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字母的自动排序

如何实现字母的自动排序

一、怎样实现信函自动分拣(论文文献综述)

王德洋[1](2013)在《基于邮件地址的网络化进口分拣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分拣封发是邮区中心局的重要功能之一,分拣资料是分拣封发作业的主要依据,自动分拣设备以邮编为依据进行分拣,人工以地址为依据进行分拣。由于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用户对邮政编码的不规范使用,邮政编码很难适应现有进口分拣生产需求,邮政部门被迫调整进口邮件分拣流程,人工按址作业量大幅增加。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提高邮政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控制用工总量,对邮政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邮政企业亟需开发一套基于邮件地址的网络化进口分拣系统(以下简称邮件进口分拣系统)。邮件进口分拣系统的主要建设思路是:根据邮件分拣作业的实际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全网统一的基于地址的进口分拣系统,满足现阶段中心局邮件自动分拣和人工辅助分拣的需要,实现进口分拣资料的实时动态更新和全网共享,达到提高邮件分拣深度,加快邮件传递速度,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邮件进口分拣系统设计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分拣资料使用现状和优化需求。调查分拣资料在自动分拣和手工分拣业务中的格式和存在方式,分析分拣资料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分拣资料使用和管理中的优化需求。(2)研究进口分拣系统的应用需求。根据各类邮件的分拣作业流程和特点,结合邮件自动分拣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功能,确定系统支持网络化分拣、各类邮件的自动化分拣、手动分拣质量控制以及分拣人员配需的具体业务需求。(3)分拣资料更新业务流程设计及系统开发需求。从业务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角度,根据邮政企业部门设置,分析系统在数据维护、应用、更新等流程的需求,并确定各部门责任分工,并分析由此产生的系统开发需求。(4)系统总体功能及数据库结构设计。确定邮件进口分拣系统的总体功能,明确与相关信息系统间的协作方式,设计系统数据库的构成和数据内容,确定各数据内容的结构。(5)邮件进口分拣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根据总体功能和数据结构,确定系统设计的总体架构、信息流程、应用软件逻辑结构、系统网络结构及各模块实现方案。

吕淑静[2](2014)在《基于代价敏感学习的手写邮编和地址识别》文中提出文档图像分析与识别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形成了一系列实际应用系统,邮件自动分拣即是其一个典型应用。现有的邮件自动分拣系统中,邮编和地址识别往往采用通用字符分类器,这些分类器,尤其是商用分类器,为了达到通用目的,在生成过程中,一般基于类别均衡分布的训练样本,没有考虑类别不平衡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邮编中的数字分布及地址中的汉字分布通常是不平衡的,而且这种不平衡性使得通用的、基于均衡分布训练样本生成的分类器在邮编和地址识别中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在识别率相对较低的手写邮编和地址识别中表现更为明显。另一方面,通用字符分类器在生成过程中一般以单字识别性能作为学习优化标准,而邮编和地址均包含多个单字,是一种字符串形式,无论是邮编识别还是地址识别,其追求的目标是整条字符串的高识别率和低错误率,因此一个性能良好的通用单字识别引擎在邮编或地址识别中不一定得到良好的性能。目前,印刷体邮编和地址的识别性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而手写邮编和地址的识别率还相对较低,更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从分析邮编和地址的字符分布规律入手,研究提升手写邮编和地址识别性能的方法。在单个目标识别分类研究中,代价敏感学习是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对字符串中的字符类别分布不平衡问题,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本文针对手写邮编和地址识别中数字和汉字类别分布不平衡问题,研究单个字符分布不平衡对整串识别的影响,并利用代价敏感学习的方法解决此类别不平衡问题。主要贡献和创新成果包括:1.提出基于代价敏感分类器的手写邮编识别方法。针对手写邮编识别中的数字类别分布不平衡问题,选取BP神经网络分类器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代价敏感学习的研究。对BP神经网络分类器,采用代价敏感采样、代价敏感收敛、训练步长调整及输出调整四种方法进行代价敏感学习,对支持向量机,采用代价敏感采样和代价敏感优化两种代价敏感学习方法。为了得到最优的识别性能,我们选取多个代价矩阵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证明代价敏感学习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手写邮编识别中类别分布不平衡问题的方法,而且对于两种分类器,基于合适代价的代价敏感采样方法的效果更为明显。2.提出基于代价敏感转换的手写中文地址识别方法。针对中文地址识别中的汉字分布不平衡问题,以贝叶斯最优预测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代价敏感转换方法将通用手写汉字识别引擎转换为地址识别这一特定应用领域的代价敏感分类器,并且把转换后的代价敏感分类器集成到手写中文地址识别系统中进行测试,在实验中我们仍选取多个代价矩阵进行代价敏感转换测试,结果表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代价敏感学习方法,而且如果错分代价选择合适,这种方法对手写地址识别性能的提高非常明显。3.研究并设计了代价敏感二次判别函数分类器CMQDF,降低汉字类别分布不平衡对手写地址识别性能的影响。修正的二次判别函数(MQDF)己被广泛并成功应用于手写汉字识别领域。本文利用对MQDF进行判别学习的过程,引入错分代价,用最小错分代价代替最小分类误差准则来判断分类器的收敛性,从而实现对MQDF的代价敏感学习,生成代价敏感分类器CMQDF。实验证明CMQDF是一种有效的代价敏感分类器,它可以有效减小类别分布不平衡对手写地址识别性能的影响。实验中还对CMQDF与代价敏感转换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MQDF有效增强了系统的识别可信度,而代价敏感转换方法对手写地址的识别率提高更多一些。本文提出的思想、模型和算法均已经过实验验证,并已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应用。如第二章提出的基于代价敏感分类器的邮编识别方法已成功应用到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新一代MPS信函分拣机中(该自动分拣系统获得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三章提出的代价敏感转换方法和第四章提出的CMQDF分类器已经应用到作者所在实验室与某研究所合作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临检综合处理平台”中。

