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54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希,王万春,陈琦,刘良,吴斐,孙波,江鑫[1](2021)在《疏肝理气祛斑汤联合超声波导入左旋维生素C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疏肝理气祛斑汤联合超声波导入左旋维生素C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并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复发率。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黄褐斑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每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疏肝理气祛斑汤+超声波导入左旋维生素C,对照A组给予疏肝理气祛斑汤,对照B组给予超声波导入左旋维生素C,三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皮损颜色、面积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患者血清SOD、MDA、E2水平。疗程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90.0%,对照A组有效率为57.9%,对照B组有效率为63.2%,三组之间比较有差异性(P<0.05);三组患者的皮损颜色、面积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三组患者的SOD、MDA水平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疗效更佳(P<0.05);对于E2水平,通过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A组的疗效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的比较不具有差异性(P>0.05),对照B组对于改善E2水平无明显疗效。结论:疏肝理气祛斑汤联合超声波导入左旋维生素C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皮损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可能通过提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以及调节E2水平起作用,临床治疗有效且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李芳芳,王丹[2](2021)在《滋阴祛斑方与氨甲环酸片在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滋阴祛斑方与氨甲环酸片在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6例黄褐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53)采用氨甲环酸片,观察组(n=53)另给予滋阴祛斑方,对比分析两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皮肤状态、黄褐斑严重度、生活质量、血清氧化物水平、激素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状态、黄褐斑严重度、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均<0.05);组间血清氧化物、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滋阴祛斑方+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疗效显着,血清氧化物水平与激素水平相对稳定,可提高皮肤含水量与皮肤弹性,降低黄褐斑严重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岑曦,朱向东[3](2021)在《方药运用的精准策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方药精准运用是中医临床取效的关键环节,传统方药主要针对证候,存在模糊性,缺乏对疾病规律和指标的认识和掌控。现代"精准医疗"重视个体化治疗,这与中医辨证论治有共同之处,辨证论治对于治疗病因复杂不明的综合性疾病有明显优势,但缺乏对疾病群体化规律的把握。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发现中医精准化的方向是对疾病群体化的认知。临床用方的精准性可从辨病辨部位论治、精准配伍、煎服用方及通用方等方面得以实现;临床用药的精准性可通过辨症状、辨指标、辨部位、据象用药,及合理把握剂量来实现。研究发现方药量效关系在临床应用上有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药运用的精准性,因此通过深入探讨量效关系,可为方药精准运用提供思路。
张铭珺[4](2021)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激光对黄褐斑患者血清雌二醇(E2)与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6例黄褐斑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和颜色评分、血清E2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黄褐斑面积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黄褐斑颜色评分及血清E2、MD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不仅能够缩小患者黄褐斑面积,改善其黄褐斑颜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血清E2浓度,改善其氧化应激反应,治疗效果显着。
王洪燕[5](2021)在《水杨酸换肤结合点阵激光在女性黄褐斑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女性黄褐斑采用水杨酸换肤、点阵激光结合方案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其对患者面部美容效果、氧化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7月笔者医院就诊的11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给予水杨酸换肤结合点阵激光治疗,均治疗20周。比较两组疗效、面部美容满意度、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皮肤检测仪(VISIA)皮肤特征评分、皮损评分、皮肤水分情况、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于治疗20周后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结果:(1)疗效及皮损控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1.43%,治疗10周、20周后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皮肤特征及水分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周、20周后两组各项VISIA皮肤特征评分降低,经表皮水分流失减少,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提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3)氧化应激:治疗10周、20周后,两组血清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GSH-Px、SOD水平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4)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面部美容总满意度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0.36%(P<0.05);(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复发率: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排除脱落病例,两组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45%,低于对照组18.18%(P<0.05)。结论:水杨酸换肤、点阵激光结合方案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性良好,在控制皮损、改善皮肤特征、水分、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同时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患者面部美容满意度,降低复发率,预后良好。
张敏,高亚超,王秀[6](2021)在《光子嫩肤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光子嫩肤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2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氨甲环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光子嫩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两组行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MASI)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的63.89%(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M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两组MA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ood灯下分型、临床分期、防晒霜使用和治疗方式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光子嫩肤联合氨甲环酸能够有效治疗黄褐斑,黄褐斑Wood灯下为表皮型、处于稳定期、保持良好防晒和光子嫩肤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是促进黄褐斑疗效的有利因素。
