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硬玉的合成、热行为和热稳定性

宝石硬玉的合成、热行为和热稳定性

一、宝石翡翠的合成、热行为和热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候雪[1](2020)在《海洋贝壳的精细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海洋贝壳经过数亿年的进化,可在温和的海洋环境中利用简单的无机物碳酸钙和少量的有机质组装成复杂精巧的多级复合结构,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等优异的力学性能,从而成为材料、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材料难以满足一些工程的特殊需求,多功能且高性能的新型材料亟待开发。海洋贝壳的形貌、组分和结构不仅为仿生材料的设计提供了灵感,同时也为人工材料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贝壳的种类、微观结构及组成对贝壳的强度、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筛选出高强度的贝壳种类并深入理解其结构、组成方式和断裂机理可为仿生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解析贝壳的矿化机制,为常温合成人工宝石材料提供了工艺思路,可实现低成本高价值的收益效果。结合贝壳中重要的微观结构,对开发制备出高性能的仿生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设想,本论文以中国南海海域常见的贝壳为研究对象,对贝壳的无机成分、有机质含量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和测定;对贝壳的弯曲强度、压缩强度、断裂韧性和硬度等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同时,深入分析深海砗磲经过矿化作用后,其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变化,并提出贝壳的矿化机制。最后,采用常温烧结法制备具有矿物桥结构的仿生氧化铝陶瓷材料,研究贝壳中矿物桥结构对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的效果。筛选了唐冠螺、胭脂旋螺、鳞砗磲和番红砗磲四种贝壳,对其成分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四种贝壳主要由文石碳酸钙和有机质(1 wt%-2 wt%)组成,其中唐冠螺无机相含有少量球文石碳酸钙。贝壳为分层结构,每个宏观层均包含不同尺寸的三级次层结构,而各次层由纤维状文石碳酸钙聚集排列而成,次层间存在一定的夹角。根据贝壳的微观形貌,构建了其结构示意图。对四种贝壳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发现鳞砗磲的压缩强度和硬度最高。在不同加载方向对样品进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加载方向垂直第一次序层的弯曲强度高于平行第一次序层的强度;随着宏观层数的增加,贝壳的压缩强度和硬度提高;对样品的载荷-位移曲线及断裂路径分析发现,贝壳发生塑性变形,显着提高了贝壳的强韧性。同时,贝壳中存在未断裂矿物桥、Zig-Zag路径、矿物桥、裂纹偏转、板片拔出等多种增韧机制及其协同效应。对深海矿化砗磲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矿化砗磲结构致密、缺陷尺寸小,且硬度、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等力学性能高。当矿化砗磲贝的透光率为正常砗磲的2.3倍时,硬度、压缩强度和杨氏模量可分别提高33.20%、23.71%和3.79%,而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降低。通过制备矿物桥仿生结构陶瓷发现,调整微米级和纳米级氧化铝颗粒的配比、增加Ti O2成核剂均可使陶瓷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硬度提高。

莫由天[2](2020)在《基于含铁离子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研究》文中认为超级电容器凭借其简易的制备工艺、低污染、低成本、快速充放电能力、高效率及高稳定性等优势在能源领域获得广泛的关注。近些年来,为了提高其功率及能量密度,在这方面的主要的研究焦点已经从各类电极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转向对新型电解液的开发及其与电极材料的匹配组装和应用。本文选择含铁离子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体系用于制备氧化还原电解质基超级电容器,通过设计和制备含铁离子活性电极材料以加强电极材料与含Fe2+/Fe3+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之间的电化学相互作用,大幅度提高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制备了亚铁离子掺杂导电聚苯胺(Fe2+/PANI)和碳纳米纤维/三氧化二铁(CNFs/Fe2O3)等不同类型的阴极材料和氧化钨(WO3)阳极材料,表征了这些电极材料的组成、化学结构、微观形貌,测试和分析了这些电极材料在Fe2+/Fe3++H2SO4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中的电化学行为,最后通过优化组装成WO3//CNFs/Fe2O3不对称超级电容器,研究和比较了其比电容、倍率性能、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等超级电容特性。首先,在钛网集流体上进行了PANI的电化学沉积及其亚铁离子的原位掺杂。通过对所制备的电极在H2SO4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测试分析,证明当电化学沉积液中Fe2+浓度为0.4 M时,所得到的0.4 M Fe2+/PANI电极的比电容性能及倍率性能最佳。在与H2SO4电解液组装成的对称超级电容器中,该电极材料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5 A/g时的比电容为452 F/g,在电流密度为20 A/g下循环充放电1000圈后比电容保持率仍为99.59%,优于无铁离子掺杂的纯PANI电极的保持率(87.5%)。因此,选用0.4 M Fe2+/PANI作为电极与含有Fe2+/Fe3+的硫酸电解质组装成为对称超级电容器。实验结果表明,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中Fe2+/Fe3+的最优化浓度为0.5 M,此时电极材料的比电容最高。当电流密度为8 A/g时,电极的比电容可达8468 F/g,远高于其在硫酸电解质中的电容性能。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将含铁离子掺杂的电极应用于Fe2+/Fe3++H2SO4氧化还原电解质以提升超级电容器性能的策略有效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发现通过掺杂/复合制备含铁成分的电极材料能够加强电极与Fe2+/Fe3++H2SO4氧化还原电解质之间的电化学相互作用,从而提升电容器的性能。由此,设计制备了一种适合该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体系的碳/铁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通过简单的火焰燃烧法在304不锈钢网(SS)上直接沉积生长了CNFs/Fe2O3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燃烧处理时间对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CNFs/Fe2O3@SS电极结合Fe2+/Fe3++H2SO4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组装而成的对称超级电容器中,燃烧处理时间为20 min时所制备的电极具有最佳的电容性能,其在3 m A/cm2时可表现出高达2412.6 m F/cm2的面积比电容,在功率密度为65.22 m W/cm3时则表现出14.57 m Wh/cm3的高能量密度。这些结果证明了CNFs/Fe2O3@SS电极的火焰燃烧制备方法的优越性及Fe2O3电极材料在该酸性氧化还原活性电解液中应用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水热法在钛网表面沉积具有海胆状结构的WO3纳米材料,研究其在含铁离子氧化还原活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将所制得WO3/Ti电极直接用作阳极,CNFs/Fe2O3@SS电极作为阴极,结合Fe2+/Fe3++H2SO4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组装不对称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功率密度为70.33 m W/cm3的情况下,所组装不对称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可达9.08 m Wh/cm3,在经过1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电容仍可保持为原来的85.1%。

