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语言程序设计中字符与汉字显示函数的编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龙[1](2021)在《基于PBL的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
孙曜[2](2020)在《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研发产业的发展,汽车数量迅速增多,停车难成了有车一族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针对传统停车场的不足而设计的现代化智能停车场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智能停车场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设施,它可以有效的解决乱停车造成的停车混乱的问题,促使停车正规化,也能减少车主担心车被盗的担忧,这直接关系的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直接影响停车场管理的便捷性与高效性。是现在智能停车场中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本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下面的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整个停车场的信息智能化管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车牌定位和识别。系统采用基于色彩纹理的方法对车牌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加以BP神经算法处理识别结果,得到识别出的车牌号;2)最优路径算法。根据目前停车场状况,采用A*算法改良算法,分析出需停车辆到各个车位的权值,综合比较,从而找出最优路径;3)信息处理。基于SQL Server平台对停车场信息进行信息管理、信息交流、信息导出,对停车信息智能化管理;4)安全管理。为了保证用户隐私,提高停车场安全性,必须对用户信息进行加密保护,所以要对用户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在软件上,采用高效的C#编程语言,完成的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停车场日常管理智能化。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停车场的实时状况,从而高效快捷的实现停车场各项管理。
段秋雨[3](2020)在《煤矿井筒卸压槽变形实时监测仪的设计》文中认为井筒卸压槽能够有效地吸收井筒的竖向压力,但是地下流水、流沙等地质活动的长期作用会使卸压槽发生变形,会对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若在小变化时,没有及时采取井筒周围注浆加固等措施,任由其发展,将会造成井筒产生更大的变形,修复难度加大。若能对卸压槽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其形变量和变化趋势,在发生可控变形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能够降低维修难度和维护成本,对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套可用于上述卸压槽变形的自动、实时监测仪。监测仪由多个井下分机和一个井上主机组成,主机与分机之间采用主从结构,通过485总线连接。每个分机通过地址编码电路设置自身地址,主机根据地址信息采用循环扫描的方式与各分机进行通信,以达到同时监测多个卸压槽的目的。分机使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LVDT位移传感器来检测井筒卸压槽的微小变形,并将卸压槽的变形信息上传至地面监控主机。若卸压槽的变形超过了事先设定的阈值,主机将自动通过光耦隔离器启动声光报警装置。主机通过液晶屏将卸压槽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形数据以曲线形式动态显示,同时分析卸压槽的每日、每周变形量,可以宏观地掌握卸压槽变形趋势,作为进行下一步保护措施的有效依据。该监测仪在实验室经过单机、联机测试,各项数据准确、稳定,实时性较强,各项功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接下来可以进入下井安装试用阶段。
张登翔[4](2020)在《基于ZYNQ的数码管显示识别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在自动化仪表中,数码管作为常用的显示设备,通常显示温度、湿度、指标、等重要参数数据。在一些工厂或者企业中,尤其处于危险地带或者不便于人为观察的地方,对这些设备仪器数据的监测一直以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对于某些老旧的仪器设备往往并未带有数字接口例如串口、USB接口、乃至网口等用于自动化的上传设备参数数据,往往是由人工进行终端显示数据的采集。在实际的采集过程中往往存在人工采集时人为的误差,以及采集效率低下等问题。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取代人工抄表,但是当今的图像处理技术一般通过摄像头采集终端仪器显示界面后传送到PC或者服务器端进行具体的数字处理与识别,这一处理方式存在效率低,体积大以及可移植性差,以及一旦终端设备数量增多不能实时的进行识别处理等问题。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这些工厂企业中的器件都需要面临计算机综合化的趋势,数据的采集识别需要更加的安全、准确、高效的方法,因此对于这些场合,研究开发一款智能化、快速化、可移动化的便携式数码管识别监测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在对现有的数字识别处理方式进行探索与分析后,针对于数码管显示数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设计了一款便携式数码管识别监测系统,该系统硬件以ZYNQ芯片为核心,采用曝光时间可以动态调节的工业相机作为图像采集单元,采用10.1英寸液晶触摸屏作为系统人机交互设备,同时搭载了大容量的存储芯片以及千兆网卡,在保证识别数据可以实时本地存储的同时确保了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有效解决了传统PC体积过大以及可移植性差等问题。系统软件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的数字识别相关理论,以及在对本系统功能需求分析之后,对各相关模块单元进行了详细设计,以ARM负责系统整体控制,FPGA负责图像数据的算法处理与识别,在充分发挥FPGA并行运算速度快的优点的同时利用ARM处理器高速低功耗的优势,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互补。同时对该系统ARM端进行了Linux操作系统与QT库的移植,并在此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完成了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主要包括有:图像采集程序、LCD与触摸屏驱动程序、网络通信程序以及人机交互程序等相关程序的开发。在FPGA端主要完成了针对数码管字符处理相关算法的开发,主要包括有:字符图像预处理与增强、图像数据的二值化、字符矫正、字符分割以及字符的特征提取及匹配等相关算法的开发与实现。最终实现了本系统操作上的智能化与快速化,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该系统。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本系统进行了综合实验。在完成对数码管数字识别系统功能测试的基础上,通过模拟不同环境对本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对常规数字字符的识别本系统可以达到97.9%的准确率,从而该嵌入式数码管数字识别系统的各项功能均达到系统要求,实现了课题规定的预期目标,可以稳定可靠地运行。
