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育在幼师教学中的体现(论文文献综述)
匡薇[1](2011)在《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中等职业院校幼师专业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各级各类幼儿园培养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任务。而当今的幼儿教育行业需要的是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较强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较高人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人才。这就要求幼师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才能符合未来幼儿教师的要求。而在现有的中职教育体制下,语文学科无疑承担着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任务,这也符合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本质特性。学生的审美素养高低影响着其思维能力、自我修养、人生态度的完善和发展,以培养未来幼师为目标的中等师范学校必须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想象力与审美创造力。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三个策略:一、以审美为导向开发幼师专业语文阅读校本教材;二、实现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专业化;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此外,要想透过语文学科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需注意一些问题:首先,语文教师要重视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将学生内化的审美素养外化为创作的动力;其次,语文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把自身具备的审美素养与所学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幼师学生审美素养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需要,也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坚守下去!
邓珊[2](2014)在《幼儿游戏中的美育研究 ——以武汉市幼儿园园内游戏为案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幼儿成长的过程里,游戏给他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物象,像星星一样点亮了他们的心灵世界,陪伴他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他们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感受美、创造美。游戏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审美兴趣,丰富了幼儿的审美想象,还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情感、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协调。幼儿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历程,幼儿将自己生活实践中的切身体验深化到幼儿游戏中,用自己感官去感受需要获得的知识。而审美始终蕴含在游戏中,成为了幼儿美育延生和发展的助推剂,给幼儿美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但是在现实中,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幼儿游戏的时间大大减少,幼儿在游戏时的审美体验往往成为空谈。作为幼儿教育主体的幼儿园,在组织开展游戏活动时,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如果要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幼儿游戏,幼儿园要怎样做才能改进现状呢?对此,笔者针对武汉市相关幼儿园游戏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了解了部分武汉市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情况,发现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个中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幼儿园游戏的对策和建议。本论文主体内容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为研究概述。本章论述了研究课题提出的缘由;界定了幼儿游戏中美育研究的相关概念;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幼儿游戏与美育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一章对武汉市幼儿园游戏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笔者从幼儿园游戏场地的设置、游戏的组织开展状况以及幼师对游戏的认知等方面对幼儿园游戏进行考察。考察发现,武汉市幼儿园的游戏开展中有一些是值得认可:如幼儿游戏的内容较为丰富;幼师对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性和在游戏中进行审美体验普遍表示认同;大多数的幼师能够做到每天开展游戏等。但同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民办幼儿园游戏场地的缺乏;从幼儿游戏审美体验情况看,有半数以上的幼师认为幼儿游戏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游戏流于形式,游戏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在对幼儿游戏的评价方面,有的幼师重“结果”轻“过程”,对游戏失败的幼儿进行斥责;不同班级的幼师之间对于自己在游戏中角色定位有不同的看法。第二章对幼儿园游戏现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幼儿园管理、社会环境、幼师三个层面总结了主要问题有:幼儿园游戏资金投入不足;对如何培养独立、完整、丰富的人格意识缺乏有深度的思考;幼师教育观念与行为的不一致;家长功利思想的诱导等,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幼儿游戏的种类及其审美特点。分析和思考了幼儿游戏与审美游戏的相通之处,找到能够联系二者之间的桥梁,进而阐述幼儿游戏的审美本质。论述了美育中的游戏是“高级的游戏”,将美育与幼儿游戏联系在一起,并且提出了美育在幼儿游戏中进行的可能性。第四章针对重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幼儿园游戏的建议和对策。主要包括重视环境育人,创设具有美感体验的幼儿园游戏场地、树立科学的游戏观,让游戏真正审美化、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游戏养育观念。
吴健伶[3](2015)在《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审美教育研究 ——以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审美教育具有崇美、引善、启真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国内外,审美教育问题的研究一直备受瞩目,它对学校教育的定位具有积极的意义。长期W来,我国审美教育方针的执行,相对来说中小学较好,普通窝校次之,中高职院校较差。幼儿师范学校虽然开设了很多艺术类课程,但一般只注重技能的培训,离真正精神的、文化的审美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就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审美教育现状进行研究,提出系统改进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下简称"幼师生审美教育的建议,对幼师学校有效开展审美教育,构建幼师学校审美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审美教育情况进行面上调查的基础上,W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为例,就审美教育目标、审美教育课程、审美教育课程实施等对教师、学生、管理者、专家进行调查访谈,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从培养学生审美兴趣,构建审美教育课程,加大教师审美教育培训,建立审美教育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改进幼师学校幼师生审美教育的建议。力图建构完整的幼师学校学生审美教育体系,为幼儿师范学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提高幼师生审美教育整体水平。
