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林学概论》的教学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林平,吴斐,胡冬南,张扬,郭春兰,陈伏生[1](2021)在《林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文中指出如何培养林业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农林高校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以江西农业大学林学实验班为例,论述了江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实践,明确了林学实验班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师资队伍建设、导师制考核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探索,为我校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尹娟,冯仲科,梁祥鹏,马桂花[2](2021)在《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林学与园林专业为例》文中指出在分析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4所农林业高校为例,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实践技能量化考核比重激发学生能动性的教学改革措施,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深化"协同育人"。
柴宗政[3](2021)在《R语言在森林经理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以森林合理年伐量测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森林合理年伐量测算为例,对R语言在林学专业森林经理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展开探索,应用R语言选用8种森林合理年伐量计算方法对某国有林场马尾松用材林的合理年伐量进行测算,并通过分析论证确定最优合理年伐量,经测算,该国有林场马尾松用材林以30年为轮伐期,合理年伐面积为28.321 hm2,年伐蓄积为6005.812 m3。结果表明,应用R语言在林学专业森林经理学课程中合理年伐量的测算是合理有效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合理年伐量的测算,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舒清态[4](2021)在《林业3S技术应用课程案例教学的构建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传统本科生"章节式"教学法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以本科生林业3S技术应用课程为教学案例,结合林学(专升本)本科生培养目标,从案例选取、案例设计、案例组织、案例实施和评价5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案例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实践表明,围绕林业3S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设计的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案例得到本科生的肯定,但个别案例内容需要进行调整,以提升教学效果。
木基元[5](2021)在《中国现代林业教育的先驱者张海秋及其白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张海秋是中国现代林业教育的先驱者,也是中国森林经理学科的创始人。张海秋对我国主要树种的生长量、发芽率及育苗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统计和论述,其编撰的教材是林业科学领域拓荒性的教材,在中国林业教育史上具有彪炳史册的重要作用。张海秋对中国文字、音韵、等韵学也有较高造诣,并以坚实的古汉语基础,深入研究了白语的系属问题以及演变发展过程,对白族语言的渊源、系属、演变发展作了潜心研究。
艾训儒,郭秋菊,姚兰,谭世明,朱江[6](2021)在《地方高校“林学+”微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民族大学林学类专业系统地开展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及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将"微专业"概念"植入"传统林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创建了"林学+"微专业复合型林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林学+生态恢复与保护、林学+森林康养、林学+自然保护区建设、林学+乡村振兴、林学+少数民族文明、林学+生态旅游等具有特色的6个微专业课程群;编写出版了微专业特色教材、专着;培养了一支双师双能的教学团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了地方高校"面向全体学生、统筹系统要素、强化共建共管、美景育人结合"的林学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新机制。
李兴宇[7](2021)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是法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呈现出种种问题。基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多元学科交叉属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第一,以"问题"为导向,采用专题教学,打破学科藩篱;第二,强化学生法学思维训练,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第三,坚持实践教学理念,采用实地调研与法律咨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四,因材施教,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式的教学。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成效显着,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法律实践能力,实现了教与学双赢的目标。
侯瑞,徐芳玲,于存,武承旭[8](2021)在《“林木病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林木病理学"课程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林木病害症状、病原、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的课程。为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主要措施为:线上教学视频和课件学习、线上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线上讨论区以及线下重难点知识复习、线下翻转课堂、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融入和课程考核改革进行教学模式探索。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显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知识面,提升了林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熊典广,韩婧,田呈明[9](2021)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文中指出"食用菌栽培"是北京林业大学面向林学和森林保护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备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2部分内容。针对"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选课人数太多,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与食用菌栽培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形式过于传统、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不符等,提出如下改革建议:(1)明确以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教学目标;(2)限制选课人数,更改开课学期;(3)优化教学内容,开设食用菌产业发展动态的专题内容,编制实验指导手册;(4)改进教学方式,引入"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向型的"互动课堂模式";(5)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这些改革措施活跃了"食用菌栽培"课程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实践的能力,提升了学生将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食用菌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技能保障,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维伟,李广,田青[10](2021)在《西部地区新林业生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新时代林业生态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结合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类专业特色,该文探索并提出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分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导师团队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保障机制,激发学生兴趣的管理服务机制和保障创新创业训练的全方位实践平台,这有利于林业生态类专业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为西部高校开展相应工作提供借鉴。
二、浅谈《林学概论》的教学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林学概论》的教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林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西农业大学林科教育及实验班设置 |
2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实验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3 加强林学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 |
3.1 明确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 |
3.2 加强培养方案修订,构建完善教学体系 |
3.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途径 |
