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替代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意外2例

脑脊液替代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意外2例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意外情况2例(论文文献综述)

董薇[1](2006)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第4期)、MEDLINE光盘数据库(1966-2005.11),EMBASE光盘数据库(1984-2005.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05.11),CNKI(1979-2005.11)和中国卒中临床试验数据库(2003-2005.11),PapersFirst(OCLC)数据库(1993-2005.11),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05.11)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筛选所有应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60篇(包括5096位患者),但所有试验方法学质量均低。主要是由于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不能对SAH患者的病死,植物状态或残疾等不良结局以及干预措施的不良反应行meta分析。其余指标的meta分析显示,在随访期末(1周—4年)置换组的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8,95%cl(0.21,0.37)]。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出血OR=0.56,95%cl(0.42,0.73),脑血管痉挛OR=0.25,95%cl(0.20,0.32),脑积水OR=0.24,95%cl

杨凯[2](2013)在《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腰大池引流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库、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Google Scholar、临床试验注册库、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检索时间为2013年2月,语种限制为中英文。筛选所有应用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13篇(包括1165位患者),但所有试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多偏低。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不能对SAH患者随访期末(至少6个月)的不良结局(包括病死、持续植物状态或严重残疾)行Meta分析。其余指标的Meta分析显示,在治疗期间引流组的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6,95%CI(0.21,0.61)];并发症引流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6,95%CI(0.18,0.37)],引流组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9,95%CI(0.28,1.25)],引流组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0,95%CI(0.17,0.55)]。部分研究报道了脑疝、感染、颅低压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少。结论:本系统评价纳入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大多偏低,虽显示腰大池引流疗法有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CVS、脑积水)的趋势,但尚不能得出腰大池引流疗法是否安全、有效的确切结论。为得出更加可靠的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更加严密、高质量的临床试验。

董军成[3](2020)在《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的拔管时机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SAH后再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中血性脑脊液(CSF)所引发脑血管痉挛(CVS)[1]、脑水肿、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DIND)[2]、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3]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使aSAH病死率达30%~50%[4-6]。最新研究显示相比开颅夹闭,血管内栓塞能明显降低致残致死率[7,8],使越来越多的aSAH患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虽然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能及时地控制动脉瘤破裂再出血,但是蛛网膜下腔的积血不能随介入手术所清除。目前很多研究显示,腰大池置管引流术(LD)能够及时有效的引流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对于置换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及减少SAH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1-14]。但是,LD有许多相关并发症急需进一步探讨和预防[15-17]。其中LD相关CSF感染的发病率文献报道1%-18%[18-20],以其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很多中心进行了置管感染相关因素方面的探索,譬如手术操作与导管相关感染关系、置管时间长短与感染风险的关系、每日留取标本化验是否增加感染风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否降低CSF感染率等[20-22]。其中,很多研究提示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是导致置管引流发生CSF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20,23,24]。回顾既往文献,对于aSAH病人,腰大池持续引流后的拔管时机、持续引流时间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对LD相关CSF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很有必要对aSAH术后放置腰大池引流管的拔管时机进行进一步探究。目的:回顾性分析连续一段时期内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LD的病例资料,探讨aSAH栓塞术后LD合适的拔管时机,分析LD的拔管时机与CSF感染、临床预后的关系。同时,也对意外脱管、堵管的病例给出是否再次进行LD治疗的建议。方法:搜集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的首次SAH病例,病种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分叉部动脉瘤。所有病例在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后放置LD。收集所有入组病例年龄、性别、LD持续时间、拔管前脑脊液中RBC计数、CSF感染时LD持续时间、拔管后发生脑梗死、脑积水情况以及出院后6月m RS评分。应用IBM 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数、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及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变量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收集病例332例,男性128例,女性204例,男性:女性≈1:1.6;年龄34~80岁,平均(59.11±10.76)岁,Hunt-Hess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190例、97例、45例;其中,LD术后CSF感染36例,总感染发生率10.84%。2.36例CSF感染患者的感染时间主要集中在置管后第6~9天,占72.2%;在CSF感染的后续治疗中,不拔除引流管的病例与拔除引流管后连续腰穿、拔除引流管后重新放置LD的病例6个月预后经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值分别为0.046、0.04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各组m RS评分,提示不拔除引流管的预后与拔除引流管后连续腰穿、拔除引流管后重新放置LD的预后要差;拔除引流管后连续腰穿与拔除引流管后重新放置LD的病例相比,P=1.000>0.05,说明这两组病例的处理方式对预后无明显差别。3.线性相关分析表明,296例无CSF感染患者拔管时CSF常规中RBC计数与6个月随访m RS评分具有线性回归关系,提示脑脊液中RBC计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 RS评分。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拔管时脑脊液中RBC计数对SAH患者放置腰大池引流管的效果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RBC计数范围进行拔管。4.经Kruskal-Wallis检验,173例Hunt-HessⅡ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H值为7.748,P=0.25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对于Hunt-HessⅡ级的aSAH来说,不同CSF中RBC计数的预后无明显差别。5.对87例Hunt-Hess III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进行非参数检验,显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t值为3.610,P=0.0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有差异,说明Hunt-Hess III级患者的拔管时机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6.对36例Hunt-Hess IV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提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H值为4.333,P=0.037<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有差异,说明Hunt-Hess IV级患者的拔管时机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7.在296例无CSF感染的患者中,DIND有18例,发病率6.08%,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有10例,RBC计数≥6000/mm3有8例,经χ2检验χ2值4.993,P=0.0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与RBC计数≥6000/mm3的DIND发病率不同,结合各自的组内发病比例(10/218<8/60),提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能降低DIND的发病率。8.在296例无CSF感染的患者中,发生SDHC共有30例,发病率10.14%,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有16例,RBC计数≥6000/mm3有14例,经χ2检验χ2值10.591,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与RBC计数≥6000/mm3的SDHC发病率不同,结合各自的组内发病比例(16/212<14/54),提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能降低SDHC的发病率。结论:1.对于Hunt-Hess II级的aSAH患者,LD的放置对预后可能没有影响,不建议进行LD,以减少LD相关感染等并发症。2.对于Hunt-Hess III级和Hunt-Hess IV级的aSAH患者,放置LD有利于良好的预后,拔管时机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以减少留管时间,这对预防留置引流管所引发的CSF感染可能是有益的。3.对于aSAH患者,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能降低DIND及SDHC的发病率。4.对于CSF感染的病例,我们的建议是直接拔除引流管,重新放置新的腰大池引流管或连续腰椎穿刺置换感染CSF,并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林健雯,方燕南[4](2000)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的不良反应及适应证选择》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脑脊液置换疗法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 1 8例行脑脊液置换的SAH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例发生再出血 ;6例置换后病情加重 ,多为出血量大、出血聚集在脑干周围、脑室及在脑沟表面形成血块、脑脊液压力过低、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结论 对于上述患者 ,慎行脑脊液置换。