翟宝蓉[5](2020)在《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工业控制领域对人机交互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具有显示、操作和通信功能的人机交互终端能实现对控制设备的实时监控,在工业控制领域中成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工业领域中实现人机交互的方式,在分析以往人机交互中存在的问题和一般控制系统对人机交互终端的需求后,设计了与控制端通过CAN总线实现通信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并在快开压滤机系统中试验。通过分析工业控制领域中对人机交互终端在操作界面、监控画面、通讯接口方面的需求和系统性能要求,选择STM32F407ZGT6微处理器为系统的控制核心,基于μC/OS-Ⅲ实时操作系统和Em Win图形界面库,通过CAN总线与控制端通信,完成了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首先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了以STM32F407ZGT6为核心的最小系统模块、电源模块、液晶触摸屏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等硬件电路模块,并分析了各模块工作原理,按照电路原理图制作了硬件电路板,经过焊接、调试实现了人机交互终端硬件平台的开发。接着进行软件部分的开发,移植μC/OS-Ⅲ实时操作系统和Em Win图形界面库作为软件应用层开发的基础,根据终端需实现的功能确定了软件总体框架,包括多个交互界面显示设计、界面操作控制、CAN通信协议制定方面等,基于多任务操作系统按模块划分为CAN消息的接收和发送、触摸检测、界面管理、实时显示和动画显示多个功能独立的任务,由系统内核实现高效的任务管理调度、任务间的同步与通信,保证系统运行的实时性。本文开发的人机交互终端已在快开压滤机系统中试验,由多个不同的界面实现终端的监控功能,在界面通过动画显示、文字图形、触摸操作实现交互,交互终端和控制终端之间通过CAN通信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为用户提供了友好、便捷的人机交互功能,经测试该终端可长时间稳定运行,满足系统的需求。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高艺娟[7](2019)在《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学习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智能家居技术发展迅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备受追捧的行业。目前,我国从事该行业的人才极其缺少,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在纷纷抢占智能家居人才资源。因此,加强智能家居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本科及中高职类院校纷纷申报开设物联网专业智能家居方向,而供学生学习实训的平台和设备市面上不多。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开发了智能家居学习实训系统。本文总结了自己主导开发的该项目,对智能家居学习实训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本系统基于Wi-Fi技术、Qt平台和Android平台,可以通过PC端或者移动端对家电进行远程控制以及温度、烟雾、甲烷、人员进出进行监控,适合中高职学生或者电子爱好者学习智能家居相关知识与技能。本系统结构灵活,可根据教学和实际的需要增减硬件或软件模块。本系统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技术、安卓开发技术等诸多领域。本文对智能家居学习实训系统的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过对当下各种无线传感网的技术分析比较,选定了 Wi-Fi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对多种编程语言的比较,选择了使用C++语言利用Qt开发工具来管理所用到的各种电控设备和传感器。硬件核心为STC89C516RD+单片机,选用C语言利用Keil开发工具设计完成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系统的传感器和电控设备的控制开发。选择Java语言利用Eclipse软件来设计传感器数值的图形界面,实现安卓移动端的软件功能,配合完成整个智能家居学习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各模块的主要芯片采用较常用和廉价的芯片,但原理和方法是通用的,可移植性强,若换成性能更高的芯片便可满足更高要求系统的应用,因此本系统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鄂禹蒙[8](2019)在《嵌入式超声测距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AVR单片机的嵌入式超声测距系统设计,主要实现的功能为由矩阵薄膜键盘键入安全距离并由数码管显示,测试距离由LCD显示,对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显示在LCD上并对超声测距进行温度补偿处理,从而确定超声波传播速度,当测试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LED灯闪烁报警。本次设计的硬件运行平台采用的是ATMEL公司推出的ATmega128单片机,超声波探头、矩阵薄膜键盘、LCD显示屏、DS18B20温度传感器是通过插针与设计好的硬件平台连接的。首先进行温度检测,根据当前温度值确定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做一个温度补偿,然后由ATmega128发送一个高电平触发超声波发送探头,由接收探头返回一个高电平,高电平持续时间与超声波往返时间相同,软件实现过程中只需计算回波持续时间即可,继而通过T1定时/计数器计时并计算障碍物距离,在LCD上显示距离并通过串口通信向PC机上传数据,最后将测试距离与由键盘输入的安全距离进行比较,小于安全距离时由ATmega128引脚交替输出高低电平控制LED灯闪烁报警。该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实现了距离的检测,显示以及数据上传,对比等功能,系统运行结果正确,证明设计思路正确。
