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敏煎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0例(论文文献综述)
范晓林,于全君,戎姣,庄倩,井夫杰[1](2021)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概况》文中研究指明小儿支气管炎的外治法主要有推拿疗法、刺血疗法、耳穴疗法、贴敷疗法、中药灌肠疗法、中药外洗疗法、经皮给药疗法、雾化吸入疗法、拔罐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及综合疗法。贴敷疗法可清肺化痰、降气定喘,但容易过敏和起泡。中药外洗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但存在过敏问题且操作较繁琐。耳穴疗法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但存在耳部揉捏时刺激较大,耳豆容易脱落,按揉刺激穴位不到位的缺点。拔罐疗法具有通络、止咳、行气、降逆等作用,但存在疼痛感较强,患儿依从性较差等问题。中药灌肠疗法具有给药量较大、保留时间较长、无创伤等优点,但存在患儿不适感较强,依从性差等问题。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靶器官,但雾气的刺激易引起呼吸频率的改变,造成患儿憋闷等不适。穴位注射疗法可使穴位刺激的时间和强度延长,但患儿疼痛感强,依从性差。推拿疗法可调整患儿机体功能状态,协调脏腑功能,患儿依从性较高。综合疗法则依据小儿支气管炎的特点及不同疗法、不同优势,联合形成综合治疗模式,疗效较好。虽然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报道较多,但现有的报道多为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较少,而且由于对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不严谨、不完整,甚至缺乏对照组,降低了数据的可信度,疗程长短不一,缺乏统一的疗效标准、诊断标准、评价标准,不能客观、真实、系统地评价各种外治法的确切疗效。因此,完善现有资料,统一评价标准,为今后进一步客观评价中医外治法的确切疗效提供依据。
崔植芳[2](2021)在《蒌芩止嗽煎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痰热壅肺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从西医及中医两个方面概括了支气管扩张症近些年的研究。西医综述从支气管扩张症的定义、流行病学情况、起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用药等方面概述了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进展。中医综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概况了中国古代医学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认识:与支气管扩张症相关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相关的中医治疗方法。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对照观察蒌芩止嗽煎联合西药左氧氟沙星以及单用西药左氧氟沙星对于门诊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病人中医主要和次要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以及mMRC等评分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本研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进而评估蒌芩止嗽煎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呼吸科门诊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同时合并感染中医证候属于痰热壅肺证者,随机分组,试验组予口服中药颗粒剂名中医武维屏教授经验方蒌芩止嗽煎联合西药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对照组予单独口服西药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观察时间为3天。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mMRC数据进行采集,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患者,共脱落3例,其中,试验组有1例脱落(失访)、1例剔除(加服其他药物),对照组脱落1例(失访)。最后试验组28例,对照组入组病人比试验组多1例。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为75岁;平均年龄为试验组52.57±12.580岁,对照组53.66±14.734岁。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血清学比较,对于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CRP分别做数据对比,P>0.05,故上述血清学指标均存在可比性。中医评分量表(中医各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以及mMRC评分,治疗前进行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疗效显着;中医证候评分咳嗽、咯痰、胸闷气短、乏力、纳呆、腹胀以及证候总积分、mMRC评分、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均提示疗效显着(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有效,而CRP治疗后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咳嗽、咯痰、胸闷气短、乏力四个分项评分以及证候总积分、mMRC评分、中医证候疗效上经统计学分析P<0.05,故上述评分上有改善。组间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在中性粒细胞、CRP指标改善上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更有效;在证候评分上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纳呆证候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以及mMRC评分改善方面,同样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白细胞指标改善方面以及证候总积分改善方面,未见显着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UREA、CREA指标观察,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中药汤剂蒌芩止嗽煎安全可靠。结论:单纯西医抗感染以及西医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联合蒌芩止嗽煎中药治疗,对证属痰热壅肺的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者治疗均有效。而在炎症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证候积分疗效比较、mMRC评分情况上,西药联合蒌芩止嗽煎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说明中医药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上存在很大优势,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邓穗超[3](2021)在《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病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探讨该方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纳入符合喘息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6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雾化治疗联合孟鲁司特钠或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定喘汤加味方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3天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以中医症候积分为主要依据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停药后1个月进行随访。