罗望池[5](2012)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随着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和血管内栓塞技术理念的进步,颅内动脉瘤手术成功率越来越高,术中并发症也逐渐减少,但对于颅内微小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仍存在较大的难点,一些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如动脉瘤术中破裂、血栓性并发症不容忽视。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一种常见并发症。SAH后脑脊液和血清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可能发生改变,细胞因子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脑血管痉挛有一定关联。因此,检测脑脊液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预测脑血管痉挛的严重程度、转归和及早治疗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痉挛目前文献并不多。本院自2005年3月~2011年12月治疗颅内动脉瘤400余例,以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中药治疗,发现中药在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尤其是颅内微小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式选择及术中并发症。同时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脑脉解痉汤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1采集入选病例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CT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瘤颈宽度、动脉瘤部位、动脉瘤数目、颅内微小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复杂动脉瘤选择术式、术中并发症、栓塞结果、出院时GOS评分、随访情况等进行统计,并进行频数分布描述。2对入选病人进行系统分层研究和分组对比,对以上所有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分析诸因素对预后有无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诸影响因素之权重以及各因素之间关系。3.对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各种术式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各种术式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评价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在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4.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西医治疗及脑脉解痉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发病后3天和7天脑脊液ET-1和NO水平,多普勒检测出血后第7天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结果1一般资料统计结果纳入病人总计409例,其中男性161例(39.3%),女性248例(60.7%),平均年龄54.47±13.6岁。2发病情况统计结果首发症状以单纯头痛起病259例(63.4%),意识障碍81例(19.7%),肢体偏瘫18例(4.4%),头晕12例(3.3%),眼部症状18例(4.4%),癫痫2例(0.5%),其他18例(4.4%)。入院时CT-Fisher分级0级103例(25.18%),1级6例(1.47%),2级181例(44.25%),3级79例(19.32%),4级40例(9.78%).入院时HUNT-HESS分级0级103例(25.18%),1级25例(6.11%),2级158例(38.63%),3级71例(17.36%),4级46例(11.25%),5级6例(1.47%)。Hunt-hess分级和肺部感染对预后有显着影响,P<0.05;Hunt-hess分级对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有显着影响,P<0.05。3颅内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瘤98例(23.96%),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55例(13.45%),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46例(11.25%),左侧大脑前动脉瘤7例(1.71%),右侧大脑前动脉瘤8例(1.96%),左侧大脑中动脉瘤23例(7.33%),右侧大脑中动脉瘤32例(7.82%),左侧大脑后动脉瘤4例(0.98%),右侧大脑后动脉瘤3例(0.73%),基底动脉瘤26例(6.36%),左侧椎动脉瘤18例(4.40%),右侧椎动脉瘤12例(2.93%),左侧颈内动脉瘤32例(7.82%),右侧颈内动脉瘤38例(9.29%)4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式及并发症的差异颅内微小动脉瘤46例,未破裂微小动脉瘤9例,破裂微小动脉瘤38例,采用球囊辅助栓塞16例,单纯弹簧圈栓塞16例,支架辅助栓塞11例,onyx栓塞2例,双导管技术栓塞1例,未能栓塞1例。支架辅助栓塞中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6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4例,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1例。5例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因术中出血导致死亡,1例因弹簧圈逃逸至大脑中动脉上干细小分支引起失语,其余1例患者术中少量出血、1例患者弹簧圈逃逸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患者弹簧圈少量脱出至载瘤动脉,均完全恢复。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97例,以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48例,1例支架无法到位,使用neuroform支架9例,solitaire支架24例,enterprise支架15例,其中solitaire及enterprise支架39例中,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33例,术中并发症动脉瘤破裂3例,弹簧圈部分脱出3例,动脉血栓1例。以球囊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59例,1例球囊无法到位,术中并发症动脉瘤破裂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6例,弹簧圈逃逸1例,动脉血栓1例。以单纯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90例,1例导管无法到位,栓塞失败,改为手术夹闭,术中并发症动脉瘤破裂7例,弹簧圈部分脱出9例,动脉血栓性并发症2例。双导管技术栓塞宽颈动脉瘤1例。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中,大脑中动脉1例,余均位于后循环。