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基层干部教育是搞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马林冲,苗志娟[1](2021)在《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脉络、丰富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文中认为习近平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科学回答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目标取向和任务要求、有效方法和措施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全面加强我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农村基层党建质量提供理论指导,对于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杨帅,刘淑兰[2](2021)在《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基层党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探析》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与毛泽东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视为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党建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农村基层党建思想以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主要包括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农村基层党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回答了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的时代之问。
穆希琳[3](2021)在《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实施的正式制度中,工会互助制度属于工会保障职能中兼具职工集体福利和困难职工帮扶双重主题的制度形式。该制度的生成是结构互构与个体需求的复合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制度的表现样态呈现区别化,本文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阶段的划分将厘清制度的发展脉络,对各阶段制度内容和运行实际效果的分析是归纳制度阶段特征的依据。而在工会互助制度变迁的逻辑体系中,原有的制度生成结构发生变化,作为工会组织“自我赋能”的中层力量崛起发挥着创新工会互助制度组织形态的作用。对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将原本呈现为割裂状态的工会互助制度典型阶段融汇为一脉相承的制度发展过程,并且将静态的制度呈现以动态演进的方式开展研究。通过构建“结构—需求—制度”的分析框架,将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和变迁的动力要素划分为“宏观制度—单位组织”的多重制度逻辑结构,又将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使用“认同—行动”双重维度进行类型划分。通过分析强化了“中层组织”在制度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中层组织呈现单位组织“退场”、上级工会组织“入场”。工会组织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尝试达到“自我赋能”,这一外在突生的力量为工会互助制度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组织形态。本研究选择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YZ厂作为田野调查点开展实证研究。YZ厂建厂历史悠久,工会互助制度发展历程完善,并且当下YZ厂仍保留单位内外多种互助制度并行,在参与上级工会职工互助保障的主流互助制度之外,在单位内部按年度职工仍开展向厂内互助基金会捐款。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定性分析方法中的实地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将该厂1955年建厂初期至1995年间在工会会员之间实行的以“互助储金会”为代表的经济互助制度,结合“生活服务小组”、“思想互助小组”等为代表的劳力互助制度和思想互助制度,统称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将1995年后参与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组织的以职工医疗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保障”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低位时期,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平均主义基础上的按劳分配,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成为客观现实。社会管理领域国家以单位体制将个体纳入单位组织中便于管理及整合,单位组织也成为国家向个体提供福利待遇的中间组织。本论文所研究的国有企业在单位体制时期是典型的能够为单位成员提供近乎全覆盖福利、单位成员对单位组织依附黏性较强的单位组织。从自上而下的结构角度而言,国家经济社会的宏观制度要求单位组织承担国家意志的传达者、国家资源的提供者角色,纳入代表着“国家”的单位组织中的个体依靠单位解决自身的困境成为该历史阶段下理所当然的选择。这是国家制度对单位组织内部成员互助行为的社会建构。从自下而上的结构角度而言,在企业与国家“同构”之下的国有企业工会,听从党委领导并为行政部门分忧是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国家总体资源供给量不足的局限下,动员群众力量展开互助互济活动成为工会的理性选择。把单位成员的问题在单位组织的场域内解决,这是单位组织“向上负责”的反馈表现。在国家宏观制度与中层单位组织的互构结构之外,大量职工存在临时性经济借贷需求这样微观个体的实际需求也是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要素。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变迁是对原有互助制度中呈现正反馈递增的设置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变迁的方式,符合职工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的预期惯性,也符合制度制定的主体工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由于工会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功能侧重有所区别,工会互助制度也随之呈现了从“解群众之困”到“筑风险补充保障”的功能偏重转向。在单位体制之下,工会是生产性行政单位的企业同盟者或建设伙伴。因此工会组织为单位行政减轻负担的同时还要为职工群体缓解压力,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工人的生活福利工作,将出现临时经济困难的职工“揽”到工会职责份内,采取广泛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自身问题的方式设立“互助储金会”,这是工会对稳定单位体制的有效的助益方式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的群体边界相较单位体制时期工会互助制度范围扩大。职工互助保障将一事一时的工会“送温暖活动”转变为覆盖全年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将工会单向“施惠”转变为职工双向多元互助参与。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为职工提供风险补充保障,更在于“重塑”单位内部职工间相互关爱的凝聚力。“在内”有单位组织对“单位人”的关怀,“单位人”以尽心完成职业目标作为对单位组织的回馈;“在外”利用大数法则的职工互助保障,是低投入的非营利性的风险补充补充保障。笔者认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发展进路应在维护职工保障权益的原则上拓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互助保障体系,配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的下岗职工、人数日渐增加的离退休职工、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职工等群体设置有工会特色的互助保障制度,这也将是工会迎合职工民意需求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持续“赋能”的表现。
