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240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热态弯曲强度试验小结(论文文献综述)
耿如霆,黄北,胡学为,许家忠,张瑞灵[1](1980)在《热态高强度环氧玻璃布板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 3240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生产工艺简便,成本较低,室温下机械强度和介电性能好。目前国内大量生产,用于B级电工产品。3240板系仿苏产品,苏联声称为F级材料。随着F级电工产品的发展,需要对3240板能否普遍用作F级配套材料作出判断。广
耿如霆,黄北,胡学为,许家忠,张瑞灵[2](1980)在《热态高强度的新环氧玻璃布板》文中认为 3240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生产工艺简便(胶布贮存期短是个缺点),成本较低,室温下机械强度和介电性能好。目前国内大量生产,用于B级电工产品。3240板原系仿苏产品,苏联声称为F级材料。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三室[3](1977)在《3240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热态弯曲强度试验小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3240环氧酚醛玻璃布板室温机械强度很高,但热态弯曲强度很低,这个问题最初是由上海化工学院和上海绝缘材料厂发现的。层压板热态机械性能过去很少测量。1976年我们开始组织试样进行热态弯曲强度的测量。
吴爽[4](2012)在《F级无卤阴燃环氧玻璃布层压板的研制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环氧树脂具有很多突出的特性,广泛应用于电气绝缘材料、胶黏剂、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以及印制线路板等领域。但是,环氧树脂属于易燃材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提高环氧树脂的阻燃性意义重大。当前,最常用的环氧树脂阻燃剂是卤系阻燃剂。卤系阻燃剂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但燃烧时会产生二恶英等有毒物质,损伤皮肤和内脏。本论文的目的就是开发一种无卤阻燃环氧玻璃布层压板,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阻燃剂DOPO、DOPO-BMI的合成与表征;环氧E51-DOPO-BMI-DICY树脂体系的制备及其反应性研究;环氧酚醛-DOPO-BMI树脂体系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无卤阻燃玻璃布层压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合成了阻燃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再利用DOPO与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MI)合成了耐高温阻燃剂DOPO-BMI,利用FT-IR对DOPO和DOPO-BMI的特征吸收峰进行了表征,并对DOPO-BMI的溶解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备了两种含有阻燃剂DOPO-BMI的阻燃环氧树脂的组合物:环氧-DOPO-BMI-双氰胺;环氧酚醛-DOPO-BMI。并对它们的性能做了详细的研究。环氧E51-DOPO-BMI-双氰胺体系在160℃时的凝胶化时间仅有10秒左右,会使上胶和热压工艺难以控制;而环氧酚醛-DOPO-BMI体系在160℃时的凝胶化时间有150秒左右,上胶和热压工艺均易控制,所以本论文选择环氧酚醛-DOPO-BMI体系作为层压板材料的基体树脂。利用环氧酚醛-DOPO-BMI为基体树脂制备了一系列层压板,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了各种因素如玻璃布的前处理、层压板的含胶量、填料的加入、配方中DOPO-BMI与环氧酚醛的不同配比等对层压板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配方与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无卤阻燃环氧树脂玻璃布层压板,它的阻燃性能达到UL94 V-0级别;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电击穿强度达到42kV/mm;良好的机械性能,25℃弯曲强度达到442MPa,150℃弯曲强度度达到281MPa,150℃弯曲强度度保有率达到64%;耐热性良好,耐温指数为175,耐温等级达到F级。
刘树美[5](2017)在《温度和机械应力对GF/EP复合材料介电强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玻璃纤维/环氧树脂(Glass Fiber/Epoxy,GF/EP)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机、绕包绝缘干式变压器、干式空心电抗器等高压电力设备的绝缘结构中。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与稳定,而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绝缘的工作情况,电力设备中的绝缘一旦发生击穿,就会对整个系统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因此,复合材料的击穿特性是评价设备复合绝缘程度好坏的重要指标。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提高,对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证电力设备的绝缘在高场强下的正常工作非常重要。在高压电气产品中绝缘不但受到振动、冲击等机械应力的作用,同时承受着电、热应力的作用,因此研究GF/EP复合材料在机械应力和温度共同作用下的介电强度,对于提高材料的电气强度、完善产品结构具有重要意义。GF/EP复合材料主要由树脂基体、玻璃纤维和界面三部分构成,在工频电压下的击穿特性非常复杂。