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裂合并鼻翼畸形矫正的手术选择

唇裂合并鼻翼畸形矫正的手术选择

一、唇裂并发鼻翼畸形矫正的术式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曹峻川[1](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1708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体外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牙周炎、畸形、外伤、肿瘤等原因常常导致颌面部骨组织严重缺损,寻找有效治疗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的方法一直以来都是颌面外科的研究方向。骨组织工程以其优秀的生物安全性、相容性及材料来源广泛等原因,成为了研究热点。骨组织工程主要包含3个组成部分,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其中种子细胞是核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具有优异的体外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和种植无免疫排斥反应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研究其成骨分化的机制对促进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意义重大。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几乎不编码蛋白的RNA,近年来有研究表明lncRNA广泛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揭示lncRNA在hBMSCs成骨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机制,对利用骨组织工程修复颌面部骨缺损有着积极的意义。目的lncRNA-1708是本课题组在前期高通量测序实验中发现的新型lncRNA,本次研究将利用体外诱导hBMSCs成骨分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lncRNA-1708在hBMSCs体外成骨分化中的表达差异,并利用转染病毒载体的方式构建能稳定高表达及低表达lncRNA-1708的hBMSCs,诱导其成骨分化,探讨lncRNA-1708在体外环境中对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hBMSCs成骨分化培养2周,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等方式对hBMSCs成骨分化效果进行鉴定。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hBMSCs成骨分化前后lncRNA-1708的相对表达量变化。2.构建lncRNA-1708过表达逆转录病毒组及shlncRNA-1708干扰慢病毒组,分别转染hBMSCs,获得能稳定差异表达lncRNA-1708的hBMSCs。3.诱导转染后的hBMSCs成骨分化2周,RT-PCR检测成骨特异性因子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mRNA的表达量并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1.hBMSCs成骨分化效果明显,与hBMSCs成骨分化前相比,lncRNA-1708表达量在hBMSCs成骨分化后明显降低(P<0.001)。2.在稳定高表达 lncRNA-1708 和低表达 lncRNA-1708 的 hBMSCs 中 lncRNA-1708 的表达量较其对应的阴性对照相比有明显变化(lncRNA-1708 过表达组,P<0.05;lncRNA-1708 低表达组,P<0.01)。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ncRNA-1708的hBMSCs中成骨特异性因子RUNX2、ALP表达水平降低(P<0.01),碱性磷酸酶染色颜色变浅,茜素红染色钙结节相对减少。在低表达lncRNA-1 708的hBMSCs中的RUNX2、ALP表达水平与其对应的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碱性磷酸酶染色加深,茜素红染色钙结节相对增多。结论1.LncRNA-1708在hBMSCs体外成骨分化中表达量降低。2.LncRNA-1708在体外具有抑制hB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

陈俊文[2](2020)在《改良M形瓣和Abbe瓣在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改良M形皮瓣和传统Abbe皮瓣修复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入院的30例下唇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患者皮瓣存活、张口度、义齿使用及双侧口角对称、复发、生存等情况。结果:30例下唇癌患者进行术后即刻重建,肿瘤切除后缺损范围为下唇全长的1/31/2。14例行改良M形皮瓣修复,16例行传统Abbe皮瓣修复,所有患者均重建了口轮匝肌的连续性,皮瓣血供稳定,全部存活,无出血、感染或皮瓣坏死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口唇活动及感觉恢复良好,开闭口、发音及饮食功能无明显障碍,行改良M形皮瓣修复后平均最大开口度(3.06±0.23)cm,行传统Abbe皮瓣修复后平均最大开口度(2.98±0.17)cm,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口角均得以保留,皮瓣与面部颜色匹配,下唇形态自然美观,瘢痕不明显,改良M形皮瓣修复后85.7%的患者(12/14)双侧口角基本对称,传统Abbe皮瓣修复后62.5%的患者(10/16)双侧口角基本对称,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M形皮瓣术后总体满意度为85.7%(12/14),传统Abbe皮瓣术后总体满意度为75.0%(12/16),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5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对于下唇1/31/2的唇长缺损,行改良M形皮瓣与传统Abbe皮瓣修复无显着功能性和美观性的差异。改良M形皮瓣更适用于重建缺损位于下唇中央的病例,传统Abbe皮瓣更适用于重建缺损偏下唇侧方的病例。

