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超强酸Fe_2O_3—SO_4催化合成苹果酸盐~(2-)

固体超强酸Fe_2O_3—SO_4催化合成苹果酸盐~(2-)

一、固体超强酸Fe_2O_3—SO_4~(2-)催化合成苹果酯(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晋[1](2018)在《乙二醇缩合反应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乙二醇与醛、酮类化合物的缩合反应,分析总结了苯甲醛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环己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乙酰乙酸乙酯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苹果酯三类反应的合成方法,并对以乙二醇为原料合成精细化学品进行了展望。

武永军,吴丽,卓馨,刘超,张德瑾[2](2017)在《SO42-/Fe2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苹果酯-B》文中研究说明以自制固体超强酸SO42-/Fe2O3催化乙酰乙酸乙酯和1,2-丙二醇合成苹果酯-B。结果表明:SO42-/Fe2O3是催化合成苹果酯-B的良好催化剂,最佳反应条件为:物料比n1(1,2-丙二醇)∶n2(乙酰乙酸乙酯)为1.5∶1,催化剂用量1.5%,带水剂苯60ml,反应时间2.0h,收率为79.4%。产物的结构经折光率和红外光谱得到证实。

陈崇城[3](2014)在《多级孔氧化物负载型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固体超强酸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固体酸催化剂。它可以克服工业上传统催化剂(如浓硫酸、浓磷酸等无机液体酸;AlCl3、SnCl4、TiCl4等金属卤化物)易腐蚀、污染环境、难分离、副反应多、产物选择性低、催化活性低等诸多弊端。复合氧化物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较强的酸性、较好的耐溶剂性、热稳定性、环境友好性以及良好的催化性能,因此,在石油化工等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氧化物负载型固体超强酸(如WO3/ZrO2)的研究已成为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热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比表面积息息相关,大的比表面积能够产生更丰富的表面活性中心,而多级孔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制备多级孔结构催化剂是提高催化剂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复合模板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法一步合成WO3/ZrO2体系多级孔固体酸催化剂,并应用X射线衍射(XRD)、低温N2吸附、拉曼光谱及NH3-升温脱附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能进行综合表征。结果表明,多级孔结构WO3/ZrO2体系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W离子占位固溶于ZrO2晶格结构中,由于W与Zr不等价和不同半径的原因,使得WO3/ZrO2体系产生大量的晶格缺陷,大大增加了酸中心。在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WO3/ZrO2多级孔固体酸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并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当WO3负载量为20%时,经550℃煅烧5h的WO3/ZrO2固体酸催化剂性能最佳。同时,探讨了煅烧温度对所合成催化剂试样酸强度及酸量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针对苯和十二烯的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WO3/ZrO2体系催化剂具有较强的酸强度,并且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晶化程度有密切关系,比表面积的增大和四方相ZrO2的生成能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酸强度。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烷基化反应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中450℃,5小时煅烧的WO3/ZrO2催化剂催化活性最佳,其苯和十二烯烷基化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最优(反应6h后十二烯的转化率达到100%,2#十二烷基苯选择性也达到67%,)。掺杂不同价态的金属活性组分,可以进一步增加催化剂的晶格缺陷,从而增加催化剂的表面酸中心。由于过渡元素Co的原子半径与催化剂载体中的Zr相近,能够与ZrO2形成相对大的负载量的固溶体,同时Co3+的引入,由催化剂中O配位不饱和形成的缺陷可丰富其表面酸位,增强催化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WO3/ZrO2体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引入适量的低价活性组分Co,通过复合模板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法一步合成多级孔Co2O3-WO3/ZrO2固体酸催化剂。在ZrO2基系列催化剂中,当W03的含量为20 wt%, Co2O3的含量为25wt.%时,经过500℃煅烧的Co2O3-WO3/ZrO2催化剂样品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同时,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温度、苯烯比和多级孔结构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苯酚和十二烯的烷基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是:Co2O3的负载量为25wt.%,反应温度为70℃,苯烯比为4,反应时间为2 h,催化剂含量占3wt.%。反应2h后,在催化剂C02O3-WO3/ZrO2上十二烯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2%,十二烷基苯酚的选择性达到76%。同时,Co2O3-WO3/ZrO2复合氧化物型固体酸催化剂还具有优异的重复使用性能,在苯酚和十二烯的烷基化反应过程中,循环使用4次后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稀土元素具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通过引入比Zr离子半径大的稀土Nd到固体酸催化剂的晶格中,三价Nd离子的占位掺杂能够产生更大的晶格畸变,将形成更丰富的表面酸位。在WO3/ZrO2催化剂体系中适量掺杂Nd2O3,制备了多级孔Nd2O3-WO3/ZrO2催化剂。研究表明,Nd2O3掺入具有如下优势:1)可以有效地提高固体酸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从而增加了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2)增加材料的表面强酸中心和总酸量,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酸催化活性;3)改变催化剂表面原子的化学状态,增强金属离子的吸电子能力,从而降低反应过程中的酸性流失,使催化剂具有更好的重复使用性能。根据协同催化原理,将TiO2作为协同催化剂引入到WO3-ZrO2体系中形成复合基体,合成出由四方相TiO2和四方相ZrO2混合的W03/TiO2-ZrO2三元体系,以及在在此基础上再引入适量的Co203形成WO3-Co2O3/TiO2-ZrO2四元体系的多级孔固体酸催化剂。由于W、Co共掺杂到TiO2-ZrO2复合相基体上,使得多种掺杂离子同时共存于混合物相体系中,形成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的表面缺陷,促使催化剂具有更大酸强度分布区间,提高催化剂的催化选择性。研究表明,TiO2与ZrO2存在良好的协同催化效果,TiO2的引入可以改善催化剂上强酸酸位的分布,提高催化剂对烷基化反应中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其中当钛锆质量比为1,催化剂具有最强的酸催化活性。在WO3-ZrO2基体中同时引入适量的Co2O3和TiO2,增加体系结构缺陷,增加了固体酸强酸位和总酸度,并使体系成为一个多元催化活性混为一体的具有协同催化作用的催化剂,进一步提高了催化剂的性能。

