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间合同文书汇编(三)

清康熙年间合同文书汇编(三)

一、清康熙年间契约文书辑录(三)(论文文献综述)

王谷[1](2018)在《郧阳地区的人口、农业与环境研究(1476-1911)》文中研究指明郧阳地区群山环绕,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处鄂、豫、陕、渝四省交界之地,郧阳地区的行政区划长期以来处于分而治之的状态。直到明成化十二年(1476),明政府迫于此地严重的流民问题,决定在此地划定“特区”,设置郧阳府,“郧阳”之名由此而生。其最高行政长官统称为郧阳抚治,专事安抚管理鄂、豫、陕三边地区的流民事宜。因此,郧阳地区以成化十二年(1476)为时间界限,正式进入到了政府专管时期,规范而有序地进行山区开发。有序的生产,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带来了人口的喷薄增长,人口的压力转化成了资源开发的巨大动力,推动着人们不断扩大农业垦殖的范围。这个扩张是循序渐进的,由平地到江、湖、滩涂再到山坡、丘陵。到了清后期人们的开发步伐更大了,深入到老林区域,深入山区的开发是随着玉米、马铃薯、红薯的引进而新兴的,物种强悍的适应性为人们开发深山老林提供了良种,整个明清时期郧阳地区的资源开发呈现的是粗放、盲目和无度的特点,人地矛盾日益严重,带来的后果既有社会的发展,也有环境的变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官员未必不知道资源开发的严重后果,只是在利弊权衡之下,做出了符合短期利益的选择而已,对此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此作出评价。总的来说,本文认为:开发过程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必经过程,中央政府的开发策略是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得已的选择。只有真正经历过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制约作用后,环境思想才会被真正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全面论述郧阳地区社会变迁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背景。任何社会模式的形成都根源于其自然环境基础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人们的行为规范来自于内在习惯的形成,生产方式受制于环境的约束。人类活动和生产方式共同构成了基本的社会模式。第二章,探讨明清时期郧阳地区人口与环境的内在关系。通过明清人口特点对比,本文认为清代人口增长呈现出“几何型”增长趋势,并且就人口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考证。首先结合郧阳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状况,以不同时间段灾害发生的次数对比、新灾害的出现以及不同灾害之间的联系为依据,证明人口基数的增加的确使气候变得更加不稳定了,主要表现形式为恶劣气候的增加。其次,考察了郧阳地区人口与生物种类之间的关系,以老虎在郧阳地区的各文献中的记录,分析郧阳地区的生物种类的变化规律。特别是对人口变动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做物种对比,本文把物种变动开始的时间限定到乾隆十五年(1785)到同治四年(1865)之间,并且郧阳地区物种从数量上看没有减少,主要影响的是大型野生动物和具有经济价值的禽类和植物。第三章,通过对农业生产及其发展的研究了解明清郧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农田水利的发展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中劳动智慧的具体体现,利用自然的天然条件,加上人工的创造使郧地人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郧阳地区一直延续了农业耕作传统,他们不擅长手工,不从事商贾,所有的生计全在田地之间,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因为这是最适合山林地貌的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技术随着民族的融合和官员们对农耕技术的推广而发展,农业技术的提高为人们进一步的资源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清后期人口的日益膨胀为资源开发提供了原始的动力,玉米等高产耐旱物种的引进就是这场资源大开发运动的催化剂。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比人口的影响要更直接,人口增长的压力通过农业对环境进行转嫁,直接影响了郧阳地区整个森林体系,这个体系复杂而又联系紧密,包括林木、土壤、微生物、动物、空气等等,体系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很难修复;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了水土流失与农业开垦之间的关系,甚至向前推导出了人口增长这个根源。第四章,通过对官方以及郧阳地区地方官员环境思想的论述,了解当时环境观念在郧阳地区的生存发展空间。官员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了解外来思想的途径,特别是接触实际地方政务的地方官员,对于环境变化以及带来的后果了解最为清楚,他们是最好的环境思想接受者。清政府出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没有办法依靠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解决人口庞大的生存需求,而地方官员出于其自小树立的人伦道德,即使意识到了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过快,也没有办法提出限制人口增长的建议,这个时间的政府和官员所能做的是不涉及根本的环保措施——种树,并且种植的理由以强调其经济价值为主。郧阳地区地方官员很早就有了初步的生态主义的意识雏形,即意识到了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知道人类目前的遭遇的天灾根源于人类的无度开垦,并做出退耕还林的解决方案。但是到了清后期土地严重不足的时候,官员们对于“退耕还林”方案持保守态度。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生存无法保证的时候是普遍的生态观念,对于当时的官员来说,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限制而转化为生态主义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黑学静[2](2018)在《宋元以来契约文书量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民间历史文献受重视度的提高,大量的契约文书源源不断地被搜集、整理、刊布。