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和产油植物

植物油和产油植物

一、植物油与产油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赵伟伟[1](2019)在《高油核桃资源调查与油用核桃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核桃(Juglans regia)是全球四大坚果之一,亦是全球第一大经济林树种,我国种植面积已达1亿亩,接近全球的50%。然而,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导致核桃供求关系逐渐发生逆转,价格与经济效益不断下降,甚至部分种植地区发生亏损而将核桃树砍伐。目前核桃产业中将核桃直接作为坚果食用或加工成蛋白类的饮料/蛋白露,而口感不好的高含油率(高油)核桃缺乏市场竞争力,逐渐被市场淘汰,特别是山区的高含油率(高油)核桃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将高油核桃资源转变成油用核桃,形成高品质核桃油产品,是目前我国核桃产业困境破解的关键之一。基于此,本论文拟通过高油核桃资源调查,初步建立油用核桃评价体系,为我国油用核桃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资源基础与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高油核桃资源的产油及营养品质的指标测定及变化规律。通过ICP/MS、GC/MS、生理生化等技术与方法,对核桃的单果重、出仁率、含油率、微量元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脂肪酸、风味物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核桃单果重主要集中在10g14g之间,为比较常见的核桃重量;出仁率平均为50%左右,但17号地区高达55.29%;含油率方面,18个地区核桃(干核仁)平均含油率为68.83%,最高是6号地区核桃为73.47%,最低是17号地区的核桃含油率,仅为64.12%;微量元素方面,河南省内核桃中有益元素含量比省外的要高,其中1号、2号和3号地区的元素总含量整体较好,所有的有害元素含量都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可溶性蛋白方面,河南省核桃可溶性蛋白含量普遍高于其他省市和地区,河南省3号地区的含量高于河南省内其他地区;可溶性糖含量的趋势呈现出与可溶性蛋白质不同的趋势,河南省外的普遍高于河南省内;脂肪酸方面,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其中亚油酸含量为45.11%-68.15%、亚麻酸含量为5.53%-13.67%;风味物质方面,2号、3号、13号和18号地区的?-生育酚含量较高,1号、2号、3号、14号和18号地区的β-谷甾醇含量优于其他地区。2.油用核桃资源评价模型建立。建立了核桃产油评价数学模型,其中x1=核桃出仁率、x2=核桃仁含油率、x3=核桃油脂肪酸组分评价(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x4=核桃单果重,根据各项指标对最终产油的影响因素,综合运算得到了核桃产油评价体系数学模型:Y=0.45y1+0.35y2+0.12y3+0.08y4=32.3136x1+29.97855x2+0.1711468x3+0.093344x4-33.235198。建立了核桃仁营养品质评价数学模型,其中M1=核桃仁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评价分数、M2=核桃仁可溶性糖含量评价分数、E=核桃仁有益元素含量评价分数、F=核桃仁风味物质含量评价分数、S=核桃仁有害元素含量评价分数(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不参与本公式计算),核桃仁的营养品质评价的最终回归方程为:P=0.4M1+0.4M2+0.355E+0.35F-0.5S。3.根据评价模型对各地区核桃进行等级划分在18个地区核桃资源的产油评价体系中,获得评价等级为A的有两个地区,分别为2号地区和14号地区,是非常好的产油核桃资源;获得B类评价等级的有12个地区,是较好的产油核桃资源。在核桃仁营养品质评价体系中,获得评价等级为A的1号地区核桃仁营养品质非常好;获得B类评价等级的有6个地区,核桃仁营养品质较好。建立产油、营养品质的双A油用核桃资源评价等级,其中2号地区核桃资源为最优,1号地区核桃资源次之。

宋洪川,张无敌,董锦艳[2](2000)在《植物油燃料》文中认为

王莉,卢莉莉,裴毅强[3](2016)在《植物油在柴油机上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文中认为植物油属可再生能源,作为发动机燃料能够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减少环境污染,但其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局限。本文综述了植物油在柴油机上直接应用的研究现状,从燃烧、排放、供油方式和耐久性方面分析了当前研究的进展和不足,从缸内燃烧分析、发动机供油及控制系统研发、零部件耐久性开发和植物油的理化特性分析等方面提出了后续研发方向,指出了植物油燃料未来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唐春华,赖燕邦,杨斌[4](2007)在《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现状,综述分析表明直接燃用植物油与柴油的混合油时柴油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并能有效地降低有害排放物NOx的排放和烟度。概述了柴油机长期燃用植物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及其研究展望。