黄寿芝[3](1990)在《国外是如何实现信函自动化分拣的》文中研究说明 国外邮政部门在信函机械化、自动化分拣处理设备的研制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就开始了实行信函内部处理机械化、自动化的总体规划和作业流程组织的研究。各国邮政部门根据各自的国情和信函业务作业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本国的信函内部作业处理流水线,组成信函自动分拣处理系统,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改进

梁珍珍[4](2011)在《邮件处理中心模块化建模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邮件处理中心使用设备繁多,工艺流程复杂,传统的依赖于CAD图纸和设计工程师经验的规划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这种复杂系统的规划设计质量、可靠性和速度的需要。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仿真技术来辅助设计或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已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而目前的建模中较少考虑模型的可复用性、规模大小及程序结构的优化等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邮件处理中心的具有较高可复用性和逼真度的模块化仿真建模方法和思路,并对某邮件处理中心进行了仿真评价与优化工作首先,论文分析和描述了邮件处理中心的关键设备和作业处理流程,阐述模块化仿真建模的基本原理、目的以及划分原则,提出3大类通用性的模块划分依据。然后,详细阐述其模块划分的实施过程,将其划分为悬挂输送系统模块和包件分拣机模块等14个模块,并分析模块模型的边界、研究目的及模块间的信息交互关系。接着讨论仿真建模过程中将系统运行逻辑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的逻辑转化方法,给出各个模块的仿真逻辑转化结果;分析仿真建模逻辑与系统作业逻辑的区别和联系。根据模块划分和逻辑转化分析结果,以某具体邮件处理中心为例,采用AutoMod仿真软件建立其三维仿真模型,对模块模型进行连接组合,协同完成邮件处理中心这一复杂系统的仿真模型;详细阐述AutoMod仿真建模实现过程和思路。对仿真建模过程的模型的可复用性、逻辑转化的合理性、模型的逼真度进行分析评价;并对仿真模型的运行结果、关键环节的效率进行分析评价,提出系统的优化建议,为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评价和进一步优化提供决策支持,且所提取的评价要素可为规划设计方案的仿真评价提供一套评价体系框架。

姚心宇[5](2012)在《中文地址识别系统中的地址表达与匹配》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式识别技术,特别是OCR技术,已经成为与科学研究、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重要技术。在最早得以应用的邮政领域,信函分拣机通过OCR技术识读信封上的收信人地址,并在分拣地址库中匹配出目标投递局,从而达到信函自动化分拣的目的。在传统的邮政分拣地址库中,地址以条目的形式表达。对于标准的层级地址书写方式,可将地址划分为不同的元素,如道路名、门牌号等,并在地址库中匹配到相应的地址条目,得到最终的结果——即目标投递局。当用户使用特殊的地址书写方式,如“XX路与XX路”或“XX路近XX路”时,便无法在地址库得到匹配的最终结果。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不同地区用户书写习惯不同,对于某一区域的信件,会出现大量地址书写方式不标准的信件,影响了分拣设备的实际效率。本文将拓扑关系引入现有分拣地址库,这既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址之间地理意义上的关联性,使地址之间的关系更为清晰,同时也增强了对于不同地址书写方式的适应性。在对地址进行匹配时,通常所采用的精确匹配方法存在不少弊端。当信封地址出现错误时,无法返回匹配结果。根据实际情况统计,同音字错误或近音字错误是地址错误中的主要类型。本文引入了基于拼音的扩展的编辑距离来衡量汉字字符串之间的相似度,通过对汉字及拼音两方面相似度的综合判断,返回最终的模糊匹配结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在对准确率带来轻微负面作用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的处理率。

