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C调节棉花氮追肥期的复合效应研究

DPC调节棉花氮追肥期的复合效应研究

一、DPC调控棉花氮素追肥时期的复合效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柳,李絮花,胡斌[1](2021)在《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上研究了腐植酸增效复混肥料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了空白(CK)、磷钾肥对照(CK1)、常规复混肥料(CF)和腐植酸增效复混肥料(HF)处理,在轻度(S1)、中度(S2)、重度(S3)3种盐渍化程度土壤上,连续2年进行了小麦的田间试验,以探究腐植酸增效复混肥料对小麦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及小麦全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复混肥料相比,施用腐植酸增效复混肥料,1)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平均提高幅度为25.26%(2018年)和19.17%(2019年),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上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2)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氮素总累积量增幅为11.25~36.75 kg/hm2(2018年)和9.90~49.80 kg/hm2(2019年),在轻、中、重度盐碱土壤上,腐植酸复混肥料增产幅度分别为31.68%、20.53%、23.56%(2018年)和33.28%、18.86%、5.36%(2019年);3)氮肥利用率提高6.29~16.73个百分点(2018年)和5.47~27.69个百分点(2019年);4)明显增加0~2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土壤铵态氮含量则下降;5)土壤盐渍化程度直接影响小麦产量、氮素吸收等,施用腐植酸增效复混肥料较常规复混肥料促进植株氮素吸收,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随土壤盐渍度降低而提高,建议低度、中度盐渍化土壤上施用腐植酸增效复混肥料。

霍飞超[2](2020)在《南疆1膜3行模式密度与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种植密度和缩节胺(DPC)化调是棉花生产上重要的技术措施,对棉花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研究1膜3行种植模式下密度和缩节胺用量对棉花的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的影响,探究此种植模式下棉花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优化组合,为棉花高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8-2019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阿拉尔综合试验站进行,试验材料为中棉所49,采用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处理,设置三个水平,分别为9.4万株·hm-2、14.1万株·hm-2、18.8万株·hm-2;缩节胺用量为副处理,也设置三个水平,90 g·hm-2、180 g·hm-2、270 g·hm-2,研究两因素作用下,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植密度和缩节胺用量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用量互作对棉花株高、茎粗以及节间长度存在显着影响,对生育期、果枝数及果枝始节位的影响较小。在花期以后,各处理间差异逐渐显着,相同密度下,随缩节胺用量增加,株高降低,茎粗增大,节间长度变短;相同缩节胺用量下,密度与株高正相关,与茎粗负相关,节间长度随密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8.8万株·hm-2密度与90 g·hm-2缩节胺用量下,棉花的株高两年分别达到82.9 cm和76.4 cm,均位居第一;而茎粗在9.4万株·hm-2密度与270 g·hm-2缩节胺药量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9 mm和14.8 mm。2.种植密度和缩节胺用量对棉花生物量积累分配和光合性状的影响棉株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占全株比重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降低,而生殖器官(蕾铃花)占全株的比重随生育进程推进而逐渐升高。在生育后期,各处理间群体生殖器官生物量积累差异显着,其中在密度14.1万株·hm-2,180 g·hm-2时积累量最多,两年分别达到3764.27kg·hm-2和4055.16 kg·hm-2。棉花的LAI是棉株光能利用情况与冠层结构的综合指标。双因素分析表明,种植密度和缩节胺用量对棉花LAI均有显着影响,且存在互作效应。在棉花盛蕾期,相同种植密度下,LAI随缩节胺用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在相同缩节胺用量下,LAI随密度增大而增加;随着生育期进程的推进,低密度处理LAI持续升高,而中、高密度处理在盛花期达到峰值后下降,其中在密度14.1万株·hm-2,180 g·hm-2时,LAI值最高。种植密度对棉花叶片SPAD值没有显着影响,缩节胺对其影响显着,SPAD值随缩节胺用量增加而增大。棉花的净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与缩节胺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种植密度和缩节胺对棉花籽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棉花产量的形成与种植密度和缩节胺调控息息相关。双因素分析显示,种植密度和缩节胺用量对棉花籽棉产量均有极显着影响,且两者存在互作效应。在相同密度或相同缩节胺用量下,籽棉产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种植密度14.1万株·hm-2,缩节胺用量180 g·hm-2时,籽棉产量最高,两年分别达到6135 kg·hm-2和5184 kg·hm-2。本试验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与缩节胺互作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显着影响。