叶广春[3](2019)在《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特征的测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直接测量法及三维扫描技术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术前、术后2周鼻唇特征进行测量研究。观察患者术后鼻唇结构对称性的恢复,为唇裂术后效果评价提供参考,并通过与直接测量法的比较分析,对三维扫描的临床运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对随访至术后1年的患者的鼻唇特征进行直接测量,观察鼻唇部短期内发育情况及唇弓连续性的改善等,为后期畸形矫正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科治疗的唇裂患者(Ⅲ°)37例。以Farkas等的头面部测量研究内容为理论基础,共选择11个测量标记点,通过直接测量法及三维扫描对被测量者的11个测量项目(其中对称项目9个,非对称项目2个)进行测量。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均给予拍照,对随访至1年的20例患者通过直接测量法对9个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均为对称项目)。结果:1.通过直接测量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唇裂患儿术前及术后健患侧的差异得到缩小,健患侧的对称性、唇弓的连续性以及两侧鼻孔的对称性均得到很好的恢复,对11项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意义。对术后1年的患儿9个测量项目进行直接测量,通过对比发现鼻孔宽、鼻小柱唇峰距、鼻底宽、唇峰口角距、鼻翼口角距及人中嵴长度等6个测量项目无统计学意义,鼻孔高、鼻小柱高及鼻翼唇峰距具有统计学意义。2.利用三维扫描仪对37例单侧唇裂(Ⅲ°)患儿进行面部扫描,获得患儿术前及术后面部形态数据,将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3.0中进行重建并进行数据测量。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11项测量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与直接测量法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可说明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的数据真实可靠,能够满足对术后效果评价的需要。且三维扫描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患儿面部形态的重建,并可以在软件中完成面部标志点的标定、既定标志点间距离的测量,证明可以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新型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效果的方法,为三维扫描在唇裂患儿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结论:通过测量统计发现单侧唇裂患者术后健患侧鼻唇特征的差异性明显缩小,鼻唇对称性得到良好的恢复,口轮匝肌连续性、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双侧鼻孔的差异得到明显改善。对术后1年的测量发现鼻孔宽、鼻小柱唇峰距、鼻底宽、唇峰口角距及鼻翼口角距及人中嵴长度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健患侧之间无明显差异,随着患儿的发育,健患侧的差异在缩小,短期内即具有自行矫正的趋势。但鼻孔高、鼻小柱高及鼻翼唇峰距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唇裂一期手术时未对鼻畸形进行修复有关,但两则之间的差异不大,有趋同的趋势,可以待合适时机行鼻畸形矫正。同时通过对三维扫描的初步应用发现,应用三维扫描仪结合逆向工程软件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患儿面部形态的重建,并可以在软件中完成面部标志点的标定、既定标志点间距离的测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新型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效果的方法,且该方法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吴军军[4](2019)在《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正常人唇鼻部解剖结构及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病理学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及效果,从而为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患者提供比较满意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科采用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及肋软骨拼接支架手术法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患者各20人,年龄16岁-27岁,平均19岁,均未有鼻部整形史,均无精神疾病,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均主动要求手术,所有患者非妊娠期或生理期,鼻部无感染病灶,非瘢痕体质。术前向所有患者说明手术方法,要求患者自主选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均进行顺利,通过术后即刻、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水肿例数、术后变形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照片,进行术前术后照片对比,采用定性的方法观察二组患者术后鼻小柱高度、鼻基底宽度对称性、鼻孔形态、鼻背形态、鼻翼对称性和鼻尖形态,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证明手术对患侧外观有无改善,对健侧外观有无影响,同时比较两组手术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自体肋软骨拼接支架手术法中有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鼻外形发生轻度变形,经过再次修整后鼻外形达到满意且未再发生变形。肋软骨拼接支架手术法与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手术法的手术时间比较,拼接支架组(3.0±0.5)h,整体支架组(2.3±0.3)h,统计学分析P<0.05(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整体支架手术手术时间较拼接支架手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水肿例数比较,P>0.05(见表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术后水肿例数基本相同;术后发生变形例数比较,P>0.05(见表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术后变形发生率基本相同;手术效果方面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鼻基底宽度对称性、鼻孔形态、鼻背形态及鼻翼对称性的评分比较P>0.05(见表4),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即两种方法在鼻基底宽度对称性、鼻孔形态和鼻翼对称性上的改善效果类似;而在鼻小柱高度和鼻尖形态改善上的评分比较P<0.05(见表4),二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即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修复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方法在鼻小柱高度和鼻尖形态上要优于肋软骨拼接支架修复法。结论1、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修复单侧唇裂鼻畸形与肋软骨拼接支架手术法比较,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修复鼻畸形是一种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创伤小的手术。2、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在修复鼻尖形态和鼻小柱高度上效果更好,效果确切容易被患者接受。3、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手术方法与肋软骨拼接支架法均具有稳定的术后效果,但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法改善了肋软骨拼接支架手术方法的不足,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支架整体一次成型,稳定性好支撑力强,值得推荐此手术方法。

