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一、薏苡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赵翔翔[1](2021)在《中药二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理冲汤口服配合红藤煎保留灌肠联合治疗由SPID引起的CPP(气虚血瘀型)患者,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临床相关症状的变化以及盆腔超声前后改善情况来评价该种方法在治疗由SPID引起的CPP(气虚血瘀型)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治疗本病提供安全有效、患者接受度高、依从性好的治疗方式。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由SPID引起的CPP(气虚血瘀型)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中药二联疗法)和对照组(丹黄祛瘀胶囊),每组34例。试验组采用理冲汤加减口服配合红藤煎加减保留灌肠,对照组仅给予丹黄祛瘀胶囊口服,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3个月经周期,经期停药。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盆腔体征评分以及盆腔超声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在第1个月和第3个月对有效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1.总疗效:对照组31例患者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80.6%;试验组33例患者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3.9%。两组比较P<0.05,提示中药二联疗法治疗效果优于丹黄祛瘀胶囊口服。2.中医证候方面:治疗前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组内以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者都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中药二联疗法效果更好。3.盆腔体征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无论组内比较还是组间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者都能够改善盆腔体征但试验组比对照组更有优势。4.VAS评分方面:治疗前:对照组为7.65±2.38,试验组为7.52±1.98;治疗后:对照组为3.26±1.08,试验组为2.55±0.83。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减少,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结果表明中药二联疗法更能有效缓解疼痛。5.盆腔超声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18、20例患者有盆腔积液,对照组治疗有效的有11例占61.1%,试验组治疗有效的为19例占95.0%,组间比较,P=0.007<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15、14例患者有盆腔包块,两组总有效率相对应的为66.7%和92.9%,组间比较,P=0.01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得出结论中药二联疗法在缩小盆腔包块,减少盆腔积液量方面效果显着。6.复发率方面:随访2次,对照组中复发6例占24.00%;试验组中复发2例占6.46%,说明试验组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结论:1.中药口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由SPID引起的CPP(气虚血瘀型)方面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2.中药口服结合中药保留灌肠在缩小盆腔包块、减少盆腔积液量方面有显着的疗效。3.中药二联疗法治疗本病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复发率。4.该方法患者依从性好,疗效高且副作用小,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

沈凡琪[2](2021)在《温胞健脾法治疗经行泄泻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温胞健脾法治疗经行泄泻进行临床观察并评价其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经行泄泻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 0年12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诊断为脾肾阳虚型经行泄泻患者共36例。予患者益肾温脾汤加减,于经前7天开始服药,连服10天,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泄泻症状、中医证候、月经症状的积分变化及疗效,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6例,治疗过程中脱落2例,剩余34例患者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发现中医证候、泄泻症状、月经症状的积分及疗效均有明显变化。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20.68±6.96),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7.50±6.71),总有效率94.12%;治疗前泄泻症状积分(12.53±3.28),治疗后泄泻症状积分(3.82±2.53),总有效率91.18%;治疗前月经症状积分(29.26±5.44),治疗后月经症状积分(15.50±8.25),总有效率88.24%。结论:1.应用温胞健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经行泄泻患者,可以改善泄泻情况及月经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温胞健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经行泄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不良反应,易于接受,可以认为温胞健脾法治疗经行泄泻值得推广。

