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配合饲料的方法与技巧

肉牛配合饲料的方法与技巧

一、肉牛的饲料配合方法与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刘莹影[1](2020)在《发展目标的偏离 ——一个肉牛养殖项目的人类学考察》文中研究表明发展项目的“分级运作”逻辑给了各级政府曲解项目目标的机会。调查结果显示,N县的肉牛养殖项目的初衷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偏离:第一次是在产业规划阶段,由生态、经济、社会三重目标浓缩为对经济发展,也就是产业规模化的集中关注。第二次是在项目执行阶段,即从“打包”“抓包”到实施这一个时间段内,经济目标再次被简化为完成绩效考核指标。第三次则是在项目后期,乡政府冻结村集体投资分红的做法,使得乡村与发展项目间的联系由藕断丝连变为彻底剥离。至此,发展的主体——底层农民被彻底边缘化,成为发展的旁观者。从各个参与方的视角出发,该项目的运作又是一个权力博弈与资源竞争的过程。在发展项目中,各参与方抱着不同甚至相互抵触的利益目标,互相竞争和排斥,使得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种畸形的“表面繁荣”。但是在业内人士眼里,当地的肉牛养殖产业其实岌岌可危。研究结果认为,发展项目命运多舛的根源在于现有的行政体制内无法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导致场域内的各主体之间的信任纽带无法建立,最终使得发展目标发生了多次偏离,不仅真正的发展主体被遗忘,而且也违背了发展项目之所以实施的“初衷”。突破困局的核心关键,还需要破除诱使基层政府偏离项目初衷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将目标拉回正轨,重新指导产业发展。

陈梅[2](2020)在《特色产业集聚推动县域农村扶贫研究 ——以寻甸县肉牛产业为例》文中认为农村贫困起因复杂、形式多样,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农村贫困在不占据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相对落后,经济体量较小的县域地区更为频发,如何消除类似的贫困并长期巩固脱贫效果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其中产业扶贫就是一条经过实践证明可行并具有一定效果的路径,在政府主导、多元主体经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人口参与产业,脱贫致富。近年来,农村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如雨后春笋,但扶贫效果良莠不齐。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与产业扶贫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围绕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与产业扶贫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寻找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扶贫效率的可能性。全文以昆明市寻甸县产业扶贫的现状为切入点,寻甸县正积极落实产业扶贫战略,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加大政府支持和投入力度,调动社会各界资源积极投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形成特色肉牛产业集聚,并在产业集聚体的不同节点上建立与贫困户合适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普遍提高当地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最终获得提高产业扶贫效率与促进县区经济发展的双赢。同时在实证分析中寻找当前县域农村地区产业扶贫中仍然存在的不足,并从政府、社会、贫困人口本身等维度系统分析造成上述不足的原因。基于上述实际情况的调研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介绍好的经验做法,改进不足的地方,最后对完善县域农村地区产业扶贫发展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刘森挥[3](2019)在《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提升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牛肉需求增长对牛肉供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牛肉需求不断增加,牛肉价格的持续上升反映了牛肉供需矛盾的严重性。缓解牛肉供需矛盾是主要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扩大肉牛养殖数量实现产量增长,还是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实现牛肉产量增长?国家已经明确了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显然,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肉牛产业未来发展模式。肉牛养殖是肉牛整个产业的重要阶段,较长的养殖时间容易使技术进步和管理实践发生改变,因此是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重要突破口。我国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如何?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泉在哪?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升我国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这些问题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也是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必须回答的问题。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关于肉牛成本收益的统计,分析我国肉牛养殖的投入产出构成以及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积累的、全国肉牛养殖调查面板数据(2014-2018),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方法测算了每个肉牛养殖主体肉牛产量增长的源泉,进而测算评估了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其次,对比不同肉牛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因素。再次,根据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状况和每个主体的内外部条件,研究了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2015年-2018年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别为-0.28%、0.92%、-1.88%、3.41%,平均为0.54%,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不同主体之间差异较大,最小值为-154.35%,最大值为91.18%。西南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值在所有产区中最高,达到4.51%。年均出栏量在20-99头的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达到1.25%,出栏规模在1-19头的养殖主体TFP增长率最低,仅为-0.76%。(2)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来源,技术进步对养殖主体样本期内TFP的提升作用微弱,但其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由于存在剧烈的震荡,规模效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TFP的增长。