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凹面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实验测定

全息凹面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实验测定

一、全息凹面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实验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纬[1](2020)在《基于LED光源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光电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IVD(体外诊断)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定蛋白、酶以及小分子等物质在人体内含量的检测已经成为判定肌体组织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而用来检测上述物质浓度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研究较为滞后,且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仪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领域,对仪器的核心检测模块(光电系统)研究较少,而光电系统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着仪器的检测精度与临床诊断结果。此外,分析仪常用的以卤素灯为代表的光源功耗大、寿命短、光衰减明显且温度过高,严重影响检测过程中上述物质的活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并容易造成光能量损失。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基于LED发射光谱,提出了新型组合式LED光源结构。该结构将不同发光波段的LED发出的且经过反光罩和凸透镜的光线汇聚形成覆盖340800 nm仪器工作波段的且光强集中的点斑。基于全息凹面光栅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以罗兰光栅为基底,摆脱复杂的光谱平场化算法,采用双透镜结构作为转换模块,将罗兰光栅本应呈现出的球面光谱过渡到平面场,可被光电传感器直接读取的新型光学结构并设计了组合式像差矫正透镜。根据光线追迹原理,利用TracePro对光源结构进行了仿真和优化。结果表明,LED发射出的光线能够汇聚形成理想的点斑;光斑中心的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辐照度值一致;光强主要集中在光斑中心点处,半径仅为1.0 mm。使用ZEMAX对光学结构进行了模拟和优化。结果表明,光学结构的光谱平场化效果明显;单色光分辨率达到0.30.7 nm,能够覆盖340800 nm的光谱范围,能量较为集中,接近光谱仪标准。另外,利用EDA软件对电路原理图进行了设计,并结合电路图简要介绍了Keil MDK5环境下的软件系统。结合整机结构,对光电系统进行了实验与分析,且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根据行业标准,对仪器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基于本课题所设计的光电系统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杂散光、吸光度线性范围、吸光度准确度、吸光度稳定性、吸光度重复性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且其中多项指标优于同类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李寒霜[2](2019)在《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及光谱/辐射定标研究》文中认为太阳辐射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源,其能量变化具有波长依赖性,紫外-真空紫外波段的能量变化更为明显,长期监测太阳活动变化对太阳紫外-真空紫外光谱辐射的影响,研究辐射能量本底变化特征,对于太阳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和气候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长期监测太阳活动的微小变化,需要监测仪器需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及高准确性等特点,而监测仪器高精度定标是仪器高准确性测量的必要保证。本文开展了用于长期监测太阳活动微小变化的星载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及光谱/辐射定标的相关研究,为保证在轨获得高精度、高分辨率、高准确度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数据奠定基础,该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充分了解在研的星载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高抑制比杂散光且小型轻量化特点、凹面光栅色散相减的双单色仪理论、波长扫描机构决定光谱仪波长精度等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太阳紫外光谱信号弱的特点,研究了光电倍增管性能,构建了—套基于标准真空光电管的量子效率定标系统,完成光电管的标准传递,实现了 150nm-300nm波段光电管量子效率直接测量,并验证不同窗口光电倍增管响应差异以及光电倍增管温度响应特性,为在研的星载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探测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为满足高精度辐射定标要求,对光谱仪器的关键性能特别是稳定性等指标开展了研究,从而指导优化定标方法。验证了熔石英平板加漫透射板组合设计的可行性,提高光学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分析并理论估算光谱仪系统信噪比,构建了一套大气环境下系统信噪比测量装置,完成了信噪比测量,并与理论估算结果作比对;针对60D高抑制比杂散光,采用高抑制比液体吸收池法完成了杂散光测量,解决了研制大于70D紫外带阻滤光片的难题;采用双通量叠加与中性滤光片结合的新方法,构建了一套线性测量装置,实现高精度大动态范围的线性测量,动态范围达到105量级,并得到光谱仪系统线性测量总不确定度为0.48%。为满足辐射定标研究并达到高精度定标要求,首先研究了高光谱分辨率的光谱仪光谱定标方法,并予以实施。采用线谱灯完成光谱仪高精度光谱定标,得到波长精度与波长重复性,为光谱仪高精度辐射定标奠定基础。以同步辐射一级标准传递标准光源氘灯理论为辐射定标理论基础,PTB标准氘灯在165nm-320nm波段定标光谱仪,获得总不确定度为5.40%:NIST卤钨灯在250nm-310nm波段定标光谱仪,获得总不确定度为2.80%;比对并分析两种定标源引起的光谱仪辐照度响应度差异。在定标不确定度分析的基础上,为解决光谱仪真空紫外波段定标精度达不到3%的绝对定标精度指标问题,利用德国PTB同步辐射源作基准进行在研的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绝对定标。理论分析了同步辐射偏振对光谱仪定标精度的影响,并构建了一套偏振响应测量装置,测量得到了光谱仪偏振响应度。分析并验证漫透射板减小偏振的影响。为保证信号水平不变且进一步降低偏振对辐射定标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旋转定标消偏方法,将偏振影响降低到0.5%,最后对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同步辐射定标方案不确定度预估分析,明确在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情况下,定标过程各环节传递的不确定度保证前提下,绝对定标总不确定度将提高到2.2%。