张琳涓[9](2019)在《面向计算思维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分析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几年,计算思维的概念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当中,也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新修订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将计算思维作为了信息技术四个核心素养之一。通过阅读文献可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计算思维与信息技术学科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程序设计模块被看做是提升学生计算思维的最主要的部分。在国内用程序设计模块来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仍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如何在高中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本研究是以建构主义、认知主义、合作主义等学习理论为基础,分析现有的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和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案例,构建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根据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在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中选取了两个平行班进行教学实践,实践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等方式来验证该模式的教学效果,为之后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方面的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大概分为五个部分:研读文献、构建教学模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总结与展望等。研究文献这部分,笔者把“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和“计算思维”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将计算思维概念、计算思维教学、计算思维程序教学等进行了文献综述,发现不同学者所构建的教学模式都与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有关,因此在模式构建阶段,笔者试图构建一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构建模式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分析现有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案例,分析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在建构主义、认知主义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相应模式的构建,之后用数学公式将构建的模型形式化,根据该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部分,笔者以高中一年级为研究对象,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效果部分,笔者采用的是准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具体的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的分析来对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进行测试,进而验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在总结展望部分,笔者结合学生的访谈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和考试成绩等总结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策略。面向计算思维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计算思维为重点,将计算思维的方法融入到程序设计课程当中,能够加深更多的学习者和教师对计算思维的认识。本研究通过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本文构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计算思维能力提升的效果来说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
崔潇方[10](2019)在《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对编程能力提升的教学实验研究 ——以某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与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当前中职教育仍存在不足,笔者在实习阶段时常听到学生抱怨编程课程太难、太抽象、太深奥,与当地一线编程教师进行探讨,编程与数学能力有一定的联系,而学校对专业课教育抓得紧而对数学课的关注度不足。对于本身逻辑思维不强的中职学生而言,学习编程课程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本文将探讨改变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对编程能力的是否存在影响,并对中职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为未来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提供参考。笔者以天津某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三个方面进行试验,选取两个水平相近班级,分别对两班进行数学和C语言课程教学实施,教学完成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试卷检测的工具收集数据,最后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以佐证和论证实验可信性和准确性。得出研究结论如下,GeoGebra可以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而且数学学习效果的改善对编程能力的提升有显着性影响。
二、C语言程序设计中字符与汉字显示函数的编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语言程序设计中字符与汉字显示函数的编制(论文提纲范文)
(2)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组成 |