研究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加用定喘汤加味方改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2)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前两组患儿主症及次症的症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主症(喘息、咳嗽、喉间痰鸣)及次症(喷嚏、鼻塞、流涕、出汗、大便、咽部查体)的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主症、次症积分进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候总积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加用定喘汤加味方改善症候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3)实验室指标:两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前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未见明显差异。(4)安全性:临床观察期间两组患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近期复发率:两组近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6)依从性:在临床研究观察期间,两组无脱落病例,无拒绝治疗,无自行停药,能坚持整个疗程,依从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能有效缓解喘息、咳嗽、喉间痰鸣等主要症状,同时改善流涕、大便症状。(2)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临床疗效确切,近期复发率低,安全性好,依从性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梁倩倩[4](2021)在《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选取既往1年内有喘息史(≤3次)且具有喘息反复的危险因素的喘支患儿,分别在其急性发作期和恢复期运用化痰平喘及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探讨在急性发作期应用定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恢复期使用二陈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干预治疗,探析针对恢复期患儿扶助正气、祛除伏痰、改善体质从而减少喘息复发的疗效,为中药分期分方治疗及预防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方向。方法:所有病例来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均符合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诊断标准,且患儿既往1年内有喘息史(≤3次)及喘息反复的危险因素。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在急性发作期均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除此之外,治疗组在发作期加用宣肺平喘化痰之中药汤剂10天,方选定喘汤加味,对照组则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10天,且两组在急性发作期若患儿喘息重均可以按需使用雾化吸入治疗。在恢复期治疗组给予健脾益气化痰之中药汤剂4周,方选二陈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对照组则不予中药干预治疗,然后随访3个月,分别记录两组病例感冒、喘息复发的次数。最后将获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和各个单项症状、体征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急性发作期治疗后将两组病例的疾病疗效、中医总症候疗效、雾化使用次数进行比较,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病例的疾病疗效及中医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雾化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其中在急性发作期的各个观察时点两组病例咳嗽、喘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第3±1天观察点喘息、肺部体征比较,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恢复期两组病例的喘息复发及感冒次数比较,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的喘息复发次数及感冒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说明恢复期应用健脾益气的中药具有扶助正气、祛除伏痰、改善体质、防止喘息发作的效果。结论:应用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具有可行性,在急性期疗效显着,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在恢复期能有效的祛除伏痰、扶助正气、改善体质,减少复感,进而减少喘息复发的次数。
黄志鸿[5](2021)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邪郁少阳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观察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邪郁少阳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丰富感染后咳嗽治疗的临床思路,并为该方的临床运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凭据。方法:从2019年2月—2020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患者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可待因桔梗片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组30例采用小柴胡汤加味。记录每例患者的咳嗽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及服药前后中医各症状所得积分,观察小柴胡汤加味对邪郁少阳证PIC患者咳嗽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的影响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对所收集的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结果评价两组在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评估、处理并记录,从而判断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1.咳嗽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比较:对照组咳嗽缓解时间为5.33±2.76天,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为3.70±1.84天;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为9.10±1.54天,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为7.87±2.21天,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在咳嗽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上均改善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2.