王凌云,杨丽庭,王成双,倪宝莲[5](2009)在《植物油基绿色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植物油的结构及其对植物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主要介绍了植物油的绿色聚合物包括植物油燃料、植物油基印刷油墨、植物油润滑剂和植物油基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熊云,刘晓,范林君,许世海[6](2009)在《生物柴油的发动机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通过WD615柴油机测定了不同比例生物柴油在800~2200rpm下的负荷特性,发动机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20%以下时,生物柴油的油耗略有增加,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油耗增加值加大。

曾虹燕,蒋丽娟,李昌珠[7](2003)在《生物质能源--能源可持续利用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生物质能源的资源种类、利用方式及其特点进行了概述,对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针对我国在生物质能源研究与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王子玉[8](2011)在《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试验与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质能作为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高效转换和洁净利用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文中从分析内燃机的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简述了生物柴油的利用现状和前景,小桐子油的特点及优势;进行小桐子油理化特性的研究;对柴油机燃用柴油和小桐子油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分析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及排放特性;探讨并建立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三维燃烧模型,为小桐子油作为替代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在ZH1115柴油机上,测量了燃用0#柴油(Diesel)、常温下的小桐子油(B100)和加热到150℃的小桐子油(B100(150))时,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排放。分析了负荷、转速、供油提前角等参数对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料时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B100与B100(150)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均比柴油的低,并且所在相位有所提前,排气温度相差不大,烟度相当;而燃用B100与B100(150)时柴油机的NOX、HC排放较燃用柴油有所减小,只有CO排放略高。供油提前后,燃用B100与B100(150)与燃用柴油时相比,柴油机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都略有上升,且相位也略有提前,排气温度有所下降,与燃用柴油时相当,烟度在负荷较大时上升较快,NOx排放增大、HC排放减小、CO排放变化不大。燃用B100与B100(150)时的燃油消耗率均比燃用柴油时的要高。以燃烧化学反应机理、湍流模型、喷雾模型、燃烧模型、NOx预测模型、初始边界条件设定和计算网格划分为主要内容,建立了柴油机的三维燃烧模型。湍流运动采用RNG(Renormalization Group Theory)κ-ε方程模拟,并采用壁面函数对壁面湍流进行修正。燃烧计算中,着火模型选用shell模型;利用涡耗散模型来计算净反应速率;采用单步反应来描述小桐子油的燃烧。NOx预测模型中,包含了热力型NOx、瞬发型NOx和燃料型NOx的形成,并采用Zeldovich NO机理进行计算。网格模型中,采用六面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并结合网格刚体运动和网格层铺,实现了动态网格的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建立的三维燃烧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柴油机分别燃用0#柴油(Diesel)、常温下的小桐子油(B100)和加热到150℃的小桐子油(B100(150))的燃烧过程,预测柴油机的各项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燃烧模型,对比分析了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油时缸内燃烧过程中的流场、压力、温度、NOx以及Soot浓度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油时的浓度场变化趋势大体相同。相比柴油,燃用B100时柴油机的燃烧持续期较长;燃烧初期,B100的缸内低温区域较广;NOx排放浓度较高。而燃用B100(150)时,燃烧速度加快,燃烧持续期缩短。但NOx排放浓度升高。另外,柴油、B100和B100(150)的碳烟生成速率相差不大。

李春生,刘晓,郭小川[9](2007)在《以植物油为原料开发柴油机燃料》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不少品种的植物油的性质与柴油相近,以其为原料开发柴油机燃料,能够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并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将植物油与柴油性质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植物油用作柴油机燃料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将植物油改性用作柴油机燃料的方法。

程小天[10](2019)在《棕榈油价格波动与趋势》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品种的多元化,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业实现了大幅增产,全球营养不良人口比例也得到极大改善。这也使得国际农产品市场格局走向需求决定,大宗农产品价格呈现出长期下降趋势,如果不考虑“黑天鹅”事件等外部作用,相应的价格波动也趋于收敛。我国棕榈油全依赖于进口,其进口总量仅次于豆油,是重要的植物油资源,且在全球的棕榈油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研究大宗农产品价格趋势与波动情况,从棕榈油市场中找寻相关线索,探究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的根源,对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棕榈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研究脉络来看,为了考察一段时期产出变化是否会影响市场趋势与格局,本文首先以洲际视角对1980-2014年间棕榈油供需情况加以整理,从生产、消费和贸易等角度考察棕榈油市场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紧接着对棕榈油与大宗农产品市场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就棕榈油价格与大宗农产品价格趋势与波动进行归纳和讨论。其次,油脂油料品种替代性较强,不同品种植物油价格波动会显着影响棕榈油短期价格波动。从市场整合的角度出发,利用VAR模型探讨其他品种植物油价格波动是否显着影响棕榈油价格波动,进一步的利用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其他油脂油料品种的价格波动会显着影响棕榈油价格波动。长期来看,由于棕榈油市场供大于求,使得棕榈油价格趋于下降。从不同的时段来考察,棕榈油价格波动也趋于收敛。最后,根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棕榈油生产的趋于集中性不断提高,产出相对过剩,长期来看棕榈油价格呈现下降趋势。棕榈油市场整合程度较高,国内外棕榈油价格呈现明显的同步性与均质性,且波动趋于收敛。