郞钰洁[3](2019)在《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前,案头菊的选育与栽培过程难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生产栽培过程中的品种选择及生长调节剂种类与用量尚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栽培中常出现影响其商品价值的问题。接连报道出案头菊生产常用的生长调节剂存在问题,使得案头菊的生产栽培陷入困境。因此进行案头菊生长调节剂的选择与其内在的生理调节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本实验通过对北京市北海公园菊花种植资源保留基地内的共500余品种进行调查,对筛选出的菊花品种分别记录其在自然花期栽培条件下的花色、株高、花序直径、花期、生长势等情况,最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适应案头菊栽培的三个菊花品种(帅旗、洹水黑旋风、沽水绿萍)进行生长调节剂喷施试验,采用盆栽实验与实验室化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形态指标(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柄长、茎节长、花序直径)、综合评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及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室生理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渗透调节物质方面,喷施生长调节剂后案头菊丙二醛(MDA)含量均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整体上降低了案头菊体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菊株的抗逆性,使案头菊叶片的生理功能加强,进而提高了案头菊的品质及观赏性。可溶性蛋白(SP)含量方面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不同案头菊品种可溶性蛋白(SP)含量升高过程不相同。保护性酶活性方面,案头菊在喷施生长调节剂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现为先升高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过程,且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会抑制案头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缩节胺(DPC)处理组较比久(B9)处理组更早到达峰值,之后均出现略微下降,生长调节剂施用浓度越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越高。盆栽实验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施用浓度越高,案头菊株高降低越多,其中Ⅰ2(B92000 mg/L)浓度、Ⅱ3(DPC 4000 mg/L)浓度矮化效果最佳。比久(B9)施用浓度越大案头菊茎粗越小,而生长调节剂缩节胺(DPC)施用浓度越大案头菊茎粗越大。两种生长调节剂处理下案头菊叶长、叶宽、叶柄长均有所降低,施用浓度越大降低越显着。缩节胺(DPC)处理下的案头菊叶片颜色浓绿,具有光泽,观赏价值高于比久(B9)各处理组。生长调节剂对植株茎的节数并无明显影响。生长调节剂施用后,案头菊均表现出了现蕾期与透色期的推迟和盛花期的提前,且药剂浓度越大,延迟现象越明显,同时茎节长度与花序直径也表现出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变化趋势。综合考虑各项形态指标后得出,在案头菊栽培中缩节胺(DPC)可以达到与比久(B9)相同的矮化效果,且生产出的案头菊品质要高于比久(B9),品种帅旗最佳施用浓度为Ⅱ2(DPC 3000mg/L),品种洹水黑旋风最佳施用浓度为Ⅱ2(DPC 3000 mg/L),品种沽水绿萍最佳施用浓度为Ⅱ3(DPC 4000 mg/L),处理后的菊株整体株型紧凑、叶片颜色浓绿,具有光泽,整体效果较好,整齐美观,观赏价值更强。

冯倩[4](2019)在《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旱作玉米农田土壤碳氮组分及根系的影响》文中指出在大气CO2浓度持续升高背景下,了解农作物及农田土壤碳氮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对于评价农田土壤肥力、农田碳氮循环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旱作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田间定位试验,通过改进的OTC系统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700μmol·mol-1)的环境,开展了玉米农田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全氮、水溶性氮及玉米根系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旨在为科学的农田养分管理及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基础数据。本研究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两年春玉米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有机碳及组分对大气CO2浓度升高、OTC气室与CO2浓度升高共同作用的响应程度不一。总体而言,与OTC气室相比,大气CO2浓度升高(OTC+CO2)对玉米农田土壤有机碳在2017和2018年大部分生育期均无显着差异;对水溶性有机碳因覆膜与生育期而异,其中在不覆膜条件下无显着变化而在覆膜条件下个别生育期显着增加;对易氧化有机碳在各个水肥模式下均无显着影响。与自然大气对照(CK)相比,OTC气室与CO2浓度升高交互作用(OTC+CO2)使农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在大多数生育期显着降低,且对试验年2017年的影响更为显着;使水溶性有机碳在不覆膜条件下于2018年无明显变化,2017年因生育期不同而异,在覆膜条件下于营养生长阶段升高,生殖生长阶段降低。(2)2017和2018两年试验数据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OTC气室与CO2浓度升高交互作用对春玉米农田土壤全氮、水溶性氮的影响因年份、生育期、覆盖方式不同而异。总体来看,在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单一条件下,玉米农田土壤全氮仅在2018年各水肥模式下(MN225条件下非根际土除外)R6期显着升高,而对其他年份各水肥模式下不同生育期均无显着影响;水溶性氮的变化则与生育期有关,于营养生长时期显着降低,生殖生长时期显着升高。而在OTC气室与CO2浓度升高的复合条件下,土壤全氮含量在多数生育期显着降低,降幅为3.77%~12.48%;水溶性氮的变化因覆膜而异,其中在不覆膜条件下于营养生长阶段降低,生殖生长阶段无明显变化,而在覆膜条件下于大多数生育期升高,增幅为8.96%~288.70%,这也表明覆膜对OTC气室与CO2浓度升高复合效应下水溶性氮有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了增加了土壤有效氮素含量。