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生产体系的构思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长风,刘学贵,高品一[1](2021)在《以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根据区域内相关行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沈阳化工大学结合学校"113"专业建设思路和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基于CDIO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为导向的"12345X"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文章阐述了该体系的内涵、能够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和实施过程,并列出了实施成效。
李学峰,田江龙,杨晓东,路遥,翟浩[2](2021)在《炼化一体化项目大型吊装作业专家论证的构思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大型吊装作业具有"多、大、广、紧、繁、高、难、同"的特点,分析了石油化工工程安装领域大型吊装作业专家论证的现状,结合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炼化一体化项目大型吊装作业专家论证"施工组织总设计+典型方案"的新构思。通过盛虹炼化1600万t/a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实践,总结了专家论证新构思的三大优点。
徐建香,田依林[3](2021)在《芬兰中小学手工劳动技能课的分析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芬兰劳动教育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体系,借鉴芬兰手工课程的办学经验对促进我国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参考意义。在分析芬兰手工课程构建依据的基础上,对芬兰中小学手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与我国中小学劳动技能课程相对比和分析,认为我国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应在课程设计理念上推进教育公平,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潜能;在课程设计上应完善素养结构,促进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实践创新,教学内容生活化、生产化;在课程实施评价上应促进方式多样,统筹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梁艳,何畏,唐茂林[4](2021)在《桥梁美学2020年度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梳理过去一年国内外桥梁美学的发展状况,从桥梁美学思想与理论,桥梁美学设计方法与理论,桥梁景观设计与改造,桥梁规划设计,桥梁历史文化设计与研究,新技术在桥梁美学设计中的应用,桥梁美学设计应用实践等方面阐述了桥梁美学的发展成就;对将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预测;提出了建议和观点,希望对桥梁美学理论和设计实践有所裨益。
宗德媛,朱炯,李兵[5](2021)在《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工学是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电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在电工学教学中,将EWB虚拟仿真技术、传统实验技术及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仿真计算、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EWB仿真软件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理论,同时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王伯鲁[6](2021)在《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实践基础演进剖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技术是一种古老而常新的文化形态,近代以来经历了从手工业技术到工业技术、工艺学到工程科学的演进,开始扮演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引擎的角色。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实践基础的演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科技发展规划得以强化,组织方式从R&D中心到国家创新系统演变,出现了技性科学形态、知识生产新模式以及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渗透融合趋势,迫切要求人们与时俱进,改变过时的传统科学技术观念,积极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及其挑战。
刘杰[7](2021)在《标准化体验馆建设实践与当代推广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作者全程见证了广东省标准馆从无到有的十年艰苦建设历程,作为主持并建设标准化体验馆工作的小结,本文全面阐述了广东省标准馆从提出-立项-建设-验收,到获得市场监管总局授予市场监管系统科普基地,并冠以"中国标准化科普文化馆"的全部经过。同时,介绍了标准化体验馆的由来、建设依据、整体定位、布陈思路,提出了新时代大力推广标准化体验馆建设的现实意义,为全面开启标准化科普文化展示树立了标杆、范例和借鉴。