陈绍堂[6](1979)在《国外邮政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动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概述了国外邮政技术的发展过程,并对邮政通信的主要技术和信函、包果、汇兑处理、报纸封发等技术现状和使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最后,指出了邮政通信技术发展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动向.

张小东[7](1994)在《信函分拣自动化与信函标准化及信函业务的发展》文中认为本文对引进的比利时OVCS函分拣系统模块结构、功能、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当前信函业务及分拣工作的现状、信函的标准化与引进OVCS系统的关系作了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信函业务特别是商业信函及广告(礼仪、贺年)明信片及促进信函标准化,发挥OVCS系统优势,提高引进设备效能的意见及途径。

李姗姗,刘玉坤,申健初,李燕海[8](2010)在《基于AutoMod的信函分拣作业仿真系统的模块化建模》文中研究说明在目前信函手工分拣难以被分拣机完全替代的背景下,为信函分拣作业系统的优化进行前期建模分析和仿真评估支持。根据分类、搬运等子系统的逻辑特征和规律性存取特征,选择三维可视化仿真软件AutoMod中内置的Process System、Path Mover和Static子系统,可较为快捷地建立起逻辑相近且视觉逼真度较好的仿真模型。此外,基于模块化理论,将各个子系统建模为通用模块和非通用模块,有效提高了建模效率和模型的可重用性。模型运行结果和实际数据拟合较好,仿真模型精确度较高。

黄寿芝[9](1990)在《国外信函分拣设备概况》文中认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邮政部门的信函业务量迅速增加,给邮政部门的内部分拣作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保证邮政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保证信函分拣的准确性和传递时限,邮政部门深感必须改变落后的人工操作方式和作业手段,在信函分拣作业领域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20世纪20年代,荷兰的唐索尔玛公司首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信函分拣设备。这是一种简单的人工按键式分拣设备,但它却为信函分拣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带来了希望。第二次世