陈宗花[4](2003)在《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新时期以来召开的第一至第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历届会议资料、会外报导资料等文献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并进行归纳、分析与研究,借此总结历届会议的基本特点,探寻新时期音乐教育改革在教学、科研及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发展脉络、成就与特点。第一至七章主要梳理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发展脉络:第一届(1986)主要是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探讨,以引起各界重视。会议主要探讨对美育、音乐教育的总体认识,以及在学校教育中如何确立美育、音乐教育的地位。第二届(1987)主要听取对各地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为制定《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作准备,还研讨了音乐家协会及各分会系统如何配合文化、教育行政部门促进国民音乐教育事业。第三届(1988)主要是学习、讨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总体规划》的完善、订正提供依据,以使全国学校的艺术教育事业有法可依。第四届会议(1990)主要交流各地贯彻、落实《总体规划》的经验,以促进《总体规划》在各学校贯彻落实。第五届(1992)着重突出“师范性”这一关键问题,对师范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机制等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同时对各级各类师范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具体教学改革问题进行研讨。第六届(1995)以“以中华文化为母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主题,主要对关于 “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认识问题从理论层面作了探讨,以及对大会主题进行讨论。第七届(1998)以“跨世纪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为研讨主题,主要讨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问题与音乐教育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应如何改革、发展的问题。结语部分主要是总结历届会议的主要特点,本文归纳为以下几点:1、新时期历届会议召开,对于确立美育在学校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在全局上起到了重要作用。2、历届会议的召开,在《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8-2000)》的制定和实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教育体制,“四有”新人培养放在首位。<WP=3>4、对素质教育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5、对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文化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6、对音乐教学实践和师资培养给予充分关注和重视。7、重视理论研究,从整体上提高了音乐教育理论水准,与教学实践活动的水准。8、注意团结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的各种力量甚至社会各界。9、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在历届会议发挥了重要作用。概括地讲,本文的研究相对该领域以往的研究相比,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首次对新时期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文献史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首次对这七届音教会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作了归纳和总结。这些归纳和总结,以及相关的认识性成果,使我们对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及其相关的效益、影响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属于当代音乐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文后又以“附录”的形式,列出论文研究中经系统梳理而形成的文献整理成果:《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汇编目录》。
欧恋恋[5](2020)在《幼师专业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探究》文中指出“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实行“美育”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与人文意义。语文课程在基础教学层面上是工具性的课程,在人文教育层面上是理想教育与人格教育的载体,通过语文“美育”的探究,提升幼师学生的“美”的素养与审美品味,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篇论文在调查访谈幼师专业学生的审美现状、在对教师访谈的基础上,研究幼师专业学生的审美教学:首先,教师在语文教材中挖掘语文审美元素——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用文学理论探究美育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美育实践策略研究:课内实践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融入课堂策略研究;课外实践中,将学生与幼师专业的职业技能紧密连接,使美育策略的应用落到实处。在幼师的培养过程中,借助于语文课这门人文课程,拓宽学生的眼界,深化学生的思维,增益学生的情商,课堂教学极力贴近现实并反映现实,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通过了解探究文学形象与品评文学意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人性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品评“人性美”的深层内涵,进而树立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在幼师学生的人格与理想教育方面实现其教育价值。