(3)我国肉牛养殖目前仍处于高度粗放式的养殖方式,要素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4.99%,而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在样本期内均值仅为15.01%。在产区差异方面,所有产区中东北产区与中原产区的TFP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26.40%、21.78%,而西北产区与非优势产区较低,仅为11.64%、8.87%。这与不同产区肉牛主要采取集中育肥或是放牧型饲养方式有关。在规模差异方面,样本期内年均出栏量在1-19头、20-99头的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明显低于100-299头以及300头以上养殖主体的TFP贡献率。(4)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涵盖技术推广、金融支持、组织化经营以及养殖主体的个人素质等方面,其中,养殖主体参与技术培训、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加入合作社、与现代企业签订契约以及养殖主体受教育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养殖主体老龄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抑制作用。(5)基于技术培训、获取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组织化经营能够促进养殖主体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本文进一步分析养殖主体参与技术培训、贷款可获性、组织化经营的影响因素,从而识别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发现:(1)技术培训内容与养殖主体需求是否匹配、养牛收入、风险偏好、所养殖肉牛每百头的成活率对养殖主体参与技术培训行为有正向影响,而养殖主体年龄、是否村干部等因素对其参与技术培训行为影响不大。(2)养殖主体家庭禀赋特征及生产经营能力对其信贷可获性存在显着影响。其中,家庭劳动力人数与贷款可获性呈正相关;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工性收入或养牛收入的养殖主体更容易获得贷款;享受信贷补贴政策与购买了养牛保险的养殖主体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3)养殖主体是否为村干部、受教育年限、生产规模、肉牛市场价格、合作组织能够提供的技术服务、能否提供销售服务与养殖主体是否参与组织化经营呈正相关。而养殖主体年龄、养殖经验与养殖主体是否参与组织化经营呈负相关性。(4)对上述三方面结论进行总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非可完全依赖养殖主体的自身努力来实现,政府在服务配给、补贴政策支持及产业组织在技术指导及产后销售上所提供的帮助,对养殖主体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得出以下几点提升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1)引导肉牛养殖的适度规模化,提高肉牛产业化水平;(2)进一步加强先进技术的普及,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农业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优化肉牛养殖技术推广方法,重视养殖主体对新技术的修正过程;征求养殖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困难,有针对性的提供技术培训服务。(3)鼓励金融机构改革农牧业贷款抵押和企业资信评价体系,加大对农牧业生产者的贷款支持;建立金融联结配套的制度,有效解决养殖主体借贷信息不对称问题。(4)提高养殖主体组织化程度,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引导养殖主体自发组成合作社,激发养殖主体内在的积极性;鼓励养殖主体与现代企业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强调对肉牛养殖主体提供技术、收购销售等服务的重要性。(5)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肉牛养殖主体受教育水平;加大肉牛养殖补贴力度,建立疫病风险补偿机制,推广肉牛养殖保险,保证养殖主体收入。

马冬梅,李宏,冯景利,何昌维,莫放[4](2018)在《异地育肥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肉牛"异地育肥"已成为我国肉牛生产的一种主要模式。购入架子牛后,首先应注意减少运输应激的影响,做好过渡期的饲养管理,按体重大小、体质强弱、采食饲料快慢进行分群合栏。对于体重小于200 kg的小架子牛来讲,饲养的重点是促进骨骼、内脏、肌肉的生长,使其消化器官得到锻炼,要求日粮提供优质蛋白质饲料,并供给适量的钙、磷、矿物质、维生素;体重为200250 kg的牛源,要求日粮的蛋白质含量高,可以提供充裕的粗饲料以促进其瘤胃发育;250300 kg体重阶段的架子牛,日粮以粗料为主,以精料为辅;体重达350 kg的大架子牛其日粮的营养需要是前期蛋白质含量应高一些、后期能量水平要高些。牛的出栏体重越大,饲料利用率就越低,因此应根据肉牛育肥目的,适当育肥,适时出栏。

鞠恒芳[5](2018)在《《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牛肉贸易可行性及食品安全战略研究》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基于《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牛肉贸易可行性及食品安全战略研究》汉译英项目撰写的翻译实践报告。源语文本属于外宣题材,由农业农村部贸易促进中心课题组编写完成,笔者受该单位委托,负责第四章到第六章的翻译任务。论文从“引言”、“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案例分析”和“总结”四部分,以尤金·奈达(Eugene A.Nida)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翻译理论为依据,翻译实施中兼顾源语文化信息的传递和目标读者的理解与认同。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项目实施背景、任务、客户需求和目标读者群,并阐述了该翻译项目的目标和实施意义。第二部分“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从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环节进行分析。译前环节从文本分析、翻译策略与风格、选择翻译辅助工具与背景资料、制定术语表四方面讨论译者的译前准备工作;译中实施就项目进展和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译后反馈概括出项目结果及译者的经验总结。第三部分“案例分析”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笔者从词汇的微观层面出发,从用词特征、词与语境、词与文化三方面分析采用的翻译方法及其原因。第四部分“总结”则概括出“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译英实践中的运用经验以及译者的职业道德和翻译经验,旨在为译者提供外宣英译参考学习价值,推动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

