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高强火法工艺炉的冷却设计

现代高强火法工艺炉的冷却设计

一、现代高强度火法冶金工艺炉子的冷却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毅[1](2021)在《贵铅合金各组元在真空分离过程中的挥发及冷凝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今社会对稀贵金属资源不断攀升的需求和愈加严峻的环保要求,从铅铜冶炼过程产出的阳极泥和贵铅中高效、清洁的提炼稀贵金属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真空蒸馏技术被成功应用于该物料的处理中,实现了阳极泥中金、银的绿色、高效冶炼,形成最具特色的贵金属冶炼生产工艺。但是,贵铅中各组元挥发及冷凝规律的不清,限制了真空蒸馏装备向大型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对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模拟计算及实验研究,对各组元的挥发及冷凝规律开展基础研究,丰富有色冶金基础数据,为贵金属冶炼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首先,对贵铅的分离开展了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通过纯金属饱和蒸气压与温度关系图获取了贵铅分离时所需温度、压强范围。对贵铅中Pb-Me、Sb-Me等合金的气液平衡图相和二元相图进行了深入分析,解释了各组元在真空蒸馏分离后的存在状态和物相。以分子平均自由程理论分析并获取了各组元在真空气氛下的分布规律,揭示了压强、温度对其优势冷凝区域的影响。其次,对贵铅中铅、锑、银的挥发与冷凝规律开展了系统性研究。以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揭示了蒸发表面与冷凝表面之间的温度梯度分布;以实验研究获取蒸馏温度、恒温时间和物料质量对易挥发元素的挥发与冷凝规律的影响机理;并对理论进行了修正,明确了铅、锑的优势冷凝区域分别为24~44mm、44~59 mm。最后,以某铅厂产出的贵铅为原料,开展了验证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控冷凝高度下,实现了铅、锑在不同区域的选择性冷凝。在950℃和1250℃下,铅的优势冷凝区域分别符合“L=44”和“L=74”的正态分布;锑的优势冷凝区在950℃时也符合“L=44”的正态分布,在1250℃则呈近线性增长分布。最佳工艺条件为1250℃、10 Pa和恒温3 h,此时铅、铋、银的直收率分别达到91%、95%和94%。

霍进达[2](2021)在《铜渣贫化过程协同处理废旧钴酸锂离子电池回收铜钴铁的研究》文中认为全球约80%的铜由火法工艺生产,火法工艺产出的大量铜渣往往采用缓冷浮选法及火法还原贫化法进行贫化,缓冷浮选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热态铜熔渣的热量、电炉贫化工艺需消耗大量碳质还原剂。与此同时,锂离子电池火法回收处理需要高温环境和还原剂。因此,本论文以转炉铜渣与废旧钴酸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以废旧钴酸锂离子电池中碳/铝组元作为还原剂,采用电炉贫化方式,进行实验验证,开展铜渣贫化协同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铜钴铁等金属的研究。首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钴酸锂材料热分解过程分为三步,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热分解起始温度约为738℃,比理论热分解温度(900℃)较低,总失重约为9.11%,略高于理论失重率(8.18%),原因为存在少量吸附水分及粘结剂、电解质等杂质质量损失;对废旧钴酸锂离子电池中碳/铝还原性成分高温还原能力进行了实验验证,在氮气氛围,20-1250℃温度内,碳热还原钴酸锂反应为多步反应,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在氩气氛围下,铝热还原反应发生在钴酸锂材料热分解反应之前,失重率较小(0.74%),最终产物为Co O及Li Al O2。在验证了碳热还原钴酸锂材料的可行性之后,研究了熔炼温度、沉降时间及炉渣改性剂Ca O用量等实验变量对金属回收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当铜渣与电池料用量比7:1,氧化钙用量为7.5wt.%,熔炼温度和保温沉降时间分别为1475℃、15min时,渣含铜由4.49 wt.%降至0.37 wt.%;Cu回收率为93.25%,Co回收率为99.29%,实现了废旧锂离子电池与铜渣中有价金属资源综合回收。最后,研究了所得合金中各金属的沉降规律:还原熔炼所得Cu-Co-Fe三元合金中Co-Fe相及Cu相构成合金基本相,钴元素在富铁区域均匀分布,以金属间化合物形式存在,合金中杂质元素为铅、锌元素,锌元素在铜中具有较高固溶度,使锌元素主要均匀分布在铜相中;铅元素整体均匀分布,在两相交界处聚集。铜渣贫化协同处理废旧钴酸锂锂离子电池回收铜钴铁等有价金属的研究是一项集失效锂离子电池清洁回收和铜渣贫化于一体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法,能够为火法高效资源化处理失效锂离子电池提供借鉴。

袁辅平[3](2019)在《连续精炼炉的炉底寿命特点及改进》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连续精炼炉在强化冶炼下的炉寿特点及初步改进措施。通过研究作业机理,跟踪分析,发现高强度插管作业带来的湍流冲击、局部过热和炉底散热不良,三者共同作用造成连续炉独特的损耗特点,并进行了验证。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最终解决了连续炉的炉役期过短问题。

钟慧祥[4](2014)在《高镍铜阳极泥中金银的浸出》文中指出不同铜阳极泥的产生,来源及所含成分不同,因此所采用的处理工艺也不一样,高镍铜阳极泥属于难处理阳极泥之一,含镍较高,但也包含大量的贵金属和稀散金属,要回收高镍阳极泥中的贵金属,必须经过预处理脱除铜硒碲。前人已经研究出对高镍阳极泥采用碳酸钠碱化焙烧-碱浸脱硒-酸浸脱铜碲取得了比较好富集金银的效果。本论文对碳酸钠焙烧-碱浸-酸浸所得到的酸浸渣进行了XRD分析,并对其中金银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分别采用硫脲法,硫代硫酸盐法,碘化法进行浸出金银试验,试验结果如下:采用硫脲法浸出酸浸渣中的金银,对浸出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优化条件为:液固比50:1,硫酸浓度0.4mol/L,Fe3+浓度3g/L,硫脲浓度19g/L,温度35℃,浸出时间2h。此时金浸出率达到97.56%,银浸出率达到89.08%。但是硫脲浸出金银后所得到的溶液不稳定,该法不适合用于阳极泥中Au、Ag的提取。采用碘化法处理酸浸渣,对浸出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优化条件为:液固比30:1,碘离子与碘的摩尔比n(I):n(I2)为2:1,初始碘浓度17.5g/L,温度25℃,浸出时间为1h。此最优条件经过验证,金浸出率平均达96.62%,银浸出率在0.5%以下。此法浸出液稳定,金的浸出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不适合浸出银。采用硫代硫酸钠法处理酸浸渣,做正交实验,得出银浸出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Cu2+浓度>硫代硫酸钠浓度>氨水浓度>时间,最佳条件组合为硫代硫酸钠浓度0.18mol/L,Cu2+浓度0.015mol/L,氨水浓度0.2mol/L,时间2h。试验中发现银浸出率比较高,溶液稳定,因此硫代硫酸钠法处理酸浸渣适合浸出渣中的银。将碘化法一段浸出渣收集起来以碘化法一段浸出最佳条件进行二段浸出金,可以使金综合浸出率达到98.69%,银综合浸出率在0.5%以下。将碘化法二段浸出所得浸出渣进行硫代硫酸钠浸银实验,得到实验的最佳条件为硫代硫酸钠浓度0.18mol/L,铜离子浓度0.015mol/L,氨水浓度0.2mol/L,亚硫酸钠浓度0.4g/L,浸出温度为52℃,浸出时间为1.5h。此时银浸出率达到97.97%。通过碘化法二段浸出酸浸渣中的金,然后进行硫代硫酸钠法浸银研究,既可以达到金银高浸出率,同时又能实现金银良好的分离。