宋颙[6](2016)在《幼师视唱练耳教学融入音乐游戏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文化与时代精神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作为教育系列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基本素养培养,已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的需要和诉求。然而,由于幼儿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所在,也就必然成为当今音乐教育和音乐学体系的一个亟待解决课题。纵观世界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的范例,早在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的早、中期,以及当代世界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形态,可以说是十分的广泛和成熟。针对我国当代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不规范、不成熟,作为笔者,亟待想在幼师学校音乐教学中思考如何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启迪和幼儿音乐心理的孕养方面,去进行可行性的进一步探讨和诉求。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首先要从兴趣着手,而兴趣的培养莫过于游戏这一令儿童性意盎然的嬉戏形态。而音乐游戏恰恰是幼儿园中最常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音乐游戏的有效实施存在诸多方面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每一位幼师学校教师的迫切诉求,也是幼儿教师的心愿。鉴于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和幼师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在这方面的不成熟,所以本论文就音乐游戏的教学模式进行探求,并作为幼儿音乐教育和幼师学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此进一步规整与音乐游戏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梳理。视唱练耳教学虽然早已成为幼师学校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但是在音乐游戏方面的应用与实践并不多见。因此,笔者在幼师学校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通过借鉴幼儿园音乐游戏这一教学模式,从始至终把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贯穿其中,已达成最终的美好愿景。本教学改革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听想能力、即兴创作”等诸多方面的音乐能力。“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既是笔者的教学理念,也是达成笔者美好愿景的动力。在对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方法进行的探索中,将“心灵的耳朵”的培养,即学生音乐听想能力与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本论文就如何在幼师学校视唱练耳课程中有效的实施音乐游戏活动,如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等问题进行探讨与总结。本论文中结合国外音乐教学法中的教学理念,提出以音乐游戏模式进行视唱练耳教学的设想,以及运用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素材进行视唱练耳教学的意义所在。结合以上几点内容,以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笔者的教学改革观点。在探索适合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中,总结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与幼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全文由引言、三个章节和结语构成。第一章通过梳理与音乐游戏相关的中外理论以及当代有影响力的音乐教学法。阐述了以音乐游戏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以及外国音乐教学法对于笔者音乐教学的启示。主要内容包含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观点、国外音乐美学中的游戏观和外国音乐教学法对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启示等;第二章阐述了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融入音乐游戏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特殊性、幼儿园需求以及幼师学校学生自身音乐素养和职业素养的特征等;第三章阐述了音乐游戏在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如何运用音乐游戏培养音乐记忆能力、创新思维和音乐美育思想。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活动,选取民族音乐素材,最终达成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论文主要运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诠释音乐游戏对于幼师学校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幼师学校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为重点,依据蒙学思想与乐教思想的融合,将音乐教学法中的游戏活动进行提炼与融合,立足三大音乐教学法中核心思想,融入幼师视唱练耳教学。关注音乐本体教学,如共融感的培养、音乐读写能力、音乐即兴能力和音乐听想能力的培养。根据以上教学改革的实践,倡导“亦生亦师、亦唱亦演”的幼师特色,研究探索高素质幼教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幼师学校音乐教学与幼儿园音乐启蒙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直接为幼儿园提供实用性高素质高品德的幼教人才。
张群明[7](2008)在《幼师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之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音乐教学是幼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幼师院校的音乐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幼师院校毕业生的质量。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已经在幼儿园全面实行,艺术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这就对幼儿教师的音乐能力及幼师院校的音乐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升格为高校的幼师院校的音乐教学也迫切需要新的幼师音乐教学课程体系。本文将幼师院校的音乐教学课程体系作为研究课题,从幼师音乐教学应当遵循的理论依据、策略方向及具体措施等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旨在建设一个以唱歌基础、键盘基础和器乐选修来培养音乐基本技能、以乐理视唱、音乐欣赏、音乐简史来提高音乐素质、以键盘即兴伴奏、幼儿歌曲创编形成音乐能力运用、以幼儿音乐教学法(包括幼儿歌曲演唱、律动、音乐游戏、打击乐简易配器等)形成学前音乐综合教学能力等多门科目并重、全方位、均衡、立体式的幼师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并注重各门音乐课程学习中思维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审美能力与音乐情感能力的培养。使幼师学生通过这个音乐教学体系的学习,能够全面地掌握从事学前音乐教学所需的各项音乐技能,形成良好的从事学前音乐教学工作的“综合音乐能力”。