魏莎[6](2016)在《京郊畜禽养殖养分循环、环境损失及可持续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大幅上升。由此导致了畜禽养殖数量和规模化程度的不断增加,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风险也越来越大。开展对大城市郊区畜禽养殖体系养分流动和环境排放特征的系统评价,是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优化畜禽养殖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畜禽产品供应等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北京畜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36%,其产生的粪尿中养分、重金属、兽药和有害病原菌对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也逐渐加重。本研究通过选取京郊主要畜禽品种(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和肉鸭)不同规模农场进行调研,在文献数据汇总和NUFER-animal模型的基础上阐明了都市畜牧业农场尺度养分流动特征、氮磷养分利用效率及环境损失途径,并探讨不同农场规模之间的差异。通过选取13个指标,对都市畜牧业环境(氮和磷利用效率、氮和磷损失、氮和磷销售)、经济(饲料转化率、成本和净利润)和社会(劳动生产力、距离、死亡率和人口密度)表现进行分析,并定量化了生产管理和粪尿管理特征对环境、经济和社会表现的影响。最后将农场尺度结果扩展到区域尺度,对畜禽养殖氮磷流动及环境损失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情景分析探讨了未来的减排途径。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畜禽养殖场的氮素利用效率(NUE)和磷素利用效率(PUE)存在显着差异性。以养殖畜禽类型计算,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和肉鸭的NUE分别为23.0%、20.5%、10.4%、28.5%、34.4%和33.2%,PUE分别为31.0%、25.2%、24.0%、21.5%、46.3%和44.3%。养分利用效率与农场规模呈正比。(2)生产1kg肉类产品蛋白的氮素损失和净利润明显高于生产1kg牛奶和鸡蛋产品蛋白,而生产1kg肉类产品磷的磷素损失明显低于生产1kg牛奶和鸡蛋产品磷。生产1kg产品蛋白带来的环境损失与农场规模呈反比,而生产1kg产品蛋白的净利润与农场规模呈正比。(3)不同畜禽养殖场13个指标平均分数介于30至70之间,属于中等和高等可持续性水平。不同动物农场类型的各指标分数总体上随着农场规模的增加而增加。(4)农场规模与农场收入正相关,与氮磷盈余负相关且影响显着。饲料转化率与农场收入、氮和磷利用效率负相关且影响显着,与氮和磷盈余正相关且影响显着。粗蛋白投入与农场收入、氮和磷利用效率负相关且有显着影响。粪尿管理只与氮和磷盈余相关。(5)北京区域尺度畜牧业养分流动历史变化结果表明,系统养分流动输入项中进口饲料的增加量远远大于其他饲料的输入量,输出项中粪尿氮磷销售增加量大于氮磷损失增加量,内部循环项中土壤氮磷积累量不断增加。这也是都市畜牧业生产的显着特点,饲料主要通过外部进口,粪尿在农场内部无法使用而多进行销售处理。(6)养殖数量和养殖结构变化对畜禽养殖环境排放空间变化带来很大影响。与1980年相比,2013年北京市畜禽养殖环境氮素环境损失在城郊区域迅速增加,而在城市中心区域迅速减少。(7)情景分析结果表明,综合饲料管理(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和肉鸭)分别减少饲料投入量18.5%,18.0%,39.0%,32.0%,25.0%和25.0%)和粪尿优化管理措施可以分别减少氮磷损失47.3%和65.5%(生猪)、49.6%和77.0%(奶牛)、65.8%和94.2%(肉牛)、65.7%和84.8%(蛋鸡)、54.0%和84.4%(肉鸡)、61.7%和84.6%(肉鸭),减排潜力巨大。

李德勇[7](2016)在《体外法评价肉牛饲料净蛋白质利用率和瘤胃降解率》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采用体内法(消化代谢试验)和体外技术(尼龙袋法、活体外产气量法、酶解法)分别测定了肉牛常用12种饲料的蛋白质的消化率、净蛋白利用率和瘤胃降解率,并建立了体外法与体内法结果的回归关系,为应用体外法估测肉牛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提供方法参考。试验1:选择我国肉牛常用的12种饲料,采用消化代谢试验测定了其消化率和净蛋白利用率,并对二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豆粕的消化率和净蛋白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89.86%和82.41%,而玉米秸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净蛋白利用率最低,分别为33.24%和29.03%;12种饲料的净蛋白利用率(Y)和消化率(X)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Y=0.9085X-0.0044(R2=0.9769,P<0.05),其中能量饲料为Y能量=0.9502X-0.016(R2=0.9833,P<0.05);粗饲料为Y粗料=0.9174X-0.015(R2=0.9925,P<0.05);蛋白饲料为Y蛋白=1.0042X-0.095(R2=0.7017,P>0.05)。综上,消化代谢试验能够准确测定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净蛋白利用率,饼粕类饲料的蛋白质品质最优,秸秆类的蛋白质品质较差,且饲料净蛋白利用率和消化率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试验2:利用传统尼龙袋法测定了试验1所选12种饲料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并建立其有效降解率与体内法净蛋白利用率结果间的回归关系式。结果显示:传统尼龙袋法测定的瘤胃蛋白质有效降解率(X)与体内法净蛋白质利用率NPU(Y)间的回归关系:Y=1.6266X-54.54,R2=0.7690(P<0.05)。其中,能量饲料、蛋白饲料和粗饲料蛋白质瘤胃降解率(X)与NPU(Y)的线性关系式分别为:Y能量=1.4179X-45.85(R2=0.8331,P<0.05);Y蛋白=1.5617X-43.98(R2=0.7232,P<0.05);Y粗料=4.0166X-198.62(R2=0.8955,P<0.05)。综上,尼龙袋法测定的饲料蛋白质降解率与体内法净蛋白利用率结果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能够替代体内法用于快速评价饲料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试验3:建立了棒棒尼龙袋法(BB法)测定12种饲料蛋白质瘤胃降解率的方法,并建立了BB法饲料蛋白质降解率与传统尼龙袋法瘤胃降解率及净蛋白利用率间的回归关系式。结果显示:(1)BB法测定饲料蛋白质降解参数的a值高于传统法测定值(P<0.05),但对c值没有影响(P>0.05),BB法测定的蛋白质有效降解率也高于传统法结果;(2)BB法(X)和传统尼龙袋法(Y)测定的饲料蛋白质有效降解率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Y=0.7801X+12.939,R2=0.8445(P<0.05);(3)BB法测定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x)与净蛋白利用率(Y)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分别为,能量饲料:Y能量=1.8312X1-83.85(R2=0.9130,P<0.05);蛋白质饲料:Y蛋白=0.9270X1+1.1745(R2=0.9367,P<0.05);粗饲料:Y粗料=1.4251X1-44.76(R2=0.8564,P<0.05)。试验4:基于产气量与组入NH3-N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利用活体外产气量法测定了试验1选取的12种饲料蛋白质体外瘤胃降解率,并建立了基于体外产气法测定的蛋白质瘤胃降解率与尼龙袋法蛋白质瘤胃降解率以及NPU结果间的回归关系式。结果显示:(1)体外产气量与组入NH3-N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其中以培养6h时相关系数最高:Y=0.1331X+0.133,R2=0.9896(P<0.05);(2)产气量法测定的饲料蛋白质降解率(X)与体内法NPU(Y)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三组饲料(能量、蛋白、粗料)均以体外培养6h时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Y能量=1.6295X-17.70(R2=0.8909,P<0.05);Y蛋白=0.8482X+34.81(R2=0.8650,P<0.05);Y粗料=0.5633X+33.20(R2=0.8517,P<0.05);(3)体外产气量法测定的蛋白质降解率(X)与尼龙袋法结果(Z)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能量饲料在体外发酵6h时相关系数最高,Z能量=0.3042X+64.58,R2=0.9781(P<0.05),蛋白饲料在6、12和24 h时两者的相关系数差异均不显着(P>0.05),粗饲料在体外发酵12h时相关系数最高,Z粗料=1.057IX+10.22(R2=0.8942,P<0.05),其他各时间点相关系数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活体外产气量法能够用于快速测定不同种类饲料的蛋白质降解率,以体外培养6h时与体内法测定结果相关性最高,同时与尼龙袋法结果也存在高度的相关性。