吴全俭,姚燮煌[10](2004)在《邮件处理中心工艺装备技术的发展》文中指出介绍了国内外常用邮政设备的主要结构特点、技术性能及其应用范围。

二、怎样实现信函自动分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实现信函自动分拣(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邮件地址的网络化进口分拣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CONTENTS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邮政企业的网络组织结构
        1.1.2 当前邮政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1.3 邮件进口分拣作业的问题和现状
        1.1.4 邮件进口分拣系统的功能需求
    1.2 研究意义
    1.3 术语定义
    1.4 研究内容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1.4.2 本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分拣资料使用现状和优化需求
    2.1 分拣资料使用现状
        2.1.1 自动化分拣使用分拣资料的情况
        2.1.2 人工分拣使用分拣资料的情况
    2.2 分拣资料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分拣资料使用和管理的优化需求
第三章 系统应用需求分析
    3.1 自动化分拣
        3.1.1 普通邮件自动化分拣需求
        3.1.2 给据邮件自动化分拣需求
    3.2 人工分拣
        3.2.1 人工分拣质量辅助核对
        3.2.2 分拣资料组织形式要求
        3.2.3 人工分拣资料展现形式要求
        3.2.4 地址变更通知与轨迹查询
        3.2.5 提供信息查询服务
    3.3 分拣人员培训
        3.3.1 通过邮件进口分拣系统生成培训资料
        3.3.2 开发仿真软件辅助人员培训
    3.4 网络化分拣应用需求
        3.4.1 基于地址的网络化进口分拣流程
        3.4.2 平常邮件网络化分拣应用需求
        3.4.3 给据邮件网络化分拣应用需求
第四章 分拣资料业务维护流程设计及系统开发需求
    4.1 分拣资料更新业务流程
    4.2 地址反馈流程分析
        4.2.1 反馈内容
        4.2.2 地址反馈流程
    4.3 配套机制
第五章 系统总体功能与数据结构设计
    5.1 系统功能分析
        5.1.1 分拣资料使用和管理需求功能分析
        5.1.2 自动化分拣需求功能分析
        5.1.3 人工分拣需求功能分析
        5.1.4 分拣人员培训需求功能分析
        5.1.5 网络化分拣需求功能分析
        5.1.6 分拣资料更新需求功能分析
    5.2 功能模块设计
    5.3 与相关系统关联应用
    5.4 数据设计
        5.4.1 基础业务信息
        5.4.2 分拣资料信息
    5.5 系统数据流程设计
        5.5.1 系统总体(顶层)数据流程
        5.5.2 统计分析功能数据流程
        5.5.3 信息查询功能数据流程
        5.5.4 数据维护功能数据流程
        5.5.5 数据通讯功能数据流程
        5.5.6 地址反馈功能数据流程
        5.5.7 员工培训功能数据流程
第六章 邮件进口分拣系统实现与应用
    6.1 系统总体架构
    6.2 应用软件逻辑结构
    6.3 系统网络结构
    6.4 邮件进口分拣系统实现方案
        6.4.1 数据维护
        6.4.2 地址反馈
        6.4.3 分拣资料生成与下发
        6.4.4 分拣资料查询与输出
        6.4.5 员工培训
        6.4.6 统计分析
        6.4.7 疑难地址采集及人工辅助分拣打印系统
    6.5 邮件进口分拣系统技术路线
        6.5.1 管理类应用
        6.5.2 仿真类应用
        6.5.3 单机版学习软件
    6.6 名址匹配引擎实现方案
    6.7 网运信息系统改造实现方案
        6.7.1 网运信息系统全国中心改造方案
        6.7.2 接口改造内容
    6.8 名址维护系统改造实现方案
        6.8.1 分拣资料库采集模块
        6.8.2 分拣资料库维护模块
        6.8.3 分拣资料库发布模块
        6.8.4 分拣资料库反馈模块
    6.9 关键功能测试
        6.9.1 测试方式
        6.9.2 测试结果
    6.10 效益分析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基于代价敏感学习的手写邮编和地址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吕淑静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摘要
ABSTRACT
插图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邮编及地址识别在中国邮政自动分拣中的应用现状
    1.2 字符识别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类别不平衡问题与代价敏感学习
        1.4.1 类别不平衡问题
        1.4.2 代价敏感学习
        1.4.3 代价敏感学习与类别不平衡问题
        1.4.4 字符串识别中的类别不平衡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代价敏感分类器的手写邮编识别
    2.1 引言
    2.2 代价敏感神经网络分类器
        2.2.1 代价敏感采样
        2.2.2 代价敏感收敛
        2.2.3 训练步长调整
        2.2.4 输出调整
    2.3 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
        2.3.1 代价敏感采样
        2.3.2 代价敏感优化
    2.4 实验及讨论
        2.4.1 实验设计
        2.4.2 评价标准
        2.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代价敏感转换的手写地址识别
    3.1 引言
    3.2 手写中文地址识别
    3.3 代价敏感转换
        3.3.1 错分代价
        3.3.2 代价敏感转换算法
        3.3.3 识别概率估计
    3.4 基于代价敏感转换的手写中文地址识别
    3.5 实验及讨论
        3.5.1 实验设计
        3.5.2 评价标准
        3.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代价敏感MQDF分类器的手写地址识别
    4.1 引言
        4.1.1 二次判别函数QDF
        4.1.2 修正二次判别函数MQDF
        4.1.3 极大似然估计
    4.2 MQDF的代价敏感学习
        4.2.1 MQDF的判别学习
        4.2.2 MQDF的代价敏感学习
    4.3 实验与讨论
        4.3.1 CMQDF和MQDF比较
        4.3.2 CMQDF与代价敏感转换比较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承担项目及获奖情况
致谢

