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黄片治疗婴幼儿余热35例疗效观察

心黄片治疗婴幼儿余热35例疗效观察

一、新癀片治疗婴幼儿病后余热35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志翔[1](2020)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银屑病是一种以红色斑疹或丘疹上覆盖有银白色鳞屑为特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不同,可以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其中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常见。本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西药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多数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而且副作用反应较大;中医药相关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较缓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反应较少。然而,当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疗法众多,且既往关于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运用不恰当,多数停留在临床经验总结,疗效评价指标针对性不强,病例数较少,研究设计不规范等等。在循证医学的角度来分析,临床研究水平不高,临床文献报道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寻求更多强有力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因此,本研究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疗效更优的治疗干预措施的循证医学研究,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方法:首先设定纳入排除标准,确立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中文关键词有:“银屑病”、“牛皮癣”、“白疕”、“风癣”、“中医疗法”、:“针刺”、“电针”、“温针”、“火针”、“耳针”、“灸”、“放血”、“拔罐”、“刺络”、“穴位”、“推拿”、“梅花针;英文关键词有:“Psoriasis”,“Papulosquamous”,“Palmoplantaris pustulosis”,“psoriaasics”,“acupuncture”,“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 needling”,“fire needling”,“bloodletting”,“auriculoacupuncture”,“auricular”,“moxibustion”,“cupping”等,以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建立检索式,一是系统详细地检索国内外专业文献数据库,二是在人工检索临床试验注册系统、临床试验报告论文、文献综述等中追踪查阅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 data),Pub 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01月01日;按照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资料提取表,然后根据提取表内容,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临床研究与数据中心的两位研究者负责信息提取和依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5.1.0版)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当两人提取的信息出现不一致时,先互相讨论解决,若仍然不能解决,则请示数据中心负责人处理);采用网状关系图对不同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文献情况进行评价。接着采用R语言(Version:3.6.1)下的“gemtc”(Version:0.8-2)包调用JAGS(Version:4.3.0)进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拟,当达到稳定收敛状态时进行估计和推断,将文献中不同针灸干预措施的疗效结局进行直接和间接比较,以节点分离法森林图进行展示,并在贝叶斯框架下以阶梯表比较各干预措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相对效应,再结合概率图,综合分析排序筛选出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以期获得可指导临床的高质量证据。成果:纳入结果:通过系统检索国内和国外专业数据库,共获得15057篇结果。各数据库命中结果数目如下:Pub Med 1666篇,EMBASE 4046篇,Cochrane图书馆1638篇,知网CNKI 2302篇,维普524篇,万方1520篇;CBM 3361篇,其中中文文献7707篇,英文文献7350。对15057篇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1139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剔除8717篇,在剩下的5201篇文献中,通过阅读全文,剔除4992篇文献,最终纳入研究的有209篇文献。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格,提取所纳入RCTs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等。文献基本特征:所纳入的209篇文献发表时间为1997年到2019年,发表语言为中文或英文,经过质量评价后,发现文献普遍存在随机化不充分、忽略分配隐匿、盲法缺失以及未描述失访退出人数等缺陷,其中,结局指标涉及PASI的共154篇文献,涉及总有效率的共200篇文献,139篇文献提及了不良反应。从随机化看,明确提及采用了随机数字表法的共69篇文献,采用随机信封法、投掷硬币法、随机抽签法各有1篇,采用SPSS随机、SAS随机的各有1篇,采用区组随机有1篇,按就诊顺序的共有13篇,仅提及随机的共112篇文献,不清楚是否随机的共有9篇。从分配隐藏看,不完善的有1篇,交代不清楚的共有205篇,仅3篇进行了正确分配隐藏,其中3篇采用了密闭信封法实现隐蔽分组。从盲法运用看,正确运用盲法的有8篇,其中双盲4篇,而错误盲法有2篇,未提及盲法的共有199篇。从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来看,大部分数据都有报告脱失病例情况,完整的共192篇,部分报道脱落和随访的情况未得到重视,不完整的共5篇,不清楚的共12篇。从选择性报告看,完整的有38篇,不清楚的共171篇,大部分未提及临床研究注册或protocol发表情况,信息不足,难以判断,大部分为风险未知。其他方面偏倚均不清楚。网状meta结果:(1)在PASI评分上,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4.79(-7.64,-1.96)]、走罐[-4.25(-7.58,-0.94)]、中药方[-3.77(-5.82,-1.71)]、中药浴[-4.13(-6.45,-1.80)]、雷公藤多甙[-4.04(-6.41,-1.68)]和白芍总苷[-4.29(-7.36,-1.25)]疗效较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只有火针[2.64(1.80,3.49)]、走罐[4.00(2.75,5.34)]、自血疗法[2.77(1.30,4.32)]、中药方[2.41(1.77,3.09)]、中成药[2.04(1.31,2.80)]、中药浴[2.80(2.06,3.55)]、中药膏[2.16(1.41,2.93)]、复方甘草酸苷[2.24(1.47,3.04)]和白芍总苷[2.53(1.30,3.83)]的有效率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此次纳入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以轻度胃肠道不适、皮肤干燥红斑、血脂异常、唇炎、头痛耳鸣、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为主,均属轻度反应,均可通过停止服用药物或者基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自行恢复。