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李家岭元墓清理情况通报会

乐平李家岭元墓清理情况通报会

一、乐平李家岭元墓清理简报(论文文献综述)

王琳[1](2018)在《江西地区元、明时期墓葬初步研究 ——以普通墓葬为中心》文中提出本文所研究的是1277年至1644年之间,江西地区元、明时期普通墓葬的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的变化和特点。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简史。并说明本文研究的地理范围是今江西省行政区,主要研究对象是除明代江西藩王宗室墓葬之外的普通墓葬。第二章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类型学研究和分期。通过对已有材料的整理,把江西地区元、明时期的墓葬形制按照砖室墓、石室墓、砖石混筑墓、土坑竖穴墓、石灰椁墓、三合土浇灌墓等六大类来划分。随葬品主要介绍瓷器、釉陶、陶器,其中瓷器占绝大部分比重。总结出各类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型式变化,进行器物组合演变规律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把元、明时期江西地区墓葬分为四期。分别是第一期即十三世纪七十年代至十五世纪三十年代、第二期即十五世纪三十年代至十六世纪初、第三期即十六世纪初至十六世纪八十年代、第四期即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至十七世纪四十年代。第三章相关问题探讨。通过对材料的梳理,结合四期墓葬的变化与特点。从墓葬形制、随葬品、宗教因素等方面探讨葬俗特点。并从社会经济等方面结合历史文献,讨论这些特点、现象及形成的时代性原因。第四章江西明代普通墓葬与藩王宗室墓葬的对比研究。主要是尝试将普通墓葬与本地区藩王宗室墓葬进行同时期的比较研究,结合前人学者的以往研究,分析总结二者在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方面有何异同,然后综合其表现的变化和特点探讨形成的历史原因,最后通过对物质文化遗存的研究概括江西地区元、明时期普通墓葬的整体面貌和发展趋势,并从墓葬的角度尝试解读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丧葬观念。第五章结语。大致总结了第一章到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对本文的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和概括。

白瑶瑶[2](2017)在《试论明代谷仓罐及谷物随葬现象》文中研究说明相比于前代,明代谷仓罐在器形装饰和丧葬内涵上都有所简化,逐渐回归"食罐"功能。谷物随葬在明墓中主要有使用谷仓罐盛放谷物、谷物单独摆放、随葬仓类明器作为象征这三种表现形式。除了谷物,有些墓葬还出土了果、蔬菜、鸡蛋等其他食物,是对谷物随葬的一种丰富与升级。明代随葬谷仓罐及谷物现象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以谷祭魂的丧葬理念。

徐学琳[3](2015)在《南方地区元代墓葬形制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方地区的元墓根据形制可以划分为八个类别,根据不同类型墓葬的分布情况可划分为五个文化区,即长江上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闽赣地区、云南地区、广东地区。各文化区主要继承了宋代以来的文化传统而各具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一致性的趋势,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各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相符合。

隋璐[4](2014)在《堆塑长颈瓶上“天门”探论》文中认为堆塑长颈瓶是一类特色鲜明的随葬明器,主要流行于宋元时期,其本身不具备实用功能,主要通过造型、装饰、铭文、内盛物及摆放位置等因素构成组合,象征天门,整体上传达了引魂升天的象征意义。

赵晓刚[5](2013)在《沈阳城区的元代墓葬》文中研究表明有关沈阳城区元文化的研究目前开展较少,特别是在考古学上,元代遗存为大家所知的并不多。《沈阳市文物志》是目前记载沈阳城区元代遗存最全面的书籍,但也仅提到了4处元代墓葬和元代城隍庙碑、沈州站印、钧窑碗等一些出土文物。而且这些墓葬均未正式发表发掘资料,出土遗物的记述也大多不详,难以进行研究和比较。而要开展沈阳城区元文化的研究,这些墓葬无疑是最基础的研究资料。此外,沈阳城区是否还曾发现过其他元代墓葬,因未见明确记载,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有鉴于此,2011年上半年,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前往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和本所文物库房,将所有能查阅到的沈阳城区内的元代墓葬均收录起来,

