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和设置通道曲线的两种简单方法

测量和设置通道曲线的两种简单方法

一、两种测设渠道曲线的简易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贺梦杨[1](2021)在《仿机翼形量水槽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田灌区量水技术是我国发展节水型农业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解决我用水量时空分布不均的基础技术之一。结合我国北方农田灌区灌溉用水的特点,研究更适合我国北方灌溉水含沙量较高的灌区新型量水设备,对灌区的管理和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仿机翼形量水槽是在空气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将原有机翼形量水槽进行优化和简化得到的新型量水设备。简化和优化并没有改变原有机翼形量水槽过流顺畅,测流精度高等特点,并且将原有复杂的多项式方程简化为椭圆方程与相切圆弧方程的结合。本研究通过1:1水工模型的制作和试验与FLOW-3D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仿机翼形量水槽在不同的棱柱形渠道中的可行性研究和测流公式的理论推导,得到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本研究在10 m×60 cm×30 cm矩形渠道中进行了侧收缩式仿机翼形量水槽试验,并采用FLOW-3D软件增加了多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共获得528组数据,根据白金汉定理和不完全自相似性假设,推导得到仿机翼形量水槽的测流公式,该公式测流误差小于3%。验证其模拟准确性后,对水力性能进行分析:上游截面测点处的弗汝德数值满足我国灌区量水标准,接近喉口处产生临界流,下游重新恢复缓流状态;从水头损失分析中得到各断面水流局部能量损失,从而更好的了解到水流的整体运动情况以及流量,收缩比,翼长对水面线的影响。(2)仿机翼形槽体合并放置于17 m×70 cm×100 cm的矩形水槽中心,得到便携式仿机翼形量水装置,并采用FLOW-3D软件补充了多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其模拟准确性后,对其仿机翼形量水装置的水力性能进行分析:上游弗汝德数均小于0.5,接近喉口处产生临界流,下游重新恢复缓流状态;试验与数值模拟共获得84组数据,根据白金汉定理和不完全自相似性假设,得到仿机翼形量水槽的测流公式,该公式测流平均测流误差6.34%。槽前壅水高度均值3.25 cm,最大值6.32 cm,有利于节省渠道土方开挖量。(3)将便携式量水装置放置于矩形渠道过流面积相同的梯形渠道中进行,以便于和矩形渠道中测流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共得到数据35组,分析其水力特性参数:流量超过25 L/s后,上游弗汝德数会高于0.5,不满足灌区的测流标准,会使测流误差较大。梯形渠道仿机翼形便携式量水槽,壅水高度与过槽流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收缩比呈负相关关系。最大壅水高度为9 cm,流量40 L/s,收缩比0.50工况下测得。最小壅水高度为4.06 cm,流量10 L/s,收缩比0.66工况下测得。壅水高度平均值7.04 cm。共35组试验数据水头损失占上游总水头比例均值16%,最大值22.6%,最小值11.1%。水头损失范围主要分布与13%~18%。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得到侧收缩式,进行了便携式仿机翼形量水槽在矩形渠道和梯形渠道中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形式的仿机翼形量水槽在不同渠道中的可选收缩比范围和可以精准测量的流量范围,得到了优化后的仿机翼形量水槽的适用性范围。

孙德刚[2](2021)在《传导泄漏发射机理及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电磁泄漏发射是信息安全领域破坏信息保密性的一种重要风险,而传导泄漏发射是电磁泄漏发射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相对于自由空间辐射的泄漏发射,对传导泄漏发射的机理和传播规律的认识还存在不足。随着高速器件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设备的数字信号频率越来越高,泄漏发射的频率范围也越来越宽,测试设备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评估泄漏发射风险的需要,已有的电磁兼容测试方法和手段还不能有效测试评估传导泄漏发射风险,特别是测量接收机的中频带宽难以满足测试要求,泄漏发射测试中的红黑信号识别也迫切需要提出新的测试方法,解决传导泄漏发射可测性问题,确定泄漏发射的风险。本文根据信息安全对电磁泄漏发射风险评测的实际需求,借鉴电磁兼容传导干扰领域的研究成果,针对传导电磁泄漏发射涉及的辐射和耦合两类基本问题,研究分析信息技术设备数字信号的泄漏发射原理、传导泄漏发射风险和泄漏发射带宽选择与红黑信号识别等测试关键技术,希望从机制和模型角度洞察传导电磁泄漏发射的物理性质,利用现有检测手段,通过软件方法弥补硬件的不足,为系统解决泄漏发射风险可测性问题提供有效路径。本文主要从传导泄漏发射机理、泄漏发射测试带宽和红黑信号识别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研究分析了准静态近似、线天线辐射、传输线理论以及增强传输线理论等物理模型,从传输线自身辐射和耦合到其它传输线两个方面给出了数字信号传导泄漏发射机理,提出了适合传输线电尺寸的传导泄漏发射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利用传输线结构的电尺寸选择分析模型,可以有效降低计算的复杂性,提高效率。对比分析了传输线共模与差模电流产生辐射的差异,给出共模和差模电流在传输线均匀性发生变化时引发辐射的原理分析。利用电磁场互易原理,研究分析了传输线辐射和耦合问题的转换计算方法,使得对传导泄漏发射原理的研究能够充分借鉴电磁兼容领域有关电磁干扰的研究成果。2.基于改进的传输线理论,对数字信号泄漏发射的时域和频域进行了仿真,验证了传导泄漏发射机理的研究结果。在时域上,结合传输线理论和高频传输线理论对简单传输线系统和广义多导体传输线系统耦合进行仿真,验证了对传输线辐射和耦合原理研究的结果。在频域上,给出传导泄漏发射频域衰减规律,对比分析了数字信号及其泄漏发射频谱包络衰减规律的差异,纠正了之前相关研究将数字信号谱作为辐射信号谱的错误认识,指出该错误认识将导致对泄漏发射频率范围做出乐观估计。3.针对泄漏发射测试难题,基于辐射脉冲理论分析了接收机带宽对接收数字泄漏发射信号的影响,提出了信噪比等效原理和窄带宽信噪比补偿方法,可实现利用窄带宽测量接收机测量宽带信号的最大信噪比,获得泄漏发射信噪比的近似结果。根据辐射和传导泄漏发射特征,提出数字信号“发射脉冲对”概念,研究分析并仿真验证了脉冲带宽、接收机分辨率带宽对泄漏发射脉冲对接收结果的影响,比较了方波与发射脉冲对最大信噪比输出不同,给出测试泄漏发射信噪比的上下界范围和窄带宽信噪比补偿方法,为解决宽带泄漏发射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4.针对检测中多个红黑信号混合的泄漏发射检测难题,提出了红黑信号识别的一般方法和逻辑架构,为系统解决红黑信号识别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在红黑信号识别方法的逻辑架构中,引入独立分量分析(ICA-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和稀疏分量分析(SCA-Sparse Component Analysis)理论,通过对接收信号的白化处理和正交变换实现混合信号的独立分量分解和稀疏分量分解,针对不同情况,提出频谱特征判别、相关判别、统计独立性判别和稀疏表示判别四种红黑信号识别算法,解决红黑信号识别问题。

李周俊[3](2020)在《热爆合成多孔N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制与氧化特性》文中指出Ni-Al基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熔点高、抗氧化性好、高温稳定性好、密度低等优点,可作为潜在的高温结构和功能材料。因此探索简便、快速且绿色的制备工艺对新型NiAl多孔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至关重要。本文以Ni粉(75μm)及Al粉(38-75μm)为原料,按照Ni-25Alat.%、Ni-50Alat.%和Ni-75Alat.%三种配比进行混料,冷压制样,氩气氛围下10℃/min加热至700℃后保温30min,研究了成分配比对试样燃烧行为、宏观形貌、孔隙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组试样均发生了明显的热爆现象,试样温度分别在638℃、620℃和642℃时迅速升至1381℃、1613℃和1172℃,反应时间分别为1.57s,0.21s和0.72s,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了Ni3Al、NiAl和NiAl3三种多孔材料。NiAl3因内部孔隙相互连通,开孔隙率最高达41.5%;而NiAl因内部均为闭孔,开孔隙率仅为8.6%。在650℃×96h抗氧化性能测试中,三组产物均展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其中NiAl的氧化增重仅为0.06%。为解决剧烈热爆反应造成试样熔化而严重变形的问题,在上述结果基础上,选择Ni-50Alat.%,结合热爆反应与NaCl造孔剂法,制备宏观形状可控及微观孔隙可调的高孔隙率多孔NiAl。NaCl被去除后形成遗传孔,显着提高了试样的开孔隙率(最高可达77%)。同时孔隙率的提升使得试样引燃温度从620℃上升至650℃,燃烧温度从1613℃下降至1377℃。当NaCl添加量超过30vol.%时,试样维持原始形状,无裂纹变形产生。使用造孔剂制备的多孔NiAl存在三类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孔隙,分别是来自NaCl颗粒的遗传孔,骨架间热爆反应产生的小孔以及骨架上液相凝固析出的微孔,这三类孔隙在试样内部形成相互贯通的通道。遗传孔的引入使得试样在热爆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试样内部原始的气体可以通过孔道及时逸出,使试样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固态,从而维持原始宏观形状。对Ni-50Alat.%试样在550℃保温15min进行预热保温处理,随后升温至700℃保温30min,得到产物纯净且宏观形貌完整的多孔NiAl。从温度-时间以及DSC曲线上可以看出,预热保温处理对后续升温过程中热爆反应的诱发没有影响,但最高燃烧温度会下降至1533℃。当试样在550℃保温15min后,BSE和XRD分析表明在Ni颗粒周围有中间相Ni2Al3生成,导致热爆反应释放热量下降,这是产物宏观形状得到控制的原因。继续加热试样至700℃保温30min,得到孔隙分布均匀,孔结构良好,开孔隙率达56.59%的多孔NiAl材料。抗氧化性能测试中制备的多孔NiAl增重率为0.46%,展现出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该论文共有图43幅,表5个,参考文献112篇。