熊森[4](2013)在《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酯化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目的在于找到一种对酯化反应具有普遍催化效果,同时对环境友好的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希望通过实验和研究,实现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大规模工业化的使用。本论文工作的第一步是进行了SO42-/ZrO2-TiO2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制备方法采用沉淀浸渍法:将5m1的TiCl4用水稀释,当没有白烟出现时,加入14.7gZrOCl2·8H2O,搅拌溶解,用氨水调节pH,pH的适宜范围为10-11,常温下陈化10小时,减压抽滤,反复洗涤滤饼至无Cl-检出(用0.1mol/L的AgNO3溶液检测),所得沉淀于100℃下烘干12h,固体研细成80-100目粉末后开始浸渍,浸渍液用0.53mol/L的硫酸溶液,浸渍时间为6h,然后进行抽滤,减压抽滤后所得沉淀在100℃烘干1h,再于550℃下的马弗炉中焙烧4h,冷却后即为TiO2-ZrO2/SO42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经过Hammett指示剂法,确定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H0是介于-11.99和-12.7之间,大于100%的H2SO4的H0值-11.93,所以可以确定制得的催化剂为超强酸。通过研究SEM图片,发现固体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表面存在着裂痕,由此推测,由于裂痕的存在,使得催化剂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因而拥有更多的酸点数目,从而具有超强酸性。经过实验,可以确定SO42-/ZrO2-TiO2复合固体超强酸性能优于单组分超强酸,可能是由于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的引入,使得Zr02和Ti02的晶型更加稳定,在焙烧时可以更好的稳定在具有更好催化性能的晶型,即是四方相和锐钛矿晶型,在适宜浓度的浸渍液中进行浸渍,可以有效的提高催化剂表面的酸点数目,合适的焙烧温度可以使金属氧化物的晶型保持在具有最高催化性能的范围内。肉桂酸苄酯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肉桂酸苄酯可供配制香料,广泛用于各种香型香精的稀释剂和定香剂,也用作肥皂、化妆品等日化和食品工业的调香剂。在医药工业中,用来制造心可安、局部麻醉剂、杀菌剂、止血药等。在农药工业中,作为生长促进剂和长效杀菌剂而用于果蔬的防腐。随着包装材料添加剂向多功能化发展,功能性包装材料添加剂是今后包装材料的一个发展方向。肉桂酸苄酯可作为一种功能性添加剂添加到包装纸中,作为食品包装纸用的香料,也可以制备光致变色染料应用于高档包装材料。肉桂酸苄酯安全无毒,价格低廉,符合当今包装材料绿色化得要求。对于肉桂酸苄酯的合成反应,先后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在单因素实验中,分别讨论了不同醇酸比、不同反应时间、催化剂的不同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同时,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实验表明,重复使用5次,催化剂的性能可以维持在一个较好范围内,酯化反应的酯化率下降不到5%。在正交实验中,以不同醇酸比、不同反应时间、催化剂的不同用量、反应温度作为需要考察的因素,然后改变这四个因素的水平,然后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和单因素实验的结果相吻合。随后在所得出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3组重复性实验,每组实验的结果都大于90%,说明了实验结果是可靠的。经过相关的分析手段,确定了在实验中所制得的产物即为肉桂酸苄酯。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肉桂酸苄酯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n(肉桂酸):n(苄醇)=1:8,SO42-/TiO2-ZrO2为肉桂酸总质量的6%,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为4小时,肉桂酸苄酯收率达到92%。用TiO2-ZrO2/SO42作催化剂合成肉桂酸苄酯具有反应时间短、产品后处理简单、产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本实验合成产品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的梭柱形结晶,在室温下容易熔融成黄色油状物。溶于乙醇、苯等有机溶剂。沸点228℃-230℃,熔点范围为37.2℃-38.7℃,通过IR分析可知该产品即为目标产品。合成的催化剂回收后用酸浸泡再焙烧可以重复使用5次,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效率。为了验证催化剂的普遍适用性,又进行了硬脂酸月桂醇酯的合成工作。硬脂酸月桂醇酯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冶金等工业。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讨论了不同醇酸比、不同反应时间、催化剂的不同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经过实验后确定了硬脂酸月桂醇酯合成的适宜条件。在重复性实验中,经过5次反应后,酯化率下降不足5%,说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过IR检测,可以确定反应中合成的产物为硬脂酸月桂醇酯。通过这个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催化合成硬脂酸月桂醇酯,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的合成也很简单。合成硬脂酸月桂醇酯的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控制在140℃,投料比n(硬脂酸):n(月桂醇)=1:1.1,催化剂用量4%,.在此实验条件下,硬脂酸月桂醇酯的酯化率达到最大。本实验中采取了减压蒸馏的方法,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并且很有效的提高硬脂酸月桂醇酯的纯度。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催化合成硬脂酸月桂醇酯,产品收率较高、质量好,且有效减少设备腐蚀,污染环境小,反应时间短,具有工业开发前景。

