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范汉字和《规范汉字表》(论文文献综述)
王莉[1](2021)在《苏培成语言规范化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丁明[2](2020)在《浅论汉字类推简化》文中提出类推简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汉字简化手段,通过将汉字中相同的构件进行简体写法替换,从而达到成批量、成系统的简化。类推简化早在国民政府时期就作为汉字的简化方法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对类推简化的原则不断修订,并最终确立了现阶段的类推简化政策。类推简化具有一定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现行汉字简化方案并没有对类推简化的范围进行明确规定,这使得类推简化成为了学界讨论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学界基本观点的梳理可知,类推简化主要分为有限类推和无限类推。应该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基础上,适时对现有字表补充和修订,以维护汉字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傅晓莉[3](2019)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通用规范汉字表》问世距今已近六年,若从《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时间算起,则已经过了近十个春秋。十年来,学界对字表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字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因此,笔者尝试梳理这十年来学界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字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单志鹏,王健洁[4](2018)在《新节点 新发展——纪《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五年》文中研究指明自2013年《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实施以来,学界对这项汉字规范字表的研究不断深入系统。《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新时期汉字规范的总结与提升,是现阶段语文现代化的规范标准。对《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五年以来的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从定量分级、正异关系、繁简关系、音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究存在系统回顾尚属空白、历时共时描写不足、对比范围小、应用性不强等四方面的不足。
董浩林[5](2018)在《日本汉字规范及其启示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日本是汉字文化圈中文化软实力较强的国家。汉字在日本经历了传入、演变、改革与创新,时至今日成为了日语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世纪末开始,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本与中国都产生过怀疑汉字、废除或限制汉字的思潮。虽然这些思想都未能成为现实,但两国在20世纪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大量的汉字规范工作。日本的汉字规范工作相对起步较早,规范的类型较多,其制定汉字规范的过程对中国也有借鉴意义。本文以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发布的一系列汉字表为依据,系统研究这一时期日本的汉字规范工作,分类研究不同体系的汉字表,梳理其制定背景与历史沿革,分析其优缺点,以期构建日本汉字规范的清晰框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本文对比中日两国汉字规范工作的异同,从日本汉字规范工作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以后中国汉字规范工作提供借鉴。本论文主体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汉字在日本的传入、演变与创新,日本汉字规范与其研究现状,本课题对日本汉字规范进行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第二部分:明治时期以来的日本汉字规范。本部分以定性方法,系统描写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对汉字进行规范的字表。日本二战结束前的汉字规范虽然没有在社会上广泛实施,但是对此后汉字规范的制定产生影响。前人研究对该部分涉及较少,本文在这部分对这一时期的汉字规范进行描写与梳理。日本战后的汉字规范主要有三类:社会通用汉字规范、人名用汉字、信息交换用汉字。其中第一类又有“当用汉字”与“常用汉字”两个有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汉字规范系统。本文在这部分梳理各类字表的制定背景和发展轨迹,重点描写其结构、体例,概括其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本部分也是后文研究日本汉字规范启示作用的基础。第三部分:中日汉字规范的异同。本部分先简要介绍了建国后中国的汉字规范工作情况。之后分别对比中日同类字表间的异同。一是与字形相关的汉字规范:《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与《当用汉字字体表》。二是与字音相关的汉字规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与《当用汉字改定音训表》。三是基于汉字使用频率制定的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与《改定常用汉字表》。第四部分:日本汉字规范工作对中国的启示。总结日本汉字规范工作在汉字表的内容、制定流程、推广和范围分类几方面对中国的启示。着重探讨了中国制定人名用字表的必要性以及该方面日本的经验给中国的启发。最后,总结日本汉字规范工作中的教训,为中国的同类工作提供借鉴。