赵旭龙[3](2017)在《全息凹面光栅设计理论扩展及曝光系统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息凹面光栅作为分光器件,具有色散、聚焦成像、校正像差、无鬼线、低杂散光等特性,自发明以来一直在高分辨率光谱仪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作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端全息光栅研发的一部分,对全息凹面光栅的优化设计方法、曝光系统精密检测装调技术、全息光栅掩模制作工艺做了一系列较为深入的研究。第一,对罗兰圆全息光栅、平像场全息光栅、单色仪全息光栅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推导了基于费马原理的光程函数像差理论和光线追迹理论,提出了子午焦线、弧矢焦线和像面相拟合的优化方法,对比分析了像差优化方法、点列图优化方法的特点,从设计结果和优化时间上来看,焦线拟合法都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优化设计方法。第二,针对罗兰圆全息光栅,对比研究了相干光源位于罗兰圆上和罗兰圆外、相对基底法线对称分布和非对称分布不同情况下对像差的影响,建立了光栅优化函数,优化分配了像差权重。对相干光源在罗兰圆上非对称的曝光方式,获得优化设计结果,在保证分辨的情况下,像面弧矢展宽由20mm缩小到了2mm,提高了优化效率和光栅的光谱性能。第三,为了更好地校正光学系统像差,提出了全息凹面光栅和球面反射镜一体化设计的方法,建立了包含球面反射镜和全息凹面光栅作为整体的物理模型,基于光程函数理论,得到了像差系数表达式,构造了像差校正目标函数,经优化得到了满意的设计结果,并分析了传统优化设计方法中出现像散增大的原因。这种用全息凹面光栅像差平衡光学系统像差的方法,在保证光谱仪器分辨率的情况下,像面弧矢展宽缩小了约4倍,有效降低了光学系统的像散和弧矢慧差,提高了光学系统光能传输效率。第四,为制作满足设计指标的高质量全息凹面光栅。结合成像光学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原理,提出了Moiré条纹精密检测装调算法,建立了曝光系统装调误差模型,并推导了像差系数和失调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了Moiré条纹精密检测装调实验,通过采集Moiré条纹图像数据,运用PSI算法、边缘提取、滤波处理、解包裹等算法,反演了曝光干涉场的实时相位,在线拟合了曝光系统的失调量,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第五,研究了大相对孔径全息凹面光栅的优化设计和工艺制作流程,分析了光栅在优化设计和制作上的难点。对光栅进行了曝光参数和槽型结构的优化设计,为满足在大相对孔径光栅的干涉区域内,有均匀的能量分布,对曝光系统中两束光能量进行了计算,选择了高放大倍率的空间滤波器。最后,使用曝光和显影实时检测系统,制作了满足设计要求的大相对孔径全息凹面光栅。

孟竹[4](2017)在《Seya-Namioka光栅一体化设计方法及误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Seya-Namioka光栅是凹面光栅单色仪的核心元件,由于其不仅具有色散功能,还具有将衍射光线聚焦的作用,用它作色散元件不仅可以省去辅助的聚焦光学元件,还可以减小光谱仪器的体积,利于实现单色仪的小型化与便携式,在光谱分析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随着光栅单色仪的不断发展,对光栅光谱性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对于Seya-Namioka凹面光栅的消像差设计以及小型高分辨率单色仪优化设计的研究工作变得十分活跃。鉴于此,本论文针对Seya-Namioka凹面光栅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改进,并对光栅参数误差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本文在凹面光栅消像差方法和点列图均方根函数的基础上,结合两种优化设计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将两种方法结合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利用各像差系数的平方加权求和作为优化的次级目标函数,将优化结果带入均方根函数中求得最优参数解,不仅能够明确的给出各种像差的表达式,而且克服了传统消像差设计方法中每种像差独立优化不能明确的表示光谱的成像质量的缺点,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的均方根函数计算困难的问题,有利于高分辨率光栅单色仪的研制。第二、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推导及验证。对比一体化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所得光栅的优化参数,在相同使用条件的基础上,模拟不同优化参数点列图的成像情况,证明一体化设计方法对光栅的成像质量有明显的改善。并应用一体化设计方法具体的设计了一种凹面光栅。第三、本论文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光线追迹点列图的方法对所设计的Seya-Namioka光栅进行像质评价,并针对产生较大离焦像差的曲率半径误差进行了补偿作用分析,通过改变使用参数补偿曲率半径误。