邢睿睿,陈美华,邹昱[3](2019)在《晶化时间对高压高温合成翡翠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翡翠颜色艳丽,结构细腻,受到国人的追崇。近年来,由于天然原料的短缺,人工合成翡翠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高压高温下合成翡翠的时间对其品质影响进行探讨。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合成原料,在1 100~1 500℃、4.0~6.0 GPa的高压高温条件下合成1~10 h,实现非晶态向硬玉晶体的转化。合成翡翠样品的基本宝石学特征、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与天然翡翠的基本一致。随着合成时间的延长,合成翡翠样品的透明度增加,由微透明向半透明转变;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翡翠中的硬玉衍射峰高而窄,合成时间越长其结晶纯度越高;SEM及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构特征表明,延长晶化时间有利于晶粒生长、结构致密,有利于获得优质合成翡翠。

王方标,王丽娟,周振翔,左桂红,黄海亮,郑友进[4](2018)在《6.0 GPa下NaAlSi2O6翡翠的合成与表征》文中认为通过模拟天然翡翠的形成机理,对高温高压技术和玻璃料制取工艺的优化,以Na2SiO3·9H2O和Al2(SiO3)3为原料并添加少量致色剂CrO3,在超高压6. 0 GPa下实现玻璃料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化。通过XRD、FTIR和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6. 0 GPa、1530℃条件下合成样品呈现翠绿色,质地温润,具有较高的润度和透明度;样品主要成分为Na Al Si2O6,结晶度较高,分子结构为硅氧四面体结构,晶粒细密,致密有序;合成翡翠的硬度和密度等常规宝玉石参数也与天然翡翠接近,我们的研究对于探究翡翠在超高压下形成提供了数据参考。

占建翔[5](2018)在《翡翠热力学相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翡翠,是最为着名的玉石品种之一。资源的减少和缅甸出口的限制使国内优质翡翠资源越来越稀少。而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对高品质翡翠的需求增大,本着绿色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在翡翠的合成与再造技术方面的研究迫在眉睫。硬玉是翡翠中的主要矿物,高品质翡翠中的硬玉含量更是高达99%以上。硬玉在常压下是一种亚稳态矿物,研究翡翠中物相的稳定成为了翡翠合成再造技术的关键。本论文运用基于DFT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结合常压与部分高压下热处理实验,研究了翡翠及其相变矿物的热力学性质和翡翠常压下的热力学稳定性。通过前期晶胞模型模拟和热力学性质计算,对比前人实验数据和热力学手册数据,验证了计算的误差和可行性。通过模拟计算不同压强下三种晶体的热力学性质,得到三种矿物晶体在常压到5GPa下的稳定性顺序:低钠长石>硬玉>霞石,而常压下硬玉相到低钠长石和霞石相的转变的反应焓变值在298K-1800K的区间内单调递减,且在约450K左右时焓变为0。并且得到了硬玉分解反应2NaAlSi2O6(硬玉)→NaA1Si3O8(低钠长石)+NaAlSi O4(霞石)的自由能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二元函数变化图像。发现硬玉对于在常压至5GPa范围内,三种晶体的热力学性质随压强的增大而变化不大,反应的Gibb自由能始终小于0,数值上只有极小幅度的降低。在常压至80GPa以及0K-1800K范围内,在热力学上同样均有发生分解反应的趋势,而温度的升高总会增强发生反应的趋势,压强的升高在反应趋势上的影响为在0-7GPa增强,7-60GPa减弱,60-80GPa再次增强的变化。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了硬玉在高压低温区域(60GPa左右,400K以下)的热力学稳定性较好,表明硬玉可能形成与高温低压的地质环境中,与业界普遍认为翡翠是高温低压矿物的观点一致。热处理及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加压实验与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XRD),结合差热分析(DSC)表明硬玉在常压至136MPa压强范围内均为亚稳态。硬玉常压下在935℃-950℃发生融化,体系中低钠长石的结晶温度在1080℃,而霞石的结晶温度在1100℃以上。而确定了相变过程出现了低钠长石相(low albite,NaAlSi3O8)和霞石相(nepheline,NaAl SiO4)。硬玉在常压下的相变过程为:硬玉在温度达到950℃时发生融化,发生固液相变,此时为玻璃态的NaAlSi2O6,当温度继续生升高或者保温或者缓慢降温,只要温度不超过1080℃,玻璃态的NaAlSi2O6均会发生向低钠长石和霞石相的转变。