沙宗元,沈亮[6](2017)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与《简化字总表》简繁汉字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简化字总表》的基础上对若干简化字和繁体字进行了增删调整。本文运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考察《通用规范汉字表》与《简化字总表》简繁汉字之间的差异情况、导致差异的变化途径,探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一简对传繁"字组的不同类型,最后分析导致两字表简繁汉字差异的原因。
甘丽[7](2017)在《《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的测查分析》文中提出异体字整理是汉字规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布以来,我国对异体字的整理工作从未中断。国内学者对异体字整理工作的研究主要围绕《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及其后研制的一系列字表展开,《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异体字整理范围只限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目前,相比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字表的研究之深入、成果之丰硕,对《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异体字的研究则有明显不足。《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布已逾六十载,社会语言生活和用字已然发生变化,置语言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异体字于不顾,必然致使异体字的整理工作与用字实际相脱节,其对汉字的规范作用也会大打折扣。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的整理,具体对象是张书岩《(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的确定》中“《规范汉字表》拟收入的《一异表》外的206个异体字组(包括180组全同异体字和26组包容异体字)”。从现代用字和综合用字两个层面对206个异体字组的异体字和其所对应的选用字的音义关系、使用频率进行测查分析,总结出其在不同用字层面、不同测查角度的实际情况,以期为以后异体字整理的增补工作提供参考,使异体字整理工作更加适应语言文字信息化和当代语言生活的需求。本文主体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简述异体字定义,综述国内异体字整理、研究概况,提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音义关系的测查分析。本部分先采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客观描写法等方法,主要利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下同)、《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下同)等工具书分别从现代用字和综合用字两个层面对206个异体字组的选用字和其对应的异体字的音义关系进行穷尽性测查;然后结合具体例证总结、分析异体字的不同类型;再用统计法,计算出各类异体字的数量及所占比例;最后总结出206个异体字组的选用字和其对应的异体字在音义关系角度测查的实际情况。第三部分:《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的字频统计分析。本部分先采用定量分析法,从现代用字、综合用字两个层面分别对206个异体字组的选用字和其对应的异体字在国家语委语料库和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进行测查;再运用统计归纳法,整合相关数据,最后总结出206个异体字组的选用字和其对应的异体字在使用频率角度测查的实际情况。第四部分:结语。本部分在第二、三部分基础上再次从音义关系、使用频率角度对《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的情况进行初步总结;然后以具体字组为例从音义关系、字频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异体字整理及增补工作提供参考。最后,指出本文在研究中的不足。
郭小武[8](2017)在《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兼容性问题的考察论证》文中研究说明一、引子1.1从学术视角看待《通用规范汉字表》《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国发[2013]23号)指出:"《通用规范汉字表》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各领域汉字应用需要的重要汉字规范。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
邢晓[9](2017)在《常用汉字语音演变与语音规范化研究》文中指出2013年6月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其权威性、实用性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用规范汉字表》意义和字形、字义方面的讨论较丰富,但语音方面研究较少。《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汉字,是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本文将这3500个汉字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古今语音状况及变化情况,并对语音演变的例外现象进行分析。针对语音规范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研究封闭材料《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的3500个常用汉字,运用归纳法、对比法、定量统计的方法。研究现状介绍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概况,接着分为《通用规范汉字表》研究、语音演变研究、语音规范化研究三个部分进行简述。第二章总结了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进行概述。第三章以《广韵》中的反切作为古音标准,按照古今语音演变规律推出今读。再与《现代汉语词典》今音做对比,今音标准辅之《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不符合古今语音演变规律的字归纳其原因。原因分为形、音、义及其他四个方面,尝试对不符合古今语音演变规律的原因做出说明。经研究:1.汉字字形的变化,会影响其今读,可以分为三类:字形类化,读为声符字或同声符字,如盯、柠、脸;字形类化,读为与声符字或同声符字的读音部分相同的语音,如勘、蜗、谜;偶然同形,字形简化后、后起字与源字音义皆无关,读为同形字音,如吨、御、背。2.汉字字音的变化,会影响其今读,可以分为三类:中古反切演变为今读,受存留的上古音影响,不合语音演变规律,如他、它、爹;表示动作的清入声字今读为阴平声,如刷、摘、失;多音字因为文白异读而产生新音,不合规律,如露、逮。3.汉字意义的变化,会影响其今读,可以分为三类:因字义变化产生新音,如都、溜、冠;为避讳而改读新音,如入、鸟、糙;意义相近而改读新音,如涨、捡、秤。4.还有一些例外情况无法做出解释,如清入声声调演变情况规律难寻,个别字声母或韵母不合语音音变规律等。第四章审视语音规范工作并提出建议,指出语音规范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一些语音规范工作中,尤其是进行审音、定音工作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给出了如何处理具体问题的建议。