彭丽媛[8](2020)在《幼儿园审美教育实践中的本土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除汉族之外,还聚居着25个少数民族,其独具特色的人文地理环境让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的人们创造了独具云南本土风格民族特色的审美文化。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正在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大背景下进行课程改革,作为有6年幼儿教学经验的教师,我尤为关注本土包括民族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审美教育中的运用问题。怎样挖掘云南本土化的审美文化资源并将其作为园本审美教育工作建构的重要内容将对幼儿审美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根据幼儿审美教育的特点对3-6岁的幼儿展开审美教育的工作,不仅具有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有效提升园本特色办学水平的意义,还拥有源于生活的审美创造、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园本特色活动课程开发以及文化认同与传承的价值。本论文梳理符合幼儿身心年龄特点的本土审美文化资源,探究怎样将之应用到幼儿教育教学的工作中,通过持续的审美能力的培育,引导幼儿逐渐进入美的王国,让幼儿的身心在审美理念、审美能力、审美经验、审美情感的培养中得到和谐的发展。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在研究现状中进行资料的梳理进而指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由此整理出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一章:以席勒的《美育书简》作为本论文的理论支撑,论述审美教育与幼儿教育的联系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美育在幼儿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和幼儿美育的特点,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形式指出幼儿园美育工作的现状并作出反思并对此因地制宜的提出本土化问题在幼儿园美育实践中的研究。第二章:论述将本土化内容融入幼儿园教育中以实现审美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对云南本土特有的审美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梳理。在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审美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促进园本特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而其价值是源于生活的审美创造、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园本特色活动课程的开发和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最后将对云南本土的审美文化资源进行梳理,一方面是地域性的老昆明童谣,另一方面是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审美文化,通过梳理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年龄发展的审美文化内容将其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幼儿进行审美启蒙。第三章:论述了本土文化在幼儿园审美教育中的策略和路径。在幼儿园实施本土化审美教育的时候,要把握情景性原则、体验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和阶段性原则,这样才能效的开展本土化美育的工作。另外,在路径方面要以幼儿园为“主战场”来打造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美育场,体现在幼儿园环境、一日教育教学活动和家园互动中。第四章:论述本土化在幼儿园美育中的实践问题,也就是以美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幼儿园的集中教学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两块内容实现,通过本土化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的实施来分析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问题。本论文力求实现以教师、幼儿及家长在幼儿园本土化的审美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以主体的形式开展美育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云南本土文化在审美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资源、教育者的审美教育经验和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之间的生态平衡。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本土化资源融入幼儿园的审美教育工作开发和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婷婷[9](2012)在《就美术行为的整体价值看幼师美术教育》文中指出在当前的儿童美术教育中,人们习惯于把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指定为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审美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强调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学习,提高美术素养和掌握美术文化。从中可以看出,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轻视儿童视知觉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倾向,从而忽视了美术活动思维发展的视觉教育意义,以至于被大的艺术教育意义所覆盖,这显然降低了美术教育的价值特点与儿童心智成长特征有效的应对。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与《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比对发现,在幼儿美术教育阶段其指导思想主要侧重于感知及情感的表达,并未涉及到形象思维和个性的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有些教育者仍然存在把知觉与思维割裂的倾向。其美术教学理念低估了幼儿通过视知觉获得认知所具备的思维能力,忽视了儿童运用视觉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幼儿心智发展的重要教育价值。本论文基于现代视觉心理学的研究,尝试说明美术教育对儿童来说,重要的价值在于美术行为作为视知觉思维的媒介用于生活实践的本质目的所在。儿童的美术教育基于幼儿师范美术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在幼师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针对美术行为的整体价值的完整认识来展开对幼师美术师范生的培养,将能使师范生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将儿童美术教育与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更好的统一起来。本论文通过对幼儿美术教育情况做一调研,主要了解幼儿美术教育的整体状况,试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通过对幼儿美术教师、幼儿师范院校的学生及教师调查访问,分析目前幼儿师范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重新反省过去我们对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的目的与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在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的改革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建议。