作为近年来语言学研究方面新出现的一类研究材料,契约文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很多以此为材料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契约文书作为历代百姓进行买卖、典当、租赁等交易时的凭证,其丰富的交易对象及对财物的计量要求,使得契约文书涉及到诸多量词,但这方面系统的、专题性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以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中的量词为研究对象,以静态描写、共时比较、定性分析等为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搜集,逐一解释、重点分析,将目前己出版的契约文书中所见量词作了一个全面考察,其中所含量词,有传世文献常用常见词,亦有仅见于契约文书的口语词、方言词。全文分上下两篇,共9章,涉及到的量词400多个。上篇为总论,包括1到4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主要对契约文书、量词及契约文书量词三方面的研究作了历时梳理,通过对各研究成果的总结概括,凸显出契约文书量词研究的价值,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有益于口语量词的进一步研究;二有益于方言量词的历时研究;三有益于汉语量词史的深入研究;四有益于传世文献材料的补证。第2章对量词语法特征及使用特点作了基本总结。量词的语法特征主要体现在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词法方面主要体现在构词上,即在契约文书中利用“量+量”“量+名”“量+子”等方式创造了不少新词。句法方面体现在契约文书以“名+数+量”为优势结构,在其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扩展格式,及量词与名词在双向选择框架中产生了一名多量和一量多名现象,其中一名多量的产生原因有历史继承、方音选择、典型特征、高频借用、明确语义、异形通用、同音替代等,一量多名的原因有原型范畴、经济原则等。这部分内容充分反映了数量结构的搭配组合能力。量词的使用特点主要体现在时代性、地域性、口语性、行业性、俗别性、多义性、临时性等七个方面。第3章是对契约文书中部分量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基本考察,具体从维度比、语法化及个化三个方面予以分析。通过该章的用例分析,以期验证并补充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第4章是对契约文书中存在的诸多讹误量词进行了举例性的校订,包括契约文书原件中的讹误、抄录件中讹误及契约文书研究文章中的讹误。基于对讹误量词的判定或校订,本文总结出三种校订讹误的方法,即文献查证法、契约比勘法、常识推断法。第5章至第9章,是本文的下篇,也是分论部分,具体诠释了不同类别或类型的量词。第5章对标准单位量词进行了全面梳理,出现在契约文书中的标准单位量词共136个,其中长度单位量词26个、地积单位量词13个、容量单位量词38个、重量单位量词28个、货币单位量词26个、比率类量词5个。第6、7章对契约文书中的自然单位量词进行了全面梳理,涉及到的量词共198个。根据称量对象的不同,将所有自然单位类量词分为15个小类,各小类涉及到的量词,田地类有11个、房屋类23个、坟墓类13个、山园类20个、综合类41个、人口类5个、酒食类4个、家畜类12个、墙门类8个、器具类13个、树木类15个、文书类13个、集会类5个、时间类6个、其它类9个。第8章对契约文书中的部分两两相对的音近义通或形近义通或音形相近混用的方言量词进行了考释,涉及到的量词共十组25个。除此部分外,文章中涉及到的其它方言量词都在其它章节的具体词条进行了说明。第9章是待考证量词的汇集,涉及到的词共34个,之所以专列一章,希冀今后作能作进一步的研究。契约文书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献,就像一座蕴含丰富的宝藏,其中语言学资源异常丰富,量词更是数量宏富,地域性、口语性特色鲜明,对契约文书量词的搜罗、疏解、分析,不仅填补了这类民间文献量词研究的不足,而且使很多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曾经活跃于民间百姓口头,如今湮没在历史故纸堆中的量词得以昭示,同时揭示了认知在名词转变为量词的过程中的促动作用及量词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验证、补充。

朱严[3](2020)在《清代徽州家谱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家谱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民间特色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同源的世系人物及传记等历史图册。家谱编修经历了宋、元时期的转折过渡,在明清时期发展趋向于成熟。基于经济发展、刻书业发达、刻印技术成熟等综合因素,清代徽州家谱的纂修达到鼎盛。本论文以清代为研究时段,以徽州的一府六县为研究区域,对徽州的修谱活动以及徽州家谱的设计进行研究。将家谱置于相应的时代背景中,以清代徽州经济、文化、社会等背景为依托分析徽州家谱设计的成因以及思想。从徽州文书的角度出发,全面了解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与刻印,研究一本家谱从最初构想到装订成册的整个过程。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对清代家谱的版式、插图、装订形式等进行分析,理清家谱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挖掘清代徽州家谱的设计思想。徽州家谱的整体设计体现了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以及整本书所传达出的是内在精神和外在秩序的统一。清代徽州家谱是集镌刻、绘画、书法等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清代徽州文化思想、造物观念和审美艺术的缩影,堪称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标本。目前,虽然针对于徽州家谱的研究众多,成果颇丰,但多数局限于其史料价值的挖掘与整理,鲜有从文书的角度入手者。本论文尝试从徽州文书的角度探讨家谱的设计,收集并整理了与家谱相关的业主与工匠的契约,以及文本与图像笔记。从最初的家谱镌刻出发,探讨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思想、制作工艺以及审美观念,对于研究徽学和民间美术学来说,都是有益的尝试。本论文以案例分析的方法了解清代徽州家谱编修和刻印活动,力求从庞杂的家谱系统中理清其与时代、地域以及社会的密切关系,从中窥探出清代徽人对传统审美的眷恋,以及对宗法观念的尊崇。本论文旨在挖掘清代徽州家谱的设计思想、设计准则及设计元素,不仅对现代家谱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并且对现代设计具有启发作用。通过研究清代徽州家谱的设计,领会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把握其设计内涵和审美意识,可将传统艺术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