与安慰剂相比,只有雷公藤多甙[-39.13(-86.49,-5.07)]、西药膏[-42.67(-123.27,-1.76)]和迪银片[2.14(0.26,4.16)]的不良反应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贝叶斯框架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干预措施PASI评分的MD值、总有效率的OR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值,对疗效及安全性的优劣进行排序,最终得到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PASI评分排序结果:中药方>紫外线照射>阿维A>迪银片>西药膏>中成药>复方甘草酸苷>电针>中药膏>苦参素>西药>安慰剂>雷公藤多甙>中药浴>白芍总苷>走罐法>火针>针刺>自血疗法;总有效率的排序结果:中药方>电针>中药浴>雷公藤多甙>火针>走罐法>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中药膏>中成药>白芍总苷>针刺>西药膏>紫外线照射>耳针>阿维A>迪银片>西药>放血疗法>自血疗法>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排序结果:雷公藤多甙>西药膏>火针>西药>中药方>中成药>安慰剂>中药浴>中药膏>苦参素>复方甘草酸苷>西药膏>白芍总苷>电针>阿维A>紫外线照射>迪银片>走罐法>耳针。结论:本研究收集了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既往研究文献,通过运用贝叶斯框架下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证据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众多中医药疗法中,以凉血解毒类药物为基础方的中药方汤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较好,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相对其他疗法,其安全性较好。

邓羿駃[2](2020)在《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的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中医证素组合规律,为本病的证候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查询2000年01月至2020年01月儿童FC的相关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提取证型及证候要素,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文献筛选,共纳入51篇文献,收集病例总数4067例。2.纳入文献中共有病位证素5个(脾、大肠、胃、肺、肾),通过频数分析得出脾、大肠构成比超过30%,胃的构成比接近20%,三者构成比合计占86.3%;病因病性证素9个(食积、热、气虚、燥、阴虚、阳虚、气滞、津亏、血虚),其中食积、热、气虚、燥构成比均超过10%,构成比共占81.9%。3.证素组合形式规律:儿童FC的中医证素组合形式共有4大类7小类,分别是单一证素组合形式(单一病因病性证素组合)、2种证素组合形式(单一病位证素+单一病因病性证素、2种病因病性证素组合)、3种证素组合形式(单一病位证素+2种病因病性证素、2种病位证素+单一病因病性证素)、4种证素组合形式(单一病位证素+3种病因病性证素、2种病位证素+2种病因病性证素)。通过频数分析可得:4大类中以两种证素组合形式和三种证素组合形式的构成比最高,两种证素组合形式构成比为42.2%,三种证素构成比为38.0%;7小类中,单一病位证素+单一病因病性证素组合形式构成比最高:23.4%,2种病因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2种病因病性证素、2种病位证素+单一病因病性证素构成比均大于10%。在2种证素组合形式中,各构成比如下:脾+气虚:51.9%,肺+热:3.5%;2种病因病性证素组合形式各构成比如下:食积+热:39.9%,燥+热:4.7%。3种证素组合形式中,各构成比如下:大肠+阴+燥:18.1%,肺+热+食积:13.5%,脾+气虚+食积:10.3%,脾+气虚+津亏3.9%;大肠+胃+食积:32.6%,脾+肾+阳虚:11.6%,肺+脾+气虚6.1%,脾+胃+热:3.9%。4.证型分布规律:共提取20个证型,通过频数分析,共有3个证型构成比在10%以上,分别为:脾气虚型(21.9%)、食积内热型(16.8%)、食积胃肠型(12.4%);其余证型以及其构成比如下:阴虚肠燥型:6.9%,食积肺热型:5.2%,肠燥津亏型:5.0%,脾肾虚弱型:4.4%,脾虚夹积型:3.9%,胃肠积热型:3.9%,气虚便秘:3.5%,肺脾气虚型:2.3%,气滞便秘:2.3%,阴虚便秘:2.0%,燥热内结型:2.0%,肺热型:1.5%,脾胃蕴热型:1.5%,脾虚津亏型:1.5%,胃肠燥热型1.5%,实热型:1.4%,血虚便秘:0.1%。结论:1.儿童FC的常见证型为:脾气虚型、食积内热型、食积胃肠型。2.儿童FC的常见病位证素为:脾、大肠、胃;常见的病因病性证素分别为食积、热、气虚、燥。3.儿童FC的常见证素组合形式为:2种证素组合形式(单一病位证素+单一病因病性证素、2种病因病性证素组合形式)、3种证素组合形式(单一病位证素+2种病因病性证素、2种病位证素+单一病因病性证素)。

邹杨[3](2020)在《运脾开胃方治疗脾失健运证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运脾开胃方治疗脾失健运证小儿厌食的作用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提供更多临床方法。方法:本实验研究通过收集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脾失健运证厌食患儿总共58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运脾开胃方,对照组予以楂曲合剂,治疗前对患儿进行临床证候积分评定,再通过连续治疗4周后,对患儿再次进行临床证候积分评定,通过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积分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及结果分析。结果:①各症状积分方面: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前后在食欲、食量、面色、精神情绪、嗳气呃逆、腹胀腹痛、大便这些证候上,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在食欲、食量、嗳气呃逆、腹胀腹痛这些证候上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在面色、精神情绪、大便这些证候上,两组患儿改善情况差异不显,而在形体消瘦这个证候上,两组均无明显改善。②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治疗组共28例,其中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共30例,其中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4周疗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两组用药均可以明显改善食欲、食量、面色、情绪、嗳气呃逆、大便这些症状,但不能改善患者形体消瘦情况。且运脾开胃方较楂曲合剂在改善食欲、增加食量,改善嗳气呃逆、腹胀腹痛症状上疗效更优,在面色、情绪、大便不调情况上优势不显。本实验展现了中药汤剂治疗厌食患儿的优势,并为临床应用运脾开胃方增加了有效的临床依据。

倪玲云[4](2019)在《热敏灸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热敏灸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脾胃气虚型厌食症,观察其治疗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热敏灸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和对照组(醒脾养儿颗粒),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月症状、体征及血红蛋白、微量元素Zn改善情况,最后运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增加食欲、食量及改善次要症状、体征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微量元素Zn、血红蛋白增加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敏灸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效果明显,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充分显示其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优势,为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开辟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发掘推广。