何继青[4](2020)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大理市A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动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相继出现。在解决传统教学问题、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得新课程的科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小学课堂教学工作里的课堂练习这一环节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其科学性、有效性问题也因此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研究内容,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创新活动提供了科学指导。具体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教师对课堂练习的具体设计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将显着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迁移、应用的综合能力,这就充分肯定了课堂教学对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其中,“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研究“数与代数”的课堂练习设计对整个数学教学都能起到引领与推进的作用。本研究基于现有的理论成果,以调查研究法为工具,以A小一线数学教师、高年级小学生为课题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收集研究所需数据资料,分别以教师、学生等不同的群体为研究切入点,广泛收集与“数与代数”这一小学数学课程有关的数据资料,重点对课堂练习的整体情况开展调研分析工作。选取了不同类型“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的案例进行研究。经过分析与整理,总结出当前A小学高年级“数与代数”这一教学内容在课堂练习方面的具体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师认知片面、缺乏重视使得课堂练习设计时间难保障,课堂练习设计的形式单调,课堂练习时对学生的情感关注不够;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不足,主动性发挥不充分,缺乏对课堂练习的经验总结等。并从内因和外因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笔者在实习期间以五年级上册“数与代数”中《简易方程》一课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尝试,并反思总结设计的优点及不足。最后分别以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为出发点,探讨分析改进课堂练习设计的具体优化方案。

刘鑫[5](2020)在《用于管道节水灌溉中可调度的一体化阀门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用水大国,然而水资源利用率却较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去甚远。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农业灌溉逐渐朝着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灌区灌溉用水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节水灌溉思想深入人心。在这指导思想下,灌区阀门等设备正在积极改善与建设中,目的是把现有的由人工控制的灌溉系统逐渐朝着自动化控制方向转变。灌区渠道的自动控制是灌区能够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的基础,其中,阀门又是渠道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单元。因此,本文在研究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智能一体化阀门运行机制和控制方法后,结合我国现有农渠、斗渠现状,提出了一种用于管道节水灌溉中可调度的一体化阀门研究与开发。首先,本文通过对一体化阀门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说明该研究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结构以及系统建模,并结合PSIM仿真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系统建模主要包含电源模块建模与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直流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的数学建模。电源系统建模主要是实现供电模块光伏电池板的MPPT控制,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方法实现了在无位置传感器时阀门任意开度的调节控制。随后,设计出一款基于STM32F103C8T6芯片的一体化阀门控制器,硬件电路包含主电路中变压器、电感、电容的设计,A/D采样、调理电路、功率开关管(MOSFET)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电机电流采样及保护电路、辅助电源、RS485通讯电路及CPU最小系统等电路设计。软件部分包括主程序设计、PWM配置、AD中断、RS485通讯、主控程序的编写以及算法优化处理等。最后,通过了实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所设计的一体化阀门控制器实现集光伏电源管理、阀门任意开度的调节控制、物联网通讯的目标。

薛城[6](2019)在《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水力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灌区量水是灌区实现科学水量调配、节约用水、定额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量水技术的推广实施十分重要。田间灌溉的水量及时间与作物需水量准确配合时,可以达到节水高效生产的目标,在作物需水量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科研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目前对于量水技术的研究大多针对于规格渠道,很难适用于田间的地面情况与流量范围,难以实现对进入灌水沟中的小流量计量,无法精确判断作物需水量与实际灌溉用水量之间的关系。因此,针对中国北方灌区应用最为广泛的田间灌溉方式沟灌、畦灌,提出一种适用性强且成本低廉的新型量水设备来满足其量水需求尤为重要。本研究提出的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外轮廓为贴近灌水沟形式的梯形断面,喉道断面为三角形,适用于田间灌溉小流量下的精确量水。通过量水槽原型过流试验及数值模拟的研究方式,探究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在不同运行工况、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水动力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1)在已有量水槽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方灌区田间灌水沟的形式尺寸与流量范围,针对不同的运行工况,设计了两种体型参数的小流量土渠简易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由临界流原理及能量守恒推导得出了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流量公式形式。