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圆弧逼近的距离误差与最佳逼近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盛道明[1](1994)在《用两维两分法作最佳双圆弧逼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笔者1983年第6期《电加工》上发表的“双圆弧逼近的距离误差与最佳逼近问题”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讨论能给出解析式子的平面曲线的最佳双圆弧逼近的算法,即用一组首尾相切的双圆弧段去逼近原曲线,且在满足给定精度的条件下圆弧段数量最少。由于本方法用两维两分法求一对双圆弧的最佳逼近,使得能给出解析式子的平面曲线的最佳双圆弧逼近问题在算法上获得彻底解决。本文的附录列出了解本文例题的QuickBASIC程序,稍加修改就可用来解其它曲线的最佳双圆弧逼近问题。
吕鑫[2](2020)在《NURBS曲线在等离子弧表面处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等离子弧表面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高能束表面处理技术,由于具有节能环保,大幅提升工件表面性能的诸多优势,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实际加工中,为了保证等离子弧表面处理的质量,等离子弧发生器与工件表面的间距需保持在一合理范围内。为满足这种工艺要求,等离子弧处理异形工件时,需要对等离子弧发生器的运动轨迹进行合理规划。针对等离子弧表面处理异形工件的实际需要,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等离子弧高精度数控加工的圆弧轨迹算法。有时工程现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等离子弧高精度数控加工,为能在现场采用等离子弧处理异形工件,本文设计了一套随动机构,企图实现等离子弧表面处理的现场随动加工。关于异形工件等离子弧高精度数控加工,首先由CAM软件离散得到大量的数据点,依据小线段夹角和相邻小线段长度比的限制条件,对数据点集进行划分;根据三个连续相邻小线段夹角的限制条件,对问题点进行识别和删除,进而得到可靠的数据点列。其次,在模糊划分离散点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从得到的数据点列中自适应选取基本插值点的算法,并根据离散点集的曲率信息选取出另一部分基本插值点,用这两部分基本插值点构造初始NURBS曲线,对初始NURBS曲线通过迭代方法不断提高NURBS曲线精度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三点换两点”的控制点改进算法。最后,利用双圆弧样条拟合NURBS曲线,并比较了自适应划分双圆弧段数所要用到的二分法和最长步长法。出于现场大型异形工件加工的工程需要,根据等离子弧表面加工的原理自行设计了一套等离子弧随动机构,在对该机构进行精度分析、受力分析及原型样机运行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杠杆原理改进了原随动机构的万向轮连接部件,结果表明改进型随动机构符合曲率半径大于165mm大型异形工件的加工要求。
刘宜[3](2008)在《多轴轮廓运动系统的轨迹生成与性能优化》文中指出多轴轮廓运动系统是运动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用途是实现高性能轮廓加工,高性能轮廓加工是现代制造业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众多工业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研究价值。为改善多轴轮廓运动系统的加工质量与加工效率,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对运动轨迹的规划与控制进行性能优化。本论文结合一个典型的多轴轮廓运动系统—基于PC+运动控制卡的开放式三轴数控雕铣机控制系统的开发,围绕“多轴轮廓运动系统的轨迹生成与性能优化”这个主题,针对高性能轮廓加工与多轴轮廓控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着重从轨迹逼近、实时插补、轨迹优化与协调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纳如下:(1)针对光滑曲线的逼近问题,采用直线/圆弧逼近方法进行了设计与对比的研究。以一个平面四分之一椭圆弧为例,根据期望的精度要求分别采用直线和圆弧来逼近该椭圆弧,其中直线逼近采用基于曲率圆模型的等误差法和等参数增量法;圆弧逼近采用基于minimax逼近的最优圆弧逼近和以多边形为中介的双圆弧逼近。通过不同逼近方法的逼近方式与误差控制模型,分别从逼近点数的多少及轨迹的连续性两方面来进行具体设计,并根据仿真实验结果来分析不同参数对逼近误差的影响,以及不同逼近方法对运动控制精度的影响。(2)针对空间曲面加工中存在的进给速度波动问题,提出了基于时间分割法与数字积分法混合实现的空间直线插补方法及其连续进给运动的实现方法。该插补方法是采用时间分割法中的时间分割原理,对数字积分法中的累加溢出过程按照进给速度的要求采用可控的插补周期进行时间分割,以消除零头距离并实现平滑的进给速度。为配合上述插补方法实现连续进给运动,提出了一种离线分段速度规划方法对由大量微小直线段组成的加工代码进行前瞻预处理,确定每段直线段代码在梯形加减速方法下可以实现的终点速度,以提高加工效率,避免在转角处的冲击。然后,在插补过程中,提出了一种非对称梯形加减速控制方法,采用逐点判断的方式按照非对称梯形速度曲线进行加减速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实验与实际加工实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实际加工实验在三轴数控雕铣机上进行。(3)针对空间曲面加工中可能出现表面凹坑、光洁度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均匀化的刀位轨迹优化方法。