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的经过(论文文献综述)
于紫萍,宋永会,魏健,胡术刚,许秋瑾[1](2021)在《海河70年治理历程梳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水系,承载着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总结海河水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梳理海河水污染防治与保护的经验,采用文献调研等方法系统整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河流域旱涝灾害、水污染事件以及治理和管理措施,将海河治理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1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遵循"上蓄、中疏、下排、适当滞"思路,进行抗旱防洪等水利工程建设;第二阶段(1972—1995年)流域经济快速发展,水质急剧恶化,以提升防洪标准和强力治理污染源为思路,进行旱涝灾害和水体污染的共同治理;第三阶段(1996—2005年)水体污染趋势得到遏制,以"关、停、并、转"为主要手段进行污染物的源头削减;第四阶段(2006年至今)海河被列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重点示范流域,在"控源减排、减负修复、综合调控"思路指导下,以水专项科技成果为支持,推动流域水体污染的系统治理.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019年海河水质明显改善,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从1998年的25.3%升至2019年的51.9%,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从59.6%降至7.5%.但是海河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依然存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压力大、水生态受损等问题,海河治理应遵循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思路,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障海河生态基流,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和维护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功能.
曹冬梅[2](2020)在《战胜特大洪灾与天津根治海河运动》文中提出1963年,一场有水文记录以来所未见的特大洪水向天津袭来。天津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取得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为彻底消除洪水隐患,党中央作出部署,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天津人民积极投身根治海河运动,开展了以防洪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大规模水利建设。
冉世民[3](2018)在《根治海河:“治水大军”用奋斗成就梦想》文中研究指明1963年海河流域特大洪水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为治理海河,一场以河北为主体的大规模群众性治水运动在华北大地展开,成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整个工程持续近20年,使用土方量达13.5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如果将所用土方修成厚4米、高8米的城墙,可绕地球赤道一圈多,其工程量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近代着名工程相比毫不逊色。以我省民工为主力的治河大军,在
吕志茹,李永强[4](2015)在《灾害与应对:1963年海河流域大水灾与“根治海河”运动》文中研究指明1963年,海河流域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水灾,损失甚巨。在"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下,冀、鲁、豫、京、津五省、市密切合作,掀起了持续十五年的"根治海河"运动。此次治理采用了最新技术成果,兼顾了农业增产和保护城市的目标,注重全面综合治理,在防灾减灾及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因措施不力或治理水利水平的局限性,海河远未"根治",多方合作、多措施治理依然是保障流域安澜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杨学新[5](2013)在《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文中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根治海河运动的成就介绍和经验、教训总结,以及对一些相关历史资料的初步整理;21世纪后,研究逐步走向深化,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宽,新资料的挖掘与利用时有出现。但总体来看,已有研究在内容、方法和资料挖掘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积极转换视角,扩大学术视野,打破地域限制进行综合研究,以推动这一问题研究的发展与深入。
杨学新,刘洪升[6](2013)在《周恩来与建国初期海河水利建设》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高度重视海河水利建设,他亲自主持和决策了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治理和开发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抗旱打井工作,在治理、开发海河水利的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扭转了长期存在的南粮北调的局面。
韩力[7](2011)在《学习领袖题词 品味毛体书法》文中认为本文从毛泽东主席众多题词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幅作品,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党建等各个方面。以时间为序,结合党史国情背景、语言文字内容、书法笔法布局等方面对领袖题词进行认真研读学习,对毛体书法进行细细品味,从而探索题词的文字内容与书法的关系,加深对题词内容的学习理解,加强对实际行动的督促落实。
张学礼,杨博[8](2011)在《根治海河工程的历史经验与现实价值》文中研究表明根治海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水运动,在共和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河北省是根治海河工程的实施主体。本文主要从政治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施工组织形式、发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精神等角度分析了根治海河工程的历史经验,并对新时期借鉴根治海河的历史经验,推进当代水利建设事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刘洪升[9](2010)在《根治海河取得成就原因探析》文中认为河海流域特大洪水后,在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下,河北省于1965年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根治海河运动,到1979年根治海河取得了巨大成就。文章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军事化的组织和管理、合理的出工政策、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及精心设计、科学施工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易新涛[10](2009)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文中认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社会公共组组织和广大农民集体供给,农民都能公平、普遍享用,以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之基本需要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人民公社时期,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和依托,国家必要投入和农民参与为补充,国家、集体、农民共同为广大农村提供了农业生产基本建设、文化教育、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它马克思主义农村公社思想的实践和丰富,是党和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特色鲜明,又存有不足。