彭友琴[6](2012)在《宋元明时期江南地区魂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对象为宋元明时期江南地区墓葬出土的魂瓶,借以研究宋元明时期江南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复杂性及其历史变动。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开篇概述了江南地区的历史地域概念,大致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地域范围及政区归属变化。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内出土宋元明时期魂瓶的发现情况和相关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并总结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问题所在。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魂瓶的类型学研究”。本文首先对魂瓶的名称及范围进行界定,通过对北宋迄明代一百余件魂瓶的梳理,建立起完整的宋元明时期魂瓶发展序列:首先,根据魂瓶器形特征和堆塑位置分为三种类型:A型,长颈瓶型;B型,束颈长筒型;C型,短颈罐型。其中以A型为主,并细分为四个亚型。据各型魂瓶地域分布特征,分为三个区域,包括主流区赣江流域、辐射区闽江上游地区(具体为闽北、闽西北和浙东南)、辐射区赣西及湘东区,各区之间相互关系紧密。魂瓶的起源地为武夷山西麓赣东地区盱江沿线,依据魂瓶的器形特征变化及地域分布变化情况,将其发展阶段分为四期,雏形期为北宋时期,成熟期为北宋末期至南宋早期,兴盛期为南宋中期至元代中晚期,衰亡期为元代末期至明代中期。第二章“魂瓶出土环境及产地分析”。通过对出土魂瓶墓葬的形制、随葬品及墓志等文字材料的综合分析,发现上至权贵、宗教领袖墓,以及处于社会中层的中下级官员、富裕庶民墓,下至少量经济条件稍好的一般平民墓葬中,均有随葬魂瓶,而以处于社会中层的中下级品官和地主富绅墓随葬魂瓶最为流行。通过对魂瓶伴出器物及魂瓶在墓葬中摆放位置进行分析,为魂瓶堆塑内容的内涵及魂瓶功能分析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对魂瓶产地分析,发现多为各地民窑所出,并已发展成为流通的商品,可见以魂瓶随葬的习俗和信仰流传之盛。第三章“魂瓶堆塑符号解读”。本文对魂瓶堆塑符号分析较为详细,包括立鸟、龙虎、日月和十二辰俑,通过解构性分析得知这些装饰内容产生的原因及其反映的灵魂观念和丧葬习俗。魂瓶是复杂民间宗教信仰的产物,其信仰来源有多方面,受到包括传统以谷祭魂的灵魂观、天师道龙虎宗信仰、明教日月崇拜、唐宋丧葬习俗以及佛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魂瓶消亡的原因,认为不论是在宗教信仰上,还是丧葬习俗上都遭到明初政权强有力的干预而打破了原有的稳定状态,导致魂瓶丧失相应的生存环境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附论“元明时期的日月牌饰”。通过元末红巾军农民斗争“明王出世”与明教的关系,以及明玉珍墓出土日月幡画,结合出土日月牌饰墓葬主人的身份综合分析,论证日月牌饰是间接受明教日月崇拜影响的产物。结论。总结归纳了上述所有内容和遗留的问题。

侯新佳[7](2009)在《蒙元墓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政权,其前身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二者是紧密相连的两个历史时期,合称蒙元。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形态较为复杂的时期——种族众多、宗教信仰各异,同时也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特殊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蒙元墓葬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了蒙元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蒙元考古发掘工作收获颇多,蒙元墓葬资料逐日增多,这给蒙元墓葬的综合研究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国内考古发现的蒙元时期墓葬为基本素材,根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的不同特征,将所发现的蒙元墓葬分为三区,即长城以北地区、长城以南到长江以北地区和南方地区。同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材料将长城以北地区的蒙元墓葬分为两期,即大蒙古国时期(1213-1271年)和元代(1271-1368年)。长城以南到长江以北地区以纪年墓为标尺,根据墓葬形制、墓葬装饰内容及随葬品的变化,将蒙元时期墓葬分为三期,即大蒙古国时期(1213-1271年)、元代早期(1271-1311年)和元代晚期(1312-1368年)。南方地区的元墓存续时间从忽必烈1279年灭南宋至1368年元朝灭亡,时间不足百年。在统一南方之前,蒙古统治者进入中原地区已有数十年,在这期间为维护其统治秩序不得不采用“汉法”。正是有了这一段时期的统治经验,蒙古统治者进入南方地区后没有大肆破坏当地的经济文化,汉人的许多风俗得以保留。南方地区的元墓基本上是南宋后期墓葬风格的延续,其葬制、葬俗有元一代并无显着的变化。从随葬品方面看,其种类沿袭南宋汉文化传统没有明显的时代变化,随葬品数量的多寡往往和墓主人生前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有关。因而,综合上述情况,本文认为很难对南方地区元墓进行具体分期,而应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期属看待。在随后的文章中,笔者在分区、分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区域蒙元墓葬的关系,认为各区蒙元墓葬在保持区域性特征的同时,彼此之间还相互交流、影响形成了有代表性的蒙元时代特色;其次,本文综合研究了蒙元时期砖雕壁画墓的发展状况,认为蒙元墓葬中的砖雕壁画装饰情况处于历史上的衰落时期,但在个别地区依然兴盛如山东地区,并对该地区的明代墓葬装饰产生一定的影响;接着,本文又从考古学角度出发,分析了蒙元时期主流社会文化的二元性,认为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蒙古统治者为防止本民族汉化而推行草原文化本位政策,极力保持“国俗”,同时为统治汉地又不得不采用“汉法”,这必然导致草原文化和汉族儒家文化发生强烈冲突,从而使蒙元社会文化呈现出鲜明的二元性,这也是有别于其它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现象。最后,本文综合蒙元墓葬考古资料,对某些蒙元墓葬墓主人的族属问题作了探讨分析,并对当时的宗教、祭祀、服饰等社会生活相关问题作以论述。