熊森,吴洪特,于兵川[5](2013)在《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酯化反应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相对于单组分固体超强酸而言,复合固体超强酸是一类性能更加优异的催化材料,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性,不腐蚀设备,对环境污染小,是目前催化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综述了复合固体超强酸作为酯化反应催化剂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复合固体超强酸的研究方向。

陈洁[6](2010)在《油脂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油基础研究》文中指出油脂是一类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是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然而脂肪酸甲酯类生物柴油在生产成本及自身性质上存在诸多缺陷,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一定的困难。为此,本研究以油脂为原料,采用催化裂解的方法制备高热值、低温流动性好的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催化裂解工艺过程及相应的酸值调控机制,并制备了高效非均相固体酸催化剂,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归纳如下:1.研究了油脂的催化裂解机理、工艺及其产物特性。采用热重-量热分析法,研究催化裂解过程机理,提出碱性催化剂催化裂解新工艺。考察了三种催化裂解反应器,包括间歇式反应器、旋转锥式反应器和催化精馏反应器。研究相应的裂解工艺过程并确定催化精馏反应是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的适宜方法。较佳工艺条件为:Na2CO3为催化剂,精馏柱温度为320350℃,裂解温度为450500℃,进料速度为35 g/h。所制备燃料性能如下:密度825 kg/m3,粘度4.0 mm2/s,热值42 MJ/kg,冷凝点-9℃,冷滤点-4℃。相比较脂肪酸甲酯类生物柴油,其低温流动性和热值均有明显改善。在该工艺条件下一并研究棕油、麻疯油、光皮油、桐油四种油脂的催化裂解效果。结果表明催化精馏裂解法具有很好的原料适应性,催化裂解后的产物组成通过GC-MS确证,主要为碳链小于C24的烷烃、烯烃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醛、羧酸等化合物。2.研究了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的以介孔ZrO2为载体(M-ZrO2),S2O82-为酸性促进基团所制备的固体酸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确定催化剂S2O82-/M-ZrO2的较佳制备条件是:S2O82-盐溶液浓度为2.5mol/L,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3 h。采用XRD、TG-DSC、N2吸附脱附及SEM对M-ZrO2和S2O82-/M-ZrO2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介孔ZrO2的比表面积为398.0m2/g,平均孔径5.67 nm,以无定形或微小晶粒存在;S2O82-/M-ZrO2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比介孔ZrO小,呈四方晶相,表面不平整,呈多孔穴的蜂窝状疏松结构。以乙酸、乙醇酯化反应做为模型反应,在S O 2-/M-ZrO2催化下,酯化率达到51.4 %。3.采用酯化效果较好的S2O82-/M-ZrO2固体酸催化剂研究了油脂裂解液体产物(裂解油)的酸值调控方法。最优条件为:选用4 %的S2O82-/M-ZrO2固体酸催化剂,m(甲醇) :m(裂解油) =0.3,裂解油酸值降至6 mgKOH/g,酯化率达到94.4 %;重复利用三次后,酯化率降至84.8 %。FT-IR和GC-MS分析表明酯化后裂解油中的羧酸已甲酯化,产生了相应的脂肪酸甲酯。裂解油经酯化后热值提高到42 kJ/g;酸值由59 mgKOH/g降至6 mgKOH/g;粘度降至0#柴油的标准范围内;冷凝点及冷滤点分别为:-10℃和-8℃,优于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更好。通过对酯化产物进行碱处理,酸值可进一步降低至0.4mgKOH/g。