(3)在2016、2017和2018三季春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同水肥模式下CO2浓度升高、OTC与CO2浓度交互作用对玉米根系产生明显影响。与OTC相比,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两种条件下(覆膜和不覆膜)根系生物量均有促进作用,增幅为0.07%~348.43%;对0-20 cm根系碳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未达显着差异,对20-30 cm根系碳含量产生明显影响;对根系氮含量和根系碳氮比因覆膜而异,其中OTC+CO2处理降低不覆膜条件下根系氮含量,降幅为23.5%~40.10%,增加覆膜条件下根系氮含量、不覆膜条件下根系碳氮比,增幅分别为0.91%~19.99%、7.78%~49.29%。与CK相比,OTC气室与CO2浓度交互作用(OTC+CO2)对覆膜和不覆膜条件下根系生物量、根系碳含量及覆膜条件下根系氮含量的影响与仅升高CO2浓度处理大体一致,但对不覆膜条件下根系氮含量和根系碳氮比则无一致规律。此外,三年试验数据还表明,玉米根系大部分分布于0-40 cm土层,且根系生物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玉米根系氮含量在土层间大体上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春玉米根系的影响为正效应,但对农田土壤碳氮的影响因年份、作物生育期、覆膜等不同而异,且土壤碳氮的具体指标对大气CO2浓度升高、OTC与CO2浓度升高共同作用的响应程度不一。该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碳氮循环及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赵文超,杜明伟,黎芳,田晓莉,李召虎[5](2019)在《应用缩节安(DPC)调控棉花株型的定位定量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缩节安(1,1-dimethyl piperidinium chloride, DPC)是棉花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其调控棉花茎枝生长的定位定量效应尚缺乏系统的量化研究。本研究2013—2014年在田间条件下分别于棉花现蕾期、盛蕾期后、盛花期前、盛花期后和打顶后单次应用不同剂量的DPC,测量了DPC作用有效期内的棉花株高和主茎生长速率,探究了所有主茎节间及所有果节对DPC的响应。结果表明, DPC处理对棉花主茎节间的影响范围为N节(应用DPC时的主茎节)以下1~4个和N节以上0~6个(打顶条件下),对果枝的影响范围为N节以下1~11个和N节以上0~5个,其中N节以下果枝受影响的果节多于N节以上果枝。将盛蕾期后和盛花期前2次应用DPC的效应叠加,其影响范围几乎可以覆盖全部主茎节间(果枝始节以上)和全部果节。DPC应用剂量与其作用强度并不总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DPC的定位定量效应除了与应用时间和剂量有关,还受到温度、降水等环境条件和棉株生物量、源库关系的影响。

李凤瑞,史加亮,董灵艳,张东楼,赵文超,李子双,杨秀凤[6](2019)在《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生长环境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究密度、肥料和化控共同作用对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个体发育、冠层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4-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采用五因素四二二二二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共设置8个处理(T1~T8),研究不同密度、肥料和化控水平下,德0720个体发育、冠层结构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德0720的株高均表现出相同的动态变化规律,从见蕾期到盛花期增长迅速,盛花期(7月30日)打顶后基本停止生长,从盛花期到吐絮期,株高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随着化控量增大而降低;茎粗从见蕾期到盛花期迅速增粗,盛花期(7月30日)打顶后增速减慢,盛铃期(8月15日)后逐渐趋于稳定,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叶面积指数(LAI)从盛蕾期至盛铃期持续增长,盛铃期后明显下降;底层透光率表现出与叶面积指数相反的变化规律,以盛铃期底层透光率为4.8%时产量最高;德0720霜前皮棉产量结果2014年依次表现为T6>T2>T3>T7>T8>T4>T5>T1,2015年表现为T6>T7>T3>T8>T4>T1>T5,其中T6和T2极显着高于其它处理,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对2年产量结果进行分析,T6为最佳处理组合,2014年霜前皮棉产量达到1 776.0 kg·hm-2,2015年霜前皮棉产量达到1 470.0 kg·hm-2;不同处理下德0720的纤维品质差异不显着。本研究结果为充分发挥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增产潜力和科学开发利用该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邢晋,张思平,赵新华,闫贞贞,魏然,张立祯[7](2018)在《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株型及产量的调控效应》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结构与功能的调控效应。【方法】在河南安阳进行了鲁棉研28号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试验,种植密度设置了1.5万、4.5万、7.5万、10.5万、13.5万株·hm-2等5个水平,缩节胺用量设置了0,195,390 g·hm-2 3个水平。【结果】提高棉花种植密度,节间长度和株高增加,果枝倾角、主茎叶倾角减小,叶片和茎干物质分配系数减小,导致个体干物质积累量减少。增大缩节胺用量,可减小棉花果枝方位夹角、株高,增加果枝倾角、叶长和叶柄长,铃干物质分配系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密度和缩节胺对果枝夹角、果枝倾角、株高、叶和果实的干物质分配系数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对棉花空间成铃结构存在互补效应。在缩节胺用量为390 g·hm-2、种植密度10.5万株·hm-2时,棉花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值14 362 kg·hm-2,籽棉产量最高(3 257.4 kg·hm-2)。【结论】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密度保持在7.5万10.5万株·hm-2、缩节胺用量在195390 g·hm-2时棉花均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对指导黄河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和培育机采棉最佳株型有较重要的意义。