(2)在1/10000的底坡下进行了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的原型过流试验,分析了不同流量和出流条件下的水面线、傅汝德数、断面比能的沿程变化规律;确定了临界水深断面产生的具体位置在喉道段中的位置,进而得出了量水槽喉道长度的建议优化值;拟合得出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状态下的水深流量公式,计算流量与实际流量比较,平均误差和最大误差均在5%之内;量水槽1、2的临界淹没度数值稳定分布在0.800.86之间,随流量变化小。(3)采用基于Flow-3D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的内部水流运动进行了模拟计算,试验水深值与模拟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10%,二者水面线变化规律吻合,模拟结果精度较高。依靠数值模拟的优势深入分析了量水槽内部流场,得到纵向、横向时均流速以及紊动强度的分布规律。(4)通过1/5001/10000范围内5种底坡的原型试验,探究底坡变化对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水力特性的影响,不同底坡下量水槽内沿程水面线总体上比较接近,底坡的变化对喉道控制段水深的影响整体较小,通过各底坡下断面5处的水深流量关系,得到底坡在1/5001/10000范围内的通用测流公式,且具有较高的测流精度。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增加设计了三种侧壁边坡系数的量水槽,进一步探究侧壁的倾斜度对量水槽水力特性的影响,得到各量水槽的流量适用范围和地面情况,并分析了底坡变化对水面线、纵向流速的影响;通过计算临界水深产生的位置针对各量水槽得出喉道段长度的优化建议。

王东阳[7](2019)在《基于连通域判别的光轴一致性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在航天和国防军事等探测、侦查领域中,以制导、红外成像、雷达探测为主要功能的军事武器,都装配有半导体激光发射装置、可见光成像仪器等富含远红外、激光、近红外等多种波段的光电系统。武器系统各光轴平行性越好,则在现代以及未来可能突发的全数字化战争中,越具有主动性优势,可以快速掌握战时情报,实现精确打击与灵活机动。由于某些光电武器的特殊性能要求,为其装备了多种光电单元,使得武器设备整体尺寸较大,造成光电单元间的跨距较大,不仅安装困难,同时各光电单元的光轴精度也无法保证。当武器装备实际侦查使用时,若各光电设备的光轴平行性不一致,会造成跟踪对象位置偏离,实际打击中则可能误伤无辜。故多光轴一致性检测与提高光轴平行性精度,始终是一个重点研究领域。影响光电设备各光轴平行性精度的因素较多,如实际加工误差、恶劣环境中使用、使用时间较长等等,都会造成光轴间平行性精度降低。故在光电设备的使用前和使用中的各个阶段,都要不定期的进行精度检测调节,根据具体设备自身实际情况,将光轴偏角调节到工作许可范围内。本文通过对小口径平行光管法的研究,针对中航工业某机载雷达武器系统的光电单元,开发了一套组装方便、操作便捷、高精度的光轴一致性检测系统。采用离轴抛物面反射镜结构,在满足视场角的要求下,将内部光路多次折叠反射,极大缩小了设备自身体积。本系统装配有红外、激光、可见三种不同波段光源发生装置,结合机器视觉实现目标光轴位置采集。本文通过建立光路传播数学模型,得出光源位置与光斑位置具有一致性的结论,同时分析了光轴偏角检测原理。采用图像处理及目标识别算法实现光斑质心的快速定位。本文通过分析机载雷达系统的光斑特点,提出了基于连通域判别的光斑定位方法。通过改进的自适应阈值算法缩小目标区域,利用连通域标记识别出所有前景,根据连通域尺寸剔除大量噪声及无关区域,最终得到目标光斑轮廓信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自适应阈值法结合连通域判别法可有效抑制机载雷达系统中激光光斑的背景噪声,快速定位激光光斑能量中心。本系统可适用于室内及外场环境中,可检测原位或离位设备。根据系统结构组成分析了本系统不确定度小于10秒。通过实验,检测了系统初始状态各光轴间偏角。同时检测出激光光轴的最大调节范围为21分。

于然[8](2019)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关键质量内容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在公路投资项目决策的过程中,决策者的主要信息源自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最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其质量状况对决策结果的准确度有直接影响。在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多的过程中,尤其是高速公路项目数量持续增长的过程中,怎样深入做好可行性研究、提升研究结果的质量水平,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对我国高速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现阶段,有关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质量中关键内容评价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成果非常少,尚无完整的评价体系,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评审客观公正性无法得到保证,影响了项目前期决策的科学性,导致项目启动后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针对这一理论和实践缺失,笔者对中西方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从工作内容、管理控制的方式及可行性研究工作在项目工程的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点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归纳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内容基础上构建了工作步骤图,建议使用“二校三审”这一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了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质量关键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实现较科学地评价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完成和评价的质量。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为:就可行性研究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与相关人员管理控制展开了全面地分析,构建起了相应的组织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与工可研报告结果综合评价体系。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地对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质量的关键内容展开研究,建立可行性研究质量关键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化,使得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质量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实现提升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防止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使项目能识别防范控制风险,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秦山[9](2018)在《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的组织形式虽然几经变迁,但地方政府一直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收费公路债务风险的问题日渐突出,与地方政府在受到不当激励下的行为失范不无关系。因此,厘清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并通过更合理的激励机制设计解决问题,就成了目前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与现实课题。传统的制度变迁动因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形成了对主体的激励,主体通过推动制度变迁来获得激励。