1.3 停车场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
2.1 社会需求分析 |
2.1.1 社会分析 |
2.1.2 经济分析 |
2.2 系统设计要求 |
2.2.1 功能要求 |
2.2.2 系统设计要求 |
2.3 系统方案选择 |
2.3.1 系统开发平台 |
2.3.2 技术支持方案 |
2.3.3 数据库平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 |
3.1 停车场硬件设计 |
3.2 智能停车系统设计 |
3.2.1 常用车牌定位方法 |
3.2.2 基于色彩纹理的车牌定位方法 |
3.2.3 BP神经网络 |
3.2.4 数据字典 |
3.3 软件系统设计 |
3.3.1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3.2 用户界面需求 |
3.4 移动终端和智能停车场结合 |
3.4.1 用户登录模块 |
3.4.2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 |
3.4.3 查询导航模块 |
3.4.4 车位预约模块 |
3.4.5 车位推荐模块 |
3.4.6 反向寻车模块 |
3.4.7 线上支付模块 |
3.5 数据中心管理 |
3.5.1车位信息 |
3.5.2 用户信息 |
3.6 系统安全保护 |
3.6.1 管理隐藏按键 |
3.6.2 管理人员身份验证 |
3.6.3 持卡信息验证 |
3.7 辅助功能 |
3.7.1 历史信息导出 |
3.7.2 连接下位机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测试 |
4.1 信息系统主界面 |
4.2 管理界面 |
4.3 功能检测 |
4.3.1 检测概述与目的 |
4.3.2 检测过程及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成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煤矿井筒卸压槽变形实时监测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课题主要创新点 |
2 监测仪方案选型与设计 |
2.1 监测仪设计要求 |
2.2 监测仪方案选型 |
2.3 监测仪的总体设计方案 |
2.4 监测仪的工作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3 监测仪硬件设计 |
3.1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
3.2 LVDT传感器电路设计 |
3.3 模数转换模块设计 |
3.4 地址编码电路设计 |
3.5 参数设置模块设计 |
3.6 声光报警模块设计 |
3.7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
3.8 通信模块设计 |
3.9 电源模块设计 |
3.10 硬件抗干扰与可靠性设计 |
3.11 本章小结 |
4 监测仪软件设计 |
4.1 主程序设计 |
4.2 按键模块程序设计 |
4.3 存储模块程序设计 |
4.4 波形发生模块程序设计 |
4.5 模数转换模块程序设计 |
4.6 传感器非线性校正 |
4.7 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
4.8 液晶屏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
4.9 本章小结 |
5 监测仪功能调试 |
5.1 硬件电路调试 |
5.2 软件功能调试 |
5.3 整机调试与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ZYNQ的数码管显示识别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应用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数字识别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
2.1 基于模板匹配的字符识别算法 |
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字符识别算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3.1 系统功能要求 |
3.2 总体框架设计 |
3.3 系统硬件平台 |
3.3.1 工业相机选型与分析 |
3.3.2 系统主控模块 |
3.4 系统软件框架与图像处理模型 |
3.4.1 软件框架 |
3.4.2 图像处理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
4.1 工业相机接口电路 |
4.2 系统存储与启动电路 |
4.3 系统串口调试电路 |
4.4 人机交互电路 |
4.5 系统网络通信电路 |
4.6 系统PCB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Linux系统搭建 |
5.2 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
5.2.1 Linux USB总线架构 |
5.2.2 USB工业相机驱动 |
5.2.3 相机应用程序设计 |
5.3 LCD驱动程序设计 |
5.3.1 LCD驱动时序 |
5.3.2 Vivado工程配置 |
5.3.3 LCD驱动代码 |
5.4 触摸屏驱动 |
5.4.1 触摸屏通信时序 |
5.4.2 触摸屏驱动程序设计 |
5.5 系统字符处理算法 |
5.5.1 Laplace算子图像增强 |
5.5.2 OTSU自适应二值化 |
5.5.3 字符矫正 |
5.5.4 字符分割 |
5.5.5 字符特征提取 |
5.6 系统算法硬件集成 |
5.6.1 Vivado HLS使用与分析 |
5.6.2 算法集成 |
5.7 远程通信应用程序设计 |
5.7.1 Socket编程原理 |
5.7.2 系统应用通信协议 |
5.7.3 通信应用程序 |
5.8 QT程序设计 |
5.8.1 QT库移植 |
5.8.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功能测试 |
6.1 系统整机测试 |
6.1.1 系统开机显示界面 |
6.1.2 系统测试结果 |
6.2 实验数据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人机交互方面的发展及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人机交互终端的整体方案设计 |
2.1 人机交互终端的功能分析 |
2.2 人机交互终端的性能分析 |
2.3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选择 |
2.4 CAN总线通信方式 |
2.5 终端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人机交互终端的硬件部分设计 |
3.1 硬件部分总体设计 |
3.2 硬件各模块的电路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人机交互终端的软件部分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的建立 |
4.2 软件部分总体设计 |
4.3 应用层软件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人机交互终端的调试及试验 |
5.1 硬件电路的实现和调试 |