李昊天[3](2021)在《谢晶日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谢晶日教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医案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谢晶日教授治疗此病的中药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经验。方法:通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首诊医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病例。记录医案的相关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对病案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此次研究收集的16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85例,女性75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5岁-54岁之间。2.共收集到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症状137个。按照症状频次排序,排名前10的症状分别是乏力、胁痛、腹胀、纳差、口苦、寐差、口干、苔黄腻、大便溏、脉弦。中医证型以肝气郁滞、湿热蕴结为主。3.中药四气频数统计由高到低依次为温性药物,寒性药物,平性药物,凉性药物,没有热性药物。中药之五味中以甘、苦、辛为主。中药归经以脾、胃、肝最多。4.此次研究共统计到实际使用中药共149种,使用频数排前1 5位的中药分别是柴胡、黄芪、焦白术、紫苏子、炙鳖甲、佛手、陈皮、薏苡仁、金钱草、焦神曲、白豆蔻、茯苓、连翘、郁金、砂仁。5.通过数据分析,在用药模式版块得到药物组合48组,在规则分析模块得到药物组合43组。一共涉及到药味15味。药对多以柴胡为核心,如柴胡-黄芪-焦白术、柴胡-佛手-紫苏子等等。6.基于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提取出核心药物组合24组。潜在新方12首,经筛选后确定潜在新方8首。结论:1.谢晶日教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其病证以肝郁、脾虚、湿热、痰湿、气滞或气郁化火为主。并且总结出肝气郁滞、湿热蕴结是主要病机。2.谢晶日教授治疗本病以甘、苦、辛味以及归脾、胃、肝经的药物为主,常用的核心药物有柴胡、黄芪、焦白术、紫苏子、炙鳖甲、佛手、陈皮、薏苡仁、金钱草、焦神曲、白豆蔻、茯苓、连翘、郁金、砂仁。3.谢晶日教授以“疏肝健脾活血,清热利湿解毒”的思路治疗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

曾海英[4](2021)在《红曲发酵薏米生理活性物质量效变化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杂粮消费时尚、健康生活理念的兴起,杂粮特有成分和营养功能研究及分离纯化技术、风味营养杂粮新产品开发、以及微生物发酵转化提升杂粮产品品质和生理功能等,已成为国内外杂粮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薏苡(Coix lachryma-jobi L.),因其极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自古就是食药皆佳的“粮药”之一。本论文针对薏米加工过程中副产物利用率低下、高附加值产品匮乏的产业链延伸技术“瓶颈”,采用益酵益生型红曲霉对薏米进行发酵代谢转化,实现多重活性组分富集与叠加;针对高增量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技术解析其形成路径与量变机理;采用体外实验及动物模型,对发酵产物进行食用安全及功能活性评价,以期为研发高活性功能产品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16份薏苡种质资源中,晴隆白壳薏苡子粒品质最优,富含蛋白质(13.42 g/100g)和薏苡素(7.46 mg/100 g)。晴隆白壳薏苡谷脱壳碾米产生的碎薏米副产物,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与精米、糙米含量相近,但淀粉(71.30 g/100 g)和粗多糖(60.30 g/100g)(p<0.05)含量高于精米和糠,且还富含薏苡酯(4.00 mg/g)、薏苡素(2.83 mg/100g)、芦丁(1.20 mg/g)等活性成分,可作为发酵基质进行目标活性物质的转化与富集。(2)将碎薏米按装料量7.22 g/100 mL、料液比50:17、初始p H值6.5、121℃蒸料6 min后,按质量百分比接种9%的红曲霉种子液(孢子浓度≥106个/mL),于28±1℃下发酵10 d,发酵产物中4种特征性活性成分均高效累积,其中薏苡素与薏苡酯含量较碎薏米原料分别提高4.06倍和4.45倍,达6.50 mg/100 g和17.80 mg/g,而洛伐他汀(167.90 mg/100 g)与红曲色素(色价1058 U/g)则实现新增富集。值得关注的是,发酵产物亲脂性组分增量极显着(p<0.01),较原料组提高了2.05倍,提取率达8.63%;其中还富含α-生育酚(17.88μg/g)、γ-三烯生育酚(72.53μg/g)、γ-谷维素(655.01μg/g)、β-谷甾醇(53.32μg/g)等活性成分,尤其增量最大的α-生育酚、1个未知组分和γ-谷维素,分别提高162.55倍、34.30倍和24.99倍;经GC-MS/MS鉴定,未知组分为(3β)-3-羟基-5-烯-17-甾酮,是一种极具生理活性的甾体激素类化合物,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新型膳食补充剂。(3)鉴于红曲霉发酵主要生理活性物质富集的菌种依赖性,采用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技术解析其代谢路径及富集机理:生育酚及其三烯生育酚的富集涉及3条代谢路径与12个关键功能蛋白(酶)的表达,即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路径中3-脱氢奎尼酸合成酶[EC:4.2.3.4],3-脱氢奎尼酸脱氢酶I[EC:4.2.1.10],莽草酸脱氢酶[EC:1.1.1.25],莽草酸激酶[EC:2.7.1.71]和3-磷酸莽草酸1-羧基乙烯基转移酶[EC:2.5.1.19]蛋白表达上调,促进莽草酸富集。酪氨酸代谢路径中乙醛脱氢酶[EC:1.2.1.5]蛋白表达上调,促进尿黑酸富集;尿黑酸双加氧酶[EC:1.13.11.5]和延胡索酰乙酰乙酸酶[EC:3.7.1.2]蛋白表达下调,防止尿黑酸向乙酰乙酸盐转化,确保底物充足。泛醌与其它萜-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路径中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EC:1.13.11.27]基因表达上调,促进对羟基苯丙酮酸生成尿黑酸;尿黑酸植基转移酶[EC:2.5.1.115]催化尿黑酸(HGA)和异戊烯基二磷酸(Pr DP)生成生育酚前体物质2-甲基-6-植基-苯醌(MPBQ);生育酚环化酶[EC:5.5.1.24]催化MPBQ前体物质生成γ-生育酚及其三烯生育酚;生育酚O-甲基转移酶[EC:2.1.1.95]促进发酵体系中γ-生育酚、γ-三烯生育酚等类型向α-生育酚或其三烯生育酚形式转化。γ-谷维素(阿魏酸甾醇酯)与(3β)-3-羟基-5-烯-17-甾酮的富集涉及甾类生物合成路径,与甾类化合物形成累积密切相关。红曲霉发酵碎薏米体系中甾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路径受14α-甾醇去甲基酶[EC:1.14.14.154]、Cyp51A[CYP51G1]、甾醇去饱和酶[EC:1.14.19.20]、7δ-甾醇5-去饱和酶[ERG 3]、C-24甾醇还原酶[ERG 4]和7δ-甾醇5(6)-去饱和酶[STE 1]基因的表达调控,它们与脱氢胆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谷甾醇的高量累积相关,为γ-谷维素和甾酮的酯化反应提供充足底物;而甾醇24-C-甲基转移酶[EC:2.1.1.41]和甾醇14α-脱甲基酶[EC:1.14.14.154 1.14.15.36]蛋白的高表达也促进代谢路径末端产物植物甾醇的高量累积。(4)红曲霉发酵的碎薏米经超临界CO2萃取的精油组分(FCS-O),提取率可达12.8%,且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其γ-三烯生育酚、γ-谷维素、薏苡酯和油酸浓度分别达到72.83μg/g、745.96μg/g、9.65 mg/g和316.58 mg/100 g DW。FCS-O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有效抑制易感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氧化,防止脂质氧化和过氧化反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氧化168 h后7-酮胆固醇和过氧化物的浓度下降12.99倍和2.72倍,仅为8.42 g/mL和16.16 mmol/kg(p<0.01)。红曲薏米精油还具有抗人喉癌细胞HEp2增殖的作用(IC50=2.13 mg/mL),而对正常猴肾细胞CV-1无细胞毒作用;且抗癌活性较发酵前显着提高,抑制HEp2细胞增殖的IC50降低42%。经食用安全性评价证实,FCS-O无急性毒性(LD50>10 g/kg bw,属实际无毒),无诱变性、细胞毒性或遗传毒性。作为一种高活性多组分精油,应用潜力巨大,可开发为食品、食品配料、营养补充剂或天然食品抗氧化剂,提升产品性能与保健功效。