试验5:利用纤维素酶—胃蛋白酶复合酶法分别测定了试验1选取的12种饲料原料3、6、12和24 h的蛋白质降解率,并基于酶解法测定蛋白质降解率与尼龙袋法蛋白质瘤胃降解率以及净蛋白利用率(NPU)结果间的回归关系式。结果显示:(1)三组饲料酶解法测定的蛋白质消化率结果与NPU间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且都以12h时相关系数为最高,能量饲料:Y能量=0.5991X+10.89,R2=0.8179(P<0.05);蛋白饲料:Y蛋白=0.6106X+28.27,R2=0.7807(P<0.05)、粗饲料:Y粗料=1.2354X-30.27,R2=0.8738(P<0.05);(2)酶解法结果(X)与尼龙袋法结果(Z)的相关性:对于能量饲料,在6h时两者的相关系数最高,Z能量=0.2797X+56.88(R2=8711,P<0.05);对于蛋白饲料,在12h时相关系数差异显着,Z蛋白=0.2692X+57.07(R2=0.8354,P<0.05);对于粗饲料,12h时两者相关系为Z=0.7625X+15.32(R2=0.7948,P<0.05),其余各时间点相关系数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纤维素酶—胃蛋白酶法测定的蛋白质降解率与体内法和尼龙袋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于快速测定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

岳宏[8](2011)在《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肉牛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肉牛生产迅速发展,目前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肉牛生产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节粮型畜种比重、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还可以调整居民膳食结构,改善人民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牛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畜牧业中极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与其他畜牧产业相比,肉牛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学规律,其生产周期长,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大,资金回报率不高等特点,导致我国肉牛产业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2006年以来,我国肉牛存栏数量逐年下降,基础母牛数量急剧下滑,肉牛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牛源紧缺的制约。同时,牛肉与其他肉类,牛肉与其他农产品之间的供求关系日益复杂。因而,在新时期,我国肉牛产业如何与其它肉类产业以及其他食品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和相关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角度,结合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分析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概况与供需预测分析,对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机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和调研数据,运用主成份分析法等计量经济学手段,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目前肉牛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我国牛肉在此背景下对肉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我国未来20年或30年肉牛养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本文共分为八章,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第一章、第二章为本文的导论、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部分。这两章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等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述,界定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并对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阐述。第三章对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阐述,包括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基本特点,以及目前我国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养牛比较效益低,缺乏政策支持,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质量安全牛肉消费问题。第四章从我国牛肉的供给与需求入手,针对目前统计数据中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之间的差异,利用统计数据,分别用独立混合横截面模型和综列数据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区)进行了消费预测,同时采用了Quadratic曲线模型,对全国以及四个主产区的牛肉供给量进行时间趋势预测。通过预测表明,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需求与收入呈正相关,同时我国牛肉供不应求,特别是高档牛肉。第五章是对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包括经济、资源、环境、科技、机遇和制度等因素,经过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肉牛产业受到供需关系、生态环境、水电能源、科技投入、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制约,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还将受到土地等因素的制约,而劳动力不会制约我国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后面章节对评价指标的选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提高分析依据。第六章利用主成份分析法,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和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素及资源利用情况,将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其进行主成份分析,深入研究了我国肉牛产业从1999-2008年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其变动趋势。第七章阐述了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和模式选择问题。