5.2 交互终端功能及试验情况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7)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学习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课题发展前景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智能家居主要技术 |
2.2 无线网络技术分析与选择 |
2.3 移动监控终端操作系统分析与选择 |
2.4 系统总体设计 |
第三章 智能家居学习实训系统硬件设计 |
3.1 传感器和继电器选型与设计 |
3.2 单片机选型与设计 |
3.3 Wi-Fi模块选型与设计 |
3.4 显示屏选型与设计 |
3.5 AD/DA转换模块选型与设计 |
3.6 电平转换模块选型与设计 |
3.7 风扇模块选型与设计 |
3.8 终端模块硬件总体结构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家居学习实训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4.1.1 Keil C51 V9. 00特点与操作 |
4.1.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4.2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4.2.1 Qt软件程序设计思路 |
4.2.2 上位机系统开发设计过程 |
4.3 移动端软件设计 |
4.3.1 Android体系结构和基本组件 |
4.3.2 移动端系统开发设计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调试 |
5.1 下位机调试 |
5.2 上位机调试 |
5.3 移动端软件调试 |
5.4 断电恢复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本系统实践教学应用与分析 |
6.1 本系统教学应用 |
6.2 本系统实践教学过程与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嵌入式超声测距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AVR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
1.1.1 AVR单片机的形成由来 |
1.1.2 AVR单片机的现状 |
1.2 超声波技术发展概况及现状 |
1.2.1 超声波技术的发展史 |
1.2.2 超声波技术的现状 |
1.3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开发工具介绍 |
2.1 硬件开发工具 |
2.1.1 AD6.9 简介 |
2.1.2 AD6.9 的使用简介 |
2.2 软件开发工具 |
2.2.1 ICCAVR集成开发环境简介 |
2.2.2 ICCAVR特点 |
2.3 下载烧录工具 |
2.3.1 AVR Studio简介 |
2.3.2 AVR Studio的使用 |
2.4 仿真工具 |
2.4.1 Protues简介 |
2.4.2 Protues的使用 |
2.4.3 Protues的特点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总体设计 |
3.2 CPU选型及其引脚分配 |
3.2.1 ATmega128 简介 |
3.2.2 ATmega128 引脚分配 |
3.3 ATmega128 单片机硬件结构简介 |
3.3.1 ATmega128 的内核 |
3.3.2 ATmega128 的存储器 |
3.3.3 ATmega128 的中断及中断响应 |
3.3.4 ATmega128 的定时器/计数器 |
3.3.5 ATmega128 的总线接口 |
3.3.6 TWI总线接口 |
3.4 原理图设计 |
3.4.1 电源模块 |
3.4.2 复位电路 |
3.4.3 外部时钟晶振电路 |
3.4.4 JTAG下载端口 |
3.4.5 LED 驱动电路 |
3.4.6 MAX232 通信电路 |
3.4.7 DS18B20 温度检测模块 |
3.4.8 外接字符点阵LCD液晶显示模块 |
3.4.9 矩阵键盘及数码管动态显示专用电路 |
3.4.10 超声波测距模块 |
3.5 硬件平台的PCB |
3.6 硬件设计中的问题总结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技术简介 |
4.1.1 标示符和关键字 |
4.1.2 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和变量 |
4.1.3 程序中的语句种类 |
4.2 总体设计 |
4.2.1 主程序设计 |
4.2.2 I/O端口初始化模块 |
4.2.3 LCD液晶显示程序模块 |
4.2.4 串口通信程序模块 |
4.2.5 延时函数模块 |
4.2.6 ZLG7290 专用电路模块 |
4.2.7 DS18B20 温度检测模块模块 |
4.3 问题总结 |
第5章 系统仿真 |
5.1 仿真电路 |
5.2 仿真实现 |
第6章 系统运行 |
6.1 程序下载过程 |
6.1.1 硬件下载连接 |
6.1.2 下载过程 |
6.2 系统运行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面向计算思维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计算思维是信息时代背景下学习者的必备能力 |
1.1.2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 |
1.1.3 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普遍缺乏是培养该能力的本质要求 |
1.2 研究现状 |
1.2.1 计算思维的研究现状 |
1.2.2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计算思维 |
2.1.2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合作学习理论 |
第3章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 |
3.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
3.2 现有的相关教学模式的分析 |
3.3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构建依据 |
3.3.1 计算思维的内在要求 |
3.3.2 国内外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过程的分析 |
3.3.3 现有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分析 |
3.4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构建 |
3.5 数学模型证明该模式的合理性 |
第4章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
4.1 学习者分析 |
4.1.1 学习者认知特征分析 |
4.1.2 学习者初始计算思维水平分析 |
4.1.3 学习者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态度分析 |
4.1.4 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分析 |
4.2 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 |
