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育苗移栽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薛向磊[1](2020)在《取栽一体式棉花钵苗移栽机关键部件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棉花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的30%—50%来自于最佳栽培技术,其中棉花钵苗移栽技术是有效的增产方式之一,其优点包括:(1)与直播相比省种50%以上,减少种植投入的同时提升单产10%-20%;(2)节省土地资源,便于实现水肥管控自动化以减少棉苗病虫害的产生;(3)便于选育壮苗以提升棉花品级,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田,但旱田钵苗移栽技术发展缓慢,全自动移栽的推广远远落后于水田机型;国外针对全自动旱田钵苗移栽机型的研发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系列显着成果:欧美等国采用机电液控制多套装置串联完成取苗、输送、开穴和栽植等动作,整机结构复杂且较难维护;日本研制了顶出式钵苗移栽机,但需要配置特制硬质秧盘。上述机型均因为综合成本过高,未能在我国推广。国内对于钵苗移栽机械的研究起步较晚,市场上多为半自动机型,限制了我国钵苗移栽农艺大面积推广,国内亟需展开针对高效轻简化全自动钵苗移栽机的研制。送苗装置与取苗栽植机构作为全自动移栽机的两大核心部件,前者将钵苗精准有序的送至取苗位置供取苗栽植机构连续取苗,取苗栽植机构经过取苗、输送、开穴、栽植等动作完成钵苗移栽,二者的配合效果直接影响移栽机作业性能,是实现全自动钵苗移栽的关键一环。为此,针对送苗装置与取苗栽植机构展开设计研究是解决我国旱田钵苗移栽机械化难题的关键步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以棉花钵苗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专利号:201811064900.7),用一套回转机构驱动取苗机构与鸭嘴栽植器,完成取苗、送苗、接苗和植苗等动作。此外,为实现送苗过程全自动,本文配合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设计了一种棘轮连杆式钵苗移栽机纵向送苗机构,运用“机构分析-运动学建模-编程优化-试验分析”的设计方法对纵向送苗机构展开优化,并结合课题组提出的变速移箱方案完成送苗装置的设计。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农艺要求利用植物工厂培育棉花钵苗,对适龄棉苗特性进行研究,分别选取20d-40d的棉花壮苗进行夹断试验,结果表明:苗龄35d的棉苗茎秆最小抗拉力为44.550N,最大拔苗力为7.213N,结合前人研究结论,证明棉花钵苗可用于夹苗移栽。(2)基于回转式移栽机构运动机理与鸭嘴栽植器的栽植要求,提出“8”字形取苗、送苗与“γ”形接苗、植苗的移栽轨迹,由取苗非圆轮系控制取苗机构,栽植非圆轮系控制鸭嘴栽植器二者共用同一齿轮箱各自形成设计要求的轨迹与姿态,完成钵苗移栽所需的取苗、输送、开穴和栽植等动作需要。(3)建立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数学解析模型,得出取苗尖点和鸭嘴栽植器尖点作业过程的运动学模型,为开展取栽一体式棉花钵苗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4)根据移栽机构运动学理论模型与棉苗移栽作业要求,提出了16个优化目标并将其数字化,开发了“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优化设计软件”。将上述目标要求嵌入该软件,通过人机交互优化,操作人员可实时观察动态优化结果,反馈最终调节参数,大幅度降低优化难度,可以快速而精准地求解出移栽机构的轨迹和姿态。此外,所述所有目标值均为可调,使用者可根据具体设计要求修改,以适用于不同作物的移栽要求。该软件已获得软件着作登记(登记号:2018SR983784)。(5)通过软件优化得出一组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的结构参数,以此分析栽植器绝对运动轨迹与绝对转角:入土与出土过程栽植器保持近似与垄面线垂直,满足移栽直立度要求;建立移栽机构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仿真检验其绝对轨迹。(6)根据棘轮连杆式纵向送苗机构工作原理与农艺要求,建立运动学模型并将设计要求数值化,开发“纵向送苗机构优化设计软件”(登记号:2018SR473452)得出机构参数值及棘轮结构参数范围;运用二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棘轮驱动面高度x1、棘轮定位面高度x2、取苗机构转速x3为试验因素,以送苗成功率y为评价指标。采用高速摄像技术标记送苗转角,以此判定送苗成功率,实施参数优化试验,根据纵向送苗机构优化结果,进行纵向送苗验证试验:当x1=2.3mm,x2=3.5mm,x3=100r/min时,送苗成功率为99.17%,验证了送苗成功率回归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满足设计要求。(7)完成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物理样机装配,运用高速摄影验证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轨迹和姿态,建立取栽一体式棉花钵苗移栽机构台架试验系统,该系统装配送苗装置与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由电机驱动并配备可移动条形土槽。培育棉花钵苗,运用高速摄影标记投苗与接苗过程棉苗运动轨迹,验证了投苗与接苗动作的准确性;进行取苗与栽植试验,结果表明:取苗成功率为94.32%,栽植合格率96.67%,栽植优良率为63.48%。
张振武,卢志军[2](2019)在《关于藏区牦牛产业扶贫调结构补短板的建议》文中研究指明文章论述了藏区牦牛产业扶贫存在的瓶颈痛点问题,提出了在供给侧调结构补短板的解决方案。第一,调整优化牦牛养殖品种结构,在供给侧建设良种犊牛繁育场,为牦牛养殖户提供良种犊牛;第二,调整优化牦牛肉产品结构,由生产冻牛肉向冷鲜牛肉转变;第三,在供给侧补饲草料匮乏短板,从内地调运青贮玉米草料包到藏区,利用内地饲草料资源对青藏草原生态进行替代。
操宇琳,陈宜,鲁速明,杨磊,柯兴盛,涂祈钧,李捷[3](2015)在《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棉花育苗移栽可以增加棉花产量和提高棉花纤维品质,并能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棉农的收入。简要回顾了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棉花轻简育苗存在的成本较高、移栽机不配套等问题,并对技术发展方向和前景做了展望。