张毓[10](2019)在《幼师音乐综合课程设置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已成为改革浪潮中的热点问题。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势驱动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明确指出: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艺术领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五大领域之一,其中“音乐”又是“艺术领域”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对幼儿教师的音乐能力及幼师院校的音乐教育质量提出更为严峻的挑战,幼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的细致解读,通过对幼儿教师及管理人员的访谈、对幼儿园一线教师以及幼师专业在校学生的调研,笔者了解了幼师音乐综合课程设置的现状。发现许多幼师的艺术课程存在着目标定位不精准、课程内容选择欠适宜、课程实施机械化以及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QD幼师弹唱课改为例,尝试进行幼师音乐综合课程个案研究。首先,制定“一点三线”的综合培养目标;其次,初步探路,建立“主题+”课程内容;再次,改变教法,确立“一体多翼”教学模式;最后,形成“S-T-K”课程评价体系。这项研究历时三年,基本实现了将“准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紧密对接与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幼师生的综合音乐素养,验证了音乐综合课程设置改革的有效性及适应性,为幼师生更好地适应一线幼儿教师工作做好准备;较好地满足幼儿园的用人需求。当然,本文仅从一个案例中探究幼师音乐综合课程改革的成功方略或许不够全面,幼师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诸多问题还需要教育行政改革等配套措施保障。
二、美育在幼师教学中的体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育在幼师教学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1)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幼师学生审美素养与中职幼师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一节 中职幼师学生审美素养及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
一、幼师学生审美素养现状 |
二、幼师专业语文教师教学现状 |
第二节 中职幼师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
一、语文学科地位日趋边缘化 |
二、语文教材编写滞后 |
三、语文课程设置偏重实用性,忽略人文性 |
第二章 "审美素养"的蕴涵与中职幼师语文教学 |
第一节 审美素养的蕴涵 |
一、"审美素养"的内涵 |
二、幼师学生应具备的审美素养 |
三、幼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
第二节 培养幼师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 |
一、提升文化素质 |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
三、提高专业素质 |
四、开发思维能力 |
五、完善自我修养 |
六、端正人生态度 |
第三节 中职幼师语文教学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方面的现实背景和自身优势 |
一、在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现实背景 |
二、中职幼师语文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方面所具备的自身优势 |
第三章 在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中培养幼师学生审美素养的原则与策略 |
第一节 在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中培养幼师学生审美素养的原则 |
一、遵循学生自身的审美实际 |
二、关注学生自身独特的审美感受 |
三、重视学生自身的审美实践 |
四、鼓励学生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 |
第二节 在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中培养幼师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 |
一、以审美为导向开发幼师专业语文阅读校本教材 |
二、实现语文教师审美素养的专业化 |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
第四章 在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中培养幼师学生审美素养的多元途径 |
第一节 将学生内化的审美素养外化为创作的动力 |
一、创立文学社团,建设文学创作乐园 |
二、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举办学生文学鉴赏讨论会 |
三、进行古诗词书法创作 |
第二节 学生审美素养与幼师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
一、学生审美素养与音乐的相互渗透 |
二、学生审美素养与舞蹈的相互渗透 |
三、学生审美素养与美术的相互渗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幼儿游戏中的美育研究 ——以武汉市幼儿园园内游戏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的缘起 |
1. 基于对幼儿美育重要性的认识 |
2. 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存在现实困惑 |
3. 对幼儿审美教育与游戏内在关系的认识 |
4. 幼儿园中最佳教育方式的探寻 |
(二) 相关概念的厘定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武汉市幼儿园游戏的现状考察 |
(一) 幼儿游戏场地的基本情况 |
1. 户外游戏环境 |
2. 户内游戏环境 |
(二) 幼儿游戏开展基本状况 |
1. 幼儿游戏的内容 |
2. 幼儿游戏的类型 |
3. 幼儿园游戏的开展的频率与持续的时间 |
4. 幼儿在不同游戏中的审美体验情况 |
(三) 幼师对游戏的认识 |
1. 幼师对在游戏中进行审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2. 幼师对幼儿游戏的评价标准 |
3. 幼师对在游戏中自身角色的认识 |
三、对幼儿园游戏现状的思考 |
(一) 幼儿园管理层面的问题 |
1. 幼儿园对游戏资金投入不足 |
2. 教育管理者对游戏不重视 |
(二) 社会环境层面的问题 |
1. 人格意识理解上的偏差 |
2. 审美体验的丧失 |
(三) 幼师层面的问题 |
1. 观念与行为的矛盾 |
2. 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 |
3. 游戏评价标准的功利化 |
(四) 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 |
1. 幼师的生存压力 |
2. 家长重“知识”的教育观念 |
3. 父母对幼儿过度保护的养育观念 |
小结 |
四、幼儿游戏与美育 |
(一) 幼儿游戏与审美游戏 |
1. 幼儿游戏的种类及审美特点 |
2. 幼儿游戏与审美游戏的相通性 |
(二) 美育是“高级的游戏” |
1. 幼儿美育作用及原则 |
2. 美育中的游戏本质 |
3. 美育的可能性 |
五、幼儿园游戏的改进策略 |
(一) 重视环境育人,创设具有美感体验的幼儿园游戏场地 |
1. 增加资金投入,保证游戏硬件设施的质量 |
2. 规范和更新幼儿园建筑标准,科学规划幼儿园游戏场地 |
3. 充分利用幼儿园游戏场地等资源 |
(二) 树立科学的游戏观,让游戏真正审美化 |
1. 完善游戏中的审美体验,强化幼儿主体意识 |
2. 创新幼儿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审美创造能力 |
3. 师生平等交流与对话,让游戏与美在本质上得到融合 |
(三) 加强家园联系,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游戏养育观念 |
1. 发挥家长学校功能,宣传美育知识 |
2. 邀请家长参与游戏,体验游戏价值 |
3. 家长在伴玩的同时,渗透审美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3)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审美教育研究 ——以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幼儿师范学校审美教育现状的困境 |
二、审美教育在幼儿师范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前人成果对本课题研究的启示及总结 |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审美教育 |