在满足仪器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增大了曲率半径的误差容限,有利于光栅使用过程中的误差装调,对整个单色仪的研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杨硕[5](2016)在《超环面全息光栅的优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超环面全息光栅作为分光器件同时兼具色散、聚焦成像、校正像差、无鬼线、低杂散光等特性,自发明以来一直在极紫外和软X射线波段高分辨率光谱仪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超环面全息光栅的面型特征和刻槽分布规律使其具备了优秀的消像差能力,但同样使其研制难度大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论文对超环面全息光栅的优化方法和制作技术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第一,本文根据费马原理推导了超环面全息光栅的光程函数几何像差理论和光线追迹点列图理论;改进了传统的光程函数理论优化函数,引入权重思想建立了新的超环面全息光栅光程函数优化函数;根据超环面全息光栅光线追迹点列图建立了点列图均方根优化函数;结合超环面全息光栅几何像差理论和光线追迹点列图理论设计了一种新的优化设计方法,即平衡像差优化设计方法,使用遗传算法与局部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光栅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优化效率、进一步提升了光栅的光谱性能;对平衡像差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为三种不同用途的超环面光栅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证明平衡像差优化设计方法更适合对球面波曝光系统制作超环面全息光栅的参数进行优化,为高分辨率超环面全息光栅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为了对超环面全息光栅制作工艺中至关重要的匀胶工艺进行理论指导,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角度分析了超环面全息光栅旋转涂覆法匀胶的工艺过程;建立了超环面全息光栅匀胶过程中光栅表面近似曲率半径函数;建立了超环面全息光栅在非润滑状态下的匀胶模型;通过结合实验归纳和多项式拟合给出了建立完整匀胶模型所需的实验室系数;对建立的匀胶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且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匀胶模型分别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讨论推导了适用于润滑与非润滑状态下的凹球面与平面光栅匀胶模型。实验证明本文建立的一系列模型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光栅制作中的匀胶工艺。第三,为了分析超环面全息光栅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多种参数误差对光谱性能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超环面全息光栅光谱性能评价函数,该函数可以对超环面全息光栅光线追迹点列图的像高、像宽和光谱综合性能进行评价;深入分析光栅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不同阶段使用参数误差、记录参数误差、基底面型误差、匀胶参数误差对光栅光谱性能的影响;模拟了各个参数之间的误差补偿作用,分析了通过其他参数补偿某一阶段单一误差的方法;确定了光栅研制和使用过程中对光谱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和补偿方法;理论指导了光栅研制和使用过程中对各种参数误差的处理办法。第四,对超环面全息光栅制作工艺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旋转涂覆法匀胶工艺中容易出现的瑕疵缺陷,并对各个瑕疵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研究。结合超环面全息光栅的制作工艺、球面波曝光光路的设计和非对称曝光显影实时监测技术介绍了宽波段单色仪中使用的超环面全息光栅具体制作方法。为超环面全息光栅的制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验依据。

刘怡轩[6](2015)在《在线式分光测色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光测色仪是颜色测量行业中最基本的仪器,由于测量精度高,应用最为广泛。在线式颜色测量是指,将分光测色仪安装在生产线上,可以及时获得生产线上产品颜色信息,实时监测产品质量情况,有利于减少生产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在测量过程中,产品不用离开生产线,更不用停止生产,可极大地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根据工业生产中纸张颜色测量的应用需求,研究在线式分光测色仪的相关技术并研制一台原理样机,从而为国产化的实现打下基础。针对应用需求,提出了完整的仪器指标体系。根据色度学基础理论及误差理论,对颜色测量误差和仪器精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研究了光谱反射率因数光度误差、波长误差、光度随机误差对颜色测量的影响,得出了颜色测量精度和仪器设计精度之间的关系,为仪器设计提供依据。对仪器设计方案进行选择、论证,最终确定了,采用45°环形照明/0°接收测量几何条件、脉冲氙灯和双光束光谱仪组合、内部定标和外部定标结合、不同光谱照明切换用于荧光颜色测量、使用距离传感器解决被测物抖动的总体及分系统设计方案。根据应用指标选择合适的探测器,进行了Czerny-Turner结构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光谱范围为340740 nm,光谱分辨率约2 nm,用滤光片消除了二级衍射光谱,用消杂光光阑解决了光纤和光谱仪数值孔径不匹配的问题。进行了样品探测支路收集系统设计,采用将光纤端面放置在光学系统的像方焦平面处的设计方法,对物体上整个被测区域光谱信息收集得更加均匀,可以防止局部颜色不均匀对测量造成影响,而且光学系统收集光能量变化对被测物抖动不敏感。选择光源并进行了45°环形照明系统设计,通过对椭球面、普通超环面、柱面三种环形反射镜的对比分析,最终选择柱面作为照明系统的环形反射镜,进一步分析得出,目前仅通过光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实现接收光能量对被测物抖动不敏感是难以实现的。研究了双光束光谱仪的数据处理算法,有效的校正了光源输出能量波动给颜色测量带来的误差,保证仪器自身测量数据的稳定性。研究了使用距离传感器后数据处理算法,有效补偿了被测物抖动给颜色测量带来的误差,保证仪器在线式测量数据的稳定性。根据设计方案,进行了机械结构设计,电子学设计及软件设计,研制过程中,首先进行各模块的组装调试工作,然后再将各模块进行联合实验,最后再将各模块安装到箱体中,对整机进行集成,完成原理样机的研制。对所研制样机进行了分系统性能测试,两台光谱仪光谱分辨率都达到2 nm,波长定标环节实现了波长定标精度小于0.2 nm,对光谱仪信噪比测试,当信号值大于10000,信噪比大于300,对应相对误差小于0.333%,满足设计要求。对样机进行组合系统测试,得到仪器的重复性指标色差?E*ab为0.0644,仪器间一致性指标色差?E*ab小于0.3,距离变化±4 mm内,色差?E*ab小于0.15。以上性能指标测量结果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在线式分光测色仪原理样机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下一步工程样机的研制和商品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贺文婷,江毅,李磊,肖尚辉,江艳[7](2014)在《凹面全息光栅单色仪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提出了单色仪在光纤传感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Ⅳ型凹面全息光栅的光程函数、像差校正原理和像差校正效果,以光栅为分光元件,设计了一种小型凹面光栅单色仪。单色仪使用自聚焦透镜作为入射狭缝和准直元件,PIN光电二极管作为接收元件,使用步进电机带动凹面光栅旋转扫描光谱。LabVIEW程序控制数据采集卡的数字输出,并显示采集到的光谱。单色仪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通过实验实现了对单色光的检测。