邹茜,王欣悦,向凤玲,刘爱玉[4](2014)在《棉花育苗移栽机械化生产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机械化生产是作物轻简化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棉花育苗移栽如何适应机械化发展要求,已成为棉花栽培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简述了棉花育苗移栽的作用,回顾了当前使用比较典型的棉花育苗技术,并综合阐述了国内外作物机械化移栽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对机械化移栽的棉苗素质和棉田以及移栽机研究和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指出了棉花育苗机械化移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棉花育苗移栽机械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及研究重点。以期为中国棉花生产轻简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柯梁,吕凤琴,熊辉[5](2013)在《棉花生产主要育苗移栽技术概述》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中国棉花栽培方式由直播到营养钵青苗移栽再到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变革回顾,概述了当前棉花生产中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基质育苗移栽轻简新技术、穴盘育苗移栽技术、水浮育苗移栽技术等主要育苗移栽技术的研究由来、优缺点和生产应用价值,为生产应用报务。
肖水平,柯兴盛,孙亮庆,吴香华[6](2011)在《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与应用前景的思考》文中指出通过系统地总结国内无土育苗移栽技术的研究情况,介绍了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应用效果以及方式与特点;归纳了当前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新技术的共同优势与存在的不足;提出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与机械化移栽相适应,并就如何克服当前几种无土育苗方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提出了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的未来发展和推广思路。
安俊波[7](2009)在《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制约新疆绿洲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对于对水资源的依赖严重的新疆地区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节水灌溉技术在新疆农业生产中发展迅速,在棉花生产中,尤其以膜下滴灌技术推广最为普及,但随之产生的残膜污染问题严重影响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膜下滴灌技术相比,地下滴灌技术由于浅层干燥土壤将以下湿润土壤与干燥空气相隔离,无需采用覆膜技术就达到抑制蒸发的目的,从而不存在白色污染问题,成为新疆大面积棉花种植的最佳搭档。但滴头堵塞、灌水均匀度及可靠性、作物出苗及幼苗期灌溉成为阻碍地下滴灌大面积应用推广的三大难题,因此本论文提出将棉花无膜移栽技术与地下滴灌技术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集成创新技术——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技术,本论文通过2年的栽培试验,求证该技术的可行性,并对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耗水规律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了适合于北疆的无膜移栽地下滴灌灌溉制度。本文的主要结论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栽培处理棉花各个生育期各项生态参数的详细比较,认为育苗移栽技术对地下滴灌棉花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在保持地下滴灌较高水分利用率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棉花产量和水分生产率;棉花移栽不采用薄膜覆盖对地下滴灌棉花影响不大,甚至有增产和提高籽棉品质的作用。无膜移栽技术与地下滴灌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新疆棉花生产具有较大的节水效益、增产效益和环境效益。(2)采用450~488 mm的中大定额并实施多次频繁灌水利于棉花主干生长、叶片发育、现蕾、开花、结铃和吐絮较多较早发育,从而利于棉花稳定获得较高的产量。(3)从苗期到吐絮期,耗水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加深,不同灌溉定额对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含水率动态变化的影响明显,小的灌溉定额会促使棉花耗水土层的深入;对于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全生育期的耗水规律,各个处理均呈现耗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不同的灌水次数对灌溉定额较高的小区土壤含水率变化影响较大,对灌溉定额较低的小区土壤含水率变化影响较小,且主要影响浅层土壤的含水量变化;不同灌水次数对各个灌水定额处理小区棉花耗水规律的影响主要在蕾期。(4)分别以灌水定额和棉花蒸发蒸腾量为自变量建立了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全生育期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并选用最优模型进行求解比较,得到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主要耗水生育期最优灌水定额为473mm,再根据前期不同灌水定额处理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棉花的生理生态指标的综合比较,确定灌水次数为16次,最终确立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初步的节水灌溉制度(如表6-4)。
熊格生[8](2009)在《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高产与高效栽培的生物学特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在国内外棉花、烟草、蔬菜和花卉育苗方法的基础上创建了一项新的棉花育苗移栽方法——棉花营养液漂浮育苗技术。该育苗技术通过采用多孔聚乙烯泡沫育苗盘为载体,以混配基质为支撑,以营养液水体为苗床进行漂浮育苗,能使优良棉种的出苗率超过95%,成苗率达到90%以上,移栽后易成活,与其它育苗移栽方式相比具有省工、省力、节本和增产等优点。本研究以农杂66为试验材料,从棉花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植物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产量形成等方面对营养液漂浮育苗的移栽方式及在大田生产表现进行详细的研究,以阐明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高效栽培及高产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为新型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1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前后棉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通过田间移栽试验表明,营养液漂浮育苗棉苗适宜的移栽苗龄为2叶1心至4叶1心,最佳的移栽苗龄为3叶1心。