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现教科书的现代性和实用性——R.E.Walpole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的概率与统计》的一点心得

如何体现教科书的现代性和实用性——R.E.Walpole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的概率与统计》的一点心得

一、如何体现一本教材的现代性与实用性——教授R.E.Walpole《工程技术人员用概率统计学》的一点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衣健铭[1](2016)在《吉林省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美术课程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区域性民间美术课程也随之而发生。如何认识具有地方特色的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是每一个致力于深入挖掘区域性民间美术课程的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对D县农民画课程整体发生进行细致地描绘与论述,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历程,为促进区域性民间美术课程的发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本研究以“吉林省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为研究主题,试图对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历程进行深描,以此揭示其整体发生的机制或规律,从而为D县农民画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其他地方区域性特色课程的发生提供借鉴和依据。本研究以发生学为方法论,具体运用了质的研究方法,并辅以部分量化分析方法。研究过程中本着目的性取样的思路,选择1个县城、3个乡镇、1个村共9所基层中小学校作为研究的典型性个案。研究中主要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文本资料收集等方式,对该个案中农民画艺术家、农民画作者、教研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50人进行相关的访谈和课堂教学观察,并对个案中基层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用于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以及对一些农民画课程现象的深入调查。D县农民画课程最初发生的历程如何?其发生的原因何在?首先,以D县农民画发生的起点为引子,将研究对象中大量真实的案例、图片作为焦点信息,引出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历程上各方的选择与适应。其次,以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时间为链条,考察梳理出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三个阶段。即:自发探索阶段、集中开发阶段、调试与改进阶段;最后,总结出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系统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D县农民画与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关系,即:D县农民画本体造就了农民画课程的发生,并为其发生提供专业适应环境;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是基础教育服务农民画艺术本体未来发展的桥梁;D县农民画课程精炼和形成着农民画艺术本体,是对其艺术本体的超越;D县农民画课程与农民画艺术本体的发生发展存在异步性。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价值如何?基于对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在场人”价值观念的呈现,阐述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价值演变过程。首先,在D县农民画课程的历史发生基础上,明晰其各个阶段的价值取向与定位是伴随课程的发生而发展演变的,其价值的主要取向从模糊到清晰得以明确并形成“在场人”的共识。其次,因循社会、农民画艺术本体、以及课程的发展轨迹,D县农民画课程价值的发生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进行选择。最后,在D县农民画课程价值发生的历程中,其课程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犹如钟摆式发生。D县农民画课程其发生的要素和机制是什么?在此,以一个研究者的视角,将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在场人”要素、外部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总结出来。具体为: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生物发生律、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运行机制、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动力机制、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同化、顺应机制。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在“顺应”、“同化”等机制作用下达到的平衡态是怎样的?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是以课程“在场人”要素为建构起点,在与外部环境因素互动中“顺应”、“同化”等机制促进下而形成的课程“平衡态”。本研究从农民画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等六方面,对其课程同化、顺应等发生机制下而达到的课程平衡状态进行阐释与论证,进而为农民画课程发生的真实样态做出合理地深描与阐释。