采用了四种术式治疗颅内夹层动脉瘤,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6例、单纯支架置入3例、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单纯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3例,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术后并发症有再出血1例死亡。25例夹层动脉瘤中有17例完全栓塞,3例次全栓塞,5例部分栓塞,不完全栓塞组随访2例术后后复查瘤体较前扩大,未出血,再次行栓塞治疗。介入治疗梭形动脉瘤5例,椎动脉2例,基底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1例,颈内动脉1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球囊结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除1例部分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对血流无影响,余4例无手术并发症。我们以“Y”型支架治疗宽颈动脉瘤3例,其中基底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2例采用双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1例采用双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例因使用阿司匹林、波立维导致小脑出血,患者死亡。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获得栓塞程度较高,P<0.05;开颅夹闭组较介入栓塞组脑积水的发生率较高,P<0.05。5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治疗组CVS发生10例(33.3%),对照组CVS发生17例(56.7%),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脑脊液ET-1水平在出血后三天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ET-1水平随时间递增(P<0.05),但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脑脊液NO水平在出血后三天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的NO水平随时间递减(P<0.05),但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颅内动脉瘤患者女性居多,发病平均年龄在54岁左右,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部位以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最为常见,Hunt-hess分级对脑血管痉挛和预后有显着影响,分级越高,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2颅内微小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有一定的致残率和致死率。3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式有单纯弹簧圈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载瘤动脉闭塞、液体胶栓塞等多种,其中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术中并发症如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无明显差异。4“Y”型支架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是安全的,但手术难度较大,对术者技术水平要求高。5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脑脉解痉汤治疗后,SAH患者脑脊液中ET-1水平下降,而NO水平则上升,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下降,提示脑脉解痉汤对SAH后CVS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庞振阳,刘一尔,林洪全[6](2015)在《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动脉瘤栓塞、脑脊液置换联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分为单纯药物组(n=34)、栓塞术组(n=30)及栓塞术+置换术组(n=26)。对比3组患者的脑脊液恢复时间、疼痛时间、颈项强直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在脑脊液恢复时间、疼痛时间、颈项强直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的对比上,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栓塞术+置换术组显着优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栓塞术+置换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张玲,莫晔,李应宏[7](2016)在《早期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期两种不同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6例SA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A组于出血后24 h内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术,B组出血后24 h内实施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廓清及症状缓解时间,观察血管痉挛发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脑脊液廓清时间为(6.53±0.86)d,明显短于B组的(7.68±0.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头痛缓解、脑膜刺激症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d内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B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30 d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Lingdegaard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15 d A组患者的MCAVm分别为(98.82±18.44)、(93.12±11.27),Lingdegaard指数分别为(1.70±0.38)、(1.52±0.34),B组则分别为(115.76±19.70)、(106.23±13.87)、(1.88±0.41)、(1.68±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脑脊液置换术均能有效缓解SAH患者症状,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腰大池引流对早期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优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