张浩[8](2014)在《基于Féry棱镜分光的太阳光谱仪研究》文中提出监测太阳辐射变化对太阳物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地球气候变化、地球空间天气预报等应用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科学数据。太阳辐射测量包括太阳总辐照度(TSI)测量和太阳光谱辐照度(SSI)测量两个方面。国际上已对地球大气层上界(TOA)TSI进行了大量高精度、不间断和重叠测量;但SSI测量则缺少足够的精度和时间连续性,尤其是波段覆盖很不完整。鉴于此,对以航天应用为背景的、基于微型化电替代辐射计ESR进行高精度在轨绝对辐照度定标的、宽光谱棱镜型太阳光谱仪(Solar Prism Spectrometer, SPS)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次进行了棱镜分光光路的光学系统设计和性能仿真、新型高精度波长反馈机构的光电系统设计、低噪声光谱信号检测方法研究以及SPS原理样机的波长/辐射定标方法研究等。首先,依据Féry棱镜原理,设计了SPS的扫描式主分光光路系统,工作波长范围0.252.50μm;棱镜在±2.5°转角内均平谱面成像,并由4个出射狭缝及对应的不同响应波段的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同时扫描接收。基于Huygens点扩散函数(PSF)和线性系统理论提出了光谱响应函数(SRF)的计算机仿真方法,依据SRF仿真数据,计算了各出射狭缝的光谱带宽为141nm,并推导了各出射狭缝接收的中心波长与棱镜转角的关系。为实现棱镜转角的高精度反馈,设计了基于凹面反射镜和线阵CCD的参考光路系统。其次,设计了由嵌入式控制系统和PC机主控软件组成的SPS的电子学控制系统。高精度光电信号检测和精密波长扫描分别是SPS辐射度精度和波长精度的保证;设计了光电二极管低噪声前端放大电路,通过实验测得VNIR1和VNIR2两光谱通道的信噪比均大于1000;通过高性能步进电机驱动系统和高速比减速器机构实现棱镜0.8″的步进分辨率,使用参考光路CCD像斑的重心定位法实现角度反馈不确定度达到0.11″。设计了PC机主控软件的调试模式、测量模式和定标模式,用来实现对SPS的远程控制。最后,使用汞灯和高分辨率光栅单色仪对SPS原理样机进行了波长定标实验,通过多项式拟合方法建立了VNIR1和VNIR2两光谱通道的输出波长与参考光路CCD像斑位置间的函数关系,波长定标不确定度分别优于0.37nm和0.89nm。分析了波长扫描法(直接法)和棱镜扫描法(间接法)测量SRF的等效性,并使用632.8nm激光器光源进行了SRF的棱镜扫描法测量实验,获得的光谱带宽与仿真结果相差7%以内。使用1000W标准灯对SPS进行了辐照度定标实验,获取了辐射定标系数,定标不确定度为3.17%;同时分析了辐射测量不确定度,达到3.18%。

张勇[9](2013)在《阵列CCD单色仪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际中我们会经常运用光谱进行物质种类的鉴别、确定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等,因为光谱分析有着自身巨大的优势,对于一些研究目标不能损伤它,或者不能直接接触,使用别的仪器和方法难以完成,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用光谱的方法去解决。光学分析仪器中单色仪在实际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原子内部电子运动产生了光波,内部电子运动随着物质种类的差异也不一样,从而产生不同的光波。单色仪能够把复色光分离,产生单色光谱,也能通过吸收光谱来做光谱分析和测量,所以单色仪广泛应用在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传统的单色仪体积比较大、系统结构复杂,每次只能进行一次波长的测量,而且不能适应瞬态全过程分析的要求。在进行波长调节时,需要非常精密的光谱正弦扫描机构,其装置操作不便,而且容易损坏。本文综合考虑平场全息凹面光栅、MPS-CCD Driver图像采集模块和可编程智能TFT LCD模组的优势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设计方案,本方案采用平场全息凹面光栅作为分光元件来进行光波的分离,平场全息凹面光栅兼有聚焦和分光的作用,还能进行像差校正,而且它的光谱图像面是一个平面。分光部分减去了大量的光学器件,使系统结构大大精简。MPS-CCD Driver图像采集模块内部集成了线阵CCD传感器、驱动采集单元和SPI总线通信接口,使用时,不需要再进行信号采集部分的硬件电路设计,大大降低了系统设计的难度。可编程智能TFT LCD模组包含了TFT LCD相关的驱动和背光电路,模组采用的是大器智能TFT LCD图形控制卡,采用的是三线串口通讯接口,控制简单且灵活。论文已经完成了光路的调试与单片机控制程序的编写,并进行了MPS-CCD Driver图像采集模块和可编程智能TFT LCD模组的调试工作,然后把两者结合并完成调试。最后把各个模块结合在一起并做成整机,并进行了定标。

赵园园[10](2013)在《荧光分光光度计光机结构设计》文中提出现代分析仪器技术,尤其是各种光谱仪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使现代分析化学从古典的纯化学分析转变为各类谱仪分析,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应用就是其中的典型。光谱分析仪器在生化、医药、卫生和环保等领域的测量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精度,近年来已在痕量高分子化合物、生物物质检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比较了各种光谱仪器的性能与机构,在现有光谱测量仪的基础上对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由步进电机带动凸轮旋转,从而带动光栅转动的新型设计方法,设计的凸轮结构简单,精密程度高且易加工,并且已经完成实验测试。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仪器光学器件的选择。根据测量设计要求选择了全息凹面衍射光栅常数和结构,搭建了实验光路。新系统减小了杂散光和干扰噪声,提高了光学系统的测量准确性。2)对仪器的光学系统进行了设计。对聚光镜、准直镜、成像镜进行了优化设计,系统像差大为减少,提高了光学系统的分辨率。3)通过比较正弦杆、余弦杆、凸轮等不同机械传动机构的复杂程度及其准确度,提出凸轮机构的传动设计,计算了凸轮转角与矢径之间的线性比例关系。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机械加工的复杂度。4)对分光系统进行了仿真测试。在200-800nm的可见光范围进行了数据采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凸轮在0-270度之间旋转可以满足相应的波长测量范围要求。5)对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光束调制器机构、光栅转台机构和狭缝机构进行了设计,改善了整机性能。