李刚[6](2017)在《Cr掺杂NaAl(SiO3)2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制备与表征》文中研究说明运用高温高压方法制备地壳内部矿物质是材料科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节约有限资源和新材料的制备以及研究地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硅酸铝和硅酸钠作为初始原料,采用高温高压制备法进行了Cr掺杂NaAl(SiO3)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探究,得到如下的结论:1.确定了安全而稳定的能够制备出硬玉质翡翠样品的腔体组装工艺。2.原料选取为硅酸铝,硅酸钠和三氧化二铬,经过二次混合和二次升高温后冷淬的处理工艺,制备出混合均匀的原料。用光学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制取的玻璃料进行了分析。光学照片显示,颜色分布均匀。XRD结果证实,其图谱中只是存在明显宽化的峰包,并没有出现类似于天然翡翠的晶体衍射峰。SEM图谱表明,其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包状物和熔坑存在,并不具有天然翡翠中所出现的编织纤维结构。以上结果说明这种混合的原料为非晶态且成分复杂,我们将其称为玻璃料。3.我们以Cr为掺杂元素,通过调控温度和压力条件进行了硬玉质翡翠的制备,在4.0-5.0GPa,1000-1500℃的制备条件下,成功制备出具有硬玉成分的翡翠样品。并结合光学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进行表征。结果如下: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制备翡翠样品的颜色由木绿色向翠绿色过渡;在制备压力降低时,制备出优质翡翠所对应的温度值也在降低。同时,可以制备出具有硬玉成分的翡翠样品的范围也在缩小。4.为了进一步探究天然翡翠的成因机制,我们以Cr为掺杂元素,在较低的压力下(3.5GPa),通过调控温度进行了硬玉质翡翠的制备,并结合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硬度计等进行表征。结果如下:在3.5GPa,1260℃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与天然翡翠结构类似、性质相似、主要成分是NaAl(SiO3)2的优质样品。

王方标,周振翔,左桂红,黄海亮,郑友进[7](2016)在《高温高压下白色硬玉质翡翠的合成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以硅酸铝和硅酸钠为原料制备出玻璃料,利用高温高压法确定了白色硬玉质翡翠的最佳合成条件,并通过XRD、FTIR和SEM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5.0 GPa、1450℃条件下合成样品的主要成分为NaAlSi2O6,分子结构为硅氧四面体结构,具有柱状纤维编织形貌,与天然硬玉结构相同。我们的研究对于揭示天然翡翠的形成机制提供有力的参考。

王方标[8](2015)在《Mn和Cr为致色元素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翡翠享有"玉中之王"的美誉,集商业价值、文化价值、装饰价值、矿物价值和研究价值于一身,倍受人们的青睐。随着对天然裴翠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翡翠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地质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悲翠的形成机制成为众多学者纷纷研究的裸题。通过模拟天然翡翠的高温高压生成环境,人工合成翡翠是探究其形成机制的主要手段,人工合成宝石级翡翠的深入研究在地质学、宝石学、材料学和物理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高温高压法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研究了压力、温度和合成时间对人工含成硬玉的影响,并在原料中加入少量的致色剂一氧化锰和三氧化二铬,分别合成出了紫色和绿色硬玉质翡翠。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高压合成腔体组装的改进和对合成工艺的优化,确定了安全稳定的组装工艺,采用硅酸侣和硅酸钠为原料,根据翡翠的主要成分(NaAlSi2O6),按摩尔比1:1进行配比,通进1100℃高温括烧和浑火,并充分研磨,成功制备了翡翠玻璃料,解决了玻璃料中"黑斑"现象的问题,为硬玉质弱翠的高压合成提供了优质的原料。2.在4.0-5.5GPa压力范围和1300-1500℃温度范围内对玻璃料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得出了硬玉质白色悲翠合成的最佳压力与湿度条件。研究发现随着合成压力的增加,白色硬玉质If翠的合成温度也随之增加,合成硬玉质翡翠具有柱粒状纤维编织结构。3.在人工合成白色硬玉质悲翠的基础上,在4.0-5.5GPa压力范围和1300-1500℃温度范围内,通过在原料中添加一氧化锰,确定了紫色硬玉质悲翠合成的最佳压力与温度区间。研究发现锰元素均匀分布在硬玉中,但未发现与铝置换的明显特征,可能存在于硅氧四面体的间隙中;锰为紫色硬玉质穷翠的致色元素,随着原料中一氧化链添加量的增加,紫色硬玉质悲翠的颜色逐渐加深。4.在4.0-5.5GPa压力范围和1300-1500°C温度范围内,通过在原料中添加三氧化二铬,确定了绿色硬玉质翡翠合成的最佳压力与温度区间。在5.0GPa,1450℃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功合成出物质属性与天然绿色号翠相似的绿色硬玉质II翠。为了探究天然翡翠的形成机制,我们开创性的在低压下(2.0GPa)成功合成出了具有硬玉成分的翡翠,为天然翡翠的成因机制提供了参考。