韩晓颖[10](2017)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着,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对汉字和汉语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说文解字》全面系统地整理文字,具有规范社会用字的功用,对当时及后世的社会用字规范影响巨大。《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录8105个通用规范汉字,是我国最新的汉字规范标准。国务院规定"《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①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规范,本文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详尽的测查分析,初步探讨古今规范汉字的联系与区别,探求《说文解字》对现代汉字规范的作用和价值,以期从汉字系统继承与发展的角度,为现代的汉字研究提供资料和借鉴。本文主要包含以下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说文解字》及《通用规范汉字表》,阐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选题原因及意义。第二部分"《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比较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对本文的研究方法、比较原则及比较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主要采用了历时对比、客观描写、定量分析、归纳统计等方法。将《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个规范字及其对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分别与《说文解字》正篆、重文、新附字进行对比,逐个测查《通用规范汉字表》汉字与《说文解字》汉字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的比较分析",是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汉字关系测查结果的详细描写。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做出了《<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汉字关系表》,第三部分首先对表格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在测查中发现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说明;最后,确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比较的若干种关系,并详细呈现了一、二、三级字表汉字与《说文解字》汉字的比较结果。第四部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说文解字》的继承与发展",根据第三部分的数据分析结果,确定了《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之间的数据关系表。通过对此数据表的多角度分析,说明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说文解字》的继承与发展。第五部分"结语",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做了总结,并说明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二、规范汉字和《规范汉字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范汉字和《规范汉字表》(论文提纲范文)
(2)浅论汉字类推简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各种字表中类推简化原则概述 |
(一)民国《第一批简体字表》 |
(二)新中国《汉字简化方案》 |
(三)《简化字总表》(1964年版) |
(四)《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
(五)《简化字总表》(1986年版) |
(六)《通用规范汉字表》 |
二、类推简化的主要类别 |
(一)有限类推 |
(二)无限类推 |
三、类推简化的优点及弊端 |
(一)优点 |
1. 具有能产性 |
2. 有利于维护汉字的系统性 |
3. 有利于新时期语文教育、汉字传播及计算机汉语处理 |
(二)弊端 |
1. 现有一部分类推简化字缺乏规律性和系统性 |
2. 类推简化产生了一部分同形字 |
3. 类推简化的范围不易确定 |
(三)我们的观点 |
四、结语 |
(3)《通用规范汉字表》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究 |
(一)《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和贯彻 |
(二)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主体的研究 |
(三)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评价 |
三、结语 |
(4)新节点 新发展——纪《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五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字表》的定量与分级研究 |
二、《字表》的增减字研究 |
三、《字表》的正异关系研究 |
四、《字表》的繁简关系研究 |
五、《字表》的字形整理研究 |
六、《字表》的构件分析与应用研究 |
七、《字表》的音注整理研究 |
八、《字表》与辞书编纂 |
结语 |
(一) 系统回顾尚属空白 |
(二) 历时共时描写尚未完整 |
(三) 对比范围小 |
(四) 应用性不强 |