黄韬[5](2018)在《完全性腭裂术后语音、听力、牙(牙合)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心理的综合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对已行首次完全性腭裂整复术5年及以上的未成年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进行语音、听力、牙(牙合)咀嚼功能、颌面发育的远期疗效及心理状态的综合性评估,调查了解唇腭裂序列治疗施行实况,拟建立及试行针对唇腭裂畸形的完善且简便有效的复诊程序,促进患者腭裂术后个体化恢复。方法:第一部分:选择已行首次完全性腭裂整复术5年及以上的未成年唇腭裂患者(CLP)及其监护人(父/母)作为调研对象,共30例,按腭瘘与否分为腭瘘组、非腭瘘组,各15例。另选取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3例唇伴牙槽嵴裂患者(CLA)作为患病对照组,1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调查三组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基本信息,规范检查患者口腔基本情况;运用Cool Edit Pro软件录取患者语音相关资料,请同两名专业的语音师行语音评估;通过VIEWGUM色彩分析软件检测患者的咀嚼效能;请同一位专业耳鼻喉科测听医生运用纯音测听仪及声导抗检测仪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定及咽鼓管功能检测;患者及家属分别在安静的房间内填写《腭裂患儿心理测评表》及《腭裂患儿家属心理测评表》。第二部分:通过正、侧位摄像及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获取CLP组、CLA组患者颌面软、硬组织相关资料(自愿原则);另选取18名正常(牙合)青少年的CBCT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辅以Photoshop、Mimics15.0等软件行颌面部三维重建及审美分析。在进入复诊程序前告知所有研究对象的监护人参与本研究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见附件1)。运用SPSS 22.0软件对各临床数据及软件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第一部分:1、CLP组的语音清晰度、听力及咽鼓管功能低于CLA组、正常对照组(P<0.001);2、腭瘘与否、患者手术时间、监护人对语音的在意程度分别是影响CLP组整体、CLP非腭瘘组、非腭瘘组腭裂术后远期语音清晰度的重要影响因素;3、CLP组在咀嚼效能、心理状态方面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二者在患病组CLP组与CL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LP组、CLA组及正常组监护人心理测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腭裂诊断、语音清晰度、(牙合)咀嚼效能、父母心理可能是影响腭裂术后远期唇腭裂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P<0.05)。第二部分:1.CLP组Z角、鼻突角、鼻小柱长度角小于N组,鼻尖角、面突度大于N组(P<0.05),CLP、CLA、N组在面型突度、上唇与鼻底相对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P组与CLA组侧貌角度差异主要体现在鼻突角Pos-Ns-Prn(P<0.05)。2.CLP组硬腭三维距离较CLA组、N组短,CLP组、CLA组两者与N组的前鼻嵴点ANS、颏点Pt在面中线上的偏斜程度差异有显着性的意义(P<0.05)。3.UCLP组、UCLA组患侧颧颞缝中点Z点、颧突点J点距离PL1较健侧短(P<0.05)。结论:第一部分:未成年唇腭裂患者腭裂术后远期语音、听力、咀嚼效能、心理状态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功能恢复是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关键。第二部分:Z角、鼻突角Pos-Ns-Prn,前鼻嵴点(ANS)在面中线上的偏斜程度能够较为敏感地检测出唇腭裂患者术后与正常未成年人在侧貌及三维影像上的偏差程度。