二、审美教育功能 |
第二章 幼儿师范学校审美教育的现状 |
第一节 审美教育目标 |
一、幼师生对美的感受 |
二、幼师生对审美教育概念的认识 |
第二节 审美教育课程 |
一、艺术教育课程 |
二、学科审美渗透 |
第三节 审美教育课程实施 |
一、课堂教学 |
二、课外活动 |
三、校园环境 |
第三章 幼儿师范学校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幼儿师范学校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审美教育认识停留于表层 |
二、审美教育课程设置尚不完善 |
三、审美教育教学有偏颇 |
四、审美教育与校园文化融合不够 |
五、审美教育活动缺乏升华 |
第二节 幼儿师范学校审美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审美教育受市场经济功利化的影响 |
二、学校课程设置自主权缺失 |
三、教师美育意识不强,示范作用不够 |
四、国家政策对幼师学校的影响 |
五、幼师学校入学门槛降低 |
第四章 幼师生审美教育改进建议 |
第一节 培养学生审美兴趣 |
一、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 |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 |
三、在社会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 |
第二节 构建审美教育课程 |
一、完善审美教育课程 |
二、明确审美教育课程目标 |
三、发挥美育课程审美教育作用 |
第三节 加大教师审美教育培训 |
一、学习美育知识,提高美育水平 |
二、加强师德建设,塑造优雅形象 |
第四节 建立审美教育保障体系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二、加强制度建设 |
三、加大经费投入 |
四、注重环境育人作用 |
结语 |
一、本文创新之处 |
二、本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4)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序 |
第一章 第一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
(一) 会议召开前的背景 |
(二) 会议概况 |
(三) 会议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
二、 会议论文、调查报告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果 |
(一) 关于美育理论与对音乐教育的目的、功能、地位的认识 |
(二) 关于音乐教育改革的观念 |
(三) 关于教学法、教材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
(四) 关于中小幼美育、音乐教育的问题与改革的建议 |
(五) 关于地方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
(六) 农村音乐教育 |
(七) 职业、成人及校外音乐教育 |
三、 会后情况 |
(一) 会议报导 |
(二) 会后效应和影响 |
(三) 会后论文的发表情况 |
四、 评价 |
第二章 第二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
(一) 会议背景 |
(二) 会议概况 |
(三) 会议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
二、 会议论文、调查报告所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果 |
(一) 各地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
(二) 关于音协工作的讨论 |
(三) 对美育的认识 |
(四) 有关音乐教学思想、教学法、教学内容的改革 |
三、 会后情况 |
(一) 会议报导 |
(二) 会后效应和影响 |
(三) 会后论文的发表情况 |
四、 评价 |
第三章 第三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
(一) 会议背景 |
(二) 会议概况 |
(三) 会议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
二、 会议文件、论文反映的科研与教学成果 |
(一) 关于《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学习与讨论 |
(二) 关于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改革 |
(三) 音乐教育的有关理论研讨 |
(四) 关于中师、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改革研讨 |
(五) 教学成果的展示 |
(六) 幼儿音乐教育 |
(七) 各级师资的培养 |
(八) 其它问题的讨论 |
三、 会后情况 |
(一) 会议报导 |
(二) 会后效应和影响 |
(三) 会后论文的发表情况 |
四、 评价 |
第四章 第四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
(一) 会议背景 |
(二) 会议概况 |
(三) 会议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
二、 会议的讨论主要问题与会议论文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果 |
(一) 《总体规划》的实施问题 |
(二) 如何深化音乐教育改革 |
(三) 美育与音乐教育 |
(四) 有关“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讨论 |
(五) 民族音乐教育 |
(六) 声乐、器乐的教学和教学法 |
(七) 师资培养 |
(八) 关于教研员的工作 |
(九) 第二课堂(课外)音乐教育 |
(十) 农村音乐教育 |
(十一) 关于区域音乐教育 |
(十二) 其它问题的讨论 |
三、 会后情况 |
(一) 会议的报导 |
(二) 会后效应与影响 |
(三) 会后论文的发表情况 |
四、 评价 |
第五章 第五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
(一) 会议背景 |
(二) 会议概况 |
二、 会议论文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 |
(一) 声乐专题的讨论 |
(二) 键盘器乐专题的讨论 |
(三) 基本乐科的讨论 |
(四) 合唱指挥专业组的讨论 |
(五) 关于师范系统音乐教育改革的讨论 |
(六) 农村音乐教育改革 |
三、 会后情况 |
(一) 会议的报导 |
(二) 会后效应与影响 |
(三) 会议论文的发表情况 |
四、 评价 |
第六章 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
(一) 会议背景 |
(二) 会议概况 |
(三) 会议的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
二、 会议论文、教案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果 |
(一) 对“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认识和倡议的讨论 |
(二) 对近百年来中国音乐教育体制得失的认识与反省 |
(三) 高师中师音乐教育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
(四) 关于中小学民族音乐的教育问题 |
(五)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蒙族、侗族、朝鲜族)与双语教学 |
(六) 国外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及其它问题的讨论 |
(七) 有关教案、教学设计的交流 |
三、 会后情况 |
(一) 会议的报导 |
(二) 会后效应与影响 |
(三) 会议论文的发表情况 |
四、 评价 |
第七章 第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 |
一、 会议背景、概况与指导思想 |
(一) 会议背景 |
(二) 会议概况 |
(三) 会议指导思想与主要倾向 |
二、 会议论文、教案反映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成果 |
(一)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位 |
(二) 未来的音乐教育应如何改革并发展 |
(三) 目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及相关改革建议 |