二、全息凹面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实验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息凹面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实验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ED光源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光电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技术发展状况
    1.3 国内外特定蛋白分析仪发展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原理
    2.1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2.2 光学原理
        2.2.1 分光光度法及吸光度
        2.2.2 Lambert-Beer定律
    2.3 系统分析方法
        2.3.1 终点法
        2.3.2 动态分析法
        2.3.3 固定时间法
    2.4 光电系统基本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学系统设计与分析
    3.1 LED光源设计与分析
        3.1.1 光源的选择与比较
        3.1.2 LED光源设计
    3.2 色散器件选型与分析
        3.2.1 分光器件的对比
        3.2.2 光栅的选型与分析
    3.3 全息凹面光栅
        3.3.1 全息凹面光栅基本原理
        3.3.2 全息凹面光栅像差理论
        3.3.3 全息凹面光栅光线追迹原理
    3.4 光学结构设计与分析
        3.4.1 准直透镜设计
        3.4.2 比色杯设计
        3.4.3 分离式矫正透镜设计
        3.4.4 分光光度计设计
    3.5 设计结果分析和讨论
        3.5.1 点列图分析
        3.5.2 均方根半径分析
        3.5.3 能量集中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电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
    4.1 LED驱动电路设计
        4.1.1 驱动电路选型
        4.1.2 驱动电路设计
    4.2 光电转换电路设计
        4.2.1 光电转换原理
        4.2.2 光电传感器比较
        4.2.3 光电传感器放大电路设计
    4.3 A/D转换电路设计
        4.3.1 电路比较
        4.3.2 ADC采样电路设计
    4.4 主控电路设计
        4.4.1 微控制器电路设计
        4.4.2 系统复位及看门狗电路
        4.4.3 电源转换电路
        4.4.4 模拟电源输入
    4.5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5.1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4.5.2 CAN总线通信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电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整体设计
    5.2 ADC时序控制及程序设计
    5.3 主程序设计
    5.4 通信接口程序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杂散光测试
    6.2 吸光度线性范围测试
    6.3 吸光度准确度测试
    6.4 吸光度稳定性测试
    6.5 吸光度重复性测试
    6.6 温度准确度与波动度测试
    6.7 临床项目批次内精密度测试
    6.8 仪器性能比较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光电系统实物及整机

(2)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及光谱/辐射定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太阳光谱仪及定标发展现状
        1.2.1 太阳光谱仪及定标国外发展现状
        1.2.2 太阳光谱仪及定标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系统结构及原理
    2.1 引言
    2.2 技术指标
    2.3 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结构
        2.3.1 凹面光栅双单色仪结构
        2.3.2 双通道结构
        2.3.3 光谱仪系统结构
        2.3.4 光谱仪工作原理
    2.4 波长扫描机构
        2.4.1 光栅色散原理
        2.4.2 波长扫描机构
    2.5 光电倍增管性能研究
        2.5.1 不同端窗的光电倍增管响应
        2.5.2 光电倍增管量子效率定标
        2.5.2.1 量子效率定标原理
        2.5.2.2 量子效率定标及结果
        2.5.2.3 量子效率定标不确定度分析
        2.5.3 光电倍增管温度响应特性
    2.6 小结
第3章 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光学元件长期稳定性研究
    3.3 信噪比性能研究
        3.3.1 信噪比理论估算
        3.3.2 信噪比测试及实验验证
    3.4 杂散光性能研究
        3.4.1 杂散光的来源
        3.4.2 杂散光测试方法
        3.4.3 杂散光测试
    3.5 系统响应线性度
        3.5.1 线性测量方法与原理
        3.5.2 线性测量装置及线性度验证
        3.5.3 系统线性测量及非线性修正
        3.5.4 系统线性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定标研究
    4.1 引言
    4.2 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光谱定标研究
        4.2.1 光谱定标方法
        4.2.2 线谱灯光谱定标
        4.2.3 光谱定标不确定度分析
    4.3 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辐射定标研究
        4.3.1 PTB同步辐射传递标准光源氘灯
        4.3.2 PTB标准氘灯辐照度定标
        4.3.3 PTB标准氘灯辐照度定标不确定度分析
        4.3.4 NIST标准卤钨灯辐照度定标
        4.3.5 NIST标准卤钨灯辐照度定标不确定度分析