马春林,饶宜光,黄如训[8](2002)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治疗后的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经脑脊液置换治疗后的远期预后情况。方法 :对 2 1例初发 SAH并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患者及 17例对照患者进行随访调查 ,比较两组的远期预后关系。结果 :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的继发性癫及脑积水的发生率 ,比未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明显降低 (P <0 .0 5 )。而头痛、再发 SAH、痴呆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别 (P >0 .0 5 )。结论 :SAH早期脑脊液置换治疗可降低继发性癫及脑积水的发生率

谭晓帆,叶诚[9](2007)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的适应症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的不良反应,探讨其适应症。方法回顾分析22例行脑脊液置换术的SA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发生再出血,7例置换后病情反而加重。基本为出血量大者;出血集中在脑干周围,脑室或在脑沟表面形成血块者;有意识障碍者;以及脑脊液压力过低者。结论对于出血量大的,或出血集中在脑干周围.脑室或在脑沟表面形成血块的,有意识障碍的,以及脑脊液压力过低的病人,慎行脑脊液置换术。

党帅[10](2017)在《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及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应用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3例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所有患者腰大池置管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留管时间129 d,平均(5.87±1.04)d。症状改善情况:显效4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并发症:无并发症22例,脑疝1例,再次脑出血2例,迟发型脑积水3例,置管失败3例,低颅压6例,堵管15例,自拔管6例,拔管后术口渗液5例,引流不畅6例,硬膜下积液1例,神经根痛3例。结论腰大池置管引流能快速引流血性脑脊液,缩短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恢复,并发症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操作不当、置管不当、引流过度、患者依从性低等,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不同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包括提高操作技能、注意控制引流量和引流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等,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意外情况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意外情况2例(论文提纲范文)

(1)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及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的拔管时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及标准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结果
    2.2 36例CSF感染患者的感染时间
    2.3 36例CSF感染患者的治疗方式
    2.4 CSF中红细胞计数
    2.5 296 例无CSF感染患者拔管时RBC计数与MRS评分
    2.6 173例HUNT-HESS Ⅱ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
    2.7 87例HUNT-HESS III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
    2.8 36例HUNT-HESS IV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
    2.9 并发症DIND及SDHC
3 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腰大池引流相关脑脊液感染的诊断及预防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4)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的不良反应及适应证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的预后
    2.2 出血量与置换效果的关系
    2.3 出血部位与置换效果的关系
    2.4 脑脊液压力与置换效果的关系
3 讨论

(5)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
        1.1 球囊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
        1.2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
    2 中医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2.1 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进展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的介入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
第二章 研究内容
    1 介入栓疗颅内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统计方法
        1.7 技术路线:(2005年3月~2011年12月病例回顾)
    2 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2.1 病例选择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主要试剂和操作方法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2.7 技术路线:(临床方案实施)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一般描述性统计
    2 分层比较研究
    3 随机对照研究
    4 讨论
        4.1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4.2 脑脉解痉汤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阳类证患者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及脑脊液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2 并列释放“Y”型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基底动脉分叉多发微小宽颈动脉瘤
    3 颅内梭形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4 支架辅助栓塞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5 高顺应性HYPERFORM球囊扩张结合血管内灌注罂粟碱治疗严重脑血管痉挛
    6 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眼动脉宽颈动脉瘤
    7 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8 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科基础治疗参考《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指南》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单纯药物组
        1.3.2 栓塞术组
        1.3.3 栓塞术+置换术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客观指标比较
    2.2 3组患者疗效情况比较
    2.3 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7)早期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脑脊液廓清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程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8)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治疗后的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随访情况:
2 结 果
    2.1 继发性癫:
    2.2 脑积水:
    2.3 头痛:
    2.4 再发SAH:
    2.5 痴呆:
    2.6 生存情况:
3 讨 论

(10)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材料与步骤
        1.2.1 材料
        1.2.2 手术步骤
        1.2.3 术后处理
    1.3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2 结果
    2.1 疗效
    2.2 并发症
3 讨论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意外情况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的系统评价[D]. 董薇. 四川大学, 2006(03)
  • [2]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评价[D]. 杨凯. 山西医科大学, 2013(05)
  • [3]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的拔管时机探讨[D]. 董军成. 河南大学, 2020(02)
  • [4]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法的不良反应及适应证选择[J]. 林健雯,方燕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04)
  • [5]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D]. 罗望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6]动脉瘤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J]. 庞振阳,刘一尔,林洪全.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5(02)
  • [7]早期腰大池引流与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的影响[J]. 张玲,莫晔,李应宏. 海南医学, 2016(14)
  • [8]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治疗后的随访研究[J]. 马春林,饶宜光,黄如训.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03)
  • [9]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的适应症分析[J]. 谭晓帆,叶诚. 江西医药, 2007(12)
  • [10]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及处理[J]. 党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16)

标签:;  ;  ;  ;  ;  

脑脊液替代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意外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