研究获得的直接结论:1、D县丰农民画课程的发生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动态的、阶段的发展过程。2、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价值总是围绕在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两极,犹如“钟摆”般向前发生、发展。3、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机制图。即:D县农民画艺术本体与D县区域性美’术教育之间,经过两主体的互助与互动后,构建了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机制图。4、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在“顺应”与“同化”之间达到平衡态。即: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是课程“在场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互动中“顺应”、“同化”等机制促进下而形成的课程“平衡态”。同时,其“平衡态”是D县农民画课程“在场人”认同度比较高的所谓现今的“平衡”状态。简言之,就是要在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历程中关注其各方相互作用的发生要素和机制,以此促成课程“平衡态”的实现。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机制对其他区域性民间美术课程发生的回应则在于课程的发生需要其“在场人”要素、外部环境要素之间通力的互动与合作。其中,外部环境因素中各方的支持和保障是其课程发生发展的动力,其核心在于使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实现其积极主动的建构。质言之,就是要通过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克服发生中的不利因素,创设有利于区域性民间美术课程发生的平台。

李梅[2](2007)在《不完备信息下的河流健康风险预估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流健康问题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黄河流域,支流众多,河流健康系统风险和危机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其中尤以洪水、水质、水生态、水环境的风险和危机尤其严峻。本文针对河流系统健康风险、河流健康的径流条件和河流健康的风险和危机预估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解读了风险与不确定性概念基础上,对河流系统健康风险概念给出了新的界定;分析了河流健康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与联系,以及多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效应,并对某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河流健康风险分析的特点,着重系统的开展了信息云化扩散的理论与方法、河流健康的径流条件确定方法、河流健康的风险-危机度预估方法等的研究,并应用于黄河健康的风险分析,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1)长期以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在水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目的是确定水文风险,即估计水文变量的超越概率。为估计水文风险,获取相关的长序列资料是极为重要的。但实际情况是,长序列特征极值数据的搜集是相当困难的,其样本数多为小样本。即使是获得了“长序列”数据,其数据的完备性仍然无法保证,由此而带来的是风险估计的精确度难以保障。针对水文特征极值数据的有限性(“小样本”)及非完备性,本文对适应于小样本数据的信息扩散估计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扩散窗宽多目标函数的综合优化法,并通过实例检验,表明这种方法较充分顾及了不同观测值的扩散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概率密度估计的精度,为风险分析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2)从信息的完备角度来看,所搜集到的信息均属非完备的,而非完备信息不仅提供了模糊信息,还提供了随机信息。针对非完备知识样本空间的模糊特征和随机特征,本文运用李德毅院士的云理论,对黄崇福教授提出的信息扩散理论和方法进行推广,提出了信息云化扩散原理和云化扩散估计方法,并指出信息云化扩散是黄崇福教授的信息扩散的推广,信息扩散是信息云化扩散的特例。经检验表明该推广是合理而有效的,较好地利用非完备信息中的模糊信息和随机信息,提高了有关概率密度分布估计的精度和适应性,丰富了水文水资源要素风险分析的模型体系。(3)在风险评价中,通常采用参数估计法,即先假设一个统计模型用以适配样本资料,然后用来估计某极值事件。而此方法通常存在两种不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不确定性。特别是对水文系统,各种水文要素的样本不多,且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复杂,要假设出合乎实际情况的概率分布函数并进行参数估计是比较困难的。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基于信息云化扩散的风险分析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并与传统的方法比较,表明利用基于信息云化扩散的风险分析模型对随机事件风险水平进行分析的有效性,计算精度高,速度快,实现方便。(4)运用云化扩散理论和方法,对黄河干流的“水多、水少”风险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得到了相应的概率密度分布估计,并有以下结论:黄河干流上中下游的年最大流量风险水平和年最小流量差异均较大,其黄河中游的洪水较为频繁,极易导致洪灾;黄河下游的枯水较为频繁,极易出现断流。