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尽管这些制度设计早已成为不复存在,但是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首先从中外思想宝库中搜寻和分析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追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沿革;然后,横向展开,具体研究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农村文化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障等主要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从宏观上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进行总结性思考,分析它的主要特点,评价它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它的局限性,以及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并使之均等化的启示。本文分三大部分八个章。第一部分即第一到三章,主要是绪论、理论渊源和历史溯源;第二部分即第四到七章,分章论述主要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第三部分即第八章和结束语,总体分析其主要特点、地位和作用、局限性和对当今的启示。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提出了选题的缘由,分析了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释了相关概念,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框架,并对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作了一些说明。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即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计(共产主义社会理论和农村公社理论)、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是列宁的农业公社理论和合作社理论、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大同、均平思想。第三章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溯源及其概述。本文简要考察封建王朝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民国时期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乡村建设运动、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概述性地介绍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第四章主要论述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围绕“农业八字宪法”,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集体和农民共同努力,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即治理江、河、湖、海,大兴水利工程;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化学化和电力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建立推广服务体系,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建设农村公路,发展邮电事业等。本文最后对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进行了总体评价。第五章着重论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本文分别从基础教育、扫盲和业余教育、职业教育三个方面,逐一阐述了各自的体系、内容、形式,以及民办教师问题,并对农村文化教育进行了总体评价。第六章围绕“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医疗卫生方针,着重论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包括: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主要服务内容等。最后,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进行了一些分析。第七章着重阐述了人民公社时期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在回顾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思考了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包括农村社会优抚、灾荒赈济、贫困救助、“五保户”供养、麻风病人医治、回乡精简职工救济、下乡知识青年安置等,并对此进行了总体评价。第八章从宏观上阐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作用和意义、局限性及其原因,以及对当今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启示。最后是结束语,在回顾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尚未研究的问题,并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二、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的经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的经过(论文提纲范文)
(1)海河70年治理历程梳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河流域概况 |
2 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变化趋势及历程 |
2.1 洪涝灾害频发 |
2.2 水质变化趋势 |
2.3 水污染事件暴发 |
2.4 治理阶段划分 |
3 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治理历程 |
3.1 洪涝灾害治理阶段(1949—1971年) |
3.2 急剧污染阶段(1972—1995年) |
3.2.1 旱涝灾害治理 |
3.2.2 水污染治理 |
3.3 遏制污染阶段(1996—2005年) |
3.3.1 旱涝灾害治理和水资源调控 |
3.3.2 水污染治理 |
3.4 水质改善阶段(2006年至今) |
3.4.1 水资源调控 |
3.4.2 水污染治理 |
4 讨论 |
4.1 海河流域旱涝灾害频发原因分析 |
4.1.1 气候原因 |
4.1.2 水系结构原因 |
4.1.3 地形地势原因 |
4.2 海河治理历程分析 |
4.2.1 洪涝灾害治理阶段(1949—1971年) |
4.2.2 急剧污染阶段(1972—1995年) |
4.2.3 遏制污染阶段(1996—2005年) |
4.2.4 水质改善阶段(2006年至今) |
5 结论 |
(2)战胜特大洪灾与天津根治海河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战胜特大洪水灾害 |
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号召 |
天津根治海河运动的全面实施 |
(4)灾害与应对:1963年海河流域大水灾与“根治海河”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63. 8 大水灾与“根治海河”的决定 |
二、“根治海河”工程的实施状况 |
三、“根治海河”工程的特点与不足 |