3.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导师制考核体系 |
3.5 构建多层次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
3.6 加强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 |
(2)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林学与园林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存在问题 |
1.1 课程教学内容拘泥于传统缺乏创新思维 |
1.2 缺乏专业培养目标针对性强的适用教材 |
1.3 实践教学环节与工作实际缺乏紧密联系 |
2 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改措施 |
2.1 以学生为主体,依据林学、园林专业不同特色,创新授课方式 |
2.2 课程考核目标,突出实践技能量化考核比重,激发学生能动性 |
2.3 以赛促学,鼓励师生积极参加赛事活动,提升教学目标明确度。 |
3 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改教学效果 |
3.1 师资队伍学术业务水平大幅提升,组建测量学“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 |
3.2 采用OBE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
3.3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深化“协同育人” |
(3)R语言在森林经理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以森林合理年伐量测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收集 |
2 森林合理年伐量计算方法及公式 |
3 应用R语言计算合理年伐量 |
3.1 构建数据 |
3.2 构建函数 |
3.3 结果实现 |
3.4 合理年伐量分析论证 |
4 结论 |
(4)林业3S技术应用课程案例教学的构建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林业3S技术与应用课程案例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
1.1 典型专题案例的选取 |
1.2 典型案例的设 |
2 林业3S技术与应用专题案例的组织 |
3 专题案例式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
3.1 案例教学的实施 |
3.2 案例教学的评价 |
4 结语 |
(5)中国现代林业教育的先驱者张海秋及其白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张海秋的生平及林学研究成果 |
二、张海秋鲜为人知的白语研究 |
三、结 语 |
(6)地方高校“林学+”微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林学+”微专业林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 |
二、“林学+”微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
三、“林学+”微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
四、“林学+”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
(一)实施“引育结合、专兼结合、双证双能力结合”的“三结合”措施加强教师能力建设 |
(二)通过“虚实结合”,组建一类实体型和六个虚拟型微专业教师团队 |
(三)按照“四核心四评价”要素,构建教师评价体系 |
五“林学+”微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六“林学+”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
(一)学生培养质量显着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
(二)教学资源建设日趋完善,“林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
(三)教师教学能力显着提升,教学团队与教学组织建设成效显着 |
(四)“林学+”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推广 |
(7)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的特点 |
(一)内部交叉性 |
(二)外部相关性 |
(三)实践性 |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内容庞杂,教学课时有限 |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需求脱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
(三)未针对不同授课对象实施分类教学 |
三、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
(一)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教学 |
(二)强化法学思维训练,开展案例教学 |
(三)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调研与法律咨询相结合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
(四)针对不同授课对象开展分类教学 |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成效 |
(一)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
(二)增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
(三)提升了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
(四)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
(8)“林木病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林木病理学课程现状 |
2 线上线下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案 |
2.1 线上教学视频和课件学习 |
2.2 线上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 |
2.3 线上课程讨论区 |
2.4 线下教学重、难点知识复习 |
2.5 线下翻转课堂 |
2.6 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融入 |
2.7 课程考核方法 |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
(9)“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
(二)课程教学内容繁冗、重点不突出,与食用菌栽培产业联系不紧密 |
(三)“一言堂”式的传统课程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教学目标不匹配 |
(五)选课学生数量过多导致实验教学超负荷 |
(六)部分学生选课目的不端正 |
二、“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
(二)限制选课人数,更改开课学期 |
(三)优化教学内容 |
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知识 |
2.编制实验指导手册 |
3.增设有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专题内容 |
(四)改进教学方式 |
1.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
2.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教学方式 |
(五)优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
三、“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
(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
(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
(10)西部地区新林业生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代背景下林业生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
1.1 创新创业课程未充分融入专业教育教学 |
1.2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缺乏,工作能力和积极性有待提升 |
1.3 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和创业平台不完善 |
2 新林业生态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
2.1 设计创新创业意识、素质和能力分层次培养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
2.2 构建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的保障机制 |
2.3 探索激发林业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管理服务机制 |
2.4 构建利于创新创业训练顺利实施的全方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
3 结语 |
四、浅谈《林学概论》的教学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林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 张林平,吴斐,胡冬南,张扬,郭春兰,陈伏生. 生物灾害科学, 2021(04)
- [2]农林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林学与园林专业为例[J]. 尹娟,冯仲科,梁祥鹏,马桂花. 现代园艺, 2021(24)
- [3]R语言在森林经理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以森林合理年伐量测算为例[J]. 柴宗政. 温带林业研究, 2021
- [4]林业3S技术应用课程案例教学的构建与实施[J]. 舒清态.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 [5]中国现代林业教育的先驱者张海秋及其白语研究[J]. 木基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06)
- [6]地方高校“林学+”微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大学为例[J]. 艾训儒,郭秋菊,姚兰,谭世明,朱江. 中国林业产业, 2021(11)
- [7]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李兴宇. 中国林业教育, 2021(06)
- [8]“林木病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J]. 侯瑞,徐芳玲,于存,武承旭. 科教导刊, 2021(32)
- [9]“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熊典广,韩婧,田呈明. 中国林业教育, 2021(06)
- [10]西部地区新林业生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 马维伟,李广,田青.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