(四) 器乐进课堂及先进教学手段的采用 |
(五)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
(六) 教案、教学设计的交流 |
(七) 其它问题的讨论 |
三、 会后情况 |
(一) 会议的报导 |
(二) 会后效应和影响 |
(三) 会议论文的发表情况 |
四、 评价 |
结语:新时期历届音教会的主要特点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 |
(5)幼师专业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美学理论与美育研究 |
第二节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 |
第二章 对幼师语文审美教育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
第一节 对幼师学生审美现状的调查 |
第二节 对琼台幼儿师范学院语文教师的访谈 |
第三节 幼师语文课堂现状分析 |
第三章 幼师语文教材中“美”的提炼 |
第一节 文学表现的自然美 |
第二节 文学蕴含的艺术美 |
第三节 文学反映的社会美 |
第四章 幼师专业实施语文美育的实践策略 |
第一节 课内美育教学 |
第二节 课外美育实践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学生审美现状的问卷调查 |
附录二 :关于语文美育的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6)幼师视唱练耳教学融入音乐游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融入音乐游戏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融入音乐游戏的理论背景 |
一、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理论 |
二、18世纪西方音乐哲学中的游戏理论 |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论 |
第二节 外国音乐教学法对幼师视唱练耳融入音乐游戏的启示 |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启示 |
二、柯达伊教学法的启示 |
三、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法的启示 |
第二章 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融入音乐游戏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特点分析 |
一、幼师学校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 |
二、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的特殊性 |
第二节 幼师学校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需求分析 |
一、幼师学校学生自身职业素养特点 |
二、幼师学校学生就业需求的分析 |
第三节 幼师学校视唱练耳融入音乐游戏教学观念的转变 |
一、树立整体的课程观 |
二、归纳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 |
第三章 音乐游戏在幼师学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
第一节 在音乐记忆与听觉训练中运用音乐游戏 |
一、音乐记忆与声势游戏的概念界定 |
二、声势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三、听想游戏的概念界定 |
四、听想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中强调民族元素的渗透与融合 |
一、以民族音乐为素材突显视唱练耳教学的本土化 |
二、音乐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
第三节 幼师学校视唱练耳音乐游戏教学案例 |
一、《移动的do re mi sol la》教学设计 |
二、《节奏积木》教学设计 |
第四节 幼师学校视唱练耳融入音乐游戏的教学评价 |
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宗旨 |
二、深化教学发展性评价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
三、融合多元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
四、运用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互动性 |
五、国外音乐教学法中音乐游戏融入视唱练耳课程的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幼师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三节 目前研究的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四节 研究的对象范围与方法 |
第五节 论文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我国幼师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三章 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与策略 |
第一节 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
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二、 素质教育与审美教育的需要 |
三、 幼师专业音乐教学的课程目标 |
四、 幼儿教师音乐素质与综合音乐能力的需求 |
第二节 课程体系建设的策略 |
一、 幼师专业音乐教学总体维度的把握 |
二、 幼师音乐教学科目杂多性的整合 |
三、 学生音乐素养与能力的持续提升 |
四、 音乐诸科目相互协调性的掌控 |
第四章 课程体系建设的框架与各项具体措施 |
第一节 课程体系建设的框架 |
第二节 课程体系建设的各项具体措施 |
一、音乐技能基础课 |
(一) 唱歌基础 |
(二) 键盘基础 |
(三) 器乐选修 |
二、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
(一) 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 |
(二) 音乐欣赏与中外音乐简史 |
三、音乐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
(一) 键盘即兴伴奏 |
(二) 幼儿歌曲创编 |
四、综合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音乐教学法 |
五、教学内容的整合、授课方式 |
(一) 教学内容的整合 |
(二) 授课方式 |
第五章 教学过程中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
第一节 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二节 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 |
第三节 审美能力与音乐情感能力的培养 |
第四节 综合音乐能力的提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后记 |
(8)幼儿园审美教育实践中的本土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全社会对审美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
(二)本土化资源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
(三)丰富的云南本土文化教育资源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一章 幼儿园审美教育及其现状 |
第一节 审美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
一、审美教育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 |
二、审美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独特功能 |
第二节 幼儿审美教育的特点 |
一、主体的自主性 |
二、形象的感知性 |
三、情感的体验性 |
四、愉悦的启智性 |
第三节 幼儿园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反思 |
一、幼儿园审美教育的现状 |