(5)本文在界定了生态流速和生态水深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河道本身参数(湿周、糙率、水力坡度)和维持某一生态功能所需河流流量的水力学方法——生态水深流速法来估算河流健康的径流条件。经实例检验表明,生态水深流速法的计算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能基本满足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对生态流量的要求,较好地适应了不同年型、不同时段河道形态的动态变化。(6)河流健康状况的预估问题是水安全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由于河流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开放性、非线性,给河流健康状况的预估带来诸多困难。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预估指标如何建立,预估方法如何确定。本文就河流健康状况的预估问题,从风险和危机的角度,提出了河流健康风险-危机度预估方法,并应用于黄河健康的水多和水少风险-危机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河流健康状况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张云起[3](2005)在《营销风险形成机理与预警控制研究》文中提出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认识基础,从营销的角度研究企业风险问题。分析归纳出形成营销风险的三大原因:营销环境突变、营销系统振荡、营销管理失效。进而提出营销风险形成机理是:营销环境的不确定变化引起营销系统不规则波动,如果营销管理失效,使得营销系统波动没能得到有效控制,会使营销系统的波动变为不规则振荡,可能产生营销事故,引发营销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营销环境适宜度、营销系统安全度、营销管理有效度的“三度”管理设想,以提高营销可靠度,降低营销风险度;设计出营销可靠度和营销风险度的简便计量模型,为设立营销风险管理目标并建立预警控制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对营销风险系统识别的基础上,将营销风险划分为宏观营销风险和微观营销风险。建立了宏观营销风险观测指标体系和微观营销风险衡量指标体系。针对宏观营销环境对企业影响具有单一指标的高风险性和难以综合评价的实际,探索用单一敏感指标,采用97网格感知判断法,进行营销宏观风险的预警判断。对微观营销风险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时差检验,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微观风险衡量的指标权重。本文认为:营销风险预警要有评价和预测等大量前期工作做基础。将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企业营销风险FA-BP营销风险评价模型。运用模糊逻辑推理将专家知识引入营销风险的衡量过程中,使系统具有处理非线性、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运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及泛化能力完成系统的运行工作,实现了衡量的智能化,并与具体行业和企业营销实际结合进行了模型检验。在时差分析的基础上,试用ARMA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对先行性指标进行了营销风险预测。使用行业营销风险概率划分法确定风险等级和警度,这对处理非线性复杂营销风险问题很有意义。将营销工程和控制技术相结合,设计了营销风险预警控制模式,分析了营销风险决策的特点,提出了营销风险控制处理的常规措施和增强企业抗营销风险能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杨建国[4](2005)在《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汉语词典学界和中文信息处理界重“词”轻“语”的现象,对词组研究、熟语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熟语单位”(Idiom Unit,IU)的概念。所谓“熟语单位”,就是“结合紧密,使用稳定”,功能相当于熟语的结构单位,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并被人们经常当作一个词来使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或凝固表达式。我们判别IU的三条原则为:是否“结合紧密,使用稳定”;是否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IU的长度一般为7±2);流通度要达到一定的阈值。IU理论上包括一切具有熟语性的词语组合单位。本文讨论的IU范围包括三字格中的惯用语和“差不多、靠不住、来不及”这样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结构串;四字格中的成语和新固定短语;简称略语、插入语和字母词语等。 本研究选用的是《人民日报》2001—2003三年的文本,约8000万字。文章以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理论为指导,以流通度理论为基础,以年平均流通度阈值(0.5)作为主要筛选依据,运用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熟语单位”(IU)进行了初步的提取研究;并对部分提取结果的噪声环境做了定量与定性分析。 对于IU的提取,我们采取的策略和基本步骤是: 1、利用点号和“的、是、在、和、了、有”等高频词(字)将文本化短;自动提取时牺牲包含切分点的字符串,该部分字符串另行补救。 2、数据格式转换。将切分得到的形式上“完整”的2—8字串转为数据库格式。 3、统计3—5字串的频度、散布度和流通度。 4、用字符串全年的平均流通度阈值进行筛选。 5、对5音节(含)以上字串进行分词并词性标注,对其中的3字串、4字串和符合“N+N”、“N+V”、“V+N”、“V+V”等语法组合规则的相邻字符串(二元组)进行抽取;再对抽取的字符串重复上面的第3和第4步。 6、对筛选得到的字符串进行噪声剔除,全部进行重新切分并词性标注,然后运用静态规则模板(共30条规则)再次过滤。 7、借助辅助手段对熟语单位进行直接抽取。 8、得到3—5字格熟语单位表(约13,500条)。 