(4)邮件处理中心模块化建模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邮件处理中心建设发展概况
        1.1.2 仿真技术的应用概况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仿真研究现状
        1.2.2 邮件处理中心仿真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邮件处理中心作业流程分析
    2.1 邮件处理中心主要设备简介
    2.2 邮件处理中心作业流程分析
        2.2.1 总包接收
        2.2.2 总包发运
        2.2.3 国内包件处理
        2.2.4 国内信函处理
        2.2.5 国内扁平件处理
        2.2.6 国际包件处理
        2.2.7 国际函件处理
    2.3 邮件处理中心规划设计方案描述与分析
        2.3.1 需求分析
        2.3.2 总平面布置介绍
        2.3.3 工艺方案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邮件处理中心模块划分与建模研究
    3.1 模块化仿真建模的基本原理
    3.2 仿真模块划分方法的探索
        3.2.1 模块化仿真建模的目的
        3.2.2 模块划分的原则
        3.2.3 模块划分的依据
    3.3 邮件处理中心模块划分分析
        3.3.1 邮件处理中心模块划分思路
        3.3.2 邮件处理中心模块划分结果
        3.3.3 模块间的信息交互关系
    3.4 邮件处理中心模块的系统建模研究
        3.4.1 包件分拣机模块的系统建模研究
        3.4.2 悬挂输送系统模块的系统建模研究
        3.4.3 信函手工分拣模块的系统建模研究
        3.4.4 信盒输送暂存模块的系统建模研究
        3.4.5 扁平件手工分拣模块的系统建模研究
        3.4.6 周转箱输送暂存模块的系统建模研究
        3.4.7 其余模块的系统建模研究
    3.5 模型的运行方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UTOMOD的邮件处理中心仿真建模实现
    4.1 AUTOMOD仿真软件简介
    4.2 基于AUTOMOD的邮件处理中心模块仿真建模实现
        4.2.1 包件分拣机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
        4.2.2 悬挂输送系统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
        4.2.3 信函手工分拣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
        4.2.4 信盒输送暂存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
        4.2.5 扁平件手工分拣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
        4.2.6 周转箱输送暂存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
        4.2.7 其余模块的仿真建模实现
    4.3 模块组合及总体方案仿真建模实现
    4.4 仿真模型的参数
    4.5 模型的确认与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邮件处理中心仿真评价及优化
    5.1 仿真模型可复用性评价
    5.2 仿真模型逼真度评价
    5.3 仿真模型运行结果分析及评价
        5.3.1 接收工位效率分析
        5.3.2 推挂系统挂袋效率分析
        5.3.3 开拆席效率分析
        5.3.4 供件席效率分析
        5.3.5 分拣机处理能力分析
    5.4 基于仿真分析的系统优化建议
        5.4.1 扁平件手工分拣区布局优化建议
        5.4.2 手工分拣区人员安排优化建议
        5.4.3 开拆席与供件席匹配关系的优化建议
    5.5 仿真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目录

(5)中文地址识别系统中的地址表达与匹配(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OCR技术的发展
    1.2 OCR技术在邮政行业的应用
    1.3 分拣库的作用及优势
    1.4 各章内容介绍
    1.5 名词解释
第二章 中文地址结构及其在分拣地址库中的表达
    2.1 中文地址结构分析
    2.2 两种不同类型的分拣地址库
        2.2.1 P型分拣地址库
        2.2.2 L型分拣地址库
        2.2.3 对两种分拣地址库的比较
    2.3 拓扑结构在分拣地址库中的应用
        2.3.1 美国DIME地址模型
        2.3.2 具有拓扑关系结构的分拣地址库
    2.4 名词解释
第三章 识别后处理方法以及中文地址解析
    3.1 识别后处理及语义模型
    3.2 一种基于规则的中文地址要素解析方法
        3.2.1 地址要素特征字
        3.2.2 地址要素解析规则
        3.2.3 地址要素解析算法
第四章 地址匹配
    4.1 文本比较算法
        4.1.1 LD算法
        4.1.2 Needleman/Wunsch算法
        4.1.3 相似度计算
    4.2 拼音匹配
        4.2.1 基于字一级的匹配
        4.2.2 基于词一级的匹配
        4.2.3 基于音节一级的匹配
    4.3 基于拼音的扩展的编辑距离
    4.4 汉字拼音的转换
第五章 实验分析
    5.1 实验数据
    5.2 实验结果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工作的总结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AutoMod的信函分拣作业仿真系统的模块化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1 信函分拣作业系统流程
2 信函分拣作业系统的模块划分
    2.1 仿真软件AutoMod简介
    2.2 基于AutoMod的信函分拣系统模块划分
        2.2.1 分类模块
        1) 开拆。
        2) 进口粗分。
        3) 出口粗分。
        4) 进口细分。
        5) 出口细分。
        2.2.2 系统初始化模块
        2.2.3 搬运模块
3 信函分拣作业系统的仿真建模实现
    3.1 信函分拣作业系统区域布局
    3.2 仿真建模
        3.2.1 分类模块建模
        3.2.2 其他模块建模
        1) 系统初始化。
        2) 开拆区到粗分区的搬运模块1。
        3) 粗分区到细分区的搬运模块2。
        4) 细分区到发运区的搬运模块3。
        5) 发运区搬运至暂存控制点的搬运模块4。
        3.2.3 模块集成
4 模型的评价
    4.1 可复用性评价
        1) 程序结构。
        2) 实体属性功能。
    4.2 仿真评价分析
    4.3 仿真逼真度评价
5 结论