宋兴虎[8](2017)在《氮肥用量对夏直播棉花产量形成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探讨棉花在晚播、高密、见花一次施肥条件下,进一步减少氮肥用量的可行性,以华棉3109为材料,采用大田和盆栽试验,设置5个氮肥水平(120,150,180,210,240 kg ha-1),研究了氮肥用量对棉花生物学特性(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物质累积)、生理特性(SPAD、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养分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花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达1370 kg ha-1(氮肥用量180 kg ha-1)后不再增加。氮肥用量主要影响单位面积成铃数,而对单铃重和衣分影响不大。2.增加氮肥可延长棉花花铃期1-2 d,而对其他生育期无影响。增加氮肥用量增加了棉花株高、植株直径、果枝数和第一果枝长度。年际之间趋势一致。3.棉花生物质累积符合“logistic”函数,但只有累积速度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超过180 kg ha-1后变化不大。4.棉花3大营养元素快速吸收起始时期,与生物质快速累积的起始时间相比:氮素同步,磷素提前,钾素延后。快速吸收期内,平均吸收速度K>N>P,同时随氮肥用量增加先上升后降低,施氮量为180 kg ha-1时最大。5.施肥后棉花叶片SPAD值迅速增加,花铃期和吐絮期趋于平稳,施氮量超过180 kg ha-1后,SPAD值变化不大。氮肥用量对可溶性糖、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小,但随氮肥用量增加,花铃期氨基酸含量、吐絮期蛋白质含量显着增加。

林皎[9](2017)在《南疆地区棉花大小苗成因及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一直是商品棉种植的最适宜地区和最大种植区域。为响应“减棉、稳粮、增畜、扩特”的政策和受国际棉花市场价格的影响,新疆单作棉花的种植面积近年来持续调减。在棉花的种植面积减少的局势下,为了保障棉花产销平衡与农户效益,各种果棉的间作模式应运而生并衍生成特色模式。但是,棉花生产仍以大田单作模式为主,且棉田大小苗现象日益严重,鉴于此些背景,当务之急是探析影响大田生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因子,改进、提升栽培管理措施。该试验于2014-2015年在新疆第一师农科所试验地进行。选用新陆中37号和中棉所4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大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产生棉花大小苗的原因及大小苗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对科学提升棉花的栽培种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种子大小试验表明:种子大小分别对棉花大苗和小苗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小,而大、小苗之间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大苗株高、叶龄、果枝数、蕾数、开花数、铃数相对高于小苗,而小苗果枝始节位高于大苗,小苗生长发育较缓慢;种子大小对大苗产量影响差异不显着,而小苗产量差异显着,对整体而言,最后棉花总产量差异不显着,以大籽产量最高6194.70kg/hm2,较CK增长7.89%;种子大小对品质影响不大,综合品质以中籽最好。2、播深试验表明:播种深度是棉花播后大小苗的成因之一。播种深度通过影响收获株数来影响棉花产量。播种深度分别对棉花大苗和小苗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小,而大、小苗之间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播深为2cm时,整个小区产量最高,为7232.40 kg/hm2,且纤维品质较好;当播深超过2cm时,随着播种深度的加深,棉花的产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播深为4cm时,大苗株数为26655株/hm2,小苗株数为0株/hm2,大苗产量为1800.45 kg/hm2,小苗无产量,整个小区产量最低,与CK差异显着。在品质方面,大苗棉花在上半部均长、马克隆值、成熟度、整齐度和反射率上差异显着,小苗棉花在上半部均长和成熟度上差异显着,而整个小区棉花只在整齐度存在差异,其余各品质特征差异不显着,播深为2cm时棉花综合品质最好。3、播前处理试验表明:不同措施对棉花群体数量在各个生育时期差异显着,DB4下棉花群体数量、大苗数最高,为216538.60株/hm2、206815.90株/hm2,且在各个生育时期内棉花总株数的动态变化与大苗数的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处理下,棉花产量差异显着,DB1、DB4籽棉产量最高,为9139.67kg/hm2,8382.20kg/hm2,两处理间差异不显着,DB5产量最低,为4777.28 kg/hm2;棉花大苗、小苗、混合样的纤维品质均以DB4下为最佳。所以,综合各指标,DB4:冬灌+春灌+春翻利于该地区棉花的产量与品质,对连作棉田不建议DB5:冬翻+春翻的耕作措施。4、缩节胺试验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剂量的缩节胺化学调控不是棉花大、小苗产生的原因。棉花在苗期阶段大、小苗更迭较为频繁,从苗期至蕾期,棉花小苗植株数量开始减少,从花铃期至铃期,小苗植株数量开始增加,但是低于苗期的小苗植株数量。不同处理下,棉花大苗、小苗的产量、品质性状差异不显着。清水处理下(H1)小区有最高产量,为5268.70kg/hm2,H4产量次之,为5231.76 kg/hm2。综合各个处理间产量、品质数据,化调试验以H4为好。

