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淬火温度对冷轧辊用86CrMoV7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绪,章守华,崔佩庸[1](1983)在《淬火温度对86CrMoV7钢抗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轧辊接触疲劳剥落是在接触负荷下表层疲劳裂纹萌生扩展的断裂过程,与组织结构和内应力状态有关,是主要失效方式之一。本文研究淬火温度对86CrMoV7钢抗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选择840、870、910和950℃四个淬火温度。测定了试样的接触疲劳寿命、硬度、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量。并对金相组织、裂纹形貌及剥落断口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840℃淬火有最高的接触疲劳寿命;硬度和疲劳寿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硬度为62~63HRC时接触疲劳寿命最高,更高的硬度反而使之下降。残余应力与疲劳寿命的关系较为复杂。金相组织对钢的接触疲劳寿命有重要作用:板条马氏体组织比片状马氏体组织抗接触疲劳性能好,适量的残余奥氏体可改善钢的抗接触疲劳性能。不同的裂纹及断口形貌对应不同的接触疲劳寿命。
王绪,章守华,崔佩庸[2](1982)在《淬火温度对冷轧辊用86CrMoV7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 表层疲劳剥落是冷轧辊失效的主要方式之一。剥落是在接触负荷下表层裂纹萌生、扩展的断裂过程,与其组织结构及残余应力状态有关。 本文研究了淬火温度对86CrMoV7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在840℃~950℃温度范围内淬火时,840℃淬火试样接触疲劳寿命最高;870℃淬火寿命最低。淬火温度不同,硬度在62.5~64.5HRC,残余应力在-46.7~-82.48Kgf/mm2范围内。接触疲劳试验后硬度和
王绪,章守华,崔佩庸[3](1985)在《冷处理对冷轧辊用86CrMoV7钢抗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轧工作辊的抗接触疲劳性能是其抵抗早期失效的主要性能之一。它与轧辊表层组织结构和残余应力状态有关。组织结构和残余应力取决于轧辊的热处理工艺。笔者已就淬火温度对86CrMoV7钢抗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残余奥氏体和残余应力的作用,本工作就冷处理对86CrMoV7钢的抗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将试样在930℃油中淬火,并于0、-35、-74和-105℃冷处理,150℃回火。测量各组试样的接触疲劳寿命、残余奥氏体量、残余应力和硬度。并对显微组织和剥落断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淬火后不经冷处理和-35℃冷处理的试样具有高的接触疲劳寿命,其余各组寿命均较低。随冷处理温度下降,残余奥氏体量减少,硬度增高,残余应力变化不大。这些变化是由于冷处理时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缘故。接触疲劳试验后,试样中残余奥氏体量进一步减少,硬度和残余应力都有增加。这反映了接触疲劳过程中形变和相变的综合效果。研究认为,86CrMoV7钢淬火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是影响其抗接触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定量的稳定的残余奥氏体与高的表面硬度和较高的残余压应力相结合将有利于提高钢的接触疲劳性能。主要结论是冷处理可以消除淬火钢中不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并可以提高钢的硬度和残余压应力。因而,对提高86CrMoV7钢的抗接触疲劳性能是有利的。
黄理统,李核[4](1981)在《86CrMoV7钢碳化物细化预处理对淬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图象分析法,定量分析了86CrMoV7轧辊钢在加热、保温时碳化物溶解、球化的过程;提出了轧辊钢碳化物细化新工艺;测定了调质球化、固溶微细球化及固溶等温预处理三种工艺,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后的碳化物形态和分布、残余奥氏体量及第Ⅱ类内应力;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工艺对淬火后的组织形态及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等温预处理、固溶微细球化预处理,经淬火后可得到以位错马氏体为主的混合型马氏体及细小均匀分布的碳化物(分别0.2~0.62 μ)。与常规调质为处理后的淬火组织相比,这种组织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与硬度。通过电镜及断裂韧性试样的断口电镜扫描等分析,初步探讨了碳化物细化对淬火组织形态及对断裂韧性影响的原因。
苑辉,廖波,王天生,肖福仁,王明家,傅前进,孙煜炜[5](1995)在《热处理规范对新型Cr-Ni-Si-Mo-V冷轧辊钢组织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运用光学金相,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并与淬硬86CrMoV7冷轧辊钢进行对比,研究了热处理规范对新型Cr-Ni-Si-Mo-v冷轧辊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铬、镍、硅复合合金化能够改变未溶碳化物的类型,获得数量较多,尺寸较小,分布更加均匀未溶第二相颗粒,同时导致淬火马氏体亚结构的变化,并显著提高回火稳定性,但对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及分布状态基本无影响。