彭适凡[8](1999)在《稳步前进 硕果累累——江西考古五十年》文中提出

乐平县博物馆[9](1990)在《乐平李家岭元墓清理简报》文中指出 1983年9月24日,乐平县粮食局面粉厂在基建中发现一座元代砖室墓。县博物馆闻讯后立即前去抢救清理,现简报如下: 墓葬位于县城北郊李家岭面粉厂后的西北面。当我们赶到现场时,墓志己被挖出,墓室券顶前沿已露土外,距地表只有15厘米。该墓为单室青砖结构,券顶局部坍塌。后有半圆形龛室,直径为45厘米。墓室全长2.71、宽0.84、高0.95米,平面呈凸形,墓

二、乐平李家岭元墓清理简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乐平李家岭元墓清理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地区元、明时期墓葬初步研究 ——以普通墓葬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和对象
    1.2 研究简史
第2章 江西地区元、明时期普通墓葬概况
    2.1 墓葬形制
    2.2 随葬品
    2.3 年代分期
第3章 相关问题探讨
    3.1 葬俗特点
    3.2 形成原因
第4章 江西明代普通墓葬与藩王宗室墓葬的对比研究
    4.1 江西明代藩王墓葬的特征概述
    4.2 与江西明代藩王宗室墓的对比研究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1: 江西地区元、明时期纪年墓葬登记表
附表2: 江西地区元、明时期非纪年墓葬登记表

(2)试论明代谷仓罐及谷物随葬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代谷仓罐类型
二、明代谷仓罐特征
三、明代谷物随葬现象
四、结语

(4)堆塑长颈瓶上“天门”探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堆塑瓶(罐)类明器上的建筑模型
二、堆塑长颈瓶模拟门阙
    (一)特征
    (二)源流
三、堆塑长颈瓶象征天门
    (一)天门及其相关题材
    (二)以装饰内容、铭文及摆放位置表现天门
        1. 装饰内容
        (1)天界景象题材
        (2)守卫、扈从题材
        (3)辟邪题材
        2. 铭文
        3. 摆放位置
四、天门的象征意义
    (一)驱除障碍升天
    (二)谷物引魂升天

(6)宋元明时期江南地区魂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江南地区的历史地域概念
    二 魂瓶的发现、研究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魂瓶的类型学研究
    第一节 关于魂瓶的命名与界定
    第二节 魂瓶类型、分区与分期研究
        一 魂瓶样式及时代分析
        二 分区及相互关系
        三 分期研究及探讨
第二章 魂瓶出土环境及产地分析
    第一节 魂瓶出土环境
        一 墓主分析
        二 魂瓶伴出器物组合情况及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
    第二节 魂瓶产地分析
第三章 魂瓶堆塑符号解读
    第一节 堆塑符号内涵解读
        一 对偶立鸟
        二 龙虎
        三 朵云托日月
        四 十二生肖俑
    第二节 魂瓶源流分析
        一 魂瓶渊源分析
        二 魂瓶消亡分析
附论 元明时期的日月牌饰
结语
附录
    附表1:Aa型魂瓶登记表
    附表2:Ab型和Ac型魂瓶登记表
    附表3:Ad型魂瓶登记表
    附表4:B型魂瓶登记表
    附表5:C型魂瓶登记表
    附表6:不确定形制魂瓶登记表
    附表7:日月牌饰登记表
参考文献
后记

(7)蒙元墓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蒙元时期墓葬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现状
二 蒙元墓葬的分区和分期
    (一) 长城以北地区
        1.墓葬类型
        2.墓葬随葬品
        3.墓葬分期
    (二) 长城以南到长江以北地区
        1.墓葬类型
        2.墓葬随葬品
        3.墓葬分期
    (三) 南方地区
        1.墓葬类型
        2.墓葬随葬品
三 蒙元墓葬相关问题探讨
    (一) 不同区域蒙元墓葬的关系
    (二) 蒙元时期砖雕壁画墓的发展状况
    (三) 从考古发现看蒙元时期主流社会文化的二元性
四 蒙元墓葬所反映的元代社会生活
    1.关于蒙元墓葬墓主人族属的探究及考证
    2.蒙元墓葬所体现的等级差别
    3.关于元杂剧
    4.关于元代的宗教信仰
    5.关于元代的祭祀
    6.关于元代的服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后记

四、乐平李家岭元墓清理简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地区元、明时期墓葬初步研究 ——以普通墓葬为中心[D]. 王琳. 吉林大学, 2018(01)
  • [2]试论明代谷仓罐及谷物随葬现象[J]. 白瑶瑶. 农业考古, 2017(06)
  • [3]南方地区元代墓葬形制探析[J]. 徐学琳. 南方文物, 2015(03)
  • [4]堆塑长颈瓶上“天门”探论[J]. 隋璐. 南方文物, 2014(02)
  • [5]沈阳城区的元代墓葬[J]. 赵晓刚. 边疆考古研究, 2013(01)
  • [6]宋元明时期江南地区魂瓶研究[D]. 彭友琴. 南京大学, 2012(10)
  • [7]蒙元墓葬研究[D]. 侯新佳. 郑州大学, 2009(02)
  • [8]稳步前进 硕果累累——江西考古五十年[J]. 彭适凡. 南方文物, 1999(03)
  • [9]乐平李家岭元墓清理简报[J]. 乐平县博物馆. 江西文物, 1990(01)

标签:;  ;  

乐平李家岭元墓清理情况通报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