卢亚娟[8](2021)在《类蒙古包空间形态之木结构体系适宜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类蒙古包在延承传统蒙古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土木类、或其他新型材料及建造逻辑,创造出不同的空间形态,满足当代牧民对空间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可发现蒙古包作为蒙古族传统住居,以哈那、乌尼、套脑等小构件装配式为主,显然无法满足类蒙古包空间形态多样化的需求,导致类蒙古包空间形态受结构形式的制约而呈现滞后性。现代类蒙古包采用混凝土、砖混、钢结构等建筑材料,使地域性文化减弱,同时对草原环境造成破坏,使传统蒙古包的现代传承被失语性表达。在当今注重生态可持续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人居环境与地域性文化更为关注与重视,而木材在材料特性、空间感受及结构形式的独特性与适宜性,深受欢迎被广泛应用。因此,呼吁回归地域性,以木结构对其现代结构形式进行更新替换,创造出新型类蒙古包空间形态,成为当下值得探究的课题。本论文试图将类蒙古包空间形态与适宜性木结构相结合,以期解决当下存在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改善类蒙古包的存在现状,拓展其空间适用范围,对传统进行延承与再现。论文研究内容首先通过调研与对国内外案例解析,对类蒙古包空间形态进行整理与归纳,发掘其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对木结构建筑空间结构体系解析,了解木材特性与结构形式,探究与类蒙古包空间形态相匹配的结构形式。再通过对类蒙古包空间设计适应性探讨,对历史同源范例中的向心收分式与穹窿式的空间形态进行转译尝试,以期对现有类蒙古包空间形态进行补充与完善。最后,通过将适宜性木结构与类蒙古包空间形态相结合进行研究性转译设计呈现,从而为木结构类蒙古包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冯佳[9](2021)在《华阴国际慢城规划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中期,西方世界城市与工业经历了空前规模与超速的变革,无节制的快速生活不仅没有提高生活质量,其本身却成为城市问题的根源所在。慢城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以维护城市地方特色和提高城市物质及人文环境、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迅速从欧洲蔓延至全球范围。我国慢城建设通常借助旅游开发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展现地方文化特色,通过打造慢旅游项目为生活忙碌的人群提供宜居且适合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华阴市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西岳华山闻名全国,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览。但因长期受城景分离发展模式的影响,加之华阴市旅游设施与服务功能的缺失,造成华山庞大的游客群体只观华山不问华阴的现象。因此,在进行科学合理选址基础上打造华阴国际慢城,既能填补城市功能空缺,促进本地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又能拓展华山旅游服务基地,运用慢城理念引导游客从“快旅游”转向“慢休闲”,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本文首先在研究慢城起源及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发展思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慢城理念内涵及其相关理论,从宏观层面论述慢城引入中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慢城在中国的现实意义及其对中国城镇建设的启示。在中观层面辨析慢城与传统城镇建设的区别及特点,解读关于慢城的四点误区。其次,通过探讨慢城规划的方法及内容为华阴国际慢城规划奠定基础研究。在分析国内外成功实践案例、对比中外慢城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慢城的发展趋势及建议。通过归纳国际慢城的建设准则,结合我国城市建设要点构建中国慢城的规划导则,总结得出慢城要在总体层面进行城市空间布局和总体风貌构建、专项层面进行慢行交通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及慢游系统规划的内容要点。最后,对华阴慢城进行合理选址,剖析区域发展条件和现状条件,辩证华山风景名胜区与华阴国际慢城之间发展与保护相协调、客源共享、快慢互补的逻辑关系。从需求整合、生态融合、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及旅游整合五方面对项目进行构思与定位,并分别从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综合交通、慢行系统、慢游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配套和景观系统等方面提出规划内容要点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杜蓉[10](2021)在《基于中日美术教材比较研究下的国内初中美术ESD理念课程探索》文中研究说明
二、安全生产体系的构思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全生产体系的构思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以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12345X”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
二、“12345X”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三、“12345X”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
(一)构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
(二)“广适应、多元化”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 |
(三)形成“全覆盖、常态化”的课外和校外创新实践氛围 |
(四)建立过程跟踪效果反馈的考核和循环改进机制 |
四、“12345X”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
(一)教学研究成果显着 |
(二)辐射效果和示范效应突出 |
(三)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
(2)炼化一体化项目大型吊装作业专家论证的构思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炼化一体化项目大型吊装作业特点 |
2 石油化工行业大型吊装作业专家论证的现状 |
2.1 法律不明确 |
2.2 规范不具体 |
2.3 行业不统一 |
2.4 参考不适用 |
3 炼化一体化项目大型吊装作业专家论证的构思 |
3.1 论证模式的构思 |