以营养钵育苗方法为对照,对处于3叶1心时期棉苗移栽前和移栽至大田30 d后的形态特征比较分析表明,营养液漂浮法育成苗棉苗在移栽前的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根冠比高于对照;移栽至大田后,则明显低于对照;而棉苗的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体积、根长、主根长、根半径、根表面积和一、二级侧根数及叶面积于移栽前和移栽至大田后均高于对照。可见,营养液漂浮法育成的棉苗根系发达,移栽至大田后能更好的促进根的生长。对棉苗移栽前后的生理生化分析发现,营养液漂浮育苗棉苗的根系TTC还原强度在移栽前显着高于对照;移栽至大田30 d后,棉苗的根系TTC还原强度则低于对照,但无明显差异;根系伤流量于移栽前和移栽至大田后均低于对照;棉苗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移栽前均明显高于对照,移栽至大田30 d后则低于对照,而根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于移栽前和移栽后均低于对照;而棉苗根系脯氨酸含量于移栽前和移栽至大田后均显着高于对照。棉苗叶片的SOD和POD活性移栽前均显着高于对照,移栽至大田后,则明显低于对照;叶片中CAT活性在移栽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棉苗叶片MDA含量在移栽前低于对照,而移栽至大田后明显高于对照。2营养液漂浮育苗不同移栽处理棉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比较以营养钵育苗方法为对照,对处于3叶1心时期的棉苗在移栽时采用了不同处理。结果表明,浇根特优和粘Bt生根粉移栽棉株的株高、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在移栽大田30d后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及相应的营养钵育成的棉苗(对照);浇根特优移栽棉株的根冠比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及对照;粘Bt生根粉、浇根特优和带基质移栽棉株的主根长、根长和根体积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及对照;移栽至大田后,粘Bt生根粉和带基质移栽的根半径明显小于其它处理及对照;粘Bt生根粉移栽棉株的根表面积为最高,其次为浇根特优和带基质移栽的棉株。对不同试验处理的棉苗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分析,浇根特优移栽棉苗的根系TTC还原强度为最佳,其次为粘Bt生根粉和带基质移栽的棉苗,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4种不同处理移栽棉苗根系脯氨酸的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但在4种不同处理间的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苗根系脯氨酸的含量无明显的差异;浇根特优和粘Bt生根粉移栽棉株根系的SOD、POD和CAT酶活性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及对照;浇根特优、粘Bt生根粉和带基质移栽棉株根系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而不带基质移栽棉株根系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移栽至大田后,浇根特优和粘Bt生根粉移栽棉株叶片的SOD、POD和CAT酶活性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及对照;浇根特优、粘Bt生根粉和带基质移栽棉株叶片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不带基质移栽棉株叶片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3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表现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根系发达,从苗期至吐絮期期间的根系鲜重及干重、主根长、根长、根体积、根半径、根表面积以及一、二级侧根数均明显大于相应的营养钵育苗移栽棉株(对照);从苗期至吐絮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的地上部分鲜重均显着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43.91%、88.62%、49.72%、37.24%、85.30%和36.93%;棉株的茎叶干重也显着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45.34%、72.21%、47.47%、37.03%、73.45%和59.71%。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的始蕾期、始花期比对照提早了3-5 d;子叶节茎粗比对照增粗;单株有效果枝数增加2-3个,成铃数增加8.3%,蕾铃脱落率降低3.2个百分点;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的皮棉产量比对照增加155.0 kg·hm-2,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4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株相比,营养液漂浮育苗在初花期、盛花期、结铃期和吐絮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的根系TTC还原强度均显着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2.2%、6.7%、12.6%和20.7%;苗期至吐絮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气孔导度降低;从苗期至吐絮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的蒸腾速率分别比对照低25.9%、20.1%、15.9%、12.8%、15.5%和4.2%;苗期至结铃期,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0.87%、6.31%、4.18%、3.6%和2.02%,但差异不显着;另外,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在棉花苗期至初花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SOD、CAT活性均低于对照,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盛花期至吐絮期,棉株根系SOD、CAT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苗期至吐絮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P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苗期至盛花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但在结铃期至吐絮期则低于对照。