刘福明[9](2014)在《锶掺杂磁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BPA的降解》文中指出随着国内工业化的粗放式发展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及城市废弃物排放的增加,水体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微量的难降解有机污染如EDCs、POPs、PPCPs等不能够被常规传统的水处理系统有效去除,随着污水的大量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潜在的威胁。传统的处理污水技术不同程度上均存在见效慢、净化不彻底、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等弊端。目前所有可利用的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中,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效果、降解速度快、化学稳定性强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用于处理废水。然而粉末状的TiO2光催化剂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于处理污水,还需解决三大问题:(1)太阳能利用率较低。虽然TiO2对光较为稳定,但是其带隙能为Eg=3.2eV,只能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部分;(2)光生电子与空穴容易复合,且量子产率较低,难以适应大规模的工业处理;(3)光催化剂粒径小,难以再回收利用。本论文针对目前TiO2光催化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对TiO2光催化剂进行了改性研究,以内分泌干扰素BPA为目标污染物,测试改性后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回收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论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r掺杂改性磁性的TiO2光催化材料,利用镍锌铁氧体的磁性分离回收光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采用淀粉为添加剂以减小晶体粒径,增大材料的比表面积。并利用了FESEM、HRTEM、XRD、BET、UV-vis、VSM等仪器方法对其晶体结构、物理性质和光化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FESEM和HRTEM图谱显示出制备的光催化材料颗粒呈球状,粒径约18nm。XRD分析显示合成的为一种TiO2/Ni0.6Zn0.4Fe2O4复合光催化材料,存在锐钛矿相的TiO2和Ni0.6Zn0.4Fe2O4纳米材料。对比分析FESEM图、HRTEM图和N2等温吸附线等数据显示,由于淀粉的加入,合成的TiO2/Ni0.6Zn0.4Fe2O4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粒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UV-vis数据显示所有样品在可见光谱区都有较高的吸收性能。2、以内分泌干扰素BPA为目标污染物,测试了合成的TiO2/Ni0.6Zn0.4Fe2O4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和紫外光下对BPA的降解效率,并考察了溶液起始pH值对复合光催化剂降解BPA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紫外光照射下,反应3h后,BPA即几乎被完全降解;当硝酸锶与淀粉的质量比为0.05:1.0时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在紫外灯下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而在可见光照射下,反应4h后,84%的BPA被移除完。当硝酸锶与淀粉的比例为0.02:0.5时,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最高。无论在可见光下还是在紫外光下,合成的复合光催化剂对比商业化二氧化钛P25复合光催化剂都显示出提升的光催化活性。测试反应液的起始pH对复合光催化剂降解BPA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发现,较高和较低的pH值都可以促进TiO2对BPA的光催化降解,提高光催化活性。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液的pH值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而缓和成中性状态。3、磁强计测试数据显示当硝酸锶与淀粉的比例为0.2:10时,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饱和磁化强度(Ms)为19.04 emu/g,可以利用磁场对光催化剂进行磁性分离,方便、快捷,表现出可靠地分离回收性能。重复利用率测试结果显示:紫外光下,回收重复使用3次后的降解效率能达到84%,而在可见光下,回收重复使用3次后的降解效率能达到78%。利用镍锌铁氧体的磁性来改性TiO2光催化剂使其具有磁性,再用磁场来分离回收纳米级TiO2光催化剂可以有效的减少纳米级TiO2对环境生物的毒理学效应,还可以重复利用制备的TiO2/Ni0.6Zn0.4Fe2O4复合光催化剂,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制备的TiO2/Ni0.6Zn0.4Fe2O4复合光催化剂在测试实验中显示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分离回收重复利用性能,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为未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处理废水作理论铺垫。