吕成飞[7](2008)在《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针对浓硫酸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反应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展开了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为提高SO42-/TiO2固体超强酸的反应活性,进行了两种性能改进,并通过催化剂的活性评价和性能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工业化提供了有益依据。采用溶胶-凝胶法与浸渍法相结合制备了SO42-/TiO2(ST)固体超强酸,以乙酸异戊酯的合成为探针实验,考察了固体超强酸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是:H2SO4浸渍浓度为1.0mol/L、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h。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酯化工艺条件:以最佳条件下制备的SO42-/TiO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醇酸摩尔比1.4:1,催化剂的用量为乙酸质量的5%,110~130℃温度下反应时间为6h,酯化率达93%以上。对SO42-/TiO2固体超强酸进行性能改进,制备了新型催化剂V促进SO42-TiO2(STV)固体超强酸,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是:NH4VO3浸渍浓度为0.010mol/L,H2SO4浸渍浓度1.0 mol/L,在马弗炉里500℃下焙烧3h。在此条件下,其酯化率可达95%以上。对产物乙酸异戊酯进行了性能评价,符合香料GB6576-1996的要求。XRD测试结果表明,V的引入延迟了基体氧化物的晶化,拓宽了催化剂锐钛矿晶型的存在范围,使催化剂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有效抑制了催化剂中硫的流失;Hammett指示剂法的结果表明,催化剂ST和STV都是固体超强酸,V的引入增强了催化剂表面酸强度;瓜测试结果表明,ST和STV催化剂表面SO42-是以螯合状双配位方式吸附在金属离子上的;热分析结果表明,固体超强酸制备工艺中焙烧温度选择500℃是正确的,并且V的引入增强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对SO42-的结合能力,延长了ST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不同方法再生后的结果表明,造成STV催化剂失活是由于SO42-流失和积碳的共同作用,通过焙烧除碳再进行补充SO42-能恢复STV催化剂活性。对SO42-/TiO2固体超强酸进行性能改进,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SO42-/TiO2-ZrO2-Fe2O3固体超强酸,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是:n(Ti):n(Zr):n(Fe)=3:1:2,H2SO4浸渍浓度0.75 mol/L,焙烧温度50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6%以上。利用XRD、IR、TG等手段进行分析表征和再生方法探讨,得到了类似STV的结论。

杨东明[8](2008)在《轻烃异构化固体起强酸催化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固体超强酸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催化材料,其中S2O82-/ZrO2-Al2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制备方法简单、不污染环境、不腐蚀设备、可重复使用等突出优点,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已成为近年来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以S2O82-/MxO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中酸性最强的S2O82-/ZrO2作为研究对象,引入贵金属Pt并采用Al2O3作为第二组分制备了Pt-S2O82-/ZrO2-Al2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主要研究了Pt-S2O82-/ZrO2-Al2O3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其在正戊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应用。实验以正戊烷为原料,在10mL连续流动式固定床高压微反-色谱联合装置上对催化剂进行了评价。通过考察Al2O3加入方式、Al2O3含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渍溶液种类、过硫酸铵加入方式、过硫酸铵浓度、过硫酸铵浸渍时间、Pt含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制备方法,研究了空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烃摩尔比等对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并采用XRD、IR、BET等现代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所制备的一系列Pt-S2O82-/ZrO2-Al2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进行评价与筛选后发现,Al2O3含量为2.5%,金属Pt含量为0.1%,采用共沉淀法,在0.75mol/L的(NH4)2S2O8溶液中浸渍6h并于600℃下焙烧3h制得的催化剂,在300℃下活化3h时对于正戊烷异构化的反应效果最佳。该催化剂在t=220℃、P=2.0MPa、WHSV=1.5h-1、H2/nC5=4:1的条件下,正戊烷转化率为78.25%,异戊烷收率为74.85%,异戊烷选择性为95.65%,液收率为96.42%,其催化效果要优于同类催化剂。