武玉法[5](2019)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儿童厌食膏方临床应用总结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对治疗儿童厌食的膏方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搜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儿科门诊开立治疗儿童厌食症的膏方共125首,将方剂明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对用药规律、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了 125首方剂,涉及中药136味,统计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超过34次的常用中药共计30个,常用药物组合55个,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方剂组方规则分析得到关联系数在0.065以上的药对共58对。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3~5味药的核心组合共20组。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取10个新药队。结论:1.中药膏方在治疗小儿厌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2.处方中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胃二经为主。3.组方用药偏于补益,同时配合消导,使得补而不滞,治疗原则以“补脾益气、消食导滞、健脾燥湿”为主。

祁辉[6](2019)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SPF级幼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其中空白对照组12只,常规饲料喂养;造模组48只,按病因模拟法予特制饲料喂养,建立厌食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江中健胃消食片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每组12只。予以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6周后,以10%水合氯醛麻醉并脱臼处死,采集样本。每只大鼠取胃窦及空肠部组织,部分组织甲醛常规固定,HE染色后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并对其评分;部分组织置于液氮中,-80℃保存,以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VIP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变化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病理切片显示,对于胃窦组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黏膜层损伤严重,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经治疗后,阳性药物组与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高剂量组可见炎性细胞减少,黏膜结构逐渐趋于完整。对于空肠组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绒毛变短变宽,较稀疏,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黏膜肌层有大量的炎症细胞。经治疗后,阳性药物组和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高剂量组肠绒毛明显增长、增宽,隐窝深度增加,且炎细胞大量减少。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表达均显着下调(P<0.05)、其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经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表达均显着上调(P<0.05)、其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1.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减轻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胃窦组织黏膜层炎症反应程度,改善黏膜层损伤。2.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改善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空肠组织黏膜层绒毛长度,宽度,及隐窝深度,促进其绒毛的修复。3.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可以上调胃窦及空肠组织中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对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可能是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索子敏[7](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茵陈蒿汤方证研究》文中提出茵陈蒿汤是医圣张仲景的经典名方之一,首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方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专方,组方严谨,用药精简,疗效显着,故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其现代临床应用亦十分广泛。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和研究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分析并总结历代医家及现代临床对本方的应用发挥,以期进一步发掘茵陈蒿汤的方证辨治规律,更好地发挥经方在现代临床中的作用,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全文共分为四个方面:文献综述方面,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十年来有关茵陈蒿汤的临床报道以及最新实验研究成果,整体把握该方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的主治病证和应用范围,全面了解该方的药理研究现状与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广泛的治疗思路与参考。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研究方面,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明确茵陈蒿汤的出处,并对相关条文进行分析。《伤寒论》第236条阐明了阳明病湿热郁蒸发黄的病因病机,第260条讨论湿热发黄的辨证要点。《伤寒论·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中载"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以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下之,以茵陈蒿汤"与236条基本相同,但多出"宜下之"三个字,点出了茵陈蒿汤具有泻下的作用。第二,茵陈蒿汤方证理论研究。本章以历代文献及中医理论为基础,从多角度对本方证之方药、病位、症状、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茵陈蒿汤证的病位在脾胃肝胆,病机为湿热郁蒸,胆失疏泄,病理基础是湿热、肝郁和血瘀,多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或病后续发而成,其病理因素有湿邪、热邪、疫毒、气滞、淤血等。其典型临床症状有"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黄如橘子色"、"腹微满"以及"心胸不安"。第三,总结《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不同证型的发黄特点,以期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涉及的发黄病有多种类型,包括湿热发黄、寒湿发黄、少阳发黄、表郁发黄、表虚发黄、火劫发黄、虚劳发黄、蓄血发黄、燥结发黄等。第四,将仲景治黄诸方进行比较,以期明辨各方证在病因病机、主要症状、主治功效等方面的异同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第五,梳理历代医家对茵陈蒿汤的衍化与发展。本章节运用中华医典单机版V5.0软件和中医e百网站之中医古籍数据库,共整理出102首历代茵陈蒿汤的衍化方,以历史为线,纵向分析茵陈蒿汤在历代的运用规律。茵陈蒿汤现代医案研究方面,收集近60年来茵陈蒿汤的临床个案报道,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建立相应数据库,对中西医病名、症状、舌象、脉象、剂量、加味药物等信息进行研究,统计其频数及相关比例,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茵陈蒿汤的方证特点和运用规律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本方临床使用非常广泛,临床各科疾病均有涉及,但以肝胆病证为主,具体疾病为消化系统的急性黄疸型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亦总结了本方临床运用指征为:小便黄赤、身目俱黄、便秘、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质多见红或暗红,舌苔多见黄腻或黄厚腻。