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12.57±4.34分,治疗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2.63±3.81分,经检验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后总积分6.67±6.42分,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2.50±3.12分,两组在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均治疗前显着减少(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总积分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各症状积分比较:两组中医主症咳嗽、咳痰积分在治疗前经检验分析均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咳嗽、咳痰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证实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中医次症口干口苦、咽干、咽痒、胸闷、咳引胸痛单个症状积分在治疗前经检验分析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4.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28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分析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果证实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邪郁少阳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在缩短咳嗽时间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西医常规治疗更佳,且此次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该方案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肯定,可进一步推广于临床。
赵潇湘[6](2021)在《基于“通络平喘”法干预MP感染诱发小儿喘支发作的临床治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MP感染诱发的喘息性支气管炎(热哮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基于“通络平喘”理论指导下麻杏石甘加减方治疗MP感染诱发热哮证患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该法治疗小儿喘支提供更多的中医证据支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患儿,符合西医喘息性支气管炎、支原体感染及中医热哮证诊断标准的40例患儿的住院资料,根据临床用药,分为中药组(麻杏石甘加减方)20例和西药对照组(盐酸丙卡特罗)20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喘息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复发次数及血常规、CRP等,并评价其疗效,采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统计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治疗前喘息程度、主证次症积分、WBC、PLT、CRP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总积分两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儿咳喘症状,两组之间呈等效性;3.治疗后两组在疗效分度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痊愈率为25%,对照组痊愈率为20%,有效率均为100%,说明两组治疗无显着性差异,均有效;4.治疗后两组在改善喘息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等效性;5.治疗后两组组间WBC、CRP、PLT数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等效性;6.两组患者喘息消失时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等效性;7.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等效性;8.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总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式所需费用无明显差异;9.治疗后中药组患儿1年内的喘息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喘息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麻杏石甘加减方能有效改善患儿喘支症状,改善喘息程度,痊愈率达25%,能降低炎症指标,缩短喘息时间,减少出院后喘息复发次数,且较对照组美普清治疗费用无明显差异,其中在减少出院后患儿的喘息复发次数上,中药组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说明基于“通络平喘”法麻杏石甘加减方干预MP感染诱发喘支发作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尤其在改善患儿出院后喘息复发次数上疗效显着,能有效减少喘支迁延反复发作。
熊文[7](2021)在《玉屏风颗粒佐治婴幼儿喘息远期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随访6个月,研究玉屏风颗粒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提供新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或儿科病房住院治疗诊断为喘息(包括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婴幼儿喘息、毛细支气管炎)、近1年发作喘息次数≥3次及年龄1-3岁的儿童。将所有符合入组条件,家长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分组的105例患儿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治疗依据病情的不同选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组患儿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玉屏风颗粒治疗2月,并对全部患儿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后6个月的观察结果,如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喘息发作次数、β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喘息持续时间及每次呼吸道感染治疗天数等指标,以此综合评估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以中医证候计分(盗汗、食欲不振)为中医证侯改善疗效,并观察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成率及一般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常规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喘息发作次数、β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每次喘息持续时间、每次呼吸道感染治疗天数均较治疗前减少或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6个月后盗汗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盗汗评分6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食欲评分6个月后与入组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食欲评分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玉屏风颗粒能够减少婴幼儿喘息患儿的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喘息发作次数,使喘息持续时间、使用β受体激动剂次数及治疗天数缩短,说明玉屏风颗粒对婴幼儿喘息相关疾病远期防治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2、玉屏风颗粒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婴幼儿喘息患儿的盗汗症状。