( 一) 采用最新数据和技术 |
( 二) 兼顾农业增产之需求 |
( 三) 注重保护城市的安全 |
( 四) 注重全面综合治理 |
四、结 语 |
(5)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一)起步阶段(1964年至20世纪90年代) |
(二)逐步深入阶段(21世纪以后) |
二 |
(一)从研究内容上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
(二)从研究方法上看,缺乏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比较研究,跨学科或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也不够 |
(三)资料的挖掘和利用还大有可为 |
(四)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亟待增加 |
(6)周恩来与建国初期海河水利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修建水库 变害为利 |
(一) 修建官厅水库 |
(二) 参加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 |
(三) 指挥修建密云水库 |
(四) 修建岳城水库 |
(五) 视察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 |
二、治理海河 根除水患 |
三、抗旱打井 增产保收 |
(7)学习领袖题词 品味毛体书法(论文提纲范文)
1、十六字明耻 (见图1) |
2、准备反攻 (见图2) |
3、实事求是 (见图3) |
4、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见图4) |
5、为人民服务 (见图5) |
6、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见图6) |
7、东风压倒西风 (见图7) |
8、艰苦朴素 (见图8) |
9、向雷锋同志学习 (见图9) |
10、一定要根治海河 (见图1 0) |
(8)根治海河工程的历史经验与现实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一) 国家领导人的特殊关注是工程顺利开展的政治保证 |
(二) 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 |
(三) 发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
(四) 实行军事化的民工管理制度 |
二 |
(一) 要把水利工作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
(二) 要加强水利建设中组织管理形式科学性和有效性 |
(三) 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根治海河精神 |
(9)根治海河取得成就原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怀 |
二、军事化的组织与管理 |
三、合理的出工政策 |
四、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 |
五、精心设计, 科学施工 |
(10)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缘起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
1.3.1 人民公社问题的相关研究 |
1.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相关研究 |
1.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 |
1.4 相关概念阐释 |
1.4.1 公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时期 |
1.4.2 服务、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主要框架 |
1.6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6.1 重点 |
1.6.2 难点 |
1.6.3 创新点 |
第二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 |
2.1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计 |
2.2.1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
2.2.2 农村公社理论 |
2.3 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2.3.1 列宁的农业公社理论、合作社理论 |
2.3.2 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 |
2.4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大同、均平思想 |
2.4.1 民本思想 |
2.4.2 大同思想 |
2.4.3 均平思想 |
第三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溯源及其主要内容 |
3.1 封建王权时代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3.1.1 建设农田水利 |
3.1.2 修筑道路、桥梁和渡口 |
3.1.3 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 |
3.2 民国时期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3.2.1 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3.2.2 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中的基本公共服务 |
3.2.3 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基本公共服务 |
3.3 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3.3.1 农田水利建设的逐步展开 |
3.3.2 农村文化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 |
3.3.3 农村合作医疗的萌芽 |
3.3.4 由自我保障向集体保障的转变 |
3.4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 |
3.4.1 社会主义国家赶超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浪潮 |
3.4.2 农业的"大跃进"运动 |
3.5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 |
4.1 治理江河湖海,大兴水利工程 |
4.1.1 治理江河,开沟挖渠 |
4.1.2 开挖机井,发展机电排灌 |
4.1.3 加固堤防,发展小型水利 |
4.2 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 |
4.2.1 治理盐碱地 |
4.2.2 排涝减渍 |
4.2.3 治理水土流失 |
4.3 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化学化和电力化 |
4.3.1 开展农业机械化运动 |
4.3.2 兴办农村工业 |
4.3.3 扩大化肥、农药生产,发展农村小水电站 |
4.4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供农业科技和气象服务 |
4.4.1 发展农业技术研究 |
4.4.2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
4.4.3 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
4.5 修筑农村公路,发展邮电事业 |
4.5.1 修筑农村公路 |
4.5.2 发展邮电事业 |
4.6 对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总体评价 |
4.6.1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积极作用 |
4.6.2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局限 |
第五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 |
5.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
5.1.1 农村文化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
5.1.2 农村文化教育的停滞与破坏 |