(10)邮件处理中心工艺装备技术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装卸设备
    1.1 装车链板机
    1.2 移动式和伸缩式胶带输送机
    1.3 装卸过桥
    1.4 液压升降台
    1.5 搬运车
2 输送设备
    2.1 垂直输送设备
        2.1.1 货运电梯
        2.1.2 斗式提升机
        2.1.3 夹带升运机(亦称双带升运机)
        2.1.4 兰敦升运机
        2.1.5 螺旋滑槽
        2.1.6 螺旋滑道
        2.1.7 信盒升降机
    2.2 水平输送设备
    2.3 悬挂输送设备
        2.3.1 推式悬挂输送机(简称推挂机)
        2.3.2 提式悬挂输送机(又称普式悬挂输送机,简称普挂机)
        2.3.3 电动悬挂输送机
3 贮存设备
4 开拆设备
    4.1 推挂输送机和电动小车悬挂输送机
    4.2 程控吊袋机和闭式开拆机
    4.3 普挂机和斜式提升机
    4.4 开拆吸尘桌
    4.5 集装箱翻倒机
5 分拣分发设备
    5.1 信函分拣设备
        5.1.1 红框理信机
        5.1.2 OCR标码分拣机
        5.1.3 OBR细分机
        5.1.4 VCS视屏标码分拣机
        5.1.5 OVCS信函自动分拣机
        5.1.6 理分合一信函自动分拣机
        5.1.7 新型STAR高速信函分拣机
    5.2 扁平件分设备
        5.2.1 漏斗式扁平件分拣机
        5.2.2 槽道式扁平件分拣机
        5.2.3 交叉带分拣机
        5.2.4 牛蛙式分拣机(Bullfrog/Bel-lows Sortor)
    5.3 包件分拣设备
        5.3.1 托盘式分拣机
        5.3.2 交叉带包件分拣机
        5.3.3 钢带分拣机
        5.3.4 滑块式分拣机
        5.3.5 翻板式分拣
        5.3.6 斜行带式分拣机(简称斜带分拣机)
    5.4 报纸分发设备
        5.4.1 出口报纸分发设备
        5.4.2 进口报纸分发设备
    5.5 期刊分发设备
    5.6 集装容器和总包分拣设备
        5.6.1 集装箱分拣设备
        5.6.2 邮袋分拣设备
        5.6.3 信盒分拣设备
6 信息监控设备
    6.1 生产调度设备
        6.1.1 无线通信设备
        6.1.2 生产扩音设备
        6.1.3 有线对讲设备
        6.1.4 电视监控设备
    6.2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
7 结束语

四、怎样实现信函自动分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邮件地址的网络化进口分拣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 王德洋. 山东大学, 2013(04)
  • [2]基于代价敏感学习的手写邮编和地址识别[D]. 吕淑静.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6)
  • [3]国外是如何实现信函自动化分拣的[J]. 黄寿芝. 中国邮政, 1990(04)
  • [4]邮件处理中心模块化建模及仿真研究[D]. 梁珍珍.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5]中文地址识别系统中的地址表达与匹配[D]. 姚心宇.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2)
  • [6]国外邮政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动向[J]. 陈绍堂. 邮电技术资料, 1979(Z1)
  • [7]信函分拣自动化与信函标准化及信函业务的发展[J]. 张小东. 江苏通信技术, 1994(03)
  • [8]基于AutoMod的信函分拣作业仿真系统的模块化建模[J]. 李姗姗,刘玉坤,申健初,李燕海. 工业工程, 2010(03)
  • [9]国外信函分拣设备概况[J]. 黄寿芝. 中国邮政, 1990(03)
  • [10]邮件处理中心工艺装备技术的发展[J]. 吴全俭,姚燮煌. 邮电设计技术, 2004(01)

标签:;  ;  ;  ;  ;  

如何实现字母的自动排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