该方法在Cimatron软件生成的加工刀位轨迹基础上,分横向光顺与纵向平滑两步进行,首先进行横向光顺,通过建立主导轮廓线并对不规则的点进行修正,以降低相邻刀路倾斜度的变化程度,然后进行纵向平滑,对同一条刀路上的刀位点进行光滑连续直线段的识别,再采用分段三次样条进行拟合,以提高同一刀路上的曲线光滑程度。最后,通过仿真实验与实际加工实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实际加工实验在三轴数控雕铣机上进行。(4)针对在多轴轮廓运动中轮廓误差难以直接计算与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坐标系的最优轮廓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期望轨迹上建立活动的Frenet坐标系作为工作坐标系,用跟踪误差在工作坐标系中的法向分量来近似轮廓误差,将系统动力学方程由全局坐标系变换到工作坐标系,采用最优线性二次型方法来设计最优轮廓控制器,通过提高法向误差分量的权值来改善轮廓精度。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该方法的效果进行了验证。
汪国平,孙家广[4](2000)在《平面NURBS曲线及其Offset的双圆弧逼近》文中研究表明除直线、圆弧、速端曲线等少数几种曲线外 ,平面参数曲线的 offset曲线通常不能表示成有理参数形式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为了方便造型系统中数据结构和几何算法的统一表示 ,offset曲线通常用低次曲线逼近来表示 .通过用双圆弧逼近表示 NURBS( non- uniform rational B- spline)曲线及其 offset,并利用双圆弧逼近的特有性质 ,把 offset的双圆弧逼近转化为原曲线的双圆弧逼近 ,简化了问题的求解 .同时考虑了双圆弧逼近算法中分割点的选取、公切点的确定以及误差估计等主要问题 .具体算法在自主开发的 Gems5.0中实现 .经实例表明 ,算法稳定、可靠
张明亮[5](2000)在《开放性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的制造业面临史无前例的变化,制造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目前,建立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工业界的共识。开放性数控是数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性的体系结构给CNC生产厂家、机床制造厂和用户都带来了许多益处。当前发达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我国的数控产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但要具有雄厚的开发力量,还必须有敏锐的超前意识。目前为止,国内数控系统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档次上,对于数控体系结构的研究还处于具体实现的层次。本文的目的是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以缩短我国在该方向的差距。本文对开放性数控的体系结构和实现的关键性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通过对于现有的开放性数控的体系结构的分析,并借鉴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体系结构,建立了新型的开放性数控的体系结构——构件化控制器(Component Architecture Controller),对其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论述,并且阐述了该体系结构在日益开放的制造系统中广泛的适用性。 2、对于构件化控制器的关键构件的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并实现了开放性的译码算法、开放性的插补算法,提出了抽象运动平台的概念,并给出了其构件化的实现方法和构件库索引的建立方法。 3、对于Spiral曲线的性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其最优双圆弧逼近和双圆弧逼近的逼近误差的估计算法,并且提供一种计算效率较高的近似双圆弧逼近算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于一般复杂曲线的双圆弧逼近算法。 4、对于数控加工中的NC代码验证和加工仿真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扫描体代数方程(SAE),将扫描体的计算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的求解问题,解决了旋转体的扫描体的计算。采用曲面的表面法矢建立了毛坯的几何模型,结合扫描体代数方程,实现了加工仿真和NC代码验证算法。 5、编制了YH-1超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软件,该软件具有分辨率高、插补周期短的特点,并且具有光学普适方程的插补功能。采用该软件进行了加工实验,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盛道明[6](1983)在《双圆弧逼近的距离误差与最佳逼近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本文借助曲线的渐屈线探讨双圆弧逼近问题。用这种双圆弧逼近可以控制逼近圆弧与被逼近曲线之间的法向距离。对这种逼近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而且讨论了控制法向距离到最小的最佳逼近问题。讨论了圆弧渐开线的最佳双圆弧逼近,列出了计算公式和误差估计式,其结果之简单使我们只需用袖珍计算器就能方便地进行计算.