路双臣[10](2013)在《典型碳纳米材料的高压结构相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单壁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为代表的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电学性能以及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器件学、功能化材料等方面所具有的广阔应用前景和丰富的应用价值而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高压可以有效地改变物质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物质内部的电子分布,能带结构等等,进而在宏观上影响或改变物质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它是产生新物质新材料、发现新规律新理论的重要手段。利用高压实验技术对碳纳米材料开展高压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了解其高压行为并深入理解碳材料的各种性质;另一方面,由于碳原子成键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碳纳米材料的高压研究成为合成优异性能的新碳结构特别是新型超硬材料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这些都赋予了碳纳米材料高压研究以丰富的内涵。本论文以单壁碳纳米管(SWNTs)、C60peapods(C60@SWNTs)以及石墨烯纳米片等几种典型的碳纳米材料为主要对象,利用金刚石对顶砧装置对它们开展了详细的高压结构相变研究。单壁碳纳米管的高压研究方面,很多工作都表明其横截面的形状在压力作用下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当碳管的管状结构发生坍缩之后,在更高压力的作用下它将会进一步发生怎么样的结构变化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文中对直径分布在1.3nm的高质量的电弧法制备的单壁碳纳米管(arc-SWNTs)样品进行了多个激发光波长的高压拉曼光谱研究。通过对碳管样品拉曼特征峰特别是G-band的详细分析,获得了单壁碳纳米管在高压下发生多个结构相变的完整的物理图像:在2GPa和5GPa碳管的横截面分别发生了由圆形变到椭圆形,再由椭圆形到扁平的跑道状的结构变化;在更高压力15-17GPa左右不同的坍缩碳管之间或是同一碳管的管壁间形成了由sp3键组成的内部键连结构,从而使得G-band的峰位和峰宽出现了突变。这一实验结果为理解单壁碳纳米管特有的高压行为和了解其高压相变机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从31GPa卸压后的arc-SWNTs样品的高分辨电镜测试和拉曼光谱测试表明大部分碳管样品的结构在卸压后得到了恢复。碳管中形成的sp3键连结构对高压下的碳管起到了很好保护作用,从而使其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结构稳定性。我们进一步对直径分布范围在0.6-1.3nm的宽直径分布的HiPco-SWNTs型碳管进行了使用多种传压介质和不使用传压介质的高压拉曼光谱研究。结合arc-SWNTs样品的高压实验结果,我们对影响碳管高压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碳管RBM峰的频率ωRBM随压力变化的斜率dωRBM/dp即依赖于碳管的直径又依赖于具体的实验条件。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指出在使用传压介质的情况下,除了压力下碳-碳键硬化效应的影响外,传压介质对碳管RBM的压致频移具有显着的贡献作用,并且与大直径碳管相比,传压介质和小直径的碳管(直径小于0.8nm的碳管)之间有着更强的相互作用。在未使用传压介质的情况下,碳管与碳管间的相互作用对RBM压致频移起着主导作用,而且碳管的管径越小管间相互作用越强。对从不同压力卸压后HiPco-SWNTs样品的研究表明,在不使用传压介质条件下,碳纳米管的塌缩压力依赖于碳管直径,而在使用传压介质的情况下塌缩压力对碳管的直径没有太明显的依赖关系。相比之下,对于arc-SWNTs样品,不论是否使用传压介质,它在经过了31GPa左右的高压处理后都具有很高的结构稳定性。这些结果表明,碳纳米管高压下塌缩后的结构可逆性不仅受到碳纳米管样品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和其他实验条件密切相关。在单壁碳纳米管特殊的中空管道中加入C60分子,便得到了一种全新的全碳纳米复合结构材料C60peapod。目前,对peapod的高压工作一般都集中在相对较低的压力范围来研究限域在碳管内的C60分子的变化行为。而在更高的压力下,C60peapod将会有怎样的高压行为和结构变化,目前还缺少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本文利用拉曼光谱、透射电镜及XRD等实验手段对从31GPa、37GPa、52GPa和81GPa卸压的几个C60peapod样品分别进行了结构相变研究。发现37GPa以及更高压力处理后的样品发生了不可逆变化,卸压后所有碳管的管状结构都遭到了破坏。52GPa和81GPa卸压样品的XRD和高分辨电镜等数据表明peapod样品中形成了可以在常压下得到保持的与理论提出的Cco-C8结构相吻合的超硬相。高压实验后金刚石压砧上出现了明显的压痕表明了该结构的超硬特性。与碳管相比,C60peapod样品形成可以在常压下得到保持的超硬结构所需要的压力值明显降低,这说明在碳管的中空孔道中加入C60分子对于降低碳管向超硬结构转变的压力条件具有十分显着的作用。我们的实验发现对于新型碳超硬纳米材料的制备和优异性能材料的合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石墨烯纳米片是一种厚度在纳米尺寸的准二维碳纳米材料。我们对石墨烯纳米片样品进行了高压拉曼光谱研究。发现了石墨烯纳米片的高压相变行为:在15GPa左右石墨烯纳米片发生了层间的sp3成键的结构相变。对微米石墨和体石墨的高压研究表明其相变压力在19GPa左右,这明显高于石墨烯纳米片的相变压力。石墨烯纳米片和体石墨在厚度尺寸上的不同是造成它们相变压力不同的原因。提出石墨烯纳米片特殊的有限层数的层状结构和独特的相变成核过程是造成其相变压力降低的主要机制。卸压后样品的透射电镜表征和拉曼光谱测试进一步支持了石墨烯纳米片发生结构相变的物理图像。

