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电容器的测量

电解电容器的测量

一、电解电容器的测量(论文文献综述)

郑红梅[1](2013)在《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箔扩面发孔腐蚀过程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带动了铝电解电容器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对铝电解电容器的小型化、高比容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铝电解电容器高比容、小型化的关键技术是通过直流腐蚀在铝电极箔表面生成大量的[001]方向的隧道型方孔来提高铝箔的比表面积。本文从电子铝箔的质量、预处理工艺、发孔腐蚀工艺及手段等方面分析和讨论了铝电极箔在扩面发孔腐蚀中的影响因素,并优化了工艺参数;同时利用纳米技术如多孔氧化铝模板、聚苯乙烯小球自组装结构、紫外纳米光刻技术等来研究点蚀的可控分布,为国产铝电极箔比电容的水平提供一定的指导。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性研究归纳如下:(1)国产电极箔用原料即电子铝箔在微量成分的控制水平上达到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日本JCC标准,尤其是在Fe和Mg微量元素的控制上更加合理化;在组织织构方面,国产的电子铝箔都具有典型立方织构,且织构度都较高,达95%以上;但是国产的电子铝箔表面缺陷较多,晶粒尺寸过于细小,这样不利于均匀发孔腐蚀和隧道孔生长。针对这些存在的缺陷,本文拟通过后续的预处理过程、调节腐蚀工艺参数、引用超声及缓蚀剂等方法来改善铝箔的发孔腐蚀状态;同时利用纳米技术对点蚀的可控分布进行研究。(2)通过酸洗、碱洗、表面氧化、表面活化等方式来对电子铝箔进行预处理,比较表面形貌、发孔腐蚀后的点蚀的分布、大小等参数,并结合Tafel和IV两种电化学曲线进行分析,得出发孔腐蚀前的预处理过程都能改善铝箔表面的缺陷。研究发现碱洗比酸洗更能去除表面油污和不平整层;经过表面清洗后再氧化的铝箔在发孔的过程中出现典型的方孔,且孔的数量也会增加;Cl-活化处理后的铝箔表面的蚀点引发更加容易,且孔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是因为Cl-离子较强的侵蚀作用,致使铝箔在发孔过程中孔径过小,出现很多径向小于0.5μm的且分布较集中的小孔。(3)发孔腐蚀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蚀孔的影响较大。通过改变盐酸/硫酸的配比度、电流大小及温度等工艺参数,并结合腐蚀后的蚀孔形貌、分布及电容等参数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2SO4浓度的增加,铝箔表面的孔隙率得到提高,但是孔径和孔长变小,通过电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得出1mol/L HCl+3mol/L H2SO4腐蚀液为最优发孔溶液;温度对蚀孔形貌的影响效果类似于硫酸,但是当温度达到85℃时,铝箔表面并孔现象严重,这样导致材料力学性能的下降,所以本文选择的腐蚀温度为78℃;电流密度对孔的数量影响较大,尤其是低电流区域,但对孔的大小影响不大。当电流达到0.4A/cm2时,并孔现象严重,所以本实验选定0.3A/cm2的电流密度对铝箔进行腐蚀。结合Tafel曲线分析可知,Epit为点蚀电位和Ecorr自腐蚀电位之差ΔE反应出铝箔整个表面产生点蚀的难易程度。(4)添加超声处理和缓蚀剂等方式对铝箔在发孔腐蚀过程中研究发现这些辅助手段都能改善铝箔发孔腐蚀。超声的添加,能加速生成隧道孔内溶液与孔外溶液的交换,使孔内生成的AlCl3和Al2(SO4)3达到饱和度的时间推迟,这样孔的生长能得到延续,所以孔的长度有所增加,同时超声能增加表面活性,增加发孔系数;缓蚀剂的添加也能明显改善点蚀的分布,但是过量的缓释剂会严重的减少孔的数量。(5)纳米模板对铝箔发孔腐蚀中的点蚀分布有一定的可控作用。本文提出的新型多孔氧化铝模板能明显控制点蚀沿着并孔的地方,且这种新型多孔氧化铝模板制作工艺简单;PS小球在铝箔表面的单层自组装结构也可以控制点蚀的发生,但是因为小球易从铝基体上脱落而使这种可控作用仅发生在腐蚀的前期;纳米模板对铝箔表面的预压印处理对后期铝箔发孔腐蚀过程中点蚀的可控分布没有产生有利的影响;铝箔紫外纳米光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改善点蚀的分布。

涂春鸣,柴鸣,余雪萍,郭祺,陈江兴,肖标,龙柳[2](2020)在《基于铝电解电容器放电规律的ESR和电容监测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铝电解电容器是电力电子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也是最容易失效的电力电子元器件之一,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电力电子系统的稳定性。为了及时发现并更换存在问题的铝电解电容器,提出了一种基于铝电解电容器放电规律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和电容的监测方法。通过对铝电解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曲线实时采样,并结合其放电过程中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式,建立ESR和电容的计算模型。最后,设计一套可以监测铝电解电容器ESR值和电容值变化的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测量铝电解电容器的ESR值和电容值,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任烨[3](2013)在《环境试验下铝电解电容器参数实时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铝电解电容器的产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受技术、制造、检测、试验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产品还处于中低端。要进入高端市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产品可靠性问题。由于铝电解电容器在工作状态下不适于进行容值的实时测量,因此在不破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获取试验数据一直是铝电解电容器可靠性试验的难点。本文以铝电解电容器为研究对象,在对现有的铝电解电容器可靠性试验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在环境试验条件下,对铝电解电容器在全电压及全温度范围内的容值、品质因数等主要参数进行实时采集、监控、分析及处理的系统,实现了在模拟铝电解电容器工作状态的同时获取其主要参数的功能,为铝电解电容器的可靠性研究探索了一种能够提供高可靠性数据的方法。设计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进行,考虑到系统的升级和扩展,采取了模块式方法进行设计。硬件部分以铝电解电容器的相关标准为理论依据进行设计,由功率信号源、采样、参数切换、多路选择、数据采集和控制等模块组成。首先,采取了交直流叠加、反馈稳幅与分离测量技术解决了铝电解电容器在额定工作电压下的实时检测问题,实现了在全电压全温度的试验条件下对铝电解电容器的容值进行高准确度实时测量的目的;其次,采用了基准比较法、四线测量和真有效值转换等技术,以及多路检测控制技术,实现了采集系统的实时校正和批量测量。软件部分以铝电解电容器的失效分析和大量试验的结果为理论依据进行设计,分为数据库部分和界面交互部分。其中数据库部分可分类保存试验电容器的详细数据,形成试验数据库,供用户随时查看、参考和分析;界面交互部分由信息录入模块、信息监控模块和失效分析模块组成,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对环境试验进行监控,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处理、记录、查看和分析的媒介,实现了根据用户的设置进行自动试验和辅助用户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功能。