王同昌,谈育明[4](202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历程及经验》文中研究表明重视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村级党组织在共产党人活动区域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实现了其组织力提升的开创与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全国范围建立了村级党组织,实现了对农村的全面领导和村级党组织组织力在发展和曲折中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村级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考验中提升其组织力。新时代,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实现了制度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引领和保障作用。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经验主要有:一是重视党员质量建设,二是重视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三是重视党的组织生活,四是重视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
俞鹏[5](2021)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子超[6](2021)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沁源县为例》文中提出
靳燕凌[7](2021)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文中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重视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变革中的引领作用,是中国民主革命能够取得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举措。梳理建党百年以来我国农村党组织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百年历程中取得的历史经验,对于理清新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思路与任务,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三农工作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姜舒影[8](2021)在《新时代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山东省四地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何沐阳[9](2021)在《江苏爱国卫生运动研究(1952-1959)》文中研究指明
苏慧斌[10](2021)在《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建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提出
二、加强基层干部教育是搞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基层干部教育是搞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脉络、丰富内涵及其重大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脉络 |
二、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 |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
(二)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指向 |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法措施 |
1. 准确把握功能定位,突出政治功能,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 |
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搞好农村领导班子,建设好农村党组织 |
3. 严抓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持续惩治干部腐败问题,廓清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给老百姓一个公道清明的乡村 |
4. 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以制度助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三、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
(一)开拓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理论的新境界 |
(二)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供根本遵循 |
(三)为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发挥重要作用 |
(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保证 |
(2)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基层党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
二、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 |
三、注重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
四、着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 |
(3)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 |
1.1.1 选题缘起 |
1.1.2 问题提出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工会 |
1.2.2 工会会员与单位成员 |
1.2.3 互助互济 |
1.2.4 工会互助制度 |
1.3 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 |
1.3.1 理论基础:制度生成与变迁理论 |
1.3.2 解释框架:“结构—需求—制度”分析框架 |
1.3.3 论文篇章结构 |
1.4 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意义 |
1.6.1 理论意义 |
1.6.2 现实意义 |
第2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
2.1 国内文献回顾 |
2.1.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
2.1.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
2.1.3 互助价值传统与互助实践研究 |
2.1.4 工会互助保障研究 |
2.2 国外文献回顾 |
2.2.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
2.2.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
2.2.3 互助思想与互助组织研究 |
2.3 既有学术贡献与局限 |
2.3.1 学术贡献 |
2.3.2 研究局限 |
第3章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背景分析 |
3.1 制度下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催生互助“刚性需求” |
3.1.1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水平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局限 |
3.1.2 单位制初期国有企业“纵横交错”管理体系下的工会组织 |
3.1.3 单位制初期的工会保障职能 |
3.2 组织反馈:单位成员团结模式的有机形塑 |