吴永宏[10](2016)在《刨花楠幼苗对氮、水及其复合效应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文中研究指明以种子来源于江西遂川的1年生刨花楠扦插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控水与添氮方法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不同处理间刨花楠幼苗叶片表型性状、光合特性、生物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各细根根序内的形态指标测定,分析氮添加、干旱胁迫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刨花楠幼苗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经过三个月的控制实验后,干旱胁迫显着降低了刨花楠幼苗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和基径相对生长速率(RGR);氮添加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刨花楠幼苗的株高RGR和基径RGR影响均不显着。(2)干旱胁迫对叶干物质含量(LDMC)无显着影响,但会使苗木的叶面积、叶片厚度和叶片数量减少,增加比叶面积(SLA);氮添加仅对幼苗的SLA有显着影响;两者交互作用对上述各指标均无显着影响。(3)干旱胁迫会显着降低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E)、总生物量和叶重比,增加茎重比,但对胞间CO2浓度、根重比和根冠比影响不显着;氮添加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幼苗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分配均无显着影响。(4)干旱胁迫会显着地降低苗木清晨和正午时段的叶水势,对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则影响不显着,但氮添加则仅对LRWC有显着影响;两者交互作用对以上指标影响均不显着。(5)除茎C含量和根P含量外,干旱胁迫降低了各器官中的C、N、P含量,增加了各器官C:N和地上部分C:P,但降低了各器官中N:P和根中C:P。氮添加仅对叶片C含量有显着影响,叶片N:P大于16。两者交互作用对刨花楠幼苗各器官C、N、P化学计量比影响均不显着。(6)干旱胁迫显着增加了刨花楠幼苗1~3级根的平均直径、表面积、体积、分叉而减小了比根长和组织密度。氮添加对细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级根上。两者交互作用仅对个别指标有显着影响无明显规律。各细根形态指标在根序间有显着差异。

二、DPC调控棉花氮素追肥时期的复合效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PC调控棉花氮素追肥时期的复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1.3.1 样品采集和测产
        1.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计算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料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2.1 小麦氮素含量和累积吸收量
        2.2.2 氮肥利用效率
    2.3 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2.3.1 土壤硝态氮动态变化
        2.3.2 土壤铵态氮动态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2)南疆1膜3行模式密度与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影响棉花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
        1.3.1 品种因素
        1.3.2 生态环境
        1.3.3 栽培措施
    1.4 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4.1 种植密度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1.4.2 种植密度对光合性状的影响
        1.4.3 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5 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5.1 缩节胺的作用机理
        1.5.2 缩节胺用量及喷施时期
        1.5.3 缩节胺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1.5.4 缩节胺对光合性状的影响
        1.5.5 缩节胺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6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测定内容和方法
        2.2.1 棉花生长发育指标的测定
        2.2.2 棉花干物质及光合性状的测定
        2.2.3 棉花产量及品质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棉花茎粗的影响
        3.1.4 不同处理对棉花节间长度的影响
        3.1.5 不同处理对棉花果枝数与果枝始节位的影响
    3.2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互作对棉花干物质与光合性状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及SPAD值的影响
        3.2.3 花铃期棉花光合作用的日变化
    3.3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互作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3.3.1 不同处理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第4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4.1.2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互作对干物质及光合性状的影响
        4.1.3 种植密度与缩节胺互作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菊花栽培简史
        1.1.2 菊花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1.3 案头菊栽培技术概述
        1.1.4 生长调剂在植物栽培中的应用
        1.1.5 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1.1.6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适宜案头菊栽培的品种筛选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概况
        2.1.3 试验设计
        2.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适宜案头菊栽培品种形态指标的筛选
        2.2.2 适宜案头菊栽培品种生根情况研究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形态指标影响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剂
        3.1.2 菊花种质资源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株高的影响
        3.2.2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茎粗的影响