王刚[5](2014)在《定向凝固提纯金属镍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金属材料纯度的提高,它的化学性质、光磁性能、电学以及力学性能等得到了增强,高纯金属材料更充分地体现出了金属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能,其作为重要的基础材料,在电子信息、精密仪表、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飞速的发展。论文提出了采用真空定向凝固和电磁定向凝固的实验方案。然后从定向凝固、真空挥发和电磁定向凝固相关理论出发,利用镍中十五种杂质元素与主金属镍的二元合金相图,分析了之间平衡分凝系数的大概范围,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出它们的饱和蒸气压及分离系数,从理论上确定了真空定向凝固提纯金属镍的可行性,进而通过探索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杂质元素P、S、As、Cd、Sn、 Pb、 Bi、Mg的去除率分别为95%、95%、83.62%、96.67%、96.67%、90%、99.87%、99.7%,Zn、Al、Mn、Si的去除率分别为67.27%、62.2%、69.5%、80%, Fe、Cu的去除率分别为32.25%、48.27%,最终提纯制备的镍纯度达到99.996%,证明了通过真空定向凝固制备高纯镍是可行的。采用电磁定向凝固有效促进了杂质在熔体中定向分离,实验结果表明,杂质Cu的最佳去除率达到50.1%,杂质Fe的最佳去除率达到36.7%。杂质元素Fe, Cu、Zn、Mg、Pb、Al、As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下拉速率的降低,杂质元素的去除率随之升高,并且提升较为明显,下拉速率采用5 u m/s最佳;通过增加下拉次数这种方式,可以使镍锭固相中杂质含量不断降低,采用三次下拉效果较佳,最终达到提纯金属的目的。

曲胜利[6](2013)在《富氧底吹熔炼处理复杂金精矿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黄金作为我国短缺的战略金属,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我国黄金行业技术水平较低,对于含铜、铅、锌、砷、碳等难处理金精矿,传统黄金生产工艺未能很好地开发利用。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黄金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发达国家黄金产业发展的历史看,从世界黄金及国内黄金储量变化的趋势看,处理复杂金精矿将是黄金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复杂金精矿的冶炼技术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黄金及有色冶炼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富氧底吹熔池熔炼技术与干法布袋收砷技术结合处理复杂金精矿工艺,并对各工序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复杂金精矿的组成成分,通过冶金计算确定了炉料配比,石英石量为5.32%,铜锍产率为28.62%,渣率为48.77%,氧料比为172.39Nm3/t,富氧空气量为14561.10Nm3/h。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富氧熔炼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当块煤和CaO的加入量分别为0.6th和2.5%时,选择Fe/SiO2为1.73,此时冰铜中Cu含量占45.37%,Fe含量占23.23%,Zn含量为1.17%,Pb含量为1.73%,Au和Ag含量分别为79g/t和2119g/t。底吹熔炼炉渣的主要由冰铜相、磁铁矿相、铁橄榄石相及玻璃体组成,而炉渣中Au、Ag主要赋存在渣中的冰铜中,炉渣Ag含量低于170g/t、Au含量低于3g/t,炉渣含铜小于3.27%。Cu在蘑菇头中以冰铜和Cu2S的形式存在,且两者含量分别占31.8%和10.1%,Fe元素在蘑菇头中以Fe304形式存在。通过对炉渣贫化试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缓冷-磨矿-浮选的方法处理底吹炉渣。采用控制炉渣冷却速度为1℃/min,从1250℃自然冷却至1000℃,然后用水充分冷却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90%,矿浆浓度为40%,捕收剂丁基黄药+异戊基黄药为120g/t,起泡剂2#油为100g/t的条件下,铜品位及回收率分别为25.45%和92.24%,铜富集了约7.8倍,金富集了约4.5倍,银富集了约5.1倍。尾矿中有价金属含量已经很低,其中含铜0.20%,含Au和Ag分别为0.2g/t和9.4g/t。通过对As203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利用As203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中的含量不同,在温度急剧变化下结晶析出成为固态,从而进行砷的分离回收。研究表明操作过程应保证烟气进入骤冷塔温度低于350℃,出口温度低于150℃。并依据烟气速度及停留时间,选用骤冷塔的规格Φ4500×14700mm,控制骤冷塔喷水量为5.2t/h,喷枪平均雾化颗粒直径在80-120μm,保证烟气中呈气相的砷化物在骤冷塔停留的时间内快速越过形成玻璃砷的温度区,形成粒状As203结晶体析出。其中99%的AS203经布袋收尘器收集下来。根据生产实践,对富氧底吹熔炼炉体加料方式、放渣口及放铜口等部位进行改进,提高了底吹炉的操作安全系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优化了铜锍和炉渣的分离,对底吹炉核心部件进行优化和改进,设计6支等断面槽缝式双层套管氧枪,单支氧枪供气能力达1800Nm3/h。通过控制氧枪流量和底吹压力使气体以“射流方式”喷出,促使氧枪喷头生成蘑菇头,有效保护氧枪及氧枪套砖,延长氧枪寿命达3600h以上,使底吹炉的床能力达18.82 t/m3·d,有效提高底吹炉的作业率。通过实际测量氧枪的平均蚀损速度为0.01-0.02mm/h。研究结果表明,富氧底吹熔池熔炼炉对原料要求低,能够处理复杂金精矿,且贵金属捕集率高。在不配煤的情况下,富氧底吹熔炼炉能够实现自热熔炼,基本无碳排放,同时减少了能源消耗,实现低碳经济,富氧底吹熔炼炉能够根据原料不同生产不同Fe/SiO2的炉渣,且不产生泡沫渣,减少渣中铜及贵金属的流失,合理的氧枪结构与蘑菇头生长控制技术能够有效保护氧枪及其套砖。

齐健[7](2011)在《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监管日益重要。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的贷款监管一度成为研究的焦点。贷款风险一旦大面积爆发,对国家经济形势发展会带来致命打击,也会对社会治安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自我国市场经济建立以来,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金融业,银行业繁荣发展。随着金融行业的逐渐繁荣,银行竞争接踵而至,为发展壮大银行业务,稳定客户源,有些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升高。除盲目扩大贷款业务造成监管不当,引致不良贷款比例升高以外,对贷款项目没有严格评估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贷款项目的评估研究,对于项目自身贷款风险监管乃至银行风险控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金属处理行业发展迅速。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金属供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X公司是一家以阴极铜生产为主,集金、银、铂、钯、硒等稀贵金属综合提取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为寻求企业发展壮大,X公司决定实施对多金属矿的处理项目,向Y银行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本文以Y银行的视角来评估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的贷款项目,以各方面的评估情况,明确项目的可操作性与风险性,最终作为Y银行贷款的依据,同时为减少项目风险,保障项目收益提出了建议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首先,对国内外有关项目评估的研究进行简要回顾,总结出国内外有关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不足之处。