苗期至吐絮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S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5.2%、7.5%、8.8%、9.3%、29.5%和5.8%;蕾期至吐絮期,棉株叶片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0.0%、1.3%、5.9%、3.3%和0.3%;苗期至结铃期,棉株叶片CAT活性均低于对照,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吐絮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CAT活性则显着高于对照;蕾期至吐絮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MDA含量均低于对照。初花期至结铃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的GA3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苗期至蕾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的IAA含量均低于对照;初花期至吐絮期,棉株根系的IA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苗期至吐絮期,棉株根系的ABA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棉株根系的ZR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从苗期至盛花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的GA3含量均低于对照;结铃期至吐絮期,棉株叶片的GA3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苗期至蕾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的IAA含量均高于对照;初花期至吐絮期,棉株叶片的IA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苗期至吐絮期,棉株叶片的AB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棉株叶片的ZR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但无显着性差异。从苗期至吐絮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的氮、磷、钾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苗期至吐絮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功能叶的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棉株叶片钾的含量均低于对照,但无显着差异。
张新国[9](2008)在《兵团棉花育苗移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兵团主要植棉师开展了棉花育苗移栽及其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初步探索了棉花育苗栽培技术、移栽适宜时期、移栽后种植密度、种植模式、水肥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为总结经验,加快兵团棉
胡兆璋[10](2007)在《加大杂交棉F1代及育苗移栽技术推广力度 加快兵团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文中研究说明杂交棉和棉花育苗移栽技术是兵团“十一五”期间棉花单产突破200kg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兵团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措施。杂交棉、育苗移栽技术的应用和大田职工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既可保证兵团农牧职工持续增收、团场增盈目标的实现,也可以使兵团农业从容应对未来的市场风险和挑战。因此,该项技术的成功推广,不仅对实现兵团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兵团、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棉花生产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棉花育苗移栽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花育苗移栽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取栽一体式棉花钵苗移栽机关键部件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半自动移栽机发展现状 |
1.2.2 国外全自动移栽机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发展现状 |
1.3 问题分析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棉花钵苗育苗方法及物理特性研究 |
2.1 棉花钵苗育苗技术 |
2.2 棉花钵苗的几何特性 |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2 试验结果 |
2.3 棉花钵苗取苗力试验 |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 棉花钵苗拉断力试验 |
2.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2.4.2 试验原理和方法 |
2.4.3 试验结果 |
2.5 棉花钵苗耐压性说明 |
2.6 本章小结 |
3 移栽机构的机理分析 |
3.1 移栽机构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3.1.1 夹苗方案的选定与取苗机构的工作原理 |
3.1.2 植苗方案的选定与栽植机构的工作原理 |
3.1.3 移栽机构的工作原理 |
3.2 移栽机构的设计要求与轨迹说明 |
3.3 取栽一体式钵苗移栽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 |
4.1 优化算法介绍 |
4.2 移栽机构的目标数字化说明 |
4.3 移栽机构优化软件开发 |
4.3.1 优化设计软件的功能介绍 |
4.3.2 优化结果 |
4.4 优化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送苗装置的优化设计 |
5.1 送苗装置的工作流程 |
5.2 横向送苗机构的特点与工作原理 |
5.3 纵向送苗机构的优化设计 |