二、宝石翡翠的合成、热行为和热稳定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石翡翠的合成、热行为和热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海洋贝壳的精细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海洋生物贝壳的成分组成
        1.2.1 贝壳无机相组成
        1.2.2 贝壳有机质组成
        1.2.3 贝壳的生长形成
    1.3 海洋生物贝壳的多级结构
        1.3.1 双壳纲贝壳多级结构
        1.3.2 腹足纲贝壳多级结构
    1.4 海洋生物贝壳的力学性能
        1.4.1 贝壳弯曲强度
        1.4.2 贝壳压缩强度
        1.4.3 贝壳硬度
        1.4.4 贝壳拉伸强度
    1.5 仿生材料的设计
    1.6 仿生材料制备方法
    1.7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贝壳微观结构表征与成分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贝壳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贝壳的微观结构与成分组成
        2.3.1 唐冠螺和胭脂旋螺的微观结构与相组成
        2.3.2 鳞砗磲的微观结构与相组成
        2.3.3 番红砗磲的微观结构与相组成
    2.4 分析与讨论
        2.4.1 贝壳的无机矿物成分组成
        2.4.2 贝壳密度与有机质含量和孔隙率之间的关系
        2.4.3 贝壳的微观结构及组成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态载荷下贝壳的断裂行为与强韧机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内容
        3.2.2 实验方法
    3.3 静态载荷下贝壳的断裂行为与强韧机制
        3.3.1 唐冠螺和胭脂旋螺的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
        3.3.2 鳞砗磲的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
        3.3.3 番红砗磲的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
    3.4 分析与讨论
        3.4.1 贝壳力学性能及各向异性
        3.4.2 断裂路径形貌与裂纹扩展行为
        3.4.3 宏观层数对贝壳力学性能的影响
        3.4.4 微观结构强韧化机制
        3.4.5 有机质界面层增韧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化砗磲贝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与制备
        4.2.2 实验内容
        4.2.3 实验分析方法
    4.3 矿化对砗磲贝成分、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砗磲的成分和相组成
        4.3.2 矿化砗磲的微观结构
        4.3.3 矿化砗磲贝的力学性能
        4.3.4 矿化砗磲的断裂和矿化机制
    4.4 分析与讨论
        4.4.1 矿化砗磲成分的变化
        4.4.2 矿化对砗磲贝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 砗磲贝矿化机制
        4.4.4 矿化砗磲贝的失效行为和断裂机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贝壳微观结构及其仿生结构制备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与制备
        5.2.2 实验内容
        5.2.3 实验分析方法
    5.3 常压烧结法制备仿生矿物桥微结构陶瓷
        5.3.1 仿生矿物桥结构对陶瓷弯曲强度的影响
        5.3.2 不同粒径Al_2O_3配比对仿生陶瓷强度的影响
    5.4 分析与讨论
        5.4.1 矿物桥微结构的生长和增强机制
        5.4.2 不同粒径氧化铝陶瓷烧结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含铁离子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超级电容器简介
        1.2.1 超级电容器的主要类型及机理
        1.2.2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参数
    1.3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1.3.1 碳材料及碳基复合电极材料
        1.3.2 导电聚合物及其复合电极材料
        1.3.3 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电极材料
    1.4 超级电容器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1.4.1 超级电容器电解液的分类
        1.4.2 氧化还原活性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及表征方法
    2.1 实验所用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与药品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2 实验测试表征方法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2.2.3 X射线衍射测试
        2.2.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
        2.2.5 拉曼光谱测试
        2.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2.2.7 电化学测试
    2.3 实验样品制备方法
        2.3.1 PANI和 Fe~(2+)掺杂PANI(Fe~(2+)/PANI)电极材料的制备
        2.3.2 碳纳米纤维/氧化铁/不锈钢网(CNFs/Fe_2O_3@SS)电极材料的制备
        2.3.3 氧化钨/钛网(WO_3/Ti)阳极电极材料的制备
        2.3.4 Fe~(2+)/Fe~(3+)/H_2SO_4/聚乙烯醇(PVA)凝胶电解液的制备
第三章 电沉积制备Fe~(2+)掺杂聚苯胺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Fe~(2+)/Fe~(3+)活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3.1 引言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Fe~(2+)掺杂对PANI电化学沉积行为的影响
        3.2.2 Fe~(2+)掺杂对PANI形貌及结构的影响
        3.2.3 硫酸电解液体系中Fe~(2+)掺杂对PANI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2.4 Fe~(2+)/Fe~(3+)添加剂浓度对对称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纤维/氧化铁@304 不锈钢网电极及其在Fe~(2+)/Fe~(3+)活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形貌及结构分析
        4.2.2 SS网集流体在活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4.2.3 电解液中Fe~(2+)/Fe~(3+)浓度对CNFs/Fe_2O_3@SS复合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2.4 火焰处理时间对CNFs/Fe_2O_3@SS复合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2.5 CNFs/Fe_2O_3@SS复合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氧化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在Fe~(2+)/Fe~(3+)氧化还原活性电解液基不对称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WO_3的形貌及结构分析
        5.2.2 三电极体系中WO_3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5.2.3 WO_3//CNFs/Fe_2O_3 不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5.3 本章小结
结论
本论文新颖之处及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晶化时间对高压高温合成翡翠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方法
    1.1 溶胶-凝胶法制备原料
    1.2 高压高温合成翡翠
2 测试结果与讨论
    2.1 常规宝石学特征
    2.2 物相分析
    2.3 结构特征
        2.3.1 偏光显微结构观察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面形貌观察
    2.4 红外光谱分析
    2.5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
3 结论

(4)6.0 GPa下NaAlSi2O6翡翠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
3 结果与讨论
    3.1 样品的光学显微镜检测分析
    3.2 合成样品的XRD测试
    3.3 样品的扫描电镜测试分析
    3.4 样品的红外光谱测试分析
    3.5 样品的拉曼光谱表征
    3.6 样品的硬度与密度测试
4 结论