白雪[4](2016)在《契约文书中“契约”义词语汇释》文中指出契约文书的发现与整理为汉语词汇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契约文书中特有的语言词汇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空间。从研究现状来看,就某一类词语的历时演变研究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考察的对象为契约文书中“契约”义词语,笔者发现,就“契约”义词语的研究现状来看,这部分的研究有些零散,很多仅在专着的开篇简略介绍历史上各时期的契名。因此,本文力求全面地汇集契约史上使用过的契名,选取的研究对象为西周到民国时期全国各地的契约文书,从时间上看,清代契约居多,从地域上看,南方契约居多。文章对“契约”义词语进行历时考察的同时,又借鉴冯学伟对契约以“时序性”分类的方法,将契名按照立契过程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又将各阶段的契名以某一核心语素为中心进一步分类,将立正契阶段分了十小类,立契后阶段也分了若干小类,对每一个“契约”义词语都例举了相应的例子。由于契名过多,文章简略释义那些词义显而易见的契名,详细考释了部分疑难契名。为进一步说明问题,文章对“契约”义词语内部进行了分析,揭示它们的构词特点、构词方式,研究它们当中的同素逆序词、古今异义词、羡余理论下产生的缩略现象。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这些“契约”义词语,探究转喻机制和隐喻机制下形成的契名。在研究“契约”义词语的发展演变上,采用归纳法,总结历史上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契名;在词语释义上,采用传世文献与契约文书比对的方法,二者相互印证;在研究它们当中的古今异义词的时候,采用列表统计的方法,使之一目了然。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达到:一、全面地汇集契约史上使用过的契名。二、对契约文书词汇研究做一些补充。

舒满君[5](2018)在《清代田赋定额的地方实践 ——以徽州地区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清袭明制,以万历原额作为参照,实行赋税定额制度。顺治年间,全国范围内赋役全书的编定意味着该制度完全定型。定额制度在基层社会如何运作,赋税负担在长期存续的乡村社会怎样体现,需要从一个具体的区域作长时段的观察。本文围绕清代的定额田赋在州县实征中如何落实这一核心命题展开,将徽州作为理解田赋定额实践过程的场域,以该地区为中心,将有清一代田赋定额实践变化的过程作长时段的观察,并探究其转变原因及影响。清朝定鼎以后,推行清丈。在徽州,实丈数额与万历原额的对应是册籍编撰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由此推动清丈造册的组织及方法的改变。这种变化带来鱼鳞、实征二册在册籍体系中的地位转换。鱼鳞图册与实征册本处在同一链条上,通过佥业、亲供和推收制度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相互推动更新。清代以来,赋役全书中田赋有定额,鱼鳞图册按照定额折亩折税编造,实征册按照户籍与产业归属情况年年编造(特殊情况除外)。推收制度与鱼鳞图册逐渐分离,与实征册紧密相连,收税以田为据,以户为单位,推收产业亦以户为依归,鱼鳞图册遂渐失其实。推收票据与实征册成为产业占有的凭据,在里甲户籍制下由册书紧密操盘运作,册书群体由此成为乡村社会的权力主体。制度实践与基层行政无可分割,在行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额外费用的组成与额内数额的盈缩两个方面的变化。基层征收中定额外的附加,一般有三种来源:其一是直接在征收定额税赋的基础上附加,其二是以征收成本的形式附收,其三是额外州县行政经费的摊派。额外费用与一条鞭法及里甲制运行密不可分,定额内的盈缩空间在制度间的相互调剂与腾挪。单一制度的调整实践到地方均会产生制度间的联动效应。因为灾害、战乱等情况的存在,赋役全书规定的定额并不一定是当年的应征额,州县实际应征额会因为灾荒、战乱等情况进行调整。定额看似死板,灾蠲、奏报收成及奏销制度与之共同构筑为地方行政体系,搭建出灵活变动的腾挪区间。太平天国战争以后,清廷的财政运转以筹饷一事为轴心展开,徽州的田赋经历充饷、抵征和清理恢复征收的政策转变。在曾国藩的治理下,战时抵征的战后延续以及战后征收定价的确立,均处在长江中下游的减浮浪潮之中。为了尽可能地增加实额,在有限的已经恢复生产的地区进行有效的征收,曾国藩将州县田赋附加在耗羡归公之后以一两五钱为限合法化,并打通了银元、白银、制钱三种货币在田赋缴纳中的应用。从减额到限定田赋附加背后是“减浮额以增实收”的理念贯彻,是减少基数与提升税率的方法偷换。光绪清赋是清廷覆灭之前迫于庚款压力,在皖省最后一次尝试展复旧额。此案安徽省清赋总额近原荒的30%,但徽州清赋总额不及原荒的5%。清赋之时,徽州钱粮控案纷纷,“光绪歙县公控钱粮案”便是徽州士绅利用“曾文正公定章”反对田赋额外附加的一次集中诉控。事实证明,曾国藩的“改章”,将“耗羡”上调至正赋的20%至40%之间,实际上是将这种“不法”行为在地方“合法化”,以“附加”的方式在田赋上获得地方行政经费。统观曾国藩核定征收定价至清赋期间这一时期徽州社会的变化可知,在银钱比价波动下,征收定价与奏销折价之间的剪刀差,成为衡量地方公费规模的重要指标,田赋实征则成为官员、胥吏和士绅三方的角力场。