王君[9](2007)在《ZrO2基复合氧化物磁性固体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烃类的催化裂化,烯烃的异构化,芳烃和烯烃的烷基化反应,烯烃和二烯烃的低聚、共聚和高聚,酯化及水解等反应是目前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科研工作者致力于通过开发新型的固体超强酸来代替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的液体酸。近年来,人们借助迅速发展的纳米技术,合成了纳米固体超强酸。纳米粒子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自由能,大大提高了固体超强酸的催化活性,但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在液相催化体系中易团聚,分离和回收困难,在气固催化体系中,会造成床层阻力增大。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易于分离和回收,同时又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新型纳米固体酸催化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系统地总结、综述了固体酸的分类以及氧化物固体酸的形成机理。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具有较高磁响应性和悬浮稳定性的磁性基质,通过将磁性基质与固体酸氧化物复合,首次合成了既具有磁性又具有较高酸强度的ZrO2基三元复合氧化物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以ZrO2为固体酸催化剂的主活性组分和载体,通过掺杂其它氧化物来改进单组分二氧化锆作为固体酸热稳定性差、比表面小的缺陷。在高温焙烧过程中,多组分复相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各组分发生了氧物种在物相之间的迁移,导致多组分复合氧化物各个物种之间的协同作用,高温焙烧过程中延迟了主活性组分ZrO2的晶化温度,有效抑制了ZrO2晶体颗粒的长大,抑制了四方晶相ZrO2(t)向单斜晶相ZrO2(m)的转变,增强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增加了酸中心密度和酸强度,形成比单组分体系多得多的活性中心。Fe3O4磁性基质的引入赋予固体超强酸以顺磁性,在产物的分离、洗涤和回收过程中,引入了磁分离技术。与离心、抽滤等传统分离方法相比,具有省时、简捷、耗能低等优点。设计并合成了SO42-/ZrO2/Fe3O4/Al2O3、SO42-/ZrO2/Fe3O4/TiO2、SO42-/ZrO2/Fe3O4/B2O3、SO42-/ZrO2/Fe3O4/WO3四种不同系列的SO42-促进型三元复合氧化物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XRD、IR、TG-DSC、TEM、HRTEM、SEM、NH3-TPD、Mossbauer、VSM以及N2吸附-脱附等综合实验手段,系统考察了Fe3O4、Al2O3、B2O3、TiO2、WO3等氧化物的引入对固体酸催化剂粒子大小、磁学性能、晶体结构、表面酸性、孔径分布、比表面积等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和探讨了磁性基质负载量、氧化物的掺杂量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ZrO2晶化温度和晶型转变温度的影响。磁性基质的引入及B2O3、WO3、Al2O3、TiO2等氧化物的掺杂稳定了介稳态的ZrO2(t)。Al2O3、TiO2、WO3等粒子高度分散在ZrO2中,在烧结过程中有效地阻碍了扩散传质的进行以及晶界的移动,抑制ZrO2晶体的生长,细化了晶粒,降低了ZrO2(t)的晶相转变温度。样品的HRTEM显示,氧化物的掺杂可以有效的抑制ZrO2(t)向ZrO2(m)晶相的转化,使晶体按ZrO2(t)的(101)晶面取向生长,晶面间距为d(101)=0.29 nm。本文以酯化反应作为磁性复合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的探针反应,对磁场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实验结果和创新性成果,为深入研究磁性催化剂的磁化学反应机制提供了实验参考,并为开发环境友好的新型双功能催化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家贵,朱万仁,陈进生[10](2006)在《固体超强酸SO42-/TiO2催化合成苹果酸二异戊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为催化剂催化合成苹果酸二异戊酯,确定了苹果酸与异戊醇的酯化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酸醇比为1:5(苹果酸0.03mol),催化剂用量为0.50g,反应时间为3.5h,带水剂苯为3ml,酯化率可达93.43%.

二、固体超强酸Fe_2O_3—SO_4~(2-)催化合成苹果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体超强酸Fe_2O_3—SO_4~(2-)催化合成苹果酯(论文提纲范文)

(1)乙二醇缩合反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与醛类化合物的缩合
2 与酮类化合物的缩合
3 结论与展望

(2)SO42-/Fe2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苹果酯-B(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1.2 SO42-/Fe2O3催化剂的制备
    1.3 缩酮反应
    1.4 产品的分离和提取
    1.5 产品的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的催化剂对产率的影响
    2.2 正交实验
    2.5 产品分析
3 结论