并从项目评估的定义、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关系、项目评估的原则三个方面对项目评估概况进行论述。旨在对项目评估的有关内容做基本的概要式介绍。其次,对X公司以及其对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根据项目评估的主要内容并结合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符合该项目评估内容的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以此作为项目进一步评估的范式,从各个方面对贷款项目进行把握。评估的内容主要涉及必要性评估、生产条件与技术条件评估、管理能力评估、产品市场力评估、项目财务评估、项目社会效益评估、项目银行风险评估等七个方面。经过评估,认为X公司在各个指标的评估结果均符合贷款项目的贷款要求。最后,根据项目各个方面的评估情况,结合SWOT分析法,从宏观角度把握项目整体情况。明确指出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项目的主要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挑战四个方面情况。最终从国家、银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针对国家层面,政府应逐步加大与国际金属业的合作,寻求在金属原材料方面的稳定合作关系,逐步解决冶会行业的原材料发展瓶颈问题。具体建议为政府可以签订稳定的采购合同,为冶金行业提供保障。对于Y银行,从注重贷款后项目的监管工作与风险预警机制方面提出了对策。针对项目运行主体的X公司,认为建立针对此项目的完善的经营计划,可以确保项目收益稳定,为企业带来发展契机。

高松[8](2007)在《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性固体废物进口贸易管制与利用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面对世界性资源危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日益被关注的研究主题。作为循环经济一部分的资源性废物的利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发展,资源性可利用废物的国际贸易也逐渐展开。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进口国外的资源性固体废物,但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管制和管理制度,一些危险和污染性洋垃圾或者利用价值不大的废物伴随着资源性的可利用固体废物涌入我国境内,给我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人民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研究资源性可利用废物的进口管制和有效利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现代管理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对我国资源性可利用废物的进口管制和有效利用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第一,基于环境因素和投入产出模型对我国进口资源性固体废物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环境风险和可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分类的二维分析模型,由此对进口固体废弃物重新进行了分类。第二,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方法的我国资源性固体废物需求预测模型;以进口废纸的需求量为例对其今后几年的需求量进行了实际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还将会对某些种类的进口固体废物有较大的需求。第三,对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固体废物管制方面法律、法规及循环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我国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的差距和可借鉴的方面,提出我国在固体废物进口管制以及废物循环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改进原则和框架,以及今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建议。第四,在研究以往进口管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条约、贸易规则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对固体废物进口管制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对管理机构的约束,对海外供货商的许可,对收货人的管理制度,对监管仓库的监管,以及对废物再生的商品加贴环境安全标签等。第五,基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进口固体废物利用的国际超循环结构模式,建立了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生命周期模型,以及对利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最后,以进口废纸的循环再生(新闻纸)利用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罗世华[9](2006)在《高炉冶炼过程的分形特征辨识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河北邯钢7号高炉、山东莱钢1号高炉和山西新临钢6号高炉在线采集的铁水含硅量[Si]序列为样本,对高炉炉温波动的内在非线性单分形特征、多重分形特征进行了细致的辨识研究,并将辨识信息用于对铁水[Si]序列的拟合、预报和控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论文首先对高炉冶炼技术发展、高炉专家系统以及炉温预测模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做了概述。然后给出了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内在分形特征的相关分形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文第4章对铁水含硅量[Si]时间序列进行无方向的D检验,有方向的偏度、峰度检验,检验计算结果表明铁水[Si]不满足正态分布。通过Q检验证明高炉[Si]序列存在较强的线性自相关,通过AR模型“过滤”线性自相关后得到的残差序列并非无关,BDS检验证明残差序列存在较强的非线性相关,这说明铁水硅[Si]序列是一组复杂的“混合信号”。为了进一步研究铁水[Si]序列的非线性关系,对3座不同容积的高炉数据进行了稳健的Hurst指数计算,得到邯钢7#、莱钢1#、新临钢6#高炉的Hurst指数分别为H=0.121、0.257、0.224。首次从理论上证明高炉是一类反持续性的系统,也常被称为“均值回复”,同时也说明铁水[Si]是一类长程负相关的分形时间序列。随后进一步测定了[Si]序列的轨迹分形维数D,并且发现它和前面的Hurst指数H基本满足关系式:D=2—H,两者均反映出铁水[Si]序列是具有很强的反持续性的分形时间序列。说明以往把铁水[Si]序列看成满足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相关模型存在“先天性”缺陷。