        3.2.3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叶片形态的影响
        3.2.4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茎节长的影响
        3.2.5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花序直径及花期的影响
        3.2.6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株综合评分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生长调剂对案头菊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剂
        4.1.2 菊花种质资源
        4.1.3 试验设计
        4.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4.2.2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可溶性蛋白(SP)含量的影响
        4.2.3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4.2.4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适宜案头菊栽培的品种筛选
    5.2 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形态指标的影响
    5.3 生长调剂对案头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表目录
图目录
英文缩写符号及中英文对照表
图版
致谢

(4)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旱作玉米农田土壤碳氮组分及根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
        1.2.2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土壤活性氮库的影响
        1.2.3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根系生物量及碳氮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
        1.3.2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土壤活性氮库组分的影响
        1.3.3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旱作玉米根系碳氮含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数据统计及分析
第三章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农田土壤碳的影响
    3.1 农田土壤有机碳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3.2 农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3.3 农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农田土壤氮的影响
    4.1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土壤全氮的影响
    4.2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土壤水溶性总氮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根系生物量及碳氮的影响
    5.1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5.2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根系有机碳的影响
    5.3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根系全氮的影响
    5.4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根系碳氮比的影响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应用缩节安(DPC)调控棉花株型的定位定量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株高及主茎日增量
        1.3.2 主茎节间及果节长度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茎日增量 (cm d-1) 及株高变化动态
    2.2 DPC对棉株生长速度和株高的影响
    2.3 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及果枝长度
    2.4 DPC影响主茎节间长度和果节长度的“定位效应”
    2.5 DPC影响主茎节间长度和果节长度的定量效应
3 讨论
    3.1 棉花应用DPC的定位定量效应
    3.2 温度和降水是影响DPC定位定量效应的重要环境因素
    3.3 生物量和源库关系是影响DPC定位定量效应的作物内部因素
4 结论

(6)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生长环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设计
    1.4 测量指标及方法
        1.4.1 生长发育状况调查
        1) 株高测量 (cm) :
        2) 茎粗测量 (mm) :
        3) 冠层结构指标测定:
        1.4.2 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调查
        1.4.3 纤维品质检测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德0720的生长发育和冠层结构动态
    2.2 德0720盛铃期底层透光率与霜前籽棉产量的相关关系
    2.3 密度、肥料和化控对德0720产量品质的影响
    2.4 密度、肥料和化控对德0720纤维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密度对德0720生长发育、冠层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3.2 施肥量、化控对德0720生长发育、冠层结构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3.3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在本试验中的应用
    3.4 2014、2015年试验结果与气象参数间关系
4 结论

(7)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株型及产量的调控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产量。