国内外学者针对复合绝缘材料在常温下的击穿性能和高温下的热老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是,针对电力设备实际运行环境温度和机械应力共同作用下的介电强度问题,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我国东北地区年温差较大,干式空心电抗器在冬季异常低温条件下发生绝缘故障的现象较为频繁。因此,研究较宽温度范围内GF/EP复合材料的介电强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温度和机械应力对GF/EP复合材料介电强度的影响,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力大小和不同应力作用形式下对GF/EP复合材料进行了工频击穿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温度一定的情况下,GF/EP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随试样形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在环境温度一定的情况下,GF/EP复合材料的介电强度在试样弯曲程度增大的初始阶段有所上升,而后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确定的机械应力下,GF/EP复合材料低温和高温的介电强度都比室温下有所提高。研究结果为GF/EP复合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唐敏锋[6](2004)在《F-51环氧树脂水性化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性环氧树脂体系避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大量使用,具有显着的环保特色和应用价值。因而环氧树脂水性化及其应用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本文从分子设计入手,采用化学改性法,选择多官能团酚醛环氧树脂(F—51)与二乙醇胺进行定量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在分子结构上既具有环氧基团,又具有亲水性基团的改性树脂。然后用酸成盐,再加水制得稳定性优良的环氧树脂水性体系。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对改性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改性工艺。通过红外光谱对改性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明改性树脂完全符合分子设计的预期结果。在实验中,通过改变二乙醇胺用量,控制改性环氧树脂分子中环氧基和极性基团的相对含量,使改性树脂的反应性和亲水性达到合理的平衡,解决了以往化学改性法不能二者兼得的问题。 对制得的水性环氧体系的固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由于本文合成的改性树脂中保留了较多的环氧基,因此,很多可溶于水的环氧树脂常规固化剂如双氰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咪唑等都可对该水性环氧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化。尤其是双氰胺与该水性环氧体系组成的固化体系,储存期大于6个月,起始固化温度由溶剂型体系中的160℃下降到80℃,获得了中温反应性和优良的潜伏性的完美结合。该固化体系经80℃/0.5h+130℃/2h+150℃/0.5h固化后,固化物玻璃化温度为73.3℃。 在研究固化性能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该水性环氧体系在涂料、玻璃布层压板等方面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用改性树脂/双氰胺水性固化体系得到的涂膜平整光滑,附着力100%,硬度可达6H,具有优良的耐水性和耐化学介质性;用该固化体系配成的胶液浸渍玻璃布制成的层压板剪切强度为33.3MPa,弯曲强度高达502.9MPa。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俞翔霄,俞赞琪[7](2007)在《无气隙环氧玻璃布层压绝缘制品》文中研究表明用真空压力浸胶工艺制造无气隙环氧玻璃布层压绝缘制品,由于结构中无气隙,使制品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和热态机械性能,低的吸潮性,高的热稳定性,长期热老化重量损失低,尺寸稳定性好,用于电气产品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耐久性。
王树森[8](2004)在《变压器绝缘材料(23)》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朱孝鹏[9](1983)在《挤拉成型槽楔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 目前小型交流电机槽楔使用的材料绝大部分为竹楔,其它电机一般使用胶布板、胶纸板、环氧酚醛玻璃布板以及模压塑料做为槽楔材料。当前 Y 系列电机采用 B 级绝缘结构后,
罗柯[10](2011)在《白云母类矿物绝缘灌注胶的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特征与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云母类矿物通常具有着极高的绝缘性能和较低的电介质损耗而被广泛应用于绝缘材料之中。为了克服现有绝缘灌注胶用非金属矿物填料存在的不足,为新型绝缘灌注胶的制备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PC68型数字高阻计、WE-100型液压万能试验机、日本理学5530扫描电镜和Spetrum One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仪器,侧重研究了微晶白云母、碎云母、白云母、绢云母等白云母类矿物新型绝缘灌注胶功能材料的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特征与机理,并对矿物及其它固体绝缘材料小块样品电阻率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矿物及固体绝缘材料电阻率测量的小型电极实验装置与应用:根据国家标准GB/T1410-2006和数字高阻计特点,研制了一种与通用高阻计配套使用的小型电极实验装置,将试样直径由标准电极的100mm减小到18mm,试样面积减少了30.86倍;该装置采用两个直径60mm×高20mm的绝缘基座对三电极系统进行支撑和精确定位,以实现装置结构的精准性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其关键技术参数是高压电极和测量电极的直径分别为18mm和14.6mm,保护电极内径和外径分别为16mm和18mm,保护电极与测量电极间隙尺寸为0.6mm,适用于直径Ф=18mm的矿物及固体绝缘材料平板试样电阻率测量;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小型电极实验装置与标准电极测量结果一致。