夏丽晔[7](2021)在《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对黄褐斑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78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展时间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采用随机排列法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均涂抹氢醌乳膏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继续给予患者补肾活血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和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MASI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MASI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黄褐斑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可以充分体现辨证施治的优势,在改善患者症状表现的同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毛栋玲,熊莹帆,安维娟[8](2021)在《阶段性护理在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在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干预方式,将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93例纳入对照组,将采用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患者95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疼痛状态、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红斑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随访2个月色素沉着面积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min、30min、1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h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困扰、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治疗环境、服务态度、护理沟通、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分别为96.84%、96.84%、95.79%、93.68%、94.74%高于对照组的89.25%、87.10%、86.02%、83.87%、7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护理有利于加快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术后创面恢复,减轻色素沉着及术后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何家俊[9](2021)在《口服氨甲环酸片辅助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析口服氨甲环酸片辅助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和安全性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接收的黄褐斑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被选对象均行氨甲环酸片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皮损总分情况,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半年后随访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皮损颜色、皮损面积和总分情况均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本研究所选40例患者中,经治疗后有5.0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其中1例面部轻度过敏,1例胃肠道反应。经为其半年随访观察发现,有20.00%患者出现病情复发情况。结论给予黄褐斑患者口服氨甲环酸片辅助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
陈红[10](2021)在《灵龟八法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5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54例(论文提纲范文)
(1)疏肝理气祛斑汤联合超声波导入左旋维生素C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方法 |
1.7 疗效指标 |
1.8 安全指标 |
1.9 疗效评价 |
1.1 0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皮损积分比较 |
2.2 中医证候比较 |
2.3 SOD、MDA、E2水平比较 |
2.4 有效率比较 |
2.5 复发率比较 |
2.6 安全性分析 |
3 讨论 |
(2)滋阴祛斑方与氨甲环酸片在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2.3 两组黄褐斑严重度、生活质量及皮肤状态比较 |
2.4 两组血清氧化物水平比较 |
2.5 两组激素水平比较 |
3 讨 论 |
(3)方药运用的精准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精准化的发展方向 |
1.1 辨证论治的优势与不足 |
1.2 方药精准运用的主要内容 |
1.3 中医药精准化的发展 |
2 临床用方的精准性 |
2.1 辨病论治 |
2.2 辨部位论治 |
2.3 精准配伍用方 |
2.4 精准煎服用方 |
2.5 疾病通用方 |
3 临床用药的精准性 |
3.1 辨症状用药 |
3.2 合理把握剂量 |
3.3 辨指标用药 |
3.4 辨部位用药 |
3.5 据象用药 |
4 结语 |
(4)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治疗效果 |
2.2 黄褐斑面积、黄褐斑颜色评分 |
2.3 血清E2、MDA、SOD水平 |
2.4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5)水杨酸换肤结合点阵激光在女性黄褐斑面部美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疗效评估标准: |
1.5 观察指标: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 |
2.2 VISIA皮肤特征评分: |
2.3 两组皮损评分及皮肤水分情况: |
2.4 两组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
2.5 面部美容满意度: |
2.6 不良反应情况: |
2.7 复发率情况: |
3 讨论 |
(6)光子嫩肤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MASI评分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2.4 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论 |
(7)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MASI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
2.3 两组VEGF水平比较 |
3 讨论 |
(8)阶段性护理在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3.2. 1 术前护理: |
1.3.2. 2 术中护理: |
1.3.2. 3 术后护理: |
1.4 观察指标 |
1.4.1 红斑持续时间与色素沉着面积比较: |
1.4.2 术后疼痛状态: |
1.4.3 心理状态: |
1.4.4 满意度调查: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 |
2.3 两组心理困扰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9)口服氨甲环酸片辅助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诊断标准[2] |
1.4 方法 |
1.5 评价标准[3]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 |
2.2 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情况 |
3 讨论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5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疏肝理气祛斑汤联合超声波导入左旋维生素C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临床研究[J]. 王希,王万春,陈琦,刘良,吴斐,孙波,江鑫.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6)
- [2]滋阴祛斑方与氨甲环酸片在黄褐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 李芳芳,王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06)
- [3]方药运用的精准策略探讨[J]. 岑曦,朱向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21(12)
- [4]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J]. 张铭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22)
- [5]水杨酸换肤结合点阵激光在女性黄褐斑面部美容中的应用[J]. 王洪燕. 中国美容医学, 2021(11)
- [6]光子嫩肤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敏,高亚超,王秀. 中国美容医学, 2021(11)
- [7]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 夏丽晔. 临床研究, 2021(10)
- [8]阶段性护理在调Q激光治疗黄褐斑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探讨[J]. 毛栋玲,熊莹帆,安维娟. 中国美容医学, 2021(10)
- [9]口服氨甲环酸片辅助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何家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21)
- [10]灵龟八法针刺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研究[D]. 陈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