吕汉生,汤晴,蒋丽琳,丁梦露,侯卯冬,王乐然,睢宁,开国银[5](2021)在《基于文献计量的薏苡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文中提出为全面解析薏苡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本文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中文及外文文献来源,检索2个数据库中2000—2019年与薏苡有关的文献研究,统计分析所得文献的年代分布、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词频次及共现情况。结果显示,国内外薏苡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上升幅度较明显;薏苡研究文献学科分布以医学为首,其次为农学和生物学;薏苡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中国,高校为研究主力;国内薏苡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为附子败酱散、产量等,研究热点为薏苡附子败酱散等经方的临床应用以及通过栽培措施提高薏苡产量等方面。本研究为薏苡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薛起梅[6](2021)在《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蛭益肾胶囊由黄芪、水蛭、枸杞子、山药、薏苡仁、玄参、北沙参、墨旱莲、牛膝、车前子、紫河车、杜仲、三七、益母草、蝉蜕15味组成,用于轻、中度慢性原发性普通型肾炎的气阴两虚或兼有血瘀,水湿证者。该品种列入国家药典委标准提高名单,本文对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提高进行了研究,开展了包括检查、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这几方面的质量研究内容。补充原质量标准中缺少的制法,沿用原标准的十五味药味,根据厂家提供的制药工艺补充了标准中制法项内容。修订了黄蛭益肾胶囊的显微鉴别方法,确认原标准中的显微特征归属于药材三七、水蛭、紫河车。修订了黄蛭益肾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增加了制剂中牛膝和车前子的薄层定性鉴别,分别采用了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进行对照试验;优化了原标准中枸杞子薄层鉴别的提取方法和展开条件。经过方法学考察,新建立的薄层鉴别专属性、耐用性均较好,16批样品中均能检出对应药材特征。对胶囊的装量差异、水分、浸出物等一般检查项进行考察,结果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项下的规定。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黄芪项下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黄蛭益肾胶囊中的铅、砷、镉、铜、汞元素进行检测,结果16批样品中所有元素远低于标准要求。建立HPLC-UV同时测定黄蛭益肾胶囊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8 min,16%A;8~32 min,16%~28%A;32~50 min,28~55%A);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48 nm。理论板数按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均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0.89%~100.36%,RSD1.16~1.67%(n=6)。16批样品中4 种黄酮类成分平均含量分别为 0.128 mg·g-1、0.0604 mg·g-1、0.174 mg·g-1、0.0673 mg·g-1,4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范围在0.297~0.525 mg·g-1,平均总和含量为0.428 mg·g-1建立HPLC-ELSD测定黄蛭益肾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以乙腈-水(33:67,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1;理论塔板数计算不得低于10000。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耐用性均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4%(RSD=1.08%);16批样品中黄芪甲苷含量在0.718~1.284 mg·g-1,平均含量1.062 mg·g-1。采用UPLC-MS/MS法建立黄蛭益肾胶囊中激素孕酮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CQUITY UPLCHSS T3(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65:35,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81%(RSD=2.84%);16批样品中孕酮含量范围在5.223~15.162 ng·g-1,平均含量为9.418 ng·g-1。采用HPLC-UV法建立黄蛭益肾胶囊的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色谱柱为Waters XBridge(?)Shield RP18(250mm×4.6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16批样品中共标定24个共有峰,相似度评价均大于0.9,采用HPLC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对共有峰定性分析,并归属于7味药;HCA及PCA识别方法将样品分为三类;PLS-DA筛选出包括黄芪异黄烷苷、人参皂苷Rg1、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绿原酸在内的8种主要差异成分。

李晓凯,顾坤,梁慕文,张胤弢,王玉明,李遇伯[7](2020)在《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薏苡仁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中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禾本科之王"之称。含有脂肪酸及酯类、多糖、黄酮、三萜、生物碱、甾醇、内酰胺、淀粉等多种化合物,在薏苡仁治疗疾病时各自发挥不同效果,共同达到治疗目的。现代研究发现薏苡仁除了在传统中药理论中有良好的祛湿利水效果外,也能治疗多种癌症、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还能增强免疫、调节肠道菌群,也可作为药膳辅助疾病的治疗,而且临床不良反应少,用药更为安全。以薏苡仁油为主要原料的康莱特注射液已广泛用于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同时还有许多保健食品和药膳也在研发中。