但从我国收费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央政府通过行政指令对地方政府进行政治激励,而地方政府通过与不同的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来规避约束,进而完成投融资任务获得激励,现有理论对于解释我国现实情况已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由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是各个主体间互动博弈的结果,因而论文建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社会资本间的主体关系分析框架,来对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分析框架提出的基础上论文通过文献分析、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演绎、历史实证与比较的分析,以及空间计量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相关研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在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各种社会资本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展开对主体间关系的理论研究;(2)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体差异和联系,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可能性与实现形式,建立中央、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资本间关系的一般性分析框架;(3)基于中央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对地方政府所产生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以及地方政府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进行组织方式创新来规避约束降低交易费用这两个方面,建立主体变迁动因分析的理论模型;(4)通过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来演绎主体变迁动因的传导机制,并对主体变迁后收费公路投融资的效用进行理论分析;(5)在上述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对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进行历史实证和比较分析,并结合空间计量实证的结果指出问题,进行政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内容,论文所得出的结论是:(1)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及约束,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合作规避约束降低组织交易费用的共同作用之下,形成了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2)以融资平台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为主体,以银行贷款进行债务融资作为资金来源的模式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社会资本博弈均衡的最优解;(3)与国际经验相比我国现实情况的特殊性在于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建设存在政治激励、举债融资存在权力激励、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具有举债放贷的双重冲动;(4)我国收费公路行业目前出现的债务及不可持续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中央政府进行不当激励、经济责任主体不清以及存在行业性行政垄断所引起的;(5)在这种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影响之下我国收费公路行业出现了供需错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区域、资金来源、投资建设与运营养护、以及直接间接融资的错配。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1)通过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制度的建立来明确收费公路投资建设中政府的经济责任,转变投资导向为绩效导向,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2)持续深入开展特许经营制度,根据不同地区自身条件与资源禀赋的不同对民间资本进行激励机制设计,吸引其参与公私合作并实现行业治理;(3)实现政府还贷项目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吸引民间资本作为主体承担其运营工作允许其在合法合理范围内盈利,政府依靠收取租金偿还债务;(4)允许收费公路经营主体在一定范围内合理调整收费标准及年限,实现自主经营。论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是:(1)分析框架的创新:建立了主体变迁动因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理论完善;(2)理论的创新:拓展了制度变迁动因理论中对于主体问题的研究范畴;(3)提出主体变迁动因影响下带来我国收费公路供需错配的观点;(4)提出收费公路行业政府责任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等政策建议。

周璐[10](2018)在《江苏省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和水费征收制度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运用现代先进量水技术合理确定灌溉水价水费政策,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已成为当前及今后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根据江苏大型平原自流灌区特点,选择和研制价格低、精度高、水头损失小、计量读数方便的量水设备,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灌区节约用水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江苏大型平原自流灌区洪金灌区为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针对江苏沿运大型平原自流灌区洪金灌区的特点及灌区分级量水的要求,在建筑物量水、堰槽量水和专用量水计(设备)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分别对洪金灌区干渠首、县域分界闸、支渠或直挂斗渠首和典型区农渠量水,提出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洪金灌区干渠首与县域分界闸量水主要功能是管理部门内部上下级水权分配、灌溉水量配置,为此,建议采用建筑物量水、数据可传输。支渠首或直挂斗渠首量水主要功能是水量配置,对规则的衬砌渠道建议采用水位~流量关系的标准断面量水、现场可读或数据传输;对不规则的衬砌渠道或土渠,采用水头损失小的长喉道量水槽量水。典型末级渠道或农户用水的量水功能主要是水费收缴,需要现场可读,根据末级渠道断面小、规格少的特点,开发了不需现场率定的定型渠段量水方法。该大型平原自流灌区分级量水方案,可供我省大型平原灌区参考;(2)针对大型平原自流灌区斗农渠水力学特点,在标准断面渠槽量水的基础上,开发了不需现场率定、工厂化生产的定型断面量水槽系列产品,该量水方法水头损失小、造价低、精度高。开发的量水槽包括T形量水槽、U形量水槽,断面分40cm、60cm、80cm三个规格,比降分1/500、1/1000二档,计12种产品。该12种产品可装水表现场计量、读数,也可各自配备太阳能电池或锂电池、动力电源,将量水信息传输至管理所或农民用水者协会。(3)根据洪金灌区农业用水定额和指标,确定灌区初始水权,通过对供水成本分析和各级渠道过水量计算,完成农业水价的分级测算,为农业水费分级计价和水费征收提供依据。

二、两种测设渠道曲线的简易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测设渠道曲线的简易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仿机翼形量水槽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灌区量水方法与设施
        1.2.2 国内外量水槽发展现状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传统固定式量水槽
        2.1.2 可移动(便携)式量水槽
    2.2 研究方案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矩形渠道侧收缩式量水槽试验研究
    3.1 机翼形方程
        3.1.1 基于Hicks-Henne型函数的翼型减阻简化
        3.1.2 函数特性分析
        3.1.3 依据Hicks-Henne函数优化和简化翼型曲线
    3.2 水工模型试验
    3.3 流量公式的量纲分析
    3.4 模型试验验证结果与分析
        3.4.1 临界淹没度
        3.4.2 上游弗汝德数
    3.5 FLOW-3D数值模拟
        3.5.1 模型的建立
        3.5.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
        3.5.3 计算模型选取和数值求解
        3.5.4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6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6.1 水面线
        3.6.2 弗汝德数
        3.6.3 水头损失
        3.6.4 沿程流速分布
        3.6.5 测流公式的建立
    3.7 仿机翼形侧收缩式量水槽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矩形渠道可移动式量水槽试验研究
    4.1 仿机翼形可移动量水槽
    4.2 模型试验布设概况及试验过程
    4.3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3.1 上游弗汝德数
        4.3.2 壅水高度
    4.4 仿机翼形可移动式量水槽水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4.4.1 模型建立
        4.4.2 网格划分以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4.4.3 计算模型选取及数值求解