(3)多级孔氧化物负载型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固体超强酸的分类
        1.2.1 负载卤素型固体超强酸
        1.2.2 硫酸根离子改性金属氧化物固体超强酸
        1.2.3 无机盐复配而成的固体超强酸
        1.2.4 杂多酸型超强酸
        1.2.5 沸石分子筛固体超强酸
        1.2.6 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固体超强酸
    1.3 WO_3/ZrO_2固体超强酸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WO_3/Zr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
        1.4.1 浸渍法
        1.4.2 沉淀法
        1.4.3 熔融法
        1.4.4 水热合成法
        1.4.5 溶胶-凝胶法
    1.5 制备条件的影响
        1.5.1 金属氧化物晶态的影响
        1.5.2 PH的影响
        1.5.3 焙烧温度的影响
    1.6 催化剂的改性
        1.6.1 提高比表面积
        1.6.2 引入多组元金属氧化物
        1.6.3 引入贵金属或过渡金属
        1.6.4 引入稀土元素
        1.6.5 分子筛载体
        1.6.6 阴离子酸根修饰
    1.7 WO_3/ZrO_2固体超强酸的应用
        1.7.1 酞化反应
        1.7.2 烷烃异构化反应
        1.7.3 Friedel-Crafts反应
        1.7.4 裂化反应
        1.7.5 醇脱水反应
        1.7.6 酯化反应
    1.8 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总述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试剂
        2.1.2 仪器
    2.2 表征手段
    2.3 酯化反应
    2.4 烷基化反应
    2.5 多级孔催化剂的合成
第三章 多级孔WO_3/ZrO_2固体酸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分析
    3.1 引言
    3.2 多级孔WO_3/ZrO_2催化剂的制备
    3.3 WO_3负载量对多级孔WO_3/ZrO_2催化剂的影响
        3.3.1 多级孔WO_3/ZrO_2催化剂催化剂的结构
        3.3.2 多级孔WO_3/ZrO_2催化剂的酸性表征
        3.3.4 多级孔WO_3/ZrO_2催化剂的酯化反应活性
        3.3.5多级孔W〇_3/Zr〇_2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3.4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材料酸强度的影响
        3.4.1 不同煅烧温度试样的结构与表面酸性分析
        3.4.2 煅烧温度对酯化反应活性与重复使用性的影响
    3.5 多级孔WO_3/ZrO_2催化剂烷基化反应催化活性
    3.6 小结
第四章 多级孔Co_2O_3-WO_3/ZrO_2固体酸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分析
    4.1 引言
    4.2 多级孔Co_2O_3-WO_3/ZrO_2催化剂的制备
    4.3 多级孔Co_2O_3-WO_3/ZrO_2催化剂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4.4 多级孔Co_2O_3-WO_3/ZrO_2催化剂的酸性分析
    4.5 正丁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4.6 苯与正十二烯的烷基化反应
    4.7 苯酚和十二烯的烷基化反应
        4.7.1 Co_2O_3负载量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
        4.7.2 多级孔结构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
        4.7.3 反应温度对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
        4.7.4 苯烯比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
        4.7.5 与相关文献的比较
        4.7.6 烷基化反应重复使用性能
    4.8 小结
第五章 多级孔Nd_2O_3-WO_3/ZrO_2固体酸催化剂的合成与催化性能表征
    5.1 引言
    5.2 多级孔Nd_2O_3-WO_3/ZrO_2催化剂的制备
    5.3 多级孔Nd_2O_3-WO_3/ZrO_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5.4 多级孔Nd_2O_3-WO_3/ZrO_2催化剂的酸性分析
    5.5 酯化反应
    5.6 酯化反应重复使用性能
    5.7 优化制备工艺
    5.8 小结
第六章 TiO_2-ZrO_2复合基体多级孔固体酸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分析
    6.1 引言
    6.2 WO_3/TiO_2-ZrO_2固体酸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性能表征
        6.2.1 WO_3/TiO_2-ZrO_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6.2.2 WO_3/TiO_2-ZrO_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分析
    6.3 WO_3-Co_2O_3/TiO_2-ZrO_2四元体系多级孔固体酸催化剂
        6.3.1 WO_3-Co_2O_3/TiO_2-ZrO_2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6.3.2 WO_3-Co_2O_3/TiO_2-ZrO_2固体酸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6.3.3 WO_3-Co_2O_3/TiO_2-ZrO_2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分析
    6.4 TiO_2-ZrO_2复合基体多级孔固体酸催化剂的稳定性
    6.5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酯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固体超强酸的定义及其种类
    1.3 固体超强酸的酸性中心模型
    1.4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1.5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应用
    1.6 固体超强酸的影响因素
    1.7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改进
    1.8 催化剂的失活及再生
    1.9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TiO_2催化合成肉桂酸苄酯
    2.1 研究现状
    2.2 主要解决的问题
    2.3 方案论证
    2.4 实验部分
    2.5 结果分析与讨论
    2.6 产品质量检测及表征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TiO_2催化合成硬脂酸月桂醇酯
    3.1 原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的方法
    3.4 主要的仪器设备与试剂
    3.5 实验过程
    3.6 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酯化反应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组分固体超强酸
2 复合型固体超强酸
    2.1 加入稀土元素
    2.2 加入过渡金属
    2.3 加入其它金属氧化物
    2.4 引入纳米材料
    2.5 阴离子改性
3 结语