黄翔[4](2019)在《WL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容器与电感器、电阻器称作三大被动电子元件。电容器在电路中能起到滤波、耦合、隔直流、储能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和信息行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彩电国产化后,我国的电容器行业高带增长,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的持续发展,电容器需求将稳步释放,未来前景可期。本文以国内电容器企业WL公司为研究对象。公司是一家集体所有转制为民营企业的上市企业。至从70年代进入电容器行业,经历近50年的发展后,公司总资产规模已达35亿元。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彩电、计算机、变频空调、照明电子、通讯设备、工业控制系统、汽车电子、航空、军工领域,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全球排名第7位的电容器专业生产企业。但当前WL公司存在着传统电容器产品盈利水平逐步下降的困境,以及新型电容器产品技术能力和工艺水平急待提升迫切需求。本文在战略制定阶段,首先对电容器行业所面临的政治法律、经济环境、人文环境、技术发展趋势等外部环境进行系统阐述,以及通过对市场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对手分析,识别出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潜在威胁;然后通过WL公司的发展历史、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识别出WL公司的核心专长和所具备的优势和所面临的劣势;接着应用SWOT组合分析建立了WL公司所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备选方案,结合公司发展态势分析确定战略发展方向和中长期战略目标,继而完成传统电容器产品线的低成本竞争战略和新型电容器产品线的高差异聚焦竞争战略的选择,并制定出相应具体竞争战略内容。在战略实施阶段,把中长期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至年度经营目标和各职能领域年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保障方案,确保战略有效落地。通过对WL公司竞争战略研究,为解决WL公司所面临问题并走出困境找到适宜的竞争战略和解决方案,有效指导WL公司持续稳步向前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国内的其他电容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安振华,张桂新,李凯迪,伍珣,成庶,乔海洋[5](2019)在《基于ESR的电解电容器在线故障诊断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ESR(等效串联电阻)是评估电解电容器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由于电解电容器结构特殊性,ESR值很难直接测量。为了实时监测电解电容器的健康状态,建立了电解电容器等效模型,分析并测试了ESR频率特性与温度特性,提出一种通过在线计算ESR评估电解电容器健康状态以实现在线故障诊断的方法。该方法将ESR实时计算值和初始值作比较,在同等工作条件下当前者相对于后者增加至一定数值时,可认为该电解电容器已失效,观测者可根据此机理及时进行更换处理。最后通过dSPACE半实物实验平台对新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

荣达福[6](2015)在《固体钽电解电容器超低ESR阴极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具有低等效串联电阻、小体积、大容量、低漏电流、高可靠性、长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随着电子设备向小型化、高频化方向发展,钽电容向低等效串联电阻、小体积、大容量、低漏电流等方向发展。随着军用设备使用频率的提高,对钽电容器的高频ESR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固体钽电解电容器而言,阴极MnO2的制造技术以及引出材料的性能对钽电容器的ESR影响较大,低压大容量的高频钽电容器一直是生产过程中的难点,本文以全密封固体钽电解电容器6.3V330μF为试验样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1、低浓度硝酸锰具有较好的渗透性,研究了浸渍极低浓度1.08g/mL硝酸锰溶液对电容器各项电性的影响,综合考虑各项电参数,找出最佳的浸渍次数,对于实验样品,浸渍4次效果最好。2、研究了被膜炉内水汽环境对电容器电性能的影响,对于现有的设备以及实验样品,当被膜炉水蒸气气压为0.05Mpa时,电容器各项电性能参数都较好,尤其是电容器的ESR值最佳,且高低温的稳定性较好。3、研究了在浓硝酸锰溶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硝酸铵对电容器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硝酸铵对电容器的电性能参数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损耗角正切和ESR的影响最大,通过比较三温下电容器的各项电参数,当硝酸铵添加重量比为4%时,电容器的ESR最小,且各项电性能参数较稳定。4、研究了强化液浓度对电容器各项电性能参数的影响,强化液浓度高,电容器的ESR大,耐压性能好,否则相反,综合考虑各项电性能参数后,选择最佳的强化液配比。5、通过对浸渍极低浓度硝酸锰溶液、热分解水汽环境、浓硝酸锰溶液添加硝酸铵和强化液浓度等因素的组合,与原工艺进行对比实验,电容器的ESR下降了40%左右,而不引起其它电参数的缺陷。6、通过对石墨、银浆引出材料的优选,研究石墨和银浆的固体含量、以及浸渍高度和固化工艺对电容器ESR,当石墨固体含量为15%,银浆固体含量为72%,石墨、银浆浸渍高度分别为:90%~95%和90%,固化条件分别为:150℃/60min和170℃/90min时,提高了阴极的引出效果,降低了ESR。7、对固体钽电容器成型、形成、被膜、封装和测量等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提出了优化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ESR。通过以上的研究,组合各项因素,形成了新的阴极制造工艺,有效的降低了固体钽电容器的ESR值。