3、玉屏风颗粒对于治疗婴幼儿喘息相关疾病的安全性良好,对婴幼儿喘息患儿的长期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周波[8](2021)在《从肠-肺轴出发探讨母亲肥胖对子代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探索母亲孕前肥胖和妊娠期肥胖对子代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研究子代儿童期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2.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从肠道菌群-肠肺轴探索母亲妊娠期肥胖对子代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3.通过动物实验从肠-肺轴对母体肥胖影响子代呼吸系统疾病的肺损伤修复过程的机制进行研究,用抗生素抑制实验验证肠道菌群的作用。4.从肠-肺轴的角度探索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现代医学证据。方法:1.临床横断面研究: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从北京市16个区抽取3-6岁学龄前儿童752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母亲孕前肥胖和妊娠期肥胖对子代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并用Logistic回归、建模、交互作用等方法研究子代儿童期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2.临床队列研究:从中日友好医院产科纳入30例妊娠期肥胖的孕妇,同期匹配30例正常对照组孕妇,纵向随访18个月子代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HIC)染色检测胎盘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的表达,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子代新生儿胎便的肠道菌群。3.动物实验研究:分别建立母鼠孕前和孕期肥胖模型,子鼠出生后选出雄性子鼠喂养至6周龄,孕前及孕期肥胖组和对照组子鼠组内再随机分为造模组、对照组,造模组小鼠建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损伤修复模型,造模后3周和5周对造模组和对照组进行取材,并检测以下项目:子鼠的肺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子鼠的肠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子鼠肺组织中的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表达;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子鼠肠内容物的肠道菌群;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子鼠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ZO-1),Occludin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子鼠血清中脂多糖(LPS),肺、肠组织中TNF-α、白介素-6(IL-6)和IL-4的水平。4.进行抗生素抑制验证实验,孕期肥胖、对照组母鼠产下子鼠后,两组子鼠均予四联抗生素水建立抗生素抑制模型。抗生素抑制子鼠6周龄时建立博莱霉素诱导的肺损伤修复模型,造模后3周、5周进行取材,检测以下项目:对抗生素抑制子鼠的肺、肠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抗生素抑制子鼠肺组织中SP-B的含量,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生素抑制子鼠肠组织中ZO-1的含量。结果:1.临床横断面研究结果:(1)母亲孕前肥胖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母亲孕期肥胖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母亲孕前和孕期肥胖组与对照组之间哮喘、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子代儿童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母亲孕前肥胖、妊娠期肥胖、哮喘、过敏、第一次使用抗生素<6月龄、母乳喂养时长<6月,比值比(OR)值分别是:1.05(95%置信区间(CI):1.03-1.07,P<0.001),1.01(1.00-1.02,P=0.035),7.76(5.34-11.29,P<0.001),2.32(2.07-2.59,P<0.001).1.73(1.50-2.00,P<0.001),1.27(1.11-1.46,P=0.001)。(3)对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发现,母亲孕前高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一个显着的危险因素,与初次使用抗生素<6月龄、有过敏或母乳喂养<6月进行交互时有协同作用,其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OR值分别为2.09、2.46和1.75(P均<0.001)。2.临床队列研究结果:(1)随访至子代18个月,妊娠期肥胖组子代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哮喘/喘息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胎盘中TNF-α、IL-4的表达:妊娠期肥胖组胎盘中TNF-α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肥胖组胎盘中IL-4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新生儿胎便的肠道菌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母亲妊娠期肥胖组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不动杆菌、拟杆菌、乳酸菌等增多,假单胞菌、链球菌、罗尔斯通菌、嗜碱菌等降低。3.母鼠孕前和孕期肥胖组得到相似的结果如下:(1)病理形态学:造模后3周为肺损伤期,正常子鼠和肥胖子鼠造模组可见肺实质结构紊乱肺泡融合塌陷,间质水肿,大量绿色胶原纤维沉积,肠道粘膜绒毛排列整齐度下降,有炎性细胞浸润,正常子鼠和肥胖子鼠对照组均可见正常的肺泡结构和肠道粘膜。造模后5周为肺恢复期,肥胖子鼠造模组恢复不佳,仍有肺实质结构紊乱,肺泡融合塌陷,大量绿色胶原纤维沉积,肠道粘膜绒毛排列不整齐,炎性细胞浸润。正常子鼠造模组的肺泡结构和肠道粘膜恢复较好。表明子鼠肺损伤修复模型造模成功,肥胖子鼠造模组的肺泡结构和肠道粘膜的损伤后修复能力较正常子鼠造模组差。(2)肺组织中SP-B、SP-D的表达:肺损伤期,正常子鼠和肥胖子鼠造模组与对照组相比,SP-B、SP-D的表达均显着减少(P<0.05),造模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肺恢复期,两造模组SP-B、SP-D的表达回升,正常子鼠造模组恢复良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子鼠造模组恢复不佳,SP-B、SP-D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仍显着减少(P<0.05)。