        4.3.6 氘灯与卤钨灯辐照度定标比对
    4.4 小结
第5章 同步辐射定标研究
    5.1 引言
    5.2 同步辐射现状及理论
    5.3 同步辐射定标方案及定标不确定度影响源
        5.3.1 同步辐射定标方案
        5.3.2 同步辐射定标不确定度影响源
    5.4 同步辐射定标偏振影响
        5.4.1 光波的偏振特性
        5.4.2 偏振响应理论
        5.4.3 偏振对仪器定标精度影响
        5.4.4 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偏振响应测量
    5.5 降低偏振影响方法
        5.5.1 漫透射板减小偏振影响
        5.5.2 旋转定标方法减小偏振影响
    5.6 同步辐射定标不确定度预估分析
    5.7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全息凹面光栅设计理论扩展及曝光系统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全息凹面光栅的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1.2.2 弱光光谱检测研究现状
        1.2.3 曝光系统检测装调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全息凹面光栅设计理论及应用
    2.1 引言
    2.2 凹面光栅的符号规则
    2.3 费马原理
    2.4 衍射光栅的光程函数
    2.5 全息凹面光栅的像差理论
        2.5.1 全息凹面光栅的像差系数表达式
        2.5.2 全息凹面光栅的使用结构
    2.6 全息凹面光栅的光线追迹理论
    2.7 全息凹面光栅的设计方法
        2.7.1 基于像差函数的优化方法
        2.7.2 基于点列图的优化方法
        2.7.3 基于子午弧矢聚焦曲线拟合的优化方法
        2.7.4 设计方法的比较
    2.8 高分辨率罗兰光栅的优化设计实例
        2.8.1 罗兰光栅的弧矢像差校正
        2.8.2 罗兰圆全息光栅的像差平衡
        2.8.3 设计结果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全息凹面光栅设计理论扩展
    3.1 引言
    3.2 结合球面聚焦镜的全息凹面光栅模型
    3.3 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几何像差表达式
    3.4 目标函数的建立
    3.5 一体化优化设计实例
        3.5.1 使用结构及参数分析
        3.5.2 一体化设计和传统设计方法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息凹面光栅曝光系统检测装调方法改进
    4.1 引言
    4.2 基本原理
        4.2.1 全息凹面曝光系统检测装调模型
        4.2.2 Moiré条纹检测装调原理
    4.3 计算机辅助检测装调模型
        4.3.1 装调方程Ax+H=ΔF
        4.3.2 装调量的测量与计算
        4.3.3 检测装调最优化方法
    4.4 Moiré条纹精密检测装调算法流程
    4.5 Moiré条纹图像预处理
        4.5.1 边缘提取
        4.5.2 仿射变换
        4.5.3 滤波处理
    4.6 相位解包裹
    4.7 离散相位数据的拟合
        4.7.1 离散数据的均方差拟合
        4.7.2 Gram-Schmidt正交化
        4.7.3 像差多项式系数的计算
    4.8 曝光系统检测装调算法
        4.8.1 Moiré检测装调算法模拟
        4.8.2 检测装调实验
    4.9 误差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相对孔径全息凹面光栅研制
    5.1 引言
    5.2 大相对孔径全息凹面光栅设计
        5.2.1 单色仪光栅曝光参数设计
        5.2.2 单色仪光栅效率设计
    5.3 大相对孔径全息凹面光栅制作
        5.3.1 制作工艺介绍
        5.3.2 曝光系统调试
        5.3.3 凹面光栅的制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4)Seya-Namioka光栅一体化设计方法及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Seya-Namioka光栅研究理论基础
    2.1 凹面光栅性质和性能指标
        2.1.1 光栅的性质
        2.1.2 光栅的性能指标
    2.2 Seya-Namioka光栅的工作原理
    2.3 Seya-Namioka光栅光程函数理论
    2.4 光线追迹点列图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Seya-Namioka光栅一体化设计方法
    3.1 一体化设计方法的推导
        3.1.1 共同优化函数
        3.1.2 点列图均方根函数
        3.1.3 一体化设计方法的验证
    3.2 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应用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Seya-Namioka光栅曲率半径误差分析
    4.1 误差分析方法
    4.2 曲率半径误差的影响分析及补偿
        4.2.1 出入臂长度对曲率半径误差的补偿分析
        4.2.2 出入臂夹角对曲率半径误差的补偿分析
    4.3 本章小节
第5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5)超环面全息光栅的优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衍射光栅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超环面全息光栅研究历史和应用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超环面全息光栅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超环面全息光栅的符号规则
    2.3 衍射光栅的光程函数推导
    2.4 超环面全息光栅的光程函数理论推导
    2.5 超环面全息光栅的光线追迹理论推导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环面全息光栅优化设计
    3.1 引言
    3.2 超环面全息光栅光程函数优化设计理论
    3.3 超环面全息光栅平衡像差优化设计法
        3.3.1 超环面全息光栅光程像差函数
        3.3.2 超环面全息光栅刻线密度分布函数
        3.3.3 超环面全息光栅光线追迹点列图均方根函数
        3.3.4 超环面全息光栅平衡像差优化设计算法
    3.4 平衡像差优化设计法的应用
        3.4.1 平衡像差优化设计法的验证