李荐[7](2003)在《低价铌氧化物电解电容器阳极的开发及相关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与钽相比,铌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电解电容器市场十分巨大,仅2002年1~6月进口总额就达到28946.8万美元。近年来电解电容器消费有向高端市场转移的趋势。铝电解电容器价格便宜但性能较差,钽电解电容器性能可靠但价格高,因此性能较好、价格较低的铌电解电容器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铌电解电容器需解决其固有的不稳定性等问题才能达到市场所需的性能要求。本课题研究的低价铌氧化物电解电容器阳极具有比容高、漏电流小、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的特点。 首次采用:Nb与Nb2O5固-固反应制备低价铌氧化物粉末→粉末压制成型→阳极烧结→阳极氧化工艺研制了电性能优良的低价铌氧化物电解电容器阳极;采用正交试验法及方差分析就各工艺条件对阳极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该工艺制备出的低价铌氧化物电容器阳极比容72950μF·V·g-1、损耗16.3%、漏电流(K值)4.27×10-5μA·μF-1·V-1,其电性能指标优于FTa16-300电容器钽粉国家标准(GB/T 3136-1995)。 Nb与Nb2O5固-固反应制备低价铌氧化物工艺具有产品不受污染、体系氧含量容易控制的优点,是制备电解电容器阳极用低价铌氧化物的理想工艺。XRD分析表明,制备的低价铌氧化物粉末主要物相为NbO。动力学分析表明,O在不同物相中的扩散是Nb与Nb2O5反应速度的控制步骤,研磨混合、高温焙烧有利于反应速度的提高。 运用量子化学理论、结构化学理论,首次深入分析了NbO的结构、稳定性及导电机理。Nb的外层电子结构、电离势、轨道分裂特性和NbO、NbO2歧化反应自由能计算结果证明NbO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结构化学理论计算表明,NbO为NaCl型立方晶体结构;量子化学能带理论分析表明,NbO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满足电容器对阳极材料的导电能力要求。 采用SEM首次对低价铌氧化物比容高的原因及其烧结、赋能过程中粉末微观形貌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研究。 利用SEM及D-lgP图(压制密度-压力对数关系图),首次对低价铌氧化物粉末团聚状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粉末团聚状态对阳极电性能的影响。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通过实验首次对低价锯氧化物的氧含量与其电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价妮氧化物的氧含量对其电性能有很大影响。 实验研究发现,形成电压从20V至50V,低价妮氧化物与担、妮金属相似,其阳极形成电压与形成液绝对温度的乘积为常数;阳极容量与形成电压的乘积基本不变;随着形成电压的改变,低价锯氧化物斌能阳极呈现出不同的鲜艳干涉色(即色标)。 首次由电容器基本原理推导出重量一容量法测量阀金属翻极氧化膜形成常数a及阳极有效面积S的计算公式:、.产、.尹1.二2︺了.、尹叮.、UZ一Ul :材梅马,11、。、,<sub><sub>、川、——飞—一—入叮,一叮,,、IUll一V尸3.6,关叼d一c:q‘’‘s些吵空丛兰型业x 10一,(扩)战q一几)式中:。一氧化膜介电常数:p一氧化物密度/gom“;haoy,M。一分别为氧化膜分子量和氧的原子量;Y-形成1摩尔氧化膜所需氧原子的摩尔数;U;、U乏-阳极不同形成电压那,U,<认;C:,CZ一分别为U,、认电压赋能后阳极容量pF;巩,巩一分别为U,、认电压赋能后阳极重量/g。该法最大的优点在于无需预先知道阳极有效面积就可求得形成常数,特别适合多孔阳极形成常数与有效面积的测定。由该法测得低价妮氧化物阳极的形成常数为2. 30川n,V’,与资料报道的锯的形成常数2.0一2.2咖·v‘十分接近,说明阳极基体由妮变为低价锯氧化物并未对阳极氧化膜形成常数产生大的影响。 采用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方法,首次对磷酸溶液中低价妮氧化物电极的阳极氧化行为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低价锯氧化物阳极氧化反应无明显的“析氧峰”,属扩散控制,表现出多孔阳极的特点,其反应历程如下: 肠口+H,o。人丢口(口万)abs十H++。(3) 6NbO(。万)absoNbZ认+4Nbo+3从。砰)随着形成电压的升高,阳极氧化膜逐渐增厚;电极过程可等效为一个电阻与一个电容的串联。 通过对阳极氧化膜生长过程详细分析,提出新的阳极氧化膜生长机理:(1)氧化膜的位垒及氧化膜内的电场强度决定氧化膜的生长厚度;(2)形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成时,氧化膜内的电流传导主要为空穴传导形式;(3)氧化膜的生长方向主要由氧化膜中载流子的迁移形态决定;(4)形成液中电解质元素进入氧化膜的浓度及深度由其是否能与氧化膜中的几Ons一(0成n(2.5)形成牢固结合决定;(5)阳极氧化膜具有多层结构,由外向内分别为:吸附层、富氧层、均匀氧化物层、低价氧化物层。 小角度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低价妮氧化物阳极氧化膜与锯金属阳极氧化膜相同,均为无定型卜七205。 低价锯氧化物阳极氧化膜生长特点:阳极氧化膜向基体方向的生长速度比金属锯阳极的快;氧化膜向基体方向生长的厚度与向形成液方向生长的厚度之比为0.84/0 .16:形成电流密度相同时,低价妮氧化物阳极氧化膜比金属妮阳极氧化膜生长速度快,形成电压上升迅速。 通过分析首次提出,体系中水的存在是阀金属阳极氧