(3)子鼠肠内容物的肠道菌群:肺损伤期肥胖子鼠乳酸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升高,粪杆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肺修复期,与正常子鼠造模组相比,肥胖子鼠造模组乳酸菌、脱硫弧菌、厚壁菌明显升高,粪杆菌、拟杆菌明显降低。(4)肠组织中ZO-1,Occludin的表达:肺损伤期,肥胖子鼠和正常子鼠造模组与对照组相比,ZO-1,Occludin的表达均显着减少(P<0.05),两造模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肺修复期,两造模组ZO-1,Occludin的表达均有回升,正常子鼠造模组恢复良好,ZO-1,Occludin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肥胖子鼠造模组恢复不佳,ZO-1,Occludin的表达仍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血清中LPS,肺、肠组织中TNF-α、IL-6和IL-4的表达:肺损伤期,肥胖子鼠和正常子鼠造模组血清中LPS、肺肠组织中TNF-α、IL-6的含量显着增加(P<0.05),肺肠组织中IL-4含量显着减少(P<0.05),造模组之间无差异(P>0.05)。肺修复期,正常子鼠造模组恢复较好,LPS、TNF-α、IL-6含量大幅下降,IL-4回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肥胖子鼠造模组恢复不佳,与对照组比较血清LPS、肺肠TNF-α、IL-6仍显着增加(P<0.05),肠组织的IL-4的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但肺组织中的IL-4仍显着减少(P<0.05)。4.抗生素抑制验证实验结果:肺损伤期,抗生素抑制的正常子鼠和肥胖子鼠造模组均可见肺泡、支气管、肠粘膜的病理损伤,肺组织中SP-B、肠组织中ZO-1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肺修复期,抗生素抑制的肥胖子鼠和正常子鼠造模组的肺泡结构、肠粘膜恢复均较好,SP-B、ZO-1的表达均回升,两个造模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从临床研究证实母亲孕前孕期肥胖增加子代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影响子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肠道菌群-肠肺轴在母亲肥胖影响子代呼吸系统疾病过程中可能起作用。2.通过动物实验表明母亲肥胖对子代肺损伤修复能力的影响可能是通过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肠-肺轴造成的。母鼠孕前孕期肥胖可能通过改变子鼠肺损伤修复期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引发炎性因子高表达,抑炎性因子低表达,增加肥胖子鼠的肠道屏障通透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和炎性因子穿过受损的肠道屏障进入机体,随血液、淋巴循环迁移至肺部,进而影响肥胖子鼠的肺损伤修复能力。3.肠-肺轴可能是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机制之一。
蔡申燕[9](2021)在《杏桔合剂治疗老年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杏桔合剂对老年急性咳嗽(Senile acute cough,SAC)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指标的影响,并通过网络药理学进一步探究其可能机制,为老年急性咳嗽的中医诊疗提供证据。方法:(1)选取从2019年01月到2020年09月之间以急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上,对照组30例予老年病科常规抗感染、化痰等治疗,试验组30例在此基础上增加杏桔合剂口服。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第0-3-5-7天的咳嗽症状、伴随症状、整体症状积分变化,以及治疗第0-3-7天的实验室炎性指标的变化,并评估用药安全性。(2)借助TCMSP搜集杏桔合剂所包含的4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和对应靶点,借助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搜集老年急性咳嗽的疾病相关靶点。两者交叉即为杏桔合剂和老年急性咳嗽的交集靶点。基于String平台分析交集靶点之间的互作关系,通过Cytoscape 3.7.0版本创建杏桔合剂治疗老年急性咳嗽的机制网络模型,并在DAVID网站上对交集靶点行相应的GO、KEGG富集分析,得出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1)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对照组脱落病例1例,试验组全部患者正常完成观察。最终纳入病例59例,30例属试验组,29例属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6.7%,显着高于对照组(79.3%)(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完整的7天干预后,其咳嗽症状、伴随症状、整体症状的积分均显着降低,且试验组的咳嗽症状和整体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更大(P<0.05),两组的伴随症状积分下降幅度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指标方面,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白细胞计数、中性比等指标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情况发生。(2)网络药理学探究得出,杏桔合剂共包含槲皮素等103个活性化学成分,分别对应255个药物靶点,这些药物靶点与老年急性咳嗽的995个疾病靶点相交后共得到131个重要交集靶点,如PTGS2、ESR1、CALM1等。有关这131个交集靶点的富集分析涉及TNF、HIF-1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杏桔合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能安全有效地进一步提升老年急性咳嗽的临床有效率,改善以咳嗽为主的临床症状,并控制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网络药理学研究初步证实了杏桔合剂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老年急性咳嗽的可能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赵成凤[10](2021)在《小青龙汤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及对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小青龙汤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小青龙汤治疗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前后外周血中IL-4、IL-13、IFN-γ、Notch1、Jagged1水平,初步探讨小青龙汤对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及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关系,为小青龙汤在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证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安徽中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证属寒哮证的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口服,两组均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13、IFN-γ、Notch1、Jagged1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变化,采用SPA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7天后治疗组愈显率(痊愈率+显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愈显率(痊愈率+显效率)为63.3%,两组间疗效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儿经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这说明了两组患儿经这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后都能有效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症状与体征,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佳。