(5)翡翠热力学相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翡翠概论
        1.1.1 晶体化学特征
        1.1.2 宝石学性质
        1.1.3 翡翠地质成因
    1.2 合成与再造翡翠研究背景
        1.2.1 合成宝石与再造宝石概况
        1.2.2 合成再造翡翠的研究现状
    1.3 第一性原理在珠宝研究中应用概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设备算软件
    2.1 热处理实验设备
        2.1.1 常压热处理箱式电阻炉
        2.1.2 放电等离子压力烧结装置
    2.2 分析测试仪器
        2.2.1 差热分析
        2.2.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2.3 Materials Studio应用软件与运行环境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翡翠的第一性原理热力学计算研究
    3.1 第一性原理热力学计算的理论基础
        3.1.1 热力学计算判断反应方向的方法
        3.1.2 CASTEP计算热力学的原理
        3.1.3 一般热力学计算方法与CASTEP热力学计算的区别
        3.1.4 数据的处理和零参考点问题
        3.1.5 晶胞模型
        3.1.6 参数设置
        3.1.7 CASTEP模拟晶胞数据分析
        3.1.8 CASTEP计算热力学数据分析
    3.2 翡翠的第一性原理热力学计算
        3.2.1 常压下翡翠反应各物相热力学性质
        3.2.2 高压下翡翠反应各物相热力学性质
        3.2.3 常压下翡翠分解反应分析
        3.2.4 常压到5GPa下翡翠反应分析
        3.2.5 常压到80GPa翡翠反应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翡翠常压相稳定实验
    4.1 实验样品制备
    4.2 热处理条件
        4.2.1 硬玉的差热分析
        4.2.2 热处理条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样品热处理结果
        4.3.2 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5.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6)Cr掺杂NaAl(SiO3)2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翡翠的由来、分布及分类
        § 1.1.1 翡翠的由来
        § 1.1.2 翡翠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 1.1.3 翡翠的分类
    § 1.2 翡翠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及评估
        § 1.2.1 翡翠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 1.2.2 翡翠的结构性质
        § 1.2.3 翡翠的评估
    § 1.3 翡翠形成的原因
    § 1.4 制备翡翠的实验方法和最新进展
        § 1.4.1 制备翡翠的实验方法及依据
        § 1.4.2 制备翡翠的最新进展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制备翡翠的实验装置
    § 2.1 引言
    § 2.2 高压实验装置
    § 2.3 制备样品腔体压力和温度的标定
        § 2.3.1 制备样品腔体压力的标定
        § 2.3.2 制备样品腔体温度的标定
    § 2.4 腔体传压介质和保温材料的选择
        § 2.4.1 腔体传压介质材料的选取
        § 2.4.2 腔体保温材料的选取
第三章 制备翡翠的实验
    § 3.1 引言
    § 3.2 制备翡翠实验的组装工艺
        § 3.2.1 加热方式的确定
        § 3.2.2 实验组装工艺的确定
    § 3.3 制备翡翠实验原料的选取和制备
        § 3.3.1 原料的选取和配比
        § 3.3.2 原料的性质
        § 3.3.3 非晶质玻璃料的制取过程
        § 3.3.4 玻璃料的表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4.0-5.0GPa压力下Cr掺杂NaAl(SiO_3)_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与表征
    § 4.1 引言
    § 4.2 致色剂的选择与介绍
        § 4.2.1 致色剂的选择
        § 4.2.2 致色剂Cr_2O_3的介绍
    § 4.3 4.0-5.0GPa压力下Cr掺杂NaAl(SiO_3)_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
        § 4.3.1 Cr掺杂非晶质玻璃料的获取过程
        § 4.3.2 4.0-5.0GPa压力下Cr掺杂NaAl(SiO_3)_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
        § 4.3.3 4.0-5.0 压力下制备样品的XRD表征
    §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3.5GPa压力下Cr掺杂NaAl(SiO_3)_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与表征
    § 5.1 3.5GPa压力下Cr掺杂NaAl(SiO_3)_2硬玉质翡翠的制备
    § 5.2 3.5GPa下制备样品的表征
        § 5.2.1 制备样品的物相分析
        § 5.2.2 制备样品的微观结构
        § 5.2.3 制备样品的拉曼光谱
        § 5.2.4 制备翡翠的红外光谱
    § 5.3 制备的优质翡翠其它属性的分析
        § 5.3.1 制备优质翡翠硬度和密度的分析
        § 5.3.2 制备优质翡翠的EDS分析
    §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高温高压下白色硬玉质翡翠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
    2. 1 实验仪器
    2. 2 样品表征
3 结果与讨论
    3. 1 光学显微镜检测
    3. 2 合成样品的XRD测试
    3. 3 样品的SEM表征
    3. 4 样品的FTIR表征
4 结论