论文第5章中引入Kantelhardt等人提出的MF-DFA方法来改进多重分形结构辨识方法,克服了原来方法对序列的诸多限制条件。随后分别计算了序列的广义Hurst指数、尺度函数、多重分形谱。三者的计算结果均表现出明显的时变特征,证明高炉炉温波动在不同时刻、不同幅度的波动部分具有明显多重分形结构特征。为什么高炉炉温的波动会表现出如此显着的分形特征?本章还对高炉炉温波动出现非线性分形特征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索,从冶炼过程能耗的非线性、碳元素的迭代反应形式与数学上的迭代函数系统的形式一致性、不同炉温调控手段到达时效的不一致性等多方面阐述了分形产生的原因。在对分形特征详细辨识的基础上,第六章将辨识获取的量化信息引入分形拟合、预报模型。通过改进迭代函数系统(IFS)以及局部分段迭代函数系统(LIFS)的构造方法、垂直定比因子等关键参数的确定算法,进行铁水[Si]序列的拟合。再以历史数据为分形元,利用外推IFS构造分形预报模型,对邯钢7#高炉和莱钢1#高炉各50炉数据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出两座高炉的铁水含硅量[Si]的命中率在[Si]±0.1%的范围内分别为86%和82%,命中率较高且该预报方法不存在收敛速度问题,计算速度快,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应用价值。在分析了高炉冶炼过程中状态变量:料速指数LS、透气指数FF以及控制变量:风量指数FQ、喷煤指数PM与高炉铁水含硅量[Si]的强相关性的基础上,论文第7章建立了基于混合动力学机理的混合控制偏微分方程并给出了混合控制方程的“粗糙求解”方法。半在线仿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值得继续深入研究控制方程的更精确求解方法。第8章对全文的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做了归纳,并对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做了展望。

张敏[10](2005)在《原位合成HA过程中Y2O3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HA)组成与脊椎动物骨和齿的无机成分十分相近,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人体后能在界面上与骨形成很强的化学键合,引起了各国学者高度关注,是临床应用的主选材料之一。传统干法制备HA 生物陶瓷过程中易产生非晶相,且加热反应过程中羟基容易脱出,这就限制了人工合成HA 生物陶瓷作为替换材料的应用。因而有必要寻求改性的新方法。生物体内的磷灰石是一种晶体结构不完善的HA,其中结合有少量的碳酸根、氟、硅、柠檬酸、镁、钠、锶等离子。在合成HA 时,有选择性地掺杂一些离子,制备出掺杂HA,可使其性能更接近自然骨。本研究选用碳酸钙粉末(CaCO3)、二水磷酸氢钙粉末(CaHPO4·2H2O)和氧化钇粉末(Y2O3)作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的方法制备HA 生物陶瓷,利用热分析(TG-DSC)、X 射线粉末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研究试样在不同温度区间、不同Y2O3含量条件下质量、热焓、物相组成、原子基团等的变化。讨论了不同Y2O3含量对原位合成HA 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本试验条件下,制备出了CO32-、Y3+复合掺杂的HA,即Y-CHA。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开展的对CO32-、Y3+离子复合掺杂HA 的较系统研究。②Y2O3 对γ-Ca2P2O7 向β-Ca2P2O7 的转变速率产生影响。当Y2O3 的含量为0.5%wt 时,相变活化能最低,相变速率最快;且随着Y2O3 含量的增加,β-Ca2P2O7的高温稳定性提高。③随着Y2O3含量的增加,不断有Y3+离子进入β-Ca3(PO4)2中,形成Ca9Y(PO4)7。当Y2O3的含量为1.0%wt 时,生成的含Y 的β-Ca3(PO4)2空间群变为为R3m。这种结构的β-Ca3(PO4)2生成的HA 中OH-和CO32-的含量较多,故有望以此为途径,解决干法合成HA 中OH-易丢失的问题;且Y2O3的添加,提高了OH-和CO32-的高温稳定性。④掺杂Y 元素的β-Ca3(PO4)2,即Ca9Y(PO4)7 在1250℃左右发生相变。随着Y2O3 含量的增加,相变反应活化能增大,当Y2O3 含量为2.0%wt 时,活化能增长迅速,使反应在试验条件下无法进行。所以,随着Y2O3含量的增加,Ca9Y(PO4)7的高温稳定性不断提高。

二、现代高强度火法冶金工艺炉子的冷却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高强度火法冶金工艺炉子的冷却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贵铅合金各组元在真空分离过程中的挥发及冷凝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贵金属的生产与来源
        1.1.1 一次矿产资源中贵金属的生产
        1.1.2 二次资源中贵金属的生产
        1.1.3 铅、铜冶炼副产品中贵金属的生产
    1.2 铅阳极泥中提炼回收各金属
        1.2.1 火法处理工艺
        1.2.2 湿法处理工艺
    1.3 铜阳极泥中提炼回收各金属
        1.3.1 火法工艺
        1.3.2 湿法工艺
    1.4 贵铅中提炼回收各金属
        1.4.1 传统冶炼法
        1.4.2 真空蒸馏工艺
    1.5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分析
    2.1 纯物质饱和蒸气压
    2.2 气液平衡相图
        2.2.1 Pb-Me 气液平衡相图分析
        2.2.2 Sb-Me 气液平衡相图分析
    2.3 相图分析
        2.3.1 铅基二元相图分析
        2.3.2 铋基二元相图分析
        2.3.3 锑基二元相图分析
    2.4 分子自由程分析
        2.4.1 分子平均自由程的影响因素
        2.4.2 分子平均自由程的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贵铅中单质组分的冷凝规律实验研究
    3.1 实验设备
    3.2 实验操作流程
    3.3 温度场模拟
    3.4 单质铅实验的结果讨论与分析
        3.4.1 挥发率变化
        3.4.2 优势冷凝区域研究
    3.5 单质锑实验的结果讨论与分析
        3.5.1 蒸馏温度对优势冷凝区域的影响
        3.5.2 恒温时间对优势冷凝区域的影响
        3.5.3 物料质量对优势冷凝区域的影响
    3.6 单质银、铜实验的结果讨论与分析
        3.6.1 挥发率的研究
        3.6.2 单质银的优势冷凝区域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贵铅合金的真空蒸馏冷凝规律验证实验研究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设备
    4.3 未调控冷凝高度的真空蒸馏实验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4.3.1 挥发率
        4.3.2 贵铅中各组元的分离与回收
    4.4 调控冷凝高度后真空蒸馏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4.4.1 蒸馏温度和调控冷凝高度对实验的影响
        4.4.2 产物中Pb、Sb的分布情况
        4.4.3 Cu-Ag-Sb合金分离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铜渣贫化过程协同处理废旧钴酸锂离子电池回收铜钴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 火法炼铜工艺介绍
        1.1.1 铜火法冶炼工艺
        1.1.2 铜渣来源及贫化技术