林杰[7](2006)在《圆弧样条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圆弧样条在数控加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论文概括了自由曲面造型的主流方法,NURBS方法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介绍圆弧样条的研究背景,包括单圆弧,双圆弧和三圆弧。 其次,介绍平面双圆弧的建立方法,并推广建立空间双圆弧。提出双圆弧样条插值点列的方法,该方法对曲线形状控制有重要意义。给出双圆弧样条逼近光顺和带误差的空间点列中的应用。其中给出空间点与圆弧距离公式,判断空间点列与双圆弧是否超过误差限tol的算法和数据点投影到曲线的算法。 接着,给出利用双圆弧样条逼近平面或空间NURBS曲线的方法。主要思想是:先用折线逼近NURBS曲线,再在给定误差限内用双圆弧样条来逼近折线。给出平面上线段与圆弧距离的计算方法,使误差计算更为准确。给出空间中线段与圆弧距离的计算方法,用优化方法求出距离最大值。利用两种逼近算法,使得在误差限内用较少的双圆弧段数逼近NURBS曲线。 最后,在总结平面三圆弧的局部坐标系建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三圆弧存在的必要条件。给出平面三圆弧的NURBS建立方法。在平面上以其中一个控制顶点为自由参数,证明了该控制顶点是限制在一直线上的,并讨论了三圆弧的表示形状及控制顶点在直线上的移动位置范围。给出空间三圆弧的NURBS建立方法,此时三圆弧不具有自由参数。该方法计算简单,易于编程实现。
黄华[8](2015)在《斜齿轮成形磨削和数控机床遥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数控机床涉及机械器材的生产制造、汽车行业、模具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工业前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业利器。本课题中介绍了斜齿轮磨削机床以及数控机床遥控系统的相关设计。工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零件的多样性、复杂性、无规律性。对于外螺纹及内螺纹等这些不规则的斜齿零件加工,本课题通过SK7520/H型数控万能螺纹磨床的实践,来解决了这些加工问题。在此万能磨床中,我们对工件和砂轮刀具的进刀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切除外界不合理的因素。工件和砂轮的相对运动曲线,通过重要参数的分析计算以及通过牛顿迭代法的运算,得出零件成形的参数和方程。作为刀具的砂轮的成形曲线也是一个较大的难题,课题中通过直线拟合法、双圆弧一次拟合法、两次逼近法来解析砂轮的成形。采取了两次逼近法,通过三次样条拟合砂轮截形曲线,对曲线连续求导,得出参数。对这些参数的最佳分析得出最优方程,然后得出NC加工程序。遥控装置的发展,顺理成章也给数控技术带来了方便,在数控机床上使用遥控设计,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机床的操作精准度。课题中提出了遥控电路的设计,采用了MSP单片机技术。对此电路进行开发分析以及调试。通过SolidWorks三维技术设计无线手轮的壳体,将三维制造问题先化为二维问题,然后再叠加成三维实体的办法进行壳体的加工制造。通过西门子数控系统840D将无线手轮进行连接。课题中介绍了840D系统的硬件结构,以及相应的安装方法。在软件方面对这些硬件进行硬件组态,STEP7-300 PLC的调试编程。针对遥控系统的性能,提供了一些方法使得遥控系统的性能得到提高。增加了天线的设计和电源的设计。对论文的所有理论都在机床上进行了实验论证。
何朝阳,李际军[9](2006)在《单条双圆弧最优逼近NURBS曲线的算法研究》文中指出用简单曲线逼近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在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提供一种用若干条双圆弧逼近任意NURBS曲线的算法,并着重讨论单条双圆弧的最优逼近方法。此方法得到的双圆弧拟合能控制在用户指定的逼近误差范围内,并达到最优逼近。