        3.4.2 平衡像差优化设计法在超环面全息光栅设计中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环面全息光栅匀胶模型
    4.1 引言
    4.2 旋转涂覆理论简介
    4.3 牛顿粘滞定律与流体分类
    4.4 超环面全息光栅旋转涂覆光刻胶模型
    4.5 匀胶模型的适用性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超环面全息光栅参数误差及补偿
    5.1 引言
    5.2 光谱综合性能评价函数
    5.3 超环面全息光栅记录参数和使用参数误差的分析和补偿
        5.3.1 超环面全息光栅使用参数误差分析与补偿
        5.3.2 超环面全息光栅记录参数误差分析与补偿
        5.3.3 超环面全息光栅基底曲率半径误差分析与补偿
        5.3.4 超环面全息光栅基底匀胶参数误差分析与补偿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超环面全息光栅制作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超环面全息光栅制作工艺简介
    6.3 匀胶实验
        6.3.1 光刻胶厚度理论分布曲线和参数
        6.3.2 不同条件下的光刻胶厚度分布
        6.3.3 原子力显微镜与椭偏仪测量值对比
    6.4 匀胶工艺缺陷分析
    6.5 用于宽波段光栅单色仪的超环面全息光栅制作
        6.5.1 超环面全息光栅的参数确定
        6.5.2 超环面全息光栅曝光光路设计与搭建
        6.5.3 超环面全息光栅制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6)在线式分光测色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在线式颜色测量的特点及要求
    1.3 在线式分光测色仪发展概况
        1.3.1 颜色测量仪器分类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在线式分光测色仪的发展趋势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颜色测量理论及误差分析
    2.1 CIE标准色度系统
        2.1.1 色度学中常用的三个光学物理量
        2.1.2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
        2.1.3 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2.1.4 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2.2 均匀颜色空间及色差
        2.2.1 CIE1964均匀颜色空间
        2.2.2 CIE1976均匀颜色空间
    2.3 颜色测量
        2.3.1 颜色测量的方法
        2.3.2 物体颜色测量的几何条件
        2.3.3 几何条件的选择
    2.4 CIE色度计算及误差分析
        2.4.1 波长范围和波长间隔的确定
        2.4.2 光谱反射率因数误差对颜色测量精度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仪器指标及设计方案研究
    3.1 应用需求及主要技术指标
    3.2 仪器指标分析
        3.2.1 波长范围、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和波长误差
        3.2.2 反射率因数测量范围
        3.2.3 测量区域、测量距离和其他指标
    3.3 分光测色仪的精度分析
        3.3.1 重复性
        3.3.2 仪器间一致性
        3.3.3 距离变化误差
    3.4 仪器设计方案研究
        3.4.1 几何条件
        3.4.2 光源
        3.4.3 紫外光控制
        3.4.4 光路结构
        3.4.5 被测物抖动的补偿措施
        3.4.6 内部定标和外部定标结合
    3.5 总体设计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在线式分光测色仪光学系统研究
    4.1 光谱仪系统研究及设计
        4.1.1 探测器选择
        4.1.2 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及结果分析
        4.1.3 消二级衍射光谱滤光片
        4.1.4 光纤和光谱仪数值孔径匹配研究
        4.1.5 光谱仪公差分析
    4.2 样品探测支路收集系统研究及设计
        4.2.1 样品探测支路收集光学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4.2.2 样品探测支路收集光学系统设计及结果分析
        4.2.3 样品探测支路光学全系统与光纤选择
    4.3 照明系统研究及设计
        4.3.1 设计方案简述
        4.3.2 光源选择
        4.3.3 环形反射镜选型及设计
    4.4 在线式分光测色仪光学全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算法研究及原理样机性能测试
    5.1 双光束光谱仪数据处理算法研究
    5.2 距离补偿算法研究
    5.3 原理样机研制
    5.4 分系统性能测试
        5.4.1 光谱分辨率测试
        5.4.2 波长定标
        5.4.3 光谱仪信噪比测量
    5.5 组合系统性能测试
        5.5.1 重复性测试
        5.5.2 仪器间一致性测试
        5.5.3 距离变化误差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7)凹面全息光栅单色仪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Ⅳ型凹面光栅理论及参数设计
2 单色仪结构设计及工作流程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结论

(8)基于Féry棱镜分光的太阳光谱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空间太阳辐射测量概况
    1.2 空间 SSI 测量仪器及任务发展概况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宽光谱棱镜太阳光谱仪原理
    2.1 光谱仪器基本原理
    2.2 Féry 棱镜光谱仪原理
    2.3 宽光谱棱镜太阳光谱仪总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学系统设计与装调
    3.1 主分光光路系统设计
    3.2 光谱响应函数(SRF)及带宽仿真
    3.3 参考光路系统设计
    3.4 光机系统装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子学测控系统设计
    4.1 电子学测控系统原理及设计指标