(5)日本汉字规范及其启示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汉字在日本的传入、演变与创新 |
1.2 日本汉字规范与相关研究 |
1.3 日本汉字规范研究的意义 |
2. 日本汉字规范 |
2.1 二战结束前的汉字规范 |
2.1.1 《汉字整理案》 |
2.1.2 战前的《常用汉字表》 |
2.1.3 《标准字体表》 |
2.2 当用汉字 |
2.2.1 《当用汉字表》 |
2.2.2 《当用汉字音训表》 |
2.2.3 《当用汉字字体表》 |
2.2.4 《当用汉字别表》 |
2.2.5 “当用汉字”的影响 |
2.3 常用汉字 |
2.3.1 《常用汉字表》 |
2.3.2 《改定常用汉字表》 |
2.4 人名用汉字 |
2.4.1 文部省制定的人名用汉字 |
2.4.2 法务省制定的人名用汉字 |
2.5 “JIS汉字符号系” |
2.5.1 JIS基本汉字、辅助汉字与扩充汉字 |
2.5.2 JIS汉字表的基本构成 |
2.5.3 JIS汉字表的编码方式 |
2.5.4 JIS汉字的问题 |
3. 中日汉字规范的异同 |
3.1 建国后中国汉字规范概况 |
3.1.1 社会通用汉字规范 |
3.1.2 信息交换用汉字规范 |
3.2 中日关于字形的汉字规范对比 |
3.3 中日关于字音的汉字规范对比 |
3.4 中日基于使用频率制定的汉字规范对比 |
4. 日本汉字规范工作对中国的启示 |
4.1 日本汉字规范制定中的有益经验 |
4.1.1 日本汉字规范的内容对中国的启示 |
4.1.2 日本汉字规范制定流程对中国的启示 |
4.1.3 日本汉字表的推广对中国的启示 |
4.1.4 日本汉字表的范围分类对中国的启示 |
4.2 人名用字表的必要性探讨 |
4.2.1 人名用字表的必要性 |
4.2.2 关于制定中国人名用字表的建议 |
4.3 日本汉字规范工作中的教训 |
4.3.1 汉字导致识字率下降的误区 |
4.3.2 限制汉字带来的弊端 |
4.3.3 片面规划、急躁冒进中制定的人名用汉字 |
5. 结语 |
附录 《当用汉字改定音训表》说明部分 |
参考文献 |
谢辞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通用规范汉字表》与《简化字总表》简繁汉字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通用表》与《简化表》繁简字差异及变化途径 |
(一) 两字表简繁字数量差异 |
(二) 变化途径 |
1. 新增 |
2. 删减 |
(1) 重新成为异体字 |
(2) 并入同音同义的字 |
(3) 删减少数罕用的方言土俗字、古语用字及科技旧称字 |
3. 合并 |
4. 修改 |
三《通用表》“一简共对繁传字”关系分析 |
(一) 读音和意义均不相同 |
(二) 音同而意义不同 |
(三) 音交叉相同而义不同 |
(四) 音同而意义有交叉关系 |
(五) 音义均有交叉关系 |
四两字表繁简字差异的原因 |
(一) 字表性质不同 |
(二) 《通用表》收字范围扩大 |
(三) 时代发展的需要 |
五结语 |
(7)《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的测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异体字界说 |
1.2 国内异体字研究、整理情况综述 |
1.2.1 异体字字际关系研究 |
1.2.2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等字表的定量定性研究 |
1.2.3 异体字整理工作的研究情况 |
1.2.4 异体字整理现状 |
1.2.4.1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对异体字的整理 |
1.2.4.2 《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初稿)对异体字的整理 |
1.2.4.3 《异体字整理表》(修订稿)对异体字的整理 |
1.2.4.4 《第二次异体字整理表》(征求意见稿)对异体字的整理 |
1.2.4.5 《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对异体字的整理 |
1.2.4.6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异体字的整理 |
1.3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
1.4 选题的意义、价值 |
1.4.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1.4.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1.5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2 《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音义关系的测查分析 |
2.1 《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的有关情况 |
2.1.1 表外206组异体字与《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对应情况 |
2.1.2 表外206组异体字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对应关系 |
2.2 《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整理的重要性 |
2.3 《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音义关系测查概况 |
2.3.1 音义关系的测查方法 |
2.3.2 现代用字层面测查的基本情况 |
2.3.2.1 测查工具书的选择 |
2.3.2.2 测查的操作标准 |
2.3.2.3 测查结果 |
2.3.2.4 测查结果分析 |
2.3.3 综合用字层面测查的基本情况 |
2.3.3.1 测查工具书的选择 |
2.3.3.2 测查的操作标准 |
2.3.3.3 测查结果 |
2.3.3.4 测查结果分析 |
3 《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字频统计分析 |
3.1 字频统计的方法 |
3.1.1 语料库的选择 |
3.1.2 测查的操作标准 |
3.2 现代用字层面的字频统计 |
3.2.1 表外206组异体字中选用字的字频统计 |
3.2.1.1 选用字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字频统计(?) |
3.2.1.2 选用字在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字频统计 |
3.2.1.3 选用字在国家语委、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字频统计的综合分析 |
3.2.2 表外206组异体字中异体字的字频统计 |
3.2.2.1 异体字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字频统计 |
3.2.2.2 异体字在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字频统计 |