5.3.1 设计要求与工作原理 |
5.3.2 纵向送苗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5.3.3 纵向送苗机构软件优化 |
5.3.4 棘轮的优化设计 |
5.4 纵向送苗机构的试验 |
5.4.1 试验因素 |
5.4.2 评价指标与试验方法 |
5.4.3 试验结果分析 |
5.4.4 性能验证试验 |
5.5 本章小结 |
6 试验研究 |
6.1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关键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
6.2 移栽机构虚拟装配 |
6.3 虚拟样机的仿真试验 |
6.3.1 相对运动仿真 |
6.3.2 绝对运动仿真 |
6.3.3 仿真试验误差分析 |
6.4 移栽机构轨迹姿态验证 |
6.5 整机台架试验 |
6.5.1 投苗与接苗过程验证 |
6.5.2 取苗与栽植试验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关于藏区牦牛产业扶贫调结构补短板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制约牦牛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及对策 |
1.1 优化牧户牦牛养殖结构 |
1.2 优化牦牛肉产品结构 |
1.3 在供给侧补饲草料短板 |
2 通过改良优化实现牦牛养殖降本增值 |
2.1 选择西门塔尔做牦牛改良父本 |
2.2 利用野牦牛对家牦牛提纯复壮 |
2.3 推广普及冻精冷配人工授精技术 |
2.4 将人工授精升级为“人工智能授精” |
3 在供给侧建设良种犊牛繁育场 |
3.1 将棉花育苗移栽经验迁移应用到牦牛繁殖 |
3.2 在青藏农区建设服务型良种犊牛繁育场 |
3.3 在青藏城镇周边建设服务型犊牛繁育场 |
3.4 由服务型繁育场为牧户提供育肥公牛犊 |
3.5 由服务型繁育场为牧户提供良种母犊牛 |
4 调运青贮玉米草料包补牦牛养殖短板 |
4.1 调运青贮玉米草料包支持牦牛产业扶贫 |
4.2 将青贮玉米草料包作为藏区扶贫物资 |
4.3 将青贮玉米草料包作为藏区救灾物资 |
4.4 将青贮玉米草料包作为生态补偿物资 |
5 调整牦牛肉产品结构化解高库存陷阱 |
5.1 由生产冻牛肉向生产鲜牛肉转变 |
5.2 利用暖棚半舍饲实现四季随时出栏 |
5.3 利用通用机场空运牦牛肉到城市销售 |
5.4 借助对口扶贫力量对接全国大市场 |
(4)棉花育苗移栽机械化生产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棉花育苗移栽的优势 |
1.1 育苗移栽有利于解决棉花多熟制棉区的季节矛盾 |
1.2 有利于延长棉花的开花结铃期,充分发挥个体增产潜力 |
1.3 有利于培育壮苗和分类移栽 |
2 几种主要的棉花育苗方法 |
2.1 营养钵育苗 |
2.2 无土基质育苗与工厂化育苗 |
2.3 穴盘育苗 |
2.4 水浮育苗 |
3 作物机械化移栽研究进展 |
3.1 国内主要作物机械化移栽发展现状 |
3.2 国外主要作物机械化移栽现状 |
3.3 棉花机械化移栽研究进展 |
3.3.1 机械化移栽对棉苗素质的要求 |
3.3.2 机械化移栽对棉田的要求 |
3.3.3 棉花移栽机的研究与应用 |
4 发展棉花育苗移栽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
4.1 棉花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 |
4.2 发展棉花移栽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
4.2.1 农机与农艺的不配套 |
4.2.2 机型研发与实际需求矛盾 |
4.2.3 价格与棉农购买力不一致 |
5 研究展望 |
(5)棉花生产主要育苗移栽技术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田直播 |
2 育苗移栽 |
2.1 营养钵育苗 |
2.2 轻简化育苗移栽 |
2.2.1 基质育苗与裸苗移栽 |
2.2.2 穴盘育苗 |
2.2.3 水浮育苗 |
3 其它育苗方式 |
(7)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3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试验方法及装置材料 |
2.3 观测内容和方法 |
2.4 土壤水分测定仪器的标定 |
2.5 土壤参数测定 |
2.6 棉花耗水量的计算 |
2.7 观测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
第三章 不同栽培方式对地下滴灌棉花生长的影响 |
3.1 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形态指标的影响 |
3.2 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籽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灌水处理对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形态及产量影响 |
4.1 不同灌溉定额对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形态的影响 |
4.2 不同灌溉定额对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产量的影响 |
4.3 不同灌水次数对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形态的影响 |
4.4 不同灌水次数对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产量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耗水规律研究 |
5.1 全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层水分消耗规律 |
5.2 不同灌溉定额下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5.3 不同灌溉定额下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水分消耗 |
5.4 不同灌水次数对不同灌溉定额处理小区棉花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
5.5 不同灌水次数对不同灌溉定额下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水分消耗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水分生产函数及灌溉制度研究 |
6.1 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水分生产函数研究 |
6.2 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灌溉制度的初步拟定 |
6.3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8)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高产与高效栽培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我国棉花育苗及栽培技术研究概况 |
1.1 棉花育苗技术研究概况 |
1.1.1 育苗移栽的效应 |