张海,姚凤臣,刘德富[6](2003)在《新型深淬硬层冷轧辊用钢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研制了Mn Cr Si Mo V型深淬硬层冷轧辊用钢。试验结果得出 ,新型 65Mn2Cr2SiMoV钢比86CrMoV7和MC3冷轧辊用钢有较高的淬硬深度和接触疲劳强度
徐咏梅[7](2014)在《锻造及热处理工艺对MC5冷轧辊坯缺陷与组织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轧机对性能要求逐渐提高,辊坯对不同规格、质量等级、材质的要求不断增加。而在各种轧辊类产品中冷轧工作辊是质量要求最高的,因而也是对材质要求极高、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的高技术产品。随着工艺的发展,锻钢冷轧辊的材质逐渐向高铬方向发展,由最初冷轧辊只含1.5%Cr,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达到含5%Cr,现今的研究方向是在5%Cr的基础上采用微合金化技术进行改进。但是,由于Cr5钢中含有大量的合金元素且碳含量较高,使钢锭凝固时更容易产生成分偏析,产生块状或共晶骨骼状液析碳化物,这种碳化物硬度高,脆性大,当存在于轧辊辊身表层时,在轧制载荷的作用下,往往成为疲劳裂纹源而引起浅层或大块剥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MC5电渣钢辊坯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辊坯的缺陷及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缺陷产生的原因设计试验方案,以期达到消除或改善辊坯产生的缺陷。通过质点偏析区过烧试验、高温均质化试验以及不同锻造比的锻造试验,分析锻造工艺对辊坯性能及碳化物的影响。根据质点偏析区过烧试验,质点偏析特别严重的区域,其过烧温度接近1200℃,为了防止质点过烧,锻造温度要低于1200℃;根据高温均质化试验,随着高温均质化试验温度及保温时间的提高,辊坯内碳化物液析等级降低,一般采用1190℃进行长时间高温扩散,保温时间一般为14-36小时;根据不同锻造比的锻造试验,随着锻造比的增加,硬度及延伸率变化不明显,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随着锻造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幅度不明显,冲击功随着锻造比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通过在不同的温度和保温时间,锻后热处理,研究锻后热处理等各工序对网状碳化物和带状碳化物的影响。通过对球化退火工艺的研究得出,球化退火的加热温度范围很宽,在820℃-900℃区间,球化退火等温温度应在700℃-740℃之间。对于硬度要求低的,等温温度应该高一些。辊坯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应该选择在淬火910℃-930℃,回火690℃-720℃对后续的最终热处理最为有利。最终淬火温度在930℃-950℃之间,MC5钢选0.5mm/s的速度作为轧辊双频感应淬火下降速度。
莫志雄,黄理统,田瑞珠,邵毅[8](1980)在《小型冷轧辊碳化物细化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为了保证冷轧工作辊淬硬层和心部组织、性能,避免最终淬火开裂,生产上通常采用球化退火或调质处理,以得到良好的球化珠光体,为最终淬火提供有利的条件。调质处理有综合机械性能好、工艺周期短等优点,所以国内外许多生产厂多以锻后球化退火作为第一次预备热处理,而以调质作为第二次预备热处理。但是,目前生产上所采用的常规调质工艺,往往还得不到较为理想的均匀分布的细小碳化物,而且还常常出现碳化物粗大和网状偏聚等缺陷,严重地影响轧辊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为此我们对轧
孙连桂,吴惠文[9](1985)在《《金属热处理》1976~1985年论文题录分类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本刊1976~1985年刊登的论文,现以60个专题分类编辑论文索引,供大家使用。
李朝华,王志新,刘英武[10](2006)在《冷轧中间辊用16Cr5D半高速钢材料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采用20 kg中频感应炉冶炼16Cr5D半高速钢,并进行性能研究。经分析其铸态组织中液析碳化物数量较多。碳化物类型为以富铬的M7C3为主并附加少量富钼的M2C。在520℃回火时产生二次硬化现象,最佳淬火温度为9701000℃。证明该钢具有高速钢的某些特性,是理想的冷轧中间辊材质。
二、淬火温度对冷轧辊用86CrMoV7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淬火温度对冷轧辊用86CrMoV7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6)新型深淬硬层冷轧辊用钢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过程及结果 |
1.1 试验钢的化学成分与临界点的测定 |
1.2 淬、回火处理及晶粒度的测定 |
1.3 淬透性测试 |
1.4 接触疲劳试验 |
2 分析与讨论 |
2.1 化学成分设计分析 |
2.2 热处理及淬透性试验结果分析 |
2.3 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
3 结论 |