    1.2 锂离子电池介绍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1.2.2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必要性及方法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 研究方法
        2.2.1 钴酸锂离子电池热解过程动力学分析
        2.2.2 铜渣协同处理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验探究
    2.3 分析检测方法
第三章 废旧锂离子电池热解过程分析
    3.1 废旧锂离子电池成分分析
    3.2 钴酸锂正极材料热解机理
    3.3 碳/铝还原能力验证
    3.4 电池料热解过程动力学分析
        3.4.1 求取活化能 E
        3.4.2 最概然机理函数的判定
        3.4.3 钴酸锂热解及碳热还原钴酸锂反应动力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铜渣贫化协同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验研究
    4.1 铜渣成分分析
    4.2 渣料配比的影响
    4.3 熔炼温度及时间的影响
    4.4 氧化钙添加量的影响
    4.5 合金结构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 C 获奖情况

(3)连续精炼炉的炉底寿命特点及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连续炉的炉底寿命特点及初期改进措施
    1.1 连续炉炉底寿命的特点
    1.2 连续炉炉底的砌筑改进
        1.2.1 炉底耐火砖改进
        1.2.2 炉底反拱砌筑方案改进
        1.2.3 提高炉底砌筑质量
2 连续炉炉底的损耗机理分析
    2.1 插管作业的湍流作用
    2.2 连续炉和固定炉的插管作业的区别
    2.3 连续炉的插管作业的负面效应
        2.3.1 湍流冲击加剧
        2.3.2 局部过热升温
        2.3.3 炉底散热不良的矛盾加剧
    2.4 炉底损耗机理的验证
3 改进方向
    3.1 工艺完善
    3.2 砌筑改进
        3.2.1 强制通风冷却
        3.2.2 增加通风散热面积
4 结语

(4)高镍铜阳极泥中金银的浸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来源及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来源
        1.1.3 课题的意义
    1.2 铜阳极泥中金银的提取方法
        1.2.1 传统火法工艺流程从铜阳极泥中提取金银
        1.2.2 选冶联合工艺从铜阳极泥中提取金银
        1.2.3 湿法处理工艺从铜阳极泥中提取金银
    1.3 国内某公司高镍铜阳极泥简介
        1.3.1 高镍铜阳极泥的特点与成因
        1.3.2 目前某公司阳极泥处理工艺
        1.3.3 处理方法选择的原则
        1.3.4 国内某公司阳极泥处理方法选择
    1.4 金银的化学性质、用途
        1.4.1 金银的化学性质
        1.4.2 金银的用途
    1.5 湿法提取金银的方法
        1.5.1 氰化法提取金银技术
        1.5.2 非氰化法提取金银技术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实验的技术路线
        1.6.2 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的来源、性质和组成
        2.1.2 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
        2.1.3 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
    2.2 实验元素分析检测方法
        2.2.1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2.3 正交试验设计介绍
        2.2.4 实验数据计量
第3章 金银湿法浸出机理
    3.1 硫脲溶解金银机理
        3.1.1 硫脲的性质
        3.1.2 硫脲浸金银的原理
        3.1.3 硫脲浸出金(银)动力学分析
    3.2 碘化法溶金机理
        3.2.1 碘化溶金热力学
        3.2.2 碘化溶金动力学
    3.3 硫代硫酸盐溶解金银机理
        3.3.1 硫代硫酸钠的性质
        3.3.2 硫代硫酸盐浸出金银基本原理
        3.3.3 硫代硫酸钠法浸出金(银)动力学
第4章 实验条件与结果分析
    4.1 硫脲浸出金银实验条件与结果分析
        4.1.1 硫脲初始浓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4.1.2 铁离子浓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4.1.3 硫酸浓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4.1.4 时间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4.1.5 硫脲体系浸出Au、Ag的结果分析
        4.1.6 酸浸渣硫脲法浸出金银小结
    4.2 碘化法浸金银实验条件与结果分析
        4.2.1 碘离子碘摩尔比n(I~-):n(I_2)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4.2.2 初始碘浓度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4.2.3 时间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
        4.2.4 碘化浸金最佳条件的验证实验与结果分析
        4.2.5 碘化法浸金小结
    4.3 硫代硫酸钠法浸出金银实验条件与结果分析
        4.3.1 硫代硫酸钠浸出金银正交实验
        4.3.2 碘化法二段浸金和硫代硫酸盐浸银原料的制备
    4.4 碘化浸金渣中银的硫代硫酸盐浸出
        4.4.1 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浸银的影响
        4.4.2 时间对硫代硫酸钠浸银的影响
        4.4.3 硫代硫酸钠法浸出金银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定向凝固提纯金属镍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
    1.2 镍的性质及镍资源现状
        1.2.1 镍的物理性质
        1.2.2 镍的化学性质
        1.2.3 镍的资源现状
        1.2.4 镍的消费趋势及前景预测
    1.3 高纯金属生产与应用
        1.3.1 高纯金属概述
        1.3.2 高纯金属的生产现状
        1.3.3 高纯金属的提纯方法
    1.4 高纯镍的制备方法
        1.4.1 电解精炼法
        1.4.2 羰基法
        1.4.3 浸出精炼法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定向凝固提纯金属镍的理论基础
    2.1 真空定向凝固
        2.1.1 定向凝固
        2.1.2 真空挥发
    2.2 电磁定向凝固
    2.3 凝固速率
    2.4 凝固过程中的传热问题
第三章 真空定向凝固探索实验研究
    3.1 实验原料及装置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装置
    3.2 坩埚的选取
    3.3 真空定向凝固除杂探索实验研究
    3.4 实验步骤及方案
        3.4.1 实验步骤
        3.4.2 实验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定向凝固提纯金属镍实验研究
    4.1 真空定向凝固提纯金属镍实验研究
        4.1.1 杂质在镍锭的分布情况
        4.1.2 不同下拉速率下的除杂效果