3.2.1 发挥工会“政治动员”组织者的作用 |
3.2.2 互助行为优化单位成员社会互动结构 |
3.2.3 集体主义思想成为单位体制时期价值取向 |
3.3 个体需求:满足计划经济时期单位成员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
3.3.1 脱离剥削性质的旧时民间借贷组织的需求 |
3.3.2 大量单位成员存在应急借款的需求 |
3.3.3 缓解单位成员家属“后顾之忧”的需求 |
第4章 计划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 |
4.1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运行和功能 |
4.1.1 建国初期工人阶级互助实践 |
4.1.2 工会互助制度的运行过程 |
4.1.3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功能 |
4.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内容和特点 |
4.2.1 “互助储金会”——经济互助制度 |
4.2.2 “生活服务小组”——劳力互助制度 |
4.2.3 “思想互助小组”——思想互助制度 |
4.2.4 由“输血”到“造血”的互助基金会 |
4.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行动回应 |
4.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
4.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
4.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
4.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
第5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 |
5.1 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特点和功能 |
5.1.1 从路径依赖视角解析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 |
5.1.2 职工互助保障区别于商业保险的独特价值 |
5.1.3 互助制度助力工会打造全方位保障“品牌” |
5.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表现形式 |
5.2.1 YZ厂参与职工互助保障的必要性 |
5.2.2 双轨互助制度并行的YZ厂特色 |
5.2.3 对制度目标和成效的认同激发参与动力 |
5.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行动回应 |
5.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
5.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
5.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
5.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
第6章 工会互助制度的变迁逻辑分析 |
6.1 宏观制度对中层赋能和个体需求的决定作用 |
6.1.1 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用 |
6.1.2 单位由行政性整合转向利益性整合 |
6.1.3 “国家—单位保障”进阶“国家—社会保障” |
6.2 中层赋能的“强化”促生互助组织新形态 |
6.2.1 向上贯彻:上级工会“在场”重塑互助边界 |
6.2.2 向下回应: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 |
6.2.3 自我赋能:工会组织市场化“跨界” |
6.3 微观个体为宏观结构和中层赋能提供经验建构 |
6.3.1 “搭便车”的群体惰性助推互助行为制度化 |
6.3.2 “由借到挣”的行为逻辑嵌入互助基金会的运营理念 |
6.3.3 “风险自担”的制度常态激发工会互助保障的转型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1.1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复合因素 |
7.1.2 工会互助制度变迁不可忽视的“中层力量” |
7.1.3 工会互助制度的现实意义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访谈提纲 |
附录2:受访者基本信息表(以访谈时间先后排序) |
附录3:《互助储金会组织通则》 |
附录4:《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章程》 |
附录5: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障类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4)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历程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开创与探索(1921—1949年) |
第一,严格党员发展标准。 |
第二,通过组织生活凝聚党员。 |
第三,通过严格纪律提升组织力。 |
第四,通过实现农民利益和群众化的方式提升组织力。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发展和曲折中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1949—1978年) |
第一,通过制定制度规范村级党组织。 |
第二,通过整顿改进干部作风。 |
第三,加强党的纪律教育。 |
第四,高度重视密切党群关系。 |
三、改革开放以来: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恢复、加强与制度化(1978年至今) |
第一,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
第二,加强对村级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监督管理。 |
第三,突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 |
第四,突出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领导责任。 |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重要经验 |
第一,必须提高村级党员队伍质量。 |
第二,必须做好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
第三,必须重视村级党组织的组织生活。 |
第四,必须重视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 |
四、加强基层干部教育是搞好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脉络、丰富内涵及其重大意义[J]. 马林冲,苗志娟. 老区建设, 2021(22)
- [2]习近平对毛泽东农村基层党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探析[J]. 杨帅,刘淑兰.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21(03)
- [3]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D]. 穆希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4]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历程及经验[J]. 王同昌,谈育明. 学习论坛, 2021(04)
- [5]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研究[D]. 俞鹏.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沁源县为例[D]. 张子超.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7]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J]. 靳燕凌. 青海社会科学, 2021(03)
- [8]新时代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山东省四地市为例[D]. 姜舒影.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9]江苏爱国卫生运动研究(1952-1959)[D]. 何沐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10]习近平关于农村基层党建重要论述研究[D]. 苏慧斌. 太原科技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