆锥曲线教学设计说明 |
4.5 以“《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为例 |
五、教学实践 |
5.1 教学案例分析 |
5.2 实践结果分析 |
5.3 实践结果的总体分析 |
六、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教学方法 |
6.1 引入背景知识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6.2 精心设问,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
6.3 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
6.4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形运动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动态思维 |
6.5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
七、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直观想象素养水平划分表 |
附录 2: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前测测试卷 |
附录 3: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后测测试卷 |
致谢 |
(4)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问题的阐述 |
1.4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什么是学习能力 |
2.2 国内外学者如何评价学生能力 |
2.3 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第3章 研究的设计和过程 |
3.1 样本采集 |
3.2 研究工具 |
3.3 评价标准制定的步骤 |
3.4 本研究所用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3.5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4章 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实施 |
4.1 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实施过程 |
4.2 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章 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
5.1 小学低年级 |
5.2 小学高年级 |
5.3 初中 |
5.4 高中 |
5.5 整体分析 |
第6章 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再评价 |
6.1 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再评价的涵义 |
6.2 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再评价的实践 |
6.3 启示 |
附录: |
附录1: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访谈提纲(校领导用) |
附录2: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访谈提纲(教师用) |
附录3: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访谈提纲(小学生用) |
附录4: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访谈提纲(初中学生用) |
附录5: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访谈提纲(高中学生用) |
附录6: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校领导、教师用) |
附录7: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学生用) |
附录8: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家长用) |
附录9:康宁科技实验小学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案访谈信息处理报告 |
附录10:上师大一附小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案访谈信息处理报告 |
附录11:中山中学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案访谈信息处理报告 |
附录12:崇明中学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案访谈信息处理报告 |
附录13:初中教师(校领导)学生、家长认为各条指标对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程度 |
附录14:高中教师(校领导)认为各条指标对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程度 |
附录15:高中学生认为各条指标对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程度 |
附录16:高中家长认为各条指标对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程度 |
附录17:初中评价指标的权重 |
附录18:高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学生) |
附录19:高中评价指标的权重(校领导、教师) |
附录20:高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家长) |
附录21:小学高年级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学生自评) |
附录22:小学高年级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学生互评) |
附录23:小学高年级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校领导、教师评) |
附录24:小学高年级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家长评) |
附录25: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学生自评) |
附录26: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学生互评) |
附录27: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校领导、教师评) |
附录28: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家长评) |
附录29:高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学生自评) |
附录30:高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学生互评) |
附录31:高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校领导、家长评) |
附录32:高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家长评) |
附录33: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再评价问卷 |
附录34: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5)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案例分析法 |
3.问卷调查法 |
4.课堂观察法 |
一、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内涵 |
1.思维的内涵 |