        4.1.3 不同下拉次数下的除杂效果
        4.1.4 真空挥发的除杂效果
    4.2 电磁定向凝固除杂研究
    4.3 真空挥发、真空定向凝固和电磁定向凝固的实验结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富氧底吹熔炼处理复杂金精矿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金的性质及用途
    1.2 世界金矿资源概况
    1.3 复杂金精矿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1.4 熔池熔炼技术
    1.5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3 工艺流程及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料、流程及方法
    2.1 试验原料
        2.1.1 原料的粒度分布
        2.1.2 原料的化学组成
    2.2 试验研究的主要试剂
    2.3 试验仪器及设备
    2.4 试验流程
    2.5 主要评价指标
    2.6 元素测定
        2.6.1 金、银的测定
        2.6.2 铜、硫、铁的测定
        2.6.3 铅、锌、砷的测定
    2.7 分析表征方法
        2.7.1 XRD衍射分析
        2.7.2 ICP-AES元素分析
第3章 复杂金精矿富氧底吹熔炼技术研究
    3.1 概述
    3.2 富氧底吹熔池熔炼造锍捕金的理论基础
        3.2.1 熔池熔炼的共同理论
        3.2.1.1 熔炼原理与熔炼反应
        3.2.1.2 铜锍的形成和杂质行为
        3.2.2 底吹的理论特性
    3.3 富氧底吹熔池熔炼造锍捕金的试验研究
        3.3.1 冶金配比计算
        3.3.1.1 物料配比计算
        3.3.1.2 氧料比计算
        3.3.1.3 工业氧消耗及下料量
        3.3.2 块煤对熔炼过程的影响
        3.3.2.1 块煤对冰铜成分的影响
        3.3.2.2 块煤对渣性的影响
        3.3.3 CaO对冰铜成分的影响
        3.3.4 Fe/SiO_2对熔炼过程影响
    3.4 熔炼产品的分析与讨论
        3.4.1 冰铜分析
        3.4.1.1 冰铜形貌分析
        3.4.1.2 冰铜物相分析
        3.4.1.3 冰铜元素组成分析
        3.4.2 炉渣分析
        3.4.2.1 炉渣形貌分析
        3.4.2.2 炉渣物相分析
        3.4.2.3 炉渣元素分析
        3.4.3 蘑菇头分析
        3.4.3.1 蘑菇头形貌分析
        3.4.3.2 蘑菇头物相分析
        3.4.3.3 蘑菇头元素组成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熔炼渣贫化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炉渣贫化的理论基础
    4.3 底吹熔炼渣中铜、铁赋存状态研究
    4.4 炉渣贫化方法研究
    4.5 炉渣磨浮法试验研究
        4.5.1 磨矿细度试验
        4.5.2 浮选条件试验
        4.5.2.1 浮选浓度试验
        4.5.2.2 捕收剂用量试验
        4.5.2.3 起泡剂用量试验
        4.5.3 炉渣闭路试验
        4.5.4 浮选尾渣磁选试验
        4.5.5 炉渣缓冷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杂金精矿收砷技术研究
    5.1 概述
    5.2 砷的性质和用途
        5.2.1 砷的性质
        5.2.2 砷的用途
        5.2.3 三氧化二砷的性质
    5.3 脱砷工艺原理
        5.3.1 含砷物料燃烧过程中的化学行为
        5.3.2 三氧化二砷在烟气中变化情况
    5.4 骤冷干法收砷流程
    5.5 骤冷装置
        5.5.1 骤冷塔装置的结构
        5.5.2 喷水量计算
        5.5.3 骤冷塔喷嘴的性能要求
        5.5.4 喷嘴的雾化曲线
        5.5.5 骤冷干法收砷的主要指标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核心工业装置优化与改进
    6.1 概述
    6.2 核心工业装置优化与改进
    6.3 炉子结构优化与改进
    6.4 氧枪结构优化与改进
    6.5 氧枪蚀损机理分析
        6.5.1 氧枪蚀损的主因
        6.5.2 氧枪蚀损的次因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技术经济比较
    7.1 概述
    7.2 工艺产业化中技术特征及创新
        7.2.1 原料适应性强
        7.2.2 造锍捕金技术金属捕集率高
        7.2.3 无碳自热熔炼与低碳经济
        7.2.4 能源消耗低
        7.2.5 不同Fe/SiO_2炉渣的生产
        7.2.6 特殊的氧枪结构
        7.2.7 蘑菇头生长控制技术
        7.2.8 采用富氧底吹熔炼技术处理复杂金精矿
        7.2.9 复杂金精矿收砷技术
    7.3 生产运行情况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成果目录
作者简介

(7)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外项目评估研究现状
        0.2.3 国内外研究的局限性及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0.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0.3.1 研究方法
        0.3.2 技术路线图
    0.4 创新点
1 项目评估概述
    1.1 项目评估的定义
    1.2 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的关系
        1.2.1 分析的视角不同
        1.2.2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阶段和地位不同
        1.2.3 分析主体不同
    1.3 项目评估的原则
        1.3.1 坚持客观评价的原则
        1.3.2 坚持全面评估的原则
        1.3.3 坚持科学评估的原则
        1.3.4 坚持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2 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评估体系构建
    2.1 X公司及处理多金属矿项目基本情况
    2.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2.1 科学性
        2.2.2 代表性
        2.2.3 可操作性
    2.3 评估指标的选择
    2.4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 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德尔菲法评估
    3.1 项目必要性评估
    3.2 项目生产条件与技术条件评估
        3.2.1 生产条件评估
        3.2.2 技术条件评估
    3.3 管理能力评估
    3.4 项目产品市场力评估
        3.4.1 项目产品概述
        3.4.2 项目产品市场供需评估
        3.4.3 项目产品竞争力分析
    3.5 项目财务评估
        3.5.1 X公司财务状况评估
        3.5.2 项目投资评估
        3.5.3 项目盈利能力评估
    3.6 项目效益评估
        3.6.1 项目企业效益分析
        3.6.2 项目行业效益分析
        3.6.3 项目环境效益分析
        3.6.4 贷款项目银行效益分析