二、幼儿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三、幼儿园审美教育本土化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立足本土的幼儿园审美教育 |
第一节 云南本土丰富的审美文化资源 |
一、生动鲜活的老昆明童谣 |
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
第二节 幼儿园审美教育本土化的意义 |
一、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
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
三、促进园本特色办学水平的提升 |
第三节 在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审美教育的价值 |
一、源于生活的审美创造 |
二、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 |
三、园本特色的课程开发 |
四、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 |
第三章 本土化在幼儿园审美教育中的原则和策略 |
第一节 在幼儿园实施本土化审美教育的原则 |
一、情景性原则 |
二、体验性原则 |
三、个性化原则 |
四、阶段性原则 |
第二节 幼儿园本土特色审美场域的打造 |
一、创设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审美场域 |
二、将本土化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
三、在家园互动中增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兴趣 |
第四章 幼儿园本土化的审美教育实践路径 |
第一节 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安排 |
第二节 民族服饰专题教学案例分析 |
一、以白族服饰专题的教学设计为例 |
二、白族服饰教学与幼儿审美能力培养 |
第三节 以老昆明童谣为主题的户外游戏活动 |
一、激发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
二、发展幼儿的审美想象力 |
三、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力 |
四、促进幼儿的审美理解力 |
五、提升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成果 |
致谢 |
(9)就美术行为的整体价值看幼师美术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调查研究的方法 |
1.4.1 调研法 |
1.4.2 资料文献收集法 |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幼儿师范美术教育发展研究现状 |
2.1 师范美术教育的性质 |
2.1.1 美术教育的范畴 |
2.1.2 师范美术教育的形式及分类 |
2.2 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的性质 |
2.2.1 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
2.2.2 幼师美术教育的目标 |
2.3 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 |
2.3.1 基础美术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 |
2.3.2 幼儿师范改革发展现状 |
3 美术行为的整体价值相关理论与思想 |
3.1 阿恩海姆艺术教育思想 |
3.2 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思想 |
3.3 艾斯纳的艺术教育思想 |
4 幼儿师范美术教育发展改革现状分析 |
4.1 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
4.1.1 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
4.1.2 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的改革及研究 |
4.2 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4.2.1 幼儿师范美术教学的美术培养目标 |
4.2.2 幼儿师范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4.3 幼儿师范美术教育改革研究的建议 |
4.3.1 美术行为的整体价值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
4.3.2 如何正确认识幼师美术教育的目的 |
4.3.3 幼师美术教育改革的反思及建议 |
5 对策及建议 |
5.1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幼儿美术教育给予更多的重视,在设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时对美术教育的价值有所涉及 |
5.2 强化培训,提高幼儿美术教师的师资水平 |
5.3 幼儿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美术教育教学观念 |
5.4、更新幼师美术教学的知识结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幼师音乐综合课程设置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音乐综合课程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二、幼师音乐综合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
(一)相关人员音乐素养调查 |
(二)幼师音乐综合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
三、幼师音乐综合课程个案研究——以幼师弹唱课改为例 |
(一)统一思想,形成课改共识 |
(二)学习文件,定位实践取向课改目标 |
(三)初步探路,建立“主题+”课程内容 |
(四)改变教法,确立“一体多翼”教学模式 |
(五)形成“S-T-K”课程评价体系 |
(六)音乐综合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
四、幼师音乐综合课程设置研究启示 |
(一)加大支持力度,加速课程研发步伐 |
(二)完善师资配备,培育“一专多能型”教师 |
(三)更新课程观念,团结一心向前看 |
五、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四、美育在幼师教学中的体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职幼师语文教学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D]. 匡薇.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6)
- [2]幼儿游戏中的美育研究 ——以武汉市幼儿园园内游戏为案例[D]. 邓珊. 湖北大学, 2014(04)
- [3]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审美教育研究 ——以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为例[D]. 吴健伶.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6)
- [4]新时期历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文献史料研究[D]. 陈宗花. 河南大学, 2003(01)
- [5]幼师专业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探究[D]. 欧恋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6]幼师视唱练耳教学融入音乐游戏的应用研究[D]. 宋颙.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7]幼师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之思考[D]. 张群明. 南京艺术学院, 2008(01)
- [8]幼儿园审美教育实践中的本土化问题研究[D]. 彭丽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就美术行为的整体价值看幼师美术教育[D]. 张婷婷. 新疆师范大学, 2012(03)
- [10]幼师音乐综合课程设置的个案研究[D]. 张毓.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