1.1.2 棉花各种育苗技术 |
1.1.2.1 营养钵育苗 |
1.1.2.2 营养块育苗 |
1.1.2.3 芦管育苗 |
1.1.2.4 纸管育苗 |
1.1.2.5 无土育苗 |
1.1.2.6 穴盘育苗和微钵育苗 |
1.1.2.7 营养液漂浮育苗 |
1.1.2.8 芽苗移栽 |
1.1.2.9 其它育苗技术 |
1.2 我国棉花耕作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棉田种植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
1.2.2 棉花栽培技术的完善和改进 |
1.2.2.1 育苗移栽,保全苗,延长生育期 |
1.2.2.2 移栽地膜棉的应用 |
1.2.2.3 化学调控,塑造高产株型 |
1.2.2.4 摘除早蕾晚蕾,防早衰,减少烂铃 |
1.2.2.5 整枝及叶枝利用 |
1.2.2.6 棉花需水及棉田排灌和节水技术 |
1.2.2.7 “矮、密、早”栽培技术 |
1.2.3 棉花栽培技术新途径 |
1.2.3.1 同步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
1.2.3.2 简化栽培的思路与方法 |
1.3 移栽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研究 |
1.4 移栽棉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 |
1.4.1 生理特性的研究 |
1.4.2 保护酶活性的研究 |
1.4.3 内源激素含量的研究 |
1.4.4 养分吸收动态的研究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2.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2.2.1 营养液漂浮育苗最佳移栽苗龄 |
2.2.2 营养液漂浮育苗最佳移栽方式 |
2.2.3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形态特征 |
2.2.4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生理生化特性 |
2.3 预期目标 |
第二章 营养液漂浮育苗最佳移栽苗龄棉株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生理生化指标及形态特征测定 |
1.3.1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1.3.1.1 棉株根系TTC还原强度的测定 |
1.3.1.2 棉株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1.3.1.3 棉株根系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测定 |
1.3.1.4 棉株根系伤流的测定 |
1.3.1.5 棉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1.3.1.6 棉株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1.3.1.7 棉株叶片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的测定 |
1.3.2 棉株形态特征的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营养液漂浮法育成棉苗的最佳移栽苗龄 |
2.2 棉株根系TTC还原强度和脯氨酸的变化 |
2.3 棉株根系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及伤流量的变化 |
2.4 棉株叶片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2.5 棉株叶片SOD、POD、MDA和CAT活性的测定 |
2.6 棉株形态特征 |
3 讨论 |
3.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
3.2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形态特征的变化 |
第三章 营养液漂浮育苗不同移栽方式棉株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设计及处理 |
1.3 生理生化指标及形态特征测定 |
1.3.1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方法 |
1.3.1.1 棉株根系 TTC还原强度的测定 |
1.3.1.2 棉株根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1.3.1.3 棉株根系 SOD、POD、CAT活性和 MDA含量的测定 |
1.3.1.4 棉株根系伤流的测定 |
1.3.1.5 棉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1.3.1.6 棉株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1.3.1.7 棉株叶片 SOD、POD、CAT活性和 MDA含量的测定 |
1.3.2 棉株形态特征的测定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对棉株根系 TTC还原强度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棉株根系 SOD、POD、CAT活性和 MDA含量及伤流量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对棉株叶片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对棉株叶片 SOD、POD、CAT活性和 MDA含量的影响 |
2.5 不同处理对棉株形态特征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处理对移栽棉株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3.2 不同处理对移栽棉株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四章 营养液摘尿浮育苗移栽棉形态特征及 产量性状表现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1.3.1 棉株形态特征的调查 |
1.3.2 生育期及产量性状指标调查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株形态特征 |
2.1.1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株株高 |
2.1.2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株地上部鲜重、干重 |
2.1.3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株根系鲜重及干重 |
2.1.4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株根冠比、根体积 |
2.1.5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株的主根长、根长 |
2.1.6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株的根半径、根表面积 |