3.2 专家论证组织的构思 |
3.2.1 专家具备的基本条件 |
3.2.2 专家的选取 |
3.2.3 参加专家论证的人员 |
3.2.4 专家论证的内容 |
3.2.5 专家论证结果处理 |
4 工程实践 |
5 结语 |
(3)芬兰中小学手工劳动技能课的分析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芬兰手工课程核心素养构建的依据 |
三、芬兰手工课程的阶段性教学目标 |
1. 导入阶段(1~2年级) |
2. 概念化阶段(3~6年级) |
3. 实践探索阶段(7~9年级) |
四、芬兰手工课程的评价 |
五、对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
1. 推进教育公平,面向所有学生的发展潜能 |
2. 完善素养结构,促进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 |
3. 注重实践创新,教学内容生活化、生产化 |
4. 评价方式多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 |
(4)桥梁美学2020年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桥梁美学思想与理论 |
2 桥梁美学设计方法与理论 |
3 桥梁景观设计与改造 |
3.1 桥梁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 |
3.2 既有桥梁景观改造 |
4 桥梁规划设计 |
5 桥梁历史文化设计与研究 |
6 新技术在桥梁美学上的应用 |
7 桥梁美学设计应用实践 |
8 热点与展望 |
(5)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计算 |
2 EWB仿真计算 |
3 实验验证 |
4 理论、实验、仿真对比分析 |
(6)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实践基础演进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工艺学到工程科学 |
二、试验的分化及流变 |
三、技术试验的双重功能 |
四、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态势 |
(一)科技发展规划的强化 |
(二)从R&D中心到国家创新系统的建构 |
(三)技性科学形态的形成 |
(四)知识生产新模式的确立 |
五、当代科技发展的实践基础 |
(一)技性科学的实践基础 |
(二)大科学装置的支持 |
(三)实践基础的融合 |
(四)技术试验的新使命 |
六、结语 |
(7)标准化体验馆建设实践与当代推广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化体验馆建设缘起 |
2 标准化体验馆建设主要技术依据 |
3 标准化体验馆建设实施推进 |
4 标准化体验馆定位与功能布局 |
4.1 标准化科普文化长廊定位与功能 |
4.2 标准信息文献馆定位与功能 |
4.3 质量安全科普馆的定位与功能 |
4.4 质量和标准化文化馆定位与功能 |
4.5 先进制造业标准化体验馆的定位与功能 |
4.6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体验馆的定位与功能 |
4.7 服务业标准化体验馆的定位与功能 |
4.8 农业农村标准化体验馆的定位与功能 |
4.9 标准化创客体验中心的定位与功能 |
4.1 0 标准化验证实验室的定位与功能 |
5 标准化体验馆当代价值 |
5.1 有利于提升全民标准规则意识 |
5.2 有利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知识素养 |
5.3 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
5.4 有利于凝聚力量,传播先进的文化 |
6 结语 |
(8)类蒙古包空间形态之木结构体系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木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2 类蒙古包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3 空间形态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方法 |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类蒙古包建筑空间形态解析 |
2.1 类蒙古包建筑发展沿革 |
2.2 传统蒙古包空间原型解析 |
2.2.1 传统蒙古包空间秩序 |
2.2.2 传统蒙古包平面形态 |
2.2.3 传统蒙古包竖向空间形态 |
2.3 类蒙古包平面形态解析 |
2.3.1 类蒙古包空间秩序 |
2.3.2 传统类蒙古包平面形态 |
2.3.3 现代类蒙古包平面形态 |
2.4 类蒙古包竖向空间形态解析 |
2.4.1 单层竖向空间形态 |
2.4.2 复式竖向空间形态 |
2.4.3 多层竖向空间形态 |
2.5 类蒙古包外显空间形态解析 |
2.5.1 基于材料差异的形态变化 |
2.5.2 基于空间功能的形态变化 |
2.6 类蒙古包建筑的前沿探索解析 |
2.6.1 传统建筑结构形式的类蒙古包解析 |
2.6.2 现代建筑结构形式的类蒙古包解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木结构建筑空间结构体系解析 |
3.1 木结构特性解析 |
3.1.1 材料特性 |
3.1.2 结构特性 |
3.2 传统木结构建筑结构形式 |
3.2.1 抬梁式结构体系 |
3.3 现代木结构建筑结构形式 |
3.3.1 杆件结构体系 |
3.3.2 板壳结构体系 |
3.3.3 块材结构体系 |
3.4 木结构建筑节点构造 |
3.4.1 传统工程节点 |
3.4.2 现代工程节点 |
3.5 类蒙古包空间形态与木结构的适宜性 |
3.5.1 圆形空间的适宜性结构 |
3.5.2 矩形空间的适宜性结构 |
3.5.3 多空间组合的适宜性结构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木结构类蒙古包空间设计适应性探讨 |
4.1 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转译 |
4.1.1 类蒙古包的象征性内涵 |
4.1.2 类蒙古包的仪式化空间 |
4.1.3 类蒙古包的场所感 |
4.2 历史同源范例空间形态类比解析及补充转译 |
4.2.1 向心收分式空间形态 |
4.2.2 穹窿式空间形态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木结构类蒙古包空间形态研究性设计 |
5.1 方案设计一中国传统抬梁式木结构类蒙古包转译 |
5.1.1 方案定位及构思 |
5.1.2 空间组织形态 |
5.1.3 适宜性建造技术 |
5.1.4 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传承 |
5.2 方案设计二快速装配式现代木结构类蒙古包 |