(6)油脂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油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生物质基液体燃料研究进展
        1.2.2 催化酯化反应中固体酸催化剂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
第二章 油脂催化裂解及其产物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油性质
        2.3.2 催化裂解反应过程机理探讨
        2.3.3 间歇式反应法催化裂解大豆油
        2.3.4 旋转锥式反应法催化裂解大豆油
        2.3.5 催化精馏反应法催化裂解大豆油
        2.3.6 几种油脂原料的考察
    2.4 小结
第三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2.2 分析测试仪器与方法
        3.2.3 催化剂的制备
        3.2.4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的筛选试验
        3.3.2 介孔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的筛选
        3.3.3 催化剂结构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可凝性油脂裂解产物的酸值调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分析测试仪器与方法
        4.2.3 裂解油酯化反应
        4.2.4 碱处理反应
        4.2.5 酯化率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桐油裂解油催化酯化处理的影响因素
        4.3.2 桐油裂解油酯化处理前后成分的变化
        4.3.3 碱处理
    4.4 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7)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固体超强酸的定义及分类
    1.2 固体超强酸的酸中心模型及催化机理
    1.3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方法
        1.3.1 沉淀浸渍法
        1.3.2 溶胶—凝胶法
        1.3.3 低温陈化法
        1.3.4 水热合成法
    1.4 固体超强酸性能的影响因素
        1.4.1 金属氧化物的影响
        1.4.2 沉淀剂的影响
        1.4.3 浸渍液的影响
        1.4.4 焙烧温度的影响
    1.5 固体超强酸的应用
        1.5.1 酯化反应
        1.5.2 烷烃的异构化
        1.5.3 烷基化反应
        1.5.4 脱水反应
        1.5.5 水合反应
        1.5.6 环化反应
        1.5.7 缩合反应
        1.5.8 齐聚
        1.5.9 氧化
    1.6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性能改进
        1.6.1 提高比表面积
        1.6.2 引入多组元金属氧化物
        1.6.3 阴离子酸根的改进
    1.7 固体超强酸的失活与再生
    1.8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9 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和装置
    2.2 催化剂的制备
        2.2.1 纳米级TiO_2的制备
        2.2.2 纳米级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2.2.3 V促进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2.2.4 SO_4~(2-)/TiO_2-ZrO_2-Fe_2O_3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表征
        2.3.1 XRD分析
        2.3.2 超强酸Hammer函数测定
        2.3.3 TG分析
        2.3.4 IR光谱分析
        2.3.5 硫含量分析
    2.4 乙酸异戊酯合成反应
        2.4.1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异乙酸异戊酯工艺流程
        2.4.2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反应
    2.5 乙酸异戊酯的表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纳米级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研究
    3.1 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制备条件的优化研究
        3.1.1 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制备的影响因素
        3.1.2 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制备条件对其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3.2 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反应体系的研究
        3.2.1 酯化反应正交表的制定
        3.2.2 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促进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研究
    4.1 V促进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
        4.1.1 NH_4VO_3浸渍浓度和H_2SO_4浸渍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1.2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2 产品的分析
    4.3 V促进前后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结构分析和催化性能研究
        4.3.1 物相分析(XRD)
        4.3.2 Hammer酸性分析
        4.3.3 IR分析
        4.3.4 硫含量分析
        4.3.5 TG分析
        4.3.6 V促进前后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反应性能比较
        4.3.7 V促进前后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稳定性比较
    4.4 STV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O_4~(2-)/TiO_2-ZrO_2-Fe_2O_3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研究
    5.1 SO_4~(2-)/TiO_2-ZrO_2-Fe_2O_3固体超强酸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
        5.1.1 Ti、Zr和Fe的摩尔比对酯化率的影响
        5.1.2 H_2SO_4浸渍浓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5.1.3 焙烧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5.2 固体超强酸结构分析
        5.2.1 物相分析(XRD分析)
        5.2.2 IR分析
        5.2.3 硫含量分析
        5.2.4 热重法(TG)
    5.3 SO_4~(2-)/TiO_2-ZrO_2-Fe_2O_3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本章小结
结论及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轻烃异构化固体起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2 轻烃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 轻烃异构化催化反应机理
        1.3.1 酸性催化剂的异构化机理
        1.3.2 金属-酸性双功能催化剂的异构化机理
    1.4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1 固体超强酸的定义及分类
        1.4.2 超强酸酸强度及其测定
    1.5 S_2O_8~(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5.1 S_2O_8~(2-)促进的单一氧化物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
        1.5.2 S_2O_8~(2-)促进的复合氧化物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
        1.5.3 S_2O_8~(2-)/M_xO_y 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1.5.4 影响S_2O_8~(2-)/M_xO_y 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因素
        1.5.5 S_2O_8~(2-)/M_xO_y 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应用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1.1 共沉淀法
        2.1.2 机械混合法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与表征方法
        2.4.1 实验装置
        2.4.2 反应产物分析方法
    2.5 催化剂表征测试
        2.5.1 催化剂XRD 晶相分析
        2.5.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5.3 催化剂硫含量测定
        2.5.4 催化剂BET 分析
第三章 PT-S_2O_8~(2-)/ZRO_2-AL_2O_3型固体超强酸制备条件的确定及分析
    3.1 微反活性数据的重复性
    3.2 AL_2O_3 加入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2.1 催化剂的IR 分析
        3.2.2 Al_2O_3 加入方式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3.3 AL_2O_3 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3.1 催化剂的IR 分析
        3.3.2 催化剂的BET 分析