2.1.7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株一、二级侧根数 |
2.2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株形态表现 |
2.3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移栽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 讨论 |
3.1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移栽棉株形态特征的影响 |
3.2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株形态表现 |
3.3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移栽棉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五章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研究 |
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功能叶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试验设计及处理 |
1.1.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方法 |
1.1.3.1 棉株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
1.1.3.1.1 叶绿素含量(Chl)的测定 |
1.1.3.1.2 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CO_2浓度的测定 |
1.1.3.2 棉株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1.1.3.3 棉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1.1.3.4 棉株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 |
1.1.3.5 棉株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1.1.3.6 棉株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
1.1.3.7 棉株叶片 MDA含量的测定 |
1.1.3.8 棉株叶片 SOD、POD和 CAT活性的测定 |
1.1.3.9 棉株叶片 IAA、ABA、GA_3和 ZR四种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1.1.3.9.1 植物激素的提取、纯化 |
1.1.3.9.2 植物激素的测定 |
1.1.3.10 棉株叶片全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1.1.3.10.1 植株全氮含量的测定 |
1.1.3.10.2 植株全磷含量的测定 |
1.1.3.10.3 植株全钾含量的测定 |
1.1.4 数据分析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叶绿素含量 |
1.2.2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光合特性 |
1.2.3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可溶性糖含量、氮(N)代谢 |
1.2.3.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可溶性糖含量 |
1.2.3.2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氮(N)代谢 |
1.2.4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脯氨酸(pro)含量 |
1.2.5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 |
1.2.6 棉株叶片保护酶活性 |
1.2.6.1 棉株叶片 MDA含量和 SOD活性 |
1.2.6.2 棉株叶片 POD和 CAT活性 |
1.2.7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内源激素含量 |
1.2.7.1 棉株叶片赤霉素(GA_3)和生长素(IAA)含量 |
1.2.7.2 棉株叶片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 |
1.2.8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全 N、P、K含量的研究 |
1.2.8.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全 N含量 |
1.2.8.2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全 P含量 |
1.2.8.3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全 K含量 |
1.3 讨论 |
1.3.1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1.3.2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叶片氮(N)代谢的影响 |
1.3.3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1.3.4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1.3.5 营养液漂浮育苗棉株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研究 |
1.3.6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叶片 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1.3.6.1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叶片 MDA含量的影响 |
1.3.6.2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1.3.7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内源激素含量 |
1.3.7.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的研究 |
1.3.7.2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脱落酸含量的研究 |
1.3.7.3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玉米素核苷含量的研究 |
1.3.8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全 N、P、K含量的研究 |
2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验设计及处理 |
2.1.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方法 |
2.1.3.1 棉株根系 TTC返原强度的测定 |