孙凤艳[8](2010)在《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其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作为提高安全性的有效手段,飞机健康管理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飞机电源系统故障预测是飞机健康管理重要组成部分,而飞机电源系统的故障预测的关键在于对电力电子电路的故障预测,因此对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技术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难点和发展趋势;介绍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失效率分布及其故障模式,重点分析了失效率最高的电解电容器的主要特性;研究了基于时域分析、FFT频域分析和纹波电压近似计算的三种电解电容器特征参数提取方法,以Buck和Boost电路为例,对三种特征参数提取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研究了基于混杂模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的三种电力电子电路参数辨识方法,以Buck电路为例,对三种参数辨识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了电力电子电路系统级特征参数提取方法,以Buck电路为例,对系统级特征参数提取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估;研究了LS-SVM、BP神经网络、AR模型三种故障预测方法,分别实现了对电解电容器及Buck电路的故障预测;最后给出了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后续工作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71009)与航空科学基金(2009ZD52045)的资助。

朱宝琳[9](2014)在《基于模型的电力电子电路智能故障预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电能变换,其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然而电力电子电路通常工作在高频率的开关工作方式下,属于强非线性系统范畴,这给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巨大挑战。电力电子电路一旦发生故障,轻则造成电器产品损坏,重则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对电力电子电路进行故障预测,可以有效预警系统故障,实现事后、事中维修向事前维修转变,防止各类事故发生。因此,研究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理论研究意义和经济效益。本文以实现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为目标,从电力电子电路等效模型的建立、故障仿真和故障预测等方面出发,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电力电子电路主要器件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失效机理分析。通过分析功率MOSFET、电解电容器、二极管和电感的等效电路模型和失效机理来确定表征器件健康状况的故障特征参数。(2)建立典型电力电子电路的键合图模型并实现其故障仿真。建立了非理想Buck变换器和非理想Boost变换器的键合图模型,对电路实行在线故障注入,观察故障仿真波形,验证了电解电容等效串联电阻增大会导致输出电压纹波增大这一理论推导结果。根据非理想情况下Buck变换器和非理想情况下Boost变换器平均模型,建立了相应的平均键合图模型,平均键合图模型能够缩短计算机仿真时间,直观地观察系统输出。(3)研究了电力电子电路元件级和系统级故障预测方法。针对电力电子电路工作在高频、非线性方式下的特点,以电解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和电容量作为电解电容器的故障特征参数,以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和输出电压纹波值作为系统性能退化指标,采用粒子滤波(PF)、卡尔曼滤波算法和灰色预测模型分别进行了元件级和系统级故障预测,并比分析了三种预测方法在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中的效果和性能。

冯哲圣[10](2003)在《高比容铝电极箔制造技术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比容铝电极箔制造技术是实现铝电解电容器小型化的关键技术,本论文从提高铝电极箔电蚀扩面倍率及提高介质膜介电常数两个不同角度出发,对低压铝电极箔增容技术的机理及相关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大幅度地提高了国产铝电极箔比容水平,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及创新性的结果如下:1、提出了高纯铝在腐蚀性介质体系中发生点蚀时,蚀核萌生机制和蚀孔生长机制:研究了高纯铝在不同条件下点蚀萌生时的恒电位下电化学电流噪声行为,结果表明:蚀核的萌生主要来自于高纯铝表面膜结构内部与表面的活性点;这些活性点主要与高纯铝表面膜结构与电化学条件相关,而与溶液组成并无直接关系;蚀核的萌生是高纯铝表面膜结构中活性点与侵蚀性离子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活性点能否萌生为蚀核受溶液中侵蚀性离子的攻击作用与缓蚀性离子的保护作用共同影响,因此也受溶液组成的影响;浓度的增加可提高蚀核的萌生几率,而离子的加入则大幅度降低了高纯铝在含溶液中蚀核萌生几率。 2、对高纯铝交流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首次提出了氧空位输运侵蚀机制,以及氧空位缓蚀作用机制:采用三角波动电位扫描法研究了高纯铝交流腐蚀机理,提出了通过存在于侵蚀膜内微晶晶界上的氧空位输运,从而对铝基体进行侵蚀的机制。并利用上述机制对相关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 对在铝电极箔电蚀扩面工程中缓蚀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指出的独特缓蚀作用为:在点蚀萌生时,通过氧空位阻断机制阻止蚀孔萌生,但一旦蚀孔生成,促进蚀孔迅速增大,同时蚀孔内发孔数量增加。因此一定量的添加有利于铝电极箔海绵层结构的生成。 3、建立了YF基元生长模型对铝电极箔理论扩面倍率进行了计算:针对已有的铝电极箔理论扩面倍率计算模型不能准确反映中低压铝电极箔的海绵状蚀孔特征的缺点,提出了YF基元生长模型对铝电极箔理论扩面倍率进行了较为准确地计算。结果表明:目前实际的扩面倍率在高压部分与理论扩面<WP=6>倍率很接近,但在中低压部分实际扩面倍率与理论扩面倍率相差较大。因此高压铝电极箔通过电蚀扩面提高比容的前景较小,而对于中低压铝电极箔,提高单位面积静电容量的余地还很大。 4、研究了交流发孔工艺:发孔工艺是铝电极箔电蚀扩面工程中的关键工艺,本文分析对比了低压铝电极箔交流发孔工艺与直流发孔工艺。对交流发孔工艺进行了工艺研究,优选出了一套较好的交流发孔工艺参数,该工艺与常规蚀孔生长工艺进行配套后,腐蚀箔比容在时可达到18.8。 5、研究了高介电常数的介质膜生长技术:提高铝电极箔介质膜的介电常数可大幅度地提高铝电极箔比容。本文研究了一系列与目前工业联动腐蚀、化成线具有良好兼容性的后处理增容技术,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研究。其中经过磷酸—铬酸处理或胺类溶液处理,提高铝氧化膜内或的含量,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国产铝电极箔比容在51下分别可增容37.5%和35%。首次提出并研究了通过无机盐水解的技术途径在铝介质膜内复合高介电常数阀金属氧化物,在实验室工艺条件下,铝电极箔比容在51下可增容45.6%。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将小波及小波包信号分解及重构引入测试信号的分析处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高纯铝点蚀机理的研究方面,首次提出了电化学噪声小波包分解子带能量谱分析技术,该分析技术具有表现电化学噪声信号“指纹”特征的能力,对腐蚀体系、腐蚀类型及腐蚀状态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高纯铝变频腐蚀机制所进行的研究中,采用小波包时频分解,证明了高纯铝变频腐蚀动力学机制仍服从Tafel关系。首次基于小波包分解与信号重构方法,给出了在进行变频腐蚀动力学机制研究中动力学参数的实时测量方法。