    4.2 嵌入式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3 嵌入式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4 PC 机主控软件设计
    4.5 电子学性能测试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波长和辐照度定标实验
    5.1 波长定标实验
    5.2 SRF 测量实验
    5.3 辐射定标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9)阵列CCD单色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阵列CCD单色仪的研究背景
    1.3 单色仪的发展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的内容
2 阵列CCD单色仪的设计
    2.1 单色仪工作原理
        2.1.1 传统光栅单色仪基本构造介绍
    2.2 阵列CCD单色仪工作原理
    2.3 阵列CCD单色仪的基本结构
        2.3.1 系统光源——溴钨灯
        2.3.2 样品池
        2.3.3 狭缝
        2.3.4 分光系统的核心部件——平场全息凹面光栅
        2.3.5 CCD的特性分析
        2.3.6 主控制器(Atmega128单片机)
        2.3.7 可编程智能TFT LCD模组
3 单色仪的系统构建和光路调整
    3.1 阵列CCD单色仪系统的构建
    3.2 电源电路设计
    3.3 主控制器部分电路
    3.4 与触屏及CCD连接部分电路
    3.5 光路的调整
4 定标与实验结果分析
    4.1 应用程序编写
    4.2 光波长标定实验原理
    4.3 光波长定标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4 实验结果分析
5 总结和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实验过程中的代码
致谢
个人简历

(10)荧光分光光度计光机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荧光分光光度计概述
    1.1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1.2 工作原理与测量方法
        1.2.1 工作原理
        1.2.2 测量方法
    1.3 国内外发展概况
    1.4 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1.4.1 选题背景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关键部件与理论分析
    2.1 光栅
        2.1.1 光栅概述
        2.1.2 光栅的衍射原理
        2.1.3 光栅元件的选择
        2.1.4 凹面衍射光栅
    2.2 单色仪
        2.2.1 单色仪概述
        2.2.2 单色仪的基本类型
    2.3 波长扫描机构
        2.3.1 正弦机构
        2.3.2 余割机构
        2.3.3 凸轮机构
    2.4 激发与荧光
        2.4.1 分子结构与分子能级
        2.4.2 激发原理
        2.4.3 荧光原理
第三章 光学系统设计
    3.1 全场凹面光栅的光学结构
    3.2 平场凹面光栅的工作原理及选择
        3.2.1 工作原理
        3.2.2 选择依据
        3.2.3 产品选择
    3.3 平场全息凹面光栅的优化设计
        3.3.1 设计原理与方法
        3.3.2 优化计算
        3.3.3 设计结果
    3.4 分光光度测量系统
        3.4.1 关键部件简介
        3.4.2 光路设计
    3.5 重要元件设计
    3.6 光源的选择与设计
        3.6.1 光源选取原则
        3.6.2 常用激发光源
        3.6.3 短弧氙灯
    3.7 光学系统设计效果
    3.8 光学误差分析
第四章 仪器机械系统设计
    4.1 凸轮机构简介
        4.1.1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基本原理
        4.1.2 两种凸轮设计
    4.2 线性扫描机构设计
    4.3 设计效果分析
    4.4 光束调制器设计
        4.4.1 主动同步光束调制器
        4.4.2 被动同步光束调制器
    4.5 光栅转台机构设计
        4.5.1 光栅转台的设计要求
        4.5.2 光栅转台的设计
    4.6 光谱狭缝机构设计
        4.6.1 光谱狭缝机构的主要要求
        4.6.2 宽度可调狭缝机构设计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论文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全息凹面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实验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ED光源的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光电系统研究[D]. 李俊纬. 江南大学, 2020(01)
  • [2]紫外—真空紫外太阳光谱仪及光谱/辐射定标研究[D]. 李寒霜.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9(01)
  • [3]全息凹面光栅设计理论扩展及曝光系统检测技术研究[D]. 赵旭龙.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7(08)
  • [4]Seya-Namioka光栅一体化设计方法及误差分析[D]. 孟竹.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7(06)
  • [5]超环面全息光栅的优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研究[D]. 杨硕.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6(08)
  • [6]在线式分光测色仪研究[D]. 刘怡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5(11)
  • [7]凹面全息光栅单色仪设计[J]. 贺文婷,江毅,李磊,肖尚辉,江艳. 光学技术, 2014(04)
  • [8]基于Féry棱镜分光的太阳光谱仪研究[D]. 张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4(08)
  • [9]阵列CCD单色仪的研制[D]. 张勇. 郑州大学, 2013(11)
  • [10]荧光分光光度计光机结构设计[D]. 赵园园. 天津理工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全息凹面光栅单色仪杂散光的实验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