主要综述了薏苡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薏苡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任铭诚[8](2020)在《八珍方药效物质及其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建立八珍方中不同药味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UPLC-HRMS技术对八珍方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主要化学成分,阐明其物质基础;采用UPLC-QqQ-MS技术对八珍方不同提取部位中酚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酚类成分的含量;通过建立体外抗氧化和降糖评价模型,对八珍方不同提取部位进行活性评价研究,并将定量分析和活性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八珍方中可能的药效成分;对确定的药效成分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一)八珍方薄层色谱鉴别研究:运用薄层色谱法对八珍方中药流浸膏中九味组成中药进行鉴别。(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Q Exactive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HRMS)的八珍方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研究:采用UPLC-HRMS技术,对八珍方中药流浸膏中复杂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借助数据库自动及手动匹配,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鉴别八珍方中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质谱的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和相关文献报道进一步验证所鉴定成分,并对化学成分来源的药材进行归属,阐明该方物质基础。(三)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qQ-MS)的八珍方不同部位中34种酚类成分的定量分析研究:采用UPLC-QqQ-MS技术,对八珍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提取物中34种酚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明确其中主要成分的含量,为八珍方活性及相关分析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四)八珍方不同部位抗氧化和降糖活性及相关分析研究:采用DPPH、ABTS和FRAP三种测定方法,分别以维生素C、维生素E、FeSO4为阳性对照研究八珍方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特性;并以阿卡波糖为对照,通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八珍方不同部位提取物的降糖特性;结合酚类成分定量结果和活性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八珍方中可能的抗氧化和降糖药效成分。(五)八珍方中10种主要酚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根据相关分析结果,对具有较高含量和较高生物活性的10种酚类成分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一)建立了方中山楂、山药、白术、茯苓、白扁豆、麦芽、薏苡仁、芡实和莲子九种药味的薄层鉴别项,三个批次供试品和对照药材在薄层色谱上显相同斑点,阴性样品无干扰,且薄层色谱图特征性明显、分离度较优。(二)采用UPLC-HRMS技术,鉴别出八珍方中167种化学成分,包括13种有机酸和酚酸类、55种黄酮类、13种酚及酚苷、45种生物碱和含氮类、8种萜类、11种糖苷类、8种脂肪酸类、7种内酯类、4种炔类和3种呋喃类成分,其中45个成分经对照品比对而准确鉴定,所鉴别出的化合物能够很好地表征八珍方的化学物质基础。(三)UPLC-QqQ-MS法测定了八珍方四种提取物中34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包括15种酚酸和19种黄酮类化合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和剩余水部位的34种酚类成分的总干重含量分别为759.68、29721.20、3217.73和52.90μg/g,以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总干重含量最高;在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检测出32种酚类化合物,其中26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提取物,并以没食子酸的含量最高;在正丁醇和水提取物中分别检测出26、18种酚类化合物,以绿原酸的含量最高;在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到16种酚类化合物,以香草酸的含量最高;在八珍方四种提取物中检测到的三个最丰富的酚酸类化合物分别是没食子酸、绿原酸和洋蓟素,其干重含量范围分别为0.216803.92、15.712278.70和0.423225.25μg/g,三个最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金丝桃苷、牡荆素和槲皮素,其干重含量范围分别为0.133147.02、0.64300.58和1.36214.89μg/g,并且含量最丰富的三种酚酸和黄酮同样在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含量最高。结果证实,在四种溶剂中,乙酸乙酯是从八珍方中药流浸膏中提取酚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溶剂。(四)八珍方四种提取物均表现出抗氧化活性,但不同极性的提取物表现出显着的差异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活性(DPPH,1.12 mmol AAE/g;ABTS,2.06 mmol TE/g;FRAP,1.62 mmol FSHE/g),其次是石油醚提取部位(DPPH,0.27 mmol AAE/g;ABTS,0.24 mmol TE/g;FRAP,0.26 mmol FSHE/g),正丁醇提取部位(DPPH,0.20 mmol AAE/g;ABTS,0.31 mmol TE/g;FRAP,0.22 mmol FSHE/g)和剩余水部位(DPPH,0.029 mmol AAE/g;ABTS,0.066 mmol TE/g;FRAP,0.043 mmol FSHE/g)。与抗氧化生物活性相似,所有提取物均显示出显着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抑制活性(3.73 mmol ACAE/g),其次是石油醚(0.50mmol ACAE/g),正丁醇(0.10 mmol ACAE/g)和水(0.015 mmol ACAE/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2种酚类化合物与抗氧化活性具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或P<0.01),其中共有21种酚类化合物与三种抗氧化活性均显示出显着相关性。与抗氧化生物活性相似,共有22种酚类化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或P<0.01)。