赵福英,倪俊芳[10](2018)在《花型样条曲线加工代码生成算法》文中研究表明为简化绗缝、提花、针织等自动化设备的花型轮廓设计,弥补现有纺织设备中复杂曲线无法直接插补的缺陷,增加B样条曲线的插补功能,通过双圆弧分段逼近三次准均匀B样条曲线的方法,获得只含有微段直线和微段圆弧数据的简单花样,并采用直线插补算法、圆弧插补算法对花样数据进行针迹点均匀分布处理,同时运用Mat Lab进行编程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误差范围内,可使逼近的双圆弧在连接点处光滑连接并达到一阶导数连续且拟合段数最少;花样作业图案的针迹点分布均匀,误差小,满足复杂花样加工的要求,简化数值计算和编程,可实现复杂曲线数控织造的工程运用。
二、双圆弧逼近的距离误差与最佳逼近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圆弧逼近的距离误差与最佳逼近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NURBS曲线在等离子弧表面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NURBS曲线拟合研究现状 |
1.2.2 圆弧样条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NURBS曲线造型基础与数据点预处理 |
2.1 NURBS曲线造型基础 |
2.1.1 NURBS曲线方程表达式 |
2.1.2 计算NURBS曲线的节点矢量 |
2.2 数据点预处理 |
2.2.1 数据点集划分原则 |
2.2.2 跳跃点的识别与删除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NURBS曲线拟合 |
3.1 NURBS曲线插值点自适应选取算法 |
3.1.1 特征点提取 |
3.1.2 离散曲线的模糊划分 |
3.2 迭代算法增加控制点 |
3.2.1 矩阵表达式 |
3.2.2 增加插值点对节点矢量的影响 |
3.2.3 反求控制点算法 |
3.2.4 拟合误差计算 |
3.2.5 NURBS曲线拟合流程 |
3.3 算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URBS曲线的圆弧拟合 |
4.1 双圆弧的NURBS形式表示 |
4.2 NURBS曲线求导 |
4.3 双圆弧样条逼近NURBS曲线 |
4.3.1 双圆弧样条直接逼近 |
4.3.2 折线逼近 |
4.3.3 最长步长法 |
4.3.4 二分法 |
4.4 算例分析 |
第五章 等离子弧随动机构设计 |
5.1 随动机构设计 |
5.1.1 整体结构设计 |
5.1.2 基板及其附件部分设计 |
5.1.3 平台板及其附件设计 |
5.1.4 摆动机构设计 |
5.2 随动机构误差分析 |
5.2.1 曲面工况分析 |
5.3 随动机构的改进 |
5.3.1 改进型随动机构 |
5.3.2 随动机构改进部分设计 |
5.3.3 改进型随动机构工作原理 |
5.3.4 弹簧刚度及尺寸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3)多轴轮廓运动系统的轨迹生成与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目录 |
表格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多轴轮廓运动系统的发展历程 |
1.3 多轴轮廓运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1 逼近方法 |
1.3.2 插补方法 |
1.3.3 速度规划方法 |
1.3.4 轨迹优化方法 |
1.3.5 协调控制方法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1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开放式三轴数控雕铣机控制系统的开发 |
2.1 引言 |
2.2 基于PC+运动控制卡的开放式三轴数控雕铣机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
2.3 基于 DSP和 FPGA的运动控制卡设计 |
2.4 基于 PC的数控软件平台设计 |
2.5 高性能轮廓加工面临的问题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针对光滑曲线的直线/圆弧逼近的设计与对比 |
3.1 引言 |
3.2 直线逼近 |
3.2.1 原理 |
3.2.2 等误差法 |
3.2.3 等参数增量法 |
3.2.4 结果对比 |
3.3 圆弧逼近 |