总结茵陈蒿汤各药物的常用剂量为:茵陈30克,栀子10克、15克,大黄10克、6克。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方面,本研究首次对1955-2016年2月发表在国内各种医学期刊上的有关茵陈蒿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相关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共纳入26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计2844例患者,Met 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西医治疗组相比,茵陈蒿汤能够显着提高治疗总有效率[0R=4.35,95%CI(3.18,5.95),P<0.00001;RR=1.16,95%CI(1.13,1.20),P<0.00001;RD=0.13,95%CI(0.11,0.16),P<0.00001]、治愈率[OR=2.40,95%CI(1.82,3.16),P<0.00001;RR=1.52,95%CI(1.33,1.74),P<0.00001;RD=0.21,95%CI(0.15,0.27),P<0.00001],缩短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时间[SMD=-1.16,95%CI(-1.33,-1.00),P<0.00001]、黄疸消退时间[SMD=-1.22,95%CI(-1.47,-0.97),P<0.00001]、住院时间[SMD=-1.33,95%CI(-1.88,-0.78),P<0.00001]。通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茵陈蒿汤能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黄疸,明显缩短血清总胆红素复常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综上所述,通过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医案统计以及循证医学四个方面的研究,从而对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和辨治规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其进行继承和发展,为茵陈蒿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王小芸[8](2017)在《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脾承气汤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整理挖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中医院宋明锁主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文通过梳理老师学术渊源,提炼其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研究其治学方法,以加深学习心得体会,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同时为更好的传承宋老师学术经验积累临床研究资料。小儿体质稚嫩,肺脾不足,特别是肺脏娇嫩,卫表未固,故易为邪气所感。其中小儿急乳蛾起病急,多伴高热,病势重。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会继发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扁桃体炎等,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现围绕本病深入系统地总结宋明锁老师的诊疗经验,推新师意,进一步观察宋老师治疗小儿急乳蛾的用药规律,及系统客观评价中药肠疗治疗肺胃热盛型急乳蛾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提炼宋老师学术思想,总结其经验通过文献整理、深度访谈、听师授课、跟师门诊、病例讨论、临床研究等多种形式,领会导师审症求因、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思想。通过交流心得体会、整理临床验案、撰写相关论文,梳理老师的临床经验,总结其学术特色。2.研究急乳蛾肠疗方法,评价其疗效在回顾分析宋老师治疗小儿急乳蛾的用药规律基础上,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中药直肠注入治疗小儿肺胃热盛型急乳蛾的临床疗效,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中药直肠注入在治疗该病中所起的疗效,为以后临床规范使用肠疗治疗该病证提供客观依据。研究结果梳理总结老师学术思想的形成,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①先内科后儿科的学习顺序,打下扎实的临床功底。②兼学各科诸病、博采各家之长,不宥于儿科攻儿科。③坚持临证,不断实践,逐步完善学术风格。1.宋明锁学术思想概述:①四诊合参重望舌望神色:老师通过望神判断病情轻重,预后善恶;色诊中,注重望山根,望气池。通过舌诊定体质之虚实,疾病之寒热。②治发热重气分兼顾脾胃:气分阶段的治疗对疾病的转归,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此刻更加强调时时顾护脾胃,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表里双解、擅用下法、中病即止、病后调理四方面。③治疗杂病以脾胃为枢纽:宋老师通过调理小儿脾胃功能,不仅提高其正气,还解决了很多与脾胃相关的杂病,其创制的调脾八方即体现了脾胃在机体中的枢纽作用。④守方守法以王道为准绳:治疗慢性病时,在辨证精准的前提下,宋老师坚持守方守法。⑤给药方法多样不废外治:宋老师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减轻患儿痛苦,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提倡给药方法多样化,积极开展外治法。2.宋明锁临床经验总结:①运用栀子温胆汤的经验总结:栀子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理气降浊的功效,宋老师将其运用于痰热所致的各种病症。②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总结:初步总结了宋老师治疗小儿外感风寒、风热、暑湿、湿热、春温、湿温等疾病发热的临床经验。③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经验总结:初步总结了宋老师治疗小儿急、慢性扁桃体炎的经验。④运用调脾承气汤的经验总结:调脾承气汤是宋老师在泻黄散、大承气汤、清热泻脾散等方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化裁而来的,具有清脾泻热,通腑祛积之功。可用于治疗脾胃积热所致的各种病证。⑤运用中药直肠注入经验总结:宋老师在辨证施治、合理用药的前提下,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各种实证、热证。⑥运用石膏、大黄、羚羊角的经验总结:石膏以清气分之壮热,用大黄以泻阳明之腑实,导邪下行,使郁结之热,借阳明之路而解。用羚羊角一以清热,二以镇惊。3.小儿急乳蛾的临床研究:①宋老师治疗本病选药寒凉,兼以辛、苦、甘,归经以肺胃为主,兼归心肝脾大肠。僵蚕、蝉蜕、大黄、石膏、丹皮等药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强。治法以清热利咽、表里双解为主,在清泻肺胃的同时兼顾心肝脾胃。②中药直肠注入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型的结果为:退热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退热,试验组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20小时(20.07± 12.85),对照组为36小时(36.27±19.09),在退热时间和程度上,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单项症状疗效方面,咽喉痛、吞咽不适、扁桃体肿大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黏膜充血、扁桃体充血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天末:①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愈显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97.40%;试验组愈显率为81.58%,总有效率为98.68%。中医证候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②疾病疗效评价:疾病疗效对照组愈显率为50.65%,总有效率为97.40%;试验组愈显率为77.63%,总有效率为98.68%。