魏亚莉[6](2016)在《契约文书词语对大型辞书编纂的价值 ——以《汉语大词典》为例》文中认为契约文书作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具有多领域、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价值。对于语言研究来说,近年来陆续公布的数量庞大的各地契约文书都是新材料,同样有很高的语言研究价值。目前,以契约文书为对象的语言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词汇方面。这类研究侧重对契约词语的考释、对专门性的词汇的历时或共时的研究。其中,个别研究成果虽然提及了对大型辞书的编纂价值,但是还未出现专门、系统地将契约词语研究与词典编纂相结合的探究。因此,从契约文书词语研究入手,结合词汇学与词典学,探讨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问题,无论是对汉语史词汇研究,还是对大型辞书的补充完善,都将有所裨益。作为词汇研究的语料,契约文书具有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数量庞大、同时性明确等特点,这不仅为契约词语的考释、溯源提供了大量详实的语料,而且能保证语言现象的真实性,提高结论的可信度。同时,过去辞书的编纂很少关注契约类词语的收入,一方面是很多契约文书没有公布,另一方面也是契约词语研究的成果寥寥无几,不能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以后对大型辞书进行修订完善时,有必要加强与契约文书的联系。鉴于以上的研究现状和契约文书的词汇研究价值,论文在当前所收集到的历代契约文书中大范围地搜集词语进行考释、溯源,然后在大型辞书中选取《汉语大词典》为参考对象,就收录词语、释义、例证三方面进行考察,并逐类归纳分析。论文以契约文书的词语为出发点,同时扩大考察文献范围,不限于契约文书,收集了多类文献进行佐证。在考释词义时主要运用传统训诂手段,如据文求义,排比归纳语言材料,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确定词义,据契约文书通例等并结合异文、对文、变文等方法,利用语法规律辅证词义等。在分析词语、探究源流及演变时,采用二重证据法,将共时描写与历史考察相结合,把该词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的用例相对比,并且将其在历代契约文书中的使用情况予以呈现,以便更好地诠释词义,相互映证。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是选取了契约文书词语与大型辞书一一《汉语大词典》相结合的视角,是词汇学与词典学相结合的一次尝试。这类研究对汉语史词汇研究、包括大型辞书的编纂、完善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池景玉[7](2019)在《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田地”类词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封建社会时期,土地作为人们主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土地契约文书以田地作为交易对象,真实记录了当时土地的制度、类型及使用等情况,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真实性的特点。目前,有关契约文书的研究,除史学、法学、经济学等之外,语言学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与语法、文字相比较,契约文书的词汇价值最大,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其研究的重点主要在疑难词语考释方面,而对某一语义类型的词汇进行系统研究还做得不够。基于此,论文以土地契约文书为主要研究语料,选取其中的“田地”类词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训诂学、词汇学的理论方法,并结合契约文书有关的句式结构,对这类词语进行分类及考释,以期为近代手书文献语言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亦能丰富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介绍契约文书的刊布整理情况、论文研究的文献范围,概述契约文书词汇研究的现状,指出研究的意义、方法以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第二章先是简要概括契约文书中“田地”类词语的地域分布情况,然后按性质功能和语义特点,分为祭祀、归属、耕种作物、收成时间、殡葬、赋税、地形地貌等七个大类,并对它们进行释义。第三章主要对契约文书中“田地”类的疑难词语进行考释。这类词语既有通语词,也有方言词,文章运用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训释,一方面可以为契约文书的整理与准确解读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亦可为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及大型辞书的修订和编纂提供参考。最后一部分是结语,简要总结全文的基本内容,并指出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

黄轲[8](2020)在《清至民国闽北的家族产业、茶山经营与城市生活 ——以契约为主要分析资料》文中提出本文以闽北地区武夷山,建瓯,延平三个地方档案馆所收集的契约文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三地契约文书所展现出的不同内容为线索,进行归纳总结,通过以契约为主要的分析资料,加上地方志,古籍等文献参考,展开对这三地在清代中后期直到民国时期,地方经济社会所展现出的不同发展态势。在文章的第三章中,通过所收集的葛氏家族共计55份契约展现出在建瓯的地方大族——葛氏家族在清末到民国时期家族的产业从聚集到分散的过程。我们通过这一现象看到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大族在近代不断衰落的过程。第四章所分析的是闽北武夷山地区茶山经营的几种契约文书,本文通过分析清代中后期武夷山茶山契约文书的不同类型及其内涵来理解茶叶经营对当地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第五章所展现的是清代到民国时期延平地区房产契约文书,本文通过对延平的房产交易契约来分析当地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以及官府对房产契约逐步加强管理的过程。

康彩云[9](2013)在《古代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契约文书是人们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等关系中形成的用以证明某种关系的原始文字协议或文字认定,具有史学、法学、语言学、经济学、社会学、文献学、民俗学等学科研究价值。契约文书词汇的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个部分,历来的契约文书词汇方面的成果都是从某一个地区或某一时段的词语进行共时平面的研究,从历时的角度对古代契约文书词汇演变研究却没有,类似的研究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也尚未有人涉及。契约文书的中保人是指订立契约过程中,承担见证和担保责任的第三方参与者。本文考察古代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历时演变情况。