邓建平,尹宁北,黄雁翔,黄伟,邹小梅[6](2017)在《鼻唇肌肉三维立体定向重建法单侧唇裂修复74例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鼻唇肌肉三维立体定向重建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对74例先天性单侧唇裂采用了鼻唇肌肉三维定向立体重建法,根据尹宁北教授首创并提出唇鼻的形态轮廓是由三个张力带相互作用形成并维持的理论,唇裂修复采用鼻唇肌肉三维立体定向术式,通过肌肉张力带的调整达到恢复正常唇鼻形态的目的。结果:本组74例患者修复后鼻槛清晰,鼻底丰满度良好,并使唇弓、人中嵴、鼻底、鼻槛及外形几乎完全对称,比传统的Millard术式效果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鼻唇肌肉三维立体定向重建法解决了既往难以解决的临床问题,使唇裂修复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传统术式的更新和补充。

李立琪[7](2016)在《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精准化术式探索及与Tennison-Randall法术后变化趋势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在众多改良Millard修复单侧唇裂的术式中,Mohler法应用较广泛。本研究探讨基于几何原理对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术式进行改良,观察术后鼻唇部变化趋势,客观评价改良Mohler法对单侧唇裂患者的修复效果,并与Tennison-Randall法术后效果进行对比,客观评价两种术式特点。方法:本研究系回顾性研究。研究涉及三个病例组,包括研究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研究组为单侧唇裂患者运用改良Mohler法对唇裂患者进行修复;对照组为单侧唇裂患者运用Tennison-Randall法对唇裂患者进行修复;正常对照组为因口腔其它疾病需住院治疗,但鼻唇部及腭部发育正常,年龄3个月左右的患者。第一部分:采用改良Mohler法对56名单侧唇裂患者行唇裂修复术,并采集二维图像,在图片中测量各指标术前及术后1周的健患侧对称率(SR),包括鼻小柱基部到唇峰距离(sn-cphi),口角到鼻翼基底距离(ch-sbal),口角到唇峰距离(ch-cphi),唇峰到鼻翼基底距离(cphi-sbal)及唇红高度(vh)。同时将各阶段各指标对称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第二部分:对采用改良mohler法修复唇裂的91名患者记录sr,时段包括术前(pre)、术后1周(1w)、术后3月(3m)、术后6月(6m)及术后1年及以上(1y),并绘制折线图。统计学分析包括:使用t检验对每项指标各时段进行两两对比,检验术后哪一阶段可以恢复到术后即刻水平;线性回归检验术后哪一时期sr和术前最相关;将改良mohler法与tennison-randall法进行比较,使用t检验分别比较术后各指标各阶段变化趋势是否有差别;以术前srsn-cphi为依据,使用聚类分析将总体分成唇高度差差别较大(a组)和较小(b组)的两组,检验两组术后效果是否有差异,以便评价两种方法分别更适合修复哪种裂隙程度的唇裂。结果:第一部分:术前所有指标患侧均较健侧短;术后1周创口愈合良好,唇部恢复丰满、对称及连续的形态,裂隙侧除指标sn-cphi较非裂隙侧长6.13%以外,其他均较短(cphi-sbal:5.904%;ch-sbal:1.760%;ch-cphi:6.234%)。术前和术后1周的各指标sr有明显差别(p=0.000)。裂隙侧红唇厚度较非裂隙侧厚1.026%。将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srcphi-sbal(p=0.072)和srch-sbal(p=0.139),其余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00)。即使正常对照组中各指标两侧长度也不是完全对称。第二部分:术后1年后,各指标变化趋势趋于稳定,术后3月瘢痕最明显,术后6月左右增生的瘢痕逐渐消退,瘢痕演变持续1年左右。术后改良Mohler法较Tennison-Randall法可以获得更为对称的效果,Tennison-Randall法术后患侧鼻翼基底更加偏外下方,改良Mohler法的瘢痕变化幅度最大,术前指标SRsn-cphi不论在实验组还是对照组中,均在术前各指标中最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被选为聚类分析分组依据。分组的界限值为0.670。术后改良Mohler法在两组中都呈现较好效果,而Tennison-Randall法更适用于SRsn-cphi<0.670组(a组)。结论:术前SRsn-cphi可以作为界定唇裂患者裂隙严重程度的指标;改良Mohler法在基于Millard基础上改良的众多方法中,定点更准确,灵活性更小;与Tennison-Randall法相比,改良Mohler法适用范围更广。