从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原则作为着眼点,深入分析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以及指导思想与战略原则,并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并参考国外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肉牛产业应该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第八章为本文的结论及建议部分。在对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肉牛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及政府相关部门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从研究内容来看,本文对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各要素及其制约因素进行系统地研究是本文的创新所在,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计量分析与综合评价,也是一个新的研究内容。从研究视角来看,单独针对某一产业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对肉牛产业进行了研究。从实践意义上看,本文深入分析我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所受的制约与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为肉牛产业相关政策的拟定提供参考,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了丰富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研究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证牛肉的持续供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环境和生态,创造两型社会,构建农牧结合生态大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宝林,桑国俊[9](2009)在《商品母牛产业配套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简要介绍了商品牛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配套技术,包括饲草饲料的加工技术、肉牛饲养管理技特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育肥方式、肉牛杂交组合的选择方式、育肥模式和常规牛舍建筑方式等。

孙育峰[10](2009)在《秸秆养牛项目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秸秆养牛项目管理研究的提出是国家、行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本文运用工程管理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对秸秆养牛全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秸秆养牛项目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在对影响秸秆产量主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秸秆资源量预测模型;通过粗略和精确两种算法,给出牛的秸秆采食量的理论标准,并建立秸秆养牛量的预测模型;得到给定区域内作物播种面积、作物单产和秸秆养牛量的关系。以全国为例,农区3亩地最少可养1头肉牛,9亩地可养1头奶牛。全国18亿亩耕地,可养3亿头肉牛和1亿头奶牛。根据秸秆收获时的不同特点,构建了干法、湿法两类从秸秆收集、加工到储存的秸秆饲料商品化优化模式;对从事秸秆商品饲料生产的加工场进行了优化,确定加工场的规模在资金保障的前提下,主要由与农民签订的秸秆收购合同决定,并提出了秸秆饲料加工场仓库选址的理论模型。依据秸秆养牛“低精料、长周期”的原则,根据分工和规模经济的理论,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养牛专业户为核心的秸秆养牛模式和组织体系,提出“抓中间、促两头”的思路,即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住专业户分散饲养育成牛这个中间环节,来带动集中养牛的各个环节—产前的牛犊生产、秸秆饲料加工和产后的专业育肥或专业泌乳,以促进整个秸秆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专业户秸秆养牛各项投入与产出的基础上,给出了以单畜单月盈利额指标为主来计算专业户秸秆养牛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并以专业户家庭人员养牛的机会成本—外出打工的收益为基础,来衡量专业户秸秆养牛经济效益的大小;建立了政策补贴秸秆养牛项目的理论模型,提出了政府扶持专业户秸秆养牛的补贴标准和具体操作方法。实证研究表明,目前偃师市专业户秸秆养牛的规模偏小,是导致养牛不如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政府对秸秆养牛的最小补贴为0,最高补贴是专业户每年每售一头牛补贴366元。当务之急便是帮助专业户融资,进行扩大规模生产,达到理想的“养牛20头,年出栏8头”规模。政府应在养牛资金的保证和贷款优惠上制定相应的政策。

二、肉牛的饲料配合方法与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牛的饲料配合方法与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发展目标的偏离 ——一个肉牛养殖项目的人类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人类学对发展的研究
        二、社会学对项目制的分析
        三、研究区域的畜牧养殖研究
        四、理论思考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情况
        一、研究方法
        二、田野工作情况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一章 研究区域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村落环境
    第二节 历史沿革与民族文化
        一、历史沿革
        二、民族文化
    第三节 村内的经济发展
第二章 当地肉牛养殖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产业立项的大背景
        一、生态的焦虑——秸秆问题化
        二、自上而下的项目
    第二节 回顾产业发展
        一、项目扶持力度
        二、不理想的结局
    第三节 “繁荣”的产业背后
        一、激励机制的漏洞
        二、大量外行资本入驻
        三、项目实施管理混乱
        四、政府监管低效
        五、技术支持的缺位
        六、“荒山荒坡”的真实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聚焦:一个养殖合作社的兴衰
    第一节 富练与鑫德隆
        一、政府与牛场的关系网络
        二、面子和里子
    第二节 富练的经营现状
    第三节 乡政府的行为迷雾
        一、迟迟不来的拨款
        二、“不平等条约”
        三、不堪一击的牛棚
    第四节 鑫德隆:进退两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回顾初心:被遗忘的发展主体
    第一节 村落文化与发展
        一、土地:农业社会的根基
        二、散落的精英
    第二节 村落的权力网络
        一、村务的执行
        二、决策力量的博弈
    第三节 富练与那村
        一、名义上的分红
        二、雇佣情况
        三、农户参与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发展目标偏离的轨迹
    二、如何解决项目被扭曲的命运?