全文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分析了古代契约文书的基本要素及特点,介绍了历代契约文书研究现状,交代了古代契约文书中保人称谓词语研究的价值,研究方法和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其研究价值在于可以丰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为契约文书的阅读理解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大型词典的编纂和修订提供参考。第二章是对古代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的汇释。从西汉到清代,将历代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列举,再引用非契约文献例子作旁证。这章的主要目的是从意义着手,弄清中保人称谓词语的来源及词语意义。第三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就主要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列表,分析其发展演变的情况、原因,从语法结构方面指出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的分类和构成方式。中保人称谓词语的分类有单音节词语、双音节词语、三音节词语和四音节词语。构成方式有羡余、缩略、附加派生等,文中对这些构成方式做了说明。此外,本文总结出中保人称谓词语的几条演变规律,如词语的组合同化;词语意义由抽象到具体,结构由不稳定到相对稳定;词语由书面语向白话演变等。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结语。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运用传统训诂方法和现代语言学理论,梳理西汉至清代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考察其在一时一地的使用情况,并考察它们的历时演变情况。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达到:一、对古代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作一系统说明;二、对汉语词汇史研究作一补充。

张静[10](2017)在《古代契约文书中“买”、“卖”类词语历时演变研究》文中提出契约文书是人们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为了建立某种关系而签订的具有约束性质的协议。近年来,各地的契约文书资料不断刊布出版,在史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同时”语料,契约文书时代明确、数量庞大、地域色彩浓厚且口语性突出,在词汇学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封建社会以农为本,因此契约文书中关于土地类的居多,其中买卖类契约文书占多数,“买”、“卖”类词语是其必备要素。基于这一情况,本文以两汉至明清各地的契约文书为资料,从词汇的角度就23个“买”类词语与73个“卖”类词语进行辑录考释,描写其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阐述其演变规律,归纳其发展特点。首先,本文采用归纳与二重证据相结合的方法,对已经刊布的契约文书资料进行全面调查,钩沉古代契约文书中所出现的“买”、“卖”类词语,搜罗传世文献用例,二者相互印证,相互发明,从而全面揭示“买”、“卖”类词语的历史面貌。其次,采用纵向历时比较与横向共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图表的统计方式按照从古至今的时代顺序排列所发掘的“买”、“卖”类词语,以此显示各个词语的地域分布状况。通过分析发现,在历时演变方面,有一部分“买”、“卖”类词语在契约文书中的使用时代有中断现象,而它们在传世文献中一直在使用;明清时期是“买”、“卖”类词语增长的高峰期,其数量约占总数的90%,这与该时期保存的契约总数是密不可分的;契约文书中“买”、“卖”类词语的使用时间明显滞后于传世文献。在地域分布方面,“买、买得、承买、卖、出卖、绝卖、杜卖、转卖”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买”、“卖”类词语在契约文书中的地域分布具有不平衡性。“买”、“卖”类词语的演变特点如下。结构方面,“买”、“卖”为其核心语素;其中存在倒序词;“买”、“卖”类词语中双音节词语占优势,且其大部分都是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语义方面,“买”、“卖”类词语意义具有继承性与变异性共存的特点;词义演变具有衍生性;且存在大量同义词或近义词。语法功能方面,“买”、“卖”类词语都为动词,一般用作谓语。语用方面,“买”、“卖”类词语通常出现在买卖类契约文书中;个别“买”、“卖”类词语的使用具有地域性。本文所考“买”、“卖”类词语,有的可为大型辞书的修订提供参考,也可为汉语中常用词汇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二、清康熙年间契约文书辑录(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康熙年间契约文书辑录(三)(论文提纲范文)

(1)郧阳地区的人口、农业与环境研究(1476-1911)(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案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郧阳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与气候
        二、水系与土壤
        三、植物与动物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郧阳地区行政建置制沿革
        二、郧阳地区的移民与文化
    小结
第二章 郧阳地区人口变迁与环境
    第一节 明清人口政策与环境
        一、明代人口政策
        二、清代人口政策
        三、生态视角下的人口政策
    第二节 明代郧阳地区流民偷入与附籍
        一、明代流民偷入与附籍
        二、人口构成
    第三节 清代郧阳地区人口发展
        一、清代前期郧阳地区人口恢复
        二、清代后期郧阳地区人口增长
        三、清代郧阳地区人口构成
    第四节 人口与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一、明清人口变化趋势
        二、人口变化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郧阳地区农业开发与环境
    第一节 明清土地政策与环境
        一、明代土地垦荒政策
        二、清代土地政策
        三、生态视角下的土地开发
    第二节 明代郧阳地区农业发展
        一、土地开垦状况
        二、农田水利建设