2.思维品质的内涵 |
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发展的内容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卷分析 |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1.教师对思维培养的认识程度 |
2.教师对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 |
3.教师对思维培养的方式习惯 |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1.学生思维发散性 |
2.学生思维深刻性 |
3.学生思维辩证性 |
4.学生思维逻辑性 |
(三)问题分析及归因 |
1.阅读教学浅尝辄止学生思维缺乏发散性 |
2.阅读文本挖掘浅薄学生思维缺乏深刻性 |
3.阅读过程侧重结论学生思维缺乏辩证性 |
4.阅读层次杂乱无序学生思维缺乏逻辑性 |
三、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
(一)巧借文本创作空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
1.隐蔽处探赜索隐打开学生思维角度 |
2.省略处见微知着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
3.模糊处剖玄析微指导学生思维发散 |
(二)借助课堂问题设计提高学生思维深度 |
1.以矛盾式发问引发思维冲突 |
2.以逆向式追问推进思维深度 |
3.以层递式提问体现思维梯度 |
(三)广泛开展比较阅读引导学生辩证思考 |
1.以单向比较阅读开启辩证思维视角 |
2.以多向比较阅读优化辩证思维层次 |
3.以群文比较阅读拓宽辩证思维视野 |
(四)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加强学生思维逻辑 |
1.借助课件演示思维导图呈现逻辑思维层次 |
2.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形成逻辑思维意识 |
3.鼓励学生陈述思维导图培养逻辑思维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致谢 |
(6)《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课标要求 |
2.实践感悟 |
3.兴趣爱好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 |
2.国内研究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二、思辨性阅读的基本认知 |
(一)思辨性阅读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接受美学理论 |
(二)思辨性阅读的概念 |
1.思辨 |
2.思辨性阅读 |
(三)思辨性阅读的特点 |
1.逻辑性 |
2.批判性 |
3.探究性 |
三、《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的教学依据及教学价值 |
(一)《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的教学依据 |
1.基于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的设定 |
2.基于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要求 |
3.基于新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确定 |
(二)《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的教学价值 |
1.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发展的价值 |
2.教师思维过程和方法引导的价值 |
3.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证辨析的价值 |
四、《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主要调查目的 |
(二)主要调查内容 |
(三)主要调查结果 |
1.客观题 |
2.主观题 |
(四)思辨性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
1.学生阅读目的单一,缺乏相应的辨析判断力 |
2.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质疑和反思能力 |
3.学生分析问题简单,缺乏相应的求真推理能力 |
4.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与具体的阅读指导方法 |
五、《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
1.厘清中国乡土社会的乡土本色与社会结构等核心概要,思考费孝通的主要观点与问题意识 |
2.了解作者的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积累学术阅读的主要方法与基本经验 |
3.评析《乡土中国》的学术价值,学习研究成果的提炼与概念 |
(二)教学内容 |
1.思辨阅读一: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 |
2.思辨阅读二:维护社会关系的原理判别 |
3.思辨阅读三:乡土社会变迁的本质分析 |
(三)教学方法 |
1.激疑——提出思辨问题,开启思辨之旅 |
2.质疑——开展课堂讨论,体验思辨之魅 |
3.释疑——倡导多元阅读,领悟思辨之美 |
4.反疑——学会理性反思,绽放思辨之情 |
(四)教学过程 |
1.阅读激疑课 |
2.辨疑研讨课 |
3.释疑汇报课 |
(五)教学评价 |
1.坚持发展的学生观,突破“非错即对”的评价定式 |
2.坚持全体的阅读观,跳出“非褒即贬”的评价模式 |
3.坚持鼓励的教育观,改革“评分划级”的评价理念 |
六、从《乡土中国》探析学术论着阅读教学设计的优化路径 |
(一)学术论着类文本阅读共性层面教学设计的优化要点 |
1.进行思辨阅读,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
2.深入研讨交流,提升学生学术素养 |
3.优化阅读方法,积累学术阅读经验 |
(二)学术论着类文本阅读个性层面教学设计的优化要点 |
1.关注不同角度,论证逻辑思路 |
2.明确多种类型,制定不同策略 |
3.提升思维品质,获得个性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中学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尊重证据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
二、化学教学的本质与证据意识相适应 |
三、化学新课标重视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
四、高考改革更加提倡证据意识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
一、证据意识培养的意义 |
二、证据意识培养的可行性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二章 化学“证据意识”概念界定和在新课标中的体现 |
第一节 化学证据意识概念 |
一、证据 |
二、意识 |
三、证据意识 |
四、化学证据意识 |
第二节 新课标中“证据意识”相关概述 |
一、概念归纳 |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 |
三、学业质量 |
四、评价标准 |
五、总结 |
第三节 化学证据的分类 |
第三章 中学化学证据意识的培养现状 |
第一节 中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中学化学教师问卷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化学证据意识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养,渗透证据意识教育 |
二、改进教科书的编写,注意证据的呈现 |
三、完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评价 |
四、改变社会导向,崇尚求真务实 |
第四章 证据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