疾病疗效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刘昆[9](2016)在《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安效先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博士生导师,传承博士后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47年的行医生涯中,安师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对小儿外感发热、急慢性咳嗽、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心肌炎、腹泻病、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抽动障碍、睡眠障碍等病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创立研究了一系列方剂,如小儿止哮平喘冲剂、阳春白雪散、复儿康、健脾益肺汤等。目的:1.本研究目的旨在从不同的视角整理、总结导师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独到的学术见解和诊疗规律,为进一步传承中医儿科的诊疗及用药特点提供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安师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并通过安师的学术思想,拟定其经验方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安效先教授近50年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渊源和学术思想成形的过程。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安效先教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2.第二部分运用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开展临床研究。对其经验方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安效先教授的学术经验的临床有效性、创新性。结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1.安效先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渊源:安师1962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省右玉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0年,1978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师从着名中医儿科专家王伯岳先生,参与点校了《小儿药证直诀》,编写并校对了《中医儿科学》。在科研工作方面,完成了“热平冲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并实现了成果转让。研制成功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止哮平喘冲剂”,并成为西苑医院院内制剂,已运用于临床20余年,疗效得到广大哮喘患儿家长的充分肯定。2.安效先教授学术思想整理与总结:①提出小儿为“少阳体质”学说:安师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系统论述小儿“少阳体质”学说,该学说融合了“纯阳”和“稚阴稚阳”两种学说,丰富发展了中医儿科理论。②重视脾胃,强调“后天之本”:强调调整小儿脾胃阴阳升降之气机;脾贵在运而不宜妄补;重视饮食调节;用药谨慎,顾护脾胃等。③重视“未病防病”的思想:小儿脏腑娇嫩,传变迅速,尤其是外感热病,小儿发热多以风热为主,发病后很快传变至气、至营、至血,而致卫气营血同病。安师非常赞赏姜春华先生的“截断扭转”学说,体现既病防变,治未病的思想。④融合中西,互为补充,善于创新:安师认为要继承中医的精华,不要与现代医学的概念对号入座。治疗时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以提高临床疗效。强调以法统方,善用专方专药。3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经验:3.1呼吸系统疾病:①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时注意顾护阴液;②强调专病专方专药,重视对药;③辨治小外感发热的临床经验:安师运用凉温并用、清透并举、顾护津液、截断扭转、泻下治上等法灵活运用,治疗效果确切。④辩治小儿肺炎:安师通过小儿热势、咳痰、喘憋、精神四方面系统立体的评价小儿肺炎的病情轻重程度。临床上常用采用“清、宣、降”及“补、收”等法治疗,同时强调活血化瘀的重要性。⑤辩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安师认为临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两期三型:两期感染期和缓解期分三型:风热外感,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治宜清热解毒、表里双解;健脾益肺,培土生金;益气补肺,养阴润燥。3.2消化系统疾病:①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发病率高。②脾为后天之本,脾失运化,精微不布,百病丛起。③安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学术思想:脾胃之病重于“调养”。④辩治小儿腹泻的大法为健脾渗湿。安师认为泄泻主要病因为脾虚失运,湿困中焦,推崇明·李中梓的治泻九法,临证时灵活应用,善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各种泄泻。⑤“增液行舟”法治疗小儿便秘:安师认为小儿便秘的病机主要是热结阴亏,津亏肠燥,则“无水行舟”。故提出治疗小儿便秘应以滋阴养液为主要大法,常用方为增液汤加减。⑥和胃降逆治疗小儿呕吐:总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安师善用旋覆代赭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⑦温中散寒治小儿腹痛:本病寒者居多,善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治法。方用小建中汤加乌药、木香、香附、延胡、白芷等。3.3其他系疾病:①儿童抽动障碍治疗经验:安师认为本病定位在肝,多可影响肺、心、脾等脏,治疗大法为平肝熄风、养心豁痰,镇静安神。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②治疗小儿睡眠障碍的经验:安师从痰热方面入手,运用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法,选温胆汤和酸枣仁汤及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③肾病治疗经验:安师运用益气滋肾等七法,并注意和激素不同时期辨证用药,进行治疗,疗效显着。4.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门诊收集的60例符合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患儿,按随机法分组的原则,分治疗组(银翘退热方组)30例,对照组(抗感颗粒组)30例。治疗前分别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及血常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有无可比性;治疗3天后再次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消退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3.3%,治疗组在整体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比较: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6.94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50.63h,说明治疗组退热时间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比较:治疗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比率(96.7%,90%)高于对照组(83.3%,70%),说明治疗组血常规相应指标恢复正常速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④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药物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好。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安效先教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安师的学术经验,以卫气营血同治的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患儿,较抗感颗粒对照组,可以更为有效的缓解中医证候,更有效的退热。少阳体质学说是指导小儿外感风热的理论依据。