二、电解电容器的测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解电容器的测量(论文提纲范文)

(1)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箔扩面发孔腐蚀过程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铝电解电容器及其结构特征
        1.1.1 铝电解电容器发展现状及应用
        1.1.2 铝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特征及增容原理
    1.2 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介绍及电化学扩面腐蚀机理
        1.2.1 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介绍及发展现状
        1.2.2 铝电解电容器用电子铝箔的扩面腐蚀机理
    1.3 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的质量对直流扩容腐蚀的影响
        1.3.1 微量元素
        1.3.2 组织结构
        1.3.3 表面质量
        1.3.4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用箔质量的措施
    1.4 铝箔的电化学扩面腐蚀
        1.4.1 预处理
        1.4.2 腐蚀工艺参数的影响
        1.4.3 腐蚀手段的改进
    1.5 本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设备和装置
        2.1.1 实验装置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所用的材料
        2.2.1 实验样品
        2.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过程
        2.3.1 基本实验过程
        2.3.2 铝箔表面纳米技术处理
    2.4 检测与分析
        2.4.1 形貌的观察
        2.4.2 结构的测量
        2.4.3 孔密度及尺寸的计算
        2.4.4 电化学曲线的测量
        2.4.5 电容的测量
第三章 电子铝箔的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
    3.1 引言
    3.2 微量元素的含量
    3.3 表面形貌分析和比较
        3.3.1 电子铝箔表面形貌
        3.3.2 发孔腐蚀后铝箔表面形貌
    3.4 组织结构的分析和比较
    3.5 电化学性能测试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预处理对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发孔腐蚀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预处理的方法及工艺参数
    4.3 铝箔的表面形貌分析
        4.3.1 预处理后铝箔的表面形貌
        4.3.2 铝箔发孔腐蚀的表面形貌
    4.4 腐蚀孔大小及分布分析
    4.5 几种预处理方法对铝箔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腐蚀工艺对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箔发孔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电解腐蚀液浓度对铝箔发孔形貌的影响
        5.2.1 发孔铝箔的表面形貌分析与比较
        5.2.2 发孔铝箔的截面形貌分析与比较
        5.2.3 铝箔蚀孔参数的分析与比较
    5.3 温度对发孔腐蚀的影响
        5.3.1 腐蚀孔表面形貌
        5.3.2 腐蚀孔截面形貌
        5.3.3 腐蚀孔参数的分析与比较
    5.4 电流密度对发孔腐蚀的影响
        5.4.1 腐蚀铝箔表面形貌的分析和比较
        5.4.2 腐蚀孔截面形貌的分析和比较
        5.4.3 蚀孔性能的分析和比较
    5.5 溶液浓度和温度对铝箔发孔腐蚀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超声处理及缓蚀剂的添加对发孔腐蚀性能的影响
    6.1 前言
    6.2 超声处理对铝箔发孔腐蚀的影响
    6.3 缓蚀剂的添加对发孔腐蚀的影响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铝箔发孔腐蚀过程中点蚀的可控分布研究
    7.1 前言
    7.2 多孔氧化铝模板对点蚀发生的影响
        7.2.1 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制备
        7.2.2 多孔铝氧化铝模板的通孔处理
        7.2.3 多孔氧化铝模板对铝箔发孔腐蚀的影响
    7.3 自组装单层小球模板对发孔腐蚀的影响
        7.3.1 聚苯乙烯小球模板的制作
        7.3.2 聚苯乙烯小球用于点蚀可控分布的模板研究
        7.3.3 聚苯小球模板对发孔腐蚀的影响
    7.4 模板预压印对发孔腐蚀的影响
    7.5 微纳米光刻技术对发孔腐蚀的影响
        7.5.1 铝箔表面紫外纳米光刻膜的制备
        7.5.2 紫外纳米光刻膜对发孔腐蚀的影响的初探
    7.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工作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创新之处
    8.3 工作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铝电解电容器放电规律的ESR和电容监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铝电解电容器的结构模型及其失效机理
    1.1 铝电解电容器的结构及其等效电路
    1.2 铝电解电容器的失效机理
2 铝电解电容器ESR和电容的监测原理
    2.1 ESR的监测原理
    2.2 电容的监测原理
3 铝电解电容器ESR和电容的监测系统设计
    3.1 系统框图
    3.2 峰值信号采样保持电路
        3.2.1 模拟开关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2.2 采样保持电路
    3.3 系统的辅助电源电路设计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 结论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3)环境试验下铝电解电容器参数实时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1.2.1 可靠性工程及环境试验发展概况
        1.2.2 环境试验下铝电解电容器参数采集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采集系统设计的理论分析
    2.1 采集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2.1.1 采集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思路
        2.1.2 硬件部分的设计思路
        2.1.3 软件部分的设计思路
    2.2 容值测量方法的设计
        2.2.1 铝电解电容器容值测量方法概述
        2.2.2 采集系统测量原理的设计
    2.3 采集系统参数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采集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
    3.1 预试验的确定及结果分析
        3.1.1 预试验的参考依据
        3.1.2 试验样品的选取
        3.1.3 试验方案的选取
        3.1.4 试验结果
    3.2 采集系统的流程图和总体结构图
    3.3 功率信号源模块
    3.4 采样模块
    3.5 参数切换及多路选择模块
        3.5.1 参数切换模块
        3.5.2 多路选择模块
    3.6 测量模块
        3.6.1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3.6.2 控制模块的设计
    3.7 误差分析
    3.8 采集系统硬件实物图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集系统软件部分的设计
    4.1 系统分析
        4.1.1 需求分析
        4.1.2 系统目标
        4.1.3 系统功能结构
        4.1.4 系统的设计平台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库分析
        4.2.2 E-R 图
        4.2.3 数据库主要表格的表头设计
    4.3 各模块设计
        4.3.1 信息录入模块
        4.3.2 信息监控模块
        4.3.3 失效分析模块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附录 1 LM3886 低噪声功放板原理图
    附录 2 铝电解电容器的失效分析