第一节 证据意识培养对中学化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
一、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
二、基于证据的备课 |
三、基于证据的教学 |
四、基于证据的评价 |
第二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 |
一、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
二、利用数字化实验呈现实验现象和规律的证据 |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微观证据 |
四、利用化学史呈现历史事实的证据 |
第三节 基于化学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 |
一、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思路 |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为例 |
三、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以盐类水解的应用为例 |
四、利用数字化实验呈现实验证据的教学案例 |
第四节 基于化学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试论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9)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机制与案例研究 ——以立体几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直观想象 |
1.3.2 数学表象 |
1.3.3 数字直感、直觉与直观 |
1.3.4 数学想象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直观想象文献综述 |
2.1.1 直观想象素养的起源与历史 |
2.1.2 直观想象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
2.1.3 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策略 |
2.1.4 直观想象素养的评价研究 |
2.2 理论基础 |
2.2.1 数学形象思维理论 |
2.2.2 信息加工理论 |
2.2.3 范希尔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内容 |
3.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3.5 研究工具 |
3.5.1 研究基础 |
3.5.2 拟定研究框架 |
3.5.3 修改研究框架 |
3.5.4 研究框架再测与确定 |
3.5.5 研究框架检验 |
3.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四章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机制 |
4.1 原型直观 |
4.1.1 实物呈现原型 |
4.1.2 感知几何属性 |
4.1.3 形成几何表象 |
4.2 表象直观 |
4.2.1 形成数学直感 |
4.2.2 形成数学概念 |
4.2.3 完善数学概念 |
4.3 想象直观 |
4.3.1 操作表象运动 |
4.3.2 建立逻辑体系 |
4.3.3 构建直观模型 |
第五章 基于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形成机制的教学案例分析 |
5.1 引入过程中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原型直观 |
5.2 新知讲解中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表象直观 |
5.3 实际问题解决中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想象直观 |
5.4 直观想象素养形成机制教学案例的讨论与建议 |
5.4.1 直观想象素养形成机制教学案例的说明 |
5.4.2 直观想象素养形成机制教学案例的讨论 |
5.4.3 直观想象素养形成机制与直观想象素养水平的联系 |
第六章 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教学策略 |
6.1 丰富“表象”储备,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
6.1.1 利用熟悉的生活原型,唤醒学生已有认知 |
6.1.2 引入教具、学具,增强知识的形象性 |
6.1.3 鼓励学生动手绘图,帮助学生形成表象 |
6.2 加强“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
6.2.1 注重概念辨析,培养学生数学直感 |
6.2.2 融入信息技术,展示几何图形全貌 |
6.2.3 控制教学“步调”,检验学生操作能力 |
6.3 构建直观“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想象能力 |
6.3.1 总结几何模型,培养学生解题直觉 |
6.3.2 题目变式练习,培养学生联想能力 |
6.3.3 “按层”评估检验,帮助学生构建直观模型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建议 |
7.3 研究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形成框架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对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基本看法访谈提纲 |
附录3 高中生直观想象素养课堂体现情况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立体几何内容学习情况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步归纳,感知知识形成 |
二、明确目标,拓展推理想象 |
三、自主归纳,探究推理的过程 |
四、加强反思,总结推理经验 |
四、谈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J]. 梁秋莲. 小学数学教育, 2012(03)
- [2]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 俞梦婷. 苏州大学, 2016(01)
- [3]培养高中生直观想象能力的方法研究 ——以《圆锥曲线》为例[D]. 贾赞玉.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学科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D]. 丁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06(12)
- [5]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 周博.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6]《乡土中国》思辨性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 冉莉选.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中学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D]. 江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试论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J]. 蔡金法. 数学通报, 1988(02)
- [9]直观想象素养的形成机制与案例研究 ——以立体几何为例[D]. 冯静.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10]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措施[J]. 邹委相. 数学教学通讯,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