5.1.3 农村文化教育新局面的开始 |
5.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础教育 |
5.2.1 农村基础教育的统一体系 |
5.2.2 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 |
5.2.3 农村基础教育中的民办教师 |
5.3 农村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 |
5.3.1 农村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体系 |
5.3.2 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
5.3.3 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 |
5.4 农村职业教育 |
5.4.1 农业中学的创办与发展 |
5.4.2 半工(农)半读职业学校的创办 |
5.4.3 职业中学的恢复和发展 |
5.5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总体评价 |
5.5.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 |
5.5.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局限 |
第六章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 |
6.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
6.1.1 农村合作医疗的探索 |
6.1.2 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 |
6.1.3 合作医疗制度的式微 |
6.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 |
6.2.1 农村合作医疗的三级组织体系 |
6.2.2 医疗队伍的建设与形成 |
6.2.3 赤脚医生的出现与成长 |
6.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服务内容 |
6.3.1 开展卫生宣传和爱国卫生运动 |
6.3.2 实施医疗救治和预防接种 |
6.3.3 坚持"三土"、"四自",发展中医中药事业 |
6.3.4 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 |
6.4 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评价 |
6.4.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作用 |
6.4.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局限 |
第七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 |
7.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沿革 |
7.1.1 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 |
7.1.2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7.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方式 |
7.2.1 农村社会优抚 |
7.2.2 灾荒赈济 |
7.2.3 农村社会贫困救助 |
7.2.4 "五保户"供养 |
7.2.5 麻风病人救治 |
7.2.6 回乡的精简退职职工救济 |
7.2.7 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
7.3 对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保障的总体评价 |
7.3.1 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 |
7.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局限 |
第八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意义与作用、局限性及其对当代启示 |
8.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 |
8.1.1 供给主体的多元性 |
8.1.2 供给决策的单向性 |
8.1.3 服务内容的广泛性 |
8.1.4 筹资渠道的多重性 |
8.1.5 供给方式的计划性和强制性 |
8.1.6 价值理念的均等性 |
8.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
8.2.1 马克思主义农村公社思想的实践、丰富和发展 |
8.2.2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次有益尝试 |
8.2.3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支持"工业优先"战略的实施 |
8.2.4 满足了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
8.2.5 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
8.2.6 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营造了良好社会风气 |
8.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缺陷和不足及其原因 |
8.3.1 城乡失调严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低 |
8.3.2 各地之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 |
8.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过程,具有浓厚的运动色彩 |
8.3.4 缺乏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
8.3.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 |
8.4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8.4.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
8.4.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
8.4.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确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主体 |
8.4.4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形成便捷高效的运行机制 |
8.4.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完善需要一个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毛泽东“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的经过(论文参考文献)
- [1]海河70年治理历程梳理分析[J]. 于紫萍,宋永会,魏健,胡术刚,许秋瑾. 环境科学研究, 2021(06)
- [2]战胜特大洪灾与天津根治海河运动[J]. 曹冬梅. 求知, 2020(02)
- [3]根治海河:“治水大军”用奋斗成就梦想[J]. 冉世民. 乡音, 2018(09)
- [4]灾害与应对:1963年海河流域大水灾与“根治海河”运动[J]. 吕志茹,李永强. 河北学刊, 2015(03)
- [5]河北省根治海河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杨学新.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3(05)
- [6]周恩来与建国初期海河水利建设[J]. 杨学新,刘洪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7]学习领袖题词 品味毛体书法[J]. 韩力. 神州, 2011(14)
- [8]根治海河工程的历史经验与现实价值[J]. 张学礼,杨博. 前沿, 2011(08)
- [9]根治海河取得成就原因探析[J]. 刘洪升. 农业考古, 2010(06)
- [10]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D]. 易新涛. 武汉大学,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