结合八珍方酚类成分含量测定、活性评价结果及文献报道,牡荆素、荭草苷、绿原酸及其异构体具有较高的含量和较高的生物活性,应被视为八珍方抗氧化和降糖活性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五)运用HPLC法对3个批次八珍方中药流浸膏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素、异牡荆素、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行含量测定,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150、0.242、0.109、0.011、0.017、0.018、0.024、0.127、0.216和0.220 mg/mL,RSD范围为3.99.1%,不同批次含量差异较小,所建立方法可为八珍方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结论:本研究首次提供了八珍方薄层鉴别、化学成分和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数据;建立了八珍方中九味中药的薄层鉴别项;定性鉴别八珍方中167种化学成分,其中45个成分经对照品比对而准确鉴定;定量测定八珍方四种提取物中34种酚类成分的含量,乙酸乙酯提取物中26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乙酸乙酯提取物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次是石油醚、正丁醇和水提取物;相关分析显示共有22种酚类成分与抗氧化、降糖活性具有显着相关性,其中牡荆素、荭草苷、绿原酸及其异构体可作为本方的潜在质量标志物,并同时对这些活性成分建立HPLC测定方法;这些结果可为八珍方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孙燕[9](2020)在《薏苡附子败酱散抗肝癌效应及配伍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为对象,考察其抗肝癌效应;并从药理效应和化学成分角度,考察薏苡附子败酱散拓展应用于肝癌的配伍特点。方法:采用MTT法评价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和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荷Hepa1-6肝癌模型灌胃给药2周,剥离瘤体,以抑瘤率评价药物的整体效应。将薏苡附子败酱散中3味药进行拆方后分为单药组、两两配伍组,采用Hepa1-6肝癌细胞体外增殖实验,MTT法检测评价其对效应的贡献度;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的指纹图谱、共有峰归属和抗肿瘤成分来源分析采用HPLC检测,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为Agilent ZORBOX Extend-C18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pH2.5),洗脱方式为梯度洗脱;设定1.0 mL/min流速,每次进样10 μL;在波长230 nm、柱温为30℃下测定。处方最佳配伍比例考察应用荷肝癌小鼠模型,采用均匀设计U9(94)法,以抑瘤率为评价指标。结果:在体外实验中,相比于对照组,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能够明显抑制Hepa1-6、HepG-2、SMCC-7721细胞的增殖,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且薏苡附子败酱散在同浓度下对Hepa1-6肝癌细胞更敏感,抑制率更高。10%、15%、20%薏苡附子败酱散含药血清组OD值明显下降,含药血清能抑制Hepa1-6肝癌细胞的增殖,且与剂量相关。体内实验中,相比于模型对照组(1.83±0.72)g,7.735、15.47 g/kg薏苡附子败酱散组瘤重分别为(1.21±0.33)g、(0.79±0.33)g,抑瘤率依次为(33.78±17.85)%、(56.95±18.17)%。在拆方实验中发现,单药组中败酱草组作用最强,起效浓度低,附子组次之,薏苡仁组最弱,在两两配伍组中,附子+败酱草组在低浓度下就可发挥对Hepa1-6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作用最强,其次是薏苡仁+败酱草组,最后是薏苡仁+附子组。在以HPLC-DAD建立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指纹图谱中,51个主要共有峰被标定了出来,并指认其中8个峰,分别为绿原酸(峰9)、咖啡酸(峰11)、芦丁(峰31)、异绿原酸B(峰36)、异绿原酸A(峰37)、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38)、苯甲酰乌头原碱(峰41)、槲皮素(峰46),其中3个峰来源于薏苡仁(峰2、28、50);12个峰来源于附子(峰4、5、7、8、10、14、20、25、35、38、41、51);42 个峰来源于败酱草(峰 1、3、6-19、21-27、29-37、39-40、42-49)。对10批薏苡附子败酱散水提液进行考察,相似度均在0.996以上。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中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槲皮素来源于败酱草;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来源于附子。将均匀设计处理得到的9组数据以抑瘤率为y值进行偏最小二乘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到方程为:y=37.5753171-0.203900x1-1.008153x2-3.201963x3+0.005349x1*x1+0.072443x2*x2+0.133768x3*x3-0.021211x1*x2-0.016679x1*x3+0.085996x2*x3(R2=0.7924),当抑瘤率最大时,方程计算出最佳配伍比例为薏苡仁:附子:败酱草=5:9:11。经过验证实验,发现薏苡附子败酱散优化后比例对肝癌肿瘤的抑制作用优于原方比例。结论.:薏苡附子败酱散具有抗肝癌效应;对应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在抗肝癌效应中配伍的君臣有变化,君药为败酱草,其最佳配伍比例为薏苡仁:附子:败酱草=5:9:11,抑制肝癌肿瘤效应优于经方比例。

毕天琛,杨国宁,马海春[10](2019)在《中药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薏苡仁为食药两用中药品种,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薏苡仁含有多种活性物质,主要有脂肪酸及其脂类、糖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及三萜类等成分;薏苡仁临床应用疗效显着,还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提高机体免疫、降血糖和调血脂等药理活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充分开发利用薏苡仁,将从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二、薏苡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薏苡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二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祖国医学对CPP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CPP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CPP的治疗
    2.现代医学对CPP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对CPP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CPP的治疗
    3.小结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指标
    3.疗效判定标准
        3.1 总疗效判定标准
        3.2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3.3 盆腔体征疗效评价标准
        3.4 VAS评分的疗效评定标准
        3.5 盆腔超声下疗效评价标准