    三、反思发展项目的运作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特色产业集聚推动县域农村扶贫研究 ——以寻甸县肉牛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农村贫困的内涵与成因研究
        (二)关于产业扶贫与减贫效应的研究
        (三)关于产业集聚发展的研究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农村贫困
        二、产业扶贫
        三、特色产业集聚
        四、概念关系分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二、公共治理理论
第二章 寻甸县特色产业集聚推动扶贫工作现状调查
    第一节 寻甸县产业扶贫的背景
        一、寻甸县的资源禀赋
        二、寻甸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三、寻甸县的贫困与贫困治理
    第二节 寻甸县产业扶贫发展现状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分析
        二、特色产业----肉牛产业集聚的发展
    第三节 寻甸县肉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扶贫的工作模式
        一、项目扶持模式
        二、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三、技术创新推广扶贫模式
        四、产业链延伸扶贫模式
    第四节 寻甸县肉牛产业集聚推动扶贫工作的效应分析
        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促进技术创新推广,改变固有思维模式
        四、延伸产业链,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五、提升品牌效应,增加各方关注度
第三章 寻甸县特色产业集聚推动农村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安排与实际需求不符
        二、产业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三、产业扶贫资源分配不合理
        四、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五、利益联结机制单一
    第二节 问题成因分析
        一、政府层面的原因
        二、社会层面的原因
        三、贫困户自身的原因
第四章 完善县域农村地区特色产业扶贫的建议
    第一节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聚
        一、合理产业布局
        二、鼓励形成多样化的经营主体
        三、加强政府统筹力度
    第二节 建立多元化的扶贫资源投入和动员体系
        一、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三、加快贫困地区金融市场改革
    第三节 激发企业、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四节 完善产业扶贫的配套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管体系
        二、建立扶贫绩效考核制度
    第五节 创新和实行可包容多种贫困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市场联结方式
        二、合同联结方式
        三、股份合作方式
        四、资产收益联结方式
结语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3)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提升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第三章 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与投入产出变动
    3.1 我国肉牛养殖业历史变迁与区域布局
    3.2 我国肉牛养殖业投入产出变动与区域差异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4.1 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与测度原理
    4.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4.3 我国肉牛养殖主体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
    4.4 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4.5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肉牛养殖生产方式评价
    5.1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生产方式评价的理论分析
    5.2 我国肉牛养殖业生产方式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6.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6.3 被解释变量与关注解释变量的交叉统计分析
    6.4 实证结果分析及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研究
    7.1 养殖主体参与技术培训的影响因素
    7.2 养殖主体信贷可获性的影响因素
    7.3 养殖主体组织化经营的影响因素
    7.4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异地育肥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做好到场牛只的饲养管理
    1.1 对牛舍的要求
    1.2 卸牛后过渡期的饲养管理
2 肉牛的育肥饲养管理
    2.1 肉牛饲养管理原则
        2.1.1 合理分栏:
        2.1.2 耐心驯调:
        2.1.3 定时定量饲喂, 营养平衡供给, 保证充足的饮水:
        2.1.4 保持牛舍干燥卫生:
        2.1.5 提供充足日粮, 丰富饲料资源:
    2.2 肉牛育肥原理
    2.3 小架子牛的饲养管理
        2.3.1 6月龄以内的犊牛:
        2.3.2 体重为200~250 kg的牛源:
        2.3.3 250~300 kg体重阶段:
        2.3.4 300~350 kg体重阶段:
    2.4 大架子牛的饲养管理
3 适时出栏
    3.1 眼看
    3.2 手摸

(5)《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牛肉贸易可行性及食品安全战略研究》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任务
        1.1.3 客户需求
        1.1.4 目标读者群
    1.2 项目目标及意义
        1.2.1 项目目标
        1.2.2 项目意义
2 项目准备和实施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文本分析
        2.1.2 翻译策略与风格
        2.1.3 翻译辅助工具与背景资料
        2.1.4 制定术语表
    2.2 译中实施
        2.2.1 项目进展
        2.2.2 翻译问题处理
    2.3 译后反馈
3 翻译案例分析
    3.1 用词特征
        3.1.1 重复性词语
        3.1.2 “化”字尾词语
        3.1.3 四六字结构
    3.2 词与语境
        3.2.1 "建设”与语境
        3.2.2 直译导致语境偏差
    3.3 词与文化
        3.3.1 落户
        3.3.2 编制
        3.3.3 走出去
4 总结
    4.1 翻译伦理与职业素质