(2)影响矿物及其它绝缘材料块状样品电阻率测试的基本因素:块状样品干燥清洁的微晶白云母放置在空气中会不断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杂质,从而导致绝缘电阻大幅度下降,体积电阻率从2.35×1012Ω·cm下降到7.50×1010Ω·cm,表面电阻率从4.79×109Ω下降到5.93×108Ω,而当放置时间继续增加,下降趋势变缓,最后体积电阻率稳定在3.49×1010Ω·cm左右,下降了约两个数量级,表面电阻率稳定在3.49×108Ω,下降了一个数量级;未经处理的微晶白云母的绝缘电阻开始时随烘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当烘干时间延长到2h后,绝缘电阻趋于稳定,体积电阻率从2.38×1011Ω·cm增加到2.25×1012Ω·cm;表面电阻率从2.11×108Ω增加到2.10×109Ω,均增加了一个数量级;表面粗糙度对微晶白云母的绝缘电阻基本没有影响,在测试一般样品的电阻率时可以使用80#以上的砂纸进行抛光处理。(3)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当593固化剂用量为25phr时,固化产物的抗压强度、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28.42Mpa,8.93ⅹ1015Ω·cm,1.21ⅹ1015Ω;当650聚酰胺用量为120phr时,固化产物的抗压强度、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6.77Mpa,1.04ⅹ1016Ω·cm,2.96ⅹ1015Ω;当Methpa固化剂用量为70phr时,固化产物的抗压强度、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13.45Mpa,1.78ⅹ1016Ω·cm,8.55ⅹ1015Ω。(4)微晶白云母对绝缘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微晶白云母对绝缘灌注胶体积电阻率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而对绝缘灌注胶表面电阻率有一定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当用量为40ph(r质量份数)时,其表面电阻率可达7.53ⅹ1014Ω;微晶白云母用量<100phr时,绝缘灌注胶的抗压强度会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用量>100phr时,抗压强度则迅速降低;从绝缘灌注胶绝缘性能、力学性能和胶液黏度等因素考虑,微晶白云母的优化用量为80phr。(5)白云母类矿物种类对绝缘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以白云母用量为40phr进行比较时,白云母、碎云母、微晶白云母矿物作为填料时比硅微粉、刚玉粉等传统矿物具有更好绝缘性能,其中白云母体系的综合性能(体积电阻率9.81ⅹ1015Ω·cm,表面电阻率2.35ⅹ1015Ω,抗压强度113.24Mpa)较为优异。但由于其比较前提不是相应矿物的优化用量,该问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6)微晶白云母表面改性对绝缘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以微晶白云母优化用量80phr为试验条件时,经3#改性后固化体系的绝缘性能(体积电阻率2.10ⅹ1016Ω·cm,表面电阻率2.35ⅹ1015Ω)与抗压强度(119.71Mpa)较为优异;当微晶白云母粉体在空气中吸附达到饱和后,未改性固化产物的体积电阻率(8.53ⅹ1014Ω·cm)和表面电阻率(4.33ⅹ1014Ω)相对于改性固化产物的体积电阻率(7.65ⅹ1015Ω·cm)和表面电阻率(3.55ⅹ1015Ω)均下降一个数量级,但该问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3240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热态弯曲强度试验小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240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热态弯曲强度试验小结(论文提纲范文)
(4)F级无卤阴燃环氧玻璃布层压板的研制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环氧树脂(EP)简介 |
1.1.1 环氧树脂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1.1.2 环氧树脂的性能及应用 |
1.2 无卤阻燃环氧树脂体系研究进展 |
1.2.1 阻燃剂概述 |
1.2.2 聚合物阻燃机理 |
1.2.3 无卤化阻燃环氧树脂研究 |
1.3 绝缘层压板概述 |
1.3.1 绝缘层压板种类 |
1.3.2 绝缘层压板的生产加工 |
1.3.3 玻璃布层压板的性能与应用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1 本课题的目的 |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DOPO与DOPO-BMI的合成及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仪器 |
2.3 DOPO的合成与表征 |
2.3.1 DOPO的合成 |
2.3.2 DOPO的表征 |
2.4 DOPO-BMI的合成、表征与溶解性研究 |
2.4.1 DOPO-BMI的红外表征 |
2.4.2 DOPO-BMI的溶解性研究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DOPO |
2.5.2 DOPO-BMI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环氧E51-DOPO-BMI-DICY体系反应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仪器 |