3.3.1 基于minimax逼近的最优圆弧逼近 |
3.3.2 以多边形为中介的双圆弧逼近 |
3.3.3 结果对比 |
3.4 直线/圆弧逼近的性能比较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空间直线插补方法及其连续进给运动的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数字积分法与时间分割法的插补原理 |
4.2.1 数字积分法的插补原理 |
4.2.2 时间分割法的插补原理 |
4.3 基于时间分割法与数字积分法混合实现的空间直线插补方法 |
4.4 连续进给运动的实现 |
4.4.1 离线分段速度规划方法 |
4.4.2 非对称梯形加减速控制方法 |
4.5 仿真实验与实际加工实验 |
4.5.1 仿真实验 |
4.5.2 加工实验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基于网格均匀化的刀位轨迹优化方法及其实现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 |
5.2.1 铣削原理与刀位轨迹计算原理 |
5.2.2 三轴曲面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3 算法原理 |
5.4 横向光顺的性能改进算法的设计 |
5.4.1 构造主导轮廓线 |
5.4.2 对不规则点进行修正 |
5.4.3 算法实施的系统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
5.5 纵向平滑的性能改进算法的设计 |
5.5.1 光滑连续直线段的识别 |
5.5.2 样条拟合 |
5.5.3 插补点计算(Taylor展开) |
5.5.4 算法实施的系统仿真及其结果分析 |
5.6 实际加工及其效果的对比与讨论 |
5.7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基于工作坐标系的最优轮廓控制器设计及其仿真 |
6.1 引言 |
6.2 问题描述 |
6.2.1 轮廓误差的近似估计 |
6.2.2 基于全局坐标系的误差动力学方程 |
6.2.3 基于工作坐标系的误差动力学方程 |
6.3 基于工作坐标系的最优轮廓控制器设计 |
6.4 仿真实验与结果讨论 |
6.4.1 平面XY平台的动力学模型 |
6.4.2 基于全局坐标系的计算力矩控制 |
6.4.3 基于工作坐标系的最优轮廓控制 |
6.4.4 结果讨论 |
6.5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
(4)平面NURBS曲线及其Offset的双圆弧逼近(论文提纲范文)
1 双圆弧逼近算法 |
1.1 曲线段的分割 |
1.2 公切点的选择 |
2 双圆弧逼近的误差分析 |
2.1 测量点的选取 |
2.2 法向误差函数的确定 |
3 实 例 |
4 结 论 |
(5)开放性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概述 |
1.2 综述 |
1.2.1 开放性数控 |
1.2.2 超精密加工技术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开放性数控体系结构的研究 |
2.1 新型的开放性数控的体系结构--构件化控制器 |
2.1.1 关于开放性数控体系结构的若干考虑 |
2.1.2 可借鉴的体系结构 |
2.1.3 构件化控制器(ComponentArchitectureController) |
2.1.4 构件化控制器中的功能的分层结构 |
2.1.5 构件化控制器中的软构件 |
2.1.6 构件化控制器中的设备构件 |
2.1.7 裸数控机床与抽象运动平台 |
2.2 构件化控制器在日益开放的制造环境中的广泛的适应性 |
2.3 构件化控制器开发平台的总体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构件化控制器的实现 |
3.1 开放性的译码技术 |
3.1.1 词法分析构件的实现 |
3.1.2 语法分析程序的实现 |
3.2 开放性曲线插补技术 |
3.2.1 开放性插补器与一般插补器的比较 |
3.2.2 开放性的插补器的实现 |
3.2.3 开放性插补器的体系结构 |
3.3 抽象运动平台的构件化 |
3.3.1 串联机构 |
3.3.2 并联机构 |
3.3.3 执行器容器之间的空间关系构件库的建立和检索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杂曲线的双圆弧逼近 |