(4)WL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1.3.2 企业基本竞争战略
        1.3.3 战略分析工具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WL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PEST)
        2.1.1 政策与法规环境(P)
        2.1.2 经济环境(E)
        2.1.3 社会人文环境(S)
        2.1.4 技术环境(T)
        2.1.5 市场环境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2.2 供应商议价能力
        2.2.3 客户议价能力
        2.2.4 替代品的威胁
        2.2.5 行业内部竞争分析
    2.3 市场与客户
        2.3.1 电容器产品的市场特征
        2.3.2 电容器产品主要客户与特征
    2.4 竞争对手
    2.5 行业关键成功要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L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1 WL公司历史
    3.2 WL公司资源
        3.2.1 人力资源
        3.2.2 组织关系资源
        3.2.3 关键顾客(群)资源
        3.2.4 关键供方资源
        3.2.5 设备资源
    3.4 WL公司能力
        3.4.1 技术能力
        3.4.2 品牌影响度
        3.4.3 生产规模能力
        3.4.4 质量保证能力
    3.5 WL核心专长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L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4.1 WL公司的SWOT分析
        4.1.1 WL公司的优势(S)
        4.1.2 WL公司的劣势(W)
        4.1.3 WL公司的机遇(O)
        4.1.4 WL公司面对的威胁(T)
        4.1.5 WL公司SWOT分析
    4.2 公司战略承诺与战略目标
        4.2.1 WL公司战略承诺
        4.2.2 企业战略目标
    4.3 WL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4.3.1 传统电解电容器产品线的竞争战略选择
        4.3.2 新型超级电容器产品线的竞争战略选择
    4.4 WL公司竞争战略制定
        4.4.1 传统电解电容器产品线的竞争战略制定
        4.4.2 新型超级电容器产品线的竞争战略制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L公司战略实施与保障措施
    5.1 战略目标分解
    5.2 战略实施计划内容
        5.2.1 电解电容器产品盈利水平提升计划
        5.2.2 超级电容器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计划
    5.3 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5.3.1 组织保障
        5.3.2 人力资源保障
        5.3.3 财务资源保障
        5.3.4 管控机制保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ESR的电解电容器在线故障诊断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电解电容器老化机制与等效模型
    1.1 结构与等效模型
    1.2 老化机制
2 ESR温度特性和频率特性
3 在线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3.1 电容器实时ESR计算的基本原理
    3.2 实时健康状态识别的基本原理
    3.3 在线故障诊断系统原理图
        1) 电压采样环节。
        2) 电流采集环节。
        3) 温度采集环节。
        4) 逻辑运算环节。
    3.4 电容器故障诊断系统的测试
        3.4.1 系统测试设置
        3.4.2 系统测试结果
4 结 论