3.3 环氧-DOPO-BMI-DICY基体树脂的制备 |
3.4 环氧E51-DOPO-BMI-DICY体系凝胶化时间的测定 |
3.5 结果与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环氧酚醛-DOPO-BMI体系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仪器 |
4.3 环氧酚醛-DOPO-BMI树脂溶液的制备 |
4.3.1 环氧酚醛树脂的预聚 |
4.3.2 环氧酚醛-DOPO-BMI树脂溶液的制备 |
4.4 环氧酚醛-DOPO-BMI树脂体系性能测试 |
4.4.1 凝胶化时间测试 |
4.4.2 热性能 |
4.5 结果与讨论 |
4.5.1 环氧酚醛-DOPO-BMI树脂体系的反应性 |
4.5.2 环氧酚醛-DOPO-BMI树脂体系的热性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玻璃布层压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5.2.1 实验原料 |
5.2.2 实验仪器 |
5.3 玻璃布层压板制备 |
5.3.1 无碱玻璃布的处理 |
5.3.2 环氧酚醛-DOPO-BMI体系树脂上胶液配制 |
5.3.3 半固化片制备 |
5.3.4 备料 |
5.3.5 热压成型 |
5.4 性能测试 |
5.4.1 上胶液的一般性能 |
5.4.2 半固化片性能 |
5.4.3 层压板性能测试 |
5.5 结果与讨论 |
5.5.1 树脂上胶液的一般性能 |
5.5.2 树脂体系的凝胶化时间 |
5.5.3 半固化片的性能 |
5.5.4 环氧酚醛-DOPO-BMI体系玻璃布层压板的性能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与发明专利 |
致谢 |
(5)温度和机械应力对GF/EP复合材料介电强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GF/EP复合材料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平台的搭建与数据处理方法 |
2.1 高电压高低温环境的实现 |
2.2 拉应力及电极系统的实现方法 |
2.2.1 拉应力的实现方法 |
2.2.2 拉应力的计算 |
2.2.3 拉伸实验电极系统的设计 |
2.3 弯曲应力及电极系统的实现方法 |
2.3.1 弯曲应力的实现方法 |
2.3.2 弯曲应力的计算 |
2.3.3 弯曲实验电极系统的设计 |
2.4 实验线路的连接 |
2.5 整体实验平台的温度特性测试 |
2.6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
2.6.1 实验材料的选择 |
2.6.2 试样的预处理 |
2.7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8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GF/EP复合材料介电强度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 温度对介电强度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3.2 拉应力对介电强度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 弯曲应力对介电强度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F-51环氧树脂水性化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水性环氧树脂概况 |
1.2 环氧树脂水性化技术 |
1.2.1 外加乳化剂法 |
1.2.2 化学改性法 |
1.3 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及固化剂 |
1.3.1 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 |
1.3.2 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机理 |
1.4 水性环氧胶粘剂 |
1.5 水性环氧复合材料 |
1.6 水性环氧涂料 |
1.6.1 水性环氧涂料的发展历史 |
1.6.2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的类型 |
1.6.3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的配方设计 |
1.6.4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的应用 |
第二章 F-51环氧树脂的水性化改性及其水性体系的制备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改性F-51环氧树脂的结构分析 |
2.2.4 改性F-51环氧树脂制备反应过程中环氧基转化率的测定 |
2.2.5 改性F-51环氧树脂的合成 |
2.2.6 改性F-51环氧树脂水性体系的制备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FA树脂结构的表征 |
2.3.2 F-51环氧树脂改性反应的研究 |
2.3.3 FA水性体系制备过程的研究 |
2.4 小结 |
第三章 FA树脂的水溶性及其固化性能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改性F-51环氧树脂树脂亲水性的测定 |
3.2.3 改性F-51环氧树脂水性体系的稳定性的测试 |
3.2.4 改性环氧树脂水性体系粘度的测定 |
3.2.5 变定实验 |
3.2.6 固化物交联密度的测定 |
3.2.7 固化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试 |
3.2.8 固化体系的DSC分析 |
3.2.9 改性环氧树脂浇注体的制备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影响的改性环氧树脂水溶性及水性体系稳定性因素 |
3.3.2 改性树脂的稀释特性及其粘度 |
3.3.3 FA树脂体系的固化 |
3.4 小结 |