4.1 双圆弧逼近复杂曲线的基本理论 |
4.1.1 双圆弧算法的基本原理 |
4.1.2 双圆弧逼近复杂曲线的逼近误差计算 |
4.1.3 双圆弧逼近任意函数曲线的程序段数目的计算 |
4.1.4 示例 |
4.2 Spiral曲线的双圆弧逼近 |
4.2.1 Spiral曲线的性质 |
4.2.2 Spiral曲线的最优双圆弧逼近 |
4.2.3 Spiral曲线的单边圆弧逼近及其误差的计算 |
4.2.4 Spiral曲线的近似最优双圆弧逼近 |
4.3 复杂曲线的双圆弧逼近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扫描体代数方程(SAE)与NC代码验证 |
5.1 扫描体代数方程(SweepAlgebraicEquation) |
5.1.1 扫描体的概念 |
5.1.2 扫描体的基本理论 |
5.1.3 扫描体代数方程(SweepAlgebraicEquation)的建立 |
5.1.4 扫描体代数方程的物理意义 |
5.1.5 扫描体代数方程的应用 |
5.1.6 扫描体代数方程的优点 |
5.2 毛坯几何模型的建立 |
5.3 加工仿真算法的实现 |
5.3.1 加工过程中工件形状的计算 |
5.3.2 加工过程中工件的显示 |
5.4 加工过程中的NC代码验证算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超精密金刚石车床CNC软件编制 |
6.1 超精密加工数控技术的特点 |
6.2 自研超精密金刚石车床机床概况 |
6.3 数控软件编制 |
6.3.1 数控软件的特点 |
6.3.2 CNC系统控制软件总体结构 |
6.3.3 译码 |
6.3.4 光学普适方程的插补 |
6.4 加工实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7.1 总结 |
7.2 今后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圆弧样条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自由曲线曲面造型理论 |
1.1.1 自由曲线曲面造型发展主线 |
1.1.2 NURES曲线曲面在数控加工中应用 |
1.2 圆弧样条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篇章结构安排 |
第2章 双圆弧样条拟合点列 |
2.1 NURBS方法建立双圆弧 |
2.1.1 圆弧的 NURBS形式表示 |
2.1.2 平面双圆弧的NURBS表示 |
2.1.3 空间双圆弧的NURBS表示 |
2.2 双圆弧样条插值点列 |
2.2.1 三次B样条曲线插值数据点 |
2.2.2 数据点切矢 |
2.2.3 数值例子 |
2.3 双圆弧样条逼近光顺点列 |
2.3.1 点到圆弧距离公式 |
2.3.2 五点法求切矢 |
2.3.3 最长步法逼近 |
2.3.4 数值例子 |
2.4 双圆弧样条逼近带误差点列 |
2.4.1 求基曲线 |
2.4.2 反求投影点 |
2.4.3 最长步长法逼近 |
2.4.4 数值例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圆弧样条逼近 NURBS曲线 |
3.1 双圆弧样条逼近平面 NURBS曲线 |
3.1.1 折线逼近平面 NURBS曲线 |
3.1.2 求 NURBS曲线切矢 |
3.1.3 平面折线与圆弧的距离计算 |
3.1.4 两种逼近算法 |
3.1.5 数值例子 |
3.2 双圆弧样条逼近空间NURBS曲线 |
3.2.1 空间线段与圆弧的距离计算 |
3.2.2 数值例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三圆弧的建立与应用 |
4.1 局部坐标系建立平面三圆弧 |
4.1.1 以角度为自由参数建立平面三圆弧 |
4.1.2 平面三圆弧存在的必要条件 |
4.2 NURBS方法建立三圆弧 |
4.2.1 建立平面三圆弧 |
4.2.2 各种三圆弧和控制顶点范围 |
4.2.3 空间三圆弧的建立 |
4.3 一些结论的证明 |
4.4 三圆弧样条插值点列数值例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8)斜齿轮成形磨削和数控机床遥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本文的工作重点 |
第二章 斜齿轮成形磨削时砂轮截形分析计算 |
2.1 数控万能螺纹磨床SK7520/H型简介 |