汤殷飞[10](2016)在《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湿疹,是现代医学所定义的疾病,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其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代医学临床将湿疹分为三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由于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西医临床治疗湿疹效果不理想,疾病复发率高。中医古代并无湿疹病名,而是将其归入“疮”、“风”、“癣”等疾病之中。明朝之前,历代医家多注重外治法。明清之后,中药内治法治疗湿疹逐渐发展起来。现代中医多将其分为三型:湿热浸淫、脾虚湿蕴、血虚风燥。传统内服治疗湿疹处方,虽疗效稳定,但总体疗程较长。温胆汤合越婢汤为华华主任临床常用治疗湿疹方剂之一,温胆汤中二陈、茯苓、姜枣俱为化湿调中之药,越婢汤为治水在肌腠之风水要方。脾虚湿蕴型湿疹,必不离于湿与水。故设计此临床观察,以期证实此方疗效。目的:观察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研究温胆汤合越婢汤与除湿胃苓汤的区别,希望为临床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提供更好的方案。方法:病例来自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64例。治疗组给予门诊小包装草药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除湿胃苓汤治疗。每日一剂,水煎,取汁约400m1,每次200m1,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疗程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EASI评分和瘙痒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判定疗效。研究结果:共64例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入组,3例脱落,61例完成本次实验。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及EASI评分、瘙痒评分上,经统计学比较后,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EASI评分和瘙痒评分上组内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后,P<0.01,两组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与瘙痒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组32例,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痊愈率25%,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疗29例,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6例,痊愈率17.2%,总有效率79.31%。治疗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略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的瘙痒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湿疹与除湿胃苓汤疗效相当。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第一,温胆汤合越婢汤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有效方剂;第二,温胆汤合越婢汤与除湿胃苓汤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疗效相当;第三,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安全性良好。

二、新癀片治疗婴幼儿病后余热35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癀片治疗婴幼儿病后余热35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传统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三、治则治法
    第二节 银屑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一、银屑病病因及发病
        二、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与分类
        三、银屑病的合并症
        四、与生活方式和治疗有关的合并症
        五、银屑病的治疗与管理
第二章 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网状meta分析
    第一节 文献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估
        一、资料来源
        二、检索方法
        三、研究的筛选
        四、数据提取
    第二节 纳入研究情况概述
        一、检索结果
        二、文献筛选、纳入过程及结果
        三、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四、合并干预措施分组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三节 基于贝叶斯框架的网状meta分析
    第四节 网状meta分析结果
        一、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情况
        二、总有效率
        三、不良反应情况
第三章 讨论
    一、银屑病
    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分析
    三、网状meta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资料
    1.1 文献来源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检索方法
        1.4.2 建立数据库
第二部分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结果
        2.1.1 文献收集数据
        2.1.2 性别分布
    2.2 儿童FC证素分布规律以及组合规律
        2.2.1 证素分布情况
        2.2.2 证素组合规律情况
    2.3 儿童FC证型分布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3.1 对中医证素学的认识
    3.2 中医学对儿童FC的认识
    3.3 基于文献的儿童FC的中医证素及其组合规律
    3.4 基于文献的儿童FC证型分布规律
    3.5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学
    3.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纳入文献
附录二 :文献综述 中西医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参考文献

(3)运脾开胃方治疗脾失健运证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小儿厌食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的认识
        1.3 病机的认识
        1.4 治疗原则
        1.5 从五脏论治
        1.6 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的认识
        2.1 病因的认识
        2.2 病机的认识
        2.3 现代医学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
        2.1 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
        2.2 病例选择及纳入和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案
        3.2 观察步骤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记录
        3.6 安全性评价
        3.7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分析
        4.2 治疗前证候积分对比
        4.3 治疗前后治疗组证候积分对比
        4.4 治疗前后对照组证候积分对比
        4.5 治疗后两组积分对比