第四章 改性F-51树脂水性体系的应用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水性环氧涂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4.2.2 水性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4.2.3 水性环氧体系的粘接性能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的性能 |
4.3.2 水性环氧体系用于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的可行性研究 |
4.3.3 水性环氧体系的粘接性能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白云母类矿物绝缘灌注胶的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特征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绝缘灌注胶及其研究进展 |
1.1.1 绝缘灌注胶及其工业应用 |
1.1.2 绝缘灌注胶用树脂 |
1.1.3 绝缘灌注胶用固化剂 |
1.1.4 绝缘灌注胶用无机填充剂 |
1.1.5 绝缘灌注胶市场前景分析 |
1.2 本论文的立项依据和研究意义 |
1.3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目标 |
1.3.3 研究内容 |
1.3.4 论文工作量 |
第2章 矿物及固体绝缘材料电阻率测量的小型电极实验装置与应用 |
2.1 前言 |
2.2 固体绝缘材料电阻率测量原理 |
2.3 小型电极实验装置的研制 |
2.3.1 小型电极系统的关键技术参数 |
2.3.2 小型电极系统的精确定位 |
2.3.3 小型电极实验装置的材料选择 |
2.4 验证实验 |
2.4.1 实验样品与加工 |
2.4.2 电阻率测试方法 |
2.4.3 测量结果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影响矿物及其它绝缘材料块状样品电阻率测试的基本因素 |
3.1 前言 |
3.2 实验 |
3.2.1 实验样品 |
3.2.2 测试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样品在空气中放置时间对电阻率的影响 |
3.3.2 样品烘干时间对电阻率的影响 |
3.3.3 样品表面粗糙度对电阻率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与机理 |
4.1 前言 |
4.2 实验 |
4.2.1 基体树脂环氧树脂E-51 |
4.2.2 固化剂及其它试剂 |
4.2.3 实验样品制备 |
4.2.4 测试方法 |
4.3 593 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
4.4 650 聚酰胺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
4.5 METHPA 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
4.6 几种重要固化剂的特点与用途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微晶白云母对绝缘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
5.1 前言 |
5.2 实验 |
5.2.1 样品与试剂 |
5.2.2 实验样品制备 |
5.2.3 测试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微晶白云母用量对绝缘灌注胶电阻率的影响 |
5.3.2 微晶白云母对绝缘灌注胶抗压强度的影响 |
5.3.3 微晶白云母在绝缘灌注胶中的优化用量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白云母类矿物种类对绝缘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
6.1 前言 |
6.2 实验 |
6.2.1 样品与试剂 |
6.2.2 实验样品制备 |
6.2.3 测试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矿物种类对绝缘灌注胶体积电阻率的影响 |
6.3.2 矿物填料种类对绝缘灌注胶表面电阻率的影响 |
6.3.3 矿物填料种类对绝缘灌注胶抗压强度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微晶白云母表面改性对绝缘灌注胶电阻率和抗压强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
7.1 前言 |
7.2 实验 |
7.2.1 样品与试剂 |
7.2.2 实验样品制备 |
7.2.3 测试方法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表面改性剂种类对绝缘灌注胶电阻率的影响 |
7.3.2 表面改性剂种类对绝缘灌注胶抗压强度的影响 |
7.3.3 微晶白云母放置时间对绝缘灌注胶电阻率的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四、3240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热态弯曲强度试验小结(论文参考文献)
- [1]热态高强度环氧玻璃布板研究报告[J]. 耿如霆,黄北,胡学为,许家忠,张瑞灵. 绝缘材料通讯, 1980(02)
- [2]热态高强度的新环氧玻璃布板[J]. 耿如霆,黄北,胡学为,许家忠,张瑞灵. 特殊电工, 1980(02)
- [3]3240环氧酚醛玻璃布板热态弯曲强度试验小结[J].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三室. 特殊电工, 1977(04)
- [4]F级无卤阴燃环氧玻璃布层压板的研制与性能研究[D]. 吴爽. 东华大学, 2012(07)
- [5]温度和机械应力对GF/EP复合材料介电强度的影响[D]. 刘树美.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7(05)
- [6]F-51环氧树脂水性化改性的研究[D]. 唐敏锋. 西北工业大学, 2004(03)
- [7]无气隙环氧玻璃布层压绝缘制品[A]. 俞翔霄,俞赞琪. 第十二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7
- [8]变压器绝缘材料(23)[J]. 王树森. 变压器, 2004(10)
- [9]挤拉成型槽楔的研制[J]. 朱孝鹏. 绝缘材料通讯, 1983(02)
- [10]白云母类矿物绝缘灌注胶的电阻率和抗压强度特征与机理研究[D]. 罗柯.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