        1.2.2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率。
        1.2.3 果枝方位夹角等。
        1.2.4 株高和叶长等。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株型结构的影响
    2.2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盛铃期棉花器官形态的影响
    2.3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2.4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氮肥用量对夏直播棉花产量形成和养分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棉花生产重要意义及存在问题
        1.1.2 氮肥对棉花生产的重要性
    1.2 氮肥对棉花发育特性的影响
        1.2.1 对棉花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1.2.2 对棉花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影响
        1.2.3 对棉花生物质累积动态的影响
    1.3 氮肥对棉花养分累积的影响
        1.3.1 对棉花养分累积动态的影响
        1.3.2 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1.4 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1.5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条件
    2.2 试验设计
    2.3 调查、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3.2 生育期和主要农艺性状
        2.3.3 棉花生物质累积
        2.3.4 棉花植株养分累积
        2.3.5 相关生理指标
    2.4 数据分析
        2.4.1 生物质累积模型
        2.4.2 养分累积模型
        2.4.3 氮肥利用效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氮肥用量与棉花产量及其构成
        3.1.1 氮肥用量棉花产量及其构成
        3.1.2 氮肥后效棉花产量及其构成
    3.2 氮肥用量与棉花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
        3.2.1 氮肥用量对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
        3.2.2 氮肥后效对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
        3.2.3 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3.3 氮肥用量与棉花生物质累积动态及模型
        3.3.1 氮肥用量对棉花生物质累积的影响
        3.3.2 氮肥后效对棉花生物质累积的影响
    3.4 氮肥用量与棉花养分累积
        3.4.1 对N素累积的影响
        3.4.2 对P素累积的影响
        3.4.3 对K素累积的影响
    3.5 氮肥用量与棉花相关生理特性
        3.5.1 SPAD值
        3.5.2 硝态氮含量
        3.5.3 氨基酸含量
        3.5.4 蛋白质含量
        3.5.5 可溶性糖含量
4 讨论
    4.1 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4.2 氮肥用量对棉花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4.3 氮肥用量对棉花生物质累积动态的影响
    4.4 氮肥用量对棉花养分累积的影响
        4.4.1 对养分累积动态的影响
        4.4.2 对养分累积速率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4.5 氮肥用量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5 结论
    5.1 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5.2 对棉花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5.3 对生物质累积动态的影响
    5.4 对养分累积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5.5 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9)南疆地区棉花大小苗成因及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棉花农艺性状研究概况
        1.2.2 棉花产量研究
        1.2.3 棉花品质研究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技术路线
    2.3 主要研究内容
    2.4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设计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5.1 棉花生长发育状况调查
        2.5.2 棉花产量
        2.5.3 棉花品质
    2.6 数据汇总与处理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棉花大小苗农艺性状分析
        3.1.1 种子大小对大小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3.1.2 播种深度对大小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3.2 棉花大小苗株数分析
        3.2.1 缩节胺剂量调控对大小苗株数的影响
        3.2.2 播前处理对大小苗株数的影响
    3.3 棉花大小苗产量、品质分析
        3.3.1 种子大小对大小苗产量、品质的影响
        3.3.2 播种深度大小苗产量、品质的影响
        3.3.3 缩节胺剂量调控对大小苗产量、品质的影响
        3.3.4 播前处理对大小苗产量、品质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种子大小对棉花大小苗的影响
    4.2 播种深度对棉花大小苗的影响
    4.3 播前处理对大小苗的影响
    4.4 缩节胺措施对大小苗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刨花楠幼苗对氮、水及其复合效应的响应和适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大气氮沉降现状及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