    4.统计方法
    5.研究结果
        5.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统计
        5.2 患者的病程统计
        5.3 患者中医证候治疗前后比较
        5.4 治疗前后盆腔体征变化
        5.5 患者VAS评分治疗前后变化
        5.6 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
        5.7 患者盆腔超声结果比较
    6.安全性分析
    7.随访
讨论
    1.立题依据
    2.中药二联疗法治疗CPP(气虚血瘀型)的作用机理
        2.1 CPP(气虚血瘀型)病因病机探讨
        2.2 中药二联疗法治疗CPP(气虚血瘀型)的临床意义
    3.中药理冲汤加减的立法依据及方药分析
        3.1 理冲汤立方依据
        3.2 方药分析
    4.中药红藤煎加减保留灌肠的立法依据及方药分析
        4.1 红藤煎立方依据
        4.2 方药分析
    5.中药二联疗法的疗效分析
    6.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附表 2:盆腔评分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2)温胞健脾法治疗经行泄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祖国医学关于经行泄泻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现代医学关于经前期综合征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2.1 发病率
        2.2 病因
        2.3 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2.1 诊断标准
        2.2 临床资料
    3.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案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
        3.4 统计方法
    4.治疗结果与分析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疗效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立题依据
    2.温胞健脾法立法依据
    3.药物组成及方药分析
        3.1 组方配伍分析
        3.2 单味药物分析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谢晶日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 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西医发病机制
    2.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中西医治疗
        2.1 中医治疗
        2.2 西医治疗
    3.小结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2.1 疾病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研究方法
        5.1 数据预处理
        5.2 建立医案数据库
        5.3 数据分析
结果
    1.患者基本信息统计结果
        1.1 患者性别构成统计
        1.2 患者年龄分布统计
    2.患者证型频数统计
    3.患者症状频数统计
    4.中药使用频数统计
    5.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统计情况
        5.1 中药的四气统计情况
        5.2 中药的五味统计情况
        5.3 中药的归经统计情况
    6.中药组方规律统计
        6.1 规则分析统计
        6.2 用药模式统计
    7.新方分析统计
        7.1 药物关联系数统计分析
        7.2 聚类分析统计
讨论
    1.患者基本信息的讨论
    2.中医证型统计结果的讨论
    3.症状频次的讨论
    4.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的讨论
    5.中药数据分析结果的讨论
        5.1 中药频数分析结果的讨论
        5.2 常用药物组合的讨论
        5.3 潜在新方的讨论
    6.总结
    7.谢晶日教授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经验
    8.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介

(4)红曲发酵薏米生理活性物质量效变化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1 薏苡资源
    1.2 薏苡营养素及活性成分
        1.2.1 碳水化合物
        1.2.2 蛋白质
        1.2.3 脂类
        1.2.4 维生素与矿物质
        1.2.5 甾醇及其衍生物
        1.2.6 多酚类
        1.2.7 其它活性成分
    1.3 薏苡药理活性与生理功能
        1.3.1 药理活性
        1.3.2 抗氧化
        1.3.3 抗炎症
        1.3.4 抗肿瘤
        1.3.5 免疫调节
        1.3.6 其它生理功能
    1.4 植物性基质的微生物发酵转化与调控
    1.5 红曲霉
        1.5.1 红曲霉代谢产物及其功效
        1.5.2 组学技术在红曲霉发酵中的应用
    1.6 课题立题依据、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薏米基质原料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模型构建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试剂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4 方法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薏苡种质资源品质
        2.3.2 贵州薏米产品品质
        2.3.3 固态发酵工艺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曲霉发酵薏米生理活性物质量变规律剖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试剂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4 方法
        3.2.5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红曲霉活化与复检
        3.3.2 种子液制备
        3.3.3 固态发酵与产物检测
        3.3.4 亲脂性活性组分分析
        3.3.5 未知增量成分鉴定
        3.3.6 主要生理活性物质量变规律剖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曲霉发酵碎薏米主要生理活性物质富集机理初探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试剂
        4.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4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基质依赖性