(6)固体钽电解电容器超低ESR阴极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固体钽电容器的发展及主要研究方向
        1.1.1 固体钽电容器的发展
        1.1.2 主要研究方向
    1.2 论文选题目的以及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固体钽电解电容器介绍
    2.1 固体钽电解电容器主要电参数介绍
        2.1.1 电容量C
        2.1.2 损耗角正切值tanδ
        2.1.4 额定电压U_R
    2.2 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工艺流程介绍
        2.2.1 混粉及成型
        2.2.2 烧结
        2.2.3 形成
        2.2.4 被膜
        2.2.5 被覆石墨、银浆
        2.2.6 封装
        2.2.7 老练和老化
第三章 阴极制造技术的研究
    3.1 实验设备、检测仪器和电参数测量条件介绍
    3.2 浸渍稀溶液对ESR的影响
        3.2.1 实验流程
        3.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3 结论
    3.3 水汽环境对ESR的影响
        3.3.1 实验流程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3 结论
    3.4 掺杂硝酸铵对ESR的影响
        3.4.1 实验流程
        3.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强化液浓度对ESR的影响
        3.5.1 实验流程
        3.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3 结论
    3.6 综合对比组实验
        3.6.1 实验流程
        3.6.2 实验结果
        3.6.3 结论
第四章 阴极引出材料的研究
    4.1 石墨的优选
        4.1.1 实验流程
        4.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 银浆的优选
        4.2.1 实验流程
        4.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石墨和银浆浸渍高度对ESR的影响
    4.4 固化工艺对ESR的影响
第五章 生产过程优化
    5.1 成型、烧结的优化
    5.2 形成的优化
    5.3 被膜的优化
    5.4 封装的优化
    5.5 测量技术的优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低价铌氧化物电解电容器阳极的开发及相关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电解电容器基本结构、生产工艺及性能指标
    1.3 文献综述
        1.3.1 工艺方面
        1.3.2 机理方面
        1.3.3 市场动态
    1.4 小结
第二章 试验方案及研究方法
    2.1 基本思路
    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4 主要技术路线
    2.5 试验研究方法
第三章 低价铌氧化物的制备研究
    3.1 制备方法的选择
    3.2 铌-氧体系初步分析
    3.3 试验原材料及前期准备
        3.3.1 Nb_2O_5原料
        3.3.2 铌粉
    3.4 制备试验
        3.4.1 镁还原法
        3.4.2 高能球磨铌还原法
        3.4.3 铌还原法
    3.5 工艺优化
    3.6 动力学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低价铌氧化物粉末结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铌金属中间氧化态及其相对稳定性分析
    4.3 NbO晶体结构分析
    4.4 NbO导电机理研究
    4.5 低价铌氧化物粉末物理性能研究
    4.6 低价铌氧化物物相组成、结构形貌及团聚状态研究
        4.6.1 物相组成
        4.6.2 微观形貌
        4.6.3 团聚状态
    4.7 氧含量与阳极电性能的关系研究
    4.8 低价铌氧化物与钽粉性能比较
    4.9 小结
第五章 低价铌氧化物阳极制造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基本思路
    5.3 研究方法
    5.4 阳极制造工艺
        5.4.1 压制成型
        5.4.2 阳极烧结
    5.5 工艺优化
    5.6 低价铌氧化物阳极烧结机理
    5.7 粉末团聚状态对阳极电性能的影响
    5.8 小结
第六章 阳极氧化(赋能)工艺研究
    6.1 引言
    6.2 赋能工艺试验
        6.2.1 基本思路
        6.2.2 试验装置与方法
        6.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6.3 工艺优化
    6.4 赋能前后微观形貌变化
    6.5 阳极氧化膜形成常数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测定
    6.6 赋能时间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6.7 形成电压与电容量的乘积
    6.8 形成电压与绝对温度的乘积
    6.9 低价铌氧化物阳极形成色标
    6.10 低价铌氧化物电容器与钽、铌、铝电容器间的比较
    6.11 小结
第七章 阳极氧化膜形成机理、结构及工作特性研究
    7.1 引言
    7.2 阳极氧化膜形成机理研究
        7.2.1 研究思路
        7.2.2 试验方法
        7.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7.3 阳极氧化膜生长机理研究
    7.4 阳极氧化膜结构研究
    7.5 低价铌氧化物阳极氧化膜生长特点
    7.6 阳极氧化膜工作特性
        7.6.1 整流效应形成机理分析
        7.6.2 自愈现象
    7.7 小结
第八章 低价铌氧化物阳极失效机理及稳定性研究
    8.1 引言
    8.2 失效机理研究
        8.2.1 晶化问题
        8.2.2 失效形式
    8.3 稳定性研究
        8.3.1 试验方法
        8.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8.4 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博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机载电子设备故障预测研究现状
        1.2.2 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研究难点
        1.2.3 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电子器件故障模式及电解电容器特征参数分析
    2.1 电力电子电路器件失效率分布及故障模式
    2.2 电解电容器等效电路及特征参数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解电容器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3.1 电解电容器特征参数提取方法
        3.1.1 时域电路分析法
        3.1.2 FFT 频域分析法
        3.1.3 纹波电压近似计算法
    3.2 应用实例与实验结果分析
        3.2.1 Buck 电路电解电容器特征参数提取
        3.2.2 Boost 电路电解电容器特征参数提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力电子电路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4.1 电力电子电路建模及参数辨识方法
        4.1.1 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
        4.1.2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方法
        4.1.3 遗传算法参数辨识方法
    4.2 应用实例与实验结果分析
        4.2.1 Buck 电路参数辨识
        4.2.2 Buck 电路参数辨识实验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力电子电路系统级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5.1 Buck 电路输出特性分析
    5.2 Buck 电路特征参数选择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方法研究
    6.1 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思想及关键技术
    6.2 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方法
        6.2.1 SVR 预测方法
        6.2.2 BP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6.2.3 AR 模型预测方法
    6.3 元器件级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实例与实验结果分析
    6.4 电路级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实例与实验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7.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基于模型的电力电子电路智能故障预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课题研究现状
        1.2.2 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技术难点