3.2.2.3 异体字在国家语委、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字频统计的综合分析 |
3.3 综合用字层面的字频统计 |
3.3.1 表外206组异体字中选用字的字频统计 |
3.3.1.1 选用字在国家语委语料库(含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字频统计 |
3.3.1.2 选用字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含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字频统计 |
3.3.1.3 选用字在国家语委、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含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字频统计的综合分析 |
3.3.2 表外206组异体字中异体字的字频统计 |
3.3.2.1 异体字在国家语委语料库(含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字频统计 |
3.3.2.2 异体字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含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中的字频统计 |
3.3.2.3 异体字在国家语委、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含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字频统计的综合分析 |
4 结语 |
4.1 《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的总结 |
4.1.1 音义关系角度 |
4.1.2 使用频率角度 |
4.2 表外206组异体字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修订工作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谢辞 |
附录 |
一、《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现代用字层面音义关系一览表 |
二、《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综合用字层面音义关系一览表 |
三、《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现代用字层面字频统计一览表 |
四、《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综合用字层面字频统计一览表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兼容性问题的考察论证(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子 |
1.1从学术视角看待《通用规范汉字表》 |
1.2尊重兼容性, 才有可行性 |
二、《字表》对原有的一些规范字集兼容不够 |
2.1《字表》未能涵盖《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2.2《字表》“一级字”未能涵盖《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
2.3《字表》未能涵盖《简化字总表》 |
三、《字表》对计算机字库兼容不够 |
3.1《字表》未能涵盖GB2312-80编码字符集 |
3.2《字表》未能关照好BIG5等编码字符集 |
3.3《字表》收有不少超出GBK、甚至超出超大字符集的生僻字 |
四、《字表》对社会通行用字兼容不够 |
4.1《字表》未能充分关照社会上流行的一些特殊用字 |
4.2《字表》未能充分关照文献典籍名篇中的一些重要用字 |
4.3《字表》未能充分关照通行辞书中的字头收字 |
五、从兼容性角度看待类推简化的设限问题 |
5.1类推简化的两难选择及繁简关系的复杂变化 |
5.2《简化字总表》在类推简化问题上曾有过“顶层设计” |
5.3在类推简化设限问题上的新一轮争议 (之一) |
5.4在类推简化设限问题上的新一轮争议 (之二) |
5.5在类推简化设限问题上的新一轮争议 (之三) |
六、基于兼容性问题的原因剖析与对策图示 |
6.1语料库与覆盖率里面隐藏着诸多“陷阱” |
6.2《字表》的“通用”存在名实不一问题 |
6.3《字表》分级图示与本文建议图示 |
七、余论 |
7.1字形微调的失败与异体字“扶正”的成功 |
7.2以“荫”为例看看兼容原则在语文规范中的普遍意义 |
(9)常用汉字语音演变与语音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概况 |
1.3.1《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究情况 |
1.3.2 语音演变研究现状 |
1.3.3 语音规范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归纳法 |
1.4.2 对比法 |
1.4.3 统计法 |
1.5 研究意义 |
2 常用汉字古今语音演变概况 |
2.1 声母演变概况 |
2.1.1 从重唇音分化出轻唇音f |
2.1.2 见、精两组、晓母、匣母分化出j、q、x |
2.1.3 全浊声母清音化 |
2.1.4 知组、章组、庄组合流为zh、ch、sh |
2.1.5 影母、匣母、疑母、明母、日母字合流为零声母 |
2.2 韵母演变概况 |
2.2.1 韵母的合流 |
2.2.2 韵母的分化 |
2.3 声调演变概况 |
2.3.1 平分阴阳 |
2.3.2 浊上变去 |
2.3.3 入派四声 |
3 常用汉字古今语音演变例外现象及其成因 |
3.1 因汉字字形影响造成的例外现象 |
3.1.1 声符类化 |
3.1.2 偶然同形 |
3.2 因汉字语音系统变化影响造成的例外现象 |
3.2.1 存留古音 |
3.2.2 清入声字的归属 |
3.2.3 文白异读 |
3.3 因字义演变造成的例外现象 |
3.3.1 因字义变化产生新音 |
3.3.2 为避讳而改读新音 |
3.3.3 意义相近而改读新音 |
3.4 其他例外情况 |
3.4.1 存疑现象 |
4 完善语音规范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
4.1 语音规范是什么 |
4.2 语音规范的必要性 |
4.3《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重新审视 |
4.4 关于制定审音标准的建议 |
4.4.1 因调整已有内容,增加新内容 |
4.4.2 加强使用说明细则 |
4.4.3 重视词典对语音规范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10)《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说文解字》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简介 |
1.1.1 《说文解字》 |