2.1.3.2 棉株根系 MDA含量的测定 |
2.1.3.3 棉株根系 SOD、POD和 CAT活性的测定 |
2.1.3.4 棉株根系 IAA、ABA、GA_3和ZR四种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2.1.3.5 棉株根系全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 TTC还原强度 |
2.2.2 棉株根系 MDA含量和 SOD活性 |
2.2.3 棉株根系 POD和 CAT活性 |
2.2.4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内源激素含量 |
2.2.4.1 棉株根系赤霉素(GA_3)和生长素(IAA)含量 |
2.2.4.2 棉株根系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 |
2.2.5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全 N、P、K含量的研究 |
2.2.5.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全 N含量 |
2.2.5.2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全 P含量 |
2.2.5.3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全 K含量 |
2.3 讨论 |
2.3.1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根系活力的影响 |
2.3.2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根系 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2.3.2.1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根系 MDA含量的影响 |
2.3.2.2 营养液漂浮育苗对棉株根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2.3.3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内源激素含量 |
2.3.3.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的研究 |
2.3.3.2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脱落酸含量的研究 |
2.3.3.3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玉米素核苷含量的研究 |
2.3.4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根系全 N、P、K含量的研究 |
第六章 本研究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1.1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前后棉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
1.2 营养液漂浮育苗不同移栽处理棉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比较 |
1.3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表现 |
1.4 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缩略词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兵团棉花育苗移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兵团棉花育苗移栽基本情况 |
2 存在问题 |
2.1 栽培技术不到位 |
2.1.1 播种时间 |
2.1.2 温湿度 |
2.1.3 促根剂 |
2.1.4 移栽密度 |
2.1.5 浇安家水 |
2.1.6 缓苗期 |
2.1.7 移栽后管理 |
2.2 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 |
2.2.1 温湿度控制 |
2.2.2 灌水控制 |
2.2.3 摆盘与倒盘 |
2.3 移栽机械滞后 |
2.4 成本太高 |
3 建议与对策 |
3.1 加强栽培技术研究, 确定关键技术, 提高栽培技术到位率 |
3.1.1 适时早育苗, 分批播种 |
3.1.2 严格控制育苗温湿度 |
3.1.3 进一步开展密度试验 |
3.1.4 及时浇水 |
3.1.5 加强炼苗 |
3.1.6 加强栽后管理 |
3.2 进一步加大投入, 改善基础设施, 实施工厂化育苗、标准化管理 |
3.3 加快棉花自动、半自动化移栽机械的研制 |
(10)加大杂交棉F1代及育苗移栽技术推广力度 加快兵团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论文提纲范文)
1 杂交棉及育苗移栽技术在兵团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 |
2 充分认识发展杂交棉及育苗移栽新技术的意义 |
3 加大力度, 不断推进杂交棉F1代及育苗移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
3.1 育苗移栽工作 |
3.2 杂交棉工作 |
3.3 广泛发动群众, 多方协作, 大力推进杂交棉和育苗移栽工作 |
3.4 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 支持杂交棉F1代进大田和育苗移栽的推广工作 |
3.5 加强杂交棉F1代进大田和育苗移栽工作领导 |
四、棉花育苗移栽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取栽一体式棉花钵苗移栽机关键部件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D]. 薛向磊.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2]关于藏区牦牛产业扶贫调结构补短板的建议[J]. 张振武,卢志军. 中国牛业科学, 2019(02)
- [3]棉花育苗移栽技术研究进展[J]. 操宇琳,陈宜,鲁速明,杨磊,柯兴盛,涂祈钧,李捷. 中国棉花, 2015(01)
- [4]棉花育苗移栽机械化生产研究新进展[J]. 邹茜,王欣悦,向凤玲,刘爱玉. 农学学报, 2014(04)
- [5]棉花生产主要育苗移栽技术概述[J]. 柯梁,吕凤琴,熊辉. 棉花科学, 2013(02)
- [6]棉花无土育苗移栽技术与应用前景的思考[J]. 肖水平,柯兴盛,孙亮庆,吴香华. 棉花科学, 2011(06)
- [7]无膜移栽地下滴灌棉花耗水规律及灌溉制度研究[D]. 安俊波. 石河子大学, 2009(03)
- [8]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高产与高效栽培的生物学特性分析[D]. 熊格生. 湖南农业大学, 2009(08)
- [9]兵团棉花育苗移栽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 张新国. 新疆农垦科技, 2008(04)
- [10]加大杂交棉F1代及育苗移栽技术推广力度 加快兵团现代农业发展步伐[J]. 胡兆璋. 新疆农垦科技,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