4.3 学习环境设计 |
4.4 教学策略设计 |
4.4.1 合作学习策略 |
4.4.2 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
4.5 教学评价的设计 |
第5章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实施与效果分析 |
5.1 实验准备 |
5.1.1 问卷编制的依据 |
5.1.2 问卷的设计 |
5.1.3 问卷预测试 |
5.1.4 问卷信效度检验 |
5.1.5 问卷发放 |
5.1.6 访谈提纲设计 |
5.2 实验设计 |
5.2.1 实验目标 |
5.2.2 实验对象 |
5.2.3 实验假设 |
5.2.4 实验变量 |
5.2.5 实验内容 |
5.3 课程实施 |
5.3.1 “For循环”案例 |
5.3.2 “综合实践”案例 |
5.4 效果分析 |
5.4.1 学生学习态度数据分析 |
5.4.2 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数据分析 |
5.4.3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
5.4.4 访谈结果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计算思维教学实施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3.1 研究不足 |
6.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计算思维能力量表 |
附录三 学生C语言考试题 |
附录四 实验前学生基本情况调查 |
附录五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期间论文成果 |
(10)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对编程能力提升的教学实验研究 ——以某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编程能力的重要性 |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现状 |
三、数学在中职的重要性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编程问题的国内文献 |
二、GeoGebra软件与学习效果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
三、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学习效果 |
二、编程能力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视听教学理论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路线图 |
第二节 研究工具 |
一、GeoGebra制作工具 |
二、数据收集工具 |
三、数据处理工具 |
第四章 GeoGebra软件对数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利用GeoGebra软件辅助教学设计 |
一、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
三、正弦函数案例的设计 |
第二节 学习效果的结果分析 |
一、预测试 |
二、确定研究对象 |
三、教学实施 |
四、学习效果前测结果分析 |
五、学习效果后测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数学学习效果对编程能力提升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C语言课程的教学设计 |
一、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
三、C语言中if语句案例的设计 |
第二节 编程能力实验结果分析 |
一、试卷的分析 |
二、编程能力结果分析 |
三、非正式访谈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讨论 |
一、结果分析 |
二、对策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一、局限与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1 18级计算机应用专业期中数学试卷 |
附录 A2 数学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 |
附录 A3 C语言编程能力测试试卷 |
附录 A4 实验班非正式性访谈 |
附录 B1 预测试的信度 |
附录 B2 预测试的KMO和 Bartlett的检验 |
附录 B3 每个维度平均值的相关性 |
附录 B4 一班与二班数学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
附录 B5 一班与三班数学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
附录 B6 二班与三班数学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
附录 B7 前测学习效果独立样本t检验 |
附录 B8 后测学习效果独立样本t检验 |
致谢 |
四、C语言程序设计中字符与汉字显示函数的编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BL的中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D]. 张鹏龙.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智能停车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曜. 扬州大学, 2020(04)
- [3]煤矿井筒卸压槽变形实时监测仪的设计[D]. 段秋雨.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4]基于ZYNQ的数码管显示识别系统[D]. 张登翔.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人机交互终端的设计与开发[D]. 翟宝蓉.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2)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学习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高艺娟. 厦门大学, 2019(07)
- [8]嵌入式超声测距系统设计[D]. 鄂禹蒙.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3)
- [9]面向计算思维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为例[D]. 张琳涓.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中职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对编程能力提升的教学实验研究 ——以某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D]. 崔潇方. 天津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