二、植物油与产油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油与产油植物(论文提纲范文)

(1)高油核桃资源调查与油用核桃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 食用油料作物的主产地及含油量
        1.1.1 草本产油植物的主产地及含油量
        1.1.2 木本产油植物的主产地及含油量
    1.2 九大食用油的产量和脂肪酸组成
        1.2.1 全球九大食用油的产量
        1.2.2 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
    1.3 食用油风味物质类型及含量
    1.4 油脂保健功能
2.引言
3.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设计
    3.2 实验材料
    3.3 测定项目
    3.4 试验方法
        3.4.1 高含油量核桃资源调查与样品采集
        3.4.2 各地区核桃单果重和核桃仁壳比变化规律
        3.4.3 各地区核桃含油率测定
        3.4.4 各地区核桃仁元素的ICP-MS分析
        3.4.5 不同地区核桃仁可溶性糖含量
        3.4.6 各地区核桃仁可溶性蛋白含量
        3.4.7 各地区核桃油脂肪酸组分分析
        3.4.8 各地区核桃仁风味物质的GC/MS分析
        3.4.9 回归切线方程及评价模型构建
4.结果与分析
    4.1 高含油量核桃资源调查与采集情况
    4.2 核桃单果重情况调查
    4.3 核桃仁壳比的变化规律
    4.4 核桃含油率及变化规律
    4.5 核桃仁微量元素含量及变化规律
    4.6 核桃仁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
    4.7 核桃仁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变化规律
    4.8 核桃油脂肪酸组分及变化规律
    4.9 核桃仁风味物质的组分特征及变化规律
    4.10 油用核桃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4.10.1 核桃产油评价体系
        4.10.2 核桃仁营养品质评价体系
5.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6.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录

(3)植物油在柴油机上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植物油在柴油机上应用的研究现状
    2.1 国外植物油在柴油机上应用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植物油在柴油机上应用的研究现状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4 结语

(4)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
    1.2 国内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
2 存在问题
3 研究展望

(5)植物油基绿色聚合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油的结构及性能影响
    1.1 植物油的组成
    1.2 植物油分子结构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2 植物油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2.1 植物油燃料
        2.1.1 植物油直接使用或与柴油掺和使用
        2.1.2 植物油经酯交换后作为柴油机燃料
        2.1.3 植物油裂解后作为柴油机燃料
    2.2 植物油基印刷油墨
    2.3 植物油润滑剂
    2.4 植物油基聚氨酯
        2.4.1 植物油多元醇在异氰酸酯型聚氨酯中的应用
        2.4.2 植物油多元醇在非异氰酸酯型聚氨酯中的应用
3 结束语

(7)生物质能源--能源可持续利用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言
2 生物质能资源及利用方式
3 国内外生物质能资源利用概况
    3.1 国外概况
        3.1.1 植物燃料油
        3.1.2 生物燃料
        3.1.3 能源植物
    3.2 国内概况
        3.2.1 生物质高效直接燃烧技术
        3.3.2 燃料油植物的开发研究
4 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存在的问题
    4.2 对策
5 结语