        4.3.2 菌种依赖性
        4.3.3 转录组学解析
        4.3.4 蛋白组学解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曲霉发酵薏米精油食用安全及功能活性评价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试剂
        5.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4 方法
        5.2.5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红曲薏米精油品质
        5.3.2 红曲薏米精油食用安全性
        5.3.3 红曲薏米精油功能活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图版

(5)基于文献计量的薏苡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索方法及结果
    1.2 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的年代分布
    2.2 文献的学科分布
    2.3 文献的研究机构分布
    2.4 薏苡各领域发文量阶段性分析
    2.5 关键词共现图谱与研究热点
3 讨论

(6)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黄蛭益肾胶囊处方组成、功效适应症和现行标准
        1.1 组成分析
        1.2 功效及适应症
        1.3 现行标准分析
    2. 处方各药味的研究进展
        2.1 黄芪
        2.2 水蛭
        2.3 枸杞子
        2.4 山药
        2.5 薏苡仁
        2.6 玄参
        2.7 北沙参
        2.8 墨旱莲
        2.9 牛膝
        2.10 车前子
        2.11 紫河车
        2.12 杜仲
        2.13 三七
        2.14 益母草
        2.15 蝉蜕
    3. 处方药味的现行标准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黄蛭益肾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黄蛭益肾胶囊的定性鉴别研究
        1 名称
        2 处方和制法
        3 性状
        4 鉴别
    第二节 黄蛭益肾胶囊一般检查项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装量差异
        3 崩解时限
        4 水分测定
        5 浸出物
        6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检查
    第三节 黄蛭益肾胶囊含量测定研究
        1 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2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3 孕酮的含量测定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黄蛭益肾胶囊的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2 色谱条件
    3 溶液的制备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2 对照药材溶液制备
        3.3 对照品混合溶液的制备
    4 色谱系统考察
        4.1 流动相条件的选择
        4.2 检测波长的选择
        4.3 色谱柱的选择
    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条件的选择
        5.1 提取溶剂的选择
        5.2 超声时间的选择
    6 方法学考察
        6.1 精密度试验
        6.2 重复性试验
        6.3 稳定性试验
        6.4 耐用性试验
    7 标准图谱的建立
    8 指纹图谱共有峰的药味归属
        8.1 色谱条件
        8.2 溶液的制备
        8.3 结果
    9 HPLC-Q-TOF对共有峰定性分析
        9.1 色谱条件
        9.2 质谱条件
        9.3 溶液的制备
        9.4 结果与分析
        9.5 共有峰成分裂解规律总结
    10 黄蛭益肾胶囊指纹图谱化学模式分析
        10.1 聚类分析(HCA)
        10.2 主成分分析(PCA)
        10.3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11.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
附录一 拟修订黄蛭益肾胶囊质量标准草案黄蛭益肾胶囊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多糖
        1.1.1 淀粉
        1.1.2 多糖
    1.2 脂肪酸及酯类
    1.3 蛋白质和氨基酸
    1.4 多酚类物质
    1.5 甾醇
    1.6 黄酮类化合物
    1.7 内酰胺类化合物
    1.8 三萜类化合物
    1.9 其他
    1.1 0 炮制方法与成分变化
2 药理作用
    2.1 现代药理作用
        2.1.1 抗癌
        2.1.2 调节脂代谢
        2.1.3 调节糖代谢
        2.1.4 调节免疫
        2.1.5 调节肠道菌群
        2.1.6 降血压
        2.1.7 镇痛抗炎
        2.1.8 抑制黑色素生成
        2.1.9 其他药理作用
    2.2 中药药理作用
        2.2.1 利湿健脾
        2.2.2 舒筋除
        2.2.3 清热排脓
        2.2.4 解毒散结
3 药膳
4 结语

(8)八珍方药效物质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八珍方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山楂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2.2 山药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2.3 白术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2.4 茯苓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2.5 白扁豆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2.6 麦芽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2.7 薏苡仁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2.8 芡实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2.9 莲子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UPLC-HRMS的八珍方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及质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3 八珍方化学成分数据库的建立