        三、农业生产与技术发展
    第三节 清代郧阳地区农业发展
        一、土地开垦状况
        二、农田水利建设
        三、种植新趋势
    第四节 农业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森林资源衰减
        二、水土流失
    小结
第四章 环境思想与保护个案
    第一节 明清环境思想
        一、明清士大夫环境思想
        二、明清郧阳地区官员的环境思想
        三、郧阳地区民俗文化中的环境思想
    第二节 明清环境保护与个案
        一、清代官方环境保护
        二、明清郧阳地区环保个案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宋元以来契约文书量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上篇 总论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概况
        1.1.1 契约文书研究
        1.1.2 汉语量词研究
        1.1.3 契约文书量词研究
        1.1.4 本文研究对象
        1.2 研究价值
        1.2.1 有益于口语量词的进一步研究
        1.2.2 有益于方言量词的进一步研究
        1.2.3 有益于汉语量词史的深入研究
        1.2.4 有益于部分传世文献材料的补正
        1.3 研究材料
        1.4 研究理论及方法
        1.4.1 研究理论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契约文书量词的语法特征及使用特点
        2.1 契约文书量词的语法特征
        2.1.1 词法方面
        2.1.2 句法功能方面
        2.1.3 句法组合方面
        2.2 契约文书量词的使用特点
        2.2.1 时代性
        2.2.2 地域性
        2.2.3 行业性
        2.2.4 口语性
        2.2.5 俗别性
        2.2.6 多义性
        2.2.7 临时性
    第3章 契约文书中一部分量词的认知考察
        3.1 维度比
        3.1.1 条形
        3.1.2 方形
        3.1.3 球形
        3.2 语法化
        3.2.1 语义迁移
        3.2.2 语义泛化
        3.3 个化
    第4章 契约文书量词讹误的判定与校订
        4.1 原件中的讹误
        4.1.1 音近致误
        4.1.2 形近致误
        4.2 迻录件中的讹误
        4.2.1 无心之误
        4.2.2 有意之误
        4.3 研究文章中的讹误
        4.4 量词讹误的判定与校订方法
        4.4.1 文献查证法
        4.4.2 契约比勘法
        4.4.3 常识推断法
下篇 分论
    第5章 契约文书标准单位量词
        5.1 长度单位量词
        5.2 地积单位量词
        5.3 容量单位量词
        5.4 重量单位量词
        5.5 货币单位量词
        5.6 比率类量词
    第6章 契约文书自然单位量词(上)
        6.1 田地类
        6.2 房屋类
        6.3 坟墓类
        6.4 山园类
        6.5 综合类
    第7章 契约文书自然单位量词(下)
        7.1 人口类
        7.2 酒食类
        7.3 家畜类
        7.4 墙门类
        7.5 器具类
        7.6 树木类
        7.7 文书类
        7.8 集会类
        7.9 时间类
        7.10 其它类
    第8章 契约文书中部分方言量词辨析
        8.1 工/弓
        8.2 带/代
        8.3 抱/朴
        8.4 把/挑
        8.5 手/拜/(?)/(?)
        8.6 稨/边
        8.7 籽/子
        8.8 榜/栳
        8.9 榻/台/踏/塔
        8.10 进/落/向
    第9章 待考证量词举例
结语
引用及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量词索引
致谢
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清代徽州家谱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义
    二、论文研究对象及范围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对象的范围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的创新点
    四、相关课题研究概述
        (一) 研究综述
        (二)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清代徽州家谱形成机制
    第一节 家谱的定义
    第二节 清代徽州家谱的内容与体例
    第三节 清代徽州家谱的存世情况
        一、存世家谱统计分析
        二、存世家谱版本分析
    第四节清代徽州修谱动因
        一、宗法制度
        二、家族繁衍的内在需要
        三、徽商发展的财力支持
第二章 清代徽州修谱活动中的文书
    第一节 清代徽州修谱活动分析
        一、修谱周期
        二、修谱组织
        三、修谱人员
    第二节 修谱的相关文书
        一、业主与工匠的契约
        二、文本与图像笔记
    第三节 修谱的文书解析
    第四节 家谱的印刷流程
第三章 清代徽州家谱的装帧设计
    第一节 家谱形式
        一、外部结构
        二、内部版式
        三、世系图表
    第二节 家谱插图设计
        一、插图内容
        二、图文编排
    第三节 家谱字体设计
第四章 清代徽州家谱的艺术特性
    第一节 清代徽州家谱刻印特色
        一、集刻、绘、印于一体
        二、版画插图特色
    第二节 清代徽州家谱的审美价值
        一、以素为基,以绚为缀
        二、护帙有道,款式古雅
    第三节 清代徽州家谱设计文化思辨
        一、文化思想层面
        二、设计技巧层面
        三、现代视角下的艺术价值审视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4)契约文书中“契约”义词语汇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契约文书的特点及语言研究价值