    3.7 项目贷款风险评估
        3.7.1 不确定性分析
        3.7.2 项目清偿能力评估
    3.8 本章小结
4 项目SWOT分析与项目管理对策
    4.1 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SWOT分析
        4.1.1 项目S(优势)分析
        4.1.2 项目W(劣势)分析
        4.1.3 项目O(机遇)分析
        4.1.4 项目T(挑战)分析
        4.1.5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项目分析
    4.2 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管理对策建议
        4.2.1 政府层面对策建议
        4.2.2 银行层面对策建议
        4.2.3 企业层面对策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性固体废物进口贸易管制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21 世纪资源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1.1.2 循环经济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选择
        1.1.3 资源性可利用固体废物进口管制及利用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1.2.1 循环经济理论
        1.2.2 国际贸易理论
        1.2.3 固体废物相关概念和理论
        1.2.4 国、内外对可利用固体废物管制与利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方法及主要工作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2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资源性可利用固体废物进口贸易的价值分析及需求预测
    2.1 资源性可利用固体废物进口贸易的战略价值研究
        2.1.1 政治因素分析
        2.1.2 环境因素分析
        2.1.3 固体废物的经济价值研究
    2.2 资源性可利用固体废物分类的二维分析模型
        2.2.1 资源性可利用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
        2.2.2 可利用固体废物二维分类的方法与模型
    2.3 资源性可利用固体废物需求量的灰色预测模型
        2.3.1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2.3.2 我国废纸进口需求量的灰色预测
        2.3.3 需求量的趋势分析
第三章 我国与西方国家对固体废物的管制与循环经济制度的比较研究
    3.1 我国的固体废物相关法律及规则研究
        3.1.1 法律
        3.1.2 规则、标准
    3.2 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固体废物管制制度研究
        3.2.1 日本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3.2.2 欧盟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3.2.3 美国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3.3 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固体废物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
        3.3.1 日本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3.3.2 欧盟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3.3.3 美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
    3.4 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与西方国家制度的比较与研究
        3.4.1 固体废物循环经济在我国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4.2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及启示
第四章 资源性可利用废物进口管制政策研究
    4.1 固体废物进口贸易管制政策建立的原则与目标
        4.1.1 进口贸易中的管制政策和相关制度研究
        4.1.2 资源性可利用废物进口管制政策理论的选择
        4.1.3 资源性可利用废物进口管制政策目标的确定
    4.2 我国可利用废物进口管制规则的建立与改进
        4.2.1 强化国外发货人管理,实施风险预警机制
        4.2.2 实施更加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
        4.2.3 对涉废企业建立分类管理及一票否决制度
        4.2.4 对以进口废旧原料加工后的民用制成品加贴“环境安全标签”
第五章 基于循环经济的固体废物利用模式研究
    5.1 资源性可利用固体废物循环经济模式建立的原则和框架
        5.1.1 建立的原则
        5.1.2 建立的框架
    5.2 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性可利用固体废物利用模型的建立
        5.2.1 进口可利用固体废物原料循环利用的典型模式
        5.2.2 基于生命周期的资源性固体废物利用模式评价
        5.2.3 可利用固体废物综合效益评价
第六章 进口废纸制浆造纸循环利用的研究
    6.1 废纸进口的管制
        6.1.1 进口废纸的质量、卫生的要求
        6.1.2 进口废纸的质量检测和卫生处理
        6.1.3 废纸到岸后的立体监管
    6.2 废纸的循环利用
        6.2.1 我国及世界废纸利用现状及使用废纸作为原料造纸的必要性
        6.2.2 废纸进口可行性研究
        6.2.3 废纸的循环再生工艺模式
    6.3 废纸循环利用效益分析
        6.3.1 废纸再生的社会效益分析
        6.3.2 废纸循环利用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6.3.3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废纸再生的评价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高炉冶炼过程的分形特征辨识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
    §1.3 论文的主要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现代高炉冶炼混合动力学机理及冶炼技术发展动向
    §2.1 现代高炉炼铁基本原理
        §2.1.1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
        §2.1.2 高炉炼铁的基本化学反应
    §2.2 基于混合动力学机理的冶炼反应
        §2.2.1 氧化铁的气体还原反应动力学
        §2.2.2 相似原理在建模研究中的应用
    §2.3 现代高炉炼铁技术的发展动向
        §2.3.1 强化冶炼
        §2.3.2 过程控制自动化研究
        §2.3.3 数学模型及关键状态变量时序挖掘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分形理论基础
    §3.1 分形的起源与定义
        §3.1.1 分形理论产生的诱因及其创立过程
        §3.1.2 分形的定义
        §3.1.3 3类经典分形体