丁榆德[8](2016)在《手术优先模式对下颌前突畸形的治疗及效果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探讨运用手术优先(Surgery-First Approach, SFA)治疗方式,结合术后快速正畸(Postoperative Rapid Orthodontics),矫治下颌前突(Mandibular Prognathism)畸形患者。对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前及术后行影像学检查与面部软组织扫描,进行数据测量与统计分析,评估应用手术优先治疗模式,治疗下颌前突畸形患者的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及术后的复发情况,为该类畸形的手术优先模式治疗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持。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共72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外科中心就治的下颌前突畸形成人患者(其中单纯下颌前突畸形40例,下颌前突伴偏颌畸形28例,伴上颌后缩4例),经与口腔正畸医师沟通后,采用手术优先的治疗模式矫正颌骨畸形,并通过术后快速正畸矫治畸形的牙胎关系。对68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不含上颌后缩)在术前、术后7天以及术后随访三个时间段拍摄X线侧位片,测量面部各解剖位点相应数据,分析术后硬组织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的复发情况。对其中12例患者进行相应的面部软组织扫描,导入Geomagic软件,测量面部软组织的各解剖标志点数据,统计分析手术优先模式治疗下颌前突畸形术后软组织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以及比较软硬组织术后移动间的相应关系。结果72例下颌前突畸形的患者中,有18例术后1月内出现开(?)现象,发生率25%,经过术后弹性牵引,开(?)现象得到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面型迅速改善,并在经过术后5-16个月的术后快速正畸(平均正畸时间272±91.3天)治疗后,其反映下颌骨前突畸形的SNB、ANB、 FMIA、 MP-LI、 UI-SN等角度,皆趋向于国人正常范围,Ⅲ类面型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错乱的咬合关系得到纠正,治疗效果满意。统计分析采用手术优先模式治疗的68例患者(不含上颌后缩),在矢状方向上,下颌的下牙槽座点(B点)与颏前点(Pog点)术后(T1)较术前(T0)平均后移了8.67mm与8.96mm,随访时(T2)较术后(T1)有1.79mm与1.99mm的前移复发,复发率为22%与24.3%;在垂直方向上,发现下颌的下牙槽座点(B点)与颏前点(Pog点)随访时(T2)较术后(T1)有1.63mm与1.83mm的上移复发(P<0.05)。同时,可以观察到,下颌前突伴偏颌畸形的患者,术后在矢状向以及垂直方向上,相较单纯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具有更大的术后复发率与移动幅度。对12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后软组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软组织的前突症状在术后均得到明显的后移改善,软组织颏唇沟点(Si)与颏前点(Pog’点)术后(T1)较术前(T0)平均后移了6.81mm与8.18mm,颏部后移最为明显,而下唇软组织下移更为显着。复发方面,在矢状向上,颏部各点术后具有前移的复发趋势,但唇部则未观察到;垂直方向上,颏部以及唇部软组织术后均产生向上移动的复发趋势。对于术后颏部的软硬组织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发现并无一个显着的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通过运用手术优先治疗模式治疗下颌前突畸形,并对患者术后软硬组织效果进行评估,发现下颌颌骨以及相应软组织在术后皆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后移,下颌前突的症状得到缓解,并且手术优先的治疗模式可以明显缩短治疗的总体时间。虽然手术优先模式治疗的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后颌骨以及软组织皆有向前向上移动的复发趋势,但移动幅度在2mm内,在可接受范围内,认为手术优先模式可以作为下颌前突畸形的一种治疗选择推广应用。