        1.2.3 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技术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电子电路主要器件及其失效机理分析
    2.1 引言
    2.2 电解电容等效电路模型和失效机理分析
    2.3 MOSFET 的失效机理及模型
    2.4 电感器件失效机理及模型
    2.5 二极管的失效机理及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典型电力电子电路键合图模型及其故障仿真
    3.1 引言
    3.2 键合图基本理论
    3.3 Buck 电路键合图模型及其故障仿真
        3.3.1 Buck 电路键合图模型及其仿真
        3.3.2 非理想 Buck 变换器平均键合图模型及其仿真
        3.3.3 Buck 电路故障仿真与分析
    3.4 Boost 电路键合图模型及其仿真
        3.4.1 Boost 电路键合图模型及其仿真
        3.4.2 非理想 Boost 变换器平均键合图模型及其仿真
第四章 基于模型的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
    4.1 引言
    4.2 电力电子故障预测方法研究
        4.2.1 粒子滤波算法
        4.2.2 卡尔曼滤波预测算法
        4.2.3 灰色预测模型算法
    4.3 电力电子电路元件级故障预测实验及结果分析
        4.3.1 电解电容器等效串联电阻故障预测
        4.3.2 电解电容器电容量故障预测
    4.4 电力电子电路系统级故障预测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输出电压均值故障预测
        4.4.2 输出电压纹波值故障预测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高比容铝电极箔制造技术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2铝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特征及其比容特性
    §1.3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箔的比容
    §1.4高比表面积铝电极箔制造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4.1 高比表面积铝电极箔制造技术简介
        1.4.2 高比表面积铝电极箔制造技术的理论研究进展
        1.4.3 高比表面积铝电极箔制造技术的工艺研究进展
    §1.5电化学测试、分析技术及小波分析在腐蚀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1.5.1 电化学稳态及非稳态测试技术
        1.5.2 电化学非稳态测试信号的分析技术
        1.5.3 小波分析及其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
    §1.6高介电常数铝氧化膜制造技术及发展
        1.6.1 铝电解电容器的电介质层
        1.6.2 高介电常数铝氧化膜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1.7本论文的选题及结构体系
        1.7.1 高比容铝电极箔制造技术发展及研究概况
        1.7.2 目前高比容铝电极箔理论研究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7.3 本论文的选题及结构体系
第二章 高纯铝点蚀机理研究
    §2.1引言
    §2.2金属的点蚀
        2.2.1 金属的点蚀及其产生原因
        2.2.2 金属点蚀的电化学特性
    §2.3电化学噪声检测的基本原理
        2.3.1 电化学噪声检测技术及其优点
        2.3.2 电化学噪声的来源
        2.3.3 电化学噪声在金属点蚀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2.4电化学噪声的小波包子带能量表征方法
        2.4.1 小波变换及其联合时频分析特性
        2.4.2 小波包的定义及其对频带的分割
        2.4.3 小波包分解子频带能量特征向量
    §2.5高纯铝在及混酸体系中的电化学噪声特征
        2.5.1 电化学噪声信号测试系统
        2.5.2 样品制备及测试体系
        2.5.3 测试结果
        2.5.4 高纯铝电化学噪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PSD)特征
        2.5.5 高纯铝电化学噪声信号的小波包子带能量谱特征
    §2.6高纯铝在及混酸体系中的点蚀机理
        2.6.1 电化学电流噪声的理论模型
        2.6.2 蚀核萌生机制
        2.6.3 蚀孔的生长过程
    §2.7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铝电极箔交流腐蚀机理研究
    §3.1引言
    §3.2金属在交流电作用下的腐蚀
        3.2.1 交流电对金属腐蚀电化学特性的影响
        3.2.2 交流电对高纯铝点蚀行为的影响
    §3.3高纯铝三角波动电位极化研究
        3.3.1 实验方法
        3.3.2 蚀孔萌生时的三角波动电位扫描电流响应曲线
        3.3.3 蚀孔生长时的三角波动电位扫描电流响应曲线
        3.3.4 蚀孔生长时三角波动电位扫描电流响应信号的小波时频分析
    §3.4氧空位输运侵蚀模型
        3.4.1 氧空位输运侵蚀模型
        3.4.2 氧空位输运侵蚀模型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
    §3.5高纯铝变频交流腐蚀动力学机制初探
        3.5.1 实验方法及结果
        3.5.2 交流变频腐蚀电流信号的小波包时频表征
        3.5.3 交流变频腐蚀动力学机制初探
        3.5.4 交流变频腐蚀动力学机制中动力学参数的测量
        3.5.5 高纯铝交流变频腐蚀时的影响
    §3.6高纯铝点蚀过程中的缓蚀机理
    §3.7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铝电极箔交流腐蚀工艺研究
    §4.1引言
    §4.2理论扩面倍率的计算机模拟计算
        4.2.1 已有的理论扩面倍率的计算模型
        4.2.2 理论扩面倍率的模拟计算
    §4.3交流发孔工艺与直流发孔工艺对比性研究
    §4.4交流发孔腐蚀工艺研究
        4.4.1 浓度对腐蚀箔比容的影响
        4.4.2 浓度对腐蚀箔比容的影响
        4.4.3 腐蚀液温度对腐蚀箔比容的影响
        4.4.4 初始电流密度对腐蚀箔比容的影响
        4.4.5 交流发孔工艺参数的优化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介电常数复合介质膜生长技术研究
    §5.1引言
    §5.2通过化学转化膜技术提高铝电极箔比容研究
        5.2.1 磷酸—铬酸处理法
        5.2.2 胺类溶液处理法
        5.2.3 磷酸—铬酸或胺类溶液处理过程中或的形成机理
    §5.3通过复合高介电常数阀金属氧化物提高铝电极箔比容研究
        5.3.1 工艺路线分析
        5.3.2 铝电解电容器试制品试验及结果
        5.3.3 高介电常数阀金属复合氧化膜的微观分析及表征
        5.3.4 存在高介电常数阀金属复合氧化膜情况下的阳极氧化过程
        5.3.5 高介电常数阀金属复合氧化膜的介电常数
        5.3.6 纳米尺度复合材料的介电行为
        5.3.7 高介电常数阀金属复合氧化膜介电行为研究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6.2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申请专利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3 个人简历
    4 科技查新报告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申请的初审合格通知书
    5 专利申请技术转让后媒体关注情况

四、电解电容器的测量(论文参考文献)

  • [1]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箔扩面发孔腐蚀过程与控制研究[D]. 郑红梅.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4)
  • [2]基于铝电解电容器放电规律的ESR和电容监测方法[J]. 涂春鸣,柴鸣,余雪萍,郭祺,陈江兴,肖标,龙柳.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0(07)
  • [3]环境试验下铝电解电容器参数实时采集系统的设计[D]. 任烨.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3(06)
  • [4]WL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黄翔.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基于ESR的电解电容器在线故障诊断系统设计[J]. 安振华,张桂新,李凯迪,伍珣,成庶,乔海洋.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03)
  • [6]固体钽电解电容器超低ESR阴极技术的研究[D]. 荣达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7]低价铌氧化物电解电容器阳极的开发及相关机理研究[D]. 李荐. 中南大学, 2003(04)
  • [8]电力电子电路故障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 孙凤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 [9]基于模型的电力电子电路智能故障预测技术研究[D]. 朱宝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01)
  • [10]高比容铝电极箔制造技术及其机理研究[D]. 冯哲圣. 电子科技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电解电容器的测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