        4.4.4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及分析
        4.4.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5 测流公式的建立及误差分析
    4.6 仿机翼形便携式量水槽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梯形渠道可移动式量水槽试验研究
    5.1 梯形渠道与矩形渠道的异同
    5.2 模型试验
    5.3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5.3.1 上游弗汝德数
        5.3.2 壅水高度
        5.3.3 水头损失
    5.4 Samani梯形渠道统一参数公式
        5.4.1 棱柱形渠道统一参数公式
        5.4.2 模型试验确定参数
        5.4.3 测流精度
    5.5 梯形渠道与矩形渠道试验可行性对比
        5.5.1 水力学参数对比
        5.5.2 测流精度对比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成果
    6.2 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传导泄漏发射机理及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泄漏发射风险
        1.1.2 传导泄漏发射风险
        1.1.3 传导泄漏发射机理及检测技术研究的意义
    1.2 问题描述
        1.2.1 传导泄漏发射机理
        1.2.2 泄漏发射测试带宽
        1.2.3 红黑信号识别方法技术
    1.3 研究内容与成果
    1.4 论文基本结构
2 传导泄漏发射的研究现状
    2.1 泄漏发射机理研究现状
        2.1.1 传导泄漏发射机理的学术研究
        2.1.2 经典电磁场理论的发射机制
        2.1.3 高频辐射效应的研究
    2.2 传导发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2.2.1 测试技术研究
        2.2.2 传导发射测试设备
        2.2.3 测试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2.3 红黑信号识别技术现状
        2.3.1 系统红信号的组成与分类
        2.3.2 红黑信号识别算法
    2.4 本章小结
3 传导泄漏发射机理
    3.1 电尺寸与研究分析方法
        3.1.1 电小尺寸
        3.1.2 可参考的研究方法
    3.2 传导泄漏发射准静态近似方法建模
        3.2.1 双端口网络模拟电磁泄漏发射的方法
        3.2.2 低频泄漏发射的双端口网络
    3.3 传导泄漏发射的线天线辐射模型
        3.3.1 偶极子模型及其泄漏发射特性
        3.3.2 线天线模型
    3.4 传导泄漏发射的传输线模型
        3.4.1 传输线的泄漏模式
        3.4.2 共模和差模对传导泄漏发射的影响
        3.4.3 互易原理在传导泄漏发射的应用
        3.4.4 多导线传输线耦合
        3.4.5 泄漏发射的高频分析
    3.5 传导泄漏发射仿真分析
        3.5.1 传导耦合的时域分析
        3.5.2 传导泄漏发射的频域分析
        3.5.3 实际数字信号情况
    3.6 本章小结
4 泄漏发射测试带宽
    4.1 中频带宽对信号的影响
        4.1.1 信噪比评估方法
        4.1.2 理想接收机带宽对发射脉冲对接收的影响
        4.1.3 理想矩形滤波器截止频率对分辨发射脉冲对的影响
    4.2 脉冲带宽及其对接收信号影响
        4.2.1 脉冲带宽及其上下界
        4.2.2 脉冲带宽与接收机响应
        4.2.3 接收机中频带宽
    4.3 最大信噪比条件下的中频带宽选择
        4.3.1 发射脉冲对的最大信噪比
        4.3.2 理想带通滤波器对接收方波信号信噪比的影响
        4.3.3 发射脉冲对在接收机中频带宽约束下的信噪比下界
    4.4 窄带测试信噪比补偿方法
        4.4.1 信噪比等效原理
        4.4.2 任意带宽测试信噪比的补偿方法
    4.5 本章小结
5 红黑信号识别技术
    5.1 红黑信号识别的一般方法
        5.1.1 红信号的分类
        5.1.2 系统泄漏发射检测参考模型
        5.1.3 发射信号的独立分量分析
        5.1.4 发射信号的稀疏分量分析
        5.1.5 识别算法
    5.2 频谱特征判别法
        5.2.1 脉宽改变的频谱特征
        5.2.2 周期和占空比变化的频谱特征
    5.3 相关判别方法
        5.3.1 红黑信号之间的统计依赖性
        5.3.2 红黑信号之间的协方差
    5.4 统计独立性判别法
        5.4.1 KL散度与JS散度
        5.4.2 Wasserstein距离
        5.4.3 负熵
        5.4.4 概率密度函数的级数展开
    5.5 基于稀疏表示的红黑信号判别法
        5.5.1 信号表示
        5.5.2 目标函数
        5.5.3 混合矩阵A与系数C的估计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下一步工作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A 多导体耦合方程推导
附录B 多导体传输线系统的全时域仿真方法
附录C 术语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热爆合成多孔N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制与氧化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多孔材料概述
    1.2 多孔金属材料
    1.3 多孔陶瓷材料
    1.4 Ni-Al基金属间化合物
    1.5 热爆反应
    1.6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设计
    2.4 工艺流程
    2.5 表征方法与性能测试
3 多孔Ni-Al基材料的合成
    3.1 实验设计
    3.2 原料形貌
    3.3 热爆行为
    3.4 热爆产物分析
    3.5 膨胀收缩行为
    3.6 孔结构分析
    3.7 抗氧化性能
    3.8 本章小结
4 造孔剂法制备具有原始形状及孔结构可控的NiAl多孔材料
    4.1 制备过程
    4.2 热爆反应行为
    4.3 相组成分析
    4.4 宏观形貌分析
    4.5 孔结构分析
    4.6 形貌控制机理
    4.7 本章小结
5 预热保温对多孔NiAl宏观形状的影响
    5.1 实验过程
    5.2 物相分析
    5.3 DSC及热爆曲线
    5.4 宏观形貌及膨胀行为
    5.5 保温过程
    5.6 孔结构分析
    5.7 抗氧化性能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大理市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
        (一)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二)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 小学数学学科以及学生自身特点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和重难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 “小学高年级”的界定
        (二) “数与代数”的定义
        (三)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定义
    六、研究现状
        (一) 国外学者关于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相关研究分析
        (二) 国内学者关于课堂练习设计的相关研究分析
        (三) 评价与启示
    七、理论基础
        (一) 认知发展理论
        (二) 建构主义理论
        (三) 有效教学理论
        (四) “做中学”理论
第一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基本认知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目标定位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类型
    三、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角度
第二章 A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现状及案例分析
    一、研究设计和过程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设计
        (三) 研究过程
    二、A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现状调查
        (一) 教师方面
        (二) 学生方面
    三、A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的案例分析
        (一) 导入型课堂练习设计的案例分析