本文还对提取出来的2001年的5,500个三字格、2002年的6,500个四字格做了简单的分类和例示性的分析说明。重点考察了具有熟语性的短语。三字格中我们重点探讨了音节为“1+2”式、结构为“V+N/NP”式和音节为“2+1”式、结构为“V/VP+N”式两类,验证了冯胜利有关三音节组合的论断:音节为“1+2”式的是短语,音节为“2+1”式的是韵律词。 四字格中我们重点探讨了“N+V”式和“V+N”式。N和V之间存在复杂的语法、语义以及音节制约关系。关于“N+V”式,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定中关系的“N+V”式四字格熟语性最强,数量也最多:状中关系次之,主谓关系的四字格熟语性最弱,且N与V之间存在离散性。关于“V+N”式,我们发现:第一,“V+N”式四字格如果表示通名,它往往是或者容易成为一个NP习惯性搭配。第二,“V+N”式四字格中的N如果是比较抽象的双音节名词,则这类四字格构成的NP其熟语性相对较强。第三,“V+N”式四字格中的V如果是双音节述宾式动词,那么这种“双音节述宾式动词+宾语”形成的NP熟语性很强。 本文还从应用的角度对流行语、字母词语和插入语进行了考察研究。对流行语的科学评定和字母词语的规范发表了意见。

吴坚,张长勤[5](1994)在《如何体现一本教材的现代性与实用性——教授R.E.Walpole《工程技术人员用概率统计学》的一点体会》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R.E.Walpole和R.H.Myers编着的教材《工程技术人员用概率统计学》中所体现的现代性与实用性较好统一的特点的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教材建设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二、如何体现一本教材的现代性与实用性——教授R.E.Walpole《工程技术人员用概率统计学》的一点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体现一本教材的现代性与实用性——教授R.E.Walpole《工程技术人员用概率统计学》的一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吉林省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 美术基础教育对于地方文化传承的作用
        (二)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 D县农民画自身影响力的白描及其引发的思考
        (四) D县农民画课程的出现
        (五) 个人生活背景和研究的兴趣所在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课程
        (二) 农民画
        (三) 农民画课程
        (四) 发生学
    二、研究现状
        (一) 农民画的研究现状
        (二) 农民画进入中小学教育的研究现状
        (三) 发生学方法论进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现状
        (四) 运用发生学进行教育学研究的现状
        (五)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三章 研究的方法与设计
    一、研究的方法论
        (一) 发生学方法论的概念界定
        (二) 发生学方法论的发展
        (三) 发生学方法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四) 发生学方法论的特点
        (五) 发生学方法论在实际研究中运用的步骤
        (六) 发生学方法论的原则
        (七) 发生学方法论在D县农民画课程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二、研究的取向与分析框架
        (一) 研究的取向
        (二) 研究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 文献法
        (二) 作品分析法
        (三) 结构分析法
        (四) 本质性个案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 样本所在区域的确定
        (二) 个案样本中具体研究对象的确定
第四章 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
    二、进入研究现场
        (一) 初识D县——平实其外金玉其中的震撼
        (二) 反思后研究方案的出炉
        (三) 再识D县——日渐热络的关系
        (四) 反思后研究方案的调整
        (五) 深识D县——矛盾背后的追问
        (六) 反思后研究方案的再次调整
        (七) 终识D县——不舍
        (八) 撤离研究现场亲身体验绘画农民画作品的完成
    三、研究者的角色
    四、资料收集
    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 资料的整理
        (二) 资料分类编码
        (三) 资料分析
    六、研究的效度和伦理
        (一) 研究的效度
        (二) 研究的伦理
第五章 背景追溯:D县农民画发生的历史考察
    一、D县农民画发生的起点
        (一) 民间美术为根系的D县农民画发生原始基因
        (二) 民间美术与跃进思想融合下D县农民画发生的萌芽
        (三) 政治大环境下D县农民画发生的真正起点
        (四) D县农民画为什么会得以发生?
    二、D县农民画发生的过程
        (一) 非完全意义上的“农民”的加入,回归民风、民俗的召唤
        (二) 相对“沉默期”后的农民画产业化加速发展
第六章 发生历程: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历史演进过程
    一、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起点
        (一) 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起点的历史透视
        (二) 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依据是什么?