        1.1.1 契约文书的特点
        1.1.2 契约文书语言研究价值
    1.2 契约文书刊布整理现状
        1.2.1 国内契约文书整理情况
        1.2.2 国外契约文书整理情况
    1.3 契约文书词语的研究现状及“契约”义词语研究成果
        1.3.1 契约文书词语的研究现状
        1.3.2 “契约”义词语研究成果
    1.4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契约的成因及历史上各时期契名
    2.1 契约的成因
    2.2 契约的界定及契名的确定
        2.2.1 契约的界定
        2.2.2 契名的确定
    2.3 约史上各时期的契名
第3章 契约的“时序性”名称
    3.1 立契前阶段
    3.2 立正契阶段
    3.3 契约后行为
        3.3.1 “收据”义词语
        3.3.2 “加找、找赎”义词语
        3.3.3 “补”类词语
第4章 “契约”义词语分析
    4.1 构词特点
    4.2 契约名称中的同素逆序词分析
    4.3 契名中的古今异义词
    4.4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契约”义词语
    4.5 契名的羡余与缩略现象
第5章 疑难契名考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清代田赋定额的地方实践 ——以徽州地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学术史回顾
    二 问题与思路
    三 史料与章节
第一章 定额入册: 清初的额赋与册籍运作
    第一节 赋役册籍的编造及保管
    第二节 产业流转与册籍更新: 《休宁三都六图暑字号弓口册》研究
    第三节 从户外到户内: 《江南徽州府祁门县汪世盛户粮簿》研究
    小结
第二章 额外额内:行政费用的摊派与定额的盈缩
    第一节 行政费用的摊派与里甲制的变化
    第二节 里役运作、分户征收与版串定额
    第三节 实践中的消减: 灾蠲、亏空、积欠与定额
    小结
第三章 减额与增税: 咸同时期的田赋充饷与善后新章
    第一节 战时财政运作下的田赋
    第二节 抵作正赋: 亩捐与抵征的流变
    第三节 钱漕豁免及善后查荒
    第四节 歙县的抵征与查荒: 以“胡六贵隐匿田粮案”为例
    第五节 “曾文正公定章”的形成
    小结
第四章 展复旧额的尝试: 光绪清赋与公控钱粮案研究
    第一节 清赋的背景、缘起与筹备
    第二节 由省到县: 清赋事宜的开展与落实
    第三节 徽州的清赋进程及效果
    第四节 从减浮到清赋: 光绪歙县公控钱粮案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6)契约文书词语对大型辞书编纂的价值 ——以《汉语大词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契约文书及其词语的研究价值
        1.1.1 契约文书及其语言特点
        1.1.2 契约文书词语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1.2 《汉语大词典》及其修订的意义
    1.3 本文研究缘由和意义
    1.4 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1.4.1 词汇研究与《汉语大词典》编纂、修订的研究现状
        1.4.2 契约文书词语与《汉语大词典》修订有关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语料
    1.6 研究方法
    1.7 凡例
第2章 契约文书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词条收录
    【出办】【出备】
    【楚结】
    【低伪】
    【该欠】
    【供解】【供纳】
    【故绝】
    【交讫】
    【开割】【收割】
    【看踏】
    【粮钱】【粮银】【银粮】
    【粮务】【粮差】【大粮】【条粮】【原粮】
    【屡年】
    【民米】【产米】【粮产】【民产】【粮米】
    【母利】【头利】
    【母银】
    【纳粮】【办粮】【输粮】【行粮】
    【收吃】
    【受价】
    【岁歉】
    【团】【团种】
    【西首】
    【央凭】
    【移业】
    【长缩】
    【住人】
    【住歇】
    【住占】
    【祖置】
第3章 契约文书词语与《汉语大词典》义项补充
    【白字】【白纸】
    【笔下】
    【长阔】
    【场面】
    【出笔】【出契】【出账】
    【出首】【入头】【入首】
    【出推】
    【出外】
    【代字】
    【风水】
    【就日】【是日】
    【前经】
    【清业】
    【仙毫】
    【行利】
第4章 契约词语研究与《汉语大词典》书证问题
    4.1 补缺书证
    4.2 增补孤证
    4.3 提前滞后的书证
    4.4 增补晚证
结语
引用及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田地”类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一、契约文书的刊布整理概况
    二、本文研究的文献范围及研究对象
        (一) 文献范围
        (二) 研究对象
    三、契约文书的词汇研究现状
        (一) 敦煌、吐鲁番文书词汇研究
        (二) 对宋元以来民间契约文书词汇研究
        (三) 契约文书中“田地”类词语的研究
    四、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及困难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困难
第二章 契约文书“田地”类词语地域分布及类型
    —、契约文书中“田地”类词语的地域分布状况
    二、契约文书“田地”类词语的类型
        (一) 以“自然属性”命名的田地类词语
        (二) 以“社会属性”命名的田地类词语
    三、契约文书“田地”类词语使用的特点
第三章 契约文书中“田地”类词语例释
结语
引用及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清至民国闽北的家族产业、茶山经营与城市生活 ——以契约为主要分析资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2 学术史回顾
        1.2.1 关于契约文书的相关研究
        1.2.2 关于契约文书的收集整理
        1.2.3 福建契约文书的研究现状
    1.3 资料来源与分析框架
第2章 闽北区位与契约文献
    2.1 闽北的环境区位