        4.6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5.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全方分析
    2. 药物分析
        2.1 君药
        2.2 臣药
        2.3 佐药
        2.4 使药
结语
    1. 对试验结果的总结
    2. 试验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热敏灸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一) 中医诊断标准
        (二) 西医诊断标准
        (三) 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三、病例选择
        (一) 纳入病例标准
        (二) 排除病例标准
        (三) 脱落剔除标准
    四、治疗方法
        (一) 分组及观察方法
        (二) 治疗方案
        (三) 观察指标
    五、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一) 病例完成情况
        (二) 两组患儿性别比较
        (三) 两组患儿年龄比较
        (四) 两组患儿病程比较
        (五) 两组患儿病情轻重比较
        (六) 两组患儿治疗前体重比较
        (七) 两组患儿治疗前食欲、食量积分评分比较
        (八) 两组患儿治疗前次要症状、体征积分评分比较
        (九) 两组患儿治疗前实验室指标评分比较
    二、结果分析
        (一)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食欲、食量积分变化比较
        (二)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次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比较
        (三)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四) 实验室指标
    三、安全性比较
    四、研究整体评价
讨论
    一、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一) 厌食症病名的历史沿革
        (二) 厌食症的病因病机
        (三) 脾胃气虚型厌食症的研究
    二、西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三、选取热敏灸疗法的依据
        (一) 热敏灸的作用及机理
        (二) 热敏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进展及机理
        (三) 腧穴选择依据
        (四) 热敏灸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四、醒脾养儿颗粒的选择依据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儿童厌食膏方临床应用总结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3 统计方法
    3.1 软件介绍
    3.2 处方录入
    3.3 数据处理过程
4 研究结果
    4.1 膏方药物频次统计
    4.2 膏方药物四气、五味统计
    4.3 膏方药物归经统计
    4.4 组方规律
    4.5 新方分析
5 讨论
    5.1 中医对于儿童厌食病的认识
    5.2 中药膏方的相关研究
    5.3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6)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条件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试剂与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制备
        2.3 给药剂量与方法
    3 检测方法
        3.1 食量和体重测定
        3.2 胃窦及空肠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与评分
        3.3 RT-PCR法检测Ghrelin及其受体、VIP及其受体mRNA在胃窦及空肠组织中的表达
        3.4 Western Blot法检测Ghrelin及其受体、VIP及其受体蛋白在胃窦及空肠组织中的表达
    4 统计与分析
(二)实验结果
    1 模型评定标准
        1.1 模型制备期间各组大鼠摄食量变化
        1.2 模型制备期间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2 胃窦及空肠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的观察与评分
        2.1 胃窦组织切片HE染色镜下表现与评分
        2.2 空肠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与评分
    3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VIP及其受体mRNA表达
        3.1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及 GHSR的 mRNA表达
        3.2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VIP及 VPAC2的mRNA表达
        3.3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Ghrelin及 GHSR的 mRNA表达
        3.4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VIP及 VPAC2的mRNA表达
    4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VIP及其受体的蛋白表达
        4.1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及 GHSR的蛋白表达
        4.2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胃窦组织VIP及 VPAC2 蛋白表达
        4.3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Ghrelin及 GHSR的蛋白表达
        4.4 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空肠组织VIP及 VPAC2 蛋白表达
(三)讨论
    1 小儿厌食症模型制备评价
    2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理法方药分析
    3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探讨
        3.1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模型大鼠胃窦及空肠的组织学影响
        3.2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模型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Ghrelin及其受体GHSR、VIP及其受体VPAC2 的影响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Ghrelin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血管活性肠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茵陈蒿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茵陈蒿汤现代临床应用
        1.1 内科疾病
        1.2 外科疾病
        1.3 妇科疾病
        1.4 胎产疾病
        1.5 儿科疾病
        1.6 皮肤系统疾病
        1.7 其他
    2 茵陈蒿汤的现代实验研究
        2.1 消化系统疾病方面
        2.2 内分泌系统和代谢性疾病方面
        2.3 肾脏疾病方面
        2.4 血液系统疾病方面
        2.5 防治癌症方面
        2.6 抗炎镇痛方面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茵陈蒿汤的方证理论研究
    1 茵陈蒿汤的出处及相关条文分析
        1.1 出处
        1.2 相关条文分析
    2 茵陈蒿汤方证分析
        2.1 方药配伍分析
        2.2 病位分析
        2.3 病因病机分析
        2.4 症状分析
    3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的"黄"
        3.1 湿热发黄
        3.2 寒湿发黄
        3.3 少阳发黄
        3.4 表郁发黄