汪雁[9](2016)在《单侧唇裂修复对患儿及其父母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单侧唇裂手术方式及效果;了解单侧唇裂患儿家属因唇裂患儿唇裂畸形及抚养过程中造成的躯体及心理健康情况;了解单侧唇裂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手术修复的满意度;了解单侧唇裂术后合并鼻唇畸形Ⅱ期手术修复方式及效果;了解单侧唇裂术后合并鼻唇畸形Ⅱ期手术患者的性格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手术修复的满意度。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对单侧唇裂Ⅰ期手术家属及Ⅱ期手术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临床单侧唇裂乃至其他类型的唇裂及腭裂的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科病房,时间自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的单侧唇裂患者及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行二次修复的患者。筛选Ⅰ期单侧唇裂患儿16人,Ⅰ期患儿家属29人,对照组于社区选取健康儿童20名,家属37人;单侧唇裂术后合并鼻唇畸形Ⅱ期手术选取患者35人,对照组于社区选取健康男女青少年各20人。对于单侧唇裂患儿Ⅰ期手术采用自设问卷了解患者家属面对唇裂患儿时心理反应及术后满意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问卷了解患儿家长心理状况及是否对身体产生相应影响;单侧唇裂术后合并鼻唇畸形Ⅱ期手术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估患者个性,SCL-90问卷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是否对身体产生相应影响,采用自设问卷了解患者术后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Ⅰ期患儿采用恢复口轮匝肌解剖关系的术式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但Ⅰ期患儿家属在自设问卷、焦虑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都显示出异常,提示患儿家属存在明显的负性心理状态;Ⅱ期手术患者根据其继发畸形的不同情况选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唇裂术后的患者在自设问卷、焦虑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及艾森克个性问卷中均显示出了异常,提示大多患者存在较明显的负性心理,此外Ⅱ期手术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结论:Ⅰ期患儿根据唇裂的严重程度选择恢复口轮匝肌解剖关系的术式,Ⅰ期患儿家属存在比较明显的负性心理,需要在患儿治疗时及后期持续的为家属提供社会支持及心理疏导;Ⅱ期手术根据畸形的不同手术方式可取得较好效果,唇裂患者往往存在较严重的负性心理状态,虽然手术可以缓解,但是持续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必不可少。

莫海山[10](2016)在《膨体聚四氟乙烯联合鼻中隔软骨应用于唇裂术后鼻崎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假体(e-PTFE)联合鼻中隔软骨在唇裂术后鼻畸形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临床收治39例患者,采用鼻正中蝶形切口延伸至双侧鼻翼缘,充分游离鼻翼软骨,切取中隔软骨并塑形条状。依据鼻部亚单位结构特点,将之植入中隔和患侧鼻翼之间;修整合适大小的“拱桥”形e-PTFE假体置于塌陷的鼻翼;将“新月”形e-PTFE假体垫于患侧梨状孔边缘行鼻基底和患侧鼻翼基底部以重新搭建鼻尖、鼻小柱及鼻翼基底三维支持结构。“柳叶”状e-PTFE假体置于鼻根部以抬高鼻梁。沿Ⅰ期手术所遗留的上唇瘢痕切口切开,根据患者唇部畸形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唇部畸形修复。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拍摄数码相片,由3名非研究人员(患者父母、护士长、非手术医生)采用视觉模拟(VAS)量表行主观评价,研究人员应用Image J 1.49测量软件对照片行客观测量评价。结果39例患者中失访3例,其余36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4个月,3名非研究人员应用VAS量表评估的结果为:(1)患者父母、护士长、非手术医生认为术后畸形没有改善或改善程度不能接受的分别占5.13%、2.55%、2.55%;(2)患者父母、护士长、非手术医生认为术后畸形改善在可接受范围内分别占12.82%、20.53%、20.53%;(3)患者父母、护士长、非手术医生认为术后畸形改善效果良好及以上分别占82.05%、76.92%、76.92%,具体见表1。患者术前、术后Image J 1.49测量软件测量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表明,术后鼻唇部畸形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36例患者随访见唇部基本恢复正常解剖位置,鼻部外形满意、鼻小柱延长并居中、双侧鼻孔基本对称、鼻翼塌陷改善明显鼻翼基底抬高,无明显复发。结论唇裂术后鼻畸形形成机制及病因复杂,充分利用鼻中隔软骨能有效避免开辟第二术区,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假体能充分弥补国人鼻中隔软骨不足的现象,鼻中隔软骨与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假体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改善唇裂术后鼻畸形。应用VAS量表和Image J 1.49测量软件联合应用共同对术后效果评估,准确率高、误差小,基本能满足术后评估要求。