(8)Mn和Cr为致色元素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翡翠的由来、分类和评估
        1.1.1 翡翠的由来
        1.1.2 翡翠的主要分布和矿床资源
        1.1.3 翡翠的分类
        1.1.4 翡翠的评估
    1.2 翡翠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结构性质
        1.2.1 翡翠的矿物组成与化学成分
        1.2.2 翡翠的结构性质
    1.3 天然翡翠的成因及存在问题
        1.3.1 天然翡翠的成因模式
        1.3.2 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1.4 人工合成翡翠的方法及主要进展
        1.4.1 人工合成翡翠的历史
        1.4.2 人工合成翡翠的方法和依据
        1.4.3 人工合成翡翠的最新进展
    1.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压合成装置及高压合成技术
    2.1 引言
    2.2 高压设备简介
        2.2.1 国外高温高压设备
        2.2.2 两面顶压机在高压合成中的特点
        2.2.3 六面顶高温高压设备
    2.3 压力操控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
    2.4 压力及温度的标定
        2.4.1 合成压力的标定
        2.4.2 合成温度的标定
第三章 实验组装及原料的制备与分析
    3.1 引言
    3.2 传压介质与保温材料的选取
        3.2.1 传压介质的选取
        3.2.2 保温材料的选取
        3.2.3 容器材料的稳定性
        3.2.4 加热方式的选取
        3.2.5 热源材料的选取
    3.3 实验组装的确定
    3.4 实验原料的制备与分析
        3.4.1 原材料的选择与配比
        3.4.2 原材料的性质
        3.4.3 非晶质玻璃料的制取
        3.4.4 玻璃料的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温高压下白色硬玉质翡翠的合成与表征
第五章 锰掺杂紫色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合成
第六章 铬掺杂绿色硬玉质翡翠的合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锶掺杂磁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BPA的降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概述
        1.2.1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研究背景
        1.2.2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原理
    1.3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基本性质
        1.3.2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1.3.3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
        1.3.4 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
        1.3.5 提高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方法与改性研究
        1.3.6 二氧化钛的生态毒理效应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表征方法
    2.3 光催化活性测试
        2.3.1 光催化降解反应器
        2.3.2 光催化降解
        2.3.3 BPA 降解浓度检测
第三章 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3.1 锶掺杂二氧化钛磁性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
        3.1.1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
        3.1.2 锶掺杂二氧化钛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3.2 锶掺杂二氧化钛磁性复合材料的表征
        3.2.1 FESEM
        3.2.2 HRTEM
        3.2.3 XRD
        3.2.4 BET
        3.2.5 UV-vis
        3.2.6 VSM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光催化剂对BPA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4.1 紫外光照射下复合光催化剂对BPA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4.2 可见光照射下复合光催化剂对BPA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4.3 溶液起始pH对光催化剂降解BPA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4.4 复合光催化剂的回收使用率
    4.5 光催化降解机理探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10)典型碳纳米材料的高压结构相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碳纳米管简介
        1.1.1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分类
        1.1.2 碳纳米管的主要性能
        1.1.3 碳纳米管的应用价值
    1.2 石墨烯简介
        1.2.1 石墨烯的结构
        1.2.2 石墨烯的性能
        1.2.3 石墨烯的应用
    1.3 几种碳材料的高压研究现状
        1.3.1 碳纳米管的高压研究
        1.3.2 C_(60)的高压研究
        1.3.3 石墨的高压研究
        1.3.4 石墨烯的高压研究
    1.4 本工作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本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压实验技术简介
    2.1 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
    2.2 传压介质的使用
    2.3 压力的标定
    2.5 拉曼光谱
第三章 高压下单壁碳纳米管的新的键连结构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激发光波长为 830 nm 不使用传压介质的高压拉曼实验
        3.3.2 激发光波长为 830 nm 以甲乙醇为传压介质的高压拉曼实验
        3.3.3 激发光波长为 514 nm 不使用传压介质的高压拉曼实验
        3.3.4 激发光波长为 633 nm 以甲乙醇为传压介质的高压拉曼实验
        3.3.5 卸压后样品的表征
    3.4 分析讨论
        3.4.1 碳管在低压区(5 GPa 以下)的结构变化
        3.4.2 碳管在高压区的结构相变
        3.4.3 碳管的可逆行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壁碳纳米管高压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讨论
        4.3.1 常压下样品 RBM 拉曼峰的归属分析
        4.3.2 传压介质对 HiPco-SWNTs 样品 RBM 峰高压行为的影响
        4.3.3 RBM 频率随压力变化行为的分析
        4.3.4 不同压力卸压后的样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_(60)peapod 压致不可逆结构相变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讨论
        5.3.1 C_(60)peapod 样品的常压表征
        5.3.2 不同压力卸压后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5.3.3 卸压后金刚石砧面压痕分析
        5.3.4 52 GPa 卸压样品的高分辨电镜分析
        5.3.5 81 GPa 卸压样品的 XRD 及高分辨电镜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石墨烯纳米片的高压拉曼研究
    6.1 研究背景
    6.2 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
        6.3.1 石墨烯纳米片的高压拉曼结果
        6.3.2 石墨、微米石墨与石墨烯纳米片的高压拉曼结果对比
        6.3.3 卸压石墨烯纳米片的表征
    6.4 分析讨论
        6.4.1 石墨烯纳米片的高压结构相变分析
        6.4.2 石墨烯纳米片相变压力降低的原因分析
        6.4.3 石墨烯纳米片相变压力降低的机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宝石翡翠的合成、热行为和热稳定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洋贝壳的精细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 候雪. 海南大学, 2020(04)
  • [2]基于含铁离子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的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研究[D]. 莫由天. 暨南大学, 2020(03)
  • [3]晶化时间对高压高温合成翡翠品质的影响[J]. 邢睿睿,陈美华,邹昱.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9(01)
  • [4]6.0 GPa下NaAlSi2O6翡翠的合成与表征[J]. 王方标,王丽娟,周振翔,左桂红,黄海亮,郑友进. 人工晶体学报, 2018(11)
  • [5]翡翠热力学相稳定性研究[D]. 占建翔.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6]Cr掺杂NaAl(SiO3)2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制备与表征[D]. 李刚. 吉林大学, 2017(01)
  • [7]高温高压下白色硬玉质翡翠的合成与表征[J]. 王方标,周振翔,左桂红,黄海亮,郑友进. 人工晶体学报, 2016(04)
  • [8]Mn和Cr为致色元素硬玉质翡翠的高温高压合成[D]. 王方标. 吉林大学, 2015(05)
  • [9]锶掺杂磁性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BPA的降解[D]. 刘福明. 南昌航空大学, 2014(03)
  • [10]典型碳纳米材料的高压结构相变研究[D]. 路双臣. 吉林大学, 2013(08)

标签:;  ;  ;  ;  ;  

宝石硬玉的合成、热行为和热稳定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