        2.4 八珍方化学成分的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UPLC-QqQ-MS的八珍方不同部位中34 种酚类成分的定量分析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及质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3.2 质谱方法的优化
        3.3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4 小结
第四部分 八珍方不同部位抗氧化和降糖活性及相关分析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DPPH法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2 ABTS法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3 FRAP法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2.5 八珍方酚类成分与抗氧化、降糖活性相关分析研究
    3 讨论
        3.1 八珍方样品抗氧化活性分析
        3.2 八珍方样品降糖活性分析
        3.3 八珍方酚类成分与抗氧化、降糖活性相关分析
    4 小结
第五部分 八珍方中10种主要酚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色谱柱的选择
        3.2 流动相系统的优化
        3.3 测定波长的选择
        3.4 样品测定结果分析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薏苡附子败酱散抗肝癌效应及配伍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一章 薏苡附子败酱散经方抗肝癌效应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对Hepa1-6、HepG-2、SMCC-7721三株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1.1 薏苡附子败酱散对Hepa1-6细胞增殖的影响
        3.1.2 薏苡附子败酱散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3.1.3 薏苡附子败酱散对SMC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薏苡附子败酱散含药血清对Hepa1-6细胞增殖的影响
        3.3 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对荷瘤小鼠肝癌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章 薏苡附子败酱散抗肝癌的配伍特点研究
    第一节 薏苡附子败酱散抗肝癌作用的拆方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薏苡仁组对Hepa1-6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附子组对Hepa1-6细胞增殖的影响
        3.3 败酱草组对Hepa1-6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薏苡仁+败酱草组对Hepa1-6细胞增殖的影响
        3.5 附子+败酱草组对Hepa1-6细胞增殖的影响
        3.6 薏苡仁+附子组对Hepa1-6细胞增殖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节 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共有峰归属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
        3.2 薏苡附子败酱散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考察
        3.3 共有峰归属分析
        3.4 成分峰的指认
        4 讨论
第三章 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抗肝癌的最佳配伍比例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小鼠大体状态
        3.2 体质量变化
        3.3 瘤体积变化
        3.4 瘤重变化
        3.5 抑瘤率情况
        3.6 最佳配伍确定
        3.7 优化配伍结果及其验证实验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
展望
附录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
    附录二 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中8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专属性考察
        3.2 方法学考察
        3.3 薏苡附子败酱散水煎液8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三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中药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脂肪酸及其酯类
    1.2 糖类
        1.2.1 淀粉:
        1.2.2 非淀粉多糖:
    1.3 甾醇类
    1.4 生物碱类
    1.5 三萜类
    1.6 蛋白质和氨基酸
    1.7 维生素和矿物质
    1.8 其他
2 药理活性研究
    2.1 抗肿瘤活性
    2.2 抗炎、镇痛
    2.3 抗菌活性
    2.4 提高机体免疫
    2.5 降血糖作用
    2.6 降血脂作用
    2.7 其他药理活性
3 展望

四、薏苡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二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赵翔翔.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温胞健脾法治疗经行泄泻的临床研究[D]. 沈凡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谢晶日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用药规律研究[D]. 李昊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红曲发酵薏米生理活性物质量效变化及机理研究[D]. 曾海英. 贵州大学, 2021(11)
  • [5]基于文献计量的薏苡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J]. 吕汉生,汤晴,蒋丽琳,丁梦露,侯卯冬,王乐然,睢宁,开国银. 浙江农业科学, 2021(04)
  • [6]黄蛭益肾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D]. 薛起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李晓凯,顾坤,梁慕文,张胤弢,王玉明,李遇伯. 中草药, 2020(21)
  • [8]八珍方药效物质及其质量控制研究[D]. 任铭诚.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薏苡附子败酱散抗肝癌效应及配伍特点研究[D]. 孙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10]中药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毕天琛,杨国宁,马海春. 海峡药学, 2019(11)

标签:;  ;  ;  ;  ;  

薏苡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