(8)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试验与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油气资源状况
        1.1.2 生物质能源状况
    1.2 植物油燃料的发展概况
        1.2.1 植物油燃料的利用
        1.2.2 植物油燃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桐子油的制备与理化特性研究
    2.1 小桐子油的制备
        2.1.1 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2.1.2 植物油脂制取工艺
        2.1.3 小桐子油的制备方法
    2.2 小桐子油的理化特性研究
        2.2.1 密度
        2.2.2 黏度
        2.2.3 热值
        2.2.4 十六烷值
        2.2.5 凝点和冷滤点
        2.2.6 闪点
        2.2.7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排放试验与结果分析
    3.1 柴油机测量与分析装置简介
    3.2 柴油机工作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3.2.1 系统硬件
        3.2.2 软件编程
        3.2.3 系统抗干扰措施
        3.2.4 示功图上止点确定
        3.2.5 燃烧过程的划分
        3.2.6 放热规律计算
    3.3 有害排放物的形成机理与测量方法
        3.3.1 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形成机理
        3.3.2 柴油机排放检测方法
    3.4 试验内容与试验结果分析
        3.4.1 缸内压力分析
        3.4.2 排气温度分析
        3.4.3 排放性能分析
        3.4.4 燃油消耗率分析
    3.5 燃烧过程与放热规律分析
        3.5.1 燃烧始点比较
        3.5.2 燃烧持续期比较
        3.5.3 放热规律的影响因素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柴油机三维燃烧模型
    4.1 燃烧模型概述
        4.1.1 放热率计算
        4.1.2 零维模型
        4.1.3 准维模型
        4.1.4 多维模型
    4.2 直喷式柴油机三维燃烧模型
        4.2.1 湍流概述
        4.2.2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4.2.3 描写湍流流动的基本守恒方程
        4.2.4 湍流对流换热的雷诺应力时均方程
        4.2.5 湍流模型
        4.2.6 壁面函数法
    4.3 柴油机喷雾数值模拟模型
        4.3.1 基本方程
        4.3.2 子模型
        4.3.3 碰壁模型
    4.4 柴油机中燃烧数值模拟
        4.4.1 燃烧方程
        4.4.2 NO_x形成模型
        4.4.3 微粒的生成机理和氧化模型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燃烧模型的验证与结果分析
    5.1 燃烧模型的建立
        5.1.1 几何模型的建立
        5.1.2 计算网格
        5.1.3 数值计算方法
        5.1.4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5.2 计算模型的验证
        5.2.1 燃用柴油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5.2.2 燃用小桐子油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5.2.3 增大供油提前角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5.2.4 预热后模拟值与试验值的对比
    5.3 标定工况的燃烧过程数值分析
        5.3.1 流场分析
        5.3.2 燃油浓度场分析
        5.3.3 温度场分析
        5.3.4 排放特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6.1 全文的主要工作
    6.2 作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专利申请、项目情况

(10)棕榈油价格波动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内容
    1.2 研究意义
    1.3 创新与不足
    1.4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棕榈油市场现状概述
        2.1.2 农产品价格概述
        2.1.3 文献评述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棕榈油市场分析
    3.1 全球棕榈油生产与消费概况
        3.1.1 全球油棕的种植概况
        3.1.2 全球棕榈油产量概况
        3.1.3 全球棕榈油消费概况
    3.2 全球棕榈油贸易概况
        3.2.1 棕榈油进口概况
        3.2.2 棕榈油出口概况
    3.3 棕榈油市场与大宗农产品市场的比较
    3.4 棕榈油与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
    3.5 本章小结
        3.5.1 棕榈油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未来棕榈油产量将持续扩大
        3.5.2 棕榈油生产的区域集中性进一步提高
        3.5.3 国际棕榈油市场的需求决定与波动收敛
        3.5.4 国际市场一体化使得商品农业与生计农业发展并存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4.1 研究方法
    4.2 模型介绍
        4.2.1 VAR模型
        4.2.2 脉冲响应函数
        4.2.3 方差分解
    4.3 数据选取与说明
第五章 棕榈油价格波动分析
    5.1 棕榈油市场现状
    5.2 数据来源与方案设计
    5.3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5.3.1 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
        5.3.2 协整检验
        5.3.3 VAR模型
        5.3.4 脉冲响应函数
        5.3.5 方差分解
    5.4 棕榈油价格波动收敛
    5.5 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思考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棕榈油市场与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路径相同
        6.1.2 棕榈油生产的区域集中性不断提高
        6.1.3 全球棕榈油产出相对过剩
        6.1.4 国际棕榈油市场整合程度逐步加深
        6.1.5 棕榈油市场的需求决定,棕榈油价格长期下降趋势与波动收敛
    6.2 政策建议
        6.2.1 调整和优化植物油进口结构
        6.2.2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风险防范策略
    6.3 讨论与进一步展望
        6.3.1 生计农业与商品农业并存,中国农业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6.3.2 粮食安全命题在未来是否仍然成立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植物油与产油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油核桃资源调查与油用核桃评价体系研究[D]. 赵伟伟.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2]植物油燃料[J]. 宋洪川,张无敌,董锦艳. 太阳能, 2000(01)
  • [3]植物油在柴油机上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J]. 王莉,卢莉莉,裴毅强.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6(03)
  • [4]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唐春华,赖燕邦,杨斌. 新疆农机化, 2007(04)
  • [5]植物油基绿色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 王凌云,杨丽庭,王成双,倪宝莲. 应用化工, 2009(05)
  • [6]生物柴油的发动机性能研究[J]. 熊云,刘晓,范林君,许世海.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09(05)
  • [7]生物质能源--能源可持续利用之路[J]. 曾虹燕,蒋丽娟,李昌珠.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3(02)
  • [8]柴油机燃用小桐子油的燃烧过程试验与模拟研究[D]. 王子玉. 江苏大学, 2011(10)
  • [9]以植物油为原料开发柴油机燃料[J]. 李春生,刘晓,郭小川. 石油商技, 2007(03)
  • [10]棕榈油价格波动与趋势[D]. 程小天.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植物油和产油植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