3.血清中IL-4、IL-13水平的的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的血清指标IL-4、IL-13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IL-4、IL-13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后IL-4、IL-13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儿IL-4、IL-13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降低患儿IL-4、IL-13水平,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IL-4、IL-13水平更明显。4.血清中IFN-γ水平的的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的血清指标IFN-γ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IFN-γ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前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分别比较两组患儿血清IFN-γ的表达水平,治疗后两组患儿IFN-γ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患儿IFN-γ水平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升高患儿IFN-γ水平,且治疗组升高IFN-γ幅度更明显。5.血清中Notch1、Jagged1水平的的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的血清指标中Notch1、Jagged1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前Notch1、Jagged1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前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儿Notch1、Jagged1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Notch1、Jagged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降低患儿Notch1、Jagged1水平;两组组间治疗后Notch1、Jagged1水平相较,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Notch1、Jagged1幅度更明显。6.安全性观察:60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案例出现一过性大便偏稀,未予特殊处理后症状消失,说明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寒哮型喘息性支气管炎安全可靠。结论:1.小青龙汤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2.小青龙汤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中医临床症状;3.小青龙汤能够明显降低患儿血清IL-4、IL-13水平,升高IFN-γ水平,减轻患儿气道炎症,调节Th1/Th2平衡;4.小青龙汤可以通过影响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善气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为小青龙汤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二、过敏煎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敏煎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独应用 |
1.1 推拿疗法 |
1.2 刺血疗法 |
1.3 耳穴疗法 |
1.4 贴敷疗法 |
1.5 中药灌肠疗法 |
1.6 中药外洗疗法 |
1.7 经皮给药疗法 |
1.8 拔罐疗法 |
1.9 雾化吸入疗法 |
1.10 穴位注射疗法 |
2 综合疗法 |
2.1 推拿联合拔罐疗法 |
2.2 推拿联合雾化吸入疗法 |
2.3 拔罐联合穴位贴敷疗法 |
2.4 推拿联合脉冲疗法 |
3 小结 |
(2)蒌芩止嗽煎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痰热壅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支气管扩张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定义及流行病学 |
2 病因 |
3 发病机制 |
4 治疗方案 |
5 支气管扩张的研究进展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名的渊源 |
2 肺痈的病因病机 |
3 辨证论治 |
4 其他治疗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数据管理 |
6 统计学处理 |
7 技术路线图 |
第二节 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血清学指标 |
3 中医评分量表 |
4 mMRC积分 |
5 安全性分析 |
6 讨论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3)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的认识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则治法 |
1.4 古方常今用 |
2 现代医学相关认识 |
2.1 流行病学的研究 |
2.2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致病因素 |
2.3 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2.4 西医治疗的不足 |
2.5 实验室指标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临床观察的知情告知 |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
3 临床观察疗效评估 |
3.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3.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
3.3 复发率评定 |
4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基本资料分析 |
1.1 两组患儿性别分布比较 |
1.2 两组患儿平均年龄的比较 |
2 发病诱因及过敏性疾病史 |
3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
4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
5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 |
5.1 两组主症积分比较 |