        1.2.3 氮添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4 氮添加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影响
        1.2.5 氮添加对植物细根的影响
    1.3 水分胁迫现状
        1.3.1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2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1.3.3 水分胁迫对植物细根的影响
    1.4 干旱与氮添加交互作用对植物影响研究现状
        1.4.1 干旱与氮添加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4.2 干旱与氮添加交互作用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1.4.3 干旱与氮添加交互作用对植物细根的影响
    1.5 关于刨花楠的研究现状
    1.6 研究发展趋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实验设计
    2.3 测定方法
    2.4 数据分析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生长和叶片表型性状的影响
        3.1.1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株高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3.1.2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基径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3.1.3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叶面积的影响
        3.1.4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叶片数的影响
        3.1.5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叶片厚度的影响
        3.1.6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比叶面积的影响
        3.1.7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叶片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3.1.8 讨论
    3.2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2.1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2.2 不同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叶水势的影响
        3.2.3 氮、水处理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2.4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3.2.5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3.2.6 讨论
    3.3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3.3.1 氮、水处理对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3.3.2 氮、水处理对幼苗茎中CNP的影响
        3.3.3 氮、水处理对幼苗根中CNP的影响
        3.3.4 讨论
    3.4 氮、水处理对幼苗细根不同根序形态指标的影响
        3.4.1 氮、水处理对幼苗细根平均直径和比根长的影响
        3.4.2 氮、水处理对幼苗细根表面积和体积的影响
        3.4.3 氮、水处理对幼苗细根组织密度和分叉的影响
        3.4.4 讨论
第4章 结论
    4.1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生长和叶片表型性状的影响
    4.2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氮、水处理对刨花楠幼苗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4.4 氮、水处理对幼苗细根不同根序形态指标的影响
    4.5 论文创新之处
    4.6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DPC调控棉花氮素追肥时期的复合效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腐植酸增效复混肥对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杨柳,李絮花,胡斌.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02)
  • [2]南疆1膜3行模式密度与缩节胺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霍飞超. 塔里木大学, 2020
  • [3]生长调节剂对案头菊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D]. 郞钰洁. 天津农学院, 2019(09)
  • [4]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旱作玉米农田土壤碳氮组分及根系的影响[D]. 冯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5]应用缩节安(DPC)调控棉花株型的定位定量效应研究[J]. 赵文超,杜明伟,黎芳,田晓莉,李召虎. 作物学报, 2019(07)
  • [6]短季棉新品种德0720生长环境优化研究[J]. 李凤瑞,史加亮,董灵艳,张东楼,赵文超,李子双,杨秀凤. 核农学报, 2019(02)
  • [7]种植密度和缩节胺互作对棉花株型及产量的调控效应[J]. 邢晋,张思平,赵新华,闫贞贞,魏然,张立祯. 棉花学报, 2018(01)
  • [8]氮肥用量对夏直播棉花产量形成和养分利用的影响[D]. 宋兴虎.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3)
  • [9]南疆地区棉花大小苗成因及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 林皎. 塔里木大学, 2017(07)
  • [10]刨花楠幼苗对氮、水及其复合效应的响应和适应机制[D]. 吴永宏.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DPC调节棉花氮追肥期的复合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