二、唇裂并发鼻翼畸形矫正的术式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唇裂并发鼻翼畸形矫正的术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长链非编码RNA-1708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体外诱导hBMSCs成骨分化及检则lncRNA-1708的表达量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lncRNA-1708在体外对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展示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英汉缩略名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2)改良M形瓣和Abbe瓣在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手术方法
        2.2 术后随访
        2.3 术后疗效评估与患者满意度调查
    3 质量控制
        3.1 研究设计阶段
        3.2 手术阶段
        3.3 资料收集阶段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3)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特征的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附录 A 标记点缩略词表
附录 B 测量记录表
附录 C 个人简历
附录 D 综述
    参考文献

(4)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个人简历
    附录B 综述
        参考文献

(5)完全性腭裂术后语音、听力、牙(牙合)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心理的综合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先天性完全性腭裂术后语音、听力、牙(牙合)咀嚼功能及心理的综合性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先天性完全性腭裂术后侧貌观测及颌面部发育三维影像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页
    附录2《唇腭裂儿童腭裂术后远期心理调查问卷》量表内容及赋值
    附录3《唇腭裂家属腭裂术后远期心理调查问卷》量表内容及赋值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鼻唇肌肉三维立体定向重建法单侧唇裂修复74例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1.2.2 切口设计:
        1.2.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7)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精准化术式探索及与Tennison-Randall法术后变化趋势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几何原理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设计
        1.3 数据采集及测量
        1.4 数据分析
    2.结果
    3.讨论
        3.1 改良Mohler法的手术设计
        3.2.口轮匝肌的解剖与功能复位
        3.3.红唇的修复
    4.结论
第二部分 对比改良Mohler法与Tennison-Randall法修复单侧唇裂患者术后鼻唇部变化趋势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数据采集
        1.3 数据分析
    2.结果
    3.讨论
        3.1 手术效果的评价
        3.2 手术方法对术后效果的影响
        3.3 瘢痕的形成、演变及治疗
        3.4 是否可依据唇高度差来选择手术方式?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手术优先模式对下颌前突畸形的治疗及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手术优先模式治疗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后硬组织变化的临床研究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
    1.3 对象与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结论
第二部分 下颌前突畸形患者SFA治疗后面下部软组织变化的临床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目的
    2.3 对象与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全文小结
第三部分 综述三维数字化扫描及测量技术在下颌前突畸形诊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9)单侧唇裂修复对患儿及其父母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单侧唇裂手术满意度及患儿父母心理状态研究调查
    1. 研究材料
        1.1 临床病例来源
        1.2 评价指标
        1.3 统计方法
    2. 临床病例
        2.1 研究对象描述
        2.2 典型病例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单侧唇裂术后合并鼻唇畸形Ⅱ期手术修复后满意度及家属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
    1. 研究材料
        1.1 临床病例来源
        1.2 评价指标
        1.3 统计方法
    2. 临床病例
        2.1 研究对象描述
        2.2 典型病例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二 90项症状清单(SCL-90)
    附录三 单侧唇裂患儿家长心理反应问卷
    附录四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附录五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Ⅱ期修复患者心理需求问卷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膨体聚四氟乙烯联合鼻中隔软骨应用于唇裂术后鼻崎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部分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唇裂并发鼻翼畸形矫正的术式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长链非编码RNA-1708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体外研究[D]. 曹峻川.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2]改良M形瓣和Abbe瓣在下唇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D]. 陈俊文.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3]单侧完全性唇裂鼻唇特征的测量研究[D]. 叶广春.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4]人形肋软骨整体支架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研究[D]. 吴军军.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5]完全性腭裂术后语音、听力、牙(牙合)咀嚼功能、颌面发育及心理的综合性评价[D]. 黄韬.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6]鼻唇肌肉三维立体定向重建法单侧唇裂修复74例临床应用研究[J]. 邓建平,尹宁北,黄雁翔,黄伟,邹小梅. 中国美容医学, 2017(04)
  • [7]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精准化术式探索及与Tennison-Randall法术后变化趋势的比较[D]. 李立琪. 重庆医科大学, 2016(02)
  • [8]手术优先模式对下颌前突畸形的治疗及效果评估[D]. 丁榆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2)
  • [9]单侧唇裂修复对患儿及其父母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D]. 汪雁. 皖南医学院, 2016(05)
  • [10]膨体聚四氟乙烯联合鼻中隔软骨应用于唇裂术后鼻崎形[D]. 莫海山. 郑州大学, 2016(02)

标签:;  

唇裂合并鼻翼畸形矫正的手术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