5.2 两组次症积分比较 |
5.3 两组症候总积分比较 |
6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
6.1 两组白细胞计数的比较 |
6.2 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比较 |
6.3 两组C-反应蛋白的比较 |
7 安全性分析 |
8 近期复发率比较 |
9 依从性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外寒内热证的证型探讨 |
2 立题依据 |
2.1 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
2.2 药物分析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疗效分析 |
3.3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3.4 实验室指标分析 |
3.5 近期复发率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邪郁少阳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一般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2 临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判及安全性评价标准 |
3 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两组资料可比性分析 |
4.2 两组治疗后结果分析 |
4.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5 讨论 |
5.1 邪郁少阳证PIC的中医病机分析 |
5.2 和解少阳法的运用 |
5.3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PIC的立法依据及现代药理分析 |
5.4 对照组氯雷他定、可待因桔梗片治疗PIC的作用机理 |
6 结果讨论 |
7 本研究的不足问题和未来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6)基于“通络平喘”法干预MP感染诱发小儿喘支发作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麻杏石甘加减方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
1 资料与研究方法 |
1.1 文献纳入原则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 |
1.4 数据提取及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线特征及质量评价 |
3 有效性评价 |
3.1 总有效率比较 |
3.2 临床喘息消失时间 |
3.3 临床咳嗽消失时间 |
3.4 临床哮鸣音消失时间 |
3.5 白介素-8变化水平 |
3.6 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水平 |
4 安全性评价 |
5 敏感性分析 |
6 发表偏倚 |
7 GERADE分级 |
8 讨论 |
8.1 本系统评价的新颖性及结果分析 |
8.2 评价局限性 |
第二部分 临床治疗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病例剔除标准 |
4 研究方案 |
4.1 分组 |
4.2 给药方式 |
5 评价指标 |
5.1 一般观察项目 |
5.2 疗效观察 |
5.3 临床观察记录及随访 |
6 统计学处理 |
7 结果 |
7.1 两组病例基线比较 |
7.2 治疗结果分析 |
7.3 药物经济学评价 |
第三部分 典型病例分析 |
第四部分 结果分析 |
1 一般情况分析 |
2 疗效分析 |
2.1 症状总积分比较分析 |
2.2 疗效及喘息程度分析 |
2.3 血常规、CRP及PLT指标分析 |
2.4 喘息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对比分析 |
2.5 出院后喘息复发次数分析 |
第五部分 讨论 |
1 立法依据 |
1.1 络脉缠绊病络生 |
1.2 肺络痹阻,气逆而喘 |
1.3 通络平喘,气通则愈 |
2 选方用药分析 |
2.1 主方选择 |
2.2 组方特点 |
2.3 单味用药分析 |
3 药物经济学评价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喘支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
1 MP感染与喘支发作的正相关性 |
2 MP诱发喘支可能的机制 |
2.1 MP的定植粘附能力 |
2.2 促进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的释放 |
2.3 诱发变态反应 |
2.4 MP的直接损伤作用 |
2.5 其他 |
3 抗MP感染的西医治疗进展 |
4 喘支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西医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药治疗的研究现状 |
1.1 中药汤剂 |
1.2 中药注射液 |
1.3 外治法 |
2 西医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研究现状 |
2.1 控制感染 |
2.2 抗炎治疗 |
2.3 支气管舒张剂治疗 |
2.4 抗组胺药治疗 |
2.5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 |
2.6 化痰药治疗 |
2.7 免疫调节剂治疗 |
2.8 其他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玉屏风颗粒佐治婴幼儿喘息远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婴幼儿喘息的特点 |
1.2 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
1.3 玉屏风颗粒在儿童中运用的现状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入组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脱落标准 |
2.1.4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
2.2 研究设计及给药方案 |
2.2.1 随机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基线指标 |
2.3.2 有效性评价指标 |
2.3.3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
2.3.4 安全性评价指标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
3.2.1 治疗前后两组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情况比较 |
3.2.2 治疗前后两组喘息发作次数情况比较 |
3.2.3 治疗前后β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比较 |
3.2.4 治疗前后两组每次喘息持续时间比较 |
3.2.5 治疗前后两组每次呼吸道感染治疗天数比较 |
3.2.6 治疗前后两组盗汗评分情况比较 |
3.2.7 治疗前后两组食欲评分情况比较 |
3.3 安全性评价(不良事件/不良反应)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展望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及其中西医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8)从肠-肺轴出发探讨母亲肥胖对子代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肠道菌群-肠-肺轴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
1. 肠道、呼吸道菌群概述 |
2. 肠-肺轴 |
3. 肠道菌群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源流及机制研究与应用 |
1.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传统中医理论源流 |