    §3.2 分形的分类及其特征
    §3.3 分形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动向
        §3.3.1 分形的主要研究方法
        §3.3.2 分形近期研究动向及难点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高炉冶炼过程的单分形结构辨识
    §4.1 铁水含硅量[Si]序列的正态性检验
        §4.1.1 大样本参数检验方法和统计量的选取
        §4.1.2 正态性检验的数值计算结果
    §4.2 铁水含硅量[Si]序列的相关性检验
        §4.2.1 线性相关性检验
        §4.2.2 非线性相关性检验
    §4.3 高炉冶炼过程R/S分析
        §4.3.1 R/S分析及Hurst指数
        §4.3.2 Hurst指数的意义和作用
        §4.3.3 利用Hurst指数测定时间序列统计非周期循环
        §4.3.4 Hurst指数可靠性检验
        §4.3.5 仿真结果及相关解释
    §4.4 [Si]序列轨迹的分形维
        §4.4.1 分形维定义及其意义
        §4.4.2 仿真计算结果及解释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高炉冶炼过程的多重分形分析及成因探索
    §5.1 多重分形应用理论基础
        §5.1.1 测度的多重分形理论
        §5.1.2 随机过程的多重分形理论
        §5.1.3 多重分形相关"广义指标(函数)"
    §5.2 [Si]序列多重分形特征辨识仿真
        §5.2.1 仿真算法设计
        §5.2.2 仿真结果及解释
    §5.3 高炉冶炼过程分形特征成因初探
        §5.3.1 高炉冶炼过程的流体动力学基本模型解析
        §5.3.2 高炉冶炼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模型
        §5.3.3 混合动力学模型下高炉冶炼过程的非线性分析
        §5.3.4 碳元素的"迭代反应"
        §5.3.5 不同调控手段对炉温影响的时效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高炉铁水含硅量[Si]的分形拟合与预报
    §6.1 迭代函数系理论
        §6.1.1 分形空间
        §6.1.2 迭代函数系
        §6.1.3 迭代函数系吸引子的构造方法
    §6.2 [Si]序列的分形插值拟合
        §6.2.1 分形插值方法
        §6.2.2 分形插值函数的分维数
        §6.2.3 分形插值拟合仿真结果及其解析
    §6.3 [Si]序列的局部分段分形插值拟合
        §6.3.1 局部分段分形插值思想概要
        §6.3.2 局部分段插值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6.3.3 算法仿真结果
    §6.4 [Si]序列的分形预报
        §6.4.1 [Si]序列预报现状
        §6.4.2 [Si]序列分形预报模型
        §6.4.3 预报仿真结果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高炉铁水含硅量的非线性混合控制模型
    §7.1 影响炉温[Si]的主要状态变量及控制变量分析
    §7.2 炉温混合控制方程的建立
    §7.3 用分形模糊控制策略粗糙求解控制方程
        §7.3.1 混合控制方程的"粗糙求解"
        §7.3.2 "粗糙求解"方法的分形精细化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获取的主要结论
    §8.2 后续研究的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10)原位合成HA过程中Y2O3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课题背景介绍
    1.1 前言
    1.2 磷酸钙生物陶瓷合成的研究进展
        1.2.1 人体硬组织修复材料的发展
        1.2.2 磷酸钙粉末及陶瓷的制备
        1.2.3 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结构及主要物化性质
    1.3 羟基磷灰石掺杂改性及主要理论成就
        1.3.1 碳羟基磷灰石(CHA)
        1.3.2 氟羟基磷灰石(FHA)
        1.3.3 硅羟基磷灰石(SiHA)
        1.3.4 其它掺杂羟基磷灰石(M-HA)
        1.3.5 复合掺杂羟基磷灰石
    1.4 医用稀土研究进展
        1.4.1 抗凝血
        1.4.2 治疗烧伤
        1.4.3 抗动脉硬化
        1.4.4 抗肿瘤
        1.4.5 治疗糖尿病
        1.4.6 抗艾滋病毒
        1.4.7 对DNA 催化水解切断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1.5.1 本研究的思路与目的
        1.5.2 具体研究内容
        1.5.3 课题意义
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流程图
    2.2 试验材料
    2.3 主要试验设备
    2.4 试验方法
        2.4.1 热分析试验
        2.4.2 烧结试验
        2.4.3 XRD 分析
        2.4.4 FTIR 分析
3 试验结果
    3.1 XRD 分析结果
    3.2 FTIR 分析结果
    3.3 TG-DSC 分析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引言
    4.2 关于α-CPP 的一个问题
    4.3 磷酸钙盐形成的化学过程
        4.3.1 750℃以下磷酸盐的化学过程
        4.3.2 未加氧化钇体系的化学过程
        4.3.3 氧化钇体系的化学过程
        4.3.4 综合对比分析
    4.4 动力学计算
        4.4.1 热分析动力学原理
        4.4.2 动力学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现代高强度火法冶金工艺炉子的冷却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贵铅合金各组元在真空分离过程中的挥发及冷凝规律研究[D]. 周毅.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铜渣贫化过程协同处理废旧钴酸锂离子电池回收铜钴铁的研究[D]. 霍进达.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连续精炼炉的炉底寿命特点及改进[J]. 袁辅平. 工业炉, 2019(01)
  • [4]高镍铜阳极泥中金银的浸出[D]. 钟慧祥. 东北大学, 2014(05)
  • [5]定向凝固提纯金属镍实验研究[D]. 王刚.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8)
  • [6]富氧底吹熔炼处理复杂金精矿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曲胜利. 东北大学, 2013(03)
  • [7]X公司处理多金属矿贷款项目评估研究[D]. 齐健.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8)
  • [8]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性固体废物进口贸易管制与利用研究[D]. 高松. 天津大学, 2007(04)
  • [9]高炉冶炼过程的分形特征辨识及其应用研究[D]. 罗世华. 浙江大学, 2006(06)
  • [10]原位合成HA过程中Y2O3的影响[D]. 张敏. 重庆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现代高强火法工艺炉的冷却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