        3.3.3 Al_2O_3 含量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3.4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4.1 催化剂的XRD 分析
        3.4.2 催化剂的硫含量分析
        3.4.3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3.5 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5.1 催化剂的硫含量分析
        3.5.2 焙烧时间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3.6 浸渍溶液种类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6.1 催化剂的IR 分析
        3.6.2 催化剂的硫含量分析
        3.6.3 浸渍溶液种类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3.7 过硫酸铵加入方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7.1 催化剂的IR 分析
        3.7.2 过硫酸铵加入方式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3.8 过硫酸铵浓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8.1 催化剂的IR 分析
        3.8.2 过硫酸铵浓度对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
    3.9 过硫酸铵浸渍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10 PT 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11 活化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12 活化时间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3.1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艺条件对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4.1 空速对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4.2 反应温度对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4.3 反应压力对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4.4 氢烃摩尔比对正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ZrO2基复合氧化物磁性固体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固体酸催化剂的定义及分类
        1.3.1 固体酸催化剂的定义
        1.3.2 固体酸催化剂的分类
    1.4 固体酸催化剂表面酸性表征与酸位结构分析
        1.4.1 固体酸催化剂表面酸性的表征
        1.4.2 固体酸催化剂的酸位结构分析
    1.5 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概述
        1.5.1 金属氧化物固体酸催化剂的酸性
        1.5.2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不同物相的作用与协同效应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合成方法和表征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
        2.1.1 实验试剂及原料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与过程
        2.2.1 磁性基质的合成
        2.2.2 SO_4~(2-)/ZrO_2/Fe_3O_4/Al_2O_3磁性固体超强酸的合成
        2.2.3 SO_4~(2-)/ZrO_2/Fe_3O_4/TiO_2磁性超强酸的合成
        2.2.4 SO_4~(2-)/ZrO_2/Fe_3O_4/B_2O_3磁性超强酸的合成
        2.2.5 SO_4~(2-)/ZrO_2/Fe_3O_4/WO_3磁性超强酸的合成
    2.3 催化剂性能表征方法
        2.3.1 广角X射线衍射
        2.3.2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DSC)
        2.3.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2.3.6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
        2.3.7 氮气吸附-脱附(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2.3.8 程序升温脱附(TPD)法
        2.3.9 穆斯堡尔谱(M(o|¨)ssbauer)
        2.3.10 磁性样品振荡计(VSM)
第3章 三元复合氧化物SO_4~(2-)╱ZrO_2╱Fe_3O_4╱Al_2O_3磁性固体酸的表征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3.2.2 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率的计算
    3.3 结果与讨论
        3.3.1 XRD分析
        3.3.2 TEM分析
        3.3.3 IR分析
        3.3.4 Raman分析
        3.3.5 TG-DSC分析
        3.3.6 磁性的测量
        3.3.7 M(o|¨)ssbauer分析
        3.3.8 N_2吸附-脱附分析
        3.3.9 NH_3-TPD分析
        3.3.10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研究
        3.3.11 磁场对柠檬酸三丁酯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元复合氧化物SO_4~(2-)/ZrO_2╱Fe_3O_4╱TiO_2磁性固体酸的表征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SO_4~(2-)/ZrO_2╱Fe_3O_4╱TiO_2磁性固体酸催化乙酸乙酯酯化反应
        4.2.2 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RD分析
        4.3.2 DSC-TG分析
        4.3.3 IR分析
        4.3.4 M(o|¨)ssbauer谱
        4.3.5 TEM分析
        4.3.6 N_2吸附-脱附分析
        4.3.7 NH_3-TPD分析
        4.3.8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研究
        4.3.9 磁场对乙酸乙酯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元复合氧化物SO_4~(2-)/ZrO_2╱Fe_3O_4╱B_2O_3磁性固体酸的表征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丁酯
        5.2.2 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率的计算
    5.3 结果与讨论
        5.3.1 XRD分析
        5.3.2 IR分析
        5.3.3 Raman分析
        5.3.4 TG-DSC分析
        5.3.5 TEM、SEM、HRTEM、FFT及EDS分析
        5.3.6 磁性的测量
        5.3.7 N_2吸附-脱附分析
        5.3.8 酸强度的测定
        5.3.9 NH_3-TPD分析
        5.3.10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元复合氧化物SO_4~(2-)/ZrO_2/Fe_3O_4/WO_3磁性固体酸的表征与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苹果酯反应
        6.2.2 催化剂的分离和回收
    6.3 结果与讨论
        6.3.1 XRD分析
        6.3.2 IR分析
        6.3.3 Raman分析
        6.3.4 TG-DSC分析
        6.3.5 TEM、HRTEM及FFT分析
        6.3.6 磁性的测量
        6.3.7 N_2吸附-脱附分析
        6.3.8 NH_3-TPD分析
        6.3.9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苹果酯研究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固体超强酸Fe_2O_3—SO_4~(2-)催化合成苹果酯(论文参考文献)

  • [1]乙二醇缩合反应研究进展[J]. 王小晋. 山西化工, 2018(06)
  • [2]SO42-/Fe2O3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苹果酯-B[J]. 武永军,吴丽,卓馨,刘超,张德瑾.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3]多级孔氧化物负载型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D]. 陈崇城. 福州大学, 2014(12)
  • [4]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酯化反应研究[D]. 熊森. 长江大学, 2013(02)
  • [5]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酯化反应研究进展[J]. 熊森,吴洪特,于兵川.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3(03)
  • [6]油脂催化裂解制备液体燃料油基础研究[D]. 陈洁.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05)
  • [7]SO42-/MxOy型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研究[D]. 吕成飞. 大连交通大学, 2008(05)
  • [8]轻烃异构化固体起强酸催化剂的研究[D]. 杨东明. 大庆石油学院, 2008(04)
  • [9]ZrO2基复合氧化物磁性固体酸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王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4)
  • [10]固体超强酸SO42-/TiO2催化合成苹果酸二异戊酯的研究[J]. 李家贵,朱万仁,陈进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标签:;  ;  ;  

固体超强酸Fe_2O_3—SO_4催化合成苹果酸盐~(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