    2.2 闽北的历史沿革及社会经济发展
        2.2.1 闽北的历史沿革
        2.2.2 闽北的社会经济发展
    2.3 明清时期契约的发展及其特点
        2.3.1 明清时期契约文书的结构和特点
        2.3.2 闽北地区明清契约文书的发展
第3章 家族产业的积累与分散——以建瓯葛氏为中心
    3.1 闽北大族与地方社会
        3.1.1 明清以来闽北地区的家族社会
        3.1.2 葛氏家族在地方上的影响
        3.1.3 清末民初土地交易中的葛氏家族
    3.2 清代葛氏的产业积累
    3.3 民国葛氏产业的转移
第4章 山地产权与茶业经营——以武夷山茶山经营为中心
    4.1 山区茶业的经营与发展
    4.2 山地契约的几种类型及其内涵
        4.2.1 山地契约的主要类型---买卖契约
        4.2.2 山地契约的其他类型----贸换,分山,拼山
    4.3 茶业经营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4.3.1 商品经济发展日益深入
        4.3.2 农民生计商业化
        4.3.3 促使当地农业生产力获得提高
第5章 城市生活与房产问题——以延平房产契约为中心
    5.1 交通、商业与城市发展
        5.1.1 闽北地区交通的发展
        5.1.2 延平府城的形成及发展
    5.2 住房问题与房产分化
    5.3 房契制度与地方惯习
    5.4 地方惯习
        5.4.1 女性参与契约文书的订立
        5.4.2 契约格式的地方规范化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古代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古代契约文书的基本要素及特点
        1.1.1 契约文书的基本要素
        1.1.2 历代契约文书的特点
    1.2 历代契约文书研究现状
        1.2.1 契约文书刊布整理情况
        1.2.2 契约文书词语的研究情况
        1.2.3 关于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的研究成果
    1.3 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1.3.1 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的研究意义
        1.3.2 本文研究方法
    1.4 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
    1.5 凡例
第二章 中保人称谓词语汇释
第三章 中保人称谓词语的演变发展分析
    3.1 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的演变分析
    3.2 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演变发展原因分析
    3.3 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的语法结构分析
        3.3.1 中保人称谓词语的分类
        3.3.2 中保人称谓词语的构成方式
    3.4 中保人称谓词语演变规律分析
结语
引用资料及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10)古代契约文书中“买”、“卖”类词语历时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1.1 买卖类契约文书及其构成要素
        1.1.2 “买”、“卖”类词语的句式位置
    1.2 研究现状
        1.2.1 契约文书整理刊布现状
        1.2.2 契约文书词语及“买”、“卖”类词语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标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困难与不足
    1.6 凡例
第2章 古代契约文书中“买”类词语辑释
    2.1 一般购买类词语
    2.2 特殊购买类词语
    2.3 小结
第3章 古代契约文书中“卖”类词语辑释
    3.1 一般出售类词语
    3.2 绝卖类词语
    3.3 转卖类词语
    3.4 尽卖类词语
    3.5 其他出售类词语
    3.6 小结
第4章 古代契约文书中“买”、“卖”类词语的历时演变
    4.1 “买”、“卖”类词语的历时分布
    4.2 “买”、“卖”类词语的地域分布
    4.3 “买”、“卖”类词语的演变特点
        4.3.1 结构特点
        4.3.2 语义特点
        4.3.3 功能特点
        4.3.4 语用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清康熙年间契约文书辑录(三)(论文参考文献)

  • [1]郧阳地区的人口、农业与环境研究(1476-1911)[D]. 王谷.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6)
  • [2]宋元以来契约文书量词研究[D]. 黑学静.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1)
  • [3]清代徽州家谱设计研究[D]. 朱严. 苏州大学, 2020(03)
  • [4]契约文书中“契约”义词语汇释[D]. 白雪.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
  • [5]清代田赋定额的地方实践 ——以徽州地区为中心[D]. 舒满君. 厦门大学, 2018(07)
  • [6]契约文书词语对大型辞书编纂的价值 ——以《汉语大词典》为例[D]. 魏亚莉.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
  • [7]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田地”类词语研究[D]. 池景玉.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8]清至民国闽北的家族产业、茶山经营与城市生活 ——以契约为主要分析资料[D]. 黄轲. 南昌大学, 2020(01)
  • [9]古代契约文书的中保人称谓词语演变研究[D]. 康彩云.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4)
  • [10]古代契约文书中“买”、“卖”类词语历时演变研究[D]. 张静.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6)

标签:;  ;  ;  

清康熙年间合同文书汇编(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