(7)锻造及热处理工艺对MC5冷轧辊坯缺陷与组织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冷轧辊材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
1.2.1 冷轧辊材质的发展现状 |
1.2.2 冷轧辊材质的前景展望 |
1.3 MC5 电渣钢辊坯生产流程 |
1.4 冷轧辊在工作过程中的使用条件 |
1.5 锻造工艺及锻后热处理对冷轧辊坯的影响 |
1.5.1 锻造过程对冷轧辊的影响 |
1.5.2 锻后热处理对冷轧辊坯的影响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MC5 冷轧带钢辊坯的研究方案 |
2.1 引言 |
2.2 试验辊坯结构 |
2.3 试验材料及相关设备 |
2.3.1 MC5 电渣钢成分 |
2.3.2 试验相关设备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辊坯缺陷分析及控制措施 |
3.1 引言 |
3.2 影响辊坯连续缺陷当量超标的因素 |
3.2.1 碳化物偏析 |
3.2.2 质点偏析区过烧 |
3.2.3 气孔 |
3.2.4 夹杂物 |
3.2.5 缩孔 |
3.3 辊坯缺陷控制措施 |
3.3.1 碳化物偏析的控制措施 |
3.3.2 质点偏析过烧缺陷的控制措施 |
3.3.3 气孔缺陷的控制措施 |
3.3.4 夹杂物缺陷的控制措施 |
3.3.5 缩孔缺陷的控制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锻造及锻前热处理工艺对辊坯缺陷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质点偏析区过烧缺陷 |
4.3 高温均质化试验 |
4.4 不同锻造工艺对辊坯机械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锻后热处理工艺对辊坯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锻后预备热处理工艺对辊坯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5.2.1 球化退火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5.2.2 淬火工艺对辊坯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5.2.3 回火工艺对辊坯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5.3 感应加热淬火对辊坯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5.3.1 预备热处理工艺对辊坯组织的影响 |
5.3.2 回火温度对淬火硬度的影响 |
5.3.3 最终淬火温度对辊坯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5.4 残余奥氏体含量对试样组织性能的影响 |
5.5 铅浴淬火保温时间对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冷轧中间辊用16Cr5D半高速钢材料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料的制备 |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
2.1 铸态组织 |
2.2 钢的物理特性 |
2.2.1 临界点 |
2.2.2 未溶碳化物类型 |
2.3 不同淬火温度下的组织、硬度及晶粒度 |
2.4 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硬度、组织及韧性 |
2.5 力学性能 |
3 分析与讨论 |
3.1 冷轧中间辊用半高速钢材料的成分特点及合金元素的作用 |
3.2 铸态组织对锻造性能的影响 |
3.3 淬火温度对硬度、组织及晶粒度的影响 |
3.4 回火温度对硬度、韧性和组织的影响 |
4 结论 |
四、淬火温度对冷轧辊用86CrMoV7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淬火温度对86CrMoV7钢抗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J]. 王绪,章守华,崔佩庸. 钢铁, 1983(05)
- [2]淬火温度对冷轧辊用86CrMoV7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J]. 王绪,章守华,崔佩庸. 北京钢铁学院学报, 1982(S1)
- [3]冷处理对冷轧辊用86CrMoV7钢抗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J]. 王绪,章守华,崔佩庸. 钢铁, 1985(03)
- [4]86CrMoV7钢碳化物细化预处理对淬火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黄理统,李核. 金属热处理, 1981(08)
- [5]热处理规范对新型Cr-Ni-Si-Mo-V冷轧辊钢组织的影响[J]. 苑辉,廖波,王天生,肖福仁,王明家,傅前进,孙煜炜. 钢铁, 1995(S1)
- [6]新型深淬硬层冷轧辊用钢的研制[J]. 张海,姚凤臣,刘德富. 特殊钢, 2003(02)
- [7]锻造及热处理工艺对MC5冷轧辊坯缺陷与组织性能的影响[D]. 徐咏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5)
- [8]小型冷轧辊碳化物细化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J]. 莫志雄,黄理统,田瑞珠,邵毅. 金属热处理, 1980(07)
- [9]《金属热处理》1976~1985年论文题录分类索引[J]. 孙连桂,吴惠文. 金属热处理, 1985(12)
- [10]冷轧中间辊用16Cr5D半高速钢材料性能的研究[J]. 李朝华,王志新,刘英武. 大型铸锻件,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