        (二) 新授型课堂练习设计的案例分析
        (三) 巩固型课堂练习设计的案例分析
        (四) 拓展型课堂练习设计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 A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A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方面
        1. 教师对课堂练习设计的认识不全面
        2. 教师对课堂练习设计的时间难保障
        3. 教师对课堂练习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单一
        4. 课堂练习设计的形式单调
        5. 课堂练习设计重内容设计轻指导设计
        6. 课堂练习时对学生的态度及情感关注不够
        (二) 学生方面
        1. 学生对课堂练习认识不充分
        2. 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薄弱
        3. 课堂练习时间把握不当
        4. 学生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5. 学生在课后缺乏对课堂练习的总结
    二、A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外在原因
        1. 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没落到实处
        2. 应试评价背景的影响
        3. 缺乏有效激励的机制
        4. 教师培训不足
        (二) 内在原因
        1. 教师设计能力欠缺,未能形成正确“课堂练习观”
        2. 教师时间精力不足
        3. 教师研究意识不强
        4. 教学经验及能力局限
        5. 过多注重课堂练习设计本身,忽略外在因素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的设计尝试
    一、《用字母表示数》课堂练习设计的尝试过程
        (一) 练习起点及设计目标的确定
        (二) 习题的选择与配置
        (三) 设置练习活动
    二、《用字母表示数》课堂练习设计的尝试案例
    三、对《用字母表示数》课堂练习设计尝试的评析与反思
        (一) 设计优点
        (二) 设计不足
第五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教师方面
        (一) 开展教研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创新和设计能力
        1. 教学理念更新培训
        2. 教学反思培训
        3. 时间管理培训
        (二) 拓展练习题来源和题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 利用互联网拓展练习题来源
        2. 利用课程资源丰富课堂练习题型
        3. 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设计练习
        (三) 丰富课堂练习形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1. 要充分利用不同的练习组织形式
        2. 练习题目形式要有多样化设计
        3. 分层次设计课堂练习
        (四) 注重练习指导工作,关注学生情感发展
        1. 关注练习过程,注重练习指导
        2. 关注学生情感,给予正面评价
    二、学生方面
        (一) 注重练习过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二) 正确看待课堂练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研究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 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研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致谢

(5)用于管道节水灌溉中可调度的一体化阀门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体化阀门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与系统建模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 电源系统建模
        2.2.1 DC/DC变换器的设计
        2.2.2 BOOST DC/DC变换器原理分析
        2.2.3 BOOST DC/DC变换器数学建模与仿真
        2.2.4 DC/DC变换器的MPPT控制策略
        2.2.5 DC/DC变换器的MPPT仿真实验
    2.3 直流电机控制策略
        2.3.1 直流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2.3.2 参数校准
        2.3.3 误差分析
        2.3.4 仿真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阀门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 BOOST电路设计
        3.1.1 BOOST电路电感设计
        3.1.2 BOOST电路电容设计
    3.2 CPU电路设计
        3.2.1 CPU最小系统
        3.2.2 CPU基本外围电路设计
    3.3 系统供电电源电路设计
    3.4 MOS管驱动电路设计
    3.5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3.6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7 RS485通讯电路设计
    3.8 开关量电路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 开发平台介绍
    4.2 主控程序的设计
    4.4 A/D采样及中断程序设计
    4.5 PWM输出设计
    4.6 串口通讯软件设计
    4.7 MPPT控制
    4.8 上位机界面的搭建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及结果
    5.1 调试系统介绍
    5.2 AD采样测试实验
    5.3 MOSFET管驱动电路测试实验
    5.4 RS485测试实验
    5.5 光伏系统MPPT控制实验
    5.6 直流电机任意角度调节实验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水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灌区现有量水方法与设施
        1.2.2 量水槽研究现状
        1.2.3 CFD方法及灌区量水中的应用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体型结构与试验设计
    2.1 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体型结构设计与测流原理
        2.1.1 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体型结构设计
        2.1.2 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测流原理
    2.2 原型试验设计
        2.2.1 试验系统布置
        2.2.2 测量方法与仪器设备
        2.2.3 试验方法与步骤
第三章 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水力特性试验结果分析
    3.1 水面线
    3.2 傅汝德数及断面比能
    3.3 临界淹没度
    3.4 测流公式及精度
    3.5 临界水深断面位置及喉道长度
    3.6 小结
第四章 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4.1 数值模拟设置
        4.1.1 模型的建立
        4.1.2 控制方程
        4.1.3 参数设置
        4.1.4 网格及边界条件设置
    4.2 数值模拟的可靠性验证
        4.2.1 流态及水面线分析
        4.2.2 流速对比验证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1 傅汝德数
        4.3.2 断面纵向时均流速分析
        4.3.3 收缩段横向流速分布
        4.3.4 紊动强度
        4.3.5 测流公式
    4.4 小结
第五章 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水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1 底坡对量水槽水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5.1.1 水面线
        5.1.2 傅汝德数
        5.1.3 不同底坡条件下水深流量关系
    5.2 量水槽侧壁倾角对水力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5.2.1 水面线与流态
        5.2.2 中垂线处流速沿程分布