    二、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过程
        (一) 摸着石头过河——农民画课程初期的自发艰难探索
        (二)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融合——农民画课程形成期的集中开发
        (三) 调试与改进——农民画课程稳固期的日臻完善
    三、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系统树”
        (一) “系统树”
        (二) D县农民画与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关系
第七章 意义探寻: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价值诠释
    一、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价值观念呈现
        (一) 学生感知的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价值
        (二) D县农民画课程价值实现中农民画指导教师的认识与困惑
        (三) 其它人员感知的D县农民画课程价值
    二、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价值演变过程
        (一) D县农民画课程价值发生的模糊阶段
        (二) D县农民画课程价值发生的清晰阶段
        (三) D县农民画课程价值发生的多元化阶段
    三、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价值演变规律
第八章 要素互动: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要素和机制
    一、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在场人”要素
        (一) 农民画指导教师
        (二) 校长
        (三) 学生
    二、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外部环境要素
        (一) 政府
        (二) 社会
        (三) 教育研究机构
    三、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机制
        (一) 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生物发生律”
        (二) 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组织运行机制
        (三) 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动力机制
        (四) 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同化、顺应机制
第九章 结构平衡: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平衡态
    一、D县农民画课程的目标体系
        (一) D县农民画课程的总目标与阶段目标
        (二) D县农民画课程“在场人”对课程目标理解与确定依据
    二、D县农民画课程设置类型
        (一) 农民画校本课程
        (二) 学科课堂教学渗透
        (三) 农民画团体活动
        (四) 农民画校园文化
    三、D县农民画课程内容
        (一) D县农民画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及原则
        (二) D县农民画课程内容:“在场人”复杂心态下坚定的选择
    四、D县农民画课程实施的取向
    五、D县农民画课堂教学
        (一) D县农民画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二) D县农民画课堂教学过程
        (三) D县农民画课堂教学模式
        (四) D县农民画课堂教学方法
    六、农民画课程评价
        (一) D县农民画课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二) D县农民画课程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 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是动态性、阶段性的
        (二) D县农民画课程发生的价值“钟摆”现象
        (三) 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机制图
        (四) 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在“顺应”与“同化”间达到平衡态
    二、建议
        (一) 对个案D县的相关建议
        (二) 对其他地区区域性民间美术文化课程发生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不完备信息下的河流健康风险预估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采用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2 河流健康风险的分析
    2.1 风险
        2.1.1 风险概念的不同理解
        2.1.2 风险的涵义
    2.2 风险与不确定性
        2.2.1 不确定性
        2.2.2 不确定性信息
        2.2.3 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
    2.3 河流健康的风险概念
    2.4 河流健康风险产生的原因
    2.5 河流健康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2.5.1 影响因素分类
        2.5.2 影响因素分析
    2.6 河流健康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
        2.6.1 极值统计学方法
        2.6.2 概率风险模型
        2.6.3 模糊风险分析方法
        2.6.4 灰色随机风险分析方法
        2.6.5 最大熵风险分析方法
    2.7 本章小结
3 云理论及其信息云化扩散
    3.1 概率密度估计问题的描述
        3.1.1 非参数估计法
        3.1.2 参数估计方法
    3.2 信息的完备性
    3.3 非完备知识样本空间的模糊特征和随机特征
    3.4 云理论
        3.4.1 云模型
        3.4.2 正态云的形态特征解析
        3.4.3 云发生器的软件实现
        3.4.4 云模型扩展
        3.4.5 云X 的概率密度
        3.4.6 云μ—不确定中的规律性
    3.5 云化信息扩散
        3.5.1 云化扩散原理及扩散估计
        3.5.2 扩散函数的确定
        3.5.3 云化扩散估计算法
    3.6 本章小结
4 云化扩散理论与应用研究
    4.1 标准正态云化扩散估计的窗宽
        4.1.1 正态云化扩散的择近原则
        4.1.2 最优扩散函数与最优窗宽
    4.2 信息云化扩散估计的综合云化窗宽