    4.2 经验与收获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录一: 术语表
附录二: 原文及译文

(6)京郊畜禽养殖养分循环、环境损失及可持续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畜禽生产研究现状
        1.2.2 畜禽生产的环境问题
        1.2.3 研究方法进展
        1.2.4 畜禽生产可持续性评价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材料与方法
        2.3.1 研究区域
        2.3.2 研究方法
        2.3.3 数据来源
    2.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北京畜禽养殖农场养分循环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数据来源
        3.2.2 计算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农场特征
        3.3.2 氮素输入-输出平衡
        3.3.3 磷素输入-输出平衡
    3.4 讨论
        3.4.1 畜禽养殖农场特征分析
        3.4.2 不同畜禽养殖体系养分利用效率分析
        3.4.3 饲料投入对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5 结论
第四章 北京畜禽养殖农场环境损失和经济效益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数据来源
        4.2.2 粪尿产生和损失
        4.2.3 成本-效益分析
        4.2.4 社会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畜禽农场粪尿管理特征
        4.3.2 生产不同畜禽产品环境损失比较
        4.3.3 不同粪尿管理系统氮素环境损失比较
        4.3.4 不同粪尿管理系统磷素环境损失比较
        4.3.5 经济效益
        4.3.6 社会效益
    4.4 讨论
        4.4.1 粪尿管理对环境的影响
        4.4.2 粪尿管理对农场经济效益的影响
        4.4.3 粪尿管理对社会效益的影响
    4.5 结论
第五章 北京畜禽养殖农场尺度可持续性及指标关系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数据来源
        5.2.2 计算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动物各指标表现分析
        5.3.2 不同系统各指标表现分析
        5.3.3 畜禽养殖环境、经济和社会指标之间关系分析
    5.4 讨论
        5.4.1 农场环境、经济和社会指标分析
        5.4.2 农场管理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5.5 结论
第六章 北京畜禽养殖区域尺度历史变化特征和可持续发展建议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数据来源
        6.2.2 计算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氮素流动历史变化
        6.3.2 磷素流动历史变化
        6.3.3 氮素利用效率历史变化
        6.3.4 磷素利用效率历史变化
        6.3.5 不同动物养殖环境损失变化
        6.3.6 环境排放的空间分布
        6.3.7 环境减排潜力情景分析
    6.4 讨论
        6.4.1 畜禽养殖系统变化
        6.4.2 不同区县环境排放量的差异
        6.4.3 未来减少环境影响的潜力和建议
    6.5 结论
第七章 综合讨论
    7.1 北京都市畜牧业的特征
    7.2 北京都市畜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7)体外法评价肉牛饲料净蛋白质利用率和瘤胃降解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常用饲料净蛋白利用率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尼龙袋法评定蛋白质瘤胃降解率及其与净蛋白利用率的相关性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BB法的建立及其瘤胃降解率与尼龙袋法及净蛋白利用率相关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试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产气量法测定蛋白质消化率与尼龙袋法结果及净蛋白利用率相关性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试验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体外酶解法测定蛋白质消化率与尼龙袋法及净蛋白利用率相关性研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试验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反刍动物消化代谢试验样品收集及处理
    附录二 尿液蛋白浓度的测定方法
    附录三 比色法测定氨态氮浓度(Broderick and Kang,1980)
    附录四 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法评价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可能的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概况
    3.1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重要意义
    3.2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3.3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3.4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牛肉供给与需求预测分析
    4.1 中国牛肉供求概况
    4.2 牛肉消费量预测
    4.3 牛肉供给量预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素分析
    5.1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经济分析
    5.2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资源分析
    5.3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分析
    5.4 肉牛生产可持续发展科技分析
    5.5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机遇与制度因素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6.1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依据及设计思路
    6.2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6.3 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与模式选择
    7.1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原则
    7.2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选择
    7.3 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商品母牛产业配套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饲草饲料加工配套技术