        3.5 表虚发黄
        3.6 火劫发黄
        3.7 虚劳发黄
        3.8 蓄血发黄
        3.9 燥结发黄
    4 仲景治黄诸方比较
    5 历代医家对茵陈蒿汤的衍化发展
        5.1 晋唐时期
        5.2 宋元时期
        5.3 明清时期
第三章 茵陈蒿汤现代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收集标准
        2.3 资料整理规范
        2.4 医案录入
        2.5 数据统计方法
    3 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
        3.1 病名统计分析
        3.2 症状统计分析
        3.3 舌象与脉象统计分析
        3.4 原方药物剂量统计分析
        3.5 加味药物统计分析
        3.6 合方统计分析
        3.7 发病地区统计分析
        3.8 病例采集时间统计分析
        3.9 性别统计分析
        3.10 患者年龄段统计分析
    4 研究结论及分析
第四章 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资料检出及评价
        2.2 二分类变量的Meta分析
        2.3 连续性变量的Meta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脾承气汤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宋明锁中医儿科学术渊源概述
    1. 少小结缘独立选择
    2. 名师传承受益终身
    3. 师从张刚专攻儿科
    4. 吸纳各家学说精华
    5. 读书临证藻练升华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宋明锁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总结
    1. 宋明锁学术思想概述
        1.1 四诊合参重望舌望神色
        1.2 治发热重气分兼顾脾胃
        1.3 治疗杂病以脾胃为枢纽
        1.4 守方守法以王道为准绳
        1.5 给药方法多样不废外治
    2. 宋明锁临床经验总结
        2.1 宋明锁运用栀子温胆汤的经验总结
        2.2 宋明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总结
        2.3 宋明锁治疗小儿扁桃体炎经验总结
        2.4 宋明锁运用调脾承气汤的经验总结
        2.5 宋明锁运用中药直肠注入经验总结
        2.6 宋明锁运用石膏、大黄、羚羊角的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
    英文缩略语
    综述: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引言
    研究内容一 宋明锁治疗小儿急乳蛾用药规律探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内容二 小儿急乳蛾中药直肠给药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展望和不足
        7.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安效先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渊源
    1 成才之路
    2 学术源流
第二部分 安效先教授学术思想整理与总结
    1 小儿为“少阳”体质,创立“少阳体质”学说
    2 辨病辨证相结合严守病机
    3 重视四诊,以望诊为首
    4 重视脾胃,强调“调脾胃以安五脏”
    5 重视“未病防病”的思想
    6 融合中西,互为补充,善于创新
第三部分 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经验集萃
    1 呼吸系统疾病
    2 消化系统疾病
    3 其他系统疾病
第四部分 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临床研究
    文献综述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西医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2 观测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比较
        2 临床疗效比较
        3 退热时间比较
        4 治疗后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5 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6 不良反应
    讨论
    创新点
    小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湿疹的中医古代文献研究概述
        1 湿疹的病名
        2 湿疹的病因
        3 湿疹的治法治则
        4 小结
    综述二 湿疹的中医近现代文献研究概述
        1 近现代名家对湿疹的认识
        2 近3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综述三 湿疹的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1 病因病机
        2 湿疹的流行病学研究
        3 湿疹的治疗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2. 观察内容及评定方法
        2.1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 评分)
        2.2 瘙痒评分
        2.3 疗效评估
        2.4 数据处理
        2.5 随访
    3. 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治疗前后病情比较
        3.3 疗效判定
        3.4 疗程结束一个月随访结果
    4. 讨论
        4.1 越婢汤组方分析
        4.2 温胆汤组方分析
        4.3 除湿胃苓汤组方分析
        4.4 温胆汤合越婢汤与除湿胃苓汤的区别
        4.5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4.6 安全性
        4.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新癀片治疗婴幼儿病后余热35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网状meta分析[D]. 马志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2]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的文献研究[D]. 邓羿駃.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运脾开胃方治疗脾失健运证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D]. 邹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热敏灸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D]. 倪玲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5]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儿童厌食膏方临床应用总结与分析[D]. 武玉法.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幼龄厌食症模型大鼠Ghrelin、VIP及其受体表达影响的研究[D]. 祁辉.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茵陈蒿汤方证研究[D]. 索子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宋明锁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脾承气汤治疗小儿急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研究[D]. 王小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D]. 刘昆.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10]温胆汤合越婢汤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D]. 汤殷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心黄片治疗婴幼儿余热35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