        4.2.1 信息“过扩散”和“欠扩散”现象
        4.2.2 综合优化窗宽
    4.3 实例
        4.3.1 云化扩散期望估计
        4.3.2 云化扩散估计
    4.4 云化扩散理论的应用—基于云化扩散的风险分析方法
        4.4.1 基于信息云化扩散的风险分析模型
        4.4.2 风险分析模型的应用实例
    4.5 本章小结
5 河流健康风险分析
    5.1 水多的风险分析
        5.1.1 洪水风险的概念
        5.1.2 洪水风险估计
    5.2 水少的风险分析
        5.2.1 枯水与枯水径流
        5.2.2 枯水风险估计
    5.3 本章小结
6 河流健康的径流条件
    6.1 河流健康的最小流量确定方法研究
        6.1.1 河流健康的最小需水量的组成和计算方法
        6.1.2 水力学法——生态水深流速法
    6.2 黄河健康的最小流量估计
        6.2.1 计算断面的选择
        6.2.2 关键物种的选择
        6.2.3 鱼类生存空间要素的选择
        6.2.4 基本数据的选择
        6.2.5 生态流量的计算
        6.2.6 结果分析
    6.3 黄河健康的最大允许流量
        6.3.1 河流健康的最大允许流量确定方法
        6.3.2 维持黄河健康的最大允许流量
    6.4 本章小结
7 河流健康的风险-危机度预估方法研究
    7.1 风险-危机度预估方法
        7.1.1 风险度和危机度
        7.1.2 风险度和危机度的并合规则
        7.1.3 实例验证
    7.2 黄河健康的风险-危机度预估
        7.2.1 水多的风险-危机度
        7.2.2 水少的风险-危机度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营销风险形成机理与预警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营销风险研究概述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及影响
        1.2.1 国外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及影响
        1.2.2 我国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1.3 国内外企业风险预警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1.3.1 国外企业风险预警研究的发展及影响
        1.3.2 我国企业风险预警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1.4 营销风险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本论文结构
        1.4.1 营销风险管理与预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4.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
        1.4.3 本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营销风险形成机理及管理
    2.1 营销风险的本质及特征
        2.1.1 营销风险的本质
        2.1.2 营销风险的特征
    2.2 营销风险的形成机理
        2.2.1 营销环境突变形成风险的原因分析
        2.2.2 营销系统振荡形成风险的原因分析
        2.2.3 营销管理失效形成风险的原因分析
    2.3 营销风险管理设想和含义
        2.3.1 营销风险管理的设想
        2.3.2 营销风险管理的含义
    2.4 营销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
        2.4.1 营销风险管理目标
        2.4.2 营销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第三章 营销风险指标体系建立
    3.1 营销风险特征指标识别方法
        3.1.1 感知营销风险的方法
        3.1.2 分析营销风险的方法
    3.2 营销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处理
        3.2.1 宏观营销风险观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3.2.2 微观营销风险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营销风险衡量指标确立
        3.3.1 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营销风险评价指标
        3.3.2 用时差分析法确定营销风险预警指标
    3.4 用AHP法确定营销风险衡量指标权重
第四章 营销风险衡量模型构建
    4.1 营销风险FA-BP评价模型的建立
        4.1.1 对FA评价指标的正则化处理
        4.1.2 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的营销风险衡量
        4.1.3 利用概率法确定营销风险等级
    4.2 营销风险的预测模型
        4.2.1 营销风险的预测模型
        4.2.2 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进行营销风险预测
第五章 营销风险预警方式确立
    5.1 微观营销风险预警
        5.1.1 分析和识别预警要素
        5.1.2 预警风险等级划分
        5.1.3 营销风险报警报告系统
    5.2 宏观营销风险预警
        5.2.1 宏观营销风险预警先行指标
        5.2.2 对宏观营销风险指标的感知判断
    5.3 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系统
        5.3.1 营销风险预警与防范系统的组成
        5.3.2 营销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应用
第六章 营销风险决策与控制
    6.1 营销风险决策
        6.1.1 影响营销风险决策的因素
        6.1.2 营销风险决策方法
    6.2 营销风险控制处理
        6.2.1 营销风险控制处理对策
        6.2.2 营销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6.3 增强企业抗营销风险能力的三大对策建议
        6.3.1 加强营销信用建设
        6.3.2 创新营销运行模式
        6.3.3 建立健全营销风险责任制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局限性
        7.1.1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7.1.2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7.2 对营销风险管理研究的展望
        7.2.1 对营销风险管理研究的展望
        7.2.2 有待研究的深层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主持科研项目及获奖