    1.1 带毒饲料的脱毒处理
        1.1.1 饼粕糟渣类
        1.1.2 植物芽苗
        1.1.3 新鲜籽实饲料
        1.1.4 其它饲料
    1.2 粗饲料浓加工技术
        1.2.1 盐化法
        1.2.2 碱化法
        1.2.3 氨化法
        1.2.4 微贮法
        1.2.5 酶解法
        1.2.6 青贮法
        1.2.7 粗饲料浓加工技巧
2 添加剂配套应用技术
3 综合高效肉牛育肥技术
    3.1 选择育肥牛杂交组合
        3.1.1 二元杂交组合
        3.1.2 三元杂交组合
    3.2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3.3 合理配制肉牛日粮
4 牛舍建筑
5 小结

(10)秸秆养牛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秸秆养牛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
        1.1.1 秸秆
        1.1.2 秸秆养牛
        1.1.3 秸秆养牛项目
        1.1.4 秸秆养牛项目管理
    1.2 秸秆养牛项目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1.2.1 国家需要
        1.2.2 行业需求
        1.2.3 科学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的推动
        1.3.2 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
        1.3.3 项目投资建设管理理论
        1.3.4 农业产业化理论
        1.3.5 规模经济理论
        1.3.6 文献研究的结论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秸秆养牛项目管理总论
    2.1 管理本质是劳动理论
        2.1.1 管理本质探折意义
        2.1.2 管理本质研究进展
        2.1.3 管理本质是劳动的基本观点
    2.2 秸秆养牛项目管理总论
        2.2.1 项目管理的对象
        2.2.2 项目管理的主体
        2.2.3 项目管理的目标
        2.2.4 项目管理的手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秸秆资源量与可养牛量预测
    3.1 秸秆的种类及分布
        3.1.1 秸秆的产生
        3.1.2 秸秆的种类
        3.1.3 秸秆的地理及季节分布
    3.2 秸秆资源量的预测
        3.2.1 影响秸秆资源数量的主要因素
        3.2.2 秸秆资源量的预测模型
    3.3 秸秆可养牛量预测
        3.3.1 牛的秸秆采食量
        3.3.2 秸秆养牛量的预测模型
    3.4 作物播种面积、单产与可养牛量
        3.4.1 以全国为例
        3.4.2 牛奶和牛肉的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秸秆饲料生产管理
    4.1 秸秆的特点与一般加工方法
        4.1.1 秸秆的特点
        4.1.2 秸秆的一般加工方法
    4.2 秸秆饲料的需求与加工的技术路线
        4.2.1 秸秆饲料的需求
        4.2.2 秸秆饲料加工的技术路线
    4.3 稻草、小麦秸加工管理
        4.3.1 稻草、小麦秸的收集
        4.3.2 稻草、小麦秸加工成“压缩饼干”
        4.3.3 “压缩饼干”的贮存
    4.4 玉米秆加工管理
        4.4.1 玉米秆的收集
        4.4.2 玉米秆加工成“面包草”
        4.4.3 “面包草”的贮存
    4.5 秸秆饲料加工场管理
        4.5.1 秸秆饲料加工场规模
        4.5.2 秸秆饲料加工场选址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秸秆养牛项目组织管理
    5.1 秸秆养牛现状
    5.2 以养牛专业户为核心的秸秆养牛模式
        5.2.1 秸秆养牛的发展方向
        5.2.2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5.2.3 以养牛专业户为核心
        5.2.4 秸秆养牛组织体系
    5.3 秸秆养牛的分散
        5.3.1 养牛专业户
        5.3.2 分散原因
        5.3.3 分散方法
    5.4 秸秆养牛的集中
        5.4.1 牛犊生产、育肥和产乳
        5.4.2 集中原因
        5.4.3 集中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秸秆养牛扶持政策
    6.1 养牛专业户的投入与产出
        6.1.1 养牛专业户的投入
        6.1.2 养牛专业户的产出
    6.2 养牛专业户的经济效益与风险
        6.2.1 养牛专业户的经济效益计算模型
        6.2.2 养牛专业户的风险
    6.3 保证养牛专业户经济效益的扶持政策
        6.3.1 保证养牛专业户经济效益的扶持政策
        6.3.2 保证养牛专业户经济效益的补贴政策模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偃师市秸秆养牛项目管理
    7.1 偃师市秸秆养牛的基本情况
    7.2 秸秆资源量与可养牛量的预测
    7.3 秸秆饲料生产管理
    7.4 秸秆养牛项目组织
    7.5 秸秆养牛扶持政策
    7.6 秸秆养牛发展建议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附录

四、肉牛的饲料配合方法与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发展目标的偏离 ——一个肉牛养殖项目的人类学考察[D]. 刘莹影.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2]特色产业集聚推动县域农村扶贫研究 ——以寻甸县肉牛产业为例[D]. 陈梅.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3]我国肉牛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提升路径研究[D]. 刘森挥.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4]异地育肥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J]. 马冬梅,李宏,冯景利,何昌维,莫放.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03)
  • [5]《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牛肉贸易可行性及食品安全战略研究》翻译实践报告[D]. 鞠恒芳.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6]京郊畜禽养殖养分循环、环境损失及可持续性研究[D]. 魏莎.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7]体外法评价肉牛饲料净蛋白质利用率和瘤胃降解率[D]. 李德勇.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8]中国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岳宏. 吉林农业大学, 2011(02)
  • [9]商品母牛产业配套技术研究进展[J]. 周宝林,桑国俊. 畜牧兽医杂志, 2009(04)
  • [10]秸秆养牛项目管理研究[D]. 孙育峰. 天津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肉牛配合饲料的方法与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