5.2.1 方案定位及构思 |
5.2.2 空间组织形态 |
5.2.3 适宜性建造技术 |
5.2.4 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传承 |
5.3 方案设计三多空间组合式木结构类蒙古包 |
5.3.1 方案定位及构思 |
5.3.2 空间组织形态 |
5.3.3 适宜性建造技术 |
5.3.4 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传承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图录 |
附录B 表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科研成果 |
个人简介 |
毕业设计图纸 |
(9)华阴国际慢城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快速城镇化导致慢城发展模式的出现 |
1.1.2 慢城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思路 |
1.1.3 华阴市建设国际慢城的需求与机遇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慢城理论及实践研究 |
1.3.2 国内慢城理论及实践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慢城理念及相关研究 |
2.1 慢城定义及内涵 |
2.1.1 慢城定义 |
2.1.2 慢城内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田园城市理论 |
2.2.2 宜居城市理论 |
2.2.3 健康城市理论 |
2.2.4 生活圈理论 |
2.2.5 慢旅游理论 |
2.3 慢城理念及其适用性解释 |
2.3.1 慢城适用对象 |
2.3.2 慢城理念误区 |
2.3.3 慢城建设特点 |
2.3.4 慢城建设可行性与必要性 |
2.4 慢城在中国的现实意义 |
2.4.1 体现人本思想 |
2.4.2 促进健康老龄化 |
2.4.3 推动旅游产业转型 |
2.4.4 建设高质量小城镇 |
2.4.5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
2.5 慢城实践对中国城镇建设的启示 |
2.5.1 实行健康生活方式 |
2.5.2 凸显城市文化特色 |
2.5.3 营造宜居公共空间 |
2.5.4 打造独特景观风貌 |
2.5.5 公众政策理念普及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慢城规划内容及方法探索 |
3.1 国内外慢城案例分析研究 |
3.1.1 国外慢城案例分析 |
3.1.2 国内慢城案例分析 |
3.1.3 国内外慢城发展模式比较 |
3.1.4 中国慢城发展趋势及建议 |
3.2 慢城规划内容导则构建 |
3.2.1 国际慢城标准及准则 |
3.2.2 中国慢城规划内容导则构建 |
3.3 总体规划层面 |
3.3.1 城市空间布局研究 |
3.3.2 城市总体风貌构建 |
3.4 专项层面规划 |
3.4.1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
3.4.2 慢游系统规划 |
3.4.3 慢城景观系统规划 |
3.4.4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华阴国际慢城可行性分析 |
4.1 项目缘起及选址 |
4.1.1 项目缘起 |
4.1.2 上位规划解读 |
4.1.3 项目选址 |
4.2 区域条件认知 |
4.2.1 区域发展格局 |
4.2.2 区域交通条件 |
4.2.3 区域资源分析 |
4.3 现状条件认知 |
4.3.1 用地布局情况 |
4.3.2 现状交通条件 |
4.3.3 现状建筑分析 |
4.3.4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 |
4.4 与华山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
4.4.1 发展与保护相协调 |
4.4.2 客源共享关系 |
4.5 综合分析 |
4.5.1 慢城建设的环境基础 |
4.5.2 慢城建设的现实条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华阴国际慢城规划 |
5.1 构思及定位 |
5.1.1 发展构思 |
5.1.2 慢城理念融合 |
5.1.3 发展定位 |
5.2 华阴国际慢城规划内容 |
5.2.1 功能结构分析 |
5.2.2 用地布局规划 |
5.2.3 综合交通规划 |
5.2.4 慢行系统规划 |
5.2.5 慢游系统规划 |
5.2.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5.2.7 市政设施配套 |
5.2.8 景观系统规划 |
5.3 华阴国际慢城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5.3.1 慢城品牌营销 |
5.3.2 政策法律法规保障 |
5.3.3 组织机构与管理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安全生产体系的构思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以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刘长风,刘学贵,高品一. 化工高等教育, 2021(06)
- [2]炼化一体化项目大型吊装作业专家论证的构思与实践[J]. 李学峰,田江龙,杨晓东,路遥,翟浩. 石油化工建设, 2021(06)
- [3]芬兰中小学手工劳动技能课的分析与启示[J]. 徐建香,田依林. 教学与管理, 2021(36)
- [4]桥梁美学2020年度研究进展[J]. 梁艳,何畏,唐茂林.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2021(S1)
- [5]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J]. 宗德媛,朱炯,李兵. 电子世界, 2021(22)
- [6]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实践基础演进剖析[J]. 王伯鲁.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1(06)
- [7]标准化体验馆建设实践与当代推广价值[J]. 刘杰. 中国标准化, 2021(19)
- [8]类蒙古包空间形态之木结构体系适宜性研究[D]. 卢亚娟.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
- [9]华阴国际慢城规划研究[D]. 冯佳. 西北大学, 2021(12)
- [10]基于中日美术教材比较研究下的国内初中美术ESD理念课程探索[D]. 杜蓉. 西南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