致谢

(4)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本研究提出的背景
        1.1.1 词组(短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1.2 熟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1.3 熟语单位的界定
        1.1.4 “熟语单位”的范围
    1.2 本研究的目标
    1.3 本研究的意义
    1.4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4.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4.2 本研究的难点
    1.5 小结
第二章 基于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熟语单位提取研究
    2.1 语料的选取
    2.2 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
    2.3 词语自动提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4 我们对中文信息处理及汉语的认识
    2.5 提取熟语单位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2.6 辅助提取手段分析
    2.7 部分结果验证及相关分析
    2.8 小结
第三章 三字格、四字格熟语单位研究
    3.0 已有的研究
    3.1 三字格概况
        3.11 三字格里的词
        3.12 三字格里的语
    3.2 音节为“1+2”式、结构为“V+N/NP”式的三字格
    3.3 音节为“2+1”式、结构为“V/VP+N”式的三字格
    3.4 四字格概况
        3.41 四字格里的词
        3.42 四字格里的语
    3.5 “N+V”式的四字格
    3.6 “V+N”/“V+V”式的四字格
    3.7 小结
    3.8 附论5字格
第四章 流行语、字母词语和插入语研究
    4.1 流行语研究
        4.11 “流行”的界定
        4.12 关于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
        4.13 流行语的科学认定
        4.14 余论
    4.2 字母词语研究
        4.21 引言
        4.22 基于词典的字母词语的分类及相关分析
        4.23 基于报纸语料库的字母词语的使用情况举隅
        4.24 关于字母词语规范的两点思考
    4.3 插入语研究
        4.31 已有的研究
        4.32 插入语对中文信息处理的作用
        4.33 报纸语料中部分插入语的频次考察
第五章 简称考察研究
    5.1 引言
    5.2 简称的界定
        5.21 定义
        5.22 简称的性质
    5.3 简称的分类
    5.4 固定简称
        5.41 固定简称的构成方式
        5.42 固定简称的形成规律
        5.43 固定简称的使用特点
    5.5 临时简称
    5.6 通过形式标记提取的简称例示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的研究方法
    6.2 熟语单位的应用价值
        6.21 熟语单位与对外汉语教学
        6.22 熟语单位与辞书编纂
    6.3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
        6.31 存在的问题
        6.31 熟语的确定
        6.31 熟语单位的自动提取
        6.31 熟语的标注规范
        6.32 下一步工作
        6.32 熟语单位的外部功能及其语义研究
        6.32 建立实用的分类、分级语表
参考文献
附录1 两本新词语词典所收的部分新词语比较
附录2 基于大学生的词语语感测量
附录3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2字串
附录4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3字串
附录5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4字串
附录6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5字串
附录7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6字串
附录8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7字串
附录9 从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切出的部分8字串
附录10 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部分3字格熟语单位
附录11 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部分4字格熟语单位
附录12 2001—2003年《人民日报》的部分5字格熟语单位
附录13 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相同的部分熟语单位
附录14 2001年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5 2002年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6 2003年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7 2001—2003年《人民日报》中相同的部分引号抽取串
附录18 部分“V+V”实例
附录19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收录的简称词条
附录20 2002年《人民日报》中的部分简称
附录21 本文所使用的标记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如何体现一本教材的现代性与实用性——教授R.E.Walpole《工程技术人员用概率统计学》的一点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吉林省D县农民画课程的发生学研究[D]. 衣健铭.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4)
  • [2]不完备信息下的河流健康风险预估模型研究[D]. 李梅.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5)
  • [3]营销风险形成机理与预警控制研究[D]. 张云起. 天津大学, 2005(02)
  • [4]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D]. 杨建国. 北京语言大学, 2005(04)
  • [5]如何体现一本教材的现代性与实用性——教授R.E.Walpole《工程技术人员用概率统计学》的一点体会[J]. 吴坚,张长勤. 工科数学, 1994(S2)

标签:;  ;  

如何体现教科书的现代性和实用性——R.E.Walpole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的概率与统计》的一点心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