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对跨世纪科技人才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叶忠海[1](2021)在《构建全球人才高地与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阐明人才高地基础上,论述了全球人才高地的意涵和特征,尤其对全球人才高地的核心要素——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素质作了系统的阐述。同时,论述了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内涵、性质和特点,以及与全球人才高地构建有着内在的紧密关联,特别在当今世界,中美之间崛起与反崛起之间竞争与对抗为中心的大变局背景下尤为如此,全球人才高地构建对大学后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文最后就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作了战略思考,提出要以爱国主义精神为灵魂,以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素质的开发为主旋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高质量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中国构建全球人才高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田浩然,李清煜[2](2022)在《人才是会“流失”还是“集聚”——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流入的外在动因,也是当地人口迁移的潜在驱动力,影响人才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动态存在,最终致使地区人才流失或集聚。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机制,重点关注净经济劣势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是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动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倒U型效应显着,但受制于净经济劣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产生导致人才相对流失的净"推力"效果。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研究生科技人才有"拉力"作用,但进一步扩张可能致使其未来面临科技人才总量的相对"流失"。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潜在的"推力"作用。此外,中西部科技人才具有显着"人随钱动"的集聚特征。破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的内生循环困境,需进一步削减"推力"、创新"拉力",完善高教体制分权化改革,厚植高校扎根地方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建成经费、政策、公共服务综合支持体系。
王久高,王拯[3](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历史考察——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论述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青年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青年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实际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青年工作的解放时期(1978—1989年)、青年工作的调整时期(1989—2012年)和青年工作的新时代(2012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时代问题为先导,以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为基点,以引导、教育、培养青年人才为重心,以取得实际成效为目的,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党的青年教育工作原则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党的青年选材工作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青年、团结中国青年,始终回应青年时代诉求,始终把广大青年作为国家民族向上走的动力。
林潇潇[4](2021)在《建党百年广东省科技创新事业迈向新征程》文中认为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相伴的是国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广东省作为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其科学创新的发展经验能够代表国家在改革浪潮中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开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提出,促进了广东省科技创新事业的快速发展。广东省目前已成为国际科技创新的重要发生地,甚至在一些科技创新领域领先全球。文章通过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省科技创新取得的伟大成就,从政策、人才培养与引进、制度创新与科创平台建设、企业发展等领域分析广东省科技创新发展的特征、优势以及独特的做法,以期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借鉴。
郭铁成[5](2021)在《大战略引领我国科技跃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先后制定了七大科技发展战略,极大调动和激发了科技人员和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建设成为高成长性的创新型国家,创造了人类科技史上的奇迹。这些重大战略包括:奠定科技事业基础的"重点发展"战略,确立有重要影响大国地位的"自力更生"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面向、依靠、攀高峰"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主创新战略,全面塑造新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结党通过重大战略领导科技工作的宝贵经验,对于深刻理解和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制度自信,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郝照[6](2021)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视域下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研究》文中提出
赵淼[7](2021)在《当代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诺贝尔科学奖大国经验的探究》文中认为
茆云松[8](2021)在《中国共产党科技现代化思想研究(1978-1995)》文中研究指明
车文丽[9](2021)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文中提出
刘盈楠[10](2021)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演进研究(1978-2020)》文中研究说明
二、强化对跨世纪科技人才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对跨世纪科技人才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构建全球人才高地与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球人才高地的基本内涵和标志 |
(一)人才高地和全球人才高地的概念 |
(二) 全球人才高地的基本要素和标志 |
第一,国际化创新型人才集聚度高。 |
第二,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辐射度高。 |
第三,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开发开放度高。 |
第四,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创新贡献度高。 |
第五,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价值实现度高。 |
二、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后继续教育的内在关系 |
(一)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素质的构架 |
(二) 大学后继续教育的特点、性质及内涵 |
(三)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后继续教育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 |
三、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
(一) 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加大人才创新能力开发的力度 |
1.渗透式。 |
2.科研指导式。 |
3.专门式。 |
4.实践式。 |
5.开放式。 |
(二) 加大大学后继续教育改革的外向度,进一步加快大学后继续教育国际化步伐 |
(三) 创新育人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才创新能力的有效开发 |
(四) 强化大学后继续教育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快队伍素质的转化度 |
(2)人才是会“流失”还是“集聚”——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
三、研究设计 |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一)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
(二)高等教育规模与研究生学历科技人才集聚的非线性关系检验 |
(三)稳健性检验 |
五、结论与讨论 |
(一)结论 |
(二)讨论 |
1.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分权化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高等教育职能 |
2.厚植中西部高校扎根地方情怀,以精神“拉力”留住人才 |
3.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以空间“拉力”集聚人才 |
4.建成科研经费、政策体系、公共服务网络化支持体系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历史考察——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论述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历史沿革 |
(一)青年工作的解放时期(1978—1989年) |
1. 消除国内外不良影响,加强对部分青年的教育管理 |
2. 引领时代发展,培养优秀中青年干部 |
(二)青年工作的调整时期(1989—2012年) |
1. 强化“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反对精神污染 |
2.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3. 加强青年各项教育工作 |
(三)青年工作的新时代(2012年至今) |
1. 党要“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
2. 引导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进在时代前列 |
3. 加强党对青年工作尤其是共青团的领导 |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特点 |
(一)青年教育工作原则性和时代性相统一 |
(二)青年选材工作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 |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经验 |
(一)以引导广大青年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为工作基点 |
(二)以回答广大青年的时代诉求为工作导向 |
(三)以引导、教育、培养青年人才为工作重心 |
(四)以取得实际成效为工作目的 |
(4)建党百年广东省科技创新事业迈向新征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改革开放40多年广东省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回顾 |
(一)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0年 |
(二)加快发展阶段:1991—1997年 |
(三)第三阶段,深化改革阶段:1998—2003年 |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
三、广东省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
(一)一种精神:敢闯敢干,求实创新,勇立潮头 |
(二)政策引导,经济铺垫 |
(三)以人为峰,鼓励合作 |
(四)创新机制,倡导改革 |
1.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
2. 深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改革 |
3. 建立科技创新的政府导向机制 |
4. 积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
(五)与国内外高校开展合作 |
(六)汇聚大量的高新科技企业 |
四、广东省科技创新历史发展路径 |
五、广东省特色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
(5)大战略引领我国科技跃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奠定科技事业基础的“重点发展”战略 |
二、确立有重要影响大国地位的“自力更生”战略 |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面向、依靠、攀高峰”战略 |
四、加速科技进步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
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主创新战略 |
六、全面塑造新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四、强化对跨世纪科技人才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建全球人才高地与大学后继续教育创新发展[J]. 叶忠海.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1(05)
- [2]人才是会“流失”还是“集聚”——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影响科技人才集聚的实证分析[J]. 田浩然,李清煜. 重庆高教研究, 2022
-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历史考察——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论述为视角[J]. 王久高,王拯. 当代青年研究, 2021(04)
- [4]建党百年广东省科技创新事业迈向新征程[J]. 林潇潇. 科技智囊, 2021(07)
- [5]大战略引领我国科技跃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J]. 郭铁成.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6]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视域下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研究[D]. 郝照. 太原科技大学, 2021
- [7]当代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诺贝尔科学奖大国经验的探究[D]. 赵淼. 南京林业大学, 2021
- [8]中国共产党科技现代化思想研究(1978-1995)[D]. 茆云松.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9]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 车文丽.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10]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演进研究(1978-2020)[D]. 刘盈楠. 东北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