2.2 斜齿轮成形磨削时砂轮截形曲线求解及程序实现 |
2.2.1 斜齿轮成形磨削时砂轮截形曲线 |
2.2.2 重点参数和计算方法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斜齿轮成形磨削曲线光顺处理和数控加工 |
3.1 数控加工方法的选择 |
3.2 三次样条曲线拟合砂轮截形曲线 |
3.3 斜齿轮成形磨削的最优双圆弧插补法 |
3.3.1 曲线的双圆弧逼近算法基本思想 |
3.3.2 斜齿轮成形磨削加工的最优双圆弧逼近算法 |
3.3.3 最优双圆弧逼近算法验证 |
3.4 生成斜齿轮零件的CAM步骤和加工界面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控机床遥控系统设计 |
4.1 概述 |
4.1.1 引言 |
4.1.2 无线通讯方式选择 |
4.1.3 数控机床遥控系统功能设计 |
4.2 数控机床遥控系统的电路设计 |
4.2.1 遥控电路的开发和应用方法 |
4.2.2 遥控电路开发步骤 |
4.2.3 无线数传模块 |
4.3 遥控发射器的外形设计和加工 |
4.3.1 SolidWorks三维建模设计无线手轮壳体 |
4.3.2 外形壳体的快速成形制造 |
4.4 遥控接收器和西门子数控系统的通讯 |
4.4.1 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 |
4.4.2 遥控接收器与数控系统间的通讯 |
4.5 遥控接收器与数控机床通讯时的软件设计 |
4.5.1 编程软件STEP7 介绍 |
4.5.2 STEP7 硬件组态 |
4.5.3 STEP7 编程 |
4.5.4 程序传输和在线调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控机床遥控系统性能提高及实验情况 |
5.1 机床遥控系统性能技术要求 |
5.2 提高机床遥控系统性能的方法 |
5.2.1 抗干扰措施 |
5.2.2 差错控制提高可靠性 |
5.2.3 天线的设计 |
5.2.4 电源的设计 |
5.3 实验情况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10)花型样条曲线加工代码生成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双圆弧拟合三次准均匀B样条 |
1.1 B样条定义 |
1.2 双圆弧逼近B样条 |
1.3 误差分析 |
1.4 Mat Lab仿真模拟 |
2 花样作业图案生成算法 |
2.1 直线插补算法设计 |
2.2 整圆算法设计 |
3 实例 |
3.1 直线花型图案轮廓 |
3.2 圆弧花型图案轮廓 |
3.3 机床模拟加工 |
4 结束语 |
四、双圆弧逼近的距离误差与最佳逼近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用两维两分法作最佳双圆弧逼近[J]. 盛道明. 电加工, 1994(05)
- [2]NURBS曲线在等离子弧表面处理中的应用[D]. 吕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3]多轴轮廓运动系统的轨迹生成与性能优化[D]. 刘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06)
- [4]平面NURBS曲线及其Offset的双圆弧逼近[J]. 汪国平,孙家广. 软件学报, 2000(10)
- [5]开放性数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张明亮.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0(01)
- [6]双圆弧逼近的距离误差与最佳逼近问题[J]. 盛道明. 电加工, 1983(06)
- [7]圆弧样条研究与应用[D]. 林杰.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1)
- [8]斜齿轮成形磨削和数控机床遥控系统设计[D]. 黄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1)
- [9]单条双圆弧最优逼近NURBS曲线的算法研究[J]. 何朝阳,李际军. 石油矿场机械, 2006(03)
- [10]花型样条曲线加工代码生成算法[J]. 赵福英,倪俊芳. 纺织学报,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