2. 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机制研究 |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运用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本课题整体研究思路如图1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研究一 横断面研究: 母亲孕前孕期肥胖对子代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二 队列研究: 从肠-肺轴探索母亲肥胖对子代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机制 |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研究三: 从肠-肺轴研究母鼠孕前孕期肥胖对子鼠呼吸系统损伤修复的影响机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横断面研究CRF表 |
附录2: 队列研究CRF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杏桔合剂治疗老年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老年急性咳嗽的现代医学研究 |
1.1 老年急性咳嗽的发病特点 |
1.2 老年急性咳嗽的病因及分类 |
1.3 老年急性咳嗽的机制 |
1.4 老年急性咳嗽的西医治疗 |
2. 老年急性咳嗽的中医学研究 |
2.1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
2.2 咳嗽的辨证论治 |
2.3 老年急性咳嗽的中医诊治特点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1. 研究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治疗方法 |
1.7 记录项目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 症状积分比较 |
2.3 临床疗效比较 |
2.4 实验室指标比较 |
2.5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3.1 立法方药分析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3.3 小结 |
3.4 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探究 |
1. 概况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库和软件 |
2.2 药物及疾病相关靶点的搜集 |
2.3 交集靶点的筛选及蛋白质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
2.4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的构建 |
2.5 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杏桔合剂的药物靶点与老年急性咳嗽的疾病靶点搜集结果 |
3.2 交集靶点的筛选及PPI网络图的构建与分析 |
3.3 杏桔合剂治疗老年急性咳嗽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 |
3.4 GO、KEGG富集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杏桔合剂治疗老年急性咳嗽的关键成分 |
4.2 杏桔合剂治疗老年急性咳嗽的关键靶点 |
4.3 杏桔合剂治疗老年急性咳嗽的作用通路 |
4.4 小结 |
4.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杏桔合剂治疗老年急性咳嗽的临床观察表 |
附录2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小青龙汤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及对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终止或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
2.2.1 治疗方法 |
2.2.2 疗程 |
2.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
2.4 观察项目与指标 |
2.4.1 一般资料项目 |
2.4.2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临床分析 |
1.1 两组儿童性别构成分析 |
1.2 两组儿童年龄分布比较 |
2.观察指标分析 |
2.1 中医证候总积分分析 |
2.2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 |
2.3 外周血中IL-4、IL-13、IFN-γ、Notch1、Jagged1 水平的变化 |
2.3.1 血清IL-4 水平的比较 |
2.3.2 血清IL-13 水平的比较 |
2.3.3 血清IFN-γ水平的比较 |
2.3.3 血清Notch1、Jagged1 水平的比较 |
2.4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西医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的认识 |
1.1 Jagged1/Notch1 信号通路与气道炎症及喘息的关系 |
1.2 IL-4、IL-13、IFN-γ与气道炎症和喘息的关系 |
2 中医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气道炎症的认识 |
2.1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机与气道炎症 |
2.2 中医药对气道炎症及喘息的研究 |
3 小青龙汤 |
3.1 立方依据 |
3.2 小青龙汤配伍中的药对分析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表 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表 |
附表 2 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表 3 随机数字表 |
附录 4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过敏煎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概况[J]. 范晓林,于全君,戎姣,庄倩,井夫杰. 河南中医, 2021(08)
- [2]蒌芩止嗽煎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痰热壅肺证的疗效观察[D]. 崔植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定喘汤加味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外寒内热证的临床研究[D]. 邓穗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4]化痰平喘和健脾益气法分期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以及减少喘息复发的临床研究[D]. 梁倩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邪郁少阳证的临床观察[D]. 黄志鸿.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通络平喘”法干预MP感染诱发小儿喘支发作的临床治疗研究[D]. 赵潇湘.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玉屏风颗粒佐治婴幼儿喘息远期疗效观察[D]. 熊文. 南昌大学, 2021(01)
- [8]从肠-肺轴出发探讨母亲肥胖对子代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周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杏桔合剂治疗老年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蔡申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小青龙汤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及对JAGGED1/NOTCH1信号通路的影响[D]. 赵成凤.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