1.1.2 《通用规范汉字表》 |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
1.2.1 《说文解字》研究现状 |
1.2.1.1 《说文解字》研究 |
1.2.1.2 《说文解字》与其他字书的比较研究 |
1.2.2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究现状 |
1.2.2.1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究 |
1.2.2.2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其他字书的比较研究 |
1.3 选题原因及意义 |
2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比较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测查原则及标准 |
2.2.1 《说文解字》楷化字形的选取 |
2.2.2 《通用规范汉字表》汉字与《说文解字》汉字的认同标准 |
2.2.3 比较中对相关汉字的选取 |
2.2.3.1 《说文解字》汉字的选取" |
2.2.3.2 《通用规范汉字表》汉字的选取 |
2.2.4 特殊情况 |
2.2.5 其他异体字 |
2.2.5.1 其他异体字的认定 |
2.2.5.2 其他异体字的特殊情况 |
3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的比较分析 |
3.1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汉字关系 |
3.1.1 《通用规范汉字表》汉字 |
3.1.2 与《说文解字》有对应关系的汉字 |
3.1.3 汉字关系定性 |
3.1.4 与《说文解字》无对应关系的汉字 |
3.2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汉字关系若干情况说明 |
3.2.1 两种特殊类别 |
3.2.2 《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中出现两次的字 |
3.2.3 《说文解字》中出现两次的字 |
3.2.4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的一些疏漏 |
3.3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汉字关系的具体情况 |
3.3.1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汉字关系分类 |
3.3.2 数据分析的原则 |
3.3.3 一级字表数据分析 |
3.3.3.1 一级字表中与《说文解字》汉字相同的字 |
3.3.3.2 一级字表中为《说文解字》汉字之简体的字 |
3.3.3.3 一级字表汉字之异体字沿用《说文解字》汉字的字 |
3.3.3.4 一级字表与《说文解字》有多种对应关系汉字的数据处理 |
3.3.3.5 一级字表与《说文解字》汉字关系详析 |
3.3.4 二级字表数据分析 |
3.3.4.1 二级字表中与《说文解字》汉字相同的字 |
3.3.4.2 二级字表中为《说文解字》汉字之简体的字 |
3.3.4.3 二级字表汉字之异体字沿用《说文解字》汉字的字 |
3.3.4.4 二级字表与《说文解字》有多种对应关系汉字的数据处理 |
3.3.4.5 二级字表与《说文解字》汉字关系详析 |
3.3.5 三级字表数据分析 |
3.3.5.1 三级字表中与《说文解字》汉字相同的字 |
3.3.5.2 三级字表中为《说文解字》汉字之简体的字 |
3.3.5.3 三级字表汉字之异体字沿用《说文解字》汉字的字 |
3.3.5.4 三级字表与《说文解字》有多种对应关系汉字的数据处理 |
3.3.5.5 三级字表与《说文解字》汉字关系详析 |
4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说文解字》的继承与发展 |
4.1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汉字关系的数据说明 |
4.2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说文解字》的继承 |
4.2.1 《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有43.13%的汉字与《说文解字》相同 |
4.2.2 《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有71.83%的汉字与《说文解字》有传承关系 |
4.2.3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说文解字》的继承情况 |
4.3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说文解字》的发展 |
4.3.1 《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有28.17%的汉字与《说文解字》无对应关系 |
4.3.2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说文解字》的发展情况 |
5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规范汉字和《规范汉字表》(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培成语言规范化思想研究[D]. 王莉. 长春理工大学, 2021
- [2]浅论汉字类推简化[J]. 丁明.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3]《通用规范汉字表》研究述评[J]. 傅晓莉. 汉字文化, 2019(15)
- [4]新节点 新发展——纪《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五年[J]. 单志鹏,王健洁.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5]日本汉字规范及其启示作用[D]. 董浩林. 山东大学, 2018(12)
- [6]《通用规范汉字表》与《简化字总表》简繁汉字对比分析[J]. 沙宗元,沈亮. 中国文字学报, 2017(00)
- [7]《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206组异体字的测查分析[D]. 甘丽. 山东大学, 2017(02)
- [8]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兼容性问题的考察论证[J]. 郭小武. 汉字文化, 2017(12)
- [9]常用汉字语音演变与语音规范化研究[D]. 邢晓. 新疆师范大学, 2017(01)
- [10]《通用规范汉字表》与《说文解字》的比较研究[D]. 韩晓颖. 山东大学, 2017(09)
标签:说文解字论文; 简化字总表论文; 语料库论文;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论文; 汉字的演变过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