        5.2.3 测流公式与喉道长度优化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连通域判别的光轴一致性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轴一致性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光斑定位算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光路测量设计与数学建模
    2.1 系统模型设计分析
    2.2 分析验证平行汇聚原理
    2.3 建立光路传递数学模型
    2.4 平行性测量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连通域判别的光斑定位方法
    3.1 CCD采集光斑图像的分析
    3.2 阈值分割算法的应用分析
        3.2.1 最大类间方差法
        3.2.2 差分法
        3.2.3 改进的自适应阈值法
    3.3 光斑质心定位算法的优化
        3.3.1 光斑质心定位算法的分析
        3.3.2 基于连通域的光斑定位算法
    3.4 光斑质心定位仿真实验
        3.4.1 不同阈值时连通域判别实验
        3.4.2 改进自适应阈值法结合连通域判别实验
        3.4.3 光斑质心检测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光轴一致性检测系统设计
    4.1 检测调节过程
    4.2 检测系统的整体设计
    4.3 硬件系统搭建与设计
        4.3.1 图像采集系统
        4.3.2 控制系统
        4.3.3 便携式控制箱设计
        4.3.4 机械箱体设计
    4.4 嵌入式软件设计
        4.4.1 主要功能要求
        4.4.2 软件结构设计
        4.4.3 自检界面设计
        4.4.4 检测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
    5.1 搭建检测系统
    5.2 系统检测误差分析
    5.3 系统可靠性分析
    5.4 实验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关键质量内容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特征
        1.1.2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1.1.3 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特点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外国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比较及分析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结构、关键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结构和重点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内容分析
    2.1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内容分析
    2.2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中影响关键内容因素分析
        2.2.1 高速公路工可行研究工作基础数据调查与分析
        2.2.2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方法的分析研究
        2.2.3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
第三章 研究评价方法综述
    3.1 PDCA循环
    3.2 层次分析法
    3.3 模糊评价法
第四章 基于PDCA循环对高速公路工可研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4.1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实施的组织分析
    4.2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实施中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第五章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报告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5.1 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 高速公路工可研究工作报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5.2.1 评价方法
        5.2.2 质量评价体系
第六章 实例分析
    6.1 保泸高速保山市老营一瓦马镇段工程概况
        6.1.1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介
        6.1.2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交通条件简介
        6.1.3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水利资源简介
        6.1.4 保山市老营—瓦马镇项目建设背景
        6.1.5 保山市老营—瓦马镇项目建设方案的评选
    6.2 建立评语集
    6.3 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
    6.4 对准则层各评价指标Xi建立模糊评价矩阵Ri
        6.4.1 工可研究方案I的模糊评价矩阵
        6.4.2 工可研究方案Ⅱ的模糊评价矩阵
        6.4.3 工可研究方案III的模糊评价矩阵
    6.5 进行各级模糊评价
        6.5.1 计算准则层指标的综合评价集
        6.5.2 计算目标层综合评价集
    6.6 计算综合评估值
    6.7 评估结论
第七章 展望与建议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9)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西方国家公路投融资向公私合作(PPP)模式的转变
        1.1.2 政府在我国公路投融资制度不断调整中的主导性作用
        1.1.3 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面临的债务及不可持续问题
    1.2 问题提出及选题意义
        1.2.1 问题提出
        1.2.2 选题意义
    1.3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
        1.3.1 基本概念
        1.3.2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历史变迁
    2.1 发达国家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变迁
        2.1.1 美国高速公路融资机制的演变
        2.1.2 法国收费公路特许经营制度的演变
        2.1.3 日本收费公路管理模式的演变
    2.2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变迁
        2.2.1 建国初期公路投融资制度的初创(1949~1957)
        2.2.2 “地群普”方针的提出及供给主体下移(1958-1965)
        2.2.3 公路事业曲折前进时期的政府供给的不足(1966-1978)
    2.3 我国改革开放后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及主体的变迁
        2.3.1 高速公路的出现及其技术经济特性
        2.3.2 投融资主体的下移及资金来源扩大(1979~1993)
        2.3.3 主体多元化的探索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1994~2009)
        2.3.4 公私合作(PPP)模式下收费公路持续发展(2010~)
    2.4 本章小结
3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3.1 制度变迁动因的相关理论
        3.1.1 制度经济学各学派对于制度变迁动因的讨论
        3.1.2 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变迁动因分析框架的建立
        3.1.3 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变迁动因的理论分析
    3.2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相关理论
        3.2.1 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模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3.2.2 地方政府权力扩张模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3.2.3 中央与地方政府混合互动模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3.3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相关研究
        3.3.1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公共物品投资中相关研究
        3.3.2 公私合作(PPP)相关研究综述
        3.3.3 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中公私合作的研究
    3.4 激励问题与机制设计理论
    3.5 本章小结
4 主体变迁动因的理论框架及经济学分析
    4.1 基于主体间关系的主体变迁动因分析框架及理论模型
        4.1.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主体差异及划分
        4.1.2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可能
        4.1.3 中央、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间关系的一般性分析框架
        4.1.4 主体关系视角下的主体变迁动因理论模型
    4.2 中央对地方政府外生激励和约束引起的主体变迁诱因
        4.2.1 收费公路投融资制度中政府主体间的激励关系
        4.2.2 地方政府的内生激励及中央政府对其外生激励
        4.2.3 外生激励和约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主体变迁诱因
    4.3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形成的主体变迁动力
        4.3.1 收费公路投融资活动单一主体供给的理论模型
        4.3.2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实现条件
        4.3.3 通过组织方式创新降低交易费用产生主体变迁动力
    4.4 主体变迁动因的传导机制——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
        4.4.1 基本假设
        4.4.2 模型构建
        4.4.3 模型分析
    4.5 主体变迁后收费公路投融资的效用分析
        4.5.1 主体变迁对收费公路供给效率的影响
        4.5.2 主体变迁对收费公路供给公平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动因的实证分析
    5.1 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诱因分析
        5.1.1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外生激励
        5.1.2 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约束
    5.2 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力分析
        5.2.1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对制度约束的规避
        5.2.2 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激励相容
    5.3 我国与发达国家历史实证的比较分析
        5.3.1 我国历史实证对理论框架的验证
        5.3.2 发达国家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动因的分析
        5.3.3 我国与国际经验的比较分析
    5.4 主体变迁动因传导下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分析
        5.4.1 主体变迁动因传导下的博弈模型求解
        5.4.2 地方政府推动主体变迁进行举债的行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主体变迁影响下的收费公路投资效用及存在问题
    6.1 收费公路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及区域协调发展
        6.1.1 数据选择和模型建立
        6.1.2 计量实证结果
        6.1.3 计量结果分析的结论
    6.2 收费公路行业的供需错配与各区域债务和成本分析
        6.2.1 地方政府行政垄断带来的收费公路行业供需错配
        6.2.2 收费公路的财务不可持续及债务危机风险
        6.2.3 收费公路持续发展下投融资成本的继续增加
    6.3 对我国收费公路行业投融资制度的政策建议
        6.3.1 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机制的建立
        6.3.2 因地制宜的进行激励机制设计的PPP模式
        6.3.3 对设立债务偿还机构的考虑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完成的主要工作
    7.2 主要结论
    7.3 主要创新与贡献
    7.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江苏省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和水费征收制度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灌区量水研究进展
        1.2.2 灌区农业水价改革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工作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工作
        1.3.2 技术路线
2 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探讨
    2.1 洪金灌区现状
        2.1.1 灌区概况
        2.1.2 灌区工程现状
        2.1.3 灌区管理
        2.1.4 水费收取
    2.2 大型平原自流灌区洪金灌区的量水特点和要求
        2.2.1 灌区量水特点
        2.2.2 量水要求
    2.3 灌区常用量水方法及应用条件分析
        2.3.1 常用量水方法
        2.3.2 量水方法的应用条件分析
    2.4 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探讨
        2.4.1 渠首量水
        2.4.2 县域分界节制闸量水
        2.4.3 斗渠首量水
        2.4.4 典型区农渠量水
        2.4.5 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确定
    2.5 定型断面量水渠槽开发
        2.5.1 问题提出
        2.5.2 定型断面量水
3 洪金灌区水费征收制度探讨
    3.1 初始水权的确定
        3.1.1 基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下的灌区不同年型农业用水指标
        3.1.2 基于作物灌溉定额下的灌区不同年型农业用水指标
        3.1.3 初始水权的确定
    3.2 农业水价的测算与确定
        3.2.1 农业水价测算的一般方法
        3.2.2 洪金灌区不同年型农业水价的分级测算
    3.3 分级量水、分级计价和分级水费征收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两种测设渠道曲线的简易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仿机翼形量水槽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 贺梦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传导泄漏发射机理及检测技术研究[D]. 孙德刚.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3]热爆合成多孔N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制与氧化特性[D]. 李周俊.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4]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大理市A小学为例[D]. 何继青. 大理大学, 2020(06)
  • [5]用于管道节水灌溉中可调度的一体化阀门研究与开发[D]. 刘鑫. 扬州大学, 2020(06)
  • [6]小流量土渠简易长喉道量水槽水力性能研究[D]. 薛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7]基于连通域判别的光轴一致性检测技术研究[D]. 王东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关键质量内容评价[D]. 于然.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9]中国收费公路投融资主体变迁的动因研究[D]. 秦山.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10]江苏省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和水费征收制度探讨